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及方法研究剖析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及方法研究剖析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及方法研究剖析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及方法研究剖析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及方法研究》

发表日期:07月04日字体:大中小

一、课题研究背景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倡导多读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使课外阅读伴随学生一生,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这是现代教育和新课程赋予学校教育的使命。但由于种种原因,今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仍是令人担忧的。他们是伴随着电视、游戏和卡通长大的,他们客观上已经成为读图的一代,习惯于“快餐式”阅读,思考肤浅。如何帮助和指导他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自觉地“既能直面图像,又能亲近文字”,在与人类优秀文化的对话中使身心得以发展。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小学的课外阅读形成冲击,如何正确引导;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如何大面积加大课内外阅读实施力度,增强创新意识…… 这是语文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问题,通过深层次思考,反复琢磨,最终将课题锁定为《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及方法研究》。

二、研究价值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1.课外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课外阅读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如果把学生一味地束缚在题海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往往导致学生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丰富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校园文化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文化环境需要有思想修养高、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教师和学生)。大量健康的课外阅读,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

三、研究理论依据

1.传统语文教学重视通过博览、诵读、精思、背诵,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滋养,从而具备较扎实的语文功底。

2、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观的核心是“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叶老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这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3.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与“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4.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课内阅读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实验的又一理论依据。

5.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以上,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四、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通过课题实验,积极贯彻一切有利于儿童生命健康发展的教育宗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五、研究的实施阶段安排

(一)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课题立项、启动阶段。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进行文献研究,编辑研究资料,并制定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年3月—2011年9月)课题具体实施阶段。进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针对不能有效地课外阅读的原因,分析成因,制定对策,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科学地制定研究方案,及时了解阅读效果,不断地归纳总结,深入研究,这一方法伴随着整个研究过程。

(三)课题总结、验收、结题阶段。(2011年5月—2011年9月)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及时总结,定期交流。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归纳、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

六、初期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为了深入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于2009年9月,我们课题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调查提纲: 1.双休日,你最喜欢干什么? 2.能否写出五部以上中外名著? 3.你家里有电脑吗?你会上网吗? 4.你经常去图书馆吗? 5.你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是多少? 6.你家中订阅了几份报刊杂志? 7.爸爸、妈妈每天在家读书时间是多少?8.在家里,你有自己的书房和书橱吗?)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出我校学生的阅读存在的问题是:、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的比例占96%。平时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占58%。还有41%的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表明了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兴趣。

(2)小学生拥有的课外书太少。学生家庭中订阅报纸、杂志的很少,家庭中藏书差距太大。最少的有三四本,最多的达到五六十本。另外,学校存放的书籍陈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九年代的,趣味性不高,难以吸引学生。

(3)小学生阅读习惯还需培养。课外阅读时间和量都无法达到,更谈不上摘抄,写心得体会。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有些人认为好看的书就看看,不好看的书就随便翻翻,再不好看的书就扔一旁。还有些人认为,高兴的时候就定下心来阅读,不高兴的时候就翻下页数,甚至有些人认为老师叫我们写日记和周记就是打开作文书抄抄罢了。

(5)很多家长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而且家长影响力不够。他们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而且绝大多数家长从事经商或体力劳动,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无法给学生以正确影响。

(6)很多教师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部分教师疲于应试,布置学生读的几乎全是作文书,且多是要求多看多背,“题海战”仍处于“正在进行时”。

(二)分析成因,因势定策

调查完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现状之后,下面工作就是探究小学生阅读存在着弊端的原因与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处理分析表明,其主要原因是:教师不注意语文课外内容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而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禁锢在课本、课堂这样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以及当前升学的指挥棒仍然在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导致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在升学压力面前,教师、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往往“虽心向往之,但仍不能至”,很多学生放学后从一个课堂立即赶向了另一个课堂,学生有限的

时间被各种辅导班、作业所占据。

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确保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并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思想等严格把关,确保阅读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书籍。通过征求各位家长意见,从反馈信息看,大家一致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逐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共同督促,促使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七、实施阶段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针对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我们课题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法,使课题迅速进入了研究阶段,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课内加强指导,注重方法的引导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这样才能有所得。而每周一节的自由阅读课应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辅导,细化到如下内容:

1.阅读方法指导

a.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检资料;

b.指导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c.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

d.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熟练运用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

2.读书笔记辅导

a.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写摘录笔记。教会学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

b.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写提纲笔记。教会学生首先对阅读材料认真分析,再对其思想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培养化繁为简的能力。

c.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运用。

3.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在每个开学初,教师做的教学计划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列出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

4.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指导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我们指导学生读的是一个故事,一篇文章,而对整本书的指导严重缺乏,这个问题不仅在我校存在,它在我国语文教育体系中也缺乏地位,所以,我校在这个发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根据教师实践,效果还不错。

我们给每个教研组定了一套《儿童阅读指导丛书》,其中有一本《上读书课啦---班级读书会案列精选》,它是一本班级读书会的优秀指导案列集锦,它本身有带领学生读书的实践经验,又有着开阔的视野,独到的眼光,这个案例集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光有案例,没有书,怎么指导?学生不读怎么指导?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向学校提出了这些困难,学校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仅今年学校为图书馆增添了6万元的书,为了便于教师指导,我们按照案列上所列数目,同样的书购进30多套,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借阅,并提出读书任务,在规定的时间教师借鉴阅读案列集中进行了课内阅读指导,和学生交流读书内容。郭海莲老师在向学生推荐《草房子》这本书时,在阅读之前先为每位学生制作一张读书书签,书签有如下内容:你喜欢他们中的哪一位?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在阅读赏析课中,同学们全身心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里了,在文中孩子们认识了善良、热心、有爱心、仗义、坚强的桑桑,认识了战胜自己的杜小康……被生活在这座美丽的草房子里的美丽的人们所深深地震撼了。

有的孩子在读后感中这样写道:

“秃鹤是个小秃子,人们经常取笑他,他有一颗秃头!他在学校里感受不到一点温暖。他没有自暴自弃,依然爱着这个学校。为这个学校增光添彩。秃鹤遇到困难不气馁,做事坚定,不像我墙头草——随风倒。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宽广的胸怀,而且要意志坚定。”

“杜小康本应该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而他却因生活所迫而谋生,在学校门口卖小东西也不害羞。如果是我站在学校门口的话脸上一定会热辣辣的,以后我要改掉好慕虚荣的毛病,好好学习,成为一名像从前的杜小康一样的好学生。”

“读了《草房子》这本书,我感受到桑桑和他的同学们都是那么天真、活泼、可爱和调皮,感受到了同学之间最珍贵的友谊,感受到了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品质。同时我也要学习他们执着、坚强、有毅力、有爱心。”

(附:以下是我校高爱香老师指导阅读《绿野仙踪》一书时的小片段

(一)谈话交流、引入话题(略)

这学期,老师还推荐大家读了《绿野仙踪》,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你的读书心得。

(二)共同研读《绿野仙踪》,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目标:教会学生看作者简介、引言导读、故事简介、目录部分,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1.学会了解作者,感受写作背景。

(1)出示封面:这位漂亮的小女孩是谁?和她一起的还有哪些伙伴?(从封面上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

(2)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你对他了解多少,能说说吗?(出示:课件展示《绿野

仙踪》的作者简介 ) (板书:知作者)

2.学会看故事简介,初步感知文本。

(1)请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小组找找你那本书的故事简介。(课件出示:故事简介)

(2) 从《故事简介》中,我们可以了解本书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板书:读简介)

3.学会看书目录,详细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1)我们还可以通过看什么也能很快的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除了故事简介,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相当于文章的题目,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咱们小组一起读一读目录,看看你的目录中都有哪些内容?

(2)这是老师书上的目录,我节选了其中的五章,考考大家,如果我要了解翡翠城,怎么办?(板书:看目录)

4.小结阅读方法:知作者——读简介——看目录了解故事梗概。

这就是这节课老师带给你们阅读的第一把金钥匙:了解主要内容。

(三)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1.和书中人物交朋友

(1)假如多萝西来到我们班,你愿不愿意和她交朋友?为什么?(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2)你还想和谁交朋友?为什么?(让学生尽情说。)

(3)老师还喜欢与故事中的另几个人交朋友,你知道是谁吗?

2.老师引入:刚才同学们都交流了愿意和谁交朋友,我们了解了人物形象,了解了他们身上的优点,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收获。这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第二把金钥匙:走进人物角色。

应该说,这些阅读方法,学生在平时的精读课文的学习中都有所涉猎,经过这堂课的教师的有意识的梳理,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最后,让学生写读书感受,推荐同类书比较。通过这样的读写训练,提高了学生读书的质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多渠道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发挥学校图书室、“开放书架”、阅报栏、网络作用,整合阅读资源。学校年年征订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杂志、报纸,学校图书室每年添置新图书。每学年学校增添六万元的图书。

2.每学期初,学校组织专门的人员精心筛选书目并推荐。然后每位研究教师做好一学期的读书计划,学校把推荐的书目发放在每位教师手中。除了向教师推荐传统的经典中外文学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昆虫记》《鲁西西传》《小王子》《快乐王子集》《苦儿流浪记》外,还增订了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如《桥下一家人》《夏日历险》

《一百条裙子》《时代广场的蟋蟀》《电话里的童话》《雷梦拉与爸爸》等。)“国际大奖小说”系列是为青少年读者倾心奉献的一座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宝库。除此外,还增订了《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百年百部”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这些优秀作品的引进,与我校优秀的图书管理员分不开。我校图书管理员王永杰老师,读书量大,知识面广,经常向学校和老师推荐好的读物,并督促教师,让书流动起来。我们校长也非常重视读书,经常说:书不怕看,就怕放,宁肯借烂了,也不能放烂了。

3. 读书交流。可以利用展示成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如:(1)摘抄展览。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优生更好,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 (2) 读书心得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利用语文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评比,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交流心得,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除此外,要求老师也要进行阅读,教师也写读书体会,教师和教师之间展开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展开交流,老师以榜样示范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购书。面对“茫茫书海”,如何购适合学生读的书?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们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其理解能力的差别,结合教育部、团中央向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目和各科教学要求,围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列出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为学生拟定一份书目序列表,以降低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认真做好“好书推荐”工作,定期为学生推荐新书,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向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读物。

5.营造读书氛围。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故意吸引一群“小听众”或利用晨会课,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到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刹车。学生总催促教师讲下去,这时可把书借给他们看,学生一拿到书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教师可趁势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其它作品。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

6.充分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墙报、队角,有条件的可设班级网页,营造多维立体的班级读书氛围。

7. 创造班级读书座右铭。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读书计划。建立好书交换站,鼓励孩子们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每个学生都建立读书成长册。

(三)开展丰富的读书展示活动,将评价紧随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小学生好胜心强,适当展开竞赛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兴趣。

1.开展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如开展:“好书伴我行”“我读书,我快乐” 等读书交流活动,“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2.每周开展一次读书故事会或人物评论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每月开展“读书吉尼斯”评选。如读名著之最、读童话之最、背儿歌之最、背诵古诗之最、背诵《三字经》之最、写阅读日记之最、即兴朗读最棒等项目。每月不同班级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红花少年”“读书之星”等。每学年评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学期末,学校开展展评活动,“读书记录卡”,“读书笔记”,“阅读小报”,“剪贴册”“阅读报告”等的评比工作。通过这些评比,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有人说: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就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通过活动,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因为自己的表现带来他人的赞许或敬佩的眼光,由此产生了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孩子们都怀着一股热情盼望每次的评选活动。总之,我认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吸取营养,陶冶情操,感受生活,感受美,让每个学生的生命花朵更加绚丽、多彩!

(四)倡导亲子共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30分钟,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

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并及时填写《课外阅读卡》。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们的快乐,热情地赞扬鼓励。

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高品位的课外读物,家庭阅读作业,家长进行指导或督促并及时签意见或建议。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

(五)课题负责人和实验教师做周期性的读书数据调查、对比、分析,开展灵活多样的检测活动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具体统计如

下:

课外阅读量统计表 2010年1月12日

班级每周阅读量每月阅读量每学期阅读量备注

二年级大约7000字 3万字左右 15万左右大约4本儿童读物

三年级 15000字左右大约5--6万大约23万字 5—6本读物

四年级 2万字左右大约

7---8万 30万字左右 6—7本读物

五年级 7万字左右大约28万字 110万字左右 12本课外读物

六年级 7-8万字左右大约28万字 110--120万字左右 12本课外读物

全校学生阅读量统计表

2010年12月17日

读书量(万)

年级

最低

读书量

(每月)

最高

读书量

(每月)每班级每

学期读书量备注

二年级 2.37 14.4 40万大约8本儿童读物

三年级 4.3 94 60万大约11本儿童读物

四年级 7.7 62.6 90 大约18本儿童读物

五年级 2.7 124.5 150万大约30本儿童读物

六年级 10.5 79 150 大约30本儿童读物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近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课题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1.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课余时间,人人争着借书,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

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

2.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经常听老师们反映,学生常常问:“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4.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了好的阅读方法

5.改变了家长观念。

多数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家长会上了解到,学生家长为孩子购买书籍、征订报刊比例明显上升,有很多家长还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比赛阅读收获,互评阅读笔记。学生真正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位家长说道:“和孩子一起读书会带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和孩子一起读书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因为父母的模范作用是无限的,在潜移默化之间,一方面给孩子作出了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学习型、读书型社会的建立,正是来源于无数个读书型的家庭。

6.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

开展读书活动,必须让孩子有书可读。因此,学校义无旁怠地要担负起为学生提供书源的责任。一方面,学校不断补充图书库,购买一些有时代气息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特点的课外读物,学校所购课外阅读书目尽量考虑到与课内阅读目标相适应。我们还借鉴了新教育实验推荐的“新世纪教育文库?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种”,学校图书馆根据这些书目购置了大量适合我校学生阅读的图书,涵盖了各类专题如“人物传记”、“自然科学”“文学名著”“教育名著”“儿童文学”等等,向教师和学生开放。定期更换读物,供学生阅读。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也可供学生查找资料,进行网上阅读。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看到课外阅读活动终于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我们倍感欣慰:学校也是可以创造条件,克服困难,把课外阅读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

1.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2.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生活中,亲子阅读的开展,使家庭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我们也发现,亲子阅读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很多家庭仍然缺失亲子阅

读,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接受、重视和坚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教师的理论水平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限制了研究开展的深度和广度。

执笔人:吴桂英

2011年5月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2013-11-03 14:35小迈j08|分类:文档/报告共享|浏览5次

分享到:

2013-11-04 08:28提问者采纳

[摘要] 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外阅读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国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 45万字。毫无疑问,这一规定对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储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习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能够为学生终

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夯下较扎实的基础。按理说,六年小学学习要达到145万字的阅读总量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然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也许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一部分学生甚至达不到145万字的阅读要求,这是因为:1、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早自修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反之,也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2、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书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3、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上述因素,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课外阅读,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生成,确保新课程在农村积极、稳步推行,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的阅读量,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构筑平台,使他们得到充分地发展。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在工作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1、循序激趣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知识结构要适应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普遍能接受的形式,安排好知识结构的合理序列,深浅程度应适合于认知发展的水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要拾级而上,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介绍读物时,对低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并尽量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如声像材料,对中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对高年级学生,则介绍民间故事,如短篇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课型特点上,低年级多开阅读介绍课,中年级多开阅读汇报课,高年级多开阅读欣赏课、读书笔记指导课,使学生“读有所用,读有所得”,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钥匙,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2、环境激趣环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园的环境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授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带着强烈的阅读兴趣将知识内化。组建班级“图书馆”, 将学生的图书资源“共享”。学生手里都有几本甚至十几本的课外图书, 但是据调查, 由于受电视动画片的冲击, 多数学生对读书不感兴趣, 有的让家长读

给自己听, 有的干脆只是一种摆设。于是我就想, 何不将学生的图书集中起来, 组建一个班级“图书馆”, 发挥图书应有的价值, 让全体学生都来关心阅读, 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形成一种“群体阅读”的风气。在班内做好了动员, 同学们兴致都很高, 纷纷把自己的各种图书都“贡献”了出来。为了便于管理, 我规定, 图书还是由自己保管, 只要将图书的名称报上就行。这样, 我把学生的姓名、图书名称列了一份清单, 用电脑打印一份, 贴在了班级的一角,叫图书角。同学们只要到这里找到自己想读的书, 就可到书的主人那里去借。作为老师, 我也和同学们一起借书、看书, 班内形成了浓厚的“群体阅读”的风气。在这种风气的感染下, 每个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有了进步。学校还可把走廊及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经常出读书专刊,譬如“历史上的今天”、“历史名人与变法”、“我心中的一本书”、“祖国五十年”、“爱国人物传记”?悬挂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画像;书写名人语录,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久读可以治愚”等,要求班级按规定的主题和内容定期出黑板报,并由校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组织评比。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把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的阅读实践。另外,还可在班级中举办能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如举办“读书节”、“读书演讲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评选“金钥匙———读书积极分子”。组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在学校或班级中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3、扩展激趣扩展激趣即引导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的扩展活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一种调节活动的心理结构。学生在扩展活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中,有许多介绍历史人物和回顾历史事件的书籍,这些书籍之间有着诸多的联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此为契机,进行认知水平结构范围内的纵横发展,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多方面地掌握历史知识。如学生阅读《爱因斯坦》一文后,为爱因斯坦丰富的想象,坚韧的毅力,不懈的追求而感动,为他的创造成就感到骄傲。教师可顺势启示:“你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取得了哪些成就?”激发同学们去寻找更多的名人故事来阅读。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名家名著的节选,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抒发的爱情感情,布置学生课后扩展阅读,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教了《惊弓之鸟》,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后,可扩展阅读《故乡》。学生通过扩展阅读,既巩固和发展了课外阅读的成果,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二、进行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时,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

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三、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十分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使学生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2、组织“三分钟演讲”, 交流读书所得。学生读书了, 读的质量如何? 利用课间操以后上课以前这段时间我组织了“三分钟演讲”, 按学号每天一名学生登台“演讲”自己的读书所得。为了不给学生增加难度, 我规定, 围绕你看的书, 说什么都可以。可以说你喜欢的书中的一个人物; 可以将看的内容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说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学生说了, 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就此展开争论。为了不致登台时无话可说而“尴尬”, 同学们看书时, 比以前认真多了, 都或多或少的有收获。3、鼓励、展开读书比赛。有竞争才有上进心, 有上进心才能有进步。对学生的评

价能否及时跟上, 是决定一项活动能否长久坚持的关键。学生每读完一本书, 都要到我这儿“领赏”做好登记, 并根据字数奖励小红花贴到“争星台”上, 定期公布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当然, 学生读完一本书, 我都要考考他, 看是不是读有所得,不光看数量, 还要看质量。读书好的学生, 我还领他到学校图书馆去借更好的书,作为更重的奖励。4、与家长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我建立了与家长的联系,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和家长经常打电话联系,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5、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轻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给学生规定,每天至少读半个小时的书。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其次我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书”是中华民族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是我们的生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创造条件,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喜爱阅读、快乐阅读。指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从小语文学习走向大语文阅读。让我们的学生像爱生活那样爱语文,像爱语文那样爱阅读。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2013-11-03 14:35小迈j08|分类:文档/报告共享|浏览5次

分享到:

2013-11-04 08:28提问者采纳

[摘要] 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外阅读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国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 45万字。毫无疑问,这一规定对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储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习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夯下较扎实的基础。按理说,六年小学学习要达到145万字的阅读总量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然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也许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一部分学生甚至达不到145万字的阅读要求,这是因为:1、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早自修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反之,也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2、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书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3、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上述因素,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课外阅读,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生成,确保新课程在农村积极、稳步推行,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的阅读量,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构筑平台,使他们得到充分地发展。如何针对

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在工作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1、循序激趣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知识结构要适应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普遍能接受的形式,安排好知识结构的合理序列,深浅程度应适合于认知发展的水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要拾级而上,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介绍读物时,对低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并尽量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如声像材料,对中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对高年级学生,则介绍民间故事,如短篇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课型特点上,低年级多开阅读介绍课,中年级多开阅读汇报课,高年级多开阅读欣赏课、读书笔记指导课,使学生“读有所用,读有所得”,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钥匙,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2、环境激趣环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园的环境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授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带着强烈的阅读兴趣将知识内化。组建班级“图书馆”, 将学生的图书资源“共享”。学生手里都有几本甚至十几本的课外图书, 但是据调查, 由于受电视动画片的冲击, 多数学生对读书不感兴趣, 有的让家长读给自己听, 有的干脆只是一种摆设。于是我就想, 何不将学生的图书集中起来, 组建一个班级“图书馆”, 发挥图书应有的价值, 让全体学生都来关心阅读, 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形成一种“群体阅读”的风气。在班内做好了动员, 同学们兴致都很高, 纷纷把自己的各种图书都“贡献”了出来。为了便于管理, 我规定, 图书还是由自己保管, 只要将图书的名称报上就行。这样, 我把学生的姓名、图书名称列了一份清单, 用电脑打印一份, 贴在了班级的一角,叫图书角。同学们只要到这里找到自己想读的书, 就可到书的主人那里去借。作为老师, 我也和同学们一起借书、看书, 班内形成了浓厚的“群体阅读”的风气。在这种风气的感染下, 每个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有了进步。学校还可把走廊及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经常出读书专刊,譬如“历史上的今天”、“历史名人与变法”、“我心中的一本书”、“祖国五十年”、“爱国人物传记”?悬挂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画像;书写名人语录,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久读可以治愚”等,要求班级按规定的主题和内容定期出黑板报,并由校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组织评比。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把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的阅读实践。另外,还可在班级中举办能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如举办“读书节”、“读书演讲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评选“金钥匙———读书积极分子”。组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在学校或班级中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3、扩展激趣扩展激趣即引导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的扩展活动

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一种调节活动的心理结构。学生在扩展活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中,有许多介绍历史人物和回顾历史事件的书籍,这些书籍之间有着诸多的联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此为契机,进行认知水平结构范围内的纵横发展,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多方面地掌握历史知识。如学生阅读《爱因斯坦》一文后,为爱因斯坦丰富的想象,坚韧的毅力,不懈的追求而感动,为他的创造成就感到骄傲。教师可顺势启示:“你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取得了哪些成就?”激发同学们去寻找更多的名人故事来阅读。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名家名著的节选,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抒发的爱情感情,布置学生课后扩展阅读,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教了《惊弓之鸟》,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后,可扩展阅读《故乡》。学生通过扩展阅读,既巩固和发展了课外阅读的成果,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二、进行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时,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三、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十分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使学生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2、组织“三分钟演讲”, 交流读书所得。学生读书了, 读的质量如何? 利用课间操以后上课以前这段时间我组织了“三分钟演讲”, 按学号每天一名学生登台“演讲”自己的读书所得。为了不给学生增加难度, 我规定, 围绕你看的书, 说什么都可以。可以说你喜欢的书中的一个人物; 可以将看的内容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说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学生说了, 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就此展开争论。为了不致登台时无话可说而“尴尬”, 同学们看书时, 比以前认真多了, 都或多或少的有收获。3、鼓励、展开读书比赛。有竞争才有上进心, 有上进心才能有进步。对学生的评价能否及时跟上, 是决定一项活动能否长久坚持的关键。学生每读完一本书, 都要到我这儿“领赏”做好登记, 并根据字数奖励小红花贴到“争星台”上, 定期公布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当然, 学生读完一本书, 我都要考考他, 看是不是读有所得,不光看数量, 还要看质量。读书好的学生, 我还领他到学校图书馆去借更好的书,作为更重的奖励。4、与家长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我建立了与家长的联系,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和家长经常打电话联系,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5、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轻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给学生规定,每天至少读半个小时的书。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其次我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

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书”是中华民族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是我们的生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创造条件,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喜爱阅读、快乐阅读。指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从小语文学习走向大语文阅读。让我们的学生像爱生活那样爱语文,像爱语文那样爱阅读。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成果报告

大兴镇东后完全小学课题组卢建寒执笔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1、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2、没有时间读。教师、家长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3、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国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而目前在农村小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一;案例主题;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我校承担的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尝试。二、案例背景。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另外我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呆在教室里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三、案例描述;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指导选择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很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知识分享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题答题技巧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在语文考试试卷中,阅读题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因此,掌握阅读答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人结合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的一些答题技巧。 在小学语文考试阅读题中,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几条途径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几条途径导读:本文是关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几条途径,希望能帮助到您!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几条途径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小学沈宝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就如蜜蜂采粉酿蜜一般,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从阅读中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过程并不简单,需要老师悉心努力,逐渐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营造氛围,引领阅读 我们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什么要三迁呢?因为孟母充分认识到孩子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首先,我带领学生布置教室,每期黑板报有固定的读书角,有时是“好书推荐”,有时是“奇文共赏”,有时是“读书一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教室四周悬挂学生自己收集、推荐、购买或书写的读书名言,让学生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 其次,我设立了班级图书架,动员学生自带图书,充实图书架。有的同学一带就是几十本,四层图书架严严实实摆满后,还

在讲桌上摞了好几摞。这1000多本图书,印刷精美,种类齐全,可读性非常强。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先将图书分类,再进行登记造册,制定图书借阅及管理制度。学生可以随时借阅图书,也可以带回家看。同时,积极组织并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亲近母语阅读大赛”、“全国阅读大赛”、“古诗文诵读比赛”、“扬州市中小学生作文竞赛”,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文学殿堂的神圣感。 再次,我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只要有时间,不管是课间、午休、值中餐,还是学生做作业的空隙;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在办公室,我都会捧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徜徉其间,还经常喜怒形于色,与学生分享读书的乐趣。我这种有意、无意的引领阅读,使学生耳染目濡,不知不觉地激发了阅读兴趣。 二、巧借资源,拓展阅读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这样看来,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显得尤为重要。我有意识、有系统地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在这方面,我主要采用链接的方法: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学完节选的文章,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如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宋朝末年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生本班课外阅读指导意见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续,不仅必要,而且还有深远的意义。为了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正确有效的指导,特制定如下课外阅读指导意见,供老师参考实施。 一、制定目标 1.低年级课外阅读目标:逐步学会独立阅读适合低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课外读物;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能力;养成背诵自己喜爱的文章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2.中年级课外阅读目标:在阅读活动中,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初步的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能评析文章中人物的善恶美丑,从中受到教育;背诵一定量的格言警句、歇后语、古诗及文章片段;有摘录、品味好词佳句的能力和习惯;能阅读理解简单的说明书及各种应用文;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儿童读物的能力和简单的圈点批画的阅读习惯。 3.高年级课外阅读目标:在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对文章有一定的鉴赏、分析能力,并主动从中汲取营养;能背诵较多的名家名篇(或片断〕;有摘录好词佳句及文章精华的能力,并学习分类;能独立阅读课外读物,学习制作阅读卡片;能按兴趣后某种要求剪报。 二、推荐书目 1.科技知识类:提供有关生活常识、自然知识等科学常识性文章,适合儿童特点的科幻小故事,简单的产品说明书等。各年级段书目如下:(必读书目〕 (注音本)、《告诉我为什么》(低年级版)、《动脑筋爷爷》、《大自然中的老师》(彩图注音本) 、《少年百科知识问答》、《小实验小制作》、《四季星座》、《学做多面手》、《飞向太空》、《奇趣博物馆》、《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 《世界科幻小说精品丛书》、《小学生漫游祖国》、《打开智慧之门的的金钥匙》、《中国科学小品文》、《学会在21世纪生存丛书》、《上下五千年》、《家用电器大观》 2.文学作品类:选择儿童喜爱的儿歌、谜语、古诗、寓言、童话、小说、剧本、相声小段、小品脚本等,供学生阅读。选择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品味、赏析、学习。各年级段书目如下:(必读书目)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但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知识兴趣 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能提升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中学生阅读兴趣亦有直接兴趣和间 接兴趣之分。他们二者能够有机结合。能够使阅读兴趣持久下去,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培养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要做好: 一、学校图书馆应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料 现在的课程结构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组成。除了必修课以外,选修课有知识类(实用知识和理论知识)、技能课(家电、电脑)和体、艺类(体育活动和艺术教育)以 及研究性的学习等多种类型。活动课也将是丰富多样的。所以,图书馆要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教学内容提供多种学习资料,要按上述教学内容和要求,添置各类课外读物供师生阅读。 二、搞好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阅读水平 中学时期是人生里程的关键阶段。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其年龄、身体、性格、思想、学识等各方面都经历着跨度较大的变化。学生不但需要在课堂内打下坚实的基础,也需要从课外获得广博知识。其主要是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类作品。为此就要开辟学生 阅览室,让他们在良好的场所阅读图书、报刊资料,逐渐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水平。 三、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准确选择课外读物,而中学生的辨别是非的水平正 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在当前浩如烟海“良莠”并存的课外读物中,我们根据需要选择 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的书,课内学习相关的读物,谈理想、 人生、思想品德修养、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著作,也要读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反映 时代风貌的文章,如《人民文学》《少年文艺》《中学生阅读》《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阅读与鉴赏》《阅读与写作》等刊物中的优秀文章。还要适当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名人传记》《名人录》和一些介绍新知识、新科学、新成果的科普文章、科学小品《科学世界》《求知与探索》《飞碟探索》等,以扩大 知识面以及图书展览,实行直观宣传,使一些五颜六色、有趣的封面,各种题材的优秀作品,使学生眼馋手痒,使他们理解到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书世界。从而 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和兴趣,使他们逐渐接近图书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到图书馆借阅各 种书籍,加深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而有细致的工作。在培养阅读兴趣过程中,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是多样的,还需要多下点功夫。作为一名中学图书馆工作者,为了 提升教育质量,让更多师生得到更多的好书,指导学生阅读,培养课外阅读兴趣,以开拓 他们的视野,培养合格的人才,要做到这个点,就要努力做好为读者服务的本职工作,使 课外阅读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梅堰实验小学高佩玲 内容提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显示着它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为了确保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势在必行,但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作好恰当的指导,本文从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综合运用课外阅读三方面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以期达到改变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再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工作上,仍存在不足: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恰当的指导。有的教师仅仅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给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到底应该读些什么,怎样读,学生一片茫然,有的老师虽有一定的方法指导,但多流于形式。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许多家长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时间,对学生课外阅读不支持。课堂上,大量的辅助教材、练习题,排山倒海般,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此时的读书,成为一种机械式的流水作业,应付差事,更别说什么方法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具备良好的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高雅的情趣。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有着其他活动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现状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其现状令人担忧,调查表明:学生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教师不能正确地引导。到底应该读些什么,怎样读,通过阅读会有什么收获,学生一无所知。阅读的书籍也是良莠不齐,甚至不健康的书籍也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一方面,学生能如数家珍地道出一大串电影明星的名字,清楚地知道有关这些明星的奇闻轶事,可对莎士比亚,雨果却一无所知,另一方面,课堂上的大量辅助教材使学生把那些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佳篇看成是一种机械式的作业,对课外阅读毫无兴趣。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许多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这样,才能有所获得。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引导。 (一)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阅读一本不健康的书,比不读书更坏,更有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从孩子出发,以小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读经典名著,净化心灵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

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深圳市人民小学梁伟贞 一、选好读物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好书,以它的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只有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应该把热烈讴歌历史的、时代的英雄、伟人、劳动者的美好品质和精神的故事、小说、传记、报告文学,表现真善美的童话、寓言、小品、剧本、诗歌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社会美的科幻小说、反映人文历史、自然风情美的游记、特写、及有关深化课文学习的书籍(文章)作为好书向学生推荐。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介绍好书给学生看,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愿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图书有不同的兴趣,针对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推荐图书,学生才会有阅读的兴趣。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说来,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的是童话和儿歌;到了中、高年级,推荐给学生的是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历史故事和通俗科学读物、名人传记。如一年级学生的读物宜图文并茂,并从句子过渡到短文。由于低年级学生认识的字不多,主要阅读以图片为主的书籍。学完拼音后,

可选一些配有拼音的图书,要求学生边看图边读汉字,还增加了许多有趣的知识,一举数得。 2、根据课文内容来选。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而来的,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且每一篇文章所涉及的知识面又相当广泛。在教学中仅仅以课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因而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可以大量地收集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课文,也可以先学课文在阅读类似的文章等。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把类似的文章捆绑在一起,借助比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先给学生提供了《空城计》、《七擒孟获》等文章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相关故事的时候,就会无意识地进行联系、比较,阅读兴趣浓厚,而且对故事情节、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由于类似的文章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就向学生推荐《周恩来的故事》;教学《晏子使楚》时,我就向学生推荐《东周列国故事》;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就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学完《凡卡》,我就要求学生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学完《鲁宾孙漂流记》梗概,我就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原著中的某个精彩片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加强课内外联系,以课外促课内。 3、根据学生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来选。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他们看的电视中也不乏好的素材,例如看了电视剧《西游记》,很多学生找来了小说《西游记》来看;看了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福尔摩斯的推断》时,我发现学生对福尔摩斯特别佩服,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福尔摩斯的文章。学习了《嫦娥奔月》后,让学生收集如《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可以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 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两年,《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新型玻璃》前,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竞相发言。如有的同学说:“我想做一套这样的房子,它可以飞、可以潜水、还能冲出宇宙,寻找更新的世界。”有的同学说:“我想让每户人家都装上一扇智能门锁。把家庭每个成员的相貌、声音、指纹等信息输入电脑,它就能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来,只要主人触摸门锁,它便自动打开,对其他人则不理不睬。”各种有创意的构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2.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 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 导读:本文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 古菊花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第一小学(514400)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课题。随着课程的改革,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思考探索的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众所诸知,小学生年幼无知,一面童心。因而对周围自己未知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好奇心理,具体表现为好问、好动、好思。依据小学生这一特点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启发他们从文章中尽快得到启示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实物、音乐等作为导火线,这样更能尽快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我在教学李海燕的《怒吼吧,黄河》一课时,首先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里面的一章乐曲《保卫黄河》,随着那气势磅礴的音乐,再结合图画壶口瀑布景观,在这样的情景感染下,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哼唱起来,好像身临其境面前就像是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的画面。紧接

着创设悬念:“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黄河大合唱》是谁谱写的,他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完成这首曲子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使他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去了解课文。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有兴趣往往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我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他们采用朗读、默读、略读这三种方法。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性的练习。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为了能让学生更乐意去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我又会采用自由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默读在阅读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默读不只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有什么疑问,它还唤起了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成为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在教学中我会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默读,让学生在默读中去思考、动脑筋,改换读的方式。 略读对理解内容的要求较低,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在教学中我会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1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从孩子们的心理入手,从选择课外读物,营造读书氛围,教给读书方法,开展各种活动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正文: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当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多方面主客观的影响,比如说阅读兴趣不够,选择课外读物不恰当,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 我国现代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地得益于看课外书”。由此可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仅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而且对于实现学校教育目标。那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和同年级的老师一起共同研究,从一年级带班起就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作为首要工作,三年来我们积累了一起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推荐阅读读物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同时也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每个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我都会在班级QQ群中公布适合本年级学段阅读的书目,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购买或是借这些书籍。有时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同看一本书。例如,上个学年我就向孩子们推荐了《佐贺的超级阿嬷》、《狼王梦》、《草房子》、《爱的教育》、《窗前的小豆豆》等等,课后还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有的还是名家名篇。于是,我将这种课内的经典阅读延伸到课外来。例如,学完《丑小鸭》一文,我就鼓励学生去看看这篇童话的原著,读读安徒

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做阅读测试题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做阅读测试题的基本方法与 技巧(摘编) 一、怎样理解文中的词语: 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 1、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抓住词语中一两个关键的的难字,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查处它们的意思,那么整个词语的意思也就显而易见了。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句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因而理解时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才能准确理解。 3、用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比较分析。 4、探求词的本义或来源,弄清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二、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1、词语理解法:抓住句子中的疑难字词,利用工具书,先理解难字难词。疑难词语理解了,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弄明白了。 2、联系全文的方法:联系文章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情感来理解文中重点句。 3、用心琢磨、品出深义:遇到文中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等,要用心体会,既要弄清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些修辞方法,还要揣摩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和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三、怎样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抓住关联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从内容上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比如总说与分说的关系、承上启下的关系、前后照应关系。 3、从表达形式上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句式相同的句子是并列关系,也有少数呈递进关系。

四、怎样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分总关系:前面段落总起,后面段落分说的关系;或前面段落分说,后面段落总结的关系。 2、照应关系:前面段落说道某一内容,后面段落又以重复再现的方法表达这一内容;或前面交代因,后面交代果;前面设概念,后面释概念。 3、并列关系:从并列的几个方面描述或阐述某一内容的几个段落,一般也称它们为排比段。 4、承上启下的关系:即承接上面的短落内容,又引出下面的段落内容,一般我们称它为过渡段,它与前面段落之间就是承上启下的衔接关系。 五、怎样划分段落: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 3、按空间地点的变化分 4、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 5、按总分关系分。 六、怎样划分层次: 1、首先要弄清这一段落文章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要善于抓住每个段落的结构特点:总分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说明关系、时间推移、空间方位变换。 七、怎样概括段落层次的大意: 1、摘录引用法:就是摘用文段中重点的词语或重点句子。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在媒体上看到于永正老师传授青年教师备课的方法,说到新课标出台后,自己每次备课,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教学段的教课程标准放在备课首页,让自己随时能看到,于是笔者也照着做了,看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越看越觉得现在的孩子课外阅读太匮乏了,本学期学校教导处的读书节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在这个大活动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重视起课外阅读来,笔者也越来越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不想读:学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于是,被其他的媒体夺去了几乎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 二是学生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吸收,没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 三是学生不能读:其一,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其二,没有时间读,这可能是教师家庭作业过多所致。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应试教学的内容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这3种现象,其实是相互作用的,没有课外书或没有时间,当然就不能读;而学习的兴趣与方法正是从学习中得到的,不学习,又如何能得到学习的兴趣呢?于是不会读,不想读。反过来,如果真有了兴趣,他会想方设法借书阅读,挤时间读,就会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忘乎一切。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阅读兴趣的差异比较大,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和来自劳工家庭的孩子入幼儿园时,在词汇积累、背景知识、阅读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而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于比较好的阅读环境。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应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家长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二是学校和家庭中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比较充裕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一个小书房,一张书桌,一个放着能激发孩子兴趣阅读的书架,让学校的图书馆成为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地方,在孩子生活的空间里努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给孩子安排享受阅读的时间。三是和孩子一起阅读。每天中午,学生休息的时间比较长,笔者会和学生一起读书读报,学生看自己带来的书,看班级图书角上的杂志或报纸……为他们阅读创设氛围。四是定时跟孩子交流读书心得。有时老师介绍推荐好书中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自己去读的欲望;有时老师讲讲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用“现身

教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为孩子开启了太久过去、现在、未来奥秘的大门;阅读引发高雅的谈话,并能培养高尚情感及思维的深度;阅读能使孩子们关注生活,重视生命意义……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还必须扩大课外阅读量。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呢?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阅读尝试。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戛然收声,然后意味深长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主动去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好的书籍对学生会受益匪浅,有的坏书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选择书籍非常重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学生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重点向学生推荐这类的书籍,如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等。 三、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谈几种我们常用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或篇章的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一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阅读。要求学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而是快速浏览。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王垸小学托补兴趣班阅读备课

课件出示内容 一、课外阅读的作用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我们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我们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我们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我们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等到自己说话写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且看古今部分文学大师和语文教育专家们的看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老舍 这些大师的话,足以证明课外阅读在提高我们的语文实际能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让我们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我们个性的表现。而我们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我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我们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我们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我们的主体意识,发展我们的主体能力,塑造我们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二、阅读方法 1、精读法亦称细读法、研读法。是指以正常的或极慢的阅读速度深入钻研全书的内容, 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详细掌握书中的每一个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 清晰地勾划出全书的结构或情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

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在这些平凡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是作者基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对生活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要想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有着丰富而多彩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正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是将文本简单地进行还原,更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基于文本,以文本为中心,同时又超越文本,透过文字表面,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见解与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设施再现教学,并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搭建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真正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升华学生的认知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4-05-04T10:11:48.4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5期供稿作者:薛玲[导读]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薛玲甘肃省民乐县永固学区734508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读的作用显得极其重要,学生广泛阅读,能从读的实践中掌握读的能力,认识中华文化的广博,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学生阅读这么多的书籍,仅凭教师的要求是不够的。小学生经过一定的识字能力训练以后,已经具备了欣赏初级文学作品的能力,但许多学生却不愿意读书。由于兴趣是最好的动机,因此要使学生从根本上喜欢课外阅读,教师除了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创设阅读环境,催生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校可在“橱窗”中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写好读书心得,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教室的后边,要有一个充满童趣的图书柜。走进教室,学生就会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学生课余可以随时在图书角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可设奖激发兴趣。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每星期开放两次,由专人管理做好记录,并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孩子自觉的阅读行为要适时、恰当地给予激励,如果常在班上对他的阅读行为加以肯定,更能增强他的自信心,阅读的劲头会越来越大,兴趣越来越浓。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自选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自由地选择书籍阅读是阅读兴趣形成的基础。许多教师总是把自己挑选的文章强行推荐给学生,而对那些不符合他们要求的书籍一律采取拒绝的态度,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限制读书范围等于束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挫伤了他们读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学生学习阅读的初始阶段,让他们拥有选择阅读内容的充分自由,对他们的学习大有好处。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自主意识,自我选择总是会无怨无悔地完成,学生自己选择了内容,就会认真地去读完。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教师是否就可以袖手旁观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在总体上加以引导,如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召开专门的读书讨论会,公开讨论阅读的好处、选择书籍的标准,让学生说说选择某一类书作为阅读内容的理由,教师不必加以评价,让学生满足于自己的自主欲望。 三、时间充足,培养阅读兴趣。 从道理上讲,只有保证有了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才可能喜欢阅读。举个例子来说:尽管人们听别人讲过也看过怎样驾驶汽车,但若没有大量的驾车训练,就不可能成为司机。同理,我们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没有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不知道读书的好处,也就不可能会读书、热爱读书。 学校或班级可以制定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表,中午和下午都可以安排。在这段时间内,班级里所有的成员都要读书,教师也不例外,教师不能利用这段时间批改作业、与别人谈话或做其它事情。阅读时间的安排和课程学习的安排同等重要,要让学生领悟出教师很重视读书,体现出读书的重要性。 除了教师给学生安排阅读时间外,还要教会学生从学习之余挤出时间来读书,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包括小说、故事、连环画等等。 四、开展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五、联系课堂教学,升华阅读兴趣。 利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也就是说使课外阅读增“值”。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与丰富,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价值。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同行们,不妨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