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2 命题逻辑与条件判断(教案)

§11.2 命题逻辑与条件判断(教案)

§11.2 命题逻辑与条件判断(教案)
§11.2 命题逻辑与条件判断(教案)

课题:§11.2命题逻辑与条件判断

公务员考试 02.行测逻辑判断:且命题和或命题知识点详解_PDF压缩

1.联言命题的翻译推理 (1)表现形式:p且q ?联言命题反映的是若干种情况或者性质同时存在 (2)常用联结词 表示并列关系:且、和、都、既...又... 表示递进关系:不但...而且...、甚至、还 表示转折关系:虽然...但是...、然而、却 联言命题的推理规则:肯定一个联言命题,则可以分别肯定每个支命题,即(p且q)→p,(p且q)→q。 举例说明:在年底评优活动中,小张或小王获得最佳员工奖。 那么:小张获得员工奖→小王没有获得员工奖,小王获得员工奖→小张没有获得员工奖 【例题】在一次班会上,老师问大家:“成功的心态应该是怎样的?” 郑磊说:“要不断的努力,活到老学到老。”刘连说:“要保持知足的心态,肯定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老师说:“你们的观点都是好的,结合起来才准确:成功的心态既要不断努力,也要知足常乐”。 根据老师说法不能推出的是()。 A.郑磊和刘连的观点都不全面 B.一个具有知足常乐心态的人,可能是具有成功心态的人 C.一个具有成功心态的人,必定是具有不断努力心态的人

D.不断努力的心态和知足常乐的心态同等重要 【解析】 “成功的心态既要不断努力,也要知足常乐”可翻译为:成功的心态→努力且知足。 A项,“你们的观点都是好的,结合起来才准确”说明郑磊和刘连的观点都不全面,可以推出,排除; B项,知足→可能有成功的心态,肯定原命题的部分后件,只能得出可能性的前件,故可以推出,排除; C项,成功的心态→努力,肯定原命题的前件,可以得出后件即“努为且知足”,则“努力”这一支命题也必为真,故C项可以推出,排除; D项,题干中并未提到努力和知足这两种心态的重要性问题,所以不能推出,当选。 2.选言命题的翻译推理 (1)相容选言命题 ?概念:事物若干种情况或性质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p 或者q ?翻译:p或q翻译为:-p→q或者-q→p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否命题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 否命题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之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否命题。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 假言命题是在行测考试中必然性推理部分常考考点,而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也就是逆否命题更是经常出现,这一部分的知识并不难,只要细心,找到推出关系就可以判断,但是对于逻辑来说,做对并不是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的解题才是我们要做的重点,那下面我们就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此类题型在问法上,会以“由此可以推出”“据此题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等形式出现,即让我们根据题干推出关系,找到与干推出关系一致或是题干逆否命题的选项,也就是说通过肯定推出关系前件可以肯定推出关系后件,或者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那么当选项中出现肯定后件或者否定前件的情况,因为什么都推不出,可以直接排除。我们看个例题:一本书要成为畅销书,必须有可读性或者经过精心的包装。如果上述断定成立,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 大多数人喜欢有可读性的畅销书 B. 没经过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 C. 有可读性的书一定是畅销书 D. 没有可读性又没有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 答案:D。解析:题干和选项都涉及到假言命题的标志词,结合问法,考虑考得为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题干推出关系为“畅销书?有可读性或者经过精心的包装”A选项很明显不能从题干得出。B选项没有经过精心包装,不知道是否有可读性,不能否定后件,排除。C选项有可读性,后件的选言命题为真,肯定

后件,什么都推不出,排除。D选项没有可读性又没有精心包装的书直接否定了题干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当选。 注意:我们所说的前件后件一定是推出关系的前件后件。

假言命题和假命题

我们知道,逻辑学当中包含3种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这3种假言命题具有如下等性质。了解性质之前。我们需要对其作出基础理论的判断。 先说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表达形式:“只要........就..........”,“如果........那么.........”诸如此类的表达方式。 举例只要A 就B 或者如果A那么B 这样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是有2个事件组成的。A和B 其表达构成逻辑整体(错误的+正确的)就是有4种情况,A成立+B成立,A不成立+B成立,A成立+B不成立,A不成立+B不成立。 我们发现在充分命题的表达方式中,这四种形式只有一个不满足, 如果A 则B,不满足的情况是如果A 则非B。即A成立B不成立。 其它三种情况都是符合这个充分假言命题的。如果满足这3种情况当中的任意 一种,那么这个假言命题就是为真的。 从而我们推断出,这个假言命题的假命题就是A成立B不成立。注意:这里不能用假言命题形式表达。因为这是4种情况中剩下的唯一一种情况,是述性的。因此得出结论:充分假言命题的假命题是肯定前件,否定后件组成的述性命题。且当此充分假言命题为真的时候,自然假命题不成立,当充分假言命题为假的时候,其假命题是成立的,也就是为真了。这就是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确定。 同理,我们看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表达形式:“只有.......才.........” 举例只有A 才能B。这样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我们来看待A和B的组合。A成立B成立,A不成立B成立,A成立B不成立,A不成立B不成立。这4种情况构成了一个整体逻辑。 我们发现。在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中,这四种情况只有一种不满足, A不成立B 成立。 只有A 才能B,显然B的成立是基于A的基础上的。A 成立了才能有B成立的可能。因此A不成立B成立是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假命题。 因此得出结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假命题是否定前件,肯定后件的述性命题。且当此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真,则自然其假命题不成立。如果当必要条件为假。那么其假命题必然为真。假命题所述的情况就成立了! 最后请大家记住:假言命题+其假命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整体!非此即彼的概念!

逻辑中的假言命题:“只有,才”

逻辑中的假言命题:“只有,才” 很多同学都对假言命题的考点感到十分头疼,将其转化时经常出错,但是,只要我们掌握方法,这部分题还是很简单的。下面,老师就简单给大家总结一下假言命题“只有,才”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假言命题“只有,才”的解题技巧; 2. 掌握递推推理,并能灵活运用。 二、基础知识 1. 假言命题主要考查两组翻译: 第一组为“如果就,前推后”;第二组为“只有,才”。 2. “只有,才”解题技巧。 (1)做翻译 l “只有Q,才P”,翻译为“P→Q”。 口诀:只有才,后推前。 例如:“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可以直接翻译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即,“努力奋斗”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 l “只有,才”的替代表达方式:不Q,不P;除非Q,否则不P;Q是P比不可少的;Q 是P的基等。 (2)用技巧 逆否等价: P →Q 等价于- Q →- P 口诀: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 3. 递推推理

若A→B,B→C,则A→C; 若A→B,B→C,C→D,则-D→-A。 三、经典例题 例1. 如果苇花飘飘,林溪就去观苇;如果温度很低,林溪就不去观苇;只有天空晴朗,林溪才去观苇。现在林溪去观苇了,可见( )。 A.苇花飘飘 B.温度很高 C.风大 D.天空晴朗 E.阴天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定题型,翻译题干。 花→去;低→-去;去→晴。 第二步:利用“逆否等价”判定。结论说“林溪去观苇”,则可得到“温度不低”或者“天空晴朗”。 A项属于肯后,排除;B项温度很高与温度不低属于不同的概念,排除;C项无关选项,排除;E项推不出,排除。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例2. 为了胎儿的健康,孕妇一定要保持身体健康。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她必须摄取足量的钙质,同时,为了摄取到足量的钙质,她必须喝牛奶。据此可知( )。 A.摄取了足量的钙质,孕妇就会身体健康。 B.孕妇应该喝牛奶,这样对胎儿有好处。 C.孕妇喝牛奶,她就会身体健康。 D.孕妇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良好。 E.如果孕妇不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不好。

假言命题及推理

三、假言命题及推理 Ⅰ问题倒入 1、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2、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3、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4、金钱,幸福 Ⅱ基本问题 (一)假言命题 1、定义 所谓假言命题就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假言命题亦称条件命题。例如: 1. 如果在淀粉溶液里加入碘酒,那么淀粉溶液会变蓝。 2. 只有水分充足,庄稼才能茁壮生长。 3. 一个代数方程能得到根的计算公式当且仅当这个代数方程的次数不超过四。 分类 2、逻辑学考察的事物间的条件关系有三种: 1.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2. 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如果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3.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例如: 1. A下雨;B地湿。 2. A不断呼吸;B人能活着。 3. 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例1中的A是B的充分条件;例2中的A是B的必要条件;例3中的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3、假言命题的种类 与此相应,假言命题也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根据三种不同的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相应地,也就有三种不同的假言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如果”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前件;“那么”后面的支命题称为后件。用p表示前件,用q表示后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 如果p,那么q 符号为:p→q(读作“p蕴涵q”)。

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假言命题可以说是公务考试行测部分的常客,需要考生了解其技巧才能提高答题的速度的正确率。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假言命题的定义 假言命题又称条件命题。其在前的支命题叫做前件,在后的支命题叫做后件。假言命题陈述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种事物情况的条件。具体表现形式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涉及较少。对于假言命题的考察重点则在于前后条件的确定与推理。在这里我们不去深究假言命题的逻辑理论,也不去论证假言命题的本质及其发展,我们就去考虑答题的角度,去把握如何判断假言命题,如何快速准确的解答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第一步,快速判断,抓逻辑词。对于一个知识点的考察,题中一定会体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词,或者在题干,或者在选项,所以考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快速判定考点。那么接下来就给考生简单总结以下假言命题的逻辑标志词。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所有a 都b;a离不开b;要想a必须b;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必须p才q;除非p 否则不q;p是q的基础;p是q的前提。 第二步,根据问题确定方法。命题表示了一种判断,对于命题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以真找真”“真假互寻”两个方面,所以考生可以根据考察命题已经具体问题去寻找相应的关

系。“以真找真”主要是考察命题的等价关系,推出关系。“真假互寻”主要考察命题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第三步,比较选项,确定答案。大部分假言命题在选项的设置上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常见的设错选项比如说直接用后件推前件,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等等,考生通过一定的习题训练可以很容易的把握。 假言命题例题讲解 要想有稳固的市场基础制度,就必须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只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消除企业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才能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除非企业没有强化自身的责任感或没有消除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否则容易健全市场调节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成果分享制度,筑牢社会和谐的基础,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由此可知: A.如果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感,消除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那么就能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B.如果不容易健全市场调节制度,那么说明没有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C.若没有稳固的市场基础制度,则企业不会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消除其生产经营的负外部性 D.筑牢社会和谐的基础,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观察题干设置,出现了明显的逻辑标志词。观察问法“由此可知”考察命题的推理。最后比较选项确定答案即可。 【解析】B。由题干内容可知:有稳固的市场基础制度→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强化企业社会责

行测逻辑判断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怎样判断

行测逻辑判断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怎样 判断 假言命题主要考查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推出关系及各推理规则。为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判断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怎样判断,一起来看看吧! 行测逻辑判断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怎样判断假言命题是判断命题间条件关系的命题形式,是各类公职考试的重点。主要考查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推出关系及各推理规则。解决假言命题的各类问题,最基本的就是理解命题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从而去判断各个命题间的推出关系。这里的条件关系包括三类: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及充要条件,在考试中通常会出现前两类。我们最直接的判断是通过关联词的提示来去理解,但是有些题目中是没有关联词的,这时就需要我们通过对命题含义的理解来进行判断。 要想通过命题含义来判断条件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知道什么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可称其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所谓充分条件,简单理解即有A一定有B,但无A不一定无B,A即为B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则是无A一定无B,有A不一定有B,A 即为B的必要条件。 接下来,通过这两个例题来进行简单地讲解。 【例1】不到北京,不算认识中国;不看故宫,白来北京旅游。

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在中国旅游最让人难忘的是故宫。 B.在中国北京的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 C.在中国旅游应先到故宫看一看。 D.在中国旅游,只要看过故宫就好了。 【解析】答案C “不到北京,不算认识中国”可以判断到北京是认识中国的必要条件,“不看故宫,白来北京旅游”可以判断看故宫是到北京的必要条件,构成连锁推理:认识中国→到北京→看故宫。因此,C当选,D错将必要条件当做充分条件。 【例2】不努力的人肯定不能成为一名好歌手,但非常努力的人也不一定成为一名好歌手。在导致人成为一名好歌手的其他因素当中,大部分因素属于天赋。 由此可以推出: A.一个有天赋的人后天又很努力,那么其必定能成为一个好歌手。 B.天赋和努力程度对成为一名好歌手更重要。 C.天赋很高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歌手。 D.非常努力的人,天赋一定很低。 【解析】答案C “不努力的人肯定不能成为一名好歌手”即努力是必须的,所以,努力是成为好歌手的必要条件;同样的道理,天赋也是成为好歌

逻辑判断推理中常用的逻辑公式

逻辑命题与推理 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对当关系推理、三段论、复合命题推理、关系推理和模态推理 可能性推理:归纳推理(枚举归纳、科学归纳)、类比推理 命题 直言命题的种类:(AEIOae) ⑴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SAP) ⑵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SEP) ⑶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SIP) ⑷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SOP) ⑸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SaP) ⑹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SeP) 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对当关系: 矛盾关系、(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 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同假。主要有三组: SAP与SO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与“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 SEP与SI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不及格”与“有些同学考试及格” SaP与SeP之间。“张三考试及格”与“张三考试不及格” 上反对关系:具有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可以同假。即要么一个是假的,要么都是假的。存在于SAP与SEP、SAP与SeP、SEP与SaP之间。 下反对关系: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是可以同真。即要么一个是真的,要么两个都是真的。存在于SIP与SOP、SeP与SIP、SaP与SOP之间。 从属关系(可推出关系):存在于SAP与SIP、SEP与SOP、SAP与SaP、SEP与SeP、SaP与SIP、SeP与SOP 六种直言命题之间存在的对当关系可以用一个六角图形来表示,“逻辑方阵图” SAP SEP SaP SeP

SIP SOP 直言命题的真假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复合命题:负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 负命题的一般公式:并非P 联言命题公式:p并且q “并且、…和…、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选言命题:相容的选言命题、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相容的选言命题公式:p或者q“或、或者…或者…、也许…也许…、可能…可能…” 【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是真的,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即可。只有当全部选言支都假时,相容的选言命题才是假的】不相容选言命题公式:要么p要么q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者…或者…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或者…二者不可兼得” 【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命题是真的,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当选言支全真或全假时,此命题为假】 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如果p,那么q“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有…、一旦…就…、假若…、只要…就…” 【有前件必然有后件。如果有前件却没有后件,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就是假的。因此,对于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只有当其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命题才假。】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只有p,才q “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 【没有前件必然没有后件。如果没有前件也有后件,这个必要假言命题为假。对于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只有当其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命题才假。】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当且仅当p,才q 【有前件必然有后件,没有前件必然没有后件。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前件与后件等值即前件真并且后件真,或者前件假并且后件假时,命题为真,在前件与后件不等值即前真后假,或前假后真时,命题为假】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行测逻辑推理假言命题的核心知识总结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作为命题当中最复杂、最难以理解的命题,包含的推理规则有很多,其中做题作为常见的两个推理规则是:逆否规则和传递规则。 传递规则:“如果A,那么B;如果B,那么C”。可以得出“如果A,那么C”一定也成立。简记为:“AàB,BàC”可以推出“AàC”。 我们把假言命题的传递规则也叫做“假言三段论”,这个名字说明假言传递规则和三段论的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这个形式非常像三段论的形式“A是B,B是C。所以,A是C”。与三段论不同的是,这里的A、B、C都是表示“条件”,而三段论的A、B、C都是表示概念。 逆否规则是:假言命题“AàB”和另外一种形式是等价的,即“非Bà非A”。 例如:“如果你长得很漂亮,那么我一定会娶你的”这句话的等值命题是“如果我没有娶你,那么一定是你长得不漂亮”。 逆否规则是一种非常符合日常语言表达的推理规则,在这里提供两种记忆的方法。 第一,联想记忆。我们知道,在不等式中,如果A>B,那么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一个负号,不等式的方向要变号,即-A<-B。同理,对于假言命 题,AàB的两边同时进行否定,那么推出的箭头负号也应该变号,即非A?非B。 第二,口诀记忆。对于AàB的形式,我们把A叫做“前置条件”,简称“前件”,B 叫做“后置条件”,简称“后件”。AàB,称为“前件推后件”。 如果“前件推后件”成立,那么“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简称为“否后推否前”,即“非Bà非A”也成立。我们把“AàB”叫做原命题,“非Bà非A”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即进行了两步操作,首先是把原命题的两个条件逆过来,其次再分别否定。例如,“如果跳下悬崖,那么就会死去”能推出“如果没有死去,那么一定没有跳下悬崖”。 如果“前件推后件”成立,那么“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即“否前推否后”不一定成立。我们把“非Aà非B”叫做“AàB”的否命题,即推出符号两边的条件分别否定掉。例如,“如果跳下悬崖,那么就会死去”不能推出“如果不跳下悬崖,那么就不会死去”。 如果“前件推后件成立”,那么“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即“肯后推肯前”不一定成立。我们把“BàA”叫做“AàB”的逆命题,即将两边的条件互换掉,或者说把推出符号的箭头呼唤掉。例如,“如果跳下悬崖,那么就会死去”不能推出“如果死去了,那么就是跳下悬崖了”。 例题:语言在人类的交流中起重要的作用。如果一种语言是完全有效的,那么,其基本语言的每一种可能的组合都能够表达有独立意义和可以理解的词。但是,如果人类的听觉系统接收声音信号的功能有问题,那么,并非基本语言每一种可能的组合都能够成为有独立意义和可以理解的词。 可见: A.如果人类的听觉系统接收声音信号的功能正常,那么一种语言的基本语言的每一 种可能的组合都能够成为有独立意义和可以理解的词 B.语言的有效性导致了人类交流的实用性 C.如果基本语言每一种可能的组合都能够成为有独立意义和可以理解的词,则该语 言完全有效 D.如果人类的听觉系统接收声音信号的功能有问题,那么语言就不可能完全有效

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中的真假话问题.doc

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中的真假话问题水滴石穿、汇流城河,任何的事情都是非一日便成功的,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中的真假话问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中的真假话问题 在行测判断推理必然性推理的知识点中,假言命题相对来说是难度最大的一节,不仅仅在于出题形式的灵活多变性,更多地还是理解起来不太容易。作为复言命题的一种形式,它没有明确告诉支命题之间是如何选择,而是在各个支命题之间做了一个假设,假设其中一个支命题成立或者不成立的前提下,研究另外一个支命题成立还是不成立,所以这样看来,我们无法直接判定这样一个支命题是在做假设的情况下得到另外一个支命题真假性的判定到底是对还是错,这也就是假言命题的最大难点所在,那么今天就来说一说应该怎么思考。 一、矛盾 解决假言命题真假话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考虑其矛盾命题,大家都知道,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一个联言命题,而联言命题的真假性是非常容易判定的,因此遇到真假话问题中带有多个假言命题的话,优先考虑其矛盾命题的真假性更简单,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某科室就选派小郑、小周谁去基层蹲点有三种不同意见: (1)只要小郑去,小周就不去; (2)只要小周不去,小郑就要去; (3)小郑去基层蹲点。 科室领导研究后,同意了一种意见,否定了两种意见。由此,可以推出: A 小郑、小周都去 B 小郑、小周都不去 C 小郑去而小周不去 D 小周去而小郑不去

分析发现,题干中给的三句话是两假一真,而其中两句话涉及假言命题,那么从正面入手直接考虑谁真谁假是很困难的,那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既然这三句话两假一真,那么其矛盾命题呢,应该是两真一假。我们分别写一下: (4)小郑且非小周; (5)非小周且非小郑; (6)非小郑; 既然上述三句话两真一假,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如果(6)假的话那么(5)一定假,所以(6)一定为真,由此推出(4)一定为假,进而得到(5)一定为真;所以最终答案应该是小郑和小周都不去,选B。 二、推出关系之真假性判定 在很多情况下,利用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去解决真假话问题足矣,但是还有少数的题目直接应用矛盾关系也无从下手,需要我们从正面直接考虑,这就会使很多同学陷入迷茫,不用慌,我们一步一步分析:看到一个假言命题描述,第一步我们就是要转化为推出关系,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推出关系中两个支命题的真假性是如何影响假言命题的真假性的。现在给出如下两个支命题:A考前5名;B 考前10名;看到这两个支命题,相信大家都能写出一个推出关系: A?B 思考一下,如果支命题A成立的话,那么支命题B是必然成立的,而支命题B不成立的前提下,支命题A也是必然不成立的。那么继续思考:如果支命题A不成立,也就是没有考到前5名的话,那么支命题B考到前10名是否成立呢,我们发现有两种情况,如果考到第6名那么此时支命题B就是成立的,如果考到12名那么此时支命题B就是不成立的,是一种带有可能性的结果,而如果支命题B为真的话,那我们知道支命题A是真是假都可以。 带着上面的知识我们来看下面这道题目:

离散数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命题逻辑一、典型考查点1、命题的判断方法

离散数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命题逻辑 一、典型考查点 1、命题的判断方法:陈述句真值唯一,特殊:反问句也是命题。其它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悖论等皆不是。详见教材P1 2、联结词运算定律┐∧∨→记住特殊的:1∧1?1,0∨0?0,1→0?0,11?1,00?1详见P5 3、命题符号化步骤:A划分原子命题,找准联结词。特殊自然语言: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用∧,只有P才Q,应为Q→P;除非P否则Q,应为┐P→Q。B设出原子命题写出符号化公式。详见P5 4、公式的分类判定(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式)方法:其一根据所有真值赋值情况,其二根据等价演算来判断。详见P9 5、真值表的构造步骤:①命题变元按字典序排列,共有2n个真值赋值。②对每个指派,以二进制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顺序列出。③若公式较复杂,可先列出各子公式的真值(若有括号,则应从里层向外层展开),最后列出所求公式的真值。详见P8。 6、基本概念:置换规则,P规则,T规则,详见P24;合取范式,析取范式,详见P15;小项详见P16;大项详见P18,最小联结词组详见P15 7、等价式详见P22表1.6.2 证明方法:①真值表完全相同②用等价演算③利用A?B的充要条件是A?B且B?A。主要等价式:(1)双否定:??A?A。(2)交换律:A∧B?B∧A,A∨B?B∨A,A?B?B?A。3)结合律:(A∧B)∧C?A ∧(B∧C),(A∨B)∨C?A∨(B∨C),(A?B)?C?A?(B?C)。(4) 分配律:A∧(B∨C)?(A∧B)∨(A∧C),A∨(B∧C)?(A∨B)∧(A∨C)。(5) 德·摩根律:?(A∧B)??A∨?B,?(A∨B)??A∧?B。(6) 等幂律:A∧A?A,A∨A?A。(7) 同一律:A∧T?A,A∨F?A。(8) 零律:A∧F?F,A∨T?T。(9) 吸收律:A∧(A∨B)?A,A∨(A∧B)?A。(10) 互补律:A∧?A?F,(矛盾律),A∨?A?T。(排中律)(11) 条件式转化律:A→B??A∨B,A→B??B→?A。(12) 双条件式转化律:A?B?(A→B)∧(B→A)?(A∧B)∨(?A∧?B) 8、蕴含式详见P23表1.6.3 证明方法:①前件真导后件真方法②后件假导前件假方法③真值表中,前件为真的行,后件也为真或者后件为假的行,前件也为假。④用定义,证A?B,即证A→B是永真式。 9、范式求法步骤:①使用命题定律,消去公式中除∧、∨和?以外公式中出现的所有联结词;②使用?(?P)?P和德·摩根律,将公式中出现的联结词?都移到命题变元之前;③利用结合律、分配律等将公式化成析取范式或合取范式。10、主范式的求法重点步骤:(a)把给定公式化成析取(合取)范式;(b)删除析取范式中所有为永假的简单合取(析取)式;(c)用等幂律化简简单合取(析取)式中同一命题变元的重复出现为一次出现,如P∧P?P。(d)用同一律补进简单合取(析取)式中未出现的所有命题变元,如Q,则P?P∧(?Q∨Q)或P?P∨(?Q∧Q),并用分配律展开之,将相同的简单合取式的多次出现化为一次出现,这样得到了给定公式的主析取(合取)范式。 注意: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之间的联系。例如:(P→Q)∧Q?m1∨m3?M0∧M2,即剩下的编码就是另一个主范式的编码,因此,求主范式,哪一个简单易求,就先求哪个,然后对应出所求结果。详见P16 11、推理证明:重点方法:演算、演绎法(常用的格式)、反证法、CP规则即附加前提等。 重点规则(主要蕴含式):(1) P∧Q?P化简(2) P∧Q?Q化简(3) P?P∨Q附加(4) ?P?P→Q变形附加(5)Q?P→Q变形附加(6) ?(P→Q)?P变形化简(7) ?(P→Q)??Q变形化简(8) P,(P→Q)?Q假言推理(9) ?Q,(P→Q)??P拒取式(10) ?P,(P∨Q)?Q析取三段论(11) (P→Q),(Q→R)?P→R条件三段论(12) (P?Q),(Q?R)?P?R 双条件三段论 文字证明推理三步:一命题符号化,二写出前提和结论,三进行证明。详见P21 二、强化练习 1.命题的是( )A.走,看电影去B.x+y>0C.空集是任意集合的真子集D.你明天能来吗? 2.下列式子为重言式的是( ) A.P→P∨Q B.(┐P∧Q)∧(P∨┐Q) C.┐ (P Q) D.(P∨Q) (P→Q) 3.下列为两个命题变元P,Q的小项是() A.P∧Q∧? P B.? P∨Q C.? P∧Q D.? P∨P∨Q 4.下列语句中是真命题的是() A.我正在说谎B.严禁吸烟C.如果1+2=3,那么雪是黑的D.如果1+2=5,那雪是黑的 5.设P:我们划船,Q:我们跑步。命题“我们不能既划船又跑步”符号化为() A.? P∧? Q B.? P∨? Q C.?(P?Q) D.?(? P∨? Q) 6.命题公式(P∧(P→Q))→Q是()A.矛盾式B.蕴含式C.重言式D.等价式 7.命题公式?(P∧Q)→R的成真指派是() A.000,001,110,B.001,011,101,110,111 C.全体指派D.无 8.设P:他聪明,Q:他用功,命题“他虽聪明但不用功”的符号化正确的是()

公务员考试 01.行测逻辑判断:假言命题知识点详解

一、什么是假言命题? (一)定义: 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条件命题,假言命题亦称条件命题。可将假言命题分为3种: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二)题型判别: 题干、选项中出现逻辑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且”“或”等逻辑联结词。 二、考点“前推后”和“后推前” (一)“前推后”*(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 1.关键词: 如果……那么……,只要……就……,为了……一定……,……必须……,所有……都……,……离不开……,一……就…… 2.举例:

(二)“后推前”(B—>A,则A是B的必要条件) 1.关键词: 只有……才……,不/无/非……不/无/非……,……是……的基础/前提/必不可少的,除非……否则不…… 2.举例: 三、考点“逆否”与“连锁”推理。 (一)逆否推理 1.“逆否”即是将一个命题的前后“逆”过来再分别“否定”,得到原命题的逆否命题,逆否命题和原命题等价。

2.举例: A—>B,则-B—-A 记忆法则:先翻译,肯前必肯后,肯后否前得不出必然结论。例如:如果下雨—>地会湿 正确推理:地没湿—>没下雨 错误推理(肯后):地会湿—>下雨 错误推理(否前):没下雨—>地没湿 (二)连锁推理 1.给出两个命题,A→B与B→C,这两个命题有一个相同的项B,且该项分别在第一个命题的箭头后、第二个命题的箭头前,则可以推出A→B→C,这就是命题的连锁推理。 【特殊点】 “除非……否则……”的翻译 在“除非……否则……”和“除非……否则不……”命题的翻译中,考生经常会产生疑惑。我们知道,“除非……否则不……”是典型的后推前命题,如果出现“除非……否则……”又该怎么翻译呢?

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doc

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 我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能熟练地做好逻辑判断题! 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 公务员考试行测离不开逻辑题,逻辑题既是难点,也是得分点,很多考生的分数也是在这一部分被拉开。今天,我就专门研究考试中出现的一类逻辑题——假言命题。 在假设的情况下,描述事物之间条件关系的命题称之为假言命题,这是最基本的概念。但很多同学考试时候,并不能看出来题目的考点,所以研究假言命题出现时候,常见的一些关联词和标志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所在。在这里,我们从关联词的角度将假言命题大致分为四类。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这类假言命题先描述的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其次描述。比如“如果明天是个大晴天,我和全班同学计划去迪士尼玩”,其中“明天是个大晴天”是充分条件,“我和全班同学计划去迪士尼玩”是必要条件。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试中如何快速找出谁是充分条件,谁是必要条件。对此,我们归纳了这一类先描述充分条件的联结词,他们有:如果…那么/就,假如…则,倘若…则,一旦…就等等,有时候甚至就单单一个“就”字。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这类假言命题先描述的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其次描述。比如“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心目中的大学”,其中“好好学习”是必要条件,“考上心目中的大学”是充分条件。对这一类关联词语进行归纳,他们主要包含两个: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三、“除非…否则”关联词

大家可以将这个关联词单独当做特殊的个体加以记忆。因为他不能直接将里面的支命题看做是充分条件或者必要条件。比如“除非你答应嫁给我,否则我就去死”。如果我们认为“答应嫁给我”是充分条件,“我就去死”是必要条件,那意味着“嫁给我,我就去死”,明显不符合说话人的逻辑,反之亦然。所以正确的解释是,否定哪一个支命题,哪一个支命题就是充分条件,剩下的支命题则为必要条件。若“你不答应嫁给我”是充分条件,那么“我就去死”则是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四、必要,必须,基础,前提等标志词 当出现以上标志词时,该怎么辨别呢?如“幸福是信仰的基础”,要明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我们得明确“基础”是什么意思。“基础”意味着必须得有,就像盖一座房子,地基必须得打好,但是有了地基房子是否能一定盖起来,却不得而知。所以,“基础”就是“必须,不得不,没有不行”的意思,那么,谁是基础,谁就是必要条件了,在这里,“幸福”当然是必要条件了。至于其他的标志词“必要,必须,前提”等都是同样的作用。 我提醒各位考生,在考试时还是要依靠一些关联词和标志词去判断是否在考察假言命题,并且熟练掌握好辨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做题速度的关键。 行测判断推理:“半真半假”怎样看破真相 行测考试中有这样一种题型——“半真半假”题,出题形式往往是每个人说两句话,一半真一半假,让我们推出其中真实的信息。当时给大家分别从关联性的两个角度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供大家参考,以求所花的解题时间比常规的代入排除法、假设法更少,节约考试时间。今天中公教育专家要给大家介绍的依然是这一种题型,但是出题形式相对比较灵活,不是每个人说的话都有一半真一半假,而是从总量上来看,真话、假话各占一半,分配到每个人身上,可能就是“其中一个人两句都为真,另一个人两句都为假,还有一个人的两句话为一真一假”。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三个人每个人说了两句话,即总共有六句话,其中三句为真,三句为

湖南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备考:假言命题的“条件关系”

湖南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备考:假言命题的“条件关系” 要想通过命题含义来判断条件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知道什么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可称其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所谓充分条件,简单理解即有A一定有B,但无A不一定无B,A即为B 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则是无A一定无B,有A不一定有B,A即为B的必要条件。 【例1】不到北京,不算认识中国;不看故宫,白来北京旅游。 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在中国旅游最让人难忘的是故宫。 B.在中国北京的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 C.在中国旅游应先到故宫看一看。 D.在中国旅游,只要看过故宫就好了。 【解析】答案C “不到北京,不算认识中国”可以判断到北京是认识中国的必要条件,“不看故宫,白来北京旅游”可以判断看故宫是到北京的必要条件,构成连锁推理:认识中国→到北京→看故宫。因此,C当选,D错将必要条件当做充分条件。 【例2】不努力的人肯定不能成为一名好歌手,但非常努力的人也不一定成为一名好歌手。在导致人成为一名好歌手的其他因素当中,大部分因素属于天赋。 由此可以推出: A.一个有天赋的人后天又很努力,那么其必定能成为一个好歌手。

B.天赋和努力程度对成为一名好歌手更重要。 C.天赋很高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歌手。 D.非常努力的人,天赋一定很低。 【解析】答案C “不努力的人肯定不能成为一名好歌手”即努力是必须的,所以,努力是成为好歌手的必要条件;同样的道理,天赋也是成为好歌手的必要条件。A项将天赋和努力作为了充分条件,排除;B题干并没有比较二者谁更重要,排除;C必要条件成立充分条件不一定成立,表述正确;D努力和天赋之间的关系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假言命题的知识与技巧

假言命题的知识与技巧 备考2016的考生应该掌握了哪些逻辑知识与解题技巧,又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呢?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梳理一下。 按一阶学习进度(基础阶段),刚刚过去的三月应该已经完成假言命题及其推理和部分联言选言命题的学习。具体来说,假言命题的学习包括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学习。而在假言命题每个小模块中,考生又应该学习并掌握如下内容: 1. 三个假言命题的基本定义。 重要程度:★★★★★ 理由:学习逻辑,要学习的是思维规则。而这个规划从哪里来呢?就是从最基本的定义来。而后面所要掌握的推理,就是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展开的。比如充分条件,其定义可以表述为“针对P与Q两种事物情况,如果P为真,则Q一定真;同时如果P假,而Q 不一定假,则称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简称充分条件。”在这一规定下,后续会展开一系列的推理规则。 2. 三个假言命题的基本表达。 定义是理论性的,抽象的表达,而在考试中,条件关系会用一系列的语言来表达,而对这些具体语言的识别,是正确解题的第一关键步骤。比如如下一些表达均是充分条件关系。 1) 如果你信我,就跟我学。 2) 只要你好,我就放心了。 3) 要想考上研究生,你必须的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4) 凡是真理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5) 汗水决定着收获。 6) 有奶便是娘。 7) 有钱任性。 3. 假言命题变形推理(逆否等价)和假言命题三段论。

在理解并掌握了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学习假言命题推理倒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推理规则中,在哪些陷井存在,又有哪些陷井是命题人经常设置的?这须要大家刻意的去学习一下。 4. 假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价命题。 负命题的学习,也与基本定义相关。比如充要条件,它定义了“如果有P,就一定有Q;如果没P,就是一定没Q。”即P与Q与同时存在,或同时不存在的。那什么时候“P 当且仅当Q”为假呢?就是P与Q不同时存在,或不同时不存在了呗~即: 并非“P当且仅当Q”=(P且非Q)或者(非P且Q)。 由于我们见到大部真题中,仅涉及假言命题知识的要少些,大部分是假言命题与联言选言命题综合而成的,所以在四月还要继续学习一部分联言选言的相关知识。这样,就可以解大部关于这个大模块的题目了。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国考判断推理“假言命题”必背

国考假言命题在行测中是重点考察的知识点之一,对于这样的考点,初学者会觉得推来推去,不仅难,还浪费很多时间,以至于很多考生在笔试的时候会直接放弃。 其实这是完全不对的,假言命题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反而非常简单,是我们必须做对的送分题! 何为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中的“假”,并非“真假”之意,而是“假设”之意,通俗来讲,即为假设的一种命题,比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前后两个命题之间是一种假设关系。 假言命题定义为:判定命题间条件关系的命题。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需要知道↓↓↓ 一是“判定”,假言命题起到判定、判断的作用; 二是“命题间”,判定两个命题间的关系; 三是“条件关系”,判定命题间是否为条件关系。 也就是说,假言命题主要判定命题之间具备条件关系的一种命题,这三个关键词中重点的是“条件关系”,清楚了何为条件关系,也就理解了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类题目的做题步骤基本分为三步: 第一步看题问,判断题目是要求以真求真还是以真求假,一般考察以真求真居多; 第二步写出题干推理形式,确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并正确书写推出关系; 第三步写出选项推理形式并选出正确答案。 如何快又准的写出推理形式呢?下面燃妹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假言命题的相关解题方法。熟记以下“公式”,考试帮你省几分钟! 5个前→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志词): 如果……那么(就)……; 只要……就……; 若……就(则)……; 要想……必须……; 一……就……; 4个后→前(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志词): 只有……才……; 除非……否则不……; ……是……的基础(必要的);

不……就不……; 3个否一推一: 除非……否则……; ……除非……: ……否则……: 2大命题: 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以真求真):A→B 的逆否命题是非B→非A。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以真求假):A→B的矛盾命题是A且非B。 1个连锁推理:A→B→C→D→E 记住了上述公式,写推理形式是不需要费脑筋思考的,直接根据标志词判断推理形式然后迅速解题。 例题练习 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上面这句歌词的逻辑推论( ) A.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B.若经历风雨,则能看见彩虹 C.除非经历风雨,否则不能看见彩虹 D.凡看见彩虹的都应该是经历过风雨的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想表达的意思是,没有经历风雨是不行的,是必要条件,那么必要和充分是不能进行混淆的。而B项则表示了,经历风雨是一个充分条件,显然是不对的。 父亲对儿子说:“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重点大学。” 后来发生的情况是: Ⅰ儿子努力了,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Ⅱ儿子没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 III儿子没努力,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Ⅳ儿子努力了,考上了重点大学。 发生哪几种情况时,父亲说的话没有错误? A. 仅Ⅳ B.仅Ⅲ和Ⅳ C.仅Ⅱ、Ⅳ

行测逻辑推理假言命题的核心知识总结教程文件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作为命题当中最复杂、最难以理解的命题,包含的推理规则有很多,其中做题作为常见的两个推理规则是:逆否规则和传递规则。 传递规则:“如果A,那么B;如果B,那么C”。可以得出“如果A,那么C”一定也成立。简记为:“AàB,BàC”可以推出“AàC”。 我们把假言命题的传递规则也叫做“假言三段论”,这个名字说明假言传递规则和三段论的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这个形式非常像三段论的形式“A是B,B是C。所以,A是C”。与三段论不同的是,这里的A、B、C都是表示“条件”,而三段论的A、B、C都是表示概念。 逆否规则是:假言命题“AàB”和另外一种形式是等价的,即“非Bà非A”。 例如:“如果你长得很漂亮,那么我一定会娶你的”这句话的等值命题是“如果我没有娶你,那么一定是你长得不漂亮”。 逆否规则是一种非常符合日常语言表达的推理规则,在这里提供两种记忆的方法。 第一,联想记忆。我们知道,在不等式中,如果A>B,那么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一个负号,不等式的方向要变号,即-A<-B。同理,对于假言命题,AàB的 两边同时进行否定,那么推出的箭头负号也应该变号,即非A?非B。 第二,口诀记忆。对于AàB的形式,我们把A叫做“前置条件”,简称“前件”,B叫做“后置条件”,简称“后件”。AàB,称为“前件推后件”。 如果“前件推后件”成立,那么“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简称为“否后推否前”,即“非Bà非A”也成立。我们把“AàB”叫做原命题,“非Bà非A”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即进行了两步操作,首先是把原命题的两个条件逆过来,其次再分别否定。例如,“如果跳下悬崖,那么就会死去”能推出“如果没有死去,那么一定没有跳下悬崖”。 如果“前件推后件”成立,那么“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即“否前推否后”不一定成立。我们把“非Aà非B”叫做“AàB”的否命题,即推出符号两边的条件分别否定掉。例如,“如果跳下悬崖,那么就会死去”不能推出“如果不跳下悬崖,那么就不会死去”。 如果“前件推后件成立”,那么“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即“肯后推肯前”不一定成立。我们把“BàA”叫做“AàB”的逆命题,即将两边的条件互换掉,或者说把推出符号的箭头呼唤掉。例如,“如果跳下悬崖,那么就会死去”不能推出“如果死去了,那么就是跳下悬崖了”。 例题:语言在人类的交流中起重要的作用。如果一种语言是完全有效的,那么,其基本语言的每一种可能的组合都能够表达有独立意义和可以理解的词。但是,如果人类的听觉系统接收声音信号的功能有问题,那么,并非基本语言每一种可能的组合都能够成为有独立意义和可以理解的词。 可见: A.如果人类的听觉系统接收声音信号的功能正常,那么一种语言的基本语言的每一种可 能的组合都能够成为有独立意义和可以理解的词 B.语言的有效性导致了人类交流的实用性 C.如果基本语言每一种可能的组合都能够成为有独立意义和可以理解的词,则该语言完 全有效 D.如果人类的听觉系统接收声音信号的功能有问题,那么语言就不可能完全有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