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018年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018年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018年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春

课型:

精读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重点难点:

1.认识、会写10个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导人。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春》。读题、质疑。

2.简介作者。

二、学习字词,初读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认的字都读几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名一小组的同学分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字音

“趟、酿、烘、筝”的韵母是后鼻音。

“巢、疏、筝”的声母是翘舌音。

“嘹的声母是边音。

“酿”的声母是鼻音。

涨(zhàng)红了脸应和(ha) 散(sàn)在草丛酝(yùn)酿(niàng) 鸟巢(c háo)

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望春天、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品读。

四、作业:

抄写生字带的词语三遍

五、板书设计:

迎春盼望着

绘春草花风雨

赞春新美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4自然段。

2.体会文中用语的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得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感受作业笔下春天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走近春天,体会“迎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说说:读了这句后,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这句是全文起始句,两个“盼望着”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对春的渴望,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二、走进春天,体会“绘春”。

1.朗读思考:

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绘春天。,一共绘出了几幅图画?2.赏读交流:

说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赏析第一幅图:春草图。谁能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体会“偷偷地”“钻”等用字的准确、生动,不但写出了草的旺盛的生命力,还写出了小草的生长带给人们的惊喜。

赏析第二幅图:春花图。

默读第4自然段,把选取的景物用波浪线画记。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让树上坠满丰收之

果。果树之果的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引读,指导背诵

赏析第三幅图:春风图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赏析第四幅图:春雨图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赏析第五幅图:迎春图。它主要描写了春境中人的活动。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引导回顾:

说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3.感悟春天,体会“赞春”。

(1)在绘春后,体会作业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 春天像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它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三个角度,绘出三种形象,形成排比,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使人读后产生无尽的喜悦、无穷的活力、无限的希望。从而让我们悟到: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体会表达: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四、体会写法,总结拓展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的试问互相交流。

五、作业:

背诵课文1至4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迎春盼望着……

绘春草花风雨人

赞春新美力

七、教学反思:

2、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三、研读“悲哀”

1.朗读体会

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

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①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四、思维延展

1.讨论主题感悟警句

①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③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2.联系生活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进入文本与人对话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

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

二、合作探究

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小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请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提示:①亲情。②自我解剖。③封建教育。④科学思想。⑤宽恕别人。

⑥儿童教育。

2.教师点拨

点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

但文学作品是一种形象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如《红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解读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

3.探究问题。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⑴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⑵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内容?

⑶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⑷“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这里面的“我的惩罚”具体指什么?

⑸“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⑹“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他看到的是真理,为什么说是“不幸”呢?

⑺对于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沉重?为什么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⑻“但心中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有什么意义?

⑼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什么含义?

三、归纳总结

《风筝》中包含着兄弟之间的亲情,也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启发人们用科学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这篇文章是不能只用一种思维来解读的。

其实这篇文章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它不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语言也别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再深入探究。

四、作业

“探讨与练习”之三。

五、教学反思

3 遍地黄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从盛开的油菜花中所领悟的人生哲理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遍地金黄”指的是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课件出示油菜花遍地盛开的图片,简介油菜花。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互相交流,理解词义。

蜷缩:蜷曲而收缩。

沮丧:灰心失望。

绽:裂开。

豁亮:宽敞明亮。

阴晦:昏暗,阴冷。

酣畅:畅快。

恍觉:不真切,不清楚。

乍:忽然。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按顺序分为三部分。

三、自主阅读,感悟体验

第一部分(1-2)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前日忽然放晴,心也跟着晴了。

前一个“晴”,指晴天,天空没云或云很少;后一个“晴”,指心情变轻松。

3、学生朗读,齐读。

第二部分(3-4)

1、自由朗读。

2、作者看见盛开的用处,是什么感觉,谈谈你的理解,再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又了不同于以外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

3、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

(1)生命中沉睡的信念是指什么?

教师点拨、归纳。沉睡的信念指的是因为病变使我失去了很多对生活的向往。(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第三部分(5-8)

1、分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作者被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的油菜花陶醉了,恍觉自己变成了什么?

3、作者还通过那些侧面描写了油菜花?读第6自然段。

4、出示句子: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

(1)小组读、区别词义。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句中“阳光”的。

(2)练读。

5、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自由朗读感悟。

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1)区别词义。想一想,句中的“黄金”指的是什么。

(2)练读。

6、朗读全文,读到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站起来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温馨提示,总览全文

2、拓展练习

五、板书设计

蓬蓬勃勃心情轻松

油菜花开热爱生活

黄花满眼青春活力

七、教学反思

4、小塘春色

一、教学要求

1.认读“嫌、弋、柬、倩、粼”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

3.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难点:知道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小塘春色的美文。作者笔下的春天的小塘,美在哪些地方呢?读读课文后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

2.出示阅读要求自学,思考:

(1)小塘的景色怎样,你能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概括出来吗?

(板书旖旎明媚)

(2)课文围绕“旖旎明媚”,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的景色呢?

(3)你最喜欢哪种美呢?为什么?先自己读再交流。

3.重点品味句子

(1)“春姑娘像酣睡正浓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那么宁静……”

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小塘的静謐。

(2)“岸上的树林都在沙沙作响,像是为知音奏出古老的乐曲,又像是在对谁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

这个人句子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借声音,写出了小塘岸上的树林的动态之美。(三)小结写法

1.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

2.小结写法

第一自然段先总写小塘的春色,第2---4自然段再分三个方面来描写:每段的第1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也就是主要内容的概括。

(四)感情朗读

六、板书设计:

4.小塘春色

早水草鸭红蜻蜓春燕人

静“绿茵” 倒影…… 旖旎明媚

动波光树林……

七、教学反思

习作1 写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学目标

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内容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内容具体生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教学目标

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内容具体生动。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呢?它给你带开了哪些乐趣呢?

三、明确要求,选择材料。

1.学生默读习作要求,画出习作要求。

2.说说这篇习作有哪些要求,全班交流。

内容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乐趣。

写作内容清楚,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四、选择材料

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它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同学们广泛选择材料,大家一边选择一边评议,说说哪些材料选得好,好在哪儿。

五、指导写作

1.范文引路。

(1)出示范文《我是一个相声谜》学生自读范文。

(2)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

(3)老师讲评范文。

2.学生选择一件事,说说它给自己带来的欢乐。

学生评议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说得不够。教师点拨小结。

3.指导编写写作提纲。

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写作提纲

六、出示写作要求。

1.拟题简洁新颖。

2.紧扣题目写作。

3.叙事具体,突出给自己带来的欢乐。

第二课时

七、学生打草稿。

作业布置打好作文草稿

八、自评自改

九、工整誊写

十、作文讲评

语文活动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号的用法。

2.积累运用诗句、成语。

3.朗读背诵名言。

教学重难点积累运用诗句、成语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知道

体会引号的用法。

(1)学生齐读句子。

(2)小组交流引号的用法。

(3)全班交流

第一个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是引用;

第二个句子是强调。

引号还有另一种用法,表示否定或讽刺。

二、我会读

1.学生认真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2.小组、全班交流。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三、百宝箱

1.学生自由朗读名人名言。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名人名言。

3.练习背诵。

四、课堂小结

5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课件flash古诗背景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看事情不单要看它的内部,还应看它的外部,不仅要看局部,还应看全局。)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

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懂得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生背诵《观书有感》

师:光会背还不行,能默写吗?

生:能!

师: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吗?

生:翻开课本,看字词。

师:谈一谈有没有要注意的字词?

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以“渠”字为例:师:这是上下结构的字,如何在书写上突出“上下结构”呢?生:将“木”的一横写长些。

生默写并自查

师出示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重点指导“一鉴开”)

师:“半亩方塘”好理解,“一鉴开”怎么理解呀?谁来帮帮我?要是“一剑开”我肯定知道是指诗人一剑把半亩方塘里的水给劈开了。可这儿用了这个“鉴”字,哎!(师作焦虑状)

生:老师“鉴”是镜子的意思。

师:噢,有这个意思?你怎么知道的,说出理由来听听?

生:我查字典知道的。

师:你真行!会用工具书帮助学习了。

师:再读一下这句。生读后师:读出什么来了吗?

师:你不仅能联系句子还能图文结合思考,谢谢你帮我解决了第一个“拦路虎”。可“开”字你们理解吗?

生:当“打开“讲

老师课前查过资料了,古代的铜镜有镜袱盖着,用时打开。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生试说

指一生说: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

师出示:天光云影共徘徊

师:我们经常用镜子照美丽的小脸蛋,诗人说池塘像一面镜子,那此时谁在照呢?

生:天光和云影

师:他们一边照还一边徘徊呢!什么叫“徘徊”?(强调双人旁)

生:来回移动

师:能否说成“晃动”?

生:不行,用“晃动”说明方塘里的风太大了。

师:你怎么知道当时风不大呀?

生:上句说池塘像镜子吗?

师:噢!这就叫联系上文呀!

师出示:问渠哪得清如许?

生:这句中说池塘水很清

师:“渠”不是“渠道”吗?你怎么说是池塘呢?

生:上句写诗人看到半亩方塘水清,所以在问的呀,显然“渠”指的就是方塘

师:诗人问什么呀?

生:诗人在问池塘里的水怎么会如此清澈呢?

师:问得好,看来诗人挺会动脑筋的,既然是问话,别忘了问号呦?那么诗人有没有得到答案呢?

出示: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齐读

师:你知道为什么池塘里的水如此清澈吗?

生: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的。

师:如果没有活水呢?

生1: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

生2: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

出示《观塘有感》于前面依次呈现的四句诗前。

众生:不对!不对!是《观书有感》!

师提问: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观看插图

生:诗人手中抓着书,身旁还有一些厚厚的书,我想诗人肯定很爱学习。

师:是啊!出示关于诗人的资料。着重强调“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出示:

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我要想变得英明有远见,看来要——————————————。

生思考填空

生1:要源源不断读书,获取新知识才行。

生2: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所谓“少壮工夫老始成”,要活到老学到老。生3:不断学习,永不满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师:你们终于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这种感受还是对池塘吗?

众生:不是,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自己读书的感受。

师:诗人和我们都明白了读书的道理。

出示:半亩方塘就像——————————————。

源源不断的活水就像——————————————。

教学反思:

6. 古文两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介绍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1.认真地读原文,要读正确,读通顺。

2.对照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4.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朗读训练

司马光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游戏。一儿/忽堕缸中。缸水深,儿/不得出。群儿/皆逃。光/独取巨石/击缸。缸破/水泄,儿/乃得救。

1.教师领读。

2.学生自读。

四、理解课文

1.学生说说读懂了哪些句子,还有哪些不懂。

2.说说全文的意思。

五、学生朗读课文,交流读后感受

1.司马光救小伙伴的办法好不好?

2.如果你在场,你能想出其他好办法吗?

3.你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六、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起因:一儿堕缸中

司马光经过:独取巨石击缸

结果:儿乃得救

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

2.熟读并背诵课文。

3.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曹冲称象方法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感悟曹冲称象方法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司马光》

二、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试读,正音。

3.借助注释,读通课文。

四、指导朗读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学生反复朗读

五、深入理解

1.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说说。

2.曹冲是利用什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你能想出其他好办法称出象的重量吗?

4.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六、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称象

曹冲:聪明,善于思考

作业布置抄写、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7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以及文章的表达方式。

4.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直到今天,《本草纲目》仍被人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发”。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吧。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2.两人一组轮读生字词。

3.学习生字

三、理清课文条理

1.齐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补充段落提纲:

(1)李时珍从小就对中药产生了

(第自然段)

(2)李时珍,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

(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

(3)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

(4)介绍了《本草纲目》的。

(第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情?着重写了哪一件?

(1)捉白花蛇,数蛇身上的花纹。

(2)仔细研究皇家禁物榔梅。

(3)不辞劳苦地收集各种标本。

(4)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

着重写了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的事。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练字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感悟李时珍的精神品质。

2.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总结拓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感悟李时珍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李时珍从小就对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会到李时珍具备了良好的医学天赋。

2.李时珍把各种草虫当成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把本段中的“摆弄”换成“玩弄”好不好?为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这一部分介绍了哪些事,说明了说明?

3.学生交流。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分组读课文,思考:

(1)这一部分记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分三层。(8)(9)(10-14)

2.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大声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3.交流感悟

(1)李时珍一头扎进这一天然宝库,终日活动在悬崖峭壁之间,晚上就

寄居在药农沿山壁搭起的木板房中。大风吹来,木板房摇摇欲坠,四周狼嚎,不绝于耳。

环境描写表现了李时珍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品质。

(2)吃完药,李时珍对徒弟说:“等会儿药力发作,你用针扎我身上的穴位,用刀子在我手上划,看痛不痛。”

不一会儿,李时珍觉得天旋地转接着就昏过去了。徒弟用针扎、用刀尖划他的皮肤,他也不知道。

语言描写突出了李时珍勇于实践,为天下大众的利益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

4.李时珍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无私奉献。

五、学习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医药著作?找出段中的数字,说说它们的作用。

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全面。

3.你从《本草纲目》仍被人们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中体会到了什么?

《本草纲目》具有十分重要的医药价值,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

六、总结全文

七、教学反思

8 爱国诗人屈原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关键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感受爱国诗人屈原的伟精神,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2.出示课题。

3.交流收集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二、初步感知课文,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画出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词。

3.说说自己对屈原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重点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及对屈原的了解。

四、自学课文内容。

1.读课题说说从课题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屈原的。

2.从哪些地方表现了屈原的爱国?在书上圈圈画画,并标上序号。

3.课文哪一小节重点写了屈原是一个诗人?他的诗有哪些特点?把他的诗句画下来,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学习情况。)

五、讨论。

1.屈原具有哪些品质?

2.说说课文为什么要写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全班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点拨,总结。

六、写碑文,表真情。

假如班上要举行一次屈原纪念碑碑文征集活动,你怎样写?

1.学生准备。

2.交流碑文。

3.评选最佳碑文。

七、谈感受,说体会。

说说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感受和体会,可从各个方面说。

八、布置作业。

写出文中屈原的诗的意思。

九、教学反思

习作2 一棵枯树的倾诉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以“一棵枯树的倾诉”为题,用第一人称写出枯树的遭遇和经历。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代有个叫公孙治的人能听懂鸟的话语,其实,这并不神秘,如果我们也能像她那样尊重自然万物,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它们的体会,我们也能拥有这样与万物沟通的本事。

二、引导学生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

1.出示枝繁叶茂的大树,让学生观察,说说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它。(教师提示)

2.出示描写大树的好词好句的课件。

3.出示枯萎的大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它。

4.学生对照两幅图,思考:大树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他的哪些遭遇会使它发生这样的变化?

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三、明确作文要求

1.学生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课间出示要求。

3.学生选定一个让大树枯槁的原因,同桌互说。(以第一人称)

4.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四、讨论写法

1.以对比的方式写。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可适当倒叙。

五、范文引路。

六、学生打草稿。

板书设计环境

原因虫害

突如其来的变故

……

作业布置誊写作文

七、作文讲评

语文活动2

教学目标

1.积累和运用诗句。

2.认识和理解“其”字的不同意思。

3.积累、运用古诗。

教学重难点:感悟和运用诗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1.学生背诵本单元学习的两首古诗,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学生自主填写

3.小组交流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只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才能不断得到充实提高。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我发现

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想想短文讲述了什么故事?

2.用自己的话讲讲句子的意思。

3.讨论“其”字的不同含义。

4.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百宝箱

1.读读这首小诗,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生40人,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平居中。但是也有差距,有一部分学生需要老师多下功夫,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争取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的编排,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了一个大体的顺序,注意训练的整合性,螺旋式上升,将课文分为6组,每组一般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在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略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略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注意问题。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对训练重点的概括和归纳总结。这些训练项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了在训练中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积累,同时又突出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积累运用。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本学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 四、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其训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社会实践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思考练习的教学 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的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继续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

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26班倪惠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我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97个,会写222,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 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 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 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落 序号课题计划课时 1《走进大自然》2课时 2、《我家的大花园》2课时 3《故乡的风景》2课时 4、《短文两篇》1课时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礁盘》文本:原文

4 礁盘 小岛其实是个礁盘,白白的珊瑚礁冒出海面聚成一堆儿,像一片白云在天边浮着。没水,没树,没草,甚至没土,就驮着一群海军陆战队的士兵。 将军上岛时要算这儿最凉快的时候,也就是四十来摄氏度吧。没法子,谁叫这儿离赤道近呢? 礁盘不到一个足球场大,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所以,刚上岛的将军就发现了问题。 “那南边是什么东西,搞得那么神秘。”将军说着就走了过去。来到跟前一看,只见礁石围成一圈,上面用帆布遮挡着,掀开帆布一角,竟露出一片绿绿的菜地。 将军不由一愣。他知道,这个地方,植物是无法生长的。从大陆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大半。幸存下来的,叶类菜过不了两天,瓜果类最长也熬不过一个星期。其他时间,最好的就是酸菜罐头了。所以,不少战士一上岛,很快就牙龈发炎,满嘴起泡。看着眼前的片片绿叶,将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怎么弄出来的?” 队长说,战士们用大棚种菜的方法,搞了这个帆布篷,北方大棚是为防冬,这里的帆布篷却是为防晒。这些土,都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 “老家?”将军一时纳闷,“就近的海岛上有土,不也行吗?” “是呀,可战士们愿意从家乡背,连菜种也是从老家带来的。您看,不少北方的菜都在这里成活了。” 将军弯腰细看:好家伙,小小一块菜地,光小白菜秧子就有好几种。 将军想,要是把这种种菜的办法推广开来,对这一带的守岛部队作用可大了。 晚饭时,队长陪将军来到队部,办公桌上摆了好几个盘子,有罐头,也有几种鲜鱼,将军知道这儿的鱼不稀奇,也就没说什么,坐下来拿起了筷子。 就在这时,炊事员端来一个盘子,将军—看,脸色马上变了。 那是—盘小白菜。 “这是谁的主意?” 队长不知说什么好:“大家的……” “大家的?哼!”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起身,“走,去看看大家吃什么!” 队长急了:“首长,您别去了,这盘菜您一定要吃下去。” 将军一愣,不知队长说的是什么意思。 队长想了想,对将军说:“您等一下。”他跑了出去。过一会儿,他又跑了回来,指着窗外:“首长您看。” 将军顺着看去,那一片帆布篷已翻开,露出一大块菜地,绿油油的一片,竟构成了—幅中国地图! 将军凝视着那片绿色,心里一阵沉吟。 “全国大半的省份,都有土在这里。岛上的战士知道您身体不大好,又上了年纪,一致要求您能吃上蔬菜。他们每人从自己家乡的土上摘下一根自己家乡的菜,就凑成了这一小盘……大家不是把您看成首长,而是一个长辈。”队长在旁边喃喃地说。 将军只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别过脸来,刚好看见那盘青菜。他怔了一下,走过去端起来,大步走了出去。 饭堂里,战士们正在吃饭,见将军进来,都停住了筷子。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同志们……”将军停了一下,环视四周,又说:“孩子们,我谢谢你们……” 将军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眼睛一亮。他走过去,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没有人招呼,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让将军把一勺—勺的菜汤舀到碗里。 清晨,将军离开礁盘时,他向着初升的太阳,向着那雄鸡状的绿色“地图”,行了—个

2014年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题3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综合测试题3 姓名成绩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6分) 笑吟吟(yín jīn)滂沱(tā tuó)砸翻(zá zā) 瘫痪 (huàn yāng) 解数(xia jiě) 结束(ji? jiē) 二、照样子写词语。(6分) 震耳欲聋(带夸张的词语) 千呼万唤(带近义词的词语) 舍近求远(带反义词的词语) 三、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8分) 即使……也……不论……都……不是……而是……尽管……但…… (1)()明天太阳还会醒来,()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2)在生命垂危的时候,爱德华想到的()他巨额的遗产,()要表达他对妈妈的爱。 (3)()晴天雨天,他()来得很准时。 (4)()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要珍惜晨光,早早起床。 四、比一比,再组词。(4分) 娥()娄()啼()曝() 峨()楼()蹄()爆() 五、解释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5分) 1、一牧童见之.。() 2、处士笑而然之.。() 3、如.你替我写下《黄庭经》,倒可以全部相赠。() 4、他认为运笔时,要如.白鹅两掌齐力拨水。() 5、您若.把我放到布袋中,我早就脱颖而出了,不光是露出那么点儿锥子尖呢!() 六、火眼金睛,辩字组词。(5分) 腥()稍()邮()迸()梁() 星()梢()油()进()粱() 七、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律师含着激动的泪水告别了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缩句) (2)明天的太阳还会醒来。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3)李老师有四十多岁左右。(修改病句) (4)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太阳已从窗口射进来了。(改为拟人句)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人要活得充实和有价值,就必须学会 (2)《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中,爱德华的生命留言是: (3)少年——像六七点钟的太阳,,少年——,哗哗流向海洋。 八、阅读练习。(23分) 课内阅读(一) 太古大厦落成之后,人们可以乘电梯到楼上,也可以乘滚动的扶梯真达顶层。那儿是一片自然景色一棵大树出现在人们面前,树干很粗,树冠直径足有20多米,独树成林,非常壮观,形成一个以它为中心的小公园,取名叫“榕圃”。树荫下有长椅,长椅上有两三个人闲坐,走近一看,竟是真人大小的铸铜雕像。此情此景,如不是刚从下面上来,绝对想不到树下还有一座宏伟的现代大厦。 1、我知道。 短文选自,这棵老榕树它位于香港的。被被誉为“”。(3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分) 独树成林: 此情此景: 树冠: 3、用“”画出描写这棵大树的句子。(1分) 4、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造句。(1分) 太古大厦落成之后,人们可以 ..乘电梯到楼上,也可以 ...乘滚动的扶梯真达顶层。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交词。(2分) 壮观()宏伟{ }

2018-2019学年湘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 (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48分) 1.读拼音,写字词。(每个字0.5分,共7分) zào 干音烦 jùn 俏工险 bēn téng guīju cāng qióng lǎn duò 2.读句子,在正确答案下面划“”。(每空0.5分,共4分) (1)多年的风雨剥(bōbāo)蚀,那些缔(tìdì)造我们幸福生活的英雄儿女的碑文已 经有些残破。 (2)我把作文簿(bóbù)送到老师案头,两束(温和柔和)又(严格严肃)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 (3)它把亿万年的精华,深深埋藏(cáng zàng),直到今天才在燃烧中(迸发爆发)出炽(zhìchì)热。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1分,共6分) (1)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与其它词语不同的是() A. 专心致志 B. 三心二意 C. 生气勃勃 (2)古人称之为“诗圣”的诗人是() A. 苏轼 B. 杜甫 C. 李白 (3)“人们发现——哪怕是只狗,也是有尊严的!”这句话破折号的用法是() A.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意思递进 C. 表示意思转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进场就看见许多彩旗和一片歌声。 B. 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C. 今天,全体队员没有不参加活动的。 (5)“这是电影院。”词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一座②现代化③市区④唯一的⑤新型 A.④①②⑤③ B. ③④①②⑤ C. ③②④①⑤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 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 ....,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B. 李时珍经过坚持不懈 ....地努力,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 C. 他操作计算机已经达到无所不为 ....的程度。 4.判断句子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6分) (1)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的都是梅花,朗读基调和表达的情感也一样。 ()(2)“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语文试题第 1 页(共 5 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提升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提升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呜咽.(yèyàn)戴嵩.(gāo sōng) 玉轴.(chóu zhóu)曝.书画(pùbào) 谬.论(miào miù)晌.午(shǎng xiǎng) 二、照样子,写出形近字并组词。 三、用“”画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将对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 2.王羲之出身东晋门弟最高的王氏家族。( ) 3.楚、赵两国定立了盟约。( ) 4. “梦想+努力+自信+坚持=成功”这一直是我的坐右铭。( ) 四、读句子,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①像,同。②连词,如果,假使。 1.如.你替我写下《黄庭经》,倒可以全部相赠。( ) 2.他认为运笔时,要如.白鹅两掌齐力拨水。( ) ①拿,抓在手里。②用某种语言或方言说话。③掌握,控制。 3.眼下你我只有几步距离,大王的性命就操.在我的手中。( ) 4.老太太操.着一口家乡话在问路。( ) 5.他手里操.着一把棍子,恶狠狠地朝这边走来。(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王羲之之所以有这样高的成就,与他专心致志、勤学苦练密不可分。(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意思不变) 2.我们赵国都替你们害羞,难道大王你不感到羞耻吗?(改为肯定句) 3.牧童找出了斗牛图中的错误。杜处士没有生气。(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六、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这个地方将要美化以后,风景更优美了。 2.他说出了自己的心事和心里话。 3.楚王把毛遂的气势镇住了。 4.我们只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才能使成绩逐渐提高。 七、把下面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寒季没有白天,只有黑夜,常有美丽的“南极之光”出现。 ( )南极在地球的最南面,是世界上最冷的大陆,一年中只有寒暖两季。 ( )有人把南极叫“海豹王国”,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海豹,约有3200头。 ( )暖季没有黑夜,整天太阳高照。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学科教学工作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感悟和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培植学习型、探究型、合作型创新人才。 本次教学班级为五(1)班,全班40人,原有语文基础较好,但本班后进生也比较多。平时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培养和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内容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活动4个部分,共分为8个单元。 本册阅读课文共30篇,其中讲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大都是新编课文,以相对集中话题分为8个单元。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蕴涵人文精神,文质兼美,浅近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隋趣,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语文兴趣。课文配有与内容相关图画,画面精美,图文对应,有利于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感悟和思维发展。 本册安排4次口语交际,每课单列,分别编排在4个单元课文之后。口语交际内容均来自儿童现实生活,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儿童表达欲望,丰富表达内容。每课包括三个部分:课题——提示交际内容;文字材料——提供交际环境;提示语——引出交际话题,提示交际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组织形式,设计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交际互动,初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际能力。 本册安排8次习作。习作内容来源于单元话题、课文内容以及儿童生活。这有利于儿童将知识积累迁移到习作内容中去,有利于调动儿童生活经验,使他们有话可写。习作呈现方式简洁明了。提示语提出习作范围、方法或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活动”作为一个板块,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共8次。它不只是单元内容复习和巩固,还是通过“语文活动”整合其他板块,并适当地拓展、延伸。在综合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活动”设置以下三个栏目:1.“万花筒”——重在综合运用。内容有关联词、阅读、叠词、填空、辨析词义、近义词、词语归类、变换句式等。题型活泼、新颖,贴近儿童生活,能激发儿童学习兴趣。2.“百宝箱”——重在积累感悟。内容以诗词、名言、词语、对联为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引领学生在诵读与积累过程中,受到美熏陶和感染。3.“大舞台”——重在拓展延伸。内容有手抄报、调查报告、关爱动物、画坛趣事、汽车王国、家庭辩论会、蹦跳汉字、电视访谈等。这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进射创新火花平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味创造快乐,享受成功愉悦。 三、教学目标: 1.全册共认识常用汉字211个,其中会写138个。养成较强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质疑问难。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解析与练习

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一)、题目训练:反问改陈述 方法讲解:只改挨着问好的那一小句,前面有多少文字都只照抄;反问句中有“无”“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改成陈述句就将其去掉。反之,如果原句中没有否定词,改成陈述句就要加上。这个句子反问句中没有否定词,所以该成陈述句就要添上。 1、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改成陈述句) 答案: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 2、大冷的天,你竟不穿棉衣(改成陈述句) 答案:大冷的天,你应该穿上棉衣。 3、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改为陈述句) 答案:不耕耘就没有收获,不学习就没有知识。 4、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改为陈述句) 答案: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 5、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改为陈述句) 答案:字典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 6、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为陈述句) 答案: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7、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改为陈述句) 答案:当农民也需要文化知识。 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为陈述句)

答案: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9、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改为陈述句) 答案: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改为陈述句) 答案: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二)、题目训练:陈述改反问 方法讲解: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1、小红在做作业。(改为反问句) 答案:小红在做作业吗 解析:陈述句改为疑问句方法是:在陈述句句末加上“吗”和问号。 2、这是伟大的奇观。(改为反问句) 答案: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解析: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是:将陈述句中表示肯定的词(是、能、会)改为否定的词(不是、不能、不会)。反过来把指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词语改为肯定的词语,句末加上语气助词(吗、呢),再加上问号。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教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春 课型: 精读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重点难点: 1.认识、会写10个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导人。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春》。读题、质疑。 2.简介作者。 二、学习字词,初读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认的字都读几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名一小组的同学分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重点指导字音“趟、酿、烘、筝”的韵母是后鼻音。“巢、疏、筝”的声母是翘舌音。“嘹的声母是边音。“酿”的声母是鼻音。涨(zhàng)红了脸应和(hè) 散(sàn)在草丛酝(yùn)酿(niàng) 鸟巢(cháo) 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望春天、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品读。四、作业:抄写生字带的词语三遍五、板书设计: 春 迎春盼望着绘春草花风雨赞春新美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4自然段。 2.体会文中用语的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得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感受作业笔下春天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走近春天,体会“迎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说说:读了这句后,你体会到什么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湘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97个,会写222,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1.走进大自然第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 指导学生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意。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品读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美感,合作探究,自主识字。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美丽的世界,有森林,有鲜花,有千奇百怪的动物,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大自然。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板书课题 学生自由发言:你感受到的大自然是个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诗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学生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一边读一边感受诗句。 3、学生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并试拼字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分节轮读诗歌,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读音:追昆融慧 学生给生字组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四、指导、巩固朗读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朗读,并以小组为学习小组,开展读书比赛,看谁读得流利、有感情。 3、全班齐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生字的体会及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生背诵,体会感情。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带 教学方法:观察想象、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提升练习湘教版

第一单元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ēnɡzuò() zhēn chá() chóu huà() mǐn jié() bùshǔ() yānɡmiáo() mínɡkè() áo yè() 二、选词填空。 沉寂镇静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 )。 2.我们遇到突发的事情不能慌张,要保持( ),这样才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稀罕稀奇 3.将军知道这儿的鱼不( ),也就没说什么。 4.谁( )你那玩意儿,我们这儿有的是。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难( )难( ) 一( )无( ) ( )( )联翩如( )如( ) ( )绎不( ) 谈笑( )( ) 四( )八( ) ( )牙( )齿 倒( )( )流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既……又……无论……都…… 如果……就……哪怕……也…… 不管……总……只要……就…… 1.爸爸给我买的书包,( )美观( )实用。 2.( )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 )是有好处的。 3.( )遇到什么困难,他( )能想办法克服。 4.( )明天下雨,登山活动( )改在下个星期天进行。 5.( )刮风下雨,交警叔叔( )是站在马路上,指挥来往的车辆。 6.邱少云( )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 )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松鼠像一粒子弹似的从树林里蹿出来。(缩写句子) 2.下课铃一响,安静的校园立即顿时沸腾起来。(修改病句) 3.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 ..”的声音。(照样子写一个带拟声词的句子) 4.太阳是火红的。(改为比喻句)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 , ,像,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2.杨靖宇一棵古树,双手两支短枪, 抗击敌人。 3.我们在课文中接触过不同的英雄人物,有的小英雄于连,有的抗

2014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5(湘教版)

2014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5(湘教版) 姓名成绩 一、比一比,再组词。(7分) 恰( ) 哺( ) 析( )潜( )链( )赖( )劈( ) 洽( ) 捕( ) 折( )替( )涟( )懒( )壁( ) 二、我会判断。(6分) 1、判断下列每组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尺蠖(huò) 羚(ling)羊上腭(a) B、潜(qiǎn)行卵(luǎn)生迁qiān就 C、焕(huàn)发烟囱(chōng) 喧嚣(xiāo) 2、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遵”的第十四笔是横折折撇。 B、“肺”的右边是“市”字。 C、“基”和“囱”都是独体字,起笔都是撇。 3、选词填空,恰当的一组是()。(2分) (1)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吃蜘蛛,鹰又山雀。 (2)一只甲虫,地上一平方米的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营养需要。 (3)鹰需要在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A、采食觅食捕食 B、捕食采食觅食 C、捕食觅食采食 三、我会分类。(6分) 蝗虫田鼠黄鼠狼兔子蜘蛛狮子虎 甲虫羚羊尺蠖狐狸鹿菜蚜狼 ()类: ()类: ()类: 四、说明方法我知道。(3分) A、下定义 B、作比较 C、列数字 D、打比方 E、举例子 1、这些生物中,甲虫比草虫少,山雀比蜘蛛少,鹰比山雀少。() 2、在冬季,白鳍豚的脂肪层厚达五六厘米,占体重的三分之一以上。() 3、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座金字塔,便把这叫做生态金字塔。() 4、密密层层的枝叶如同张挂在舞台上的吸音帷幕,能把大部分噪音吸收掉。() 5、白鳍豚的肺容量很大,它头顶露出水面,通过鼻孔吸足一口气,就能在水中潜行半个小时左右。() 6、鲸是很大的动物,我国曾捕获一头4万公斤的鲸。()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不改变句子意思。(10分) 1、谁不夸咱班长好?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妈妈对小明说:“我今天值夜班,你自己烧饭吃。”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刚对爷爷说:“死老头,我要洗澡了,还不快点给我提水去。” 改为礼貌用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4、虽然天气变化,但是这架飞机不能按时起飞。 修改病句: 5、陆地这么大。陆地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用关联词将两句合成一句:九、阅读练习。 阅读(一) 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请你说说“这个自然法则”是什么法则?(2分) 2、这一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把每一层的意思写下来。(2分) 3、写一句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标语,或为保护环境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分) 阅读(二)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总水量约为14.1亿立方公里,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急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更加重了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97年把水资源定义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即应当能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途而得以利用”,而《中国自然资源》将水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而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请简要列出全球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若干原因。(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2、文中对“水资源”有两种定义,请指出它们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2分) 答:(1)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一、找出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A打量.B重量.C力量.D不自量.力() 2.A禁.受B禁.止C不禁.D情不自禁.( ) 3.A直奔.B奔.跑C投奔.D奔.命( ) 4.A哽咽.B吞咽.C咽.下D狼吞虎咽.( ) 二、下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1分) A、鱼钓疑聚疤痕郑重其事 B、蒙胧幽香弥漫跳入眼帘 C、辅导温馨锻炼朦朦细雨 D、歧视躲避嘲笑声名鹊起 三、按要求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7分) 1、在横线上填叠词。(3分)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课时教案第节总序第节课题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备课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教学目的与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产生共鸣,激发背诵兴起,背诵诗句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积累教学程序个人随笔一、揭示课题 1、阅读标题,猜一猜作者要给祖国妈妈说些什么样的悄悄话? 2、作者到底给祖国妈妈说了些什么悄悄话? 3、出示标题,学生读题。 4、让我们去听听作者的悄悄话吧!二、朗读诗句,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音,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通过诵读了解大概内容。 2、学生交流汇报(1)交流字词情况,品读好词。 ①字音的辨析。 ②字形上的辨析。 ③书写要点。 ④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并用新词练习造句。 (2)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自悟。 作者对祖国妈妈说了哪些悄悄话?你读懂了哪些?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悄悄话?在诗旁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 2、分小组交流讨论,推荐班内汇报。 1 / 3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生字、新词?体会到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总结归纳一下吧!板书设计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亲昵德高望重遗著沐浴教学反思课时教案第节总序第节课题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备课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教学目的与要求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内涵,激发情感。 重点难点体会诗歌的内涵,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积累教学程序个人随笔 一、回顾导入 1、听写生字。 2、辨析词组。 3、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称呼》前三句以什么样的视角来写?写的是什么呢?最后一句又以什么身份来写?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我们如何去朗读才能产生共鸣?(1)学生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同桌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①前三句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写出了我爸爸爷爷三代人都称呼祖国为母亲,祖国母亲有千千万万的儿女。 最后一句,则为自己是母亲最年幼的儿子感到无限光荣,爱国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葡萄月令》教案 文坪镇安心完全小学:李常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教学重点应该是状物,学习时要看文章按照月份写了葡萄种植和收获的各种知识,同时,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

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二、由状物散文的特点进入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2.为什么这样安排? 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其实,略写的部分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比如第一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静和美丽,大雪,无声,葡萄“睡“着,多么祥和安静啊,而到结尾处,葡萄又入窖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也没有了”,与开头呼应起来,虽然简略,但意韵深远。 3.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

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 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内容概要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次语文活动。《走进大自然》这首诗歌,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大自然的美景,激发了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我们的大花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自然美景,这里既有色彩斑斓的植物,又有自由快乐的动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了儿童的一种天真烂漫心理。《故乡的风景》通过记叙小曦陪双目失明的爷爷回故乡,小曦善意隐瞒故乡景色这件事,写出了小曦美好的心灵。《短文两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其中《放飞一只蝴蝶》教会了我们善待生命、关爱弱者的情感;《听》则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生动画面。口语交际是通过阅读一组材料进行口语交流,增强环保意识。习作是由“花产生联想”,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文质兼美,既有大自然的美景,又有人物的美好心灵。学生乐于朗读,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本单元的习作则是注重学生由实景产生合理想象。学生通过习作训练,一定可以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想象能力。 三、目标导向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4、能按要求完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语文活动。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为主,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优势,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上的疑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 四、教法与学法 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词句进行反复朗读、品味。从而读懂课文内容。同时,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感悟和积累,教师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点拨。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建议用13~15个课时。其中精读课文每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木偶戏》精选习题

《木偶戏》习题 基础巩固 一、拼音 zī shì wú chù bú zài ()() suì liè shǒu jiǎo bìng yòng ()() yìng lǎng tǒng shè sì fāng ()() 二、填上合适的词。 一()世界固定的() 一()锣声严严地() 一()窗帘精彩地()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虚实、动静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例:喜怒哀乐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例:千军万马(带数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木偶戏比较简陋 ..。() 2.细瘦的竹竿子骨架,经这些红红绿绿的物什一装,就成了神奇 ..的殿堂。()

3.它登场就开开合合地表演,兴高采烈 ....,自由自主地说着唱着。() 4.这是艺人们最为心满意足的时分,只是他们的得意 ..让帘布严严地遮住了。() 五、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孩子们跟着挑子走,怯怯的,不近不远的,像一串糖葫芦。()2.她长得很像邻居的小妹妹。() 六、读句子,填空。 1.敲锣人手脚并用,浑如奇巧的机器,脚尖踏着响…… 这句话把()比作(),用()比喻()。 2.木偶戏艺人的每一个指关节都不可思议的机巧,俨如机器中那些最奥妙的部件…… 这句话把()比作(),用()比喻()。 七、读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孩子们跟着挑子走的,怯怯的,不近不远,像一串糖葫芦。 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一个人,便制造了千军万马的动静。 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仰着脖子,笑,发痴,拍掌。下巴像装了机关似的,齐齐地挂下来,像一个等待糖豆的姿势。 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学习 八、精彩回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