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表1茶叶评分表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

叶底×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

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红茶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日照绿茶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龙井茶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铁观音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碧螺春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普洱茶的叶底:普洱熟茶叶底红褐均匀;普洱生茶叶底肥厚黄绿。

黄山毛峰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白毫银针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黄山毛峰茶

——黄山毛峰茶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报告茶叶品名:黄山毛峰茶茶样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茶样标准:GB/T 19460-2008“地理标志产品 黄山毛峰茶”茶叶简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自古名扬天下的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常年云雾弥漫,山峰隐于云间,恍若岛屿重叠;古松或倒悬,或惬卧,树形奇特;岩峰由奇险、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温泉水质透明无瑕,味道甘美清冽,常年温度在42℃左右。黄山毛峰茶的故乡就在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茶树终日沐浴在云蒸霞蔚之中。特级毛峰从采摘到精制,功夫极精。其特点是:外形秀美,每片长约半寸,芽叶肥壮匀齐,细扁稍卷曲,白毫多而显露,尖芽紧偎叶中,形似雀舌,色泽油润光亮,绿中泛微黄。冲泡时雾气结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持久似兰蕙,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可谓“清秀脱俗,茶中仙子”。开汤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若惠兰之香,且冲泡后芽叶直竖悬浮,继而徐徐下沉。“金黄片”和“象牙色”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审评方法及程序:参照相关标准并结合黄山毛峰茶品质特点确立审评方法。即先干评外形,主要评定干茶形状和色泽两项因子。其次,进行湿评,用沸水将评茶杯碗烫热,随即称取有代表性茶样3.0g,置于150ml 评茶杯中,迅速注满热水(水温80℃左右),并立即用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加盖。4 min后,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按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的顺序评定内质,湿评重点因子为香气和滋味。最后将杯中叶底倒入叶底盘中,审评叶底。审评用具:审评杯、审评碗、审评盘、叶底盘、天平、茶匙、汤杯。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感官审评室编者按:本栏目依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培训部创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实验室作为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于2008年开始筹建,已配有气相色谱(GC-2010)、液相色谱(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UV-2550)、烘箱、分析天平等一系列实验设备、器材,已经能够进行感官审评实验及部分理化成份分析。 评茶实验室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 表1茶叶评分表 ?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 叶底×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 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为下。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的叶底:普洱叶底红褐均匀;普洱叶底肥厚黄绿。 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表1茶叶评分表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叶底×1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红茶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日照绿茶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龙井茶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铁观音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碧螺春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普洱茶的叶底:普洱熟茶叶底红褐均匀;普洱生茶叶底肥厚黄绿。 黄山毛峰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白毫银针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茶的感官评价表 ? 表1茶叶评分表 ?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 叶底×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为下。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的叶底:普洱叶底红褐均匀;普洱叶底肥厚黄绿。 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

茶叶滋味评语

茶叶滋味评语 篇一:茶滋味评语 茶叶本身具有的滋味。常用于与其他物质拼合的茶叶审评。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 鲜醇:鲜爽甘醇。 鲜浓:茶味新鲜浓爽。 嫩爽:茶味嫩鲜爽口。 浓爽:味浓而鲜爽。 浓醇:味浓而醇正。 浓厚: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 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 清淡:茶味清爽柔和。用于嫩度良好的烘青型 绿茶。 柔和:滋味温和。用于高档绿茶。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多见于杀青不透的绿茶。 生涩:味道生青涩口。夏、秋季的绿茶如杀青不匀透,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的滋味。

浓涩:味道浓而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生产的绿茶。杀青不足及半生不熟的绿茶,滋味大多呈浓涩,品质较差。 粽叶味:一种似经蒸煮的粽叶所带的熟闷味。多见于杀青时间长且加盖不透气的制品。收敛性:茶汤人口后,口腔有收紧感。 味淡:由于水浸出物含量低,茶汤味道淡薄。多见于粗老茶。如用修剪枝叶制得的茶叶一般味很淡。 平淡:味淡平和,浓强度低。 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夏、秋季制作的大叶种绿茶。 青涩:味生青,涩而不醇。常用于杀青不透的夏、秋季绿茶。 味浓:茶汤味道浓,口感刺激性强。多用于夏、秋季大叶种绿茶。但味浓 对绿茶而言不一定是好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忌滋味过浓。 乏味:茶味淡薄,缺少浓强度。 走味:茶叶失去原有的新鲜滋味。多见于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苦味:味苦似黄莲。被真菌危害的病叶。如白星病或赤星病叶片制成的茶带苦味;个别品种的茶叶滋味也具有苦味的特性,用紫色芽叶加工的茶叶,因花青素含量高,也易出现苦味。味鲜:味道鲜美,茶汤香味协调。多见于高档绿茶。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失风受潮的名优绿茶。火味:干燥工序中锅温或烘温太高,使茶叶中部分有机物转化而产生似炒熟的黄豆味。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绿茶。

感官评价表

生姜雪梨汁茶:姜汁:雪梨汁=3:7,糖4%,柠檬酸0.09% 表1 外观评价表(总计25分) 表2 气味评价表(总计20分) 评价指标 描述 评分标准 得分 1 2 3 4 5 是否喜欢饮料颜色, 5分 喜欢 5分 5 比较喜欢 3-4分 3 4 可以接受 0-2分 2 2 有无沉淀,5分 无 5分 有,不明显 3-4分 有,明显 0-2分 2 2 2 2 2 有无分层现象,5分 无 5分 有,不明显 3-4分 4 3 4 4 有,明显 0-2分 2 2 颜色均一性,5分 总体颜色均一, 无杂质 5分 5 5 局部少量颜色 有差异,不明显 3-4分 4 4 4 有明显局部颜色差异 0-2分 饮料粘稠度,5分 粘稠度适中 5分 粘稠度较高或不够 3-4分 太稀或太粘稠 0-2分 2 2 2 2 2 总计得分 15 14 15 17 16

表3 滋味评价表(总计35分) 气味 描述 评分标准 得分 1 2 3 4 5 具有雪梨、生姜的清香,10 分 纯正 8-10分 中等 5-7分 7 5 5 香味弱 0-4分 4 4 有其他异味,10分 低 8-10分 10 8 9 9 8 中等 5-7分 高 0-4分 合计得分 17 12 14 14 12 滋味 描述 评分标准 得分 1 2 3 4 5 入口(10分) 有挂口感,清新,爽口 8-10分 挂口感不足,浓度太低 5-7分 5 7 6 5 5 入口感差 0-4分 中口(15分) 混合香味纯正, 甜、酸比例合适, 芳香味浓厚 8-10分 8 8 甜、酸比例不协调, 太酸或太甜 5-7分 7 5 6 存在其他味道 0-4分 余味强度(5分) 浓厚 8-10分 一般 5-7分 5 5 淡 0-4分 4 4 4 余味滞留度(5分) 滞留时间长 8-10分 滞留时间中等 5-7分 5 6 滞留时间短 0-4分 4 3 1 总计得分 21 22 16 20 24

茶叶感官描述语

茶叶感官描述语 目次 一、干茶形状描述语 通用绿茶黄茶白茶黑茶、压制茶乌龙茶红茶 二、干茶色泽描述语 通用绿茶黄茶白茶黑茶、压制茶乌龙茶红茶 三、汤色描述语 通用绿茶黄茶白茶黑茶、压制茶乌龙茶红茶 四、香气描述语 通用绿茶烘青花茶黄茶白茶黑茶、压制茶乌龙茶红茶 五、滋味描述语 通用绿茶黄茶白茶黑茶、压制茶乌龙茶红茶 一、干茶形状描述语 通用 1、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同义词茸毛显露 2、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3、身骨:茶身轻重。 4、重实: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5、轻飘: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6、匀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同义词匀齐;匀衬 7、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8、匀净: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9、挺直:光滑匀齐,不曲不弯。同义词平直 10、弯曲:不直,呈钩状或弓状。同义词钩曲;(耳环) 11、平伏: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12、紧结:卷紧而结实。 13、紧直:卷紧而圆直。 14、紧实: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15、肥壮:芽叶肥嫩身骨重。同义词雄壮 16、壮实: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17、粗实: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18、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19、松条:卷紧度较差。同义词松泡 20、松扁:不紧而呈平扁状。 21、扁块:结成扁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带扁的块。 22、圆浑:条索圆而紧结。 23、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同义词浑直 24、扁条:条形扁,欠圆浑。 25、短钝:茶条折断,无锋苗。同义词,短秃 26、短碎: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27、松碎:条松而短碎。 28、下脚重: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29、爆点:干茶上的突起泡点。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表1 茶叶评分表 评茶地点 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X 20%^水色得分X 10%^香气得分X 10潜滋味得分X 50%^叶底X 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茶叶的叶底则呈黄褐色或暗褐色。幼嫩鲜叶的叶底形状完整,老旧叶的叶底则多 断碎。春茶一般比夏茶厚,表示茶质丰富。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叶底,是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举几 个名茶品种的叶底来说明 的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为下。的 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的叶底: 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的叶底: 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的叶底: 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的叶底: 叶底嫩绿明亮 的叶底: 普洱叶底红褐均匀;普洱叶底肥厚黄绿。 的叶底: 叶底黄绿有活力 的叶底: 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面包的感官评定表

面包的感官评定表 姓名:日期: 谢谢大家参加这次的感官评定!现在请大家对下列产品进行感官评定,我们将颜色、形态、食品甜度、咸味、食品气味、食品口感各方面整合为下列表格,遵循从淡到浓,从无到有的原则对产品进行客观评价: 项目分数 形态 (完整、表面光洁、无白粉和斑点:5分) (比较完整、表面比较光洁、无明显白粉和斑点:4分) (较少缺损、较少白粉和斑点:3分) (有明显缺损、有明显白粉和斑点:2分) (有较多明显缺损、有较多明显白粉和斑点:1分) 色泽 (表面呈金黄色和淡棕色,均匀一致,无烤焦、发白现象:5分) (表面呈较浅金黄色和淡棕色,较均匀,无烤焦、发白现象:4分) (表面呈浅金黄色和淡棕色,较均匀,细微烤焦、发白现象:3分) (表面不呈金黄色和淡棕色,不均匀,部分有烤焦、发白现象:2分) (表面不呈金黄色和淡棕色,不均匀,通体有烤焦、发白现象:1分) 气味 (具有强烈面包香味、芳香,无异味:5分) (具有面包香味、芳香,无异味:4分) (具有较淡面包香味、芳香,无异味:3分) (无面包香味、芳香,有较淡异味:2分) (无面包香味、芳香,有强烈的异味:1分) 口感 (松软适口、无未融化的糖、盐粗粒:5分) (比较松软适口、无未融化的糖、盐粗粒:4分) (松软适口、无明显融化的糖、盐粗粒:3分) (较硬、有较多未融化的糖、盐粗粒:2分) (口感很硬、有明显未融化的糖、盐粗粒:1分) 组织 (有强烈弹性、切面气孔大小均匀:5分) (有明显弹性、切面气孔大小比较均匀:4分) (有细微弹性、部分切面气孔大小均匀:3分) (无明显弹性、切面气孔大小不均匀:2分) (无弹性、切面气孔大小极不均匀:1分)

消费者感官评价报告

消费者感官评价报 告 1

专业实习报告 感官评价消费者调查问卷模块 一、实习目的 经过专业实习掌握差别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案的内容及方案的制定、样品的制备方法、结果的统计及分析方法;掌握标度与类别检验中主要实验方法的原理、步骤、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方法;掌握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原理、内容、步骤、方法等。 根据消费者调查问卷的结果,判断不同品牌猪肉脯的差异,如颜色、香气、味道、质地等值,从而判断顾客的喜好程度。 二、实习内容 (一)问卷调查的制作 调查问卷大致分为四大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组建调查队伍,选择调查课题,进行探索,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方案。 我组此次的调查课题为: 两个竞争品牌产品的比较。 在考虑多种实验因素后,确定了”百味林”以及”来伊份”的猪肉脯品尝调查问卷。购买调查所用到的不同品牌猪肉脯。根据这 2

个课题在小组人员事先品尝后讨论,并提出假设,拟定整关于肉脯个问卷的调查方案。在确定并全体经过方案内容及流程后,明确调查人群,组建调查队伍,在受调查人群不知道品牌的前提下进行成对偏爱实验。 在调查阶段,我们先将所需品尝的不同品牌的猪肉脯按组按量分装于餐碟中,然后将问卷分发至调查人群,并将食物随后送上,开始整个调查问卷的过程。按照问卷的内容,调查人群按顺序细细品尝不同肉脯的过程中,对肉脯分别进行:喜好程度、喜好原因、产品质地、产品含油量、产品表面湿润度、色泽、风味、甜度、所用香料的风味水平、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评分与评价,并对不同品牌猪肉脯分别提出改进方面与建议。最终对不同猪肉脯的偏爱程度做出选择。 在整个问卷调查过程完成后,对于所有的问卷用数据统计专用软件进行统计与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并有整个实验小组人员作出实验的总结。 问卷表如下: 3

感官评定标准操作规程

浙江绿世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感官评定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编号:第03版 QC-G0007-02 1.目的;规范产品感官评定检测。 2.范围:各产品的外观评定,甜叶菊提取物的气味、口味的评定。 3.责任:QC室、检验员 4.内容: 4.1仪器与用具 比色管、铝箔纸、称量瓶、玻璃烧杯、天平、移液管、哇哈哈纯净水(气味评测用新开启),供外观检测用的白色无光纸。 4.2感官对照样及评选小组人员的确定。 4.2.1 外观 评测小组人选:挑选能通过色盲测试的QC人员6-8名,作为外观评测小组人员。 对照样的确定:客户确认的、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中外观要求的样品。 4.2.2气味 4.2.2.1气味评测小组人员筛选: 4.2.2.1.1参选人员要求。参选人员应不吸烟,较少使用化妆品,无嗅觉方面的其他问题;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对嗅觉感受进行描述;能及时参加每次评测试验。 4.2.2.1.2参选人员基本嗅觉测试: 4.2.2.1.2.1气味样品选择。以一般常接触的10-15个气味为主,见附件一(1)。 4.2.2.1.2.2气味测试方法。将附件一中气味样品配置成可嗅出的浓度置于比色管中,标记名称,测试人员分别嗅闻并记忆这些气味。休息10-15分钟后,随机抽取5种气味样品,在比色管外包覆铝箔纸并相应编号,由测试人员进行气味辨别和评分,评分结果填入“基本嗅觉测试问卷”表格。

4.2.2.1.2.3气味评测小组人数。在随机抽取的5种气味中,能辨别出至少3种气味的人员可入选气味评测小组,挑选6-10人成立气味评测小组。 4.2.2.2气味对照样的筛选 4.2.2.2.1气味对照样类别。将公司现有甜叶菊提取物按RA含量分为以下三类。 4.2.2.2.2气味对照样评定标准。各类产品的粉末及其10%溶液的气味评价标准。 4.2.2.2.3气味对照样筛选。 气味评测小组对提供的样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分。 4.2.2.2.4气味对照样判定。评定小组人员对候选的气味对照样进行评分,并填写“甜叶菊提取物气味对照样评测表”,将评定小组人员的评分结果平均,并按以下标准评出气味对照样。 RA97规格。粉末气味平均分小于1.3,溶液气味平均分小于2.0,可作为1类产品气味对照样。

茶叶感官审评

茶叶感官审评包括干看和湿看两部分,干评主要是对外形的鉴定; 湿评主要审评茶叶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四个项目。 (1)、外形审评 将样茶罐里茶叶倒出拌匀,取200—500g放在样盘内,双手持样盘边缘回旋转动几次,然后借手势把盘内分散的茶叶收拢,使茶叶按形状大小、粗细、轻重等不同,有次序地分为上、中、下三段。粗大轻飘的茶浮在表面叫面装茶;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叫中段茶;细小的碎茶和片末沉积于底层叫下段茶。审评时,先看面装茶,后看中段茶,再看下段 茶。 外形主要看条索的松紧、嫩度、色泽、净杂四个因子。结合嗅干香。绿茶外形以嫩度、条索为主。评定外形等次。 (2)、内质审评 开汤前将审评杯碗按号码次序排在湿评台上,从茶样盘中准确称取有代表性的样茶3g,投入审评杯内,杯盖放入碗内,然后用沸滚适度的开水从右到左冲泡满杯。冲泡时从第一杯起即记时间。随泡随加盖,盖孔朝向杯柄,5分钟后,按冲泡次序将杯内茶汤倒如审评杯里。开汤后应先 嗅香气,再尝滋味,后评叶底。 嗅香气: 左手抓住已倒去茶汁的审评杯,右手半揭开杯盖,用鼻子靠近杯沿轻嗅或深嗅。嗅时重复一、二次,在未评定香气前,杯盖不能打开,可以热、

温、冷嗅相结合进行。热嗅(温度大约为80-900C)重点判别香气正常与否及香气类型和高低;温嗅(温度大约为550C)重点判别香气的优次;冷嗅(室温)重点了解香气的持久性程度。评后分出香气优次,把杯子作前后移动,好的往前移,次的往后摆。 看汤色: 看汤色,各碗茶汤水平要一致,茶汤中混入茶渣残叶,应用网匙捞出,后用茶匙在碗内打一圆圈,沉淀物集中于碗中央,后按汤色浓淡、明暗、 清浊等评比优次。 尝滋味: 茶汤温度要适度,茶汤温度以500C左右为宜,尝味时用茶汤从碗中取一汤匙吮入口内。茶汤入口后要用舌头循环打转,动作要快,评味时茶汤不能咽下,尝第二碗时,匙中残留茶液应倒尽或在开水汤杯中漂净,不致互相影响,评滋味主要按浓淡、强弱、爽涩、鲜陈、粗细及纯杂等 评定优次。 看叶底: 将杯中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审评杯盖反面,倒时应把粘在杯壁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用叶底盘或杯盖的先将叶张拌匀,铺开,掀平,观察嫩度、匀度和色泽的优次。评叶底时,要充分发挥眼睛和手指的作用,手指按掀叶的软硬、厚薄、平突、壮瘦等。眼看芽头含量、叶张卷、色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1、茶叶的感官鉴别要点 茶叶的优与劣,新与陈,真与假主要是通过感官来鉴别的。 一般而言,茶叶质量的感官鉴别都分为两个阶段,即按照先“干看”(即冲泡前鉴别)后“湿看”(即冲泡后鉴别)的顺序进行。“干看”包括了对茶叶的形态、嫩度、色泽、净度、香气滋味等五方面指标的体察与目测。不同种类的茶叶外形各异,但一般都是以细密、紧固、光滑、质量等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是共性,接着观察茶叶的油润程度、芽尖和白毫的多寡、茶梗、籽、片、末的含量,并由此来判断茶叶的色泽,嫩度和净度,最后通过鼻嗅和口嚼来评价茶香是否浓郁,有无苦、涩、霉、焦等异味。“湿看”则包括了对茶叶冲泡成茶汤后的气味、汤色、滋味、叶底等四项内容的鉴别。即闻一闻茶汤的香气是否醇厚浓郁、观察其色度、亮度和清浊度,品尝其味道是否醇香甘甜、叶底的色泽、薄厚与软硬程度等。归纳以上所有各项识别结果来综合评价茶叶的质量。带有包装的茶叶,必须在包装物上印有产品名称,厂家名称,生产日期,批号规格,保存期限等。产品要有合格证明。 2、茶叶的品种 我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花色品种更是纷繁复杂,而茶叶的命名和分类方法又历来都很不统一。但目前根据商业经营习惯,一般将茶叶分为如下几类: (1)红茶:它是用采摘下来的茶树嫩枝芽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形成特有的色、香、味的一种商品茶。红茶又可细分为块红茶(如祁红、滇红、川红、越红等),红碎茶(装成小袋茶等)和小种红茶。 (2)绿茶:它是采用中小叶型的茶树嫩枝芽叶,经高温杀菌、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作用,从而保持鲜叶绿色的一种商品茶。绿茶依干燥方法不同又可细分为 ①炒青:有条形的(如眉茶)、圆形的(如珠茶)、扁形的(如龙井茶)等。 ②烘青:有条形茶(如黄山主峰)、尖形茶(如信阳毛尖)、片形茶、针形茶等。 ③晒青:主要有普通晒青茶和特种晒青茶。 (3)花茶:花茶是用制好的绿茶(主要是烘青)配进香花窖制而成的茶叶。花茶具有不同的香型,花色品种多以加入的香花命名,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柚子花茶等。 (4)乌龙茶:它是红绿茶加工技术的结合,是半发酵茶的总称。先使茶树鲜叶局部轻度发酵,然后采用高温杀菌,制得的成品茶叶索有“绿叶红镶边”之说。其主要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台湾乌龙茶等。 (5)紧压茶:用黑茶,晒青和红茶的副茶为原料,经蒸茶装模或装萎压制成砖、砣、饼型的再制茶,统称为紧压茶。其主要品种如黑砖、茯砖、沧茶、普洱茶等。 3、鉴别茶叶的外貌 茶叶外貌的感官鉴别也称“干看”,即取茶叶样品(嫩枝、幼叶和新芽等)置掌中或单色背景下,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进行观察,再辅以鼻嗅、口嚼。 (1)外形鉴别 良质茶叶——绿茶、红茶、花茶以条索紧细、圆直或弯直光滑,质重匀齐者为优质。乌龙茶以条索肥壮、圆芽的外形颗粒形圆而紧实者为佳,越圆越紧越细越重就愈好。外形呈条索状的茶叶,以条索紧细、圆直成弯直光滑,质重均齐者为优质。外形圆形状的茶叶,以越圆越紧越细光滑而质量为优良。外形扁平的茶叶,以平扁挺直光滑为上品。次质茶叶——条索、圆形、扁平三种形状的茶叶,凡是外形看上去粗糙、松散、结块、热曲、短碎者均为次质。

茶叶感官评定审评室要求

茶叶感官审评室 1室内外环境 茶叶感官审评室应设在地势干燥,北向空旷,周围无公害污染的安静场所。室内要求干燥、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噪声不超过45 dB。严禁与办公室混用。 2 朝向和面积 2.1 朝向 坐南朝北。 2.2 面积 茶叶感官审评室一般分一、二、三三个级别,最小不得小于13 平方。 ?一级:不小于30 平方; ?二级:不小于20 平方; ?三级:最小不得小于15 平方。 3 室内色调 3.1 墙壁 很浅的灰色,要求蒙赛尔中性色8.5,不深于蒙赛尔中性色8.0。 3.2 天花板 白色或接近白色,不深于蒙赛尔中性色8.5。 3.3 地板 浅灰色,相当于蒙赛尔中性色7.0,或较深灰色。 4 采光

要求光线柔和、明亮、无阳光直射、无杂色反射光。 4.1 光源 4.1.1 自然光 利用来自北面的自然光,一般采用北向斗式采光窗。采光窗高2 m,斜度30度,半壁涂以无反射光的黑色油漆;顶部镶以无色透明平板玻璃,向外倾斜3度~5度。 4.1.2 人造光 当自然光线昏暗时,应使用人造昼光标准光源。安装在干看台上方,与台面距离(1~1.2)m,可灵活调节光源高度。 4.2 照度 4.2.1 天然采光 干看台工作面照度不低于 1 000 lx;湿看台工作面照度不低于750 1x。 4.2.2 人造光源 干看台工作面照度约1 000 lX 5 小气候 应有通风和冷热空调设施。评茶时,室内温度保持(15~26)℃。风速以(0.2~0.3)m/s为宜。 6 审评室辅助设施 A1 制样间 供缩分试样以及制备和分装成交样、贸易样和标准样的工作间。制样间应整洁、干燥、明亮。 A2 样品库

橄榄油感官评价表

感官评价表 缺陷 陈腐的霉味 泥土沉淀物 潮湿的霉味 潮湿味-泥土 酒味-醋味-酸 酸败味 冻伤橄榄果味道 (湿木头味) 其他缺陷 热或灼烧的味道 干草-木材味道 粗粝感 植物水的味道 生蛆的味道 油腻味 盐水味 茅草味 金属味 黄瓜味 正面特性 果味 青涩 成熟 苦味 辛辣味 品尝师姓名品尝师编号 样品编号特征标识 品尝日期 备注

评价报告 样品名称 样品来源 样品描述 评价目的 评价员人数 评价员资质 评价员有无特殊情况 评价结果说明果位中位置 缺陷中位值 缺陷描述 评价结论该油样是/否是特级初榨橄榄油...................... 是/否 若否该油样分类 若是嗅觉-味觉-触觉中位值 该油样的风味描述..................... 风味均衡/风味温和 该油样口感 本次评价是否按照初榨橄榄油感官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是/否若否(包括感官评价条件和步骤等),则描述使用的评价方法........................ 评价小组组长签名: 评价日期和时间:

1.评价前的准备 ——将品尝杯进行编号,及配套表面皿,保持品尝杯温度在28℃±2℃;品尝杯内盛装的样品容量为14~16ml(12.8~14.6g),并配有表面皿 ——准备充足的评价使用的评价表(见附录A表1),如果需要的话,提供相应的使用说明; ——不褪色的墨水笔,不可以使用圆珠笔; ——托盘盛装苹果片和/或水,碳酸水和/或干面包; ——每人一杯常温水; ——打印评价原则说明; ——痰盂。 1.1 样品温度和评价温度 当进行评价时,品尝杯内油样的温度保持在28℃±2℃。这个温度比常温下更容易观察到感官差异。温度不宜过低,因为低温时芳香类化合物不易挥发;温度不宜过高,因为高温下会形成本不属于橄榄油的特殊挥发性物质 橄榄油感官实验室的室温必须保持在20℃~25℃(见COI / T.20/Doc.no 6)。 1.2 评价时间 早上是评价油样的最好时间,因为早上是味觉和嗅觉感知的最佳时期。在餐前,嗅觉和味觉敏感性会增强,而后敏感性会逐渐降低。然而过度的饥饿会分散品尝师的注意力,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分辨能力,因此,建议在早上10:00到中午12:00进行感官评价。 1.3 评价规则 品尝师进行感官评价时建议遵守以下规则: ——当被评价小组组长邀请参加感官评价时,品尝师应能够按时出席; ——评价前30分钟不能抽烟或者喝咖啡; ——在评价时身上不能有任何香水、化妆品和肥皂的气味。必须用无味的肥皂洗手,冲洗干净并干燥,消除所有气味; ——评价前一个小时禁食; ——如感到身体不适,特别是嗅觉或味觉受到了影响,或者有任何的心理因素导致不能集中注意力时,品尝师应中断评价,及时通知评价小组组长; ——当品尝师遵守了以上规则之后,品尝师应安静、有序的进入评价隔间并就座; ——品尝师应当认真阅读感官评价表及评价规则,直到品尝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放松、从容不迫)后再开始评价样品。如果有任何疑问时,应及时并且单独的(不影响其他品尝师的情况下)咨询评价小组组长; 2.感官评价表 品尝师用于评价的感官评价表详见附表1。 每个品尝师应该先闻后尝需要评价的油,将感知到的正面属性或者缺陷用评价表中10cm的线来进行强度划分。

云南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标准

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GPHB 备案号:GPH001-2017 古普会标准 GPHB/T8216-2017 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南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 (古普会应用版) 2017-01-06发布 2017-02-06实施 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

GPH001-2017 目次 前言 (Ⅱ) 引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3.1 古树普洱茶 (1) 3.2 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 (1) 4.审评条件 (1) 4.1 环境 (1) 4.2 用具 (2) 4.3 用水 (2) 4.4 人员 (2) 5.审评 (2) 5.1 取样方法 (3) 5.2 审评内容 (3) 5.3 审评方法 (3) 6.审评结果与评分 (4) 6.1 评分 (4) 6.2 结果评定 (5) 6.3 特别提示 (5) 附录A (7) 附录B (8) 附录C (9)

GPH00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整合了GB/T23776-2009,GB/T14487-2008,GB/T18797-2012,GB/T22111-2008和SN/T0917-2010,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古树普洱茶的定义; ———增加了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定义; ---增加了茶叶活性、灵性及茶气的定义; ———增加了古树普洱茶“越陈越真”特性; ---增加了对审评结果的特别提示; ———修改了审评条件部分关于环境、专用杯碗、用水及审评人员要求; ———修改了审评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修改了审评内容关于因子及要素的描述; ———修改了审评内容关于结果与评分方法。 本标准由黄小元个人提出,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简称古普会)归口,并在古普会试行应用。 本标准起草人:黄小元 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

苹果醋的感官评价表

苹果醋饮品的感官评价表 除此之外对于以上产品还有何建议或意见,请详细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你最喜欢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评分标准 分数 评分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观感(30分) 苹果醋呈金黄色或浅黄色透亮清澈,摇晃起泡不易破并持续时间长,状态均匀一致。 21-30 苹果醋色泽偏深或偏淡,摇晃起泡但持续时 间短。液体状态不均匀。 11-20 苹果醋色泽不均匀有杂色,摇晃起泡少。有肉眼可见较大的颗粒物悬浮,并伴有沉淀 10分以下 气味(20分) 苹果醋具有明显的苹果香气,无异味,香气 浓郁,持续时间内长 14-20 苹果醋有苹果香气但气味淡且持续时间短 6-13 苹果醋基本闻不到苹果香气,且有异味 6分以下 口感(40分) 苹果醋酸甜适宜,有明显果香,味道丰富, 回味绵长。 29-40 苹果醋偏甜或偏酸,滋味润滑,口感柔和 16-28 苹果醋有杂味,回味偏苦、涩,果香不明显, 平淡 15分以下 悬浮物(10分) 有一定的悬浮物,但颗粒很小,几乎看不见 久置后会有沉淀产生。 7-10 有一定的悬浮物。颗粒偏大。 3-6 悬浮物颗粒很大,并有肉眼可见杂质 3分以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