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密方言中的“鸟”

高密方言中的“鸟”

高密方言中的“鸟”

□姚增锦 姚正建

生活在高密的野生鸟类有多少种?没有人能说准确。但根据现在年长的人回忆,多达近百种。这些鸟有的广布高密境内;有的已基本绝迹。还有迁徙时经过高密的旅鸟,高密人对其较陌生,如2008年12月高密电视台《凤城民生》栏目曾报道高密居民收养过迁徙时受伤落地的大麻鳽和灰鹭。高密方言中鸟的名称,有的与学名是一致的,如:“斑鸠”、“野鸭”、“黄雀”、“画眉”、“蜡嘴”等;还有一些高密方言中的名称与它们的学名差别较大。现将部分在我市生活且高密方言名称与学名差别较大的鸟列举如下:

1、骚达毛子:

学名戴胜。佛法僧目,戴胜科。中等大小的攀禽。体羽以棕色为主,翅和尾羽有黑、白或棕白横斑。头顶有大型棕栗色羽冠。展开时状如羽扇。嗜食昆虫。戴胜是候鸟,常栖息在开阔

的田园、园林的树干上,有时也长时间伫立在农舍房顶或墙头。大多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情较为驯善,不太怕人。翱翔飞行的姿态很象一只展翅的花蝴蝶,一起一伏呈波浪式前进,颇具风趣。每年5、6月份,在北方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雏鸟孵出后的壳可能被亲鸟吃掉或衔出巢外,但是堆积在窝内的秽物和雏鸟粪便便却从不清理,加上雌鸟在孵卵期间会从尾部的尾脂腺里分泌一种具有恶臭的褐色油液,人们误认为它身上的臭味是吃狗屎的缘故,所以高密有一歇后语:“骚达毛子吃狗屎——各好一嘴”。

2、窜窜鸡:

也叫窜草鸡。学名斑鸫。雀形目,鹟科。又名红尾鸫,是著名的食虫鸟类。中等体形的雀形目鸟类,成鸟体长

约25厘米左右。本物种雄雌同形同色,头部、颈部、颌部为密布深色纵纹色彩斑驳的褐色,具宽大的白色眉纹和疵纹,衬托出褐色的耳羽,上背及肩部羽毛黑色,具宽阔的红褐色羽缘;背羽以棕褐色为主,下体白色,胸部有褐色环纹。眼上有淡白眉纹,尾根红色。下体以白色为基色,密布粗大的月牙状黑色斑点,在胸部和上腹交接处,由于黑斑分布的密布不均,远看可以观察到相间的两条宽大黑纹,足褐色。在俄罗斯东部繁殖,迁徙时遍布我国各地。特别在迁徙时期,由于集结成大群,喜在林下落叶及草丛中穿行捕食昆虫,对消灭农林中的地老虎、玉米螟及蝗虫等,有特殊作用。

3、光棍掇锄:

学名四声杜鹃:鹃形目,杜鹃科。中央尾羽棕褐色,末端有宽阔的黑色斑块。胸腹部的黑色横斑较宽,约3—4毫米。体长30厘米左右。四声杜鹃是夏候鸟,也是春夏之际经常听到其鸣声的鸟类。它的啼叫声象“光棍掇锄”而得名。四

声杜鹃有不营巢、偷着在其他鸟窝里下蛋和不孵卵育雏的习性,这是杜鹃家庭的共性。四声杜鹃的借巢下蛋繁殖方式,虽然对窝主的后代造成了伤害但就整个自然界鸟的种类和数量来说,涉及到被四声杜鹃所危害的其他鸟类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它们在控制林木害虫方面有特殊的贡献,是人们与园林害虫作斗争的好帮手。

4、鹡鹡鹒:

学名山鹡鸰,也叫树鹡鸰。雀形目,鹡鸰科。

中等体型,上背面发橄榄绿色,两翅黑色上有明显的黑白色横斑,腹部白色,胸前有两条淡黑色横斑。它喜欢在阔叶林里,又好在林中空地、林边、林中河畔等地活动,停息时,不但尾部左右

不断地摆动,身子也随着轻轻摇摆。鸣叫声音像

“鹡鹡鹒儿—鹡鹡鹒儿”而得名。为夏候鸟,迁

徙时遍布全国。山鹡鸰在林间捕食,以昆虫为主,

也吃小蜗牛等。营巢在树的水平枝芽上,巢以细

树根、苔藓,草茎构成,并编入大量羽毛和兽毛,

在巢外缠以蛛丝,编成极为柔软而有弹性的巢窝,

大小与一般雀类的巢近似。每窝产卵4—5枚,卵

壳灰绿色,有稀疏的紫灰色斑点,繁殖于东北、

河北和华中各省。是消灭大量森林害虫的益鸟。

5、沙里和尚:

学名伯劳,雀形目,伯劳科。生活在高密的

伯劳以红尾伯劳和虎纹伯

劳为主,均为夏候鸟。红

尾伯劳体大小似麻雀,但

尾长,头侧有穿过眼部的

黑宽纹。背面大部灰褐色,

腹面棕白,尾羽棕红色。

虎纹伯劳额自前额基部、眼先向后,经头侧过眼

达于耳区,有宽阔的黑色过眼纹;肩、背至尾上

覆羽以及内侧翅覆羽为栗褐色,其后为栗褐色具

黑色鳞斑;尾羽褐色;下体近纯白色。伯劳嘴形

似鹰,雌雄相似。上嘴先端具缺刻和钩;鼻孔部

分被羽毛掩盖;脚强健,有钩爪,为雀中猛禽。

常栖于树梢,张望四周,注视猎物,一旦发现猎

物,便急飞直下捕捉。一些体型较大的昆虫、蜥

蜴、老鼠,都是它们捕捉的对象,尤喜食蝼蛄。

常将猎物钩挂于树干尖杈处撕食。伯劳在树上以

干草编成碗状巢,每窝产卵4—6枚,繁殖期5—

7月。

6、窝尔:

学名云雀,鸟纲,雀形目,百灵科。体型及

体色略似麻雀,但成沙

色,后趾爪长而尖直。羽

毛的颜色像泥土,上面有

条纹,雄性和雌性的相貌

相似。身长大约18厘米。

它飞到一定高度时,稍稍浮翔,又疾飞而上,直

入云霄,故得此名。云雀以食地面上的昆虫和种

子为生。所有的云雀都有高昂悦耳的声音。在求

爱的时候,雄鸟会唱着动听的歌曲,在空中飞翔,

或者响亮地拍动翅膀,以吸引雌鸟的注意。在地

面以干草编织碗状巢,每窝产卵4—5枚,卵白色,

具灰色及紫褐色细斑,两性孵卵,为著名笼鸟。

6、大家儿:

又名:大家子、家子、大家儿、老家子

等。学名麻雀,雀形目,

文鸟科。小型食谷鸟类。

高密以树麻雀为主,雌雄

相似。背羽栗褐色,有浅

色及黑色杂纹,脸色白色,

有黑色颊斑和喉斑。在建筑物洞穴筑巢,麻雀是

与人类伴生的鸟类,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

白天四出觅食,活动范围在2.5—3千米以内。在

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前进翅短圆,不耐远飞,鸣

声喧噪。主要以谷物为食。当谷物成熟时,多结

成大群飞向农田吃谷物,危害严重。繁殖期食部

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繁殖力强。巢以干草及

毛、羽编成,每窝产卵4—6枚,卵浅白色具密褐

色斑。3—4月开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

除危害谷物外,粪便对城市有一定污染,成群鸣

叫也产生噪音。由于繁殖期啄虫,有一定益处。

7、野鹊:

学名喜鹊,雀形目,鸦科。体羽以黑色为主,

并呈蓝色金属光

泽。肩羽及腹羽白

色,有黑色凸形长

尾;嘴、脚黑色。

喜鹊是很有人缘

的鸟类之一,喜欢把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在居

民点附近活动。巢呈球状,由雌雄共同筑造,以枯枝

编成,内壁填以厚层泥土,内衬草叶、棉絮、兽

毛、羽毛等,每年将旧巢添加新枝修补使用。除

秋季结成小群外,全年大多成对生活。杂食性,

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繁殖期捕食蝗虫、蝼蛄等小型

动物,也吃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喜鹊为多

年性配偶。每窝产卵5—8枚,卵灰绿色,具褐色

斑块。由雌鸟孵卵。喜鹊是自古就受到人们喜爱

的鸟类,是诗词文艺作品的主题,并有许多传说

故事。

8、喳喳子:

又名瞎喳子。学名灰喜鹊,雀形目,鸦科。

体型及生活习性均似喜

鹊。体长约40厘米。头

和后颈亮黑色,背上灰

色;翅膀和长长的尾巴

呈天蓝色,下体灰白色。

腹羽近白,嘴、脚黑色。是杂食性的鸟类,但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主要吃松毛虫、金针虫、金花虫、金龟甲、螟蛾、枯叶蛾、花蝇等昆虫及幼虫,兼食一些乔灌木的果实及种子。集群营巢,特别喜在高大的针叶树上筑巢。以枯枝及干草、毛羽等编成碗状巢。每窝产卵4—6枚。卵灰白色密布褐色细斑。灰喜鹊常见于道旁、住宅旁、公园和风景区的稀疏树林中,常十余只或数十只一群,穿梭于树林间,不喜久留,似游击式活动,骤然成群飞向这里,又突然飞向别处。不甚畏人,遇惊吓时一哄而散。

9、鱼翠:

学名翠鸟,佛法僧目,翠鸟科。小型食鱼鸟

类。体型略似啄木鸟,但尾甚短,前趾基部连併。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

色,颏白。嘴粗壮似凿,红色。红脚。单独活动,栖息于河边的岩石或小树上,长期伫立部动,见鱼后冲入水中啄取,返至原栖点吞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在垂直的岸堤上凿穴为巢,穴道长约半米,末端扩成巢室。为我国夏候鸟,高密现在已很少见到。

10、小燕儿:

高密方言中的家燕儿和游燕儿的总称,对应

的学名是家燕和金腰燕。雀形目,燕科,夏候鸟。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辉蓝黑色,翅尖长善飞,飞翔迅捷,

善在空中飞捕昆虫。嘴形宽阔,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家燕腹部白色,喉部栗红色。尾深叉壮,翅尖长,飞的较低,鸣声较小,最喜接近人类。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筑碗状泥巢,以泥土及干草堆成。金腰燕体似家燕但腰部有栗黄色腰带,非常明显夺目,腹部近白色,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有时和家燕混飞在一起,飞行却不如家燕迅速,常常停翔在高空,鸣声较家燕稍响亮。能在楼房营巢,表现出比家燕更强的适应性。在建筑物上以泥土堆成瓶状泥巢。家燕和金腰燕每窝产卵4—5枚,卵白色,布以褐色细斑。是著名的食虫益鸟。

11、柳叶蛋儿:

也叫柳柳蛋儿、油油蛋儿。学名柳莺。雀形

目,鹟科。是我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它们的体型比麻雀小得多,背羽以橄榄绿或褐色为主,下体淡白。嘴

细尖,常在枝端不停地穿飞捕虫,为著名的小型食虫鸟类。有时飞离枝头扇翅,将昆虫哄赶起来,再追上去啄食,所以是十分活跃的小鸟,在枝间跳跃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声细尖而清脆的“仔儿”声,很容易识别,我国的柳莺种类很多,都是夏候鸟,在迁徙时遍布于各地的山林、园圃以及城市公园等地的林木中。柳莺喜在针阔混交林内栖息,常成小群并与它种混种活动。主食昆虫,是重要的农林益鸟。

12、老鸹:

学名乌鸦,雀形目,鸦科。全身或大部分羽

毛为乌黑色,具紫色金属闪光;嘴、脚亦黑,故名。常集群成大群在城市公园或建筑物上越冬。成群结队且飞且鸣,声音嘶

哑。杂食性,对秧苗和谷物有一定害处。但在繁殖期间,主要取食蝗虫、蝼蛄、金龟甲以及蛾类幼虫,有益于农。此外,因喜腐食和啄食农业垃圾,能消除动物尸体等对环境的污染,起着净化环境的作用。乌鸦终生一夫一妻,并且懂得反哺。雌雄共同筑巢,巢呈盆状,以粗枝编成,每窝产卵5—7枚。卵灰绿色,布有褐色、灰色细斑。雌鸟孵卵。20世纪60年代后,高密乌鸦基本绝迹。

13、野鸡:

学名雉鸡,又名环颈雉。鸡形目,雉科。雄鸟背羽以栗褐色为主,有鲜明、闪光的紫绿色颈部,上具鲜白色颈圈。尾长,具一节节淡白色横斑。

下体黑色。雌鸟羽色以灰褐色为主,不具白色颈圈,尾羽亦较短。以谷类、杂草种子以及浆果等

为食,也食昆虫及小型动物。繁殖期一雄多雌,求偶时雄鸟间格斗激烈。在林间草丛中挖浅穴为巢,内敷少量干草。每窝产卵6—12枚,卵为淡橄榄黄色。近些年我国人工饲养繁殖雉鸡的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

14、老鹞子:

学名雀鹰。隼形目、鹰科。为中等体型(雄鸟32厘米,雌鸟38厘米)而翼短的鹰,体重130—300克。雀鹰发现地面上的猎物后,就急飞直下,突然扑向猎物,用

锐利的爪捕猎,然后再飞回栖息的树上,用爪按住猎获物,用嘴嘶裂吞食。攻击体形较大的猎物时,常采取反复进攻的手段,有时第一、二次仅能使猎物受到轻伤,但在多次打击下,也难免被击垮,失去抵抗能力,成为雀鹰的猎物。在雀鹰的食物中,有5%是昆虫,15%是鸟类,80%是鼠类,因此堪称是鹰类中的捕鼠能手。

15、老雕:

学名苍鹰。鹳形目,鹰科。雄性成鸟全长40—60厘米。前额、头顶、枕和头侧黑褐色,颈部羽基白色;眉纹白而具黑色羽干纹;耳羽黑色;上体到尾灰褐色;飞羽有暗褐色横斑,内翈基部有白色块斑,尾灰褐色,有3—5道黑褐色横斑。喉部有黑褐色细纹及暗

褐色斑。胸、腹、两胁和覆腿羽布满较细的横纹,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有少许褐色横斑。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但较暗,体型较大。苍鹰为森林中猛禽,栖息于疏林、林缘和灌丛地带。次生林中也较常见。以鼠类和野兔为食。高密现在已经少见。

16、泥里扎:

学名泽鹬。鸻形目,鹬科。全长约23厘米左右。上体灰褐色,腰及下背白色,尾羽上有黑褐色横斑。前颈和胸有黑褐色

细纵纹,额白。下体白色。嘴黑色,脚偏绿色。栖息于河流岸边河滩或沼泽草地,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在内蒙古东北部繁殖,繁殖期5—7月,在地面干燥处营巢,每窝产卵4枚。雌雄共同孵卵。迁徙途经华东沿海、海南及台湾,偶尔经过我国中部地区。喜湖泊、盐田、沼泽地、池塘并偶尔至沿海滩涂。通常单只或两三成群,甚羞怯。近年由于河流、池塘的干涸,高密现在已经少见。

17、贴树皮:

猫头鹰的一种。学名纵纹腹小鸮。鸮形目,鸱鸮科。体长20一26厘米。面盘和领翎不明显,也没有耳簇羽。上体为沙褐色或灰褐色,并散布有白色的斑点。下体为棕白色而有褐色纵纹,腹部的中央到肛周以及覆腿羽均为白色。嘴黄绿色,爪黑褐色。栖息时身体贴在树干上,

且身体颜色与树皮相似,不易被发现而得名。纵纹腹小鸮为留鸟,活动在灌丛和森林地带,也出现在农田和村庄附近的树林中。主要在白天活动,飞行迅速,主要通过等待和快速追击来捕猎食物。叫声多变,主要是一种哀婉的声音,在短暂的间歇中不断反复,此外还常有一种尖叫声。食物主要是鼠类和鞘翅目昆虫,也吃小鸟、蜥蜴、蛙等小型动物,是重要的益鸟。

18、夜猫子

也叫猫儿头,猫头鹰的一种。学名短耳鸮。鸮形目,鸱鸮科。体长35一38厘米,体重

326—450克。面盘显著,眼周黑色,眼先及内侧眉斑白色,面盘余部棕黄色而杂以黑色羽干纹。皱领白色。上体为棕黄色,有黑色和皮黄色的斑点及条纹,下体为棕黄色,具黑色的羽干纹,但羽干纹不分支形成横斑。

嘴和爪黑色。多在夜间活动觅食,挺听觉灵敏,依靠捕捉动物活体为食。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由于外貌丑陋,叫声凄厉,给人以恐怖的感觉,因而招致一些人的厌恶,甚至有一些迷信传说,认为是不吉利的鸟。短耳鸮在我国繁殖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和辽宁,越冬时几乎见于全国各地,但现在高密境内少见。

18、火练哞子:

又叫黄亮哞子。学名黄脚三趾鹑。鹤形目,

三趾鹑科。体长15-18

厘米,体重50—90克。头

顶黑褐色,颊黄色。北部

羽毛主要为黑、赭、灰三

色相杂。翼羽淡黄,缀有

黑色斑点。胸部淡红,两侧亦有黑点;腹部白色。

雌鸟的枕及背部较雄鸟多栗色。栖息于草原或灌

丛草地,在草丛中潜行或作短距离飞行。取食地

表的植物种子、软体动物和昆虫。繁殖期一雌多

雄,雌鸟主动炫耀,鸣叫声远听很像低沉的牛叫,

并与其他雌鸟激烈争占巢区。雄鸟很少鸣叫,负

担抱卵和育雏。每窝产卵4枚。卵近梨形,淡灰

色,密布暗紫色和褐色细斑。雏鸟出壳时满被黄

褐色绒,能立即离巢。繁殖期后常为单栖或家族

群聚,冬季迁至南方。

19、拖练:

学名寿带鸟。雀形目,鸦科。为夏候鸟。该

鸟身型优美,羽色漂亮,

中等体型,有两种色型,

头闪辉黑色,冠羽显著。

雄鸟易辨,一对中央尾

羽在尾后特形延长,可

达25厘米。而雌鸟的

尾巴也比雄鸟短。鸣声粗噪急促。寿带鸟平时飞

行缓慢,而且往往仅飞短距离即停止,但捕捉昆

虫时十分迅速。飞行时长尾摇曳,易惹人注目。

觅食在空中捕捉各类昆虫,而不在地面上,食物

以昆虫为主,包括蝇类、天蛾、蝗虫、螽斯、金

龟、金花虫和松毛虫等,所以,寿带鸟是非常有

益的鸟类。寿带鸟的巢筑在分叉的枝桠上,形状

就像是个小小的酒杯。当雏鸟门孵育出来后,一

切的饮食需求、生活起居都是成鸟们来照顾,连

排泄物都由父母来为他们清理。高密现在已经罕

见。

20、丁当儿:

学名暗绿绣眼鸟,雀

形目,绣眼鸟科。体小而

细弱,体重约9克,全长

约10厘米左右。上体草

绿色,具明显的白色眼

圈。喉及上胸淡黄色,下胸及两胁苍灰,腹部中

央近白,尾下覆羽淡黄。是我国华北至西南以南

很常见的夏候鸟或留鸟。主要在阔叶林营巢,巢

小而精致,为吊篮式,隐藏在浓密的枝叶间,不

易发现。每年3-8月间繁殖,每窝产3-4枚

卵,为纯蓝绿或纯白色,平均重1克。该鸟性活

泼而喧闹,在林间的树枝间敏捷地穿飞跳跃。于

树顶觅食小型昆虫、小浆果及花蜜。鸣叫声婉转

动听。见于林地、林缘及公园,常被捕捉为笼鸟。

21、蓝尾(yi)巴儿:

学名红胁蓝尾鸲,雀形目,鹟科。体型15

厘米。因背部羽毛和中央尾羽

苍蓝色故名。特征为橘黄色两

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

鸟上体蓝色,眉纹白;雌鸟体

褐色,尾蓝。它们长期栖于湿

润山地森林及次生林的林下低

处。在我市常栖于枝头或墙上

以及园圃的篱笆上,不断地展翅摇尾和窥视,一

发现昆虫,立即飞下啄食。主食蝇蛆、蝗虫、金

龟子、粉蝶、毛虫等。现在我市已绝少见到。

22、鸡蛋黄儿:

学名白眉姬鹟。雀形目,鹟科。夏候鸟。体

长13厘米,最显著的特

点是自下额至腹部的羽

毛为黄色,人们仰脸看

去黄色具多,故名。雄

鸟为黄、白及黑色的蓝

色鹟。腰、喉、胸及上腹黄色,下腹、尾下覆羽

白色,其余黑色,仅眉线及翼斑白色。雌鸟上体

暗褐,胸部图纹同雄鸟,上体近灰,头沾褐色,

尾基部无白色,尾上覆羽有时沾灰或沾蓝;有时

有白色翼斑。此鸟鸣声细弱而不连贯,高音间杂

着颤音及吱吱鸣叫。繁殖于中国东北、华中、华

东及北纬29°以北地带。迁徙经中国南方。喜灌

丛及近水林地。高密境内现在已经很少见到野生

鸟,作为观赏鸟笼养者具多。

23、瞎眼官儿:

又叫傻大官

儿。学名大山雀。

雀形目,山雀科。

头部、喉部成黑,

与脸侧白斑及颈背

块斑成强对比;翼上有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

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雄鸟胸带较宽。雌鸟此

纵纹较淡,易辨认。眼褐色,嘴和脚均为黑色。中央一对尾羽深蓝色,羽干为黑色,其余尾羽蓝黑色,飞羽黑褐色。大山雀是一种很活泼的鸟,胆大易近人,好奇心极强,有非常出色的即兴行为和动作。常光顾林园及开阔林,时而在树顶雀跃,时而在地面蹦跳。喜爱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大山雀的喙尖而细长,主要捕食松毛虫、天牛幼虫、蝗虫、蝇类等害虫,是农业、林业及果区中极为重要的益鸟。现在高密境内少见。

(作者单位:高密中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