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测树学

测树学

测树学
测树学

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1、测树学的内容:测量四个量,有蓄积量(材积)、生长量、出材量、生物量(重量)。

2、测树学的目的:

(1)在分析树木形状、林分结构规律及林分特征因子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树木、林分的数量(材积获蓄积、生物量)、质量(材种出材量)及其生长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2)研究大面积森林资源、景观资源、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测树学的主要任务:

(1)为森林调查所要取得的有关数量和质量、林分结构和生长规律、立地质量评定、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

(2)为各林业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方法和技术。

(3)为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保持森林生态平衡、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合理利用等提供所需的基础数据。

3、一类调查:在制定国家(省、县林场)长期林业发展规划、国家林业方针政策时,必须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为此需要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或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4、二类调查:在以国有林业局(场)、县为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规划设计时也需要进行森林小班调查。

5、三类调查:在制定森林采伐或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时,则需进行作业设计调查。

6、误差:近似值和真值之差称为误差,即误差=测算值—真值

误差分类:

(1)从误差来源可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2)量测误差和计算误差。

(3)从抽样技术角度可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7、精确度:也叫精密度,是指由于偶然误差而使观测值在平均值周围的一致性程度。

8、准确度:则表示测算求得的近似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8可推出9,但9推不出8

9、参考书中第8页的图表

10、立木:生长的树木成为立木。

11、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称为伐倒木。

12、基本测试因子:树木的直接测定因子及其派生的因子称为基本测树因子。包括树木的直径、树高这些都是直接测定因子,还有树横断面积、树干材积、形数等是在直接测定因子的基础上派生的。

13、测定工具

(1)树干直径测定工具:轮尺、直径卷尺、钩尺

轮尺:(又称卡尺)有木制和铝合金制两种。可分为固定脚、滑动脚和尺身三部分。

轮尺测定时注意事项:

①测径时应使用尺身与两脚所构成的平面与干轴垂直,且其三点同时与所测树木断面接触。

②测径时先读数,然后再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③树干横断面不规则时,应侧定其相互垂直两面积,取其平均值为该树干的直径。

④若测径部分由节瘤或畸形时,可在其上、下等距处测径取其平均值。

(2)树高测定仪器:布鲁莱斯测高器、超声波测高器。

布鲁莱斯测高器:H=ABtanα+AE(眼高)(具体见13页)。AB的选取且要等于整数10、15、20、30m。

15、使用布鲁莱斯测高器,其误差为±5%。为获得比较准正确的树高值,一般应注意:

①选择的水平距离应尽量接近树高,在这种条件下测高误差较小。

②当树高太小(小于5m )时,不宜用布鲁莱斯测高器,可采用长杆直接测高。

③对于阔叶树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以免测高值偏高或偏低。

16、树干的形状:统称为干形。树木的干形。一般有通直、饱满、弯曲、尖梢和主干是否明

显之分。

17、树干横断面形状总的认为近似圆形或更近似椭圆形。

18、树干横断面积计算公式:2d 4

g π= g 标示树干横断面,d 表示树干平均直径。 19、树干纵断面的形状:依次分别近似于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和圆锥体。

具体见表 20、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21、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其中21d 、21g 表示树干中央直径及相应断面积L 表示树干长度

22、牛顿近似求积式: (详细见23页)

23、根据3种近似求积式用于截顶木段的精度验证结果,用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求出的体

积,常出现负误差;用平均断面式求出的材积,常出现正误差。以误差百分率对比看,牛顿

式最小,中央断面式次之,平均断面式最大。

24、区分求积公式: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具体分析见25页。

(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

式中: g 0—树干底断面积;

g n —梢头木底断面积;

g i —各区分段之间的断面积;

l 、 l ′—分别为区分段长度及梢头木长度;

n —区分段个数。

25、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公式为: V —树干材积;V ′—比较圆柱体体积; g x —干高X 处的横断面积; f x ——以干高X 处断面为基础的形数; h —全树高。 L d L g V 2212

14π==()L d d L g g V n n ???? ??+=+=24212

200π'321V V V V V V n

++++=+ ''31321l g l g l g l g l g n +++?+?+?= ∑=''+=n i i l g g l 131()l g l g g g V n n i i n '+??

????++=∑-=312111

0h g V V V f x x ='=

26、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公式:

材积三要素:实际工作中,常以胸高形数(f1.3)、胸高断面积(g1.3)及全树高(h)称作

材积三要素。

由孔兹干曲线可以导出f1.3与树干形状r 和树高h 的关系式(推导):

27、实验形数:实验形数(experimental form factor)是林昌庚(1961)提出作为一种干形指

标,表达式为:

28、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其表达式为:

q x —形率; d x ——树干某一位置的直径; d z ——树干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即比较直径。 由于所取比较直径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率。

29、胸高形率:由树干中央直径(d ?)与胸径(d 1.3)之比称为胸径,表达式为:

导出:

30、形数与形率的关系:关系有如下几种

(1)

(2) 一般树的c 值接近0.20。如松树c=0.20,云杉及椴树c=0.21,

水青冈、山杨及黑桤木c=0.22,落叶松c=0.205。

(3) (4)h q b aq f 223

.1+=

31、望高法:是德国普雷斯勒提出的单株立木材积测定法。 望点 :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 。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 。 测得胸径和望高(hR ) ,则计算材积: h d V h g V f 23.13.13.14π==r h r f ??? ??-+=/3.111113.1()33.1+=?h g V f z x x d d q =3.12/12d d q =223.12/12

/6.2213.12/r r h h h d d q ??? ??-=??? ??-==223.1q f =c q f -=23.1h

q q f 2223.132.066.0140.0++=??? ??+=23.1323

.1R h g V

第二章 林分调查

1、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由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为林分。

2、林分是区划森林的最小地域单位。林层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以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4、确定林分最可靠的方法主要有考查已有的资料、现地调查或者访问等方法。

5、树种组成: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6、树种组成系数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个树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如杉木纯林,则林

分的组成式为“10杉”,又如一个由云南松和栎类组成的混交林,林分总蓄积245m 2,其中

云南松的蓄积量190m 2,栎类的蓄积量55m 2,各种树的组成系数分别为:云南松190/245=0.78

≈0.8,栎树:55/245=0.22≈0.2,表示为:“8松2栎”。不足5%但大于2%的用“+”表示,不足2%的用“-”表示如:

落叶松:0.55

云杉:0.40

冷杉:0.04

白桦:0.01

表示为:6落4云+冷-桦

对于复层林组成式应分别林层记载:Ⅰ:7落3云+红

Ⅱ:10云-桦

7、根据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年龄,可以把林分划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8、林分平均胸径:亦称为林分平均直径,是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是反映林木粗度的基本指标,表达式:

—林分平均断面积;

N —林分内林木总株数;

G —林分总断面积;

gi 和di —第株林木的断面积和胸径。

复层混交林,按林层分别树种计算平均胸径,而各林层并不计算林层平均胸径。

9、平均高:它是反映林木高度平均水平的测度指标,可以分为:

(1)林分平均高:条件平均高和加权平均高

(2)优势木平均高

10、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称为株数密度。

(2)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公式为:

式中 G 现M 现—现实林分的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 G 标M 标—标准林分的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

(3)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郁闭度一般以小数表示,记载到小数 点后两位。 ∑∑∑========N i i N i i N i i g d N d N g N G N g D 12121141414144πππππg ∑

∑∑∑==标现标现M M G G P

11、评价立地质量的指标有两种:

(1)地位级: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D 及林分年龄A 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

(2)地位指数:是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HT 与林分年龄A 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的高低的指数(值),地位指数也是评价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的一种指标。

12、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为标准地。

13、标注地的种类:按照标准地设置的目的和保留时间,标准地可分为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

14设置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

(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1倍平均高的距离);

(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15、起测径阶:起测径阶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一般以林分平均直径0.4倍的值作为确定起测径阶的依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中,一般起测径阶定为6㎝(起测胸径为5.0㎝)。

第三章 林分结构

1、同林龄林直径结构:在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直径结构。林分直径结构式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2、研究结果表明,同龄纯林直径结构规律一般呈现为以林分算术平均直径( )为峰点的单峰山状曲线,且近似于正态分布,其山状分布曲线的随着林龄增加而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即分布曲线有规律的移动。

3、直径正态分布:静态分布-近似正态的单峰有偏分布:以林分算术平均直径( )为峰点、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数占多数、向其两端径阶的林木株数逐渐减少的对称的山状曲线。

4、异龄林直径结构:呈现近似双曲线的反J 形曲线。

5、林分树高结构:在林分中,不同树高的林分按树高组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树高结构。一般呈现出近似于该林分平均高的林木株数量最多的非对称性的山状曲线。

6、对于同龄纯林,一般可以把超过林分平均高H D 15%的林木当做林分中的最大树高,而把低于林分平均高H D 30%的林木当做林分最小树高。

7、树高曲线:若以纵坐标表示树高、横坐标表示径阶,将各径阶的平均高依直径点会在坐标图上,并依据散点的分布趋势可绘出一条匀滑的的曲线,他能明显的反映出树高随直径的变化规律,这条曲线称为树高曲线。

8、反映树高随直径而变化的数学方程称作树高曲线方程或树高曲线经验公式。

9、形高:在材积三要素中,形数与树高之乘积称作形高fh.

第四章 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

1、立地:立地是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生存的空间及与相关的自然因子的综合。有两个含义,

(1)立地这个词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

(2)它是指存在于一个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

2、立地质量:则指在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所以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3、利用林分高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有课分为地位级法和地位指数法。 D D

(1)地位级法:依据林分平均高(HD)与林分年龄(A)的关系作为评定立地质量的标志,所编制出的表称作地位级表。它是反映林地生产力的一种相对度量指标。

(2)地位指数法:用标准年龄(或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的绝对值作为评定林地生产力的指标。

4、林分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1)林分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2)林分密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

(3)林分密度对材积生长的影响。

(4)林分密度对树木干形的影响。

(5)林分密度对林分木材产量的影响。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1、林分蓄积量: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

2、林木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

3、林木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括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具体见书。)

4、一元材积表: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函数关系编的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5、二元材积表:根据胸径、树高两个因子与材积的函数关系编制的表称为二元材积表。

第六章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

1、原条: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2、原木:原条按照用材需要,截成各种不同规格尺码的木段称作原木。

3、造材:对树干和原条进行材种划分的加工称作造材。(补充材种)

4、经济材系:指树干或木段用材长度和小头直径(去皮)、材质符合用材标准的各种原木、板方材等材种的统称。

5、薪材系:指不符合经济材标准但仍可以作为燃料或木段原料的木段。

6、废材:是指那些因病腐、有虫眼等缺陷,已失去利用价值的木段。

7、原木可分为三大类:

(1)直接用原木

(2)特级原木

(3)加工用原木

8、锯材:原木经过进一步加工而成的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材,称作锯材。

9、在伐倒木造材过程中必须贯彻合理使用木材和节约木材的原则。(具体见书)

10、原木检尺:检量原木的尺寸、计算材积的工作称为原木检尺。

11、原木长度检量:检量原木长度时,应量测原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最短处的距离。

12、原木直径检量:原木直径检量不采用中央直径,而是检量原木大小头去皮直径,这样在生产中,不必拆垛就可以完成原木直径的检测工作。

13、林分材种结构规律:林分中各材种出材率随胸径的变化规律,称作林分材积结构规律,经济材、薪材、废材3个出材率之和应为100%。

(1)经济用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低,随径阶增大而逐渐上升,以后上升速率变缓,到特大径阶之后有时略呈下降的趋势。

(2)薪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以后下降速率变缓。

(3)废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继而随径阶增大而下降。至一定径阶后基本持平稳状态。

第七章树木生长量测定

1、测树学中研究的生长按研究对象分为树木生长和林分生长两大类;按调查因子分为直径

生长、树高生长、断面积生长、形数生长、材积(或蓄积)生长和生物量生长等。

2、年轮: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周期性生长的结果。

3、确定树木年轮的方法:

(1)年轮法

(2)生长锥测定法

(3)查树轮生枝法

(4)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

4、树木生长:一定间隔期内树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

5、树木生长量:变化的量成为树木生长量。(补充种类)

6、树木的生长方程:是指描述某树种(组)各调查因子总生长量y (t )随年龄t 生长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式。

7、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

(1)当t =0时y(t)=0。此条件称之为树木生长方程应满足的初始条件。

(2)y(t)存在一条渐进线y(t)=A ,A 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

(3) 树木的生长是不可逆的,使得y(t)是关于年龄(t )的单调非减函数。

(4)y(t)是关于t 的连续且光滑的函数曲线。

8、树木生长理论方程有哪几种:(1)逻辑斯蒂方程

(2)单分子式

(3)坎派兹方程

(4)考尔夫方程

(5)理查德方程

9、连年生长量函数:连年生长量Z(t)是说明树木某一年的实际生长速度,即连年生长量是树木年龄t 的函数,其生长方程为:

10、平均生长量函数:平均生长量函数θ(t)是说明树木在某一时刻(t )的平均生长速度,即总平均生长量是树木年龄t 的函数。其方程为:

11、连年生长率与平均生长量的关系:

(1)在幼龄阶段,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即Z(t)>θ(t) 。

(2)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

(3)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即最大值)时,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相等,即Z(t)=θ(t)时,两条曲线相交。对树木材积来说,两条曲线相交时的年龄即为数量成熟龄。

(4)在总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即Z(t)<θ(t) 。

12、树木生长率的定义:生长率是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它是说明树木相对生长速度的,即

y(t)——树木的总生长方程;

P(t)——树木在年龄t 时的生长率。

显然,当y (t )为“S ”形曲线时,P(t)是关于t 的单调递减函数。

13、各种调查因子与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dt t dy t Z )()(=t t y t )()(=θ

100)

()()(?=t y t Z t P D g P P 2=

(1)断面积生长率(Pg )与胸径生长率(PD )的关系: (2)树高生长率(PH)与胸径生长率(PD)的关系:

① 当k ≈0时,树高趋于停止生长,这一现象多出于在树龄较大的时期,说明树高生长率为零,即P H 等于零。

② 当K=1时,树高生长与胸径生长成长成正比。

③ 当K >1时,即树高生长旺盛。树木的平均K 值大致变化在0-2. (3)材积生长率与胸径生长率、树高生长率及形数生长率之间的关系 :

14、施耐德(Schneider ,1853)材积生长率公式 : n —胸高处外侧lcm 半径上的年轮数; d —现在的去皮胸径;

K —生长系数,生长缓慢时为400,中庸时为600,旺盛时为800。

15、立木材积生长量的步骤:

(1)测定树木带皮胸径(D)及胸高处的皮厚(B)。

(2)用生长锥或其它方法确定胸高处外侧lcm 半径上的年轮数(n)。

(3)根据树冠的长度和树高生长状况确定系数“K ”。 (4)计算去皮胸径:

(5)计算材积生长率:

(6)计算材积生长量:

第八章 林分生长量测定

1、树木生长过程属于“纯生型”,而林分生长过程属于,由于林分存在自然稀疏现象,所以属“生灭型”

2、临汾的生长发育可以分为4个阶段:

① 幼龄林阶段

② 中龄林阶段

③ 近熟林阶段

④ 成、过熟林阶段

3、林分生长量的种类:

① 毛生长量

② 纯生长量

③ 净增量

④ 枯损量

⑤ 采伐量

⑥ 进界生长量

4、材积差法: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树分布序列,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 运用次方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时,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要有经过检验而适用的一元材积表

二是要求待测林分期初与期末的树高曲线无显著差异,否则将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5、林分表法的核心是对未来直径分布的估测。

6、什么叫移动因子:C Z R d d =为移动因子,则各径阶的移动株数为n ?d R ,径阶的移动株数d R 的变化见表8-4书209页

D

H kP P =D V P k P )2(+=nd K P V =B

D d 2-=nd K P V =V V P

V Z ?=

第十一章林分生物量测定

1、森林生物量:是森林植物群落在其生命过程中所生产干物质的累积量。

2、森林生产量:森林生态系统中所用绿色植物,有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重量,称为总第一性生产量。因绿色植物利用光和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是地球上最初和最基础的能量储存,故又称为总初级生产量。

3、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量中,也就是说在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自身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部分才以可见有机物的形式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所以我们把这些部分的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4、森林生产力:是绿色植物积累或固定有机物质的速率。

5、森林的生物量可以分为地上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地上部分包括乔木树干、树枝、叶、花、果以及灌木、草等植被的重量;地下部位则指植物的根系质量。

6、森林构成的主要生物组分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植物、藤本植物以及凋落物层等

7、乔木层的生物量以树干部分所占比例最高,约占全层生物量的65%-75%,枝占7%-13%,叶占2%-11%,根占11%-20%。

8、树干干重的测定方法:

①木材密度法:即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习惯上以单位体积木材的重量表示木材密度

②全称重法:就是将树木伐倒,摘除全部枝叶称其树干鲜重,采样烘干得到样品干重与鲜重之比,从而计算样木树干的鲜重。

9、枝叶重量的测定方法:

①标准枝法:是指在树木上选取具有平均枝基与平均枝长的枝条,测其枝、叶重用于推算整株树枝、叶的重量。

②全称重法:与树干全称重法相同。

10、树根重量测定方法:

①一类是测定一株或几株树木的根重量以推算单位面积的重量。

②二类是测定已知面积内的根生物量用面积换算为林分的生物量。

11、林分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1)皆伐实测法

(2)标准木法

①平均标准木法

②分层标准木法

(3)回归估计法

测树学(考试复习重点)

测树学: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林木、林分等木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及非林地自然资源的测算、分析和收获预估的理论与技术。 径阶:在森林调查时,用于大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便于读数和统计,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干曲线:以干轴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以横断面的半径为y轴,以树梢为原点,按适当的比例作图即可得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这条曲线成为干曲线。区分求积: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上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为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 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林相或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优势树种。 主要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 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 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称为异龄林。 树高曲线: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称为树高曲线。 优势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数。

3测树学试题3

“测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H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直径)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 )形。 10. Richards 方程( 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高断 面积; 2.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3.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2.绘图说明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4.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四、 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 2、 试述影响林分收获量的因子,并说明这些因子与收获量的关系。

测树学复习题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0.01056m2,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A.13.6cm; B.12.6cm; C.11.6cm; D.10.6cm 9、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0.5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A.1.5m; B.1m; C.2m; D.0.5m 12、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B、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A,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 C、由于树木生长是依靠细胞的增殖不断增长的,所以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增函数; D、y(t)是关于t的连续光滑的函数曲线。

测树学复习重点

测树学复习重点 计算伐倒木树干材积的两个基本公式: (1)中央断面积式: (2)平均断面积式: 式中:为树木材积,为树干长度,、及分别为树干中央和两端的横断面积,按计算,为树干直径。 直径单位:cm,保留一位小数。树高:m,保留2位小数。体积:小数4-5位有效数字 注:公式来源是把树干当做抛物线体。由干曲线式,取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性质: ·很显然,当r=1 或0 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 ·当r>1 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小误差; ·当01 的情况完全相反,即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大误差。 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验公式:

区分求积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 分段。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⑴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以f1.3表示,其表达式为:f1.3=V/g1.3h 式中:g=π/4d21.3 g1.3为树干胸高断面积,h为树高 转换成相应的立木材积式:V= f1.3 g1.3h ⑵实验形数:林昌庚提出实验形数作为一种干形指标。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加3m ,记为f 3。按照形数一般定义其表达式为:f 3 =V/ g1.3 (h+3) ⑶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其一般表达式 为:q x=d x/d z (式中:q x—形率,d x—树干某一位置的直径,d z—树干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即比较直径),由于所取比较直径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率。分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测树学(复习) 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 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 三、近似求积式精度: 中央断面式中等 平均断面式最差 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 平均断面“正误差” 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 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 g 1、g 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 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 f1.3 的实践意义: 把易测的比较圆柱体体积转换为树干材积的换算系数。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 比,记为f n 。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能 3高度为树高(h )加3。 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胸高形率 定义:树干中央直径(d 1/2)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一般用q 2表示 :q 2=d 1/2 / d 1.3 h g f v ??=3.13.1? ?+?=f h g V )3(3.1

测树学试卷

“测树学”试题(2011年12月31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9级 班、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增大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平均胸径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 直径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形。 10. Richards 方程(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 H g V f 3.13.1= 某一树干材积和一个以胸高断面积为横断面以树高为高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2. 异龄林 林分中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3. 林分调查因子 描述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的指标 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1.h q c bq a f 2223.1++= 从形数、形率与树高关系的分析,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测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剩余整理

林分蓄积量:单位面积林地上,达到起测直径以上的活立木材积总和。测定方法:①标准木法:平均标准木和分级标准木法;②标准表,平均实验形数表和材积表(一元&二元)。求M的思路:1、已知平均单株材积V:M=N*V (标准木法);2、已知径阶平均单株材积Vi:M= ∑ni*Vi (材积表法);3、已知F:M=G*H*F;4、M=N*V=N*g*H*F (g为总断面积。) 标准木法: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①测设标准地,进行标准地调查;②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平均直径;③根据平均直径在树高曲线上查出林分平均高;④根据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选择1~3株标准木;⑤将标准木伐倒,用伐倒木区分求积法计算其材;⑥根据标准木材积计算标准地蓄积量; 材积表:是根据树干单株材积与对材积相关紧密且较易测定因子之间的回归关系,分树种等编制的数表。一元材积表: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的回归关系,分树种和区域而编制的数表。二元材积表: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和树高的回归关系,分树种编制的数表。一元的编制:途径:直接编制或由二元材积表导算。直接法步骤:①编表数据采集:在编表区域内,抽取或典型选择足够数量同一种树木,兼顾样本的径阶分布。测定各样本胸径,并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各样木树木材积②编表模型选择:作胸径-材积散点分布图,检查数据资料的正确性和完备性,根据散点图选择若干适宜模型,解出其参数并计算其评价指标,从中选出最有模型。一元的适用编制模型较多,幂指数式v=aD 的b次方为较常用之一③数表适用性检验,抽取若干样木,实测其胸径和区分材积,对最优编表模型再作适用性检验,检验方法较多。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应用:①标准地调查,得各径阶分布;②绘制树高曲线,由树高曲线查出各径阶平均高;③用径阶中值和平均高查二元材积表,得单株平均材积;④单株平均材积×径阶株树=径阶材积;⑤各径阶材积的累加即为标准地林木蓄积;⑥标准地林木蓄积/公顷数=每公顷材积。区别:一元是以平均胸径为自变量平均材积为应变量编制的表,它不考虑树高的影响。但是事实上林木的材积是和受到树高,断面积,形数的影响的。所以二元就考虑了胸径和树高两个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二元受平均胸径和树木平均高的影响。 标准表法:是特烈其亚柯夫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原理提出的一种确定林分疏密度和林分蓄积量的数表和方法。A.测定现实林分的G1.3(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林分条件平均高HD B.根据现实林分的平均高查相应的标准表,可得相同条件下标准林分的G标和M标C.现实林分的疏密度P = G1.3/G标,现实林分的M = P * M标。 林分生长量:林分因子在一定间隔期内发生变化(生长与消耗)的代数和称为林分生长量。通常是指蓄积生长量。确定方法:材积差法: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差lcm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lcm所引起的材积增长量,并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从而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 林分表法:是通过前n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核心是对未来直径分布的预估。一元材积指数 法:本法是将测定的胸径生长率(由胸径生长量获得),通过一元幂指数材积式()转换为材积生长率式,再由标准地每木检尺资料求得材积生长量的方法,称为一元材积指数法。共同特点:都是假设株数不变;制定胸径生长量表;使用的一元材积表来估算林分生长量。 抽样估计是以随机变量特定概率分布为基础,在既定调查成本与容许抽样误差及所能承受风险限度内,设计最佳抽样方案,对调查总体统计特征作出估计。 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等概抽取部分单元组成样本,以之估计总体参数的抽样方法。它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样本单元抽取等概。 样本组织:先对总体单元逐一依次编号为1~N,然后产生n个范围在1~N的随机整数,凡总体单元编号与所产生

测树学复习题

森林计测学思考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测树学是以(树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错)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对)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调查因子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圆形 )、近似( 椭圆形 )及( 不规则形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形状指数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圆柱体 )。 4、在测树工作中,( 中央断面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5-7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单株木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最短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绝对削度 )。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错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错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对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对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错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错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错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 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 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 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 三、1、-0.2cm +1.8cm 2、从上到下圆锥体、抛物体、圆柱体、凹曲线体(双曲线体)。 3、轮尺平面与树干垂直,固定脚和游动脚与测尺紧贴树干读游动脚内缘的刻划值,先读数后取尺,不规整断面取垂直两个方向平均,如遇有节瘤区,在上下等位置处测直径后平均。 4、V=1/2(go+gn)·l =1/2(0.03801+0.02776) ×8=0.2631m3 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上坡位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2、勃鲁莱测高器是根据( 三角函数)原理设计的;克里斯登测高器是根据( 相似三角形 )原理设计的。 3、( 直径 )、( 形数 )和树高称立木材积三要素。 4、胸高形数随树高、直径的( 增大 )而( 减小 )。 5、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一般有( 平方)、( 常差 )、( 希费尔 )、( 一般形数表 )四种。 6、望点是指树干上部( 直径等于胸径一半 )处的位置。 7、丹琴公式用于树高为( 25 )m左右树木计算材积较为可靠。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立木材积测定与伐倒木材积测定完全一样。( 错 ) 2、用勃鲁莱测高器测高时可以站在任意位置,而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时则需站在固定位置。( 错 ) 3、用勃鲁莱测高测高时,树高都是两次读数之和。( 错 ) 4、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测高时,只需一次便可得到全树高。( 对 ) 5、形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反映树干的具体形状即干形。( 错 ) 6、实验形数与胸高形数的变化规律相同。( 错 ) 7、胸径和树高相同,形率也相同的树干,其干形也可能不一样。(对) 8、立木区分求积必须具有性能较好的上部直径测定仪器。(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测高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如何用勃鲁莱测高器在平地测高?(6分) 3、一株胸径为35.3cm的落叶松,其材积是多少m3?(4分) 三、1、答:(1)测点必须能同时看见树顶和树基,对平顶树不能把树冠边缘当树顶。 (2)测点距树木平距不宜过小。(3)在坡地测高测点与树木最好在等高位置或稍高地方,宜采用仰、俯各测一次。 2、首先选一与树高大致相等的平距(一般为15、20、30、40m),打开起动钮,瞄准树顶按下制动钮读一数,该数加测定者眼高即为树高。 3、V=0.001d21.3=0.001×35.32=1.2461m 第三章树木生长量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树木自种子发芽开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 随时间推移 ),树木直径、树高和形状都在不断地( 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叫生长。 2、树木生长量按研究生长的时间长短来分,有( 总生长量 )、( 定期生长量 )和( 连年生长量 );若用年平均值表示,则有( 总平均生长量 )和( 定期平均生长量 )。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

、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 B、胸高断面积 C、胸高形率 D、树高 —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 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 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 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 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 B、都是饱满的 C、都是弯曲的 D、也不一样 \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 B、低于5% C、低于20% 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 B、中龄林 C、成熟林 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 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 B、 C、2 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 B、间断性 C、连续性 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 ; ; 、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测树学考前复习重点

测树学 第一章 伐倒木和立木材积测定 1.把树干近似成抛物线体,得到两个伐倒木材积测定公式: (1 (式中:树干干长为L ,干基底直径为d 0,干基底断面积为g 0,小头直 径为d n , 小头面积为g n ) (2)2.区分求积的目标和方法: (1)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 (2)~ (3)原因:分段后每段的干形比较规整。 (3)方法: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 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区分段材积,再把 各区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在树干区分求积中,稍段不是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来计算其体积。 (3)公式:A. ' '131V l g g l n i i ∑=+= (式中:l 为区分段长度) B. ()' 11031g 21V l g l g g n n i i n +??????++=∑-= 3.测树高的方法: 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距离的高度刻度。使 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树木的水平距离,且要等于10、15、20、30m 。

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稍停2-3秒待指针停止摆动成铅直状态后,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树全高。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的高h 1,再观测树基得 h 2,两次观测符号相反,树高=h 1+h 2,符号相同,树全高=h 1-h 2。注意: ●所选水平距离尽量接近树高,减小误差。●树高小于5m 时,不用布鲁赖斯测高器,用长杆直接测量。●对于阔叶树,注意主干梢头位置。 4.立木的直径通常指胸高直径。 5.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6.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 7.% 8.胸高形数的性质:●当树高大于1.3m 时,是关于r 的减函数。●当 干形不变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 9.材积三要素: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树高 10.实验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m 。 11.形率:树干上某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2.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1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希费尔关系 h q c bq a f 2223.1++= 14.形率法:●先算出胸高形率。●再根据希费尔关系算出胸高形数。●最后根据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全树高算出立木材积。V=**h

测树学

森林: 以乔木为主包括夏木灌木草本苔藓地衣及微生物动物在内并且能够影响到当地的水温和气候的生物群体胸高直径: 距地面1.3米处的直径 形数: 树干的材积与该树干某一高度处的断面为横断面树高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胸高形数: 树干的材积与该树干1.3米处的断面为横断面树高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实验形数: 树干的材积与该树干1.3米处的断面为横断面树高加3米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形率: 树干任意未知部位的直径与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之比 胸高形率:树干1/2高度处的直径与胸高直径之比绝对形率: 胸高以上1/2长度处的直径与胸高直径之比望点: 树干上部等于1/2胸高直径的那一点望高: 望点至地面的高度 生长量: 在林业调查中树木调查因子在一定间隔期内所发生的变化 生长率: 树木每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百分比 林分: 内部结构特征相同并与相邻四周有明显区别的小地段 调查因子:反应林分客观规律的因子林相: 森林垂直部面的层次(单双层林) 主层林: 在森林中蓄积量最大的林层龄级: 根据林木的生长特性所划分的年龄范围 目的树种:在某一条件下经济价值最高的树种主要树种: 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最大的树种 疏密度:待测林分每公顷上的总横断面积与相同经营下标准林分每公顷的总横断面积的比值 郁密度: 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所占林地面积的比株数密度:个体所占有的营养面积 蓄积: 所有树木材积之和标准木: 具有平均材积的林木 材积表:林木的材积与直径树高和形数之间相关关系的数表 一元材积表:根据树木的材积与直径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出来的单株平均材积的平均木表 二元材积表:根据树木的材积与林木直径和树高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出来的单株平均材积的平均木表 立地质量:生物所生长的环境总和 地位级: 根据材木的平均树高和其相应的平均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所划分的立地质量等级 地位指数:根据优势木平均数高和优势木的平均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基准年龄所划分的立地质量等级 标准地: 根据人为判断期望能够代表调查总体的森林小地段样地: 随机抽取的森林小地段 1.材积三大要素 (1)形状系数(2)断面积(3)长度 2. 形数作用 (1)衡量树干饱满程度的指标(2)材积的直接换算因子 3. 立木材积的测定方法 (1)等直径差区分求积法(2)望高法(3)近似法 4. 测量胸高直径注意事项 (1)必须是距地面1.3米处的直径,以坡上位距地面1.3米的直径 (2)对于分叉树:胸径以下分叉按两株树量测;胸径以上分叉按一株树量测 (3)出现一些结疤损伤可上下量取同样的长度取平均作为胸径替代 (4)及时处理附着物 5. 生长量种类 (1)树木总生长量(以苗木发生至调查为止所积累的总量) (2)总平均生长量(总生长量与其相应年龄的商) (3)定期生长量(树木短期几年的生产量) (4)定期平均生长量(定期生长量除以定期年龄) (5)连年生长量(树木调查因子一年的生长量) 6.年龄的确定 (1)查数轮枝法(2)差数年轮法(3)生长锥发 (4)查阅档案法(5)走访或目测 7. 形数变化规律 (1)幼龄变动幅度大(2)年龄比较大的变化幅度小 (3)形数一般是负数(4)间隔期短 8. 林相划分标准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测树学(含测量学)”试题(2006年06月12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4级班、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 1. 树木重量测定的三要素为胸径、()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和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 树高曲线是指()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4. 郁闭度是()与林地面积之比。 5. 人工林最小相对直径0.4~0.5,最大相对直径()。 6. 角规测树时,Fg越大,测量误差()。 7. 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统称作商品材 8.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 9. Richards生长方程()。 10.某解析木18.5米,用2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米。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 胸高形数 2. 冠长率 3. 优势树种 4. 形高 5. 直径分布 6.林分调查因子 7.一元材种出材率表 8.全林分模型 9. 自由树10. 绝干重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 1. 绘图说明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2. 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 3. 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缺点。 4.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5.绘图说明立地条件与林分收获量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10分) 1.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证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 1. 试证明实验形数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优点。。

2. 试推导说明Schumacher 生长方程(y=Ae -k/t ,式中:A,k 为方程参数;y 为林木大小;t 为年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 1. 用角规观测某树,Fg=1,D=15.6,角规点至该树水平距S=10m,问该树的计数值? 2.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直径为18.0cm ,2m 处直径为16.0cm ,4m 处直径为1 3.2cm ;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3. 落叶松天然林最大密度线为: 60.14500-=g D N ,现实林分中林分每公顷株数为:2580株/hm 2,平均胸径为:14.5 cm ,计算该林分的林分密度指数(SDI ) (注:标准直径为20cm )。 4. 某一白桦天然林固定标准地1995年实测蓄积为132m 3/hm 2,2000年复测为139m 3/hm 2,期间间伐量为20 m 3/hm 2,枯损量为10 m 3 ,试求毛生长量,纯生长量和净增量。 5.在某天然落叶松混交林中,设置一块标准地,其面积为0.1 hm 2,经过标准地 调查后得知:落叶松蓄积量为15.8 m 3,白桦的蓄积量为4.2 m 3。请根据上述数据 写出该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式并计算出该混交林的每公顷蓄积量。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 1. 树高 2.林分年龄 3.胸径 4.树冠投影面积 5.1.7~1.8 6.越小 7.薪材 8.单木模型 9.c kt A y ))exp(1(--= 10.0.5 二、概念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高断面积; H ——全树高。 2. 冠长率:树冠长度与树高的比值。 3.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4. 形高: 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测树学重点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树木生长量: 总生长量(毛生长量):树木自种植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V t) 纯生长量:毛生长量减去枯损量。采伐量:间隔期内采伐掉的。枯损量:间隔期内自然死亡的。定期生长量(净生长量):树木在定期n年间的生长量。(Z n= V t—V t-n) 进阶生长量:期初未达到但期末达到了起测直径的树木生长量。 平均生长量,简称平均生长量:总生长量被总年龄所除之商称为~。(θ= V t /t) 定期平均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被定期年数所除之商,称为~。(θn= Z n /n) 连年生长量: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为~。(Z= V t—V t-1) 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 (1)当年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加时,连年生长量大于平均生长量。 (2)平均生长量取得极值时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等,即图上两条线相交,称平均生长量极大时的年龄为数量成熟龄。 (3)当年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大而下降时,连年生长量小于平均生长量。 (4)连年生长量波动幅度比年平均生长量大,峰值较平均生长量大且早。 ·生长曲线递增型:直径、树高、材积等;递减型:形数、形率、生长率等。 ·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某年的连年生长量与该年总生长量之比。 ·林分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实生林和萌生林树种组成:纯林和混交林林相(林层):单层林和复层林林分年龄:同龄林和异龄林 ·林分调查因子: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为~。 ·地位级: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平均高H D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 ·地位指数:是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H T与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指数值,也是评定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的一种指标。地位指数实际上就是某树种林分在标准年龄时优势木所达到的平均树高值。 ·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他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林分密度:是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树木数量。 ·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称为株数密度,单位为株/hm2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搞断面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之比,称为疏密度,以P表示。·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PC表示。 ·树干解析:沿着树干每间隔特定高度截锯一块圆盘,根据对各已知高度圆盘的年轮数查数,各圆盘的年龄确定与直径量测,计算树木各因子(胸径、树高、材积等)的各种生长量(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等)拟合生长方程或绘制生长曲线,分析树木生长过程与规律,这项工作称树干解析。 过程:1.解析木的选择,生长环境的记载,圆盘截距标注与处理等。 2.树木因子测定与计算以及生长曲线绘制(或方程拟合)。 (1)查定各圆盘上的年轮个数;(2)标定各圆盘各年轮年龄并量测各年(或龄阶)直径;(3)计算生长至各圆盘高度所需年数及各年树高;(4)计算各年树干材积;(5)计算各年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与两年生长量;(6)计算各年材积生长率、树高形数并绘制相应生长曲线;(7)绘制胸径-树高及材积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8)绘制树干纵断面图。 3.生长过程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卷)

“测树学(含测量学)”试题(2005年07月04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3级 班、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 )而确定的。 3. 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为( )曲线。 4. 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 )生长量。 5. 伐倒木材积测定时,区分段个数越多,( )越小。 6. 角规测树时,Fg 越小,测量误差( )。 7. 材种材积比是各材种材积与( )比值。 8. 某解析木7.9米,用一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米。 9. 收获表的种类有正常收获表、经验收获表和( )。 10. 相对直径是林木直径与( )的比值。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实验形数 2. 材积表 3. 角规控制捡尺 4.树高曲线 5. 削度方程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则。 2.最大密度林分每公顷株数与平均胸径之间关系(绘图)。 3.一致性削度/材积比系统。 4. 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 试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的静态、动态结构规律。 2.全林分模型与单木模型的特点及其区别。 五、证明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 推导望高法计算立木材积的公式,并说明适用条件。 2. 推导说明Mistcherlich(单分子式)生长方程()1(kt e A y --=式中:A, k 为方程参数;y 为林木大小;t 为年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 1.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断面积为0.0390m 2,2m 处断面积为0.0272m 2 ,4 处断面积为0.0214m 2,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 材积。

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森林培育学》是为林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有关林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林木种子生产、壮苗培育、人工造林、森林经营和主伐更新等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提高森林经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从业能力,为森林资源的恢复、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课,需要必备的林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学习“树木学”、“土壤学”、“气象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的理论和技术。培养科学思维,掌握森林培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三、教材选编及依据 本课程选用由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教授等编著的《森林培育学》作为主讲教材。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内容的编排程序、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林业专业的教学。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章节与教材内容有所变动,充实我国北方森林培育的内容。 四、《森林培育学》教学内容 绪论 1.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 2.森林培育事业的成就与问题 3.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对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发展、现状计存在问题具备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国内外育林的现状、成就与问题,新世纪我国林业战略性转变的深远意义。着重介绍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结实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林木良种基地建立技术。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影响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子;林木产生结实周期性的原因及控制途径,提高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良种基地营建技术;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主要讲授: (1)林木生长发育和结实规律 (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因素 (3)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 (4)林木良种基地类型及营建技术 (5)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 (6)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第二章苗木培育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课程大纲】《测树学》

《测树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测树学 (英文):Forest Mensuration 课程编号:14241017 课程学分:3.0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测树学是论述树木、林分、大面积森林及其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为森林资源调查及其它林学相关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技术和方法,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单株木及林分的4大量(材积或蓄积、出材量、生长量、生物量)的调查测算,林木及林分各因子的调查测算,林分结构调查,林分密度及林地质量评价,角规测树原理及其应用,林分生长收获预估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熟练开展森林的外业调查以及内业分析处理工作,理解林业数表编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了解新技术(3S技术等)、新方法在林业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林学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服务,并进而为林学专业学生适应林业生产、成为合格的林业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1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理解测树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对林学学科的重要意义;了解测树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先验知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难点:测树学先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一、测树学的概念和内容 二、测树学的目的、任务 三、测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在林业中的地位 四、测树学发展简史 五、测树学中的误差、精确度及准确度 六、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 七、本书调查因子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 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树木树高、直径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伐倒木及立木材积的常规测定方法;理解树干干形及其研究方法,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测树新仪器、新方法,立木材积测定的其它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常见树高和胸径测定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伐倒木区分求积式,形数与形率,单株立木材积测定的常用方法;难点:干形研究方法及进展。 第一节概述(0学时) 第二节基本测树因子与测定工具(1学时) 一、基本测树因子 二、测定工具 第三节树干形状(1学时) 一、树干横断面的形状 二、树干纵断面的形状 第四节伐倒木树干材积测定(2学时) 一、树干完顶体求积式(一般求积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