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1.质量计划的编制依据

(1)工程承包合同、设计文件;

(2)施工企业的《质量手册》及相应的程序文件;

(3)施工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

(4)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条例及法规;

(6)安全施工管理条例等。

2.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要求

施工项目质量计划应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质量计划作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文件,应体现施工项目从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过程控制,同时也要体现从资源投人到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全过程控制。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目标

合同范围内的全部工程的所有使用功能符合设计(或更改)图纸要求。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达到既定的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合格率100%,其中专项达到:①所有隐蔽工程为业主质检部门验收合格。②卫生间不渗漏、地下室、地面不出现渗漏,所有门窗不渗漏雨水。③所有保温层、隔热层不出现冷热桥。④所有高级装饰达到有关设计规定。⑤所有的设备安装、调试符合有关验收规范。⑥特殊工程的目标。⑦工程交工后维修期为一年,其中屋面防水维修期三年。

⑧工程基础和地下室年月日前完工;主体年月日完工;设备安装和装修年月日交付业主(或安装);分包工程××项年月日交工。

(2)管理职责

项目经理是本工程实施的最高负责人,对工程符合设计、验收规范、标准要求负责;对各阶段、各工号按期交工负责。项目经理委托项目质量副经理(或技术负责人)负责本工程质量计划和质量文件的实施及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当有更改时,负责更改后的质量文件活动的控制和管理。①对本工程的准备、施工、安装、交付和维修整个过程质量活动的控制、管理、监督、改进负责;②对进场材料、机械设备的合格性负责;③对分包工程质量的管理、监督、检查负责;④对设计和合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和部位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分包商和用户按规定实施,指定专人进行相互联络,解决相互间接口发生的问题;⑤对施工图纸、技术资料、项目质量文件、记录的控制和管理负责。

项目生产副经理对工程进度负责,调配人力、物力保证按图纸和规范施工,协调同业主、分包商的关系,负责审核结果、整改措施和质量纠正措施和实施。

队长、工长、测量员、试验员、计量员在项目质量副经理的直接指导下,负责所管部位和分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使其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有更改者符合更改要求,有特殊规定者符合特殊要求。

材料员、机械员对进场的材料、构件、机械设备进行质量验收或退货、索赔,有特殊要求的物资、构件、机械设备执行质量副经理的指令。对业主提供的物资和机械设备负责按合同规定进行验收;对分包商提供的物资和机械设备按合同规定进行验收。

(3)资源提供

规定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的岗位任职标准及考核认定方法。

规定项目人员流动时进出人员的管理程序。

规定人员进场培训(包括供方队伍、临时工、新进场人员)的内容、考核、记录等。

规定对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修订的操作方法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记录等。

规定施工所需的临时设施(含临建、办公设备、住宿房屋等)、支持性服务手段、施工设备及通讯设备等。

(4)工程项目实现过程策划

规定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项目质量的编制要点及接口关系。

规定重要施工过程的技术交底和质量策划要求。

规定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的策划要求。

规定重要过程验收的准则或技艺评定方法。

(5)业主提供的材料、机械设备等产品的过程控制

施工项目上需用的材料、机械设备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业主提供的。对这种情况要做出如下规定:①业主如何标识、控制其提供产品的质量;②检查、检验、验证业主提供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方法;③对不合格的处理办法。

(6)材料、机械、设备、劳务及试验等采购控制

由企业自行采购的工程材料、工程机械设备、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质量计划作如下规定:①对供方产品标准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②选择、评估、评价和控制供方的方法;③必要时对供方质量计划的要求及引用的质量计划;④采购的法规要求;⑤有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要求时,要明确追溯内容的形成,记录、标志的主要方法。⑥需要的特殊质量保证证据。

(7)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隐蔽工程、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评、特殊要求的工程等必须做可追溯性记录,质量计划要对其可追溯性范围、程序、标识、所需记录及如何控制和分发这些记录等内容做出规定。

坐标控制点、标高控制点、编号、沉降观察点、安全标志、标牌等是工程重要标识记录,质量计划要对这些标识的准确性控制措施、记录等内容做规定。

重要材料(水泥、钢材、构件等)及重要施工设备的运作必须具有可追溯性。

(8)施工工艺过程的控制

对工程从合同签订到交付全过程的控制方法做出规定。

对工程的总进度计划、分段进度计划、分包工程的进度计划、特殊部位进度计划、中间交付的进度计划等做出过程识别和管理规定。

规定工程实施全过程各阶段的控制方案、措施、方法及特别要求等。主要包括下列过程:①施工准备;②土石方工程施工;③基础和地下室施工;④主体工程施工;⑤设备安装;⑥装饰装修;⑦附属建筑施工;⑧分包工程施工;⑨冬、雨期施工;⑩特殊工程施工;⑾交付。

规定工程实施过程需用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如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工法等),作为方案和措施必须遵循的办法。规定对隐蔽工程、特殊工程进行控制、检查、鉴定验收、中间交付的方法。

规定工程实施过程需要使用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的技术和工作条件,运行方案,操作人员上岗条件和资格等内容,作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方式。

规定对各分包单位项目上的工作表现及其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的方法、评估结果送交有关部门、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办法等,以此控制分包单位。

(9)搬运、贮存、包装、成品保护和交付过程的控制。

规定工程实施过程在形成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半成品、成品保护方案、措施、交接方式等内容,作为保护半成品、成品的准则。

规定工程期间交付、竣工交付、工程的收尾、维护、验评、后续工作处理的方案、措施,作为管理的控制方式。

规定重要材料及工程设备的包装防护的方案及方法。

(10)安装和调试的过程控制

对于工程水、电、暖、电讯、通风、机械设备等的安装、检测、调试、验评、交付、不合格的处置等内容规定方案、措施、方式。由于这些工作同土建施工交叉配合较多,因此对于交叉接口程序、验证哪些特性、交接验收、检测、试验设备要求、特殊要求等内容要做明确规定,以便各方面实施时遵循。

(11)检验、试验和测量的过程控制

规定材料、构件、施工条件、结构形式在什么条件、什么时间必须进行检验、试验、复验、以验证是否符合质量和设计要求,如钢材进场必须进行型号、钢种、炉号、批量等内容的检验,不清楚时要进行取样试验或复验。

规定施工现场必须设立试验室(室、员)配置相应的试验设备,完善试验条件,规定试验人员资格和试验内容;对于特定要求要规定试验程序及对程序过程进行控制的措施。

当企业和现场条件不能满足所需各项试验要求时,要规定委托上级试验或外单位试验的方案和措施。当有合同要求的专业试验时,应规定有关的试验方案和措施。

对于需要进行状态检验和试验的内容,必须规定每个检验试验点所需检验、试验的特性、所采用程序、验收准则、必须的专用工具、技术人员资格、标识方式、记录等要求。例如结构的荷载试验等。

当有业主亲自参加见证或试验的过程或部位时,要规定该过程或部位的所在地,见证或试验时间,如何按规定进行检验试验,前后接口部位的要求等内容。例如屋面、卫生间的渗漏试验。

当有当地政府部门要求进行或亲临的试验、检验过程或部位时,要规定该过程或部位在何处、何时、如何按规定由第三方进行检验和试验。例如搅拌站空气粉尘含量测定、防火设施验收、压力容器使用验收,污水排放标准测定等。

对于施工安全设施、用电设施、施工机械设备安装、使用、拆卸等,要规定专门安全技术方案、措施、使用的检查验收标准等内容。

要编制现场计量网络图、明确工艺计量、检测计量、经营计量的网络、计量器具的配备方案、检测数据的控制管理和计量人员的资格。

编制控制测量、施工测量的方案,制定测量仪器配置,人员资格、测量记录控制、标识确认、纠正、管理等措施。

要编制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和项目检查验收、交付验评的方案,作为交验时进行控制的依据。

(12)检验、试验、测量设备的过程控制

规定要在本工程项目上使用所有检验、试验、测量和计量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包括:①设备的标识方法;②设备校准的方法;③标明、记录设备准状态的方法;④明确哪些记录需要保存,以便一旦发现设备失准时,便确定以前的测试结果是否有效。

(13)不合格品的控制

要编制工种、分项、分部工程不合格产品出现的方案、措施,以及防止与合格之间发生混淆的标识和隔离措施。规定哪些范围不允许出现不合格;明确一旦出现不合格哪些允许修补返工,哪些必须推倒重来,哪些必须局部更改设计或降级处理。

编制控制质量事故发生的措施及一旦发生后的处置措施。

规定当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不符合设计图纸(更改)和规范要求时,项目和企业各方面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有如下职权:①质量监督检查部门有权提出返工修补处理、降级处理或作不合格品处理;②质量监督检查部门以图纸(更改)、技术资料、检测记录为依据用书面形式向以下各方发出通知:当分项分部项目工程不合格时通知项目质量副经理和生产副经理;当分项工程不合格时通知项目经理;当单位工程不合格时通知项目经理和公司生产经理。

上述接收返工修补处理、降级处理或不合格处理通知方有权接受和拒绝这些要求:当通知方和接收通知方意见不能调解时,则上级质量监督检查部门、公司质量主管负责人,乃至经理裁决;若仍不能解决时申请由当地政府质量监督部门裁决。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全面检查实验室的检测能力,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管理者和 客户提供足够的信任度,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中心内部的各项质量控制活动及参加外部的质量控制活动。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控制活动计划的审批,并组织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对计划结果进行评审。 3.2 各检测室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 3.3 监督员负责检测过程的监督。 3.4 检测人员负责按要求实施质量控制计划。 4 工作程序 4.1 中心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根据有证标准物质的来源情况、检 测的特性和范围以及人员的多少来制定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4.1.1 内部质量控制计划所采用的技术可包括,但不限于: (1)在日常分析检测过程中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结果核查; (2)由同一操作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 (3)由两个以上人员对保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 (4)使用不同分析方法(技术)或同一型号的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等。 4.1.2 外部质量控制包括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 4.2 编制的“质量控制计划”可包括两部分:一是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二是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4.2.1 内部质量控制计划的内容可包括: (1)计划控制项目及控制方法; (2)控制频率/时间; (3)控制结果的记录方式; (4)计划评价的时间(时机); (5)控制结果的评价准则;

(6)控制实施责任人; (7)评审/评价栏。 4.2.2 外部质量控制计划(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 (1)比对实验项目,目的、发起单位、参加单位; (2)样品准备与分发、样品保管、运送要求; (3)比对的实验方法、依据; (4)进行比对的时间、频率; (5)比对结果的分析方法,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分析方法; (6)检测质量制定准则。 4.2.3 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 在技术负责人组织下,技术部根据监测的具体情况,专业范围、技术特点选择适宜的控制方法,制定年度的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外部控制计划由技术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编制. 4.2.4 质量控制计划的审批 质量控制计划由中心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由各检测室具体实施。 4.3 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 4.3.1 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对相关项目结果质量进行控制,做好控制 记录,并对控制结果的数据分阶段进行分析评价,如果发现异常或出现某种不良趋势,应及时查找影响原因,根据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 4.3.2 技术部根据外部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能力验证计划;负责联系、协 调各部门参加实验室间比对计划,并负责比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填写“比对、验证活动记录”。 4.3.3 对执行质量控制计划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或经分析认为可能存在的隐患,执行《不符合 检测工作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及《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 4.3.4 在控制过程中,可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一些项目进行连续或多次的控制,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从中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变异性,检查其质量可否得到保证。 4.3.5 在实验室间比对活动中,若检测结果分析存在离散现象严重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 人员,对该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影响结果的原因,按照《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纠正措施。 4.4 质量控制计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 4.4.1 内审组组织相关人员就质量控制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经评价发现计划有不相适 应的部分,查明原因,并重新对控制计划进行调整,经中心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研究

题目: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 院系: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西南交通大学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院系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 年级工民建2012春学号xxxxxxxxx 姓名xxx 学习中心直属学习中心指导教师xxxx 题目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签章) 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章) 年月日

毕业设计任务书 班级工民建2012春学生姓名 xxxx xxx 学号xxxxxxxx 发题日期: 2014年2月 24日完成日期:年月日题目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 1、设计目的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完成所学基础和专业课程以后所进行的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和对学生的全面考核,通过毕业设计巩固、深化和扩展所学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设计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研究,主要阐述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主要控制哪些方面,以及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原因和解决措施。通过本次设计,知道了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关键点,为以后从事本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计条件 1)现行混凝土验收规范、规程、各种标准以及有关规定。 3、设计内容及要求 1)混凝土的概念 2)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3)混凝土配合比质量控制 4)混凝土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5)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 6)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控制 7)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质量控制

8)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4、毕业设计成果 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1份(标准装订文件) 5、应交出的设计文件及实物 1)要求文字表达清楚,章节安排合理,排版规范; 2)网上提交一份电子文档,再提交一份打印并标准装订的文件。 6、毕业设计时间分配表:(共4周) 第一部分布置设计任务,阅读相关书籍(第1周)第二部分初步确定设计目录及编写内容(第2周)第三部分详细编写设计论文及内容修改(第3周)第四部分提交毕业设计,准备答辩(第4周)7、参考文献: 1.杨文科.《现代混凝土科学的问题与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杨永华.《土木工程材料》.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孙以浩,王中华.《浅谈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江苏建筑出版社,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1).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5.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编.《混凝土结构(第二版)》.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享受着工业带来的一系列便捷,但与 此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前,人们一方面积极采取措 施保护环境,一方面加大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力度。环境监测工作对国家整体环 境质量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周边生活环境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监测质 量控制备受关注目,做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管,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活环 境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环境监测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发展大体经历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为主、 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主和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 较晚,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深化和环保工作的加强,发展很快。环境监 测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监测 手段不断更新,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变化趋势。 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室上个世纪70年代确定的。当时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回忆来开帷幕,但是发展较慢;80年代进入调整和巩固的阶段,在 这个时段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国家、省、市、县的四级监测管理站点,并引入了环 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是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一大进步;90年代是我国环境监 测工作的提高和深化阶段,并于中后期将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列为我国现代化研 究的重点项目之一。 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了,但跟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的话,还是有 差距的。我国在环境质量监测上起步还是比较晚的,但是经过四十年左右的发展,我国在监测环境质量的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对环境进行监测时可以采取的 方法越来越广泛,比如遥感技术、卫星技术、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监测范围也 越来越广,在地理范围上可以实现有点向面的推广,由一个城市向整个省级范围 扩散;在监测的种类上可以实现对整个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大气、水以及生态环 境的监测。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对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但是 在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上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得到克服。 2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2.1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的准确性,能够真实地调查到环境污染源的相关问题,就必须严格对可能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预防和管理,制定控制环境 监测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办法,环境监测部门职能目前还很薄弱,有些部门在环 境监测部门的认识上存在严重的不足。环境监测部门是一个建立在环境监测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的,由环境监测部门之间的沟通,合理的环境监测的管理体系。 2.2实验室外部的质量控制 现场采样,应制定相关的采样计划和质控计划,并按照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的实施,其中的内容包括:采样点位、测定项目、频次和数量及样品的 运输和保存等等。同时,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规范现场采样工作,明确的规定从 采样计划的指定到样品运输的采样全过程规范要求,其内容应具体全面,细化采 样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据着关键地位,混凝土施工的好坏密切影 响着建成建筑的最终质量,也影响着建筑的后续使用安全。虽然说现阶段国内混 凝土的施工技术在飞速发展,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 阻碍着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因此,施工企业应该直面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 的关键技术,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学习国外的混凝土 施工新技术,以此不断优化国内混凝土施工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合理的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特别是在当今,我 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建筑工程规模化、大型化,人们更应 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 1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1混凝土的拌合 混凝土拌合多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预拌是混凝土供应的的主要方式之一。 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混凝土质量好坏。要是在商品 混凝土生产期间发生材料不合格、搅拌时间不足的情况,就会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大型混凝土施工不可逆,会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后果。因 此在混凝土生产期间,对混凝土供应单位、供应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若想确保 得到满意的效果,那么最好对供应单位进行考察对比,选择质量管理好、信誉高 的单位,对其材料取样检验,在全部符合要求后,确立配合比,进行试拌,经过 开盘鉴定合格后方可为建筑工程供应混凝土。不过生产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是, 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由于骨料含水率、颗粒级配发生明显变化,和易性不满 足要求等,及时进行相关检验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商品混 凝土供应质量,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只有从源头进行控制,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混凝土用于工程实体,造成质量、安全事故。 1.2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施工中,浇筑工作同样重要。浇筑效果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混凝土 的施工质量,一定要得到相关工作者的重视。在还没有对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 对施工中所要采用的模板以及钢筋进行检测,并确保它们能够得到正确的安装。 另外还要检测钢筋结构,确立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高度。等这些工作都完成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振捣设备。比如,如果混凝土浇筑运用的是分层 分块法,那么就要等到确立混凝土高度以后,再选用平板式振捣器,不过在使用 期间,一定要确保其具有连续性。如果浇筑期间出现间隔的情况,那么就要减少 浇筑的时间。此外还要检查模板和钢筋是否发生变位情况,一旦发现就要马上采 取解决措施,以免影响浇筑的效果。 1.3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以后,则要进行振捣工作。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要使混 凝土在模块填满的时候确保其均匀性。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要通过工程的规模以 及混凝土的类型来决定混凝土的振捣形式,不过无论选用何种形式,振捣工作的 关键点始终都是慢拔快插。此外,在进行振捣期间,振捣棒要放进下层混凝土, 而且每层的振捣时间一定要控制在20s上下,如此一来就能够防止上下层混凝土 出现裂缝。等到混凝土不在具有气泡,就可以结束振捣工作。此外,要是采用平

建筑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 1.1.1.事前质量控制 在正式施工前的质量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前在安全文明施工、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抹灰工程门窗及幕墙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给排水工程、建筑电气工程应按照碧桂园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工作手册做好样板先行工作。 1)施工准备工作应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包括全场性施工准备、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准备,项目开工前的施工准备,项目开工后各施工阶段的施工准备。 2)所有的施工准备工作均由专人负责,项目管理人员集体参加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每一计划均落实专人负责,明确最迟应完成的时间。 3)每一施工准备计划的编制均包括以下内容: a.技术准备工作:包括设计图纸的落实、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等。 b.物质准备工作:包括建筑材料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准备、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等。 c.组织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各阶段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

包括各项内容在内的入场教育。 d.施工现场准备工作:针对各阶段施工情况的变化,对现场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制定相应的现场管理措施。 1.1. 2.事中质量控制 本工程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1)对各施工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均由专职质量员参加监督。使各专业队伍之间的交接检养成一种习惯。 2)对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重点工作: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砼工程、砌砖工程等均编制质量预控对策,做到以“预防为主”的原则。(见质量控制程序表)。 3)任何单项工程施工前或施工当中均由技术员负责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及现场的实物交底。 4)所有材料的配合比均由质监站指定的试验室配制。 5)隐蔽工程的验收,提前一天通知监理方及建设方,做到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6)计量、测量器具等定期送检测站检测,每次使用前均由测量员仔细复核,做好复核记录。 7)任何质量问题的处理均要由责任人填写质量问题处理单,并由专人进行复查,填写复查结果。

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

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工程质量是企业走向市场的立足之本。争创国内一流水平的意识将永远激励我们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可靠、更精美的建筑产品。 下部施工是本标段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下部结构的形成是上部结构施工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我公司根据本标段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公司贯彻执行的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的实际情况,由公司总部成立本标段后方技术支持组,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方案、技术问题、科研攻关项目进行论证审查。我们有义务、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优良以上。 一、质量目标 使用材料合格率100%;分项工程合格率100%;重大质量责任事故0案次/每年;顾客满意度90%以上;工程竣工验收质量优良。 质量管理方针:科学管理,规范操作,严格控制。 对本工程项目实行“项目法管理”,严格按照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制定完善的质量手册等法律性质量文件(包括组织网络、各级责任制、资源配备、管理程序),制订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创优计划,用法律文件确保工程质量。 提高全员业务素质,使全体员工树立“工程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的观念,增强质量意识,调动职工积极性,人人各司其职,用全员的工作质量来确保工程质量;确立创优质工程目标,积极开展争创优质工程活动。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的工程质量管理机构,和以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工程技术、质检、试验、测量监控四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时为质检、测量体系配备职业道德良好、工作态度认真、责任心强和技术水平高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人员素质上确保工程质量。 二、质量管理机构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开展质量检查工作。项目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和评比活动,每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作业班组实行上、下工序交接检查制度,并对主要项目、关键工序实行跟踪检查,做到预防为主,把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襁褓之中。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Ⅰ) 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是贯穿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人员素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定、布点采样方案和措施、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报告审核等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和技术要求。 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 监测人员技术要求 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环境监测中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熟知有关环境监测管理的法规、标准和规定;学习和了解国内外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凡承担监测工作,报告监测数据者,必须参加合格证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的分析三部分)。考核合格,取得(某项目)合格证,才能报出(该项目)监测数据。 监测仪器管理与定期检查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达到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可比,必须执行计量法,对所用计量分析仪器进行计量检定,经检定合格,方准使用。 应按计量法规定,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自行依法检定,或送有授权对社会开展量值传递工作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计量器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校验和维护。如天平的零点,灵敏性和示值变动性;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准确性、灵敏度和比色皿成套性;pH 计的示值总误差;以及仪器调节性误差,应参照有关计量检定规程定期校验。 新购置的玻璃量器,在使用前,首先对其密合性、容量允许差、流出时间等指标进行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用和验证 对不同的监测分析对象所选用的分析方法要遵循本规范中选择分析方法所确定的原则。 当实验室不具备采用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的条件时,或者水样十分复杂,采用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不能得到合格的测定数据,必须做方法验证和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的主要特性参数:方法检出浓度、精密度、准确度、干扰影响等与标准方法有等效性、可靠性,并报省级以上环境监测部门审批、核准。 水质监测布点采样的质量保证 地表水质的布点采样质量保证见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 底质采样质量保证见底质采样质量保证。 污水监测采样质量保证见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和污染源污水监测的采样。 分析实验室的基础条件 实验室环境:应保持实验室整洁、安全的操作环境,通风良好,布局合理,安全操作的基本条件。做到相互干扰的监测项目不在同一实验室内操作。对可产生剌激性、腐蚀性、有毒气体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分析天平应设置专室,做到避光、防震、防尘、防腐蚀性气体和避免对流空气。化学试剂贮藏室必须防潮、防火、防爆、防毒、避光和通风。

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汇总

附件一 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吸入制剂系指通过特定的装臵将药物以雾状形式传输至呼吸道和/或肺部以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与普通口服制剂相比,吸入制剂的药物可直接达到吸收或作用部位,吸收或作用快,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用药剂量;而与注射制剂相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可减轻或避免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因而近年来越来越为药物研发者所关注。 吸入制剂在制剂处方、给药装臵、制剂工艺、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方面均有其特殊关注点,可对吸入制剂的质量可控性、安全性与有效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质量控制研究部分是吸入制剂的临床前乃至临床研究重点之一。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吸入制剂研发的现状,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研究与安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旨在为药物研发者在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过程提供基本的技术指导,也力求使药物研发者和评价者对药物评价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达成共识。 本指导原则所讨论内容仅限于经口腔吸入制剂在质量控制研究工作方面的特殊研究内容,经鼻吸入制剂暂不纳入本指导原则。其他一般性要求参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相关指导原则。 由于新制剂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临床上的特殊需求,在吸入制剂研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因此本指导原则只是一个一般性原则,药物研发者应从药物研发的客观规律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吸入制剂研发的整个过程。 二、吸入制剂的分类 根据处方、制剂工艺的不同,吸入制剂表现出多种制剂形式,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剂型名称并存,相互之间既有交叉也有覆盖,不利于药物研发和评价。为此,本指导原则从分类的科学性出发,同时参考国内外指导原则和相关文献,将吸入制剂分为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各自的质量控制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多数疾病均需定量给药,因此本指导原则所涉及内容均以定量吸入制剂为对象。 气雾剂系指将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分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成雾状喷出,吸入后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气雾剂一般由药物、辅料、耐压容器、定量阀门系统和喷射装臵组成。 喷雾剂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臵于特制的装臵,使用时借助适当的雾化系统将内容物呈雾状释出,用于患者吸入的制剂。喷雾剂一般由药物、辅料、容器、雾化装臵等组成。 粉雾剂系指将微粉化的药物或/和载体以单剂量或多剂量储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臵,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呼吸道或肺部的制剂。 三、质量控制研究 (一)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和参数 根据吸入制剂的制剂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特点,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参数主要有药物/雾滴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喷射模式、每揿主药含量/每喷主药含量/每吸主药含量、每瓶总揿次/每瓶总喷次/每瓶总吸次,在吸入制剂的处方工艺研究、质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0 引言 工程项目设计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工程项目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证,编制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的活动。而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需要通过设计加以具体化。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都将决定工程项目建成后的功能和使用价值,以及工程实体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工程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精心设计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建设工程设计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工程建设前期的关键环节。搞好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对于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都有重要的意义。 1 工程设计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质量较差在工程建设时许多设计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暴露出来,必须对设计进行补充、变更和修改,造成施工单位的停工待图现象,甚至有些设计问题却是部分工程施工完毕后才发现,必须拆除重做。 1.2 设计单位对造价和工期不关心设计单位重点关心的是工程设计安全问题,而对于在不影响或不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任何增加投资、资金损失和浪费却漠不关心。 1.3 设计人员设计思想过于保守由于担心承担采用正常的设计所带来的风险,设计单位在考虑工程项目的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等方面经常过分谨慎,加大安全系数,甚至对于那些并不能增强结构,而投资却很大的做法,不假思索地加以采用,在公用工程及配套工程上采用大而全的设计,这些都大大加大了工程的投资。 2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依据和任务分析 工程项目设计是对工程项目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证,编制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的活动。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不同阶段设计深度的控制来保证设计质量。加强对设计阶段质量的控制,除应健全与完善设计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外,还应大力推行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应从设计阶段开始,委托监理单位介入设计质量监督。 2.1 设计阶段质量的控制依据有关工程建设及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深度要求;有关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如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及规程、设计参数、定额指标等;项目批准文件;体现建设单位建设意图的勘察、设计规划大纲、刚要和合同文件;反应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所需要的有关技术、资源、经济、社会协作等方面的协议、数据和资料。 2.2 设计阶段质量度控制的主要任务编制设计任务书中有关质量控制的内容;组织设计招标,进行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优选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审核优化设计方案是否满足业主的质量和标准以及规划及其它规范要求;组织专家对优化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督促设计单位完成设计工作;从质量控制角度对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跟踪审核设计图纸;建立项目设计协调程序,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设计协调,督促设计单位完成设计工作;审核施工图设计,并根据需要提出修改意见,确保设计质量达到设计合同要求及获得政府有关部门审查通过,确保施工进度计划顺利进行;审核特殊专业设计的施工图纸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是否满足施工的要求。 对于设计阶段质量控制,通常是通过事前控制和设计阶段成果优化来实现的。设计要求文件在这个阶段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各个设计阶段前编制一份好的设计要求文件,分阶段提交给设计单位,明确各阶段设计要求和内容,是设计阶段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设计要求文件的编制是一个对工程项目的目标、内容、功能、规模和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和确定的过程。因此,设计阶段必须重视设计任务书的编制。设计任务书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组成结构;项目的规模;项目的功能;设计的标准和要求;项目的目标。其中,设计的要求是设计任务书的核心内容。 3 提高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质量的有效措施探讨

监理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监理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1、审核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 1)、审核承包商的资质证明文件,控制承包商的质量体系; 2)、审批承包商的开工申请,检查核实其施工准备工作质量; 3)、审批承包商的施工方案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控制工程施工质 量有可靠的技术措施保障; 4)、审批承包商提交的有关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质量证明文件或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确保工程质量有可靠的物质基础; 5)、审核承包商提交的工序施工质量的动态统计资料或管理图表; 6)、审核承包商提交的有关工序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工序交接检查、自检、隐蔽工程检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等文件、资料,以 确保和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 7)、审批有关工程变更、修改设计等,确保设计、施工的质量; 8)、审核有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技术鉴定书,审批其应用申请报告, 确保新技术应用的质量; 9)、审批有关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确保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处 理的质量; 10)、审批与签署现场有关质量技术签证、文件等。 2、旁站监理 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工程特点,制定具体的旁站项目及部位,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活动。 3、见证取样 见证取样工作重点依据《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其系列标准所规定

的见证取样项目、数量、予以实施。 4、平行检验 为完成各项预定平行检验工作,监理机构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仪器、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对一些材料通过见证取样方式实现平行检验。 5、巡视检查 巡视是监理人员的重要日常工作内容,为避免在报验验收过程中才发现问题,且有些问题在报验验收工作中已无法挽回的情况,巡视工作将实行制度化,监理人员的现场巡视工作将保持一定的频率,重要的非旁站点、见证点的工序在巡视过程中 保持较高的比例。 6、指令文件与一般管理文书 指令文件的使用具有相当的弹性空间,一些指令性文件如《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使用过频会导致承包商麻木不仁,过少又无法达到监理控制的效果。 1)、口头通知,对一般工程质量问题或工程事项,口头通知承包商整改或执行, 并用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形式予以确认。 2)、监理工作联系单:监理工程师联系单提醒承包商注意事项,用监理工作联系 单形式。 3)、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在巡视旁站等各种检查时发现的问题,用监理通知单书面通知承包商,并要求承包商整改后再报监理工程师复查。4)、工程暂停令:对承包商违规施工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有经验的监理工程师预见到会发生重大安全、质量隐患,及时下达全部或局部工程暂停令(一般情 况下宜事先与业主沟通)。 7、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程序 规定双方必须遵守的质量监控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主要有:材料进场报验程序;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试模拟试题(质量管理类)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模拟题 (质控类) 一、判断题(50题) 1. 根据《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人员取得上岗合格证后,有编造数据、弄虚作假者即取消持证资格,收回或注销合格。() 2. 对环境监测人员实施持证上岗考核时,对没有标准样品的环境监测项目,可采取实际样品测定、现场加标、留样复测、现场操作演示和提问等方式进考核。() 3.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每年不少于2次。() 4. Dixon检验法用于一组测定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一组测定值中的异常值,可用于检出一个异常值。() 5. 最佳测定范围是校准曲线的直线范围。() 6. 线性范围是方法检出限到曲线最高点之间的浓度范围。() 7. 内部质量控制的方式不包括空白样分析。() 8. 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风速、风向、湿度、温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9. 为提高工作效率,玻璃器皿和量器可以在110~120℃的烘箱中烘干。() 10.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中,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11. 采集气态污染物的溶液吸收法属于直接采样法。() 12. 20℃时,100mlA级滴定管的总容量允差为±0.10ml。() 13.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对于空气自动监测中的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对于不具有自动校零/校跨的系统,一般每5~7天进行1次零/跨漂检查。() 14.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PM10采样头至少每6个月清洗1次。() 15. 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时,采样仪器临界限流孔流量每月校准1次,流量误差应小于8%。() 16. 采集水中底质样品时,船体或采泥器冲击搅动底质不影响继续采样。() 17. 灵敏度是指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18. 仪器校准、空白试验、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和回收率测定,都是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 ) 19. 湿沉降采样器的设置应保证采集到无偏向性的试样,应设置在离树林、土丘及其他障碍物足够远的地方。() 20. 能力验证是确定的2个实验室间、对同一个标准样品进行测试。() 21. 用于校准采样仪器的流量校准装置,其精度应高子采样仪器流量计的精度。() 22. 河流水质监测时,若水面宽小于50m,采样垂线设两条垂线。() 2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0)规定,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应在装修完成3d后进行。() 24. 大气酸沉降监测中,应每24h采样一次,一天有几次降水可合并为一个样,若遇连续几天下雨,上午9:00至次日上午9:00的降水视为一个样品。() 25. 一般情况下,固定污染源排气温度可在烟道内任一点测定。() 26. 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0)进行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时,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一般相对高度在0.5-1.5 m之间。() 27.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0)规定,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24h后进行。() 28. 水样可以通过加入抑制剂、氧化剂、还原剂和控制pH进行保存。() 29. Grubbs检验法可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和剔除一组测量值中的异常值,一次检验司以检出一个或多个异常值。() 30. 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的主要职责中不包括:组织开展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质量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31.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在正常情况下,气态污染物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可吸入颗粒物有不少于12h的采样时间,才能代表环境空气质量日均值。() 32. 标准曲线包括校准曲线和工作曲线。() 33. 水样pH、溶解氧、电导率和透明度应尽可能在现场测定。() 34. 对拟修约的数字,在确定修约位数后必须连续修约到所确定的位数。() 35. 进行易挥发固体废物采样时,应在容器顶部留一定空间,常温方式保存。() 36. 采集土壤样品时均应填写2个标签,一个放在袋(或瓶)内,一个放在袋(或瓶)外或贴在袋(或瓶)外表面上。() 37. 在测量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不大于3 dB(A)的视为稳态噪声,否则为非稳态噪声。() 38. 由污染源排放出的污染物进入空气中,在物理、化学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了另一种污染物质,叫二次污染物。() 39. 河流水质监测时,若水深5~10m,采样垂线设上、中、下三层共三点。() 40. 用基准试剂配制元素、离子、化合物和原子团的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41. 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包括直接采样法、有动力采样法和被动式采样法。() 42. 如果质量体系运行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当年不进行内部审核也可以。() 43. 瞬时水样是指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采集的单一样品。() 44.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采样时,为防止气体中水分在采样管内冷凝,造成待测污染物溶于水而产生测定误差,采样管需加热。() 45. 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所取置信水平及显著性水平有关,置信水平取得大,置信区间也大,因此置信水平取得越大越好。() 46. 在进行噪声测量时,传声器加不加风罩均可。() 47. 进行污染事故土壤监测时,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撒型,打扫后采集表层0~5cm土壤,样品数不少于3个。() 48. 样品在采集、运输、保存、交接、制备和分析测试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品质量。() 49. 剧毒试剂应由两个人负责管理,加双锁存放,共同称量,登记用量。() 50. 标准曲线是描述待测物质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50题) 1. 根据《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合格证有效为()。 A 长期 B 十年 C 五年 D 三年 2. 由最高管理者组织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是()。 A 质量评审 B 管理评审 C 质量审核 D 合同评审 3. 水质自动监测常规五参数是()。 A pH、氨氮、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浊度 B 高锰酸盐指数、浊度、TOC、水温、化学需氧量 C pH、电导率、浊度、水温、溶解氧 D 氨氮、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浊度、水温 4. 灵敏度与检出限密切相关,灵敏度越高,检出限()。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5. 地下水质监测中,可以不在现场监测的项目是()。 A 水量 B pH C 电导率 D 氟化物 E 浊度 6. 一般情况下,分析有机污染物的水样应冷藏或冷冻,并在( )d内萃取完毕。 A 7 B 10 C 15 D 3 7. 水质环境监测分析中,制作校准曲线时,包括零浓度点在内至少应有()个浓度点,各浓度点应较均匀地分布在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内。 A 3 B 4 C 5 D 6 8. 采集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样品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应()。 A 向上 B 向下 C 不分上下 9. 用测烟望远镜法测定烟气黑度时,一般测定值可分为()级。 A 1~6 B 1~5 C 0~6 D 0~5 10. 滴定管活塞密合性检查操作为:在活塞不涂凡上林的清洁滴定管中加蒸馏水至零标线处,放置()min,液面下降不超过1个最小分度者为合格。 A 15 B 30 C 1 D 5 11. 噪声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风速超过()m/s时停止测量。 A 4.5 B 5.0 C 5.5 D 6.0 12. 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名称是()。 A 毫克 B 克 C 千克 D 斤 13. 列入强检目录的环境监测仪器,应按计量法的规定定期进行检定,贴上三色标签,其中()标签代表准用。 A 绿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红色 14. 在水质监测采样中,用船只采样时,采样人员应在船()采样,采样既应位于()方向,()采样,避免搅动底部沉积物造成水样污染。 A 后部,下游,逆流 B 前部,上游,逆流 C 前部,下游,顺流 D 前部,下游,逆流 15. 准确度常用绝对误差或()表示。 A 相对误差 B 平均偏差 C 标准偏差 D 相对标准偏差 1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如是稳态噪声,则采取()min的等效声级。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一、技术概述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是一种既包括生产技术,又包括生产质量管理的系统工程。实现制造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保证优化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二是要保证稳定不变的工艺条件,得到分散度极小的均一产品质量。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不仅要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工艺参数的在线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对工艺效果的模拟优化来实现,而且还必须尽可能控制过程的智能化,这是当前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1.国内外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智能控制技术迅猛发展,为成形与改善生产技术的质量控制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目前各工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成立了相应的学术团体,出版了有关的刊物和专著。以热处理生产的智能控制为例,我国上海交通大学近二十年来在热处理计算机模拟与智能化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国家机械工业局北京机电研究所已建立的数据库和专家决策系统以及当前开展的材料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模拟技术的研究开发亦获得了明显成绩。1995年,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IFHT)增设了热处理智能化技术委员会,我国上海交通大学潘建生教授担任首任主席。 热处理工艺数据库和专家决策系统的建立,为实现热处理质量控制创造了条件。早在七十年代初,美国金属学会(ASM)、英国的沃尔夫逊热处理中心(Wolfson Heat Treatment Center)以及原南斯拉夫(现克罗地亚)都相继建立了材料与热处理数据库,做到了可以根据机件热处理后力学性能要求进行计算机辅助选材,或已知材料和热处理工艺预见最后的组织和性能。随后欧美、日本等先进工业国家开发出用计算机对各种热处理工艺过程的控制技术,开展了计算机控制下的工艺参数数模控制技术研究,并在生产中获得了应用。目前国际知名厂家的许多连续式和周期式热处理生产线都采取了用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able Controller)或微处理机的单控或群控,使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炉气碳势、氮势以及其浓度沿深度的分布规律都能实现按预定的要求严格控制。我国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汽车行业的一些大厂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自行开发的基础上已基本掌握了这些先进技术。当前,在热处理界已开创了一个广泛利用计算机实现质量控制的新时代。 2.发展趋势 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前沿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质量在线控制技术 热处理质量的在线控制技术中温度、时间和炉气成分是最基本的控制参数。在温度控制方面,国内外已广泛采用可控硅控温技术,结合PID仪表可使热过程温度控制在相当精确范围。对于大型零件和大装炉量的热处理和锻造加热过程,在整炉工件的真空加热中目前已采用专用仪表、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等实现按工艺要求规定温度变化规律(加热速度、保温台阶、保温时间、随炉冷速、气冷冷速等)施行加热和冷却,并可在工艺过程的自始至终实现时温度的跟踪。在炉气控制方面,从传感器角度在国内外都经历了一个露点法——红外仪——氧探头的发展过程。目前在吸热式气氛、氮基合成气氛和滴注式气氛中渗碳,利用氧探头作传感器,在严格控制炉温和炉气良好笔循环的前提下可以使炉气碳势(钢表面含碳量)达到±0.05~0.02%的精度。利用微处理机对温度、炉气碳势、强渗与扩散时间的精确控制,现在国内外都可以实现表面碳含量、渗层深度、渗层碳浓度梯度按一定规律分布的质量的在线控制。 对于热处理质量的在线控制技术,目前迫切需要考虑的是直生式可近期气氛渗碳时的碳势精确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模式

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一)范围 本国际标准规定的质量体系要求,是用于供方证实其设计和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 规定这些要求主要是为防止从设计到服务的所有阶段中出现不合格,以使顾各满意。 本标准用于下述环境: a)要求进行设计,并且对产品的性能要求有原则性规定或有待制定; b)只有当供方适当证实了其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能力时,才能相信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二)引用标准 本国际标准发布时所引用的下列标准的有效版本,构成了本标准的一部分。因所有标准都将修订,故鼓励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尽可能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ISO成员均持有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词汇。 (三)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8402的定义及下述定义。 1.产品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注2产品可包括服务、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或它们的组合。 注3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或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它们的组合。 注4本标准中所用的术语“产品”仅适用于打算提供的产品,并非指无意中形成的、影响环境的副产品。这点与ISO8402所给出的定义有差异。 2.投标 供方做出的满足产品合同招标要求的报盘。 3.合同 供需双方以任一方式达成一致的条文。 (四)质量体系要求 1.管理职责 (1)质量方针 负有决策职责的供方管理者,应规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质量作出承诺,并形成文件。质量方针应体现供方的组织目标以及顾客的期望和要求。供方应保证组织的各级人员都理解质量方针,并坚持贯彻执行。 (2)组织 ①职责和职权 对影响质量的所有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人员,特别是对需要独立行使权力的人员,应书面规定其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以便: a)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有关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的不合格; b)确认并记录任何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有关的问题; c)通过规定的渠道,提出、采取或推荐解决办法; d)验证解决办法的实施效果; e)在缺陷或不符合要求情况未得到纠正前,要控制不合格品进一步加工、交付或安装。 ②资源 供方应确定资源要求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包括委派经过培训的人员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活动,含内部质量审核。 ③管理者代表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分为: ?数据处理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外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作用: ?了解分析工作中所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势; ?及时发现异常,查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 ?偶然(随机)误差 ?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特点: ?系统误差的产生有一定的原因,至少在原则上是可知的,它们的值在相同的测定过程中是稳定的,或 者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变化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方法误差----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够完善而引起的误差; ?仪器误差----由于仪器读数不够准确所引起的误差; ?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引起的误差; ?操作误差----由于个人操作不够准确引起的误差。 避免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选择比较完善的分析方法,用标准方法或不同类型的方法进行对照试验; ?利用标准加入法消除干扰; ?所用仪器经过校正; ?采用空白实验减少误差; ?制定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偶然(随机)误差的特点: ?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 ?偶然误差出现的机率与大小有关;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率少。 避免或消除偶然(随机)误差的方法: ?增加分析测定的次数。 过失误差: ?空气的沾污 ?容器的沾污和吸附 ?试剂和蒸馏水的不纯的影响 ?试样存储中的损失

避免和消除过失误差的方法: ?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检验和分析; ?容器的预处理按照要求进行; ?加入适当的试剂克服吸附; ?选用高级别的试剂和纯净的蒸馏水; ?按照要求保存样品。 一、职业卫生检测数据处理: ?数理统计方法; ?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检验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一)检测有关的数理统计方法: ?平均数 ?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 ?有效数字 ?数据的取舍 1.平均数 ?算术均数----直接计算法和加权法 ?几何均数 1.1算术均数 (1)直接计算法:当观察值的个数不多时,例如,空气检测及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资料,可以直接将各 观察值相加,除以观察值的个数,算出均数。 c1+c2+c3+……+c n∑c C =――――――――――=――― n n 式中:C为均数, c为观察值, n为观察值的个数, ∑c为各观察值的总和。 (2)加权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常随职业活动的不同时间而不同。在评价劳动者在一个工作班中接触的浓度时,常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在这里时间起了“权数”的作用,它权衡了各浓度值由于接触时间不同对均数的影响。 ?例:在某采样点,测定记录为8~9点,测得苯浓度为10 mg/m3,9~12点为50 mg/m3,12~14点为 30 mg/m3,14~16点为20 mg/m3。 10×1+50×3 +30×2 +20×2 260 C =—————————————————=——=32.5 1 + 3 + 2 + 2 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