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除法的两种含义

除法的两种含义

除法的两种含义

除法的两种含义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如,“有20个桃子,平均分给5个猴子,每个猴子分几个桃子?”在这个问题中,把20个桃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桃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列成算式就是:20÷5=4 (个).分的是桃子,就把桃子的数量“20”作为“被除数”,分成5份,就把份数“5”作为“除数”,把每份的数量“4”作为“商”。

除法的另一种含义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如,问题:“有10个石榴,每个盘子里装5个石榴,需要装几个盘子?”在这个问

题中,需要探讨的是:“10个石榴里面有几个5”.10个石榴里面有2个5,像这种问题用除法计算:10÷5=2(个).在这里,“10个石榴”里面包含着5个石榴,10个石榴的数量“10”就成了“被除数”,被包含的“5个石榴”的数量“5”就成了“除数”。“10个石榴”里面“5个石榴”的数量“2”就成了“商”。

除法竖式的含义

第三单元《四边形》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了解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复习过程: 一、复习四边形的特征 (1)准备不同形状的图形,分一分。 问:到目前,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请按要求把下面的图形分一分。 四边形有:()平行四边行有:() 长方形:()正方形行有:() 能说说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各自得特征吗? 四边形(四条直边、四个角、封闭图形),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2)画一画。 请拿出方格纸,在上面分别画一个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看看谁画得漂亮。注意平行四边形的画法(描点、连线)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试一试) 能说说你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摸一摸) 围成平面图形的四条边的总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P41 概念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你认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可以怎么计算?为什么?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练一练,巩固提高。 (1)做47页第1题 算一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在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优化简捷的一种方法。即(9+6)×2. (2)变式练习,不直接告诉长宽的,例如: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周长。 (3)教材122页第8题。125页第7题。P48 第6题。 四、估计 1、不用格尺你能画一个八厘米长的线段吗? 方法:用指头宽1厘米为标准。用一拃为标准。 2、练习:46页1、2、3 题,47页2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复习,你对这单元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乘法除法概念性问题

(一)乘法中积变化的规律和除法中商变化的规律: 积变化的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积和因数的变化是一致的】 商变化的规律: 1、两数相除,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和被除数的变化是一致的】 2、两数相除,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和除数的变化是相反的】 (二)乘法中积不变的规律和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 积不变的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是相反的,积不变】 商不变的规律: 两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是一致的,商不变】 (三)判断除法中的商是几位数: 先要明确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有两种情况: 一是前两位够除(即前两位>除数),商的最高位就在十位上,这时的商就是两位数; 二是前两位不够除(即前两位<除数),那就需要用前三位去除以除数,商的最高位就在个位上,这时的商就是一位数。

(四)根据余数的大小求被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根据余数不同,被除数会有两种情况:一是最大的,二是最小的。余数中最小的数就是1,当余数是1时,被除数最小。当余数是最大的数时(即比除数少1的数),被除数也是最大的。再根据商×除数+余数,就能求出相应的被除数了。 (五)口算、估算和笔算: 1、口算做题诀窍:牢记确保口算全对的方法:做口算题时,一定要看清楚数和符号后再算,能口算的直接口算,要特别注意乘法和除法中末尾带0的情况;口算有困难的一定在草稿本上笔算一下,再把结果填到试卷中。 2、估算做题诀窍:估算题中,乘法的估算要严格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除法的估算则要考虑能不能整除的问题。先按四舍五入的方法,如果不能整除,就需要上下浮动一下,找出最接近的能整除的数就行了。 3、笔算做题诀窍:笔算题中,做完每一个题都要按照“三步检查法”检查每一步,才能确保准确无误。此外审题时要注意题中是否有需要验算的题目,千万别漏下。 【三步检查法】: 第一步——看数有没有抄错; 第二步——检查计算过程有没有错误,有验算的是否验算了; 第三步——检查横式得数写的对不对。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3月多媒体授课资料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4: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3.出示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把15条小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条。 15÷5=3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5等于3)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 3) 三、巩固练习。 1.分饼干。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

分数乘法和除法知识点概念总结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5.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 的倒数。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6.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 的倒数。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7.小数的倒数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 ,把0.25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7.小数的倒数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 ,1/0.25等于4 ,所以0.25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8.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9.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知识点概念总结(一)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8881726354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 详细介绍: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xx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 西,通过分xx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8881726354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

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xx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除法的含义

英民小学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 课题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在平均分的操作中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学习 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学习过程笔记 知识衔接: 1、口算练习 7×9= 64-6= 18+3= 3×9= 6×6= 4×5+36= 9×6-8= 7×8+6= 4×8-8= 2、每份分得(),叫“平均分”。 3、除号的写法。先写“__”,要做到平、直、短,再写上点和 下点,要写成圆点“÷”。 一、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完例4、例5,我知道: 1、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12 ÷ 4 = 3 ()()()() 2、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12÷4=3 这个算式读作:()除以()等于()。(2)写出除法算式。 14除以2等于7。 被除数是24,除数是3,商是8。 3、除法的两种意义。 (1)认真观察例4。填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 盘可以放()个?列出的除法算式是: 由此得出:我们平均分物体,求每份的个数时,用()计算。(2)认真观察例5。填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列出的除法算式是: 由此得出:我们平均分物体,求分的份数时,用()法计算。(3)比较以上两种分法,我发现: 12÷4=3有()种含义。第一种是把12平均分4份,每份有3 个;第二种是把12,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3份,也就是12里 面有()个4。 二、学生和家长合作探究: 1、观察自主学习1.2题 ①、我认识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②、除法算式的两种意义: 1、把一个数()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2、把一个数()分成一份,可以分几份? 三、尝试练习: 做课本13页,14页“做一做”

小数除法概念

一、小数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 1.25÷5表示什么意义: (1)可以表示把1.25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可以表示已知两个乘数的积是1.25,其中一个乘数是5,求另一个乘数是多少。 1、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如果商的中间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上用“0”占位。7.42÷7=1.06 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要用“0”占位。 1.2÷5=0.24 13.8÷15=0.92 二、整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一样,商的小数点仍旧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在除法中(除数不为0),当被除数大于除数时,商比1大;当被除数小于除数时,商比1 小。 三、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 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比较除法算式中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关键看除数。如果除数比1大,商就比被除数小;如果除数(不为0)比1小,商就比被除数大;如果除数等于1,商就等于被除数。 3、当被除数是0时,商是0,这时商永远等于被除数。 4、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商的大小不变,但余数也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要求原余数,就是求新余数的(即竖式中余数的1/10、1/100、1/1000…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

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 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平均分”.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 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 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 “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 书:2).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1)教师继 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个桃 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2)教师提问:“平 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 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3)师生合作分桃子.① 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 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②学生用学具自己 试着分一分.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 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 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 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④师生小结:6个桃, 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 份,每份是2个.(板书:2)(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教师 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 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

除法的含义

除法的含义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请你试着分一分,并思考问题: (1)可以怎样分竹笋 (2)到底每盘应放几个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除法算式: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二)除号的由来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 H. Rahn)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除法算式:12÷4=3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12÷4表示什么 12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个。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个。 12÷3=4 12÷6=2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基本练习 1. 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读作: 15÷5=3读作: 6÷2=3读作: 16÷4=4读作: 9÷3=3读作: 2.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条。(二)辨析练习 分一分,填一填。 (1)把10根火腿肠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小学除法概念大全123

小数除法概念1.小数除以整数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往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假如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除;除到被除法的末尾仍然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看除数有几位小数,去掉除数的小数点,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几位,就在被除数的末尾补几个“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法则来计算。 3.假如除数是小数,先把除数变整数。被除数扩大同倍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当除数比被除数大时,商(<)1;当除数即是被除数时,商(=)1;当除数比被除数小时,商(>)1。 5.小数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一个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假如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6.求小数除法的商的近似值时,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存的小数位(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法取商的近似值。 7、根据生活经验求商的近似值时一般采用(去尾法)法和(进一法)。 8.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9.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10.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11.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点一个(循环点)。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三课时除法初步认识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3—14页例4、5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三。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在数学课堂上真正意义地学习除法,其地位的重要显而易见,本节课是学生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并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等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创设了熊猫分竹笋的活动,用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 4 盘的实例引出除法算式,显示出教材把除法概念教学植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编写意图。 “除法”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知道一点,也许这个学生知道除号,那个学生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如果老师再通过自己的讲解硬塞给孩子,肯定会造成“消化不良”,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始终围绕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 (二)核心能力 认识除法的含义,离不开“平均分”,更离不开动手分的过程,注重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积累经验,另外,用算式表述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2.在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的数学活动中,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四)学习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理解除法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同学们,把15个扣子,平均分成3份,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我们用圈一圈的方法来解决吧!你准备怎样圈。 师:看来,大家都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复习导入环节,结合分扣子的情境,复习平均分的方法,为除法的初步认识做了知识的铺垫。】 2.问题探究 (1)动手操作,明确除法含义 (课件出示下图)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对,是大熊猫。今天熊猫邀请了几位小伙伴来家里做客,熊猫妈妈为她们准备了这些东西。课件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师:如果熊猫想把这些竹笋平均分给大家,应该怎样分呢? 师:请同桌两人用小棒代替竹笋,亲自动手分一分。 同桌动手操作讨论。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展示发言。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看图说一说我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小结:把12个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谁能试着说一说。 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把我们刚才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大胆尝试,展示交流。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和写、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怎样才能又清楚又简单的表示出来呢? 预设情况一:生答:除法

除法基本概念的认识练习题

除法的基本概念练习题 一、平均分问题 1.把12个梨平均份给()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 2、有24个同学,平均分成6组,每组()人,如果每组3人,可以分成()组。 3、帮小猴子分桃子。 有()个桃子,平均分给()只猴, 每只猴得到()个。 4、把36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 5、把3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二、倍数问题、几个几的问题 、1、25是5的()倍,24是()的4倍 2、28里面有()7。64除以8等于()。 3、4个4是()。30是5的()倍。 4、8除以2,商是()。 5、36里面有()个4,56是7的()倍。 6、9的6倍是(),56是8的()倍。 7、72÷8=(),计算时用的口诀是()。 8、42÷6=(),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口诀是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9 的个数是)倍。 10、24÷8=3表示()里有()个(),也可以表示()是()的()倍。 三、选择: 1、12÷4读作:() ①12除4②12除以4③4除以12 2、唱歌的有45人,跳舞的有9人,唱歌的是跳舞的()倍。 ①3②4③5 3一支笔9元钱,小明有40元钱,能买()支笔。 ①6②5③4 4.得数是6的算式有()。 (1)18÷3 (2)54÷6 (3)30÷5

8、在○里填上“>”“<”或“=”。 8○72÷96×8○4020÷5○5 9、在○里填上“+”、“-”、“×”或“÷”。 42○6=73○6=1820○5=1535○5=40 五、判断 1、5个5相加是多少,算式是5+5=10。() 2、18÷6=3表示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3、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34米长的绳子,每5米剪一段,可以剪成这样的( )段,还剩( )米。

除法的含义

除法的含义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14、15页例4、例5及练习三3、4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等分情况和包含情况学习除法的含义。 2、沟通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联系----理解除法算式的含 义。 3、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三、教学重点: 除法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学习例4: (一)、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1、教师课件出示例4图,学生看图。 2、思考:你从图中搜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问:每盘放几个?) 3、追问:分什么?怎么分?(分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4、请你用你手中的12个竹笋图片分一分。

5、指名实物投影演示。 (二)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说一说你分物体的过程。(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三)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1、预设: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 预设:小精灵告诉我们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板书:除法 2、师边叙述边板书: 叙述:把12个竹笋板书12 叙述:平均放在4个盘里板书÷4 叙述:每盘放3个板书 =3 完整地呈现出板书12÷4=3。 3、指名说一说12、 4、3这几个数分别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4、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和算式读法。 1、预设:对于这个算式,你都知道什么? 预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 12÷4=3 “÷”叫除号,板书:除号指导学生书空,在本上写3个;“12”叫被除数;板书:被除数“4”叫除数;板书:除数“3”叫商。板书:商读作:12除以4等于3。板书:12除以4等于

(除法的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上册)》57~5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形成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2.让学生经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比较、模型等数学思想。 3.体会数学符号的概括性和简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从平均分的方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同学们请看屏幕,仔细观察画面,谁能用图中的信息编一个数学故事?(课件出示情境图) 预设:森林里发洪水了,小动物们被围困在一个小岛上,狮子警察要去营救它们。 师:狮子救援队现在遇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救小鹿需要准备多少条小船? 师:你能将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的信息完整地说一说吗? 预设:有15只小鹿等待救援,每条船最多能救3只,需要多少条船? 教师将信息和问题课件呈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编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信息图,了解其中的信息和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读图和理解题意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一)解决“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1.谈话。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这个问题能自己解决吗?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有了想法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预设:学生会认为用学具摆一摆来解决问题。

师:的确是这样,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来解决,动手试一试吧。 2.动手操作。 学生运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小鹿,摆一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3.集体交流。 (1)谈话。 师:谁能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可以边摆边说。 预设:15个圆片代替小鹿,每次拿3个为一组,可以分成5组。所以就是需要5条船。 师:你的方法和他一样吗?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是按什么平均分的? 预设:是按每份是3个平均分的。 师:每3个分为一组是什么意思? 预设:每3个一组也就是代表一条船,所以分成5组也就是需要5条船。 【设计意图】教师的一次次追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需要几条船也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3,也就是把15按每份是3来平均分,可以分成5份。 (2)继续追问:刚才同学们用边摆边说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需要几条船”的问题,那么这个平均分的过程能不能用算式来表示呢? 预设:个别学生会提出除法算式,但可能不会列式。 师:还有谁会列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3=5(组) 小结:像这样把15按每份是3来平均分,可以分成5份的过程,可以用15÷3=5(组)这样一个算式来表示。(板书算式) 4.认识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师:你认识这个符号吗?除号该怎样写呢? 小结: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师:谁会读这个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正确读出:15除以3等于5。 师:这个除法算式我们已经会读了,谁能来说一说15是什么意思,除以3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求需要几条船,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3,可以写成算式15÷3=5。 【设计意图】通过指算式再次说一说算式每部分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把15按每份是3来平均分,可以分成5份,就可以用除法算式15÷3=5来表示,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5.仿例练习。

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课题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课型新授 整理教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 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知道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计算的能力。 学习方法练习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评价方案 评价设计: 1、通过课堂交流、提问及展示检测目标1 2、通过课堂提问及评价样题检测目标2 评价样题: 60页的做一做1、2题。 课前准备课件、练习本等 教学预设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 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个,多了1个。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出示学生资源):这是咱们班同学的想法(呈现下面3种方式)。请大家仔细看看,你同意用哪一个表示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针对①):剩下的1个草莓不表示出来行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针对②和③):后面的两种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刚才分的过程吗?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看来大家都认为需要把剩下的1个草莓表示出来,后面两种表示方法都对,只不过在数学上规定这样表示(板书如下)。 7÷2=3(盘)……1(个)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7、3、2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 三、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师: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随学生回答呈现并完善下表。 分的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

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6) 【教学内容】课本13页例题4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会看图写除法算式。 【教法设计】组织引导 【学法设计】探索练习 【教学准备】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小棒。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除法的含义》

《除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愉快的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衔接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在线直播课堂。刚才我们通过观看空中课堂,学习了《除法的含义》,相信大家都有不少收获,现在请大家跟着汪老师就这节课中除法这一重要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二、复习除号 三、理解除法的含义,巩固练习 (一)把15个桃子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1.理解题意:平均就是每人分得同样多。 2.那我们来试着分一分。 3.请同学们准备好学具和老师一起来分。(课件播放视频)

(先拿出其中的5根,一根一根来分,分给五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一根,这时还剩下10根小棒,再拿出5根小棒,一根一根来分,每人分得一根,最后还剩下5根,每个小朋友还可以再分1根。) 4.把刚才分的过程如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5.写除法算式 可以这样列式:15÷5=3 这个算式读作:15除以5等于3。 (二)先分一分,然后写出除法算式。 如果把左边鱼缸中的金鱼平均分到右面的3个鱼缸中,每个鱼缸中可以分几条金鱼? 先数一数,再分一分,后说一说,最后写一写。 (三)读除法算式 16÷2=8 45÷5=9 49÷7=7 6÷6=1 (四)分一分,填一填 (1)把8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个。 (2)把8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个。 (五)先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再动手分一分。 18÷3 = 6 四、小结。 今天的在线辅导就到这,同学们再见。

二年级数学下: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二年级数学下: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