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交通运输经济学复习

交通运输经济学复习

交通运输经济学复习
交通运输经济学复习

交通运输经济学复习

第一部分、绪论

1.1运输、交通、交通运输和交通运输经济学的概念

1、运输

运输是指借助公共运输线及其设施和运输工具来实现人与物的空间唯一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2、交通

交通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3、交通与运输的关系

交通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交通工具)在运输网络(交通网络)上的流动情况。而与交通工具上所载人员、与物质的有无和多少没有关系。

运输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质的多少、位移的距离。

1.2交通和运输的关系

交通和运输反映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这同一过程就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两个方面是指交通关心的是运输工具的流动情况(流量的大小、拥挤的程度),运输关心的是流动中的运输工具的载运情况(载人与物的有无或多少,将其运输了多远)。

交通与运输优势是可以替换使用。

运输以交通为前提,没有交通就不存在运输:没有运输的交通,也就失去了交通存在的必要。交通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运输才是最终的目的。交通与运输及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

1.3交通运输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学的力量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

第二部分、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交通运输的经济意义和影响

1、交通运输促进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

亚当斯密特别强调分工的作用,良好的道路、运河和可通航河流由于减少了运输费用,可以开拓更大的市场。

2、运输在经济发展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并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

3、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之一

4、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结构之一

5、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

6、交通运输是城市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7、运输是现代工业的先驱

8、交通运输能改变资源的分配状况

9、运输有利于降低与稳定物价

10、现代运输业具有多种属性

11、交通运输有自己的经济活动规律

第三部分、运输结构分析

3.1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和运输结构的含义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2、运输结构的含义与层次

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3.2运量结构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以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量比重来考察运输结构,可以较全面的反映运输结构的演变过程。通常情况下,某种运输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运输量大小及比重,常用以反映该种运输方式在运输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可以反映某种各运输方式发展状况和利用程度,另外,运输方式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在运输量结构上综合反映出来。运输量结构是一个能较综合、全面反映运输结构的指标。

1、客运结构演变分析

客运结构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是决定客运结构的首要条件

2)当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人们能自由选择各种运输方式时,即各种运输方式的价格水平不成其为人们自由选择运输方式的制约因素时,各种运输方式的速度、服务质量、安全、舒适度将成为影响旅客运输结构演变的共同因素。

3)国土面积、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等对客运结构均有重要影响。

4)运输方式服务质量,如服务营业之间、班次、灵活性、可达性、方便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

5)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运输政策

2、货运结构演变分析

货运结构演变主要影响因素

1)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

2)供给因素的变化

3)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

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和生产布局等也是影响货运结构的重要因素

运网结构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1)国家的工业化和运输化水平及阶段

2)第二次产业中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比例

3)国民人均收入水平及国民收入的分布

4)国家及地区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经济发展规划等)等

第四部分经济空间的概念与理论

4.1、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

经济空间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资、能量、信息的数量及行为在地理范畴中的广延性存在,其形态、功能、关系和过程的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同时在有限时段内的状态。经济活动的空

间结构,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空间聚集程度和规模。

空间结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必须服从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包括正确的空间结构调整指导思想和具体的区域开发规划。同时世界范围内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趋势急剧发展,也迅速改变着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环境,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造成了一系列日益尖锐的地区性或全球性的矛盾。

4.2、区位理论

影响经济区位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环境方面的地质地形、气候、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因素;社会政治方面的社会安定、教育水平、法制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经济技术方面的劳动力供应量和价格、低价、市场容量、金融信用手段、生产技术工艺及成本等因素;基础设施方面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交通通讯条件、能源动力供应、给排水设施因素等

4.3、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综合性的现代区域科学的组成部分。区域科学是二战以后得到发展,吸引众多学科参加的一门综合性新型学科,它将区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研究。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现代区域科学涉及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环境学、规划学等一系列主要学科。其中区域经济的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地带和经济区划分、区域经济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的地域比例、国土开发战略、生产力和合理布局、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新区经济开发战略、发达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带的形成与发展、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等。

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而从区域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在内部因素中又可以为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区域的空间结构。其中供给因素是指生产要素的供给,一般包括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从这三个要素可以衡量一个区域发展的潜力。需求因素包括消费和投资,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总的需求往往具有乘数效应。区域经济活动在空间上是不均衡的,良好的空间结构可以使经济活动在空间中形成有效的分布,并达到最大的聚集效益。一个区域的聚集效益可分为城市内和城市间的聚集效益两种。影响区域发展的外部因素分为区域之间的要素移动和区域之间的贸易。前者包括劳动力的迁移、资本的流动和技术知识的传播。

第五部分、交通运输与空间经济结构

5.1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社会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必须服从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国民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正确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包括正确的空间结构调整指导思想和具体的区域开发规划。

5.2运输网是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条件

一个区域(或国家)的经济伴随其工业化和运输化的相应阶段而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在经济结构中农业占绝对优势的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道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很少,分布上很不平衡,城乡间的经济交流也有限,只能处于一种低级的经济分布结构。工业化开始以后,水运和铁路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模迅速扩大。这一阶段城市成为区域

经济集中增长的中心,经济空间聚集的不平衡是空间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工业化中期,由于稠密的、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体系开始形成,落后地区的资源和潜力日益被吸引到经济循环中来,但这一时期并不是所有的边缘地带都得到充分开发,经济空间结构仍处在变化中。近代及现代运输业的发展加速瓦解了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促进大工业的经济体系全面形成,特别是构筑了全国的能源供给系统,使各个地区煤炭、石油、电力的输送问题得到解决。运输越发达,能够发挥地区优势的生产专业化就越有可能。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一部分产业来说,那些临近原料供应地的地区优势同那些资本雄厚、劳动技能先进的地区优势相比较,前者就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竞争能力。

有学者指出了运输发展与经济空间的结构关系的变化带有某些规律性。北京大学胡兆量教授认为,经济地理位置受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有两种变化趋势:第一种是经济地理位置差异性扩大的趋势。这是指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以后,在交通枢纽和大城市,经济地理位置显著改善,而交通不便的地区,经济地理位置则相对地恶化了。第二种是经济地理位置差异性缩小的趋势。这是指随着运输网的完善,现代交通覆盖的地区越来越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费用联系那些曾经是遥远的地方。主要经济地理位置的差异就缩小了。在工业化初期前一个趋势比较明显,而工业化后期后一个趋势比较明显。

可以从生产要素是否具有流动性而把一个区位的供给与需求划分为地区性的和外部的,即:

1)地区性供给,指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生产要素的供给;

2)地区性需求,指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产出品需求;

3)外部供给,指外部对可由该区位的可转移的生产要素的供给;

4)外部需求,指外部对可由该区位可转移的产出品包括资源的需求。

真正不易转移的供给或投入实际上仅限于土地、地理和气候条件,而不宜转移的产出品更多限于建筑物,所以绝大部数的供给和需求实际上都是需要转移或流动的。因此从这一角度看,一个区位的优劣基本上就取决于它的原料、能源、合格的劳动力、资金、信息和其它服务的来源渠道是否便捷,以及生产品的输出渠道是否畅通。而外部的供给和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要由该区位与外部联系的运输成本所制约。

胡佛分析过运输费用的水平对工业贸易的规模和经济中心之间的距离所产生的作用。他分析说,如果运费很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各种行业都会选择本身生产经营成本最低的区位,也不必顾忌空间距离引起的运输成本问题,而规模经济效益则会导致整个行业都集中在某一个最好的地点,相反,如果运输费用大到极点,达到任何远距离运输行为都变为不合理,那么区际交流就不会发生,每个区位都只能依靠自给。根据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对比可以推知,廉价的运输总是扩大贸易区的范围,并促进出现规模巨大且相距遥远的经济中心结构。运输费用一旦变得低廉,产品的运输量就会增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开,贸易范围就会扩大。从胡佛的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运输费用的降低时工业和贸易能够实现规模经济的先决条件之一;但由于运输费用的下降总是有限的,因此空间距离依然是经济活动不可能任意布点的重要限制因素。

在传输型基础结构中,实现人与货物流动的交通运输一直是最基本的部分。地理系统中经济要素的排布、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和基本联系,都首先要依靠交通运输,以运输网为基础形成经济活动的地域组织。运输网的不断加强、扩展和综合化,加上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再加上商业关系、金融关系和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及集团化联系等,就构成了现代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基础。

工业化或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起飞阶段。作为起飞的初始条件,要求有最低限度的社会基础结构的先行建设,以便为必不可少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准备技术条件。起飞阶段正处于初步交通运输化过程中。所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之前都进行了大规模的

交通运输建设,这证明运输改善确实是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运输投资的最重要职能是降低位移成本,使资源能更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扩大国内市场并使外贸的有效引导成为可能。

由于不同运输方式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工业和经济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几次大的调整。伴随着18世纪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运河建设高潮,水运影响了当时工业的集中和市场的扩展,工业和城市主要在沿海和沿通航河流分布。现代航运技术的进步今天仍然对经济区位发挥着影响,随着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和多功能化,以及船舶的大型化、高速化,水运效率不断提高,运费大幅度降低,沿海、沿江等“临港型”工业和产业带继续受人们重视。19世纪铁路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决定了许多大城市和大工业的区位,随着铁路的大量修建,一系列“临站型”工业中心和大城市在铁路沿线,特别是铁路枢纽地区陆续兴起。而20世纪由于汽车普及所需做成的区位调整,不亚于当年铁路的影响,因为公路网的密度大大高于铁路,使区位选择的机会大为扩展。

产业带的开发需要建立发达的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其中包括交通、能源、通讯、金融和贸易流通体系等,特别是,重要产业带的形成需要有强大的束状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基础条件。经济越发展,交通运输需求越多样化,越需要各种运输方式求满足多种需求,前述发达国家的那些产业带都是同时由水运、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线支持的。因此在重点产业带开发过程中,沿水运干线修建铁路以及沿铁路线修建高等级公路,以形成强大高效的束状运输通路,即很自然也是完全必要的。

5.3运输作为区位影响因素的变化

交通运输一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空间距离对工业活动的作用起了很大的变化,运输的区位影响也在变化,经历了由强化到弱化的过程。

陆大道论述过一个区域(或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他认为也就是经济空间结构本身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经济结构中农业占绝对优势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道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很少,分布更不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也有限,只能算处于一种低级的经济分布结构:工业化开始以后,水运和铁路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模迅速扩大。这一阶段城市成为区域经济集中增长的中心,经济空间聚集的不平衡是空间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工业化中期,由于稠密的、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体系开始形成,落后地区的资源和潜力日益被吸引到经济循环中来,但这一时期并不是所有的边缘地带都得到充分开发,经济空间结构仍处在变化中。当工业化达到高技术发展阶段,生产力高度发达,交通通讯系统和各种现代基础设施已经完备,区域的空间和资源都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生产在集聚的同时也出现了分散的趋势,空间结构的各组成部分融为有机的整体。在这一阶段,充分的运输体系已经形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背景条件,虽然运输在区域开发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其他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已变得更为突出,较传统的区位决策原则地位已经下降,空间结构系统进入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赖利也曾提到运输因素在战后发达国家工业区位方面的变化,指出运输技术的长期改进,使运输费用较其他投入费用有了更多的下降,因而使韦伯的运输定向区位理论的正确性受到影响。与杜能和韦伯的时代相比,发达国家的运输网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运输问题不再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运输起决定性作用的区位模式显然也需要加以改进

运输因素在战后发达国家工业区位影响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输问题不再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障碍。很多部门在各种服务方面对其他行业和公共设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这使得区位的选择更重视靠近已有的城市。

经济的总量增长与结构的不断变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要获得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与高效益,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具有适当地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能力,这主要反映为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能力以及建立产业结构转换的条件。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是这种转换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量增加和资源优化过程的载体和实现手段。

在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多布局在大型机场附近和高速公路出口处周围,这些高技术产业相对于过去以港口和铁路车站布局为主的钢铁、石油、化工、造船等“临海、临港型工业”或“临站型工业”,被称为“临空型工业”或“临路型工业”。这些新兴工业今后将会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工业的主体,这一点已在一些国家的工业政策中得到体现。

在一个经济区域内部,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过去以少数甚至仅一个工业部门的生产链相互联结为特色的区域专业化,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诸多工业部门的生产连相互联结为特色的区域专业化所替代。在发达国家,区域中组成诸工业系统的生产单位目前实际上已较少通过直接的生产链相联系,而更多地势通过他们与组成区域环境的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金融、资源、商业机会和约束因素的竞争性的、合作型的或互补性的关系相联系。因此,在交通运输条件已经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背景的情况下,就更要注意其他基础结构,把区域水平上对生产系统的研究转变为分析、理解并预测工业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

运输和通讯方面的技术革新已逐渐使自然距离因素对工业活动的作用弱化,甚至使过去由于适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工业组织和活动而形成的“地区”概念也逐渐淡化。

分析运输的影响还有必要提到物流管理的发展。运输业完成的货物唯一,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中物流过程的组成内容。但在运输化的未完善阶段,运输业没有充分发展,经济增长特别依赖社会总位移能力的增加,因此运输的地位比较突出。随着现代运输体系逐渐成为经济运转的良好背景条件,物流管理的地位突出出来,运输业则逐渐转化适应社会生产对加快物流速度的需要。

在以往的工业区位研究中,信息成本基本上是被忽略的。但由于生产技术变革的周期缩短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感到及时获得技术资料和市场信息的重要性,从而使信息支出增加,这方面的成本也因此受到了注意。

5.4城市化与交通运输

1、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地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集中性,城市是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的,具有集约人口,集约经济以及集约科学技术的空间地域系统。从整体来看,城市经济是一种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密集型经济,因为它是密集型的,所以能够造成空间和时间的节约,使城市经济的效率比农村经济高很多倍。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结构中高质量的点。现代城市有着高度集中、高度专业化分工和高度协作的网络,因此它的经济活动频率远远超过农村或其它地区。

2、交通运输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

城市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效率地发挥城市的作用,即充分利用城市的各种经济资源。最大程度地为国民经济作出贡献是很重要的

3、城市运输问题

城市交通是城市和城市运动过程的组成部分。人们关注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城市交通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城市化进程产生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之一,它涉及社会、文化、技术、政治、环境、城市的功能及发展等各个方面和许多层次,因此不能孤立地去研究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把它放在城市化的总体战略中去研究和解决。

第六部分运输需求

6.1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点

1、运输需求的概念

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和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2、运输需求的特征:

1)广泛性

2)多样性

3)派生性

4)空间特定性

5)时间特定性

6)部分可替代性

7)个别需求的异质性

6.2运输需求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1、运输需求的产生

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和消费两个不同的领域。与人类生产交换分配活动有关的运输需求称为生产性旅行需求,以消费性需求为旅行目的的运输需求可称为消费性旅行需求。

货物运输需求的产生的来源有以下三点:

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分离

2)生产力与消费群体的分离

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

2、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因素

①经济体制:开放型市场经济;相对封闭的计划经济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居民消费水平

④人口数量及城市化程度

⑤旅行费用

⑥运输服务费用

⑦对于某种运输方式的旅行需求

⑧经济体制的影响

2)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③运输网的数量和质量

④运价水平的变动

⑤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改变对货物运输需求有很大影响

6.3运输需求函数

6.4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1、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关系

运输量是指在一定的运输条件下所能实现的人与货物空间位移量

2、运输预测的类型

3、预测方法

第七部分运输供给

7.1、运输供给的特点

1、运输供给的概念

运输供给是指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量。

2、运输供给的特点

1)运输业“有效”供给的范围较大

2)运输供给的短期价格弹性较大

3)运输供给存在着明显的外部成本

4)运输供给水平受公共资本数量的限制

5)运输供给具有一定的不可分性

6)某种程度上的可替代性和某种程度上的不可替代性并存

3、运输供给的影响因素和供给弹性

1)运输产品价格

2)运输成本

3)运输相关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运输成本

2)调整产量的难易程度

3)考察时间的长短

7.2运输生产函数

第八部分运输价格

8.1运输价格的意义与功能

1、一般价格的意义和作用

运输价格是运输服务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

2、运输价格的特点和经济功能

1)运价特点

①运价只有销售价格的一种形式

②运价与距离有密切的关系;

③运价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2)运价的经济功能

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促进工农业生产合理的布局;

③有利于组织合理运输

④有利于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工;

⑤有利于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

3)运价与物价的关系

国民经济价格体系包括农产品价格、工业品价格、交通运输价格和其他各种服务价格等。交通运输价格在整个价格体系中有重要地位,这是由运输在经济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物价的变化也会引起运输成本的变动

8.2运价的结构及形式

1、运价的分类

运价根据不同的要求,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按运输对象划分:客运运价(或票价)、货运运价和行李包裹运价。

按运输方式划分:铁路运价、公路运价、水运运价、航空运价、管道运价、联合运价按运价适用地区划分:国际运输线路、航线的国际运价和适用于某一地区的地方运价按运价适用范围划分:普通运价、特定运价和优待运价等

按货物托运数量划分:整车、零担和集装箱运价

2、运价结构

运价的结构主要可分为按距离的差别运价结构以及按货种别和客运类别的差别运价结构两种形式

1)按距离的差别运价结构

运价的结构形式是指货物运输距离的差别制定运价,或按不同运输线路制定的运价。

2)按货种别和客运类别的差别运价结构

影响各种货物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

①各种货物的性质和状态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车辆或货舱装载

②各种货物的比重和包装状态不同,对货车载重力的利用程度不同

③由于货物性质和所使用的车辆类型不同,装卸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

④各种货物的产销地理分布状况决定了其运输距离是不同的,而不同运输距离的货物运输成本是有差别的

3、运价的形式

1)铁路运价的形式

①统一运价

②特定运价

③浮动运价

④地方铁路

⑤新路新价

⑥合同运价

2)公路运价的形式

①记程运价

②计时运价

③长途运价

④短途运价

⑤加成运价

3)水路运价的形式

①里程运价

②航线运价

③联运运价

4)国际水运运价的形式

①班轮运价

②航次租船运价

③国际油船运价

5)航空货物运价

航空货物运价分国内和国际货物运价,国际货物运价又分为普通货物运价、特种货物运价、专门货物运价、集装箱货物运价等几种形式。

6)航空客运运价

①普通票价

②浮动票价

③包机票价

④其他票价

8.3运输价格的形成因素

一般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平均社会劳动消耗和供求关系。

运输价格取决于:平均社会劳动消耗(运输成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国家有关经济政策、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

8.4运价形成机制

1、运价形成机制的内容

运价形成机制是指运价依据一定的价格形成理论,利用价值规律作用的价格决策制度,也即运价形成的条件和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讲,运价形成机制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价形成的主体,即运价制定、运价调整及运价管理有谁来决策;二是运价的形成方式,由于运价的形成方式不同,运价形式也不同。在这两方面中,运价形成主体起决定作用,不同的运价形成主体,决定了不同的运价形成方式,决定了这种价格形成方式是自发的还是被迫的。

运价形成机制取决于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性质决定了运价形成机制的性质

2、我国运价形成机制中的主要问题

1)运价形成主体单一

2)运价形式单调

3)运价管理权限集中,统得过死

4)缺乏科学的运价形成基础

5)运价与物价脱节

6)不重视供求关系

3、建立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价形成机制

1)运价形成机理的转换

2)运价形成主体的转换

3)运价形成途径的转换

4)运价形式的转换

5)运价调控方式和运价调控体系的转换

第九部分运输市场

9.1、运输市场概述

1、市场及其构成

1)市场的涵义

市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必需

2)市场的构成

市场主要由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组成的

2、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指各种商品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和综合反映,是各种市场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中生成的动态有机统一体,是由各类专业市场组成的完整体系,包括生产资料市场、消费资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旅游市场、文化市场、运输市场、邮电市场等

3、运输市场的概念

运输市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对运输产品的供给和有支付能力运输需求的关系综合。运输在社会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决定了运输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狭义的运输市场是指完成旅客和货物的空间位移而提供的客位或吨位的场所,即运输需求方(旅客或货主)、运输供给方(运输业者)及运输代理者进行承托运交易的场所。

广义的运输市场则包括运输活动各方在交易中所产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即不仅包括运输营业场所、运输代理机构等提供的客位和吨位的场所,也包括运输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运输能力供给和运输需求之间、运输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还包括运输市场结构、运输市场机制、运输市场调节和管理以及企业在运输市场的经营等

4、运输市场的主要特征

1)运输市场是国民经济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结构

2)运输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成果的消费过程融合在一起,二者不能分离

3)运输市场出售的不是实物产品,而是不具有实物形态、不能储存、不能调拨的运输劳务,消费者在运输市场中的购买,不是为了直接占有运输产品,而是通过运输实现旅客和货物的“位移”

4)运输市场既有空间上的广泛性,又有具体位移的特定性

5)运输市场天然容易形成垄断

5、运输市场的作用

1)提供运输供求信息

2)协调经济比例

3)刺激社会生产力发展

9.2运输市场的分类和结构

1、运输市场的分类

按运输过程涉及到的运输方式,可分为包括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不同方式间运输市场和某一种方式内的运输市场(公路运输市场、航空运输市场、水运运输市场等)按运输距离的远近,可分短途、中途和长途运输市场等,也可按运输市场的空间范围,分地方运输市场、跨区运输市场和国际运输市场等,国际水运市场又包括定期航班市场和包租船市场等

按运输市场和城乡的关系,可分为市内运输市场、城市间运输市场、农村运输市场和城乡运输市场等

按运输市场的客体结构,可分客运市场、货运市场、接通工具租赁市场、车船修理市场等

按运输市场的竞争性,可分为垄断运输市场、竞争运输市场和垄断竞争运输市场等按时间要求可分为定期运输市场、不定期运输市场、快捷运输市场等。

2、运输市场的结构

运输市场的结构是指运输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反映市场的性质和组织特征。

1)运输市场的需求结构

①旅客运输需求结构

②货物运输需求结构:各地域之间在各运输线路上的货流分布

2)运输市场的供求结构

是向社会提供若干运输设施及形成的能力,包括运输线路、运输工具与运输配套的配套设施,具体由两大部分:各运输方式的运输设施、服务设施

各运输方式的运输设施、服务设施

①各运输方式的运输设施:表现为铁路线、公路线、河流及港站

②各运输方式的服务设施:货物运输设施、旅客运输设施

9.3运输市场的运行环境和规划

1、影响运输市场的外部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

2)经济发展水平

3)体制、政策和法律环境

4)技术进步

2、运输市场的有关规则

市场规则是国家凭借其力量对市场及市场中的行为主体做出某些强制性规定,使市场形式和市场行为规范化。

按照市场规则起作用的范围,可将它分为制度性市场规则和运行性市场规则两大类。

制度性市场规则是对市场形式以及构成市场的基本要素的限定

运行性市场规则是国家根据市场活动情况制定的一套商业法则和条例,用以确定进入市场的各利益主体的行为规范以及处理相互关系的准则

3、交通运输法规

9.5我国运输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1、加快运输业发展,为社会提供充足的运输能力作为建设和完善运输市场的一个重要目标

2、逐步规范运输市场的运行

3、建立合理的运输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4、加强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

5、加强运输市场的信息服务系统

第十部分运输政策分析

10.1运输政策

1、运输政策的作用和内容

政策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运输政策是国家对运输业实施调控的重要手段。

国家出台某项比较规范的运输政策一般包括:

1)政策目标

2)制定政策的背景

3)政策手段

4)实行政策的区域范围

5)保证政策实施的法规

6)运输建设规划

7)政策的执行机构

第十一部分运输发展战略

1、运输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

运输发展战略是指交通运输产业所制定的长远的、带有全局性的发展目标和采取的对策。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体目标的要求,从交通运输产业性质、地位与作用的实际出发,通过对影响、制约产业发展的各种内部因素、外部条件的基本分析与预测,研究和制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采用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等等。

2、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完整的运输发展战略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交通运输系统内外部条件的客观分析,即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分析;二是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与制定;三是实现目标的对策研究

第十二部分城市交通

1、城市交通系统的含义

2、城市交通系统的特点

3、城市道路交通拥挤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知识点: 1.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 2.1844年,法国经济学家(杜比特)发表了被后人认为是第一篇的运输经济学专论。 3.1878年,奥地利经济学家E.萨克斯提出的(运输政策论、运输经营论)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马克思认为(运输)属于物质生产性活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物质生产的内容包括使物质发生空间位置变化的交通运输,是“第四个物质生产领域”,是特殊的生产和流通部门。 5.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运输对象的位置变化,而不是实体产品,它不具有实物形态,不能脱离生产过程而存在,且运输产品所产生的效用是和运输过程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 6.运输业的资本结构特殊,只由垫付在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上上下下的资本构成。因此,运输资本的循环公式与一般工业资本的循环公式不同,且固定资本比重较大,游动资本比重较小。 7.运输价值“要追加到所运输的产品中去”,而运输追加的价值量和运输业的生产力成反比,和运输距离、货物的体积、重量及易损毁程度成正比。 8.运输业的产品是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而不是用“人公里”、“吨公里”所表示的客货周转量等统计指标。“人公里”、“吨公里”是反映客货空间位置变化的质量单位。 二、简答题 1.运输经济学近几十年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答:⑴研究范围扩大,综合性日益加强;⑵过去一向以政策论和经营论为主的发展线索有所改变; ⑶强调运输需求分析;⑷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⑸与经济学和地理学等主要学科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 2.试述货物位移与吨公里的主要区别。 答:⑴货物位移指的是货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吨公里只是这种变化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一个度量单位;⑵货物位移是具体的,每一个货物位移都有确定的货物和起运终到地点。而吨公里却是一种抽象物,它可以体现各种货物位移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共性,能够把不同的运输产品在数量上进行对比和综合,但同时把其他方面的特征都抽象掉了;⑶即使是相同的货物位移,在质量上也可能差距很大;如货物运到时间的差别、货物完好程度的差别,吨公里不能反映这些差别。⑷货物位移对应着包括装卸等其他作业的货物运输的完整过程,有时候一个运输过程要包括好几次装卸,吨公里则无法包含这些内容;⑸相同的货物位移可能产生出不同的吨公里数,如两地之间的运输无论哪种运输工具,货物位移都是相同的。但

运输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运输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1.运输经济学的性质和地位如何?研究的目的何在? 运输经济学的性质: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运输经济学的地位:运输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理论在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的目的:运输经济学利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运输业的各种经济关系问题。即掌握客观规律,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 2.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运输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2)运输业内部的生产关系;(3)运输经济的运行规律。 3.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1)运输业的管理;(2)运输价格;(3)运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4)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 4.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什么是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方法。即理论阐述法(本课程主要方法);(2)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对每一种经济现象以一定的变量表示出来,并用函数或数学模型来表达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数学关系式而得到结论。 5.运输业的特点是什么?运输劳务的即时性对运输供求双方有何影响? (1)特点:①运输业对其加工对象没有所有权;②运输产品不具有实体性;③运输产品的即时性; ④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⑤运输劳务的他率性; ⑥运输劳务计量的特殊性;⑦运输业建设与发展要先行; ⑧运输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管理与控制复杂,难度大;⑨公共服务特性。 (2)运输劳务的即时性对运输供求双方的影响 运输劳务的即时性决定了运输供求双方的相互约束关系: ①运输劳务只有在有运输需要的时间、空间进行供给,其运输劳务才能有效地进行。 ②用户只有在有运输供给的时间、空间去利用运输劳务,其运输需要才能得以满足。 ③运输生产过程必须保证质量,一旦运输质量不合格,则将无法挽回。 ④运输产品不能储存,调节运输的供需只能通过储存运力的办法来实行。 而这样不但影响运输的经济效益,还要受财力、物力的限制。所以,要想做到运输供求的长期平衡,就有必要制定科学的运输投资政策及运价政策来调节供求关系。 作业二 1.什么是运输需求?运输需求与运输需要、支付能力的关系如何? (1)运输需求:包括运输需要和支付意愿(或支付能力)两个概念。指运输劳务的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运输劳务量,就是人们对于所接受运输服务的支付意愿,同时它也反映了这种意愿随运输价格或成本水平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2)运输需要与支付能力的关系: ①运输需求只能是运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有机统一; ②运输劳务购买者的运输需要和支付能力都是运输需求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运输经济学答案

运输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运输需求(26)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价格水平下运输的消费服务愿意并能够购买统一。 2、运输供给量50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3、机会成本72即经济资源引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在其他可供替代的使用机会中能够取得的追高收益。 4、差别定价142完全垄断条件下运输生产者可以决定其最佳产量和价格以获得最大可能的垄断利润。二. 1、dE>1即需求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31 2、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效用低的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较低的价格。(√)43 3、运价的制定只用考虑运输的成本,不用考虑消费者剩余。(×)43 4、运输供给的能力通常用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来表示,说明能够承运的货物和旅客的数量和规模。(√) 5、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因自身因素所造成的生产率的降低或者使得收益减少的现象,称为内在不经济。(√) 89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按供求关系划分运输市场可分为( ABC )21 A、卖方运输市场 B、买方运输市场 C、均势市场 D、寡头垄断市场 E、完全竞争市场 2、影响运输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ACD )57 A、运输生产要素适应运输需求的范围大小 B、运输方式及布局的选择 C、调整运力的难易程度 D、运输成本增加幅度大小 E、运输工具的选择 3、私人成本也称内部成本或企业成本,是指企业所负担的成本,它有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BCD )75 A、机会成本 B、直接成本 C、隐性成本 D、正常利润 E、交易成本 4、运输价格由哪些因素所决定( ABCDE )107 A、运输成本 B、运输供求关系 C、运输市场结构的模式 D、国家经济政策 E、各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 5、根据运输业波及效果产生的途径不同,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ABE )187 、后向波及效果 B、前向波及效果C、横向波及效果 D、纵向波及效果 E、消费波及效果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厚利少运策略的含义及其适合的情况?36答:厚利少运在形式上与薄利多运相反,但其目的仍为去的尽可能多的利润,所所谓的厚利就是保持较高的价格水平,而宁愿维持较低的运量。 2、运输产品的效用有哪些特征?答:1、满足消费者“位移”的需要。2、运输产品效用受到消费者收入水平的约束。 3、运输产品的效用本身就是一种派生效用 3、国家对运输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建立综合运输机构,加强行业管理2、建立交通运输投,融资机制。3、改革和理顺运输价格 4、实行扶植运输业的政策。五、论述题(30分) 试论运输成本的外部性的估价方法及其优缺点?95 答:1、判断法优点是具有继承性使估价长期保持一致缺点是严重局限性。2、规避行为法。3显示性偏好法:享乐的价格4旅行成本发5既定偏好法。6损失产量和消费损失法 第二章:运输业的发展 1.运输业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的社会经济作用:运输联系的广泛性、运输业是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有序运的必要条件、交通运输的发展已融入现代物流体系之中) 交通运输是形成城市的重要因素(运输使大城市的存在成为可能、交通运输业是城市发展扩大的有效促进因素)交通运输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 交通运输是现代工业的先驱(具有双重性──发展运输就是发展工业、运输通过不断扩大人与位移的规模刺激流通、运输通过本身提出的巨大需求,刺激其他部门生产的扩大推动了工业和科技的进步运输机械制造业一直是发达国家机械工业中发展最快、占机械工业比重高、出口创汇的部门 ) 交通运输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交通运输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 2.五种运输方式特点: 水路:(远洋航线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沿海航线是我国南北主要运输干线之一,长江干线是我国东西交通大动脉,内河航道在我国分布最普遍,港口是交通运输的枢纽)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方便迅捷,便于实行“门到门”运输/投资少,回收期短/运输成本较高,载重量较小/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铁路:(铁路为骨干,承担大宗货物运输) 适宜于短距离的客货运输运输能力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运行速度快、计划性强,安全、准时/单位运输成本和单位运量的能耗低/连续性较强/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适宜于运送量大的中长距离的客货 公路:(公路为基础)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方便迅捷,便于实行“门到门”运输/投资少,回收期短/运输成本较高,载重量较小/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适宜于短距离的客货运输 航空业:(负担政治经济、经济、文化中心之间以及国际交往的快速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速度快,机动性大,

运输经济学重点.

第1章绪论 1.运输经济学是怎样一门学科?答:(1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 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2运输经济学是要用经济理论与方法,去研究如何有效地在交通运输和其他经济活动之间分配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已经分配用于运输部门的资源;(3也可以说,运输经济学研究特定范围内,即与交通运输有关的经济关系。 2.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在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哪些主要的变化? 答:(1研究范围扩大,综合性日益加强;(2过去一向以政策论和经营论为主的发展线索有所改变;(3强调运输需求分析;(4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5与经济 学和地理学等主要学科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 3.运输经济学目前包括哪些主要研究领域? 答:(1运输经济基本理论;(2运输需求与供给;(3运输成本;(4运输价格;(5运输政策 4.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运输产业的基本理论;(2运输经济规律(3运输需求与供给;(4体现上述理论、规律和供求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方法。 5.如何学习和研究运输经济学? 答: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系统理论是学习和研究运输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第2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1.如何理解运输的涵义?运输有哪些分类? 答:运输是一项范围非常广泛的经济活动。 从运输的对象来看,可以分成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从运输任务完成的主体来看,可以

分成旅客或货主利用自己的运输工具完成的自有运输”和由专门从事经营 性运输的运输工具完成的公共运输”从运输方式看,运输业可以分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不同的运输部门。从运输涉及的经济空间范围看,又可以分成市内运输、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的运输、城市间运输和乡村运输等;还有国内运输和国际运输之分。此外,从生产过程来看,可以分成属于生产过程之内的内部 运输”和生产过程以外的外部运输” 2.运输产品是什么,它与人公里”吨公里”这些统计单位有什么区别? 答:(1运输产品是位移 (2区别 ①位移是货物或旅客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人公里和吨公里只是这种变化在人数/重量和距离方面的一个度量单位; ②位移是具体的,而人公里和吨公里是抽象物,只表示共性内容; ③位移包括运输的完整过程;而人公里和吨公里无法包括这些内容; ④相同的位移可能产生出不同的人公里和吨公里数。 3.简述运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四个时期并说明各自的标志是什么? 答:三个阶段:(1)手工业生产阶段;(2)工场手工业阶段;(3).机器生产阶段。 四个发展时期:(1水上机器运输业发展时期标志是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提出用蒸汽机作为船舶动力方案,起名叫轮船克莱门号”在纽约纽约哈尔逊河完成了纽约到奥尔巴尼的240公里的航行;(2陆上铁路运输业发展时期,标志是 1825年英国人乔治.斯蒂劳森在斯道克顿一达敦之间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的公共铁路;(3陆上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业发展时期,标志是1866

运输经济学模拟试题

运输工具入机动车辆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轮船制造业则比较接近垄断竞争市场 ∑ ?MSi )100( E 、、科学管理 11. B 指一个项目投资于日常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 A. 运输总成本 B. 运营成本 C. 移动成本 D. 显明成本 12.运输产品具有 A 的特点。 A .即时性 B.实体性 C.不可计量 D.可储存 13.运输需求在时效性上具有 C 。 A.即时性 B.不一致性 C.波动性 D.实体性 14. D 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A. 收益 B. 平均收益 C. 边际收益 D. 总收益 15. B 运价是指运输提供者根据市场对运输的不同需要层次,制定不同的价格。 A.差别 B. 浮动 C.铁路 D. 公路 16. C 运输具有能耗少的特点。 A.公路 B. 航空 C.铁路 D.各种运输工具 17. D 运输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的特点。 A.航空 B.铁路 C.水运 D.公路 18.运输 D 市场是指与运输基本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不能单独存在的市 场。 A. 直接 B. 间接 C. 基本 D. 相关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更正错误的地方。 1、区位是决定经济活动的不同的地理位置。 ( √ ) 2、固定成本永远不变。 ( × ) 固定成本存在于短期范围,长期来看是可变的。 3、运输需求在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下,将引起均衡运价和运量反方向变动。 ( × ) 价格和价值不是一直相等,而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一般情况下,货物价值小的运输需求价格弹性大。 ( √ ) 5、生产性旅行需求价格弹性大。 ( × ) 生产性旅行需求价格弹性小。 6、会计成本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为基础。 ( √ ) 7、各种运输工具装载率越高,平均运输成本越低。 ( √ ) 8、当运输规模收益率递减,该运输服务生产体系下的平均运输成本递增。 ( √ ) 9、从竞争的角度,竞争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完全垄断。 ( × ) 从竞争的角度,竞争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10、当平均成本最小的时候,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 ( × ) 当平均成本最小的时候,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11、运输工具入机动车辆市场比较接近垄断竞争市场,轮船制造业则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 n 2 i =1

运输经济学复习

1、理解经济学中的稀缺性与效率的含义,为什么承认稀缺性是经济学的独特的贡献? 答:稀缺性:物品是有限的,需求是无限的。效率: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满足人类的愿望,需要。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性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最有效的利用资源。这一点是经济学独特的贡献。 2、简述美国第一个《商务管理条例》的年代化背景及涉及运输价格歧视的条款。 答:1887年美国总统克里夫兰批准的商务管理条例第四节“长程短程运输条例”规定:共用承运人在基本类似的情况下,运输旅客或货物,经由同一条路线,在同一方向,对承运较短者收取较多的报酬,是违法的。 3、请举一例说明,经济学中易犯得一种逻辑谬误在平时(经济)生活中的表现。 答:①后此谬论(因果)②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供需与价格)③合成谬论(局部正确对整体也正确)。合成谬误:有时我们会假定,对局部来说是正确的东西对总体来说也是正确的,然而,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总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如果你认为对局部来说成立的东西,对总体也必然成立,那么这就是合成谬误。 4、运输需求的含义和组成要素,运输需求简单函数模型。 答: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在货物和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六要素:对象、流向、流量、流程、流速、运价。 运输需求函数模型:线性模型、半对数模型、对数模型。 5、价格弹性E d 概念与计算 答: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E d 反映了运输需求量对运输价格变动反应的程度,表示为:E d =Q P P Q ??? ①>1, 富有弹性,价格下降,收益增加②<1,缺乏弹性,价格下降,收益下降,③=1,单位弹性,价格下降,收益不变。 6、需求的收入弹性E I :当收入变化1%,运输价格不变时引起运输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常用于客运需求)E I =Q I I Q ??? 7、运输成本基本概念及影响运输成本基本因素。 答: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联合成本和共同成本、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基本因素:规模、运距、运载率 8、价格的三种作用、五项功能。 答:调节作用、核算作用、分配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合理的布局、有利于促进组织合理运输、有利于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工、有利于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 9、边际收益和边际原则概念,解释并作图说明:平均成本定价与边际成本定价,何时应停产,何时应以边际成本作为最低限价(或最高限价),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定价,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 答:边际收益:当销售增加1个单元时,由此而引起的收益的变化。边际原则:人们通过仅仅考虑和计算某一决策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来达到收益或利润满足程度的最大化。边际成本定价法是指在运输供求发生变化时,运输企业必须增加或减少运输数量,并以因增加或减少运输数量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为基础确定运输价格。P=MC 效率最大化,P=D(Q),MC=增量TC/增量Q ,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A VC 停产。 10、我国对运输价格的管理原则和管理形式 答:管理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保护竞争,禁止垄断的原则。管理形式:国家定价、国家指导定价、市场调节价。 11、狭义的和广义的运输市场含义,运输市场的参与者组成。 答:狭义的运输市场是指运输劳务交换的场所,该场所为旅客、货主、运输业者、运输代理者、提供交易

运输经济重点总结.详解

第一章 一运输经济的发展阶段: 1萌芽时期,亚当·斯密《国富论》,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伦敦大学教授D.拉德那《铁路经济》 2运输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时间:20世纪30年代 标志: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D.P.洛克林出版《运输经济学》一书,标志着运输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发展时期:美国的约翰逊的《交通运输:经济原理与实践》 4 趋向成熟时期:肯尼思.鲍依尔的《运输经济学原理》 二网络经济: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 三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运输产业的基本理论,2运输经济规律,3运输需求与供给,4体现上述理论、规律和供求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方法 四运输业的形成(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的四个时期):1手工业生产阶段,工2场手工业生产阶段,3 机器生产阶段。四个时期:1水上机器运输业发展时期,2陆上铁路运输业发展时期,3陆上公路、4管道和航空运输业发展时期,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时期 五运输业的性质:1它是第四物质生产部门,2它是公益服务业,3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4它属于第三产业。 六运输业的经济意义:1交通运输业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2交通运输是形成城市和经济布局的重要因素,3交通运输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4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5交通运输是现代工业化的先驱,6交通运输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7交通运输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8运输在支持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方面作出较大的贡献。 七运输业的经济特征:(1)运输业的劳动对象是货物或旅客,不改变劳动对象的属性或形态,只改变其空间位置。(2)运输生产过程和运输消费过程同时进行。(3)运输业具有隐性社会贡献的特性:(4)运输业具有特殊的时空特性(不可挪动性)(5)运输产品的非实体性和非储备性 八运载设备:指在运输线路上或具有与运输线路相似性能的物体上,可用于装载旅客或货物并使他们发生水平或垂直位移的各种设备; 1运载设备的分类: 根据运载设备从事运输活动的独立程度分为:没有装载旅客或货物的容器,只提供动力的设备、没有动力,只有装载旅客或货物容器的从动设备、既有装载旅客或货物的容器,又拥有动力的独立设备三类 2 按运载设备的用途分为旅客运载设备和货物运载设备 九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总方针:以铁路为骨干,公路为基础,充分发挥水运,积极发展航空运输,适当发展管道运输,建设全国统一的综合运输体系 九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总方针 1以铁路为骨干;2公路为基础;3充分发挥水运 4积极发展航空运输;5适当发展管道运输;6建设全国统一的综合运输体系 第二章 一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 货主或旅客向运输供给部门提出的希

运输经济学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运输经济学 一、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2.运输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理论在领域中的应用。 3.产品是指不参与或未参与的生产的物质。 4.运输需求包括运输需要和两个概念。 5.支付能力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6.商品是指流通的产品。。 7.单位运输是指均每一个单位运输工作量支出的费用。 8.运输需求者是具有运输需求,具有明确行为目的,作出运输的主体。 9.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行时间内平均行驶的速度,它主要受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 10.运输需求弹性是指在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后,运输需求对其反应的程度,以运输需求弹性系数大小来衡量。 11.交通运输枢纽是指运输线路的处,完成客货流的集散、转运作业,由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组成的一个整体。 12.运输市场主体是指运输市场行为的者或单位,即构成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 13.运输主体就是指旅客或货主。 14.运输中介服务主体是介于运输供给主体和运输需求主体之间并为之服务的运输市场组织。 15.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即运输市场交易双方意愿的承担者。 16.运输市场是指与运输基本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不能单独存在的市场。 17.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就是性状态,也即无差别竞争状态。 18.与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相对的是垄断市场。 19.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 20.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21.成本就是在指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所要比原先多付出的生产成本。 22.成本是指生产某一产品或投资某一项目所耗费的全部。 23.产品成本是指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表现。 24.运输是指投资运输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25.成本是指把某项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由此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6.成本指厂商会计帐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费用。 27.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 28.移动设备拥有成本指一个项目于移动设施方面的成本。 29.运营成本指一个项目投资于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 30.铁路运输总成本是指铁路运输期间的运输支出,也就是这个期间的运输总成本。

运输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运输经济学(专科) 一、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2.运输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理论在领域中的应用。 3.运输经济学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运输业的各种经济关系问题。 4.运输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是通过运输市场运动表现出来。 5.支付能力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6.产品是指不参与或未参与的生产的物质。 7.商品是指流通的产品。 8.运输需求者是具有运输需求,具有明确行为目的,作出运输的主体。 9. 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行时间内平均行驶的速度,它主要受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 10.运输总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运输生产任务,运输企业成本支出的。 11.交通运输枢纽是指运输线路的处,完成客货流的集散、转运作业,由固定设施和移动设 施组成的一个整体。 12.运输市场主体是指运输市场行为的者或单位,即构成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 13.运输供给主体是指提供的单位(或当事人)。 14.运输中介服务主体是介于运输供给主体和运输需求主体之间并为之服务的运输市场组织。 15.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即运输市场交易双方意愿的承担者。 16.运输相关市场可划分为相关市场和相关市场。 17.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就是性状态,也即无差别竞争状态。 18.与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相对的是垄断市场。 19.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 20. 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21. 成本就是在指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所要比原先多付出的生产成本。 22.成本是指生产某一产品或投资某一项目所耗费的全部。 23.产品成本是指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表现。 24.运输是指投资运输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25. 成本是指把某项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由此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6. 成本指厂商会计账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的费用。 27. 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 28.移动设备拥有成本指一个项目于移动设施方面的成本。 29.运营成本指一个项目投资于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 30.铁路运输总成本是指铁路运输期间的运输支出,也就是这个期间的运输总成本。 31.铁路运输单位产品成本是指运输产品所分摊的运输支出,即单位运输产品成本,它是单位 运输产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32. 运价是指运输提供者根据市场对运输的不同需要层次,制定不同的价格。 33. 运价一般指为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根据运输市场的调节原理,在国家价格政策允许范围 内确定的相对有差别的运输价格。 34.运输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和运输业,用现代化科学方法来管理 运输业,使整个运输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 1.运输( )不具有实体性。 [ ] A.加工对象 B.工具 C.产品 D.设备 2.运输产品具有( )的特点。 [ ] A.即时性 B.实体性 C.不可计量 D.可储存 3.运输需求在时效性上具有 [ ]

运输经济学习题带答案

运输经济学习题带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运输经济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运输市场结构角度看,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属于( C ) A.完全竞争运输市场 B.完全垄断运输市场 C.垄断竞争运输市场 D.寡头垄断运输市场 2.把价格划分国家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等是按( B )划分的 A.货物运输价格的适用范围 B.货物运输价格的管理方式 C.运输货物种类 D.货物批量大小 3.现阶段,我国客运量第一的运输方式是( D )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铁路运输 4.( A )是指两地间的相互影响力与两地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地间的交往阻力成反比。 A.重力模型 B.空间模型 C.辐射理论 D.循环累计因果理论 5.( B )即货物与旅客在空间位置转移的地理走向。 A.运输需求量 B.流向 C.运输距离 D.运输构成 6.被后人认为发表了第一篇运输经济学专论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马克思 C.杜比特 D.洛克林 7.城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 B ) A.流动性 B.集中性 C.效率性 D.繁荣性 8.以下不属于铁路运价的形式的是( D ) A.浮动运价 B.统一运价 C.特定运价 D.计程运价 9.首次在《国民经济中的运输工具》一书提出了政策论和经营论思想,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经济学家是( B ) A.马克思 B. E.萨克斯 C.亚当.斯密 C.洛克林 10.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设备投资先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随后紧跟,形成经济高速增长与基础结构的亦步亦趋的态势,该种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模式称之为( D ) A.超前型 B.同步型 C.滞后型 D.随后——同步型

运输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运输经济学 一、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2.运输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理论在领域中的应用。 3.产品是指不参与或未参与的生产的物质。 4.运输需求包括运输需要和两个概念。 5.支付能力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6.商品是指流通的产品。。 7.单位运输是指均每一个单位运输工作量支出的费用。 8.运输需求者是具有运输需求,具有明确行为目的,作出运输的主体。 9.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行时间内平均行驶的速度,它主要受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 10.运输需求弹性是指在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后,运输需求对其反应的程度,以运输需求弹性系数大小来衡量。 11.交通运输枢纽是指运输线路的处,完成客货流的集散、转运作业,由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组成的一个整体。 12.运输市场主体是指运输市场行为的者或单位,即构成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 13.运输主体就是指旅客或货主。 14.运输中介服务主体是介于运输供给主体和运输需求主体之间并为之服务的运输市场组织。 15.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即运输市场交易双方意愿的承担者。 16.运输市场是指与运输基本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不能单独存在的市场。 17.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就是性状态,也即无差别竞争状态。 18.与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相对的是垄断市场。 19.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 20.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21.成本就是在指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所要比原先多付出的生产成本。 22.成本是指生产某一产品或投资某一项目所耗费的全部。 23.产品成本是指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表现。 24.运输是指投资运输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25.成本是指把某项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由此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6.成本指厂商会计帐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费用。 27.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 28.移动设备拥有成本指一个项目于移动设施方面的成本。 29.运营成本指一个项目投资于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 30.铁路运输总成本是指铁路运输期间的运输支出,也就是这个期间的运输总成本。

运输经济学【习题带答案】

运输经济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运输市场结构角度看,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属于( C ) A.完全竞争运输市场 B.完全垄断运输市场 C.垄断竞争运输市场 D.寡头垄断运输市场 2.把价格划分国家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等是按( B )划分的 A.货物运输价格的适用范围 B.货物运输价格的管理方式 C.运输货物种类 D.货物批量大小 3.现阶段,我国客运量第一的运输方式是( D )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铁路运输 4.( A )是指两地间的相互影响力与两地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地间的交往阻力成反比。 A.重力模型 B.空间模型 C.辐射理论 D.循环累计因果理论 5.( B )即货物与旅客在空间位置转移的地理走向。 A.运输需求量 B.流向 C.运输距离 D.运输构成 6.被后人认为发表了第一篇运输经济学专论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马克思 C.杜比特 D.洛克林 7.城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 B ) A.流动性 B.集中性 C.效率性 D.繁荣性 8.以下不属于铁路运价的形式的是( D ) A.浮动运价 B.统一运价 C.特定运价 D.计程运价 9.首次在《国民经济中的运输工具》一书提出了政策论和经营论思想,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经济学家是( B ) A.马克思 B. E.萨克斯 C.亚当.斯密 C.洛克林 10.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设备投资先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随后紧跟,形成经济高速增长与基础结构的亦步亦趋的态势,该种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模式称之为( D ) A.超前型 B.同步型 C.滞后型 D.随后——同步型 11.交通运输一向是重要的区位影响因素。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运输的区位影响也在发生变化,其经历的发展过程可描述为( B ) A.由弱化到强化 B.由强化到弱化 C.由弱化到强化再到弱化 C.由强化到弱化再到强化 12.西方国家出现了对运输业放松管制的发展趋势。这里的放松管制主要是针对( C ) A.社会管制 B.交通管制 C.经济管制 D.安全管制 13.在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中,韦伯认为对工业的基本区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 A.运输费用 B.劳动力费用 C.原材料费用 D.生产集聚力 14.下列不属于公路运价形式的是( B ) A.计程运价 B.统一运价 C.计时运价 D.加成运价 15.现代运输业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表述的是( D )

运输经济学复习试卷

运输经济学复习试卷 一、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2.运输代理制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经营方式,它通过提供“一次托运、一次结算、一票到底、全程负责”的运输代理服务,将各种运输方式结合成一个整体,为货主服务。 3.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运输对象的位置变化,而不是实体产品。 4.当代运输业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交通运输业广泛使用新技术,二是运输的一体化。 5.运输化的三个阶段是指前运输化、运输化以及后运输化。 6.城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集中性。从整体看,城市经济是一种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密集型经济。 7.在劳动的专业分工中,各地都只专门生产对其有最大利益的产品,这里遵循的是经济学中的 比较利益原则。 8.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 9.交通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区位影响因素,经历了由强化到逐渐弱化的过程。 10.引起派生需求的商品或劳务需求称之为本源性需求。 1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又被称为“集约化经营程度理论”。 12.经验表明,铁路运输中当存在联合成本和共同成本时,各种运输产品的成本比单一产品的成本低,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多产品经济。 13.按照市场规则起作用的范围,可将它分为制度性的市场规则和运行性性的市场规则两大类。 14..经验表明,铁路运输中当存在联合成本和共同成本时,各种运输产品的成本比单一产品的成本低,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多产品经济”。 15.运价只有销售价格一种形式。 16.运输业的产品就是反映客货位置变化的位移,其复合计量单位是“人公里”和“吨公里”。 17.垄断和竞争是运输经济学的永恒主题。 18.飞机的容量经济是指大型飞机的运输成本低于小型飞机 19.运输成本是随运输距离的变化而递远递减的 20.当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E│>1时,称之为需求富有弹性。 21.城市经济是一种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密集型经济。 22. 运输管制实际上是国家对运输业实施的特殊管理,也是执行社会运输政策的手段之一。 23.许多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逐步呈现出从供需适应型到速度效率型的转变。

运输经济学课程复习资料(1406)

《运输经济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经济关系及其________规律的科学。 2.运输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理论在________领域中的应用。 3.运输经济学利用________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运输业的各种经济关系问题。 4.运输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是通过运输市场________运动表现出来。 5.支付能力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________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6.产品是指不参与或未参与________的生产的物质。 7.商品是指________流通的产品。 8.运输需求者是具有运输需求,具有明确行为目的,作出运输________的主体。 9.________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行时间内平均行驶的速度,它主要受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 10.运输总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运输生产任务,运输企业成本支出的________。 11.交通运输枢纽是指运输线路的________处,完成客货流的集散、转运作业,由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组 成的一个整体。 12.运输市场主体是指运输市场行为的________者或单位,即构成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 13.运输供给主体是指提供________的单位(或当事人)。 14.运输中介服务主体是介于运输供给主体和运输需求主体之间并为之服务的运输市场________组织。 15.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________,即运输市场交易双方意愿的承担者。 16.运输相关市场可划分为________相关市场和________相关市场。 17.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就是________性状态,也即无差别竞争状态。 18.与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相对的是________垄断市场。 19.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________。 20.________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21.________成本就是在指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所要比原先多付出的生产成本。 22.成本是指生产某一产品或投资某一项目所耗费的全部________。 23.产品成本是指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________表现。 24.运输________是指投资运输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25.________成本是指把某项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由此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6.________成本指厂商会计账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的费用。 27.________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 28.移动设备拥有成本指一个项目________于移动设施方面的成本。 29.运营成本指一个项目投资于________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 30.铁路运输总成本是指铁路运输________期间的运输支出,也就是这个期间的运输总成本。 31.铁路运输单位产品成本是指________运输产品所分摊的运输支出,即单位运输产品成本,它是单位运 输产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32.________运价是指运输提供者根据市场对运输的不同需要层次,制定不同的价格。 33.________运价一般指为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根据运输市场的调节原理,在国家价格政策允许范围内确 定的相对有差别的运输价格。 34.运输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去________和________运输业,用现代化科学方法来管理运 输业,使整个运输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 1.运输( )不具有实体性。 [ ] A.加工对象 B.工具 C.产品 D.设备 2.运输产品具有( )的特点。 [ ] A.即时性 B.实体性 C.不可计量 D.可储存 3.运输需求在时效性上具有 [ ] A.即时性 B.不一致性 C.波动性 D.实体性 4.运输需求在波动中呈( )趋势。 [ ]

北交大运输经济学第1次作业答案

《运输经济学》 第一部分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所有的人与物的位移都属于运输; B、运输统计的范围就是实际的运输范畴 C、只要是利用运输工具完成的人与物的位移都属于运输经济学内运输研究的范围 D、利用公共运输线路引起的人与物的位移,如果是完成某项特定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就不属于一般的运输范畴。 2、按照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和我国采用的产业分类方法,运输业应列入 ( C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综合类产业 3、第三产业的共同特性表现为( C ) A、生产性 B、创造性 C、服务性 D、特殊性 4、运输业按其生产性质是属于从事客货运输的( C ) A、物质生产部门 B、服务部门 C、流通部门 D、第一产业部门 5、运输业的产品是( A ) A、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 B、人公里 C、吨公里 D、换算吨公里 6、运输产品的计量单位是( C ) A、人数 B、吨数 C、人公里和吨公里 D、公里 7、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 D )

A、先生产出产品,再消费 B、没有产品 C、没有消费 D、生产和消费是同一过程 8、运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 D )* A、可以退换 B、可以修复 C、重新生产 D、无法退换或修复 9、运输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 A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1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2、有效的运输需求需满足的条件是( A ) A、有购买运输服务的欲望和有购买能力 B、有购买运输服务的欲望 C、有购买能力 D、无条件 13、货物运输需求是( B )* A、本源性需求 B、派生性需求 C、既是本源性需求又是派生性需求 D、可能是本源性需求,可能是派生性需求 14、货流方向上的不平衡,可以用货物的( A )来表示。 A、回运系数 B、平衡系数 C、回转系数 D、空驶系数 15、商品的边际效用呈现( B )规律。

运输经济学名词解释

运输经济学名词解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公共产品:——-P14是指不缴纳费用而人人都能享受的产品。 2、运输密度经济——-:P85是指当运输网络的幅员不变的条件下,运输产出扩大引起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 3、运输管制:P276 4、固定成本——-:P91固定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运量范围内不随运粮增减变化,相对保持稳定不变的费用,如房屋建筑物维修费、管理费、计时工资、船舶或车辆折旧等。 5、外部成本:——-P92外部成本是指运输经营者及运输使用者不用直接支付的成本。 6、运输供给:——-P76指运输生产厂商在特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有能力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量。 7、运输价格弹性: 8、劳动生产率——-:P190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有用产品(或完成工作)的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率。 9、边际成本:——-P219边际成本是指增加单位运量而引起的总产品的增加量,它是总成本对运量的导数。 10、运输规模经济:——-P85包括运输密度经济和运输距离经济。 1.运输经济学——是以作为产业部门的运输业为研究领域的应用经济学科。 2.物质资料的生产——人们借助于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物质的变化,使之适合于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3.产业——a.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b.产业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即企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层次。 4.运输基础设施——一国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活供应创造共同条件而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和机构的总称。 5.运输资源配置——研究资本、劳动和技术这三种资源及其总和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五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以及运输资源在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 6.运输市场——运输参与各方在交易中产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7.运输市场结构——运输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反映市场的性质和组织特征。 8.运输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9.运输供给——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运输服务的数量。 10.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