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例镜像右位心伴大动脉转位术后的护理

1例镜像右位心伴大动脉转位术后的护理

1例镜像右位心伴大动脉转位术后的护理
1例镜像右位心伴大动脉转位术后的护理

1例镜像右位心伴大动脉转位术后的护理

周建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重庆,400037)

摘要:镜像右位心在临床分类上属于右位心的一种,其发病率低下,80%患者常合并如大血管转位、室间隔缺损等各种心内畸形。这些畸形通常需要外科手段矫正,以改善患者的循环状况,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患者术后易发生各系统的并发症,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合理、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避免术后早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确保术后安全, 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镜像右位心大动脉转位术后护理

右位心临床上很少见, 发生率约为万分之一。其分为三型: 一、镜像右位心心脏在胸腔的右侧, 心房、心室和大血管的位置如正常的镜中像,常伴内脏转位。二、右移心由于一些心外疾病,如右肺纤维化、左侧腹腔脏器突出等引起心脏向右平移所致。三、右旋心心脏位于胸腔, 心尖指向右侧, 但各心腔关系未形成镜像转位, 为心脏移位并旋转所致。镜像右位心大概占到右位心发病率的二分之一。

我科于2011年收治一名8岁镜像右位心伴大动脉转位患儿,该类心脏畸形比较罕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术后效果良好。现将术后相关监测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性,8岁,以“发现心脏杂音5年”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无紫绀,无杵状指(趾),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心率90次/分,律齐,胸骨右缘2-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可扪及震颤。经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镜像右位心、大动脉转位。于2011年7月19日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2. 术后监护

2.1循环系统监护

术后即刻入监护室,持续心电监护。予桡动脉置管,密切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遵医嘱予多巴胺 50mg配入45ml 5%葡萄糖溶液中微量泵入。心率控制在120次/min左右,收缩压在80~100mmHg,CVP在5~12 cmH2O ,血氧饱和度>98%。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量,根据胸腔引流液量、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末梢循环情况、红细胞压积、心率等判断血容量是否补足及应补充的内容,维持Hct35%左右[1]。

2.2呼吸系统监护

2.2.1呼吸道护理回监护室后,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听诊双肺呼吸音确认无误后,用胶带妥善固定,并用约束带约束患儿四肢, 防止因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通知放射科拍床旁X线胸片, 明确气管插管的位置和肺部情况。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选择容量控制呼吸,呼吸24次/min,氧浓度45%,潮气量170ml。定时检查呼吸机的工作指数、通畅情况和管道的放置位置,防止接管脱落、移位,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缺氧症状,及时吸尽气道内分泌物。入监护室后立即行血气分析次,以后每2~4 h一次,观察pH值、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2]。

2.2.2 拔管及拔管后的护理本患儿于术后36h脱机拔管。在撤机过程中,我们逐步将呼吸模式由容量控制转换成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减少辅助呼吸的次数,使患者平稳过渡到完全自主呼吸。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遵医嘱予脱离呼吸机,予气管插管内吸氧2L/min,30分

钟后查血气,血气正常符合拔管指征,及时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听诊两肺呼吸音,持续鼻导管吸氧2L/min,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抬高床头300,2h协助坐位叩背1次,以加快气道和肺分泌物排出。同时配合超声雾化吸入,每天4次。

2.3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

气管插管期间每2~4h 监测血气分析一次,拔管后每天2次监测血气分析。血钾浓度高于5.0mmol/L或尿量少时,可微量泵入速尿, 剂量0.1~0.3 mg/ ( kg.min) , 减少因静脉推注速尿使尿量一过性增多造成容量不足, 避免引起血压波动、血钾明显下降等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维持血钾4.0~5.0 mmo l/ L[3]。

2.4基础监护

妥善固定引流管、尿管、动脉测压管及CVP导管并保持管道通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高于38℃应予以冰敷降温,低于35℃时给予保暖。每日两次口腔护理,观察口腔粘膜有无溃疡。温开水湿润嘴唇,防止嘴唇干裂。勤翻身,防止压疮形成。

2.5心理护理

先心病患儿经常因感冒、肺炎住院,对医护人员及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感,治疗时应尽量减少重复操作,消除其不良心理影响,语言和蔼,尽快与他们熟悉并建立友好的信任关系。通过与患儿接触,还可发现患儿有无语言障碍,眼睛,四肢及身体其他部位有无畸形,避免术后不必要的纠纷。

3.讨论

镜像右位心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在临床上若不合并其他畸形则不影响生长发育,一般无需处理。但若合并大动脉转位等畸形则需要尽早处理,改善患者循环状况。但其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故术后加强动态的监测维持循环、呼吸的稳定, 保证水及电解质的平衡。严密观察病情, 合理、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可最大限度避免术后早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作出处理, 确保术后安全, 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诸纪华, 陈秀萍, 张泽伟.20 例右室双流出口伴主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术后

护理[ 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3):215-217.

[2] 闫亚青,艾永宁.1例大动脉转位合并右位心及单心室畸形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

究,2008,(15)

[3] 张春燕,那竹慧.镜面右位心、左室双出口合并房间隔缺损畸形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 .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5)

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二维灰阶显像: 1.通过房室序列关系,大动脉方位及大动脉和心室的起源关系可确 定大动脉转位及其类型。 2.若房室序列正常而大动脉的心室起源异常,且两支大动脉位置异 常呈水平方位提示诊断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3.若房室序列不一致,大动脉的心室起源异常,且大动脉呈平行方 位,可诊断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4.合并畸形可有相应的超声表现。 彩超多普勒: 1.可直接显示心内血流方向,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者左心房血流通过 二尖瓣进入左心室,在进入后位的肺动脉。 2.而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者左心房血流通过解剖右心室进入前位的主 动脉。 3.合并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左室留出道梗阻、动脉导管未 闭等畸形可有相应的血流变化显示。 右位心 1.定义:心脏大部分(2/3以上)及心尖均位于脊柱的右侧,心底至 心尖的轴线指向右侧(广义、狭义) 2.发生:正常胚胎早期第5、6周时原始心管开始想右弯曲,若心管 向左弯曲,形成的心脏则偏位于右侧胸腔。 镜面右位心:(1)右位心伴内脏转位:正常左位心伴内脏正常位的镜

面像。 (2)心脏各节段序接多一致。 (3)40—60%合并畸形以矫正型大动脉昨晚,右室双出口多见。(4)心脏的轴线位向右,心尖在右胸腔,心房反位,心室左袢,大动脉与心室连接正常,多伴有内脏转位。 单发右位心 即右旋心:1.心脏的轴线位向右,心尖在右心腔,心房、心室位置正常,大血管的连接关系正常。 3.常合并先天心内畸形。 单发左位心 即左旋心:心脏的轴线位向左,心尖在左胸腔,心房反位,心室左袢,大动脉与心室连接正常。 物理基础 1.每秒钟起伏的次数称频率f。 2.频率的单位赫兹,Hz,每秒一次。 3.可成声16—20000Hz。 4.超声波:超过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5.用诊断超声波频率在200—20000万Hz,2—20兆 6.声速:空气的声速340米/秒,水1540米/秒,人体软组织的平均 声速为1540m/s,脂肪声速较低1450m/s,骨与软骨声速较高 4500m/s。 7.只有固体介质中存在横波,横波速度比纵波小,骨骼有纵波和横

放射检查报告单模板

放射检查报告单模板 篇一:X射线机性能检测报告模板 检测报告 编号:QCJC-xxxxx-xxxxxx 检测项目:单位名称:检测类别:报告日期: 放射诊疗设备性能检测 xxxxxxxxxxxxx 状态检测 XX年x月x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 放射诊疗设备性能检测报告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 委托单位和检测单位 委托单位:地址:邮编:负责人:联系人:电话: 检测单位:地址:邮编:法人: 资质证书编号:电话: 2. 检测时间: XX年8月7日 3. 检测项目:放射诊疗设备性能检测 4. 检测和评价依据: 检测方式:现场检测检测类型:状态检测 (1)《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6号,XX年1月(2)《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XX (3)《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76-XX

5.性能检测设备 6. 主要检测仪器 7. 检测质量保证措施: (1)合理选择检测项目。 (2)检测方法和检测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实施。 (3)每年定期在有资质的单位对检测仪器进行检定或校准,在其有效期内使用。(4)每次测量前后均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检测人员均经过培训上岗。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操作。 (5)严格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检测工作程序。(6)检测数据和报告严格实行四审三校制度。 二、检测结果: (1)基本情况 设备名称:生产厂家:技术参数: (2)现场照片 牙片机福建梅生 65kV、 规格型号: MS(来自: 小龙文档网:放射检查报告单模板)D-Ⅲ出厂日期: XX年9月设备编号: 004966 牙片机 (3)检测结果 表福建梅生MSD-Ⅲ型牙片机性能检测结果

镜像神经元综述

镜像神经元概述 41108132 徐海明 东南大学医学院 摘要:镜像神经元是今年来国外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一系列最新的技术,人们确立了人体内存在镜像神经系统的观点。镜像神经系统在语言进化、动作识别与理解、行为模仿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镜像神经系统的研究做一概述。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语言进化;动作理解 Summary of mirror neuron 41108132 Xuhaiming Medical Deparment of SEU Abstract: Mirror neuron system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language evolution, action re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behavior imitation and so on. Recent progresse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mirror neuron system in both prmates and human. This paper reviewed on past works of mirror neuron research. Key:words: mirror neuron; language evolution; action understanding 1、镜像神经元的概念 在生活中,看到别人在干什么,就好像自己也在干同样的事情一样:看到别人在吃东西,自己的口水就来了;看到别人打球,你就浑身是劲……为何会有这样潜移默化的作用?科学家发现,原来都是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的细胞在起作用。 脑中的神经元网络,一般相信是储存特定记忆的所在;而镜像神经元组则储存了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这种特性不单让我们可以想都不用想,就能执行基本的动作,同时也让我们在看到别人进行同样的动作时,不用细想就能够心领神会。由于有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人类才能学习新知、与人交往,因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模仿能力都建立在镜像神经元的功能之上。 2、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发展 1996年里佐拉蒂和同事们发现,恒河猴的前运动皮质F5区域的神经元不但在它做出动作时产生兴奋,而且看到别的猴子或人做相似的动作时也会兴奋。他们把这类神经元命名为镜像神经元。 1998年里佐拉蒂根据经颅磁刺激技术和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得到的证据提出,人类也具有镜像神经元,而且有一部分存在于大脑皮层的Broca区(控制说话、动作和对语言的理解的区域)。他进一步提出,人类正是凭借这个镜像神经元系统来理解别人的动作意图,同时与别人交流。 1999年亚科博尼等人发现,镜像神经元系统会在动作模仿和模仿性学习中起作

两种右位心心电图的分析

心电与临床 两种右位心心电图的分析 史亚黎 中图分类号! R 5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740(2010)1903022102 镜像右位心又称真正的右位心:是指心脏在胸腔的右侧,心房心室与大血管的位置宛如正常心脏的镜中像,各心腔与大动脉的关系正常。一般无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常伴有内脏反位,亦可不伴内脏反位[1]。右旋心的解剖改变为心脏右旋即:心脏沿长轴呈逆钟向转位,亦称假性右位心#,是心脏胚胎发育期旋转异常引起的一种先天畸型。患者的心脏大部分在右胸,心尖指向右前方,各心房、心室间的关系基本维持正常,即左心房、左心室仍在左侧,而右心房、右心室仍在右侧,一般不伴有内脏反位。二者均属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比较少见,现将3例此类型心电图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性,40岁。体检时发现右位心并伴内脏反 位。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77次/分,P -R 间期0.152s ,QRS 波群时限0.102s ,Q -T 间期0.366s ,P 波电轴+105,QR S 波电轴+115。P 波:%、aVL 导联倒置,&、、aVF 、aVR 、V 1~V 6导联直立。QRS -T 波群:%、a VL 导联主波向下T 波倒置。V 1导联呈RS 型,V 2~V 6导联呈rS 型,V 1~V 6导联R 波逐渐降低,R /S 逐渐变小;符合镜像右位心心电图。将左右手导联互换,同时将V 1~V 6导联的电极依次放在V 2、V 1、V 3R ~V 6R 的部位以代替V 1~V 6导联记录心电图(图1B )示:符合正常肢体导联及胸导联的变化规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镜像右位心心电图。进一步做 超声心动图及影像学检查证实镜像右位心并内脏反位。 图1镜像右位心 作者单位5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防疫站 例2患者男性,50岁。体检发现右位心伴内脏反位。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心率47次/分,P -R 间期6,波,QR S 波群时限,Q T 间期 0.436s ,P 波电轴+140,QR S 波电轴+135。P 波:%、aVL 导联倒置,aVR 导联直立。QRS -T 波群:%、aVL 导联主波向下并T 波倒置。胸前导联V ~V 6导联呈S 型,波逐渐降低,V ~V 6导联T 波逐渐倒置。符合镜像右位心心电图。将左右手导联互换,同时将V ~V 6的电极依次放在V 、V 、 :470010.18s P 0.118s 0.112s -1r r 2121

左右手反接和镜像性右位心备课讲稿

为活跃心电版,应总版要求开些学习的帖子,本人学术不精,只有尽力而为,因为我也有工作,也很忙,业余时间从事这个工作,帖子的更新时间很不确定,还望大家谅解!以下所讲是我对于心电图某方面的理解,肯定有许多不准确的地方,还恳请希各位爱友给予批评斧正! 左右手反接和镜像性右位心 爱爱医--trg(冬秋) 首先让我们看同一个病人的两份心电图,第一份图是学生为患者检查心电图的时候错把左上肢的电极和右上肢互换了,第二份图是经过把两上肢电极重新互换过来描记的心电图。

001-1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I导联出现P波倒置,avR导联P波直立,并且

QRS主波方向出现向下。和我们常见的窦性心律不一样,窦性心律的诊断标准就是P波在I、II、avF以及V5、V6直立,在avR导联必须倒置。通过两份图的对比,我们发现II导联和III导联互换,avR和avL互换,而I导联的形态发生倒置但P-QRS-T的振幅却没有改变,avF导联以及V1-V6导联心电图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那么我们看一下左右手反接以后心电图到底是如 何改变的。 先复习一下心电图导联的知识。 心电图创建100多年来,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 中,形成了一个由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 国际通用导联体系(lead system),称为常用12导联体 系。也就是我们目前医院门诊使用的静态12导联心电

图,它包括12个导联,这12个心电图导联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机理需要我们弄清楚,要了解以下12个字:标准双极加压单极肢导胸导。 1.标准双极肢导联包括Ⅰ、Ⅱ、Ⅲ。 2.加压单极肢导联包括 avR、avL、avF。 3. 单极胸导联包括 V1、V2、V3、V4、V5、V6。 下图为双极导联,仔细看图所示 1. 定义:将两个电极置于人体两肢体上的导联。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 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正常原始心管的弯曲突向右侧,故名右翼(D-Loop),使右心室位于右侧靠前,而左心室位 于左侧靠后。如在发育过程中心管弯曲不是向右而是向左,即称左襻( L-Loop ),则解剖学右心室位于左后方,成为动脉系统的心室,而解剖学左心室位于右前方,成为静脉系统的心室。此时,动 脉干仍分隔旋转,但位置颠倒,主肺动脉位于右后方而升主动脉位于左前方,尽管大血管位置有倒转,但肺动脉仍与静脉心室相连,而主动脉与动脉心室相连,血液方向得到生理上的纠正,故称为纠正性大动脉错位。房室传导束之左、右分支仍分布至与之相应的解剖心室,但因心室位置相反,故传导束亦相反。 二病因本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心管弯曲不是向右而是向左,导致解剖学右心室位于左后方,成为动脉系统的心室,而解剖学左心室位于右前方,成为静脉系统的心室,此时,动脉干仍分隔旋转,但位置颠倒,而血液方向在生理上仍然正常,不过虽然房室传导束之左、右分支仍分布至与之相应的解剖心室,但因心室位置相反,故传导束亦相反。 三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合并的心脏畸形,根据不同畸形临床常见以下症状、体征: 1.左向右分流伴室间隔缺损,常有气急,活动量降低,体重不增,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体征类似 室间隔缺损。 2.右向左分流伴肺动脉狭窄,常见发绀和缺氧性发作。 3. 左房室瓣关闭不全室间隔完整,杂音位于胸骨旁第 4 肋间最响而不在心尖区,常有心律失常。 上、下腔静脉的血液回入正常的右心房,通过二叶的房室瓣进入右位的心室,再送入肺动脉,肺静脉的血液回入正常的左心房,通过三叶的房室瓣进入左位的心室,再送入主动脉,右位心室内面结 构与正常的左心室相同,而左位的心室内面结构与正常的右心室相同,虽左、右心室位置颠倒,但由于大动脉也错位,因此血流方向仍符合正常体、肺循环的要求,若不伴其他畸形,可毫无症状。 但临床大部分病例均合并其他畸形,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左侧房室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口狭窄、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四检查 1. 胸片检查 心脏左上缘存在一个稍斜的升主动脉阴影,缺少肺总动脉阴影,心脏位置异常,如右位心而内脏位置正常或中位心或左位心伴内脏转位。

致死性心电图波的解读

心律失常致死性心电波型分析 2018(谷子编写) 1、Lambda波(λ波)(详解见最后) Lambda波是近年新认识的有猝死危险的心电图标志波,多见于①年轻男性;②有晕厥史;③家族成员中有晕厥或猝死病例;④不能证实有心脏病存在;⑤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电图记录;⑥猝死发生在夜间。 Lambda波引发猝死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根据临床表现为原发性心脏突然骤停,而不是表现为原发性心室纤颤。这种心脏各节律点的自主电活动突然停止,可能与心肌细胞遗传性离子通道缺陷有关。此外,也有人认为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突然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可引起心脏意想不到的抑制,导致心脏原发性停搏,此种现象有人称其为“迷走风暴”。 2、特发性J波 所谓特发性J波,是指无低体温、高钙血症以及急性脑血管疾病而出现的异常J波。近年报道特发性J波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而引起人们的重视。

特发性J波多见于①健康的中青年人或运动员;②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并存;③常出现胸闷、乏力以及叹息性呼吸;④常出现室性早搏; ⑤有家族性晕厥或猝死史。 发生猝死的原因可能与自主神经失调有关。特别是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易引发心肌电生理不均匀,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的主要原因。心室提前复极可能是产生特发性J波的细胞学基础。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发性J波有逐渐变小的倾向。 3、Epsilon波(ε波) Epsilon波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注意的心电图小棘波,已被证明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上的一个标志。多见于①表现健康的年轻人; ②有晕厥发作史;③有晕厥或猝死的家族史;④有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影像学改变。又称后激动电位或右心室晚电位,于1977年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D)患者的心电图中被发现并命名,大

镜像右位心合并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治疗一例

镜像右位心合并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治疗一例 [前言]: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对机体主要的危害包括血栓栓塞,而非瓣膜性房颤的血栓几乎均来自于左心耳。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是预防栓塞的主要方法,对于长期口服抗凝剂依从性差的患者左心耳封堵术作为口服抗凝药的替代疗法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已被确认。 [Introduction]:Atrial fibrillation is a common arrhythmia. Its main harm to the body includes thromboembolism, but the thrombus of Non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almost comes from left atrial appendage. Long term oral anticoagulants are the main method to prevent embolism.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as an alternative therapy for long-term oral anticoagulants in patients with poor compliance have been confirmed. 镜像右位心临床上并不多见,合并心房颤动更是罕见。近期我们遇到一例镜像右位心合并持续性房颤伴左侧肱动脉血栓栓塞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6 岁,主诉:主因“左上肢突发疼痛2天”入住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高血压30年,平素血压控制理想。持续性房颤10年,未正规治疗。入院前2天无诱因出现左上肢疼痛,伴肢体温度减低,左上肢动静脉超声示:左侧肱动脉下段血栓形成,左上肢静脉未见异常。血管外科行肱动脉切开取栓术,术中取出大量新鲜血栓。术后桡动脉、尺动脉恢复搏动,左上肢皮温恢复正常。为进一步处置房颤,转入我科。查体:T36.6℃,P21次/分,R70次/分,BP140/90mmHg,BMI30.0kg/m2。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侧1.0cm处,未触及震颤。左侧桡动脉、尺动脉搏动正常,左上肢皮温正常。辅助检查:(1)胸部数字 X 线(DR)片示:右位心(纵膈、心影、肝胃呈反位形态,图1)。(2)传统连接心电图表现:P波消失 , 代之以纤细的f波, 心室率绝对不等, 86次/分,Ⅰ、Ⅱ导联主波向下,Ⅲ、aVR导联主波向上,胸前导联 V1~ V6R波逐渐减小,S波逐渐相对增深,R/S比例逐渐减小,符合镜像右位心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图2);完全校正后心电图表现符合常规心脏导联图形。(校正方法:左右上肢导联反接,V1~V6导联依次位于V2、 V1、 V3R~V6R 导联,图3)。(3)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心脏位于胸腔右侧。左房增大(前后径:50mm,左右径:50mm,上下径77mm),余心脏房室腔内径大小正常。室壁厚度及

存储面试基础

一、传统RAID是什么? RAID,即磁盘阵列,通过条带化的方式组织多块硬盘,提高硬盘读写效率及可靠性(通过镜像或校验保证其可靠性) 二、传统RAID常用的级别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常用RAID级别有:RAID 0,RAID 1,RAID 3,RAID 5,RAID6,RAID 10 对比RAID 3和RAID 5:由于RAID 3需要单独固定的一块校验盘存放校验数据,每次写数据的时候都要占用检验盘,不能并发IO,因此校验盘会成为RAID组的瓶颈;RAID 5的校验数据是分散在各个盘上的,解决了RAID 3单独校验盘的问题,可以并发IO,提高写效率; 对比RAID 5和RAID 10:RAID 10是先做RAID 1子组,再由RAID 1子组做RAID 0,目的是综合RAID 0高性能及RAID 1高可靠性的优点;从读写性能上来说,RAID 10随机写性能较RAID 5有大幅提升,但随机读性能无明显提升 三、RAID组失效应该如何处理? 1.确定硬盘失效顺序和时间; 2.检查失效硬盘的物理和逻辑状态,如果失效硬盘物理状态为fault则需要尝试将其拔 插以恢复物理状态为normal; 3.通过review命令恢复最后失效硬盘逻辑状态为normal,使RAID组变为降级状态; 4.更换未恢复的故障硬盘,是RAID组开始重构。 5.重构完成后更换review命令恢复的硬盘。 假设在重构过程中,又失效了如何操作? 在重构过程中若review起来的硬盘再次故障,可以重新review进行尝试,如果仍然失败。在和客户沟通后可以review后失效的硬盘进行重构,但此时会丢失部分数据(RAID 组冲降级到失效期间的数据)。 四、预拷贝是什么?和重构的区别是什么? 技术原理:系统实时从硬盘的SMART信息中读取硬盘的状态信息,当发现硬盘错误统计超过设定阀值后,立即启动将数据从疑似故障盘中迁移到热备盘,同时告警,提醒更换疑似故障盘 对比重构,有以下优势: 1.降低风险:整个预拷贝过程中,RAID组处于正常状态,所有成员盘均处于可用状态, RAID组的数据冗余信息是完整的,客户数据无丢失风险。而在重构过程中,RAID组处

大动脉转位详解

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TGA)已经被认识了近300年。1797年Mathew Baillie在伦敦首次描述了最常见的转位类型:d-TGA。主动脉-肺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在1814年被Farre首次应用,字面解释为主动脉-肺动脉在室间隔上交叉排列(trans-意即“交叉”;positio-意即“位置”)。继而,将胚胎学变异作为畸形的分类基础的尝试则将“transposition”这个名词应用于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前方的任何畸形。在二十世纪早期,这个概念已经扩展到任何合并大血管位置异常的畸形中,而不考虑其心室起源。 Van Praagh在“转位”的解剖分类中起到最深刻的影响。他认为圆锥干发育异常是大血管异位(malposiontion)的原因。“转位”只是“异位”的一种类型。其他类型的“异位”包括右室双出口、左室双出口、解剖矫正型大动脉异位(anatomically corrected malposiontion)。这种畸形是漏斗部或动脉圆锥异常的结果。一般来说,主动脉瓣下存在肌性圆锥,并将转位的主动脉瓣与两侧的房室瓣隔开;肺动脉瓣下圆锥游离壁的缺如使肺动脉瓣-二尖瓣的直接纤维连续成为可能。这个描述与“不完全转位(incomplete transposition)”形成对照,而“不完全转位”这个命名已经过时,现在被命名为右室或左室双出口。我们现在归之为转位(transposition)的所有大动脉异位(malposition)都是完

全转位。因此,“完全性(complete)”这个修饰词是多余的,应该避免使用。一些人用“转位”这个词来描述主动脉在肺动脉前方的心脏畸形,这种定义是不准确的。因为主动脉并不是在所有的转位中都位于前方,并且一些其他主动脉位于前方的畸形并不是转位。 当我们提及TGA,是指那些没有生理矫正的大动脉转位。这种畸形总是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导致主动脉完全或大部分起自右心室,并且肺动脉完全或大部分起自左心室,而房室连接顺序几乎总是一致的。 为了建立一个前瞻的、全面的数据库,我们将TGA定义为没有生理学矫正的大动脉转位。这个定义包括:心房正位/房室连接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同时也包括心房反位/心室左袢/D或L转位。节段解剖学命名为SDD、SDA、SDL以及ILL、ILD。Van Praagh认为在那些不能确定心房定位的心脏畸形中,是否房室连接一致是不可能确定的。因此,这些患者(ALL、ADD)的生理学表现与非校正大动脉转位相同。在最严格的定义中,如果心房不能定位则不能称“房室连接一致”。但是很清楚的是,在很多情况下TGA患儿都进行大动脉调转手术,因此必须包括这个定义。 另一个加在TGA前正在被修正的名词是“单纯(simple)”。“单纯TGA”曾被用于定义那些不伴随相关缺陷的患者,如三尖瓣闭锁、二尖瓣闭锁、共同房室瓣、单心室。偶尔也被进一步限定于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1)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护理要点 摘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的护理,根据患儿护理难点采取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一系列的针对性的方案。 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手术、护理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正常人主动脉发自左心室,肺动脉发自右心室,而该病患者主动脉发自右心室、肺动脉发自左心室,但心房与心室的连接正常,因此患者体循环与肺循环为两个独立体系,如不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则难以生存。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0.2‰—0.3‰。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7%,居紫绀型先心病的第二位,男女患病之比为2—4:1。患有糖尿病母体的发病率较正常母体高达11.4倍,妊娠初期使用过激素及抗惊厥药物的孕妇法律率较,若不治疗,约90%的患者在1岁内死亡。 1、临床表现: 主要为低氧血症,其严重程度取决于两循环系统间解剖和功能等因素,如是否合并房间隔缺损、左室流出道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畸形和合并肺血管病等,如室间隔完整,患者紫绀明显,呼吸快,心动过速。如合并较大的房间隔缺损,紫绀可能不重;如合并较大的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则症状发生晚,紫绀较轻,常出现心衰症状;如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紫绀会更加明显。体征主要与心脏所合并畸形有关。 2、治疗方案: 姑息性治疗方法(a、球囊房隔成形术、b、肺动环缩术)、根治性手术(生理纠治术(Senning 或mustard手术)、解剖纠正手术(Switch术))。 3.1 Switch术前准备 3.1.1 患儿准备 (1)术前1d巡回护士访视患儿,了解患儿病史,有无咳嗽、流涕等肺部感染症状。向患儿家属交代术前禁饮禁食的具体时间,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进手术室时间及流程,安抚患儿及家属情绪。 (2)手术当天认真做好病人核对工作。由于TGA患者为年龄较小婴幼儿,应与患儿家属仔细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病室、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详细询问禁饮禁食情况;协助麻醉师听诊患儿肺部呼吸音,了解有无早期感染症状。确定无异常方可接患儿入手术间。 3.1.2物品准备 术前常规备婴幼儿体外循环下剖胸手术器械和用物:心脏敷料包1和2.心脏器械.电锯.灯罩.高频电刀 .薄膜贴.洁净袋. 10 #和11#刀片. 1#.7#丝线.5ml.50ml注射器.延长管2根.头皮针.16#留置针.输血两套(输血器2个.延长管2根.20#留置针.碘伏棉签.棉球.薄膜贴5张). 导尿一套(导尿包.导尿管.灭菌注射用水).酒精棉球.小纱布3块.硬膜外导管. 普通套针.5-0至7-0 prolene血管缝线 . 2-0或3-0 心包悬吊线.6755胸骨.182.630.5-0至7-0 握笔持针器5-0至7-0 握笔持针器等。 特殊用物:大血管转位器械、阻断钳5把、鸟嘴剪 3.2 Switch术中配合 3.2.1 巡回护士配合 (1)严格查对制度,与患儿家属仔细核对患儿各项信息,核对患儿腕带与手术部位标识。 (2)稳定患儿情绪,建立2条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进行全麻气管插管。麻醉后行留置导尿。 (3)置患儿仰卧位,胸部下方垫置胸枕,患儿双上肢外展不超过45°,婴幼儿皮肤娇嫩,

超声诊断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一例

·病例报告· 超声诊断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一例 郭晓林陈昌春 患者男,20岁,高考体检发现心尖部2/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 律不齐,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心尖四腔观示肺静脉开口于左 心房, 但左侧房室瓣距心尖部较近的为三尖瓣,右侧房室瓣附着点高于左侧0.9cm ,即二尖瓣,并见左侧心室内肌束粗糙,即解剖右心室为功能左心室,右侧心室内膜光滑,未见调节束,即解剖左心室为功能右心室(图1)。多普勒三尖瓣左心房侧收缩期反流频谱曲线示蓝色反流束(图2)。双室双动脉长轴切面示肺动脉由解剖左心室即功能右心室发出(图3)。大动脉短轴观示正常右心室流出道包绕主动脉根部,形态消失,而呈两个动脉短轴观,主动脉位于肺动脉的左前方(图 4)。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三尖瓣轻度反流 。 图1心尖四腔切面示左侧房室瓣距心尖 部较近的为三尖瓣,右侧房室瓣附着点高 于左侧即二尖瓣图2心尖四腔切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三尖瓣反流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1.12.007 作者单位:355300福建省柘荣县医院心超室

图3胸骨旁大动脉短轴探头稍朝上倾 斜,显示位于右后方的肺动脉及其分支图4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示主动脉位于肺动脉的左前方 讨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6% 1.4%。其病理改变为大动脉转位同时伴有心室和房室瓣的错位,即右心房血流经二尖瓣口进入解剖学左心室,然后进入肺动脉。左心房的血流经三尖瓣口进入解剖学右心室,然后进入主动脉。这种房室连接异常及心室与大血管连接异常,如不伴有其他畸形,其血流动力学已得到矫正,同正常人一样,所以 此例患者无任何症状, 在体检中才被发现。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均有传导系统异常,由于房间隔和室间隔对位不良,致使通常位于koch 三角尖部的房室结不能与 室间隔上的传导组织正常连接, 而由位于肺动脉瓣和二尖瓣的连接处,相当于右心耳开口处的另一房室结“副结”发出较长的异位房室传导束,沿肺动脉右前瓣叶的下方绕行至肌部室间隔的上方然后分成左、右束支,由于分支通路较长,易发生传导阻滞,本例患者伴有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至少90%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三尖瓣结构异常,且主要病理改变为瓣膜发育不良及瓣膜附着位置异常,其中约30%存在功能异常,主要是三尖瓣关闭不全,故本例患者伴有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超声可诊断心脏畸形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 (收稿日期:2011-06-21) (本文编辑:杨咏莉) 郭晓林,陈昌春.超声诊断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一例[ J /CD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12):2606-2607.

致死性心电图波的解读

心律失常致死性心电波型分析 2018 (谷子编写) 1、Lambda 波(λ波)(详解见最后) Lambda 波是近年新认识的有猝死危险的心电图标志波,多见于①年轻男性;②有晕厥史;③家族成员中有晕厥或猝死病例;④不能证实有心脏病存在;⑤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电图记录;⑥猝死发生在夜间。 Lambda 波引发猝死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根据临床表现为原发性心脏突然骤停,而不是表现为原发性心室纤颤。这种心脏各节律点的自主电活动突然停止,可能与心肌细胞遗传性离子通道缺陷有关。此外,也有人认为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突然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可引起心脏意想不到的抑制,导致心脏原发性停搏,此种现象有人称其为“迷走风暴”。 2、特发性J 波 所谓特发性J 波,是指无低体温、高钙血症以及急性脑血管疾病而出现的异常J 波。近年报道特发性J 波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 而引起人们的重视。

特发性J 波多见于①健康的中青年人或运动员;②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并存;③常出现胸闷、乏力以及叹息性呼吸;④常出现室性早搏;⑤有家族性晕厥或猝死史。 发生猝死的原因可能与自主神经失调有关。特别是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易引发心肌电生理不均匀,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的主要原因。心室提前复极可能是产生特发性J 波的细胞学基础。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发性J 波有逐渐变小的倾向。 3、Epsilon 波(ε波) Epsilon 波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注意的心电图小棘波,已被证明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上的一个标志。多见于①表现健康的年轻人;②有晕厥发作史;③有晕厥或猝死的家族史;④有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影像学改变。又称后激动电位或右心室晚电位,于1977 年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D )患者的心电图中被发现并命名,大

导联反接与右位心

首先让我们看同一个病人的两份心电图,第一份图是学生为患者检查心电图的时候错把左上肢的电极和右上肢互换了,第二份图是经过把两上肢电极重新互换过来描记的心电图。

001-1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I导联出现P波倒置,avR导联P波直立,并且QRS主波方向出现向下。和我们常见的窦性心律不一样,窦性心律的诊断标准就是P波在I、II、av F以及V5、V6直立,在avR导联必须倒置。通过两份图的对比,我们发现II导联和III导联互换,avR和avL互换,而I导联的形态发生倒置但P-QRS-T的振幅却没有改变,avF导联以及V1-V6导联心电图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那么我们看一下左右手反接以后心电图到底是如何改变的。 先复习一下心电图导联的知识。 心电图创建100多年来,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由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lead system),称为常用12导联体系。也就是我们目前医院门诊使用的静态12导联心电图,它包括12个导联,这12个心电图导联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机理需要我们弄清楚,要了解以下12个字:标准双极加压单极肢导胸导。 1.标准双极肢导联包括Ⅰ、Ⅱ、Ⅲ。 2.加压单极肢导联包括 avR、avL、avF。 3. 单极胸导联包括 V1、V2、V3、V4、V5、V6。 下图为双极导联,仔细看图所示

1. 定义:将两个电极置于人体两肢体上的导联。 2. 连接方法: Ⅰ导联:左上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 Ⅱ导联:左下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 Ⅲ导联:左下肢接正极,左上肢接负极。

下载 (22.97 KB) 2011-11-5 09:53 3. 特点:(1).综合反映两肢体间的电位变化。 (2).Ⅱ导联是测量基本间期的导联。 (3).利用Ⅰ、Ⅲ导联电压代数和测定心电轴。下图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仔细看图所示

可治性罕见病—大动脉转位

可治性罕见病—大动脉转位 一、疾病概述 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y,TGA)是由于胚胎期圆锥部发育异常,包括圆锥干扭转、分隔和吸收异常所引起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1]。临床包括两大类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和矫正性大动脉转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rtation of great artery,D-TGA)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临床后果往往严重,未经治疗者,30%在生后1周内,50%在生后1个月内,大部分在1岁内夭折[2]。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和内科姑息治疗的进展,该病的预后得到了较好的改观。 矫正性大动脉转位(corrected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y)是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3]。由于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与房室连接不一致同时存在,血流动力学上为含氧量低的腔静脉血最终回流到肺动脉,含氧量高的肺静脉血最终进入主动脉。如果不伴有心内其他畸形,可能不出现症状,但大部分矫正性大动脉转位仍需外科手术,且由于心脏传导束的位置异常,容易被手术损伤导致传导阻滞[4], 二、临床特征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体循环和肺循环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平行循环,即上下腔静脉血经由右心房、右心室进入主动脉,然后经过体循环再回到右心房;而肺静脉血则从左心房、左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循环后再次进入左心房。两个循环彼此独立,只能通过心房、心室和大动脉间的分流进行交通。如果没有体、肺循环之间的交通,供应全身重要脏器的体循环血液将无法得到氧合,出现组织缺氧,导致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进而导致左右心功能衰竭。对于TGA的患者,足够的体肺交通至关重要,一般可以根据有无室间隔缺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室间隔完整的TGA,占50%~60%,可以伴有动脉导管及卵圆孔,但难以维持足够的血氧交换,大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即由于严重低氧血症而早期夭折,故需要尽早的外科手术。另一类伴有室间隔缺损,缺损大小不一,也可以伴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者两者皆有的。较大的室间隔缺损可以引起双向分流,肺血增多,左心室高心输出量,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增加,血氧饱和度增加,发绀好转,但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正常原始心管的弯曲突向右侧,故名右翼(D-Loop),使右心室位于右侧靠前,而左心室位于左侧靠后。如在发育过程中心管弯曲不是向右而是向左,即称左襻(L-Loop),则解剖学右心室位于左后方,成为动脉系统的心室,而解剖学左心室位于右前方,成为静脉系统的心室。此时,动脉干仍分隔旋转,但位置颠倒,主肺动脉位于右后方而升主动脉位于左前方,尽管大血管位置有倒转,但肺动脉仍与静脉心室相连,而主动脉与动脉心室相连,血液方向得到生理上的纠正,故称为纠正性大动脉错位。房室传导束之左、右分支仍分布至与之相应的解剖心室,但因心室位置相反,故传导束亦相反。 二病因本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心管弯曲不是向右而是向左,导致解剖学右心室位于左后方,成为动脉系统的心室,而解剖学左心室位于右前方,成为静脉系统的心室,此时,动脉干仍分隔旋转,但位置颠倒,而血液方向在生理上仍然正常,不过虽然房室传导束之左、右分支仍分布至与之相应的解剖心室,但因心室位置相反,故传导束亦相反。 三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合并的心脏畸形,根据不同畸形临床常见以下症状、体征: 1.左向右分流伴室间隔缺损,常有气急,活动量降低,体重不增,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体征类似室间隔缺损。 2.右向左分流伴肺动脉狭窄,常见发绀和缺氧性发作。 3.左房室瓣关闭不全室间隔完整,杂音位于胸骨旁第4肋间最响而不在心尖区,常有心律失常。上、下腔静脉的血液回入正常的右心房,通过二叶的房室瓣进入右位的心室,再送入肺动脉,肺静脉的血液回入正常的左心房,通过三叶的房室瓣进入左位的心室,再送入主动脉,右位心室内面结构与正常的左心室相同,而左位的心室内面结构与正常的右心室相同,虽左、右心室位置颠倒,但由于大动脉也错位,因此血流方向仍符合正常体、肺循环的要求,若不伴其他畸形,可毫无症状。但临床大部分病例均合并其他畸形,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左侧房室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口狭窄、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四检查1.胸片检查 心脏左上缘存在一个稍斜的升主动脉阴影,缺少肺总动脉阴影,心脏位置异常,如右位心而内脏位置正常或中位心或左位心伴内脏转位。

矫正型大动脉错位

矫正型大动脉错位 【概述】 正常原始心管的弯曲突向右侧,故名右翼(D-Loop),使右心室位于右侧靠前,而左心室位于左侧靠后。如在发育过程中心管弯曲不是向右而是向左,即称左襻(L-Loop),则解剖学右心室位于左后方,成为动脉系统的心室,而解剖学左心室位于右前方,成为静脉系统的心室。此时,动脉干仍分隔旋转,但位置颠倒。这样,主肺动脉位于右后方而升主动脉位于左前方,尽管大血管位置有倒转,但肺动脉仍与静脉心室相连,而主动脉与动脉心室相连,血液方向得到生理上的纠正,故称为纠正性大动脉错位。房室传导束之左,右分支仍分布至与之相应的解剖心室,但周心室位置相反,故传导束亦相反。 【治疗措施】 (一)内科治疗主要控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但奏效不大。 (二)外科治疗根据畸形情况而定,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若有严重紫绀、缺氧性发作,可施行体-肺分流术。单纯性左侧房室瓣关闭不全可施行瓣膜修复或人工瓣膜替换术,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需置永久性人工起搏器。

【病理改变】 上、下腔静脉的血液回入正常的右心房,通过二叶的房室瓣进入右位的心室,再送入肺动脉,肺静脉的血液回入正常的左心房,通过三叶的房室瓣进入左位的心室,再送入主动脉,右位心室内面结构与正常的左心室相同,而左位的心室内面结构与正常的右心室相同,虽左、右心室位置颠倒,但由于大动脉也错位,因此血流方向仍符合正常体、肺循环的要求,若不伴其他畸形,可毫无症状。但临床大部分病例均合并其他畸形,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左侧房室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口狭窄,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合并的心脏畸形。根据不同畸形,临床常见为: 1.左向右分流组伴室间隔缺损,常有气急、活动量降低、体重不增、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体征类似室间隔缺损。 2.右向左分流组伴肺动脉狭窄,常见紫绀和缺氧性发作。 3.左房室瓣关闭不全组室间隔完整,杂音位于胸骨旁第4肋间最响而不在心尖区,常有心律失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