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

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

fa1
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





这样一个人,第一次读到他的文章就有一种相识恨晚的强烈感觉!这样一个人,第一次读到他的文章就让我有想了解他是怎样一人的冲动!这样一个人,第一次读到他的文章我就能判断这是真的大师!如果能在这样一位大师的门下熏陶、耳濡目染几年那不知是多少年修来的福分。

当我了解到这位是北大法学院院长的时候
我是多么的羡慕北大法学院的学生
从本科到研究生还没有听哪位院长甚至校长说过
如此让人一生难忘的话语
如果我能早一点聆听到这样的教诲
我想我的人生可能会不一样
这样的人生导师这样的励志篇章
一个一次足以改变你的人生

所谓大学就是大师聚集的地方
真希望我们中国多一些真正的大学
同时
再一次感觉到与北大清华学生的差距

圣人曾说:
朝闻道,夕死可以
我现在对此句有深刻的体会

这位大师以在法学界的学术见长
我却对他的几篇对学生的演讲稿推崇备至
别人一定会笑我买椟还珠






个人简介:苏力(朱苏力)
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愚人节(因此很不聪明)出生于安徽合肥(但一直很瘦)。1970年12月入伍搞炮兵测绘(最高军职为班长),1976年6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游山玩水8年,喜好写点新诗,一度想当诗人。1978年因高考成绩不佳,不幸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注:当时录取分数最高的是文史哲),仍不好读法律书,每每歪曲马克思的话(大意是“我总是把法律放在哲学和历史之后”)为自己的不务正业辩解。终于于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并考研成功;但似乎又别有所思,赴广东海关分署“从政”。两年后二度考研,再次“混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张国华教授门下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一年后,赴美自费公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加州McGeorge School of Law和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获LL.M(1987,美国商法与税法)、M.A(1992,美国法律制度)和Ph.D(1992,法律的交叉学科研究)学位。实验生活多年,几度见异思迁,专业换了不少,飘流各地(包括海外),似乎才觉悟自己别无所能,只能读书、教书。1992年归国,任教北京大学法律系,先后聘讲师(1992)、副教授(1994)、教授(1996)和博士生导师(1997)。




法学专著: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
《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学问中国》(与赵汀阳、汪丁丁、盛洪等合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法学卷(与

贺卫方共同主编,与强世功、贺卫方、李贵连、方流芳、张志铭合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规制与发展》(主编,与葛云松、张守文、高丙中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主要译著:

《法律的运作行为》,布莱克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与唐越合译)
《法理学问题》,波斯纳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宪政与分权》,维尔著,三联书店,1996年
《美国宪法在海外》,亨金斯编,三联书店,1996年(郑戈、赵晓力、强世功译,朱苏力校)
《宪政与民主》,埃尔斯特等编,1996年(潘勤、谢鹏程译,朱苏力校)
《司法过程的性质》,卡多佐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
《国家篇·法律篇》,西塞罗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沈叔平、苏力译,苏力校)




法学论文:
“福柯的刑罚史研究及其对法学的贡献”,《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2期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律文化的一点思考”,《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法律规避与法律多元”,《中外法学》,1993年第6期
“读劳伦斯·却伯的〈美国宪法〉”,《中国书评》(香港),1994年9月总第1期
“跨文化研究中的社会控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年冬季号,50,000字
“反托拉斯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市场经济导刊》,1994年第3期
“法律活动专门化的法律社会学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市场经济形成中的犯罪违法现象--法律社会学的思考”,《中外法学》1994年第6期
“关于对抗制的一些法理学和法律社会学思考”,《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
“法学研究规范化、法学传统和本土化”,《中国书评》(香港),1995年3月总第4期
“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外法学》,1995年第5期
“什么是法理学?”,《中国书评》,1995年总第5期
“市场经济与立法原则”,《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
“〈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权利”,《法学研究》,1996年第3期
“美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我们的启示”,南京大学《法学评论》1996年春季号
“从契约理论到社会契约理论,一种知识考古学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
fc1
96年第3期
“法学本科教育的一些思考”,《比较法研究》,1996年第2期
“读《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书评》,1996年11月
“关于中国法治建

设的几点感想”,《湘江法律评论》,第1卷(1996)
“把道德放在社会生活的合适位置”,《东方》,1996年第5期
“什么是你的贡献?”,《中国书评》(香港),1996年5月总第10期
“再论法律规避”,《中外法学》,1996年第4期
“现代法治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秋菊的迷惑和山杠爷的悲剧”,《东方》,1996年第4期
“The Function of Legal Evasion in China’s Economic Reform,From a Socio-legal Perspective”,Legal Development in China,Sweet & Maxwell,1996
“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确”,《读书》,1997年第2期
“阅读中国市场经济的秩序”,《公共论丛》,1996年总第2期
“我和你都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之中”,《天涯》,1997年第6期
“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究”,《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后现代思潮与中国的法制与法学”,《法学》,1997年第3期
“法律文化类型学研究的一个评析”,《学术思想论丛》,1997年,第2卷
“社群主义的挑战?”,《公共论丛》,1997年,总第4期
“2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与法治”,《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反思法学的特点”,《读书》,1998年第1期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1期
“法学的分类”,《读书》,1998年第3期
“为什么‘送法下乡’?”,《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2期
“‘法’的故事”,《读书》,1998年第7期
“The Paradoxes in 20th Century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Legal Development”, Law Journal of Hong Kong University vol.28,part 3,pp.429-439
“哈耶克自由论证的得与失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年夏季卷
“More on Avoidance of the Law”,Social Sciences in China,vol.XIX no.4,1998 winter.
“法律社会学调查中的权力资源”,《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6期
“认真对待人治”,《华东政法学院学报》,创刊号,1998年12月
“发现中国的知识形态”,《学术思想评论》,第4卷(1998)
“‘酷’一点”,《读书》,1999年第1期全文以“冷眼看婚姻”为题收入,李银河、马忆南编:《婚姻法论争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
“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与思考”,《北大法学评论》,第1卷,第2辑
“经济学帝国主义”,《读书》,1999年6期
“学术批评的学术标准”,《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法律与科技

问题的法理学重构”,《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法院的审判职能与行政管理”,《中外法学》,1999年第5期
主要译文:
《尼采·谱系学·历史学》,福柯,《社会理论论坛》,1998年第5期;《学术思想评论》,1999年总第4期
《“危险个人”概念的产生》,福柯,《社会理论论坛》,1998年5期;《学术思想评论》,1999年8月总第5期
《历史、传统和社会学的方法》,卡多佐,《外国法译评》,1998年
《司法中的社会学方法》,卡多佐,《中外法学》,1998年
《作为符号性分类的公民与敌人》,亚里山大著,集于《国家与市民社会》(邓正来、亚里山大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美国市民社会的语式》,亚里山大和史密斯著,集于《国家与市民社会》(邓正来、亚里山大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与方朝晖合译)






姓名: 朱苏力
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地址: 北京大学法学院
邮编: 100871



个人简历
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愚人节(因此很不聪明)出生于安徽合肥(但一直很瘦)。1970年12月入伍搞炮兵测绘(最高军职为班长),1976年6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游山玩水8年,喜好写点新诗,一度想当诗人。1978年因高考成绩不佳,不幸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注:当时录取分数最高的是文史哲),仍不好读法律书,每每歪曲马克思的话(大意是“我总是把法律放在哲学和历史之后”)为自己的不务正业辩解。终于于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并考研成功;但似乎又别有所思,赴广东海关分署“从政”。两年后二度考研,再次“混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张国华教授门下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一年后,赴美自费公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加州McGeorge School of Law和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获LL.M(1987,美国商法与税法)、M.A(1992,美国法律制度)和Ph.D(1992,法律的交叉学科研究)学位。实验生活多年,几度见异思迁,专业换了不少,飘流各地(包括海外),似
1037
乎才觉悟自己别无所能,只能读书、教书。1992年归国,任教北京大学法律系,先后聘讲师(1992)、副教授(1994)、教授(1996)和博士生导师(1997)。1998年任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99年任法学院副院长;2001年至今任法学院院长。
作者著作〖现已收录文章 150 篇〗
2008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我们没有见证历史,我们就是历史——77-78级校友入学30年聚会上的讲话
2007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

序排列]
“法治与公共政策每周评论”开幕式上的评论
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建议稿)序
关注和限定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上的欢迎致辞
既然当了和尚,那就撞好自己的钟——2007年1月19日在首届钱端升学术研究成果奖颁奖会上的发言
理性地看待案例的影响
你听见阳光的碰撞——北大法学院2007级迎新致辞
责任高于热爱
这里没有不动产——法律移植问题的理论梳理
2006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海瑞定理”的经济学解读
你柔软地想起了这个校园
新书推荐——苏力:《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
选择北大——苏力2006年北大法学院新生入学致词
在中国思考法律与文学
中国农村对法治的需求与司法制度的回应——从金桂兰法官切入
2005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第一个梦想成真——2005年北大法学院新生致词
复仇--永久的潜伏
复仇——永久的潜伏——以《赵氏孤儿大报仇》为例谈复仇与法律
抗击非典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2005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上诉法院与级别管辖
社科研究需要人文底蕴吗?
一本法律经济学经典论文集
自己问心无愧,导师的权力还应该扩大
自然法、家庭伦理和女权主义——《安提戈涅》重新解读及其方法论意义
2004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不会忘记的承诺——在北京大学法学院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
从历史的意义来认识梁祝悲剧——朱苏力教授在华东政法学院的讲演(节选)
从政法的视角切入——读冯象的《政法笔记》
解释的难题 ——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
美国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对我们的启发
面向中国的法学
你看到了什么?
社会变迁中的法理学问题
社会变迁中的法理学问题(讲座稿)
社会科学研究需要人文底蕴吗——在北京大学的讲演(节选)
苏力老师《法律社会学》课程笔记(上)
苏力老师《法律社会学》课程笔记(下)
通识教育不是培养“小资”
向劳动分工和市场竞争要学术“精品”
阅读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秩序*
这里是北大法学院——法学院2004年新生入学典礼上的致词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 关于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现代化——朱苏力教授北京农学院讲座纪录
走不出的背景(2004年6月16日在北大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2003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

题顺序排列]
《法学前沿》代序
《赵氏孤儿大报仇》:复仇与法律
从法学著述引证看中国法学--中国法学研究现状考察之二
从法学著述引证看中国法学——中国法学研究现状考察之二
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
当代中国法理学的谱系及不足
法律学习
建武走了
司法过程的权衡
需要中国的法律学术批评(代发刊词)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附最新资料)
这一个大学生活的尾巴(2003年7月2日在法学院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这一刻,你们是主角——2003年北大法学院新生欢迎会上的致词
制度变迁中的行动者——从梁祝的悲剧说起
2002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波斯纳文从》总译序(二)
《波斯纳文从》总译序(一)
《超越法律》译后记
《法理学问题》
《法律的文化解释》
《司法过程的性质》译者前言
《新乡土中国》序
《语境论——一种法律制度研究的进路和方法》(载于《中外法学》2000年第一期)
《自由秩序原理》读书笔记
从禁忌到理性——《性与理性》译序
当,还是不当,这是一个问题——波斯纳《公共知识分子》代译序
发现你的热爱——2002年北大法学院新生欢迎会上的致词
法律教育随想
法律如何信仰?——《法律与宗教》读后
法学研究的对外开放(代序)
丰富对法律的理解
福柯的刑罚史研究及对法学的贡献
关于中国法律史研究——《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读后
国家篇 法律篇
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
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
经验的研究司法——波斯纳《联邦法院》代译序
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法律与文学》代译序
你们不再提问了(200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认真对待人治——韦
b0d
毒糜肷缁帷返囊桓龆潦楸始
世纪末的交代——《送法下乡》自序
送法下乡及其他——苏力访谈录
苏力教授浙大对话实录*
务实时代中的理想
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译者前言
也许还需要距离(译序)
语境论:一种法律制度研究的进路和方法
遭遇哈姆雷特——《公共知识分子》译序
珍重自己(200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知识的分类与法治
知识在法律中的力量——波斯纳《反托拉斯法》代译序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司法改革逻辑的研究——评最高法院的《引咎辞职规定》


朱苏力在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接受采访的记录稿
论法院的审判职能与行政管理
2001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上载”与“下载”(代序)
《波斯纳文丛》总译序
道德理论、说教与法律――《道德与法律理论的疑问》译序
美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对我们的启发
你我都如流水(在欢送2001届法学院毕业生大会上的讲话)
判决书的背后
契约的隐喻——对一种国家学说的知识考古
如何面对法学
什么是你的贡献?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人
学术研究重在方法——谈后现代法学
迎接挑战——2001年北大法学院新生入学大会上的欢迎词
萤火虫的光亮——在北大文科大会上的讲话
知识互惠与知识征服
制度改革的逻辑错位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制问题
2000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当代中国法律中的习惯——一个制定法的透视
可别等成了“戈多”――关于中国“后现代主义法学研究”的一点感想或提醒
我喜欢的10种书
也许正在发生
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发展的一个概览
语境论——一种法律制度研究的进路和方法
珍惜学术事业
正在发生的革命
1999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穿行于制定法和习惯之间
穿行于制定法与习惯之间
法律与科技问题的法理学重构
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
纠缠于事实与法律之中
世纪末日的交待——《送法下乡》自序
为什么送法下乡?
中国当代法律中的习惯——从司法个案透视
1998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酷(cool)”一点
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
法律社会学调查中的权力资源*――社会学调查过程的一个反思
法律社会学调查中的权力资源——一个社会学调查过程的反思
为什么“朝朝暮暮”?
1997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阅读秩序》跋
发现中国的知识形态*
法律文化类型学研究的一个评析——《法律的文化解释》读后
经济帝国主义?
我和你都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之中
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译者前言
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法治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故事
1996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
1995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秋菊打官司》的官司、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
关于抗辩制改革
1994 [按提交

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法学研究的规范化、传统与本土化
1993 [按提交时间倒序排列] [按文章标题顺序排列]
论法律活动的专门化



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