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选修6

2012年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选修6

2012年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选修6
2012年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选修6

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它的文化价值,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人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文明已经与自然和人类的精神融为一体,这是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和谐融通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人类的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是学习者面对的时代命题。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表述如下: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多姿多彩的个性化特色;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国家;能够用艺术的美的眼光来审视和感受这些文化遗产,并且能就这些遗产对不同文明的影响作出初步的分析和总结。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能够收集有关资料,以多样的学习方法体会与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体会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开阔的视野,学习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多元文化价值观;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懂得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从一些起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中认识其特殊的教育意义。

上述三方面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是通过各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的光芒,每个单元在表述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折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意蕴。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一、课标内容

(1)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

(2)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3)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认识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要求

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教学要求

知道世界遗产的三大类别;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概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理解《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名录》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及其意义

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结合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等重要概念。

“中国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教学要求

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认识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体会保护世界遗产是历史与未来赋予的传承文明的重任。

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艰巨性,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

说明

本课理论性较强,教学时需要结合相关案例帮助加深理解。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本单元内容是学好本模块其它单元内容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

2.在实际教学中,可选取本地的、生活中的物质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的历史文明的真切感受,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3.教学中宜多使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的课程资源,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典型的案例;还应引导学生围绕世界遗产的话题畅所欲言,帮助他们从传承人类文明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等方面,认识学习本模块内容的意义。

4.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也可结合本地的文化遗产,以活动课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并关注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对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一重要目标的正确理解。

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

一、课标内容

(1)了解吉萨和孟斐斯地区的金字塔、努比亚地区的拉美西斯二世遗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说明古代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

(2)讲述古代埃及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3)以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为例,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拯救世界珍贵遗产活动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第1课雄伟的金字塔

教学要求

知道埃及金字塔的概念;列举吉萨金字塔建筑群中的经典之作;了解胡夫金字塔的主要建筑成就及狮身人面像的艺术成就;理解古埃及金字塔群建筑的意义。

感受古埃及人的智慧与艰辛劳动,说明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

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说明

古埃及金字塔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难解之谜,学习时可以此为切人点,收集资料,进行探究,这有助于更深人地理解古埃及文明的.神奇性,同时也有利于治学方法的培养。

“马斯塔巴”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

学习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专题可分2课时教学。

1.可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历史与社会》课中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相关内容,理解埃及金字塔群产生的历史背景。

2.可对学生进行收集资料途径与方法的指导,组织学生查阅有关古埃及金字塔的诸多未解之谜,并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3.可借助图片、视频等有关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金字塔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认识

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与意义,感受古埃及人的聪明智慧。

4.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金字塔建筑,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进一步认识古代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一、课标内容

(1)描述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认识古希腊城市国家雅典的历史特点及其建筑艺术成就。

(2)简述奥林匹克遗址群的建筑风格,认识奥林匹克的含义和历史,讨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

(3)了解罗马古城的悠久历史及古建筑遗址群,认识罗马建筑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要求

第1课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

教学要求

了解巴特农神庙的主要建筑艺术成就,感悟雅典建筑艺术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知道奥林匹亚遗址在古代希腊的主要功能及地位;知道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起源、发展,认识其主要特点,理解其历史价值与精神价值;认识奥林匹克的含义,了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讨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

知道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了解其主要建筑特色和历史价值;认识古希腊城市国家雅典的历史特点。

说明

学习本课可联系必修Ⅰ专题六的有关内容。

“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衰落与消亡”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

教学要求

了解罗马古城的悠久历史;列举古罗马建筑群的代表性遗址;知道罗马古建筑遗址群的建筑特色;感受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粗犷、豪迈和磅礴的气度。

认识古罗马建筑的艺术成就,体会罗马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继承与创造的胸怀与能力。

说明

学习本课可联系必修工专题六的有关内容。

“众多的凯旋门”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教学时可将本单元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进行考察,理解这些重要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影像资料等展示雅典、罗马古代建筑艺术的结构、功能与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感受人类文明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这一特点,同时也可陶冶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能力。

3.教学中可运用比较方法:古代罗马建筑群与希腊建筑群的比较,古代希腊与罗马建筑群与古代东方国家代表性建筑的比较,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其建筑特色与艺术特色,理解文化发展的多元性与普遍性。

4.可以本单元中的某课内容为切人点,组织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进行整理与展示(交流),以提升学科能力,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一、课标内容

1.简述佛罗伦萨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认识文化中心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2.了解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认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3.知道集中反映文艺复兴成就的主要文化遗产,认识它们所表现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

二、教学要求

第1课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

教学要求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经济、文化发展的背景。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留给后人的著名文化遗产及其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认识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文化中心的地位。

认识文化中心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说明

可联系必修三专题六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第2课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教学要求

了解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了解西斯廷小教堂

中的著名壁画作品;认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体会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同时又产生巨人的时代。

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三专题六中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2课时教学。

1.教学第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列表归纳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化遗产,认识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文化中心的地位。除了举佛罗伦萨的例子,还可以鼓励学生举出其他例子来帮助学生认识文化中心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2.教学第二课时,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圣彼得大教堂的资料,分为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四个组,在小组交流基础上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最好能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生动直观的教学。

3.教学中可对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的艺术成就作适当补充与拓展,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认识三位艺术巨匠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一、课标内容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感受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2.简述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3.了解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等古建筑,认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

4.以山西平遥古城、安徽古村落等为例,了解中国绚丽多彩的古城与古民居,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教学要求

知道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

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一专题一和选修四第一单元的有关内容。

第2课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教学要求

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

感受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体会秦陵兵马俑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

了解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了解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说明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一专题一和选修四第一单元的有关内容。

第3课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

教学要求

了解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知道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艺术所呈现的藏汉合璧的风格。

体会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认识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说明

“藏式园林建筑的代表作”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4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

教学要求

了解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官殿建筑风格。

感受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才能。

认识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

说明

“藏品丰富的文物宝库”可以作为北京故宫的主要特点之一加以认识。

第5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教学要求

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宏气势,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

“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和“游览区的迷人景色”两目中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突出成就加以感悟。

第6课突显皇权的明孝陵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突显皇权的明孝陵”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7课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8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教学要求

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古民居的特点,认识其文化内涵。

了解平遥古城中的古建筑和文物珍品的研究价值。了解“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理解“日升昌”票号的文化内涵。

说明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珍品”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联系必修2中有关明清中国商业发展的知识,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第9课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教学要求

了解西递、宏村这两个皖南农村古代民居的历史和特点。

了解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水系和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以及杰出成就,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说明

联系必修1、必修2的有关知识,理解明清时期皖南古村落民居建筑群形成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7课时教学。

1.教师在课前可布置学生广泛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制作历史展板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还可由学生以导游或解说员的身份对长城、秦陵兵马俑、布达拉宫等文化遗产从不同角度加以介绍。

2.教学“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时,教师可提供一些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长城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写材料作文,也可以就长城的象征意义展开有效的对话。

3.教学“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秦始皇的事迹,通过秦陵兵马俑的图片、影像资料、文字资料等,对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情况展开讨论。

4.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领悟这些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民族自信心和人文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六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

一、课标内容

1.知道昆曲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讨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第1课古雅的昆曲

教学要求

了解昆曲这一重要概念;知道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感受昆曲作为“近代百戏之祖”的艺术价值和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知道水磨腔、《浣纱记》、折子戏等概念。了解“花部”与“雅部”之争。

说明

注意联系昆曲等理解“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要概念。

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教学要求

认识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探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了解中国戏曲中的脚色、脸谱等;探究昆曲对我国其它剧种的影响。

说明

“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一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2课时教学。

1.可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昆曲片断,引导学生感受昆曲的特点,让学生对昆曲产生感性的认识。

2.可介绍戏曲的角色、唱词、音乐、服装等,说明昆曲对其他戏曲剧种的影响,理解昆曲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的地位。

3.查阅和比较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规定,讨论昆曲这样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今社会进步的独特价值。

4.教学中可组织开展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

第七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课标内容

1.知道塞内加尔的戈雷岛是奴隶交易的见证地,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

2.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理解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做出的努力。

二、教学要求

第1课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教学要求

知道塞内加尔的戈雷岛是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见证地;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

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说明

教学本课可联系必修Ⅱ专题五的相关内容。

第2课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教学要求

知道德国法西斯的种族灭绝罪行,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理解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做出的努力。

形成民族平等、珍视人的生命权利、珍爱和平的意识。

说明

教学本课可联系选修3第三单元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2课时教学。

1.介绍包括日本法西斯在内的世界法西斯势力在二战期间的罪行,将德国法西斯的罪行置于一个相互联系的历史背景里。

2.可运用多媒体手段介绍发生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德国法西斯残酷罪行,从而认识到奥斯威辛集中营成为世界遗产的原因。

3.可对比当代德国和日本的国家领导人对待侵略战争中残酷罪行的不同态度,组织学生讨论人类应如何吸取历史教训的问题。

2020-2021年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意见 本学年高中历史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山东省新课程实施方案、山东省学科教学调整意见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为指针,以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终极教学目标,认真搞好新教材通研与内容整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达到应有的学科能力和应试水平。 一、基本要求 要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 1.从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整体上设计模块的教学目标,而且要依据课程标准具体设计学习主题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的教学目标,以使高中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聚焦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 进一步学习、研读2019年、2020年普通高中统编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中的专家报告内容,领会其方略和思路,是科学施教的必备条件。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以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作为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避免将核心素养机械地分离;二是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教学能够达成;三是教学目标要有可检测性,能够衡量出学生通过学习所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 2.深入分析课程结构,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各年级教学不一定拘泥于教科书的固定制式实施教学,要敢于整合教科书章节体制,引领学生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等不同视角对中外历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按照新课程标准重新整合、编制,形成知识结构。 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科书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设计出更具有探究意义的综合性的学习主题。这种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加强历史横向联系的整合,即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史事整合在一起,使学生以更为宽阔的历史视野进行认识。二是凸显历史纵向联系的整合,即对历史发展中有前后关联的内容加以梳理,将分散在各专题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学习主题,或设计出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3.树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有效设计教学过程。 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联系和运用知识,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全面、发展、辩证、客观地看待和论证历史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逻辑、教学过程的环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理念上要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教学的本位、重点,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展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解析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整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庄子 D.荀子、韩非子3.右图为中国古代一幅着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第3题图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4.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 襌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A.东汉杜诗 B.北宋沈括 C.宋代毕异 D.元代王祯6.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基础选择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选择题训练 1.中国古代的某位帝王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选项能体现该帝王上述民族政策的是 A.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 B.在蒙藏地区特封活佛 C.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D.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2.1923年,孙中山和越飞达成了一项联合宣言,主要包括:(1)目前在中国不适宜实行共产主 义或苏维埃体制;(2)苏维埃政府再次确认早在1920年9月27日发表的有关放弃在华特权与利益的宣言;(3)就未来中东铁路的管理与重组达成相互谅解;材料突出表明了孙中山是一个 A.民主主义者 B.民族主义者 C.亲共产主义者 D.三民主义者 3.乱世出英雄,克伦威尔从战争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一位常胜将军的非凡才能。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他指挥部队以侧翼迂回战术,全歼王军主力。这次战役是 A.莱比锡战役 B.萨拉托加大捷 C.约克镇大捷 D.纳西比战役 4.看到“航海条例”“资产阶级革命”“军事独裁统治”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人物是 A.拿破仑 B.克伦威尔 C.袁世凯 D.蒋介石 5.下图中的路线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给该图拟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A.嬴政灭六国 B.秦始皇修直道 C.孔子周游列国 D.康熙帝平定“三藩” 6.孔子周游列国时,路上多次遇险。在陈国的匡邑,被当地的士兵和百姓围住五天,弟子们惊恐不安。孔子安慰大家说:“周文王虽然死了,他的事业不是落在我们肩上了吗?如果天意要消灭文王的事业,就不应该让我们为‘道’而奋斗;如果天意要保留文王的事业,那匡人能把我们怎么样呢?”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 A.孔子对周礼产生了怀疑 B.孔子希望掌握政权 C.孔子对君子的人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D.孔子维护周礼的坚定信念 7.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主张 A.中庸之道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克己复礼 9.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10.孔子收徒讲学,西汉设立太学,都是对古代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下列对两者分析有误的 是 A.办学性质并不相同 B.教育对象都涉及社会中下层 C.都推动儒学的传播 D.教授内容以《论语》等为主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必修Ⅰ 课程目标 《历史Ⅰ》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的政治活动,而政治活动又总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重要历史人物。因此了解这些重大的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它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了解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此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要懂得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和借鉴中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提升民主法治意识,增强个人的公民素养。 实际上,上述三方面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要基于政治制度的理解、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了解,来掌握技能和方法,培养和熏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是通过九个学习专题来承载的。每个专题都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某个国家、区域或某一类社会形态中政治发展的实质性特征,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一种政治制度的缘起、发展、变迁及其历史影响,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在历史的联系中、在贴近时代的对话中获得启示,从而更好地认识国情、认识世界。 以下我们用表格具体分解《历史Ⅰ》课程目标里的九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的一些有个性色彩的历史结论呈现出来。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 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 度的特点。 3.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 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 族的亲情之爱。 1.教师向学生提供“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 帮助他们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并以此作为时间坐标进行后续政治史的学习。 2.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概念性很强的内容,教学 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和认识。 3.初中教材对分封制作了详细叙述,教学中可 用问题引导学生唤起回忆,实现初高中历史知 识的衔接与整合。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 1.联系本专题后续政治史的的有关内容,做

8、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附件8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 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引导广大高中教师更好地理解历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改革先行试验省、区、市的经验和我省的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历史教学改革,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一、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原则精神,结合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对我们理解和实施高中新课程具有指导意义。 1.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必须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要求。 人文素养是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一般是指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各

种文化现象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历史课程在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文明成果,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养成理解和尊重他人、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及其文明的正确态度。 通过历史学习,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意识,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可以养成理性态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与方法论,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内容选择上,既坚持基础性,重要的史实、基本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构成高中历史的主要内容体系;又坚持时代性,课程内容注重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结构上具有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个性化发展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有利于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高中历史课程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坚持时代性,密切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历史贴近现实,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的历史知识基础,注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世界遗产委员会有责任对各国的世界遗产进行监测,问题严重的遗产项目将被( ) A.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 .列入《世界遗产公约》 C.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D .直接取消世界遗产资格 2. 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世界遗产面临的威胁有( ) ①工业化浪潮②自然灾害③城市化④战争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 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应该( ) A.就本国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B.就本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C.就本国的自然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D.就本国的所有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4. 关于《世界遗产公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是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倡议签署的 B.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 C.《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D.为保证《世界遗产公约》的实施,成立世界遗产中心 5.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或自然遗产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是( ) A.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B.属于濒危的文化或自然遗产 C.广为人知的文化或自然遗产 D.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古迹 6. 中国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中国宝贵遗产的保护情况和成果有 ( ) ①1985 年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 ②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世界遗产类型最齐全的国家③是拥有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④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 ⑤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共享)_0

---------------------------------------------------------------最新资料推荐------------------------------------------------------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 意见》(共享)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一年级)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实施意见》等文件的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提高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分专题按照课程标准内容、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采取按专题直接录用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学习要求按课用表格分学习要求与说明列出。 学习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按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表示,如识记层次的列举、知道、了解、说出、简述、讲述等;理解层次的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应用层次的分析、评价、探讨、比较、讨论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感悟等 1 / 3

心态词汇,以明确在这一维度的学习要求。 说明部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提出指导性建议。 教学建议是按专题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所提出的参考建议,如课时分配、基于什么途径或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哪些学习要求等。 教学建议不是刚性要求,而是一个导向。 历史必修Ⅰ 《历史必修Ⅰ 》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政治活动本身丰富而复杂,并且总是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的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 因此,了解这些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其在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了解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知识点总结(全站)

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容及其它的文化价值,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人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文明已经与自然和人类的精神融为一体,这是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和谐融通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人类的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是学习者面对的时代命题。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表述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容及其多姿多彩的个性化特色;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能够用艺术的美的眼光来审视和感受这些文化遗产,并且能就这些遗产对不同文明的影响作出初步的分析和总结。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能够收集有关资料,以多样的学习方法体会与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体会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开阔的视野,学习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多元文化价值观;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懂得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从一些起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中认识其特殊的教育意义。 上述三方面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是通过各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的光芒,每个单元在表述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折射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意蕴。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一、课标容 (1)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容,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 (2)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3)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认识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要求 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教学要求 知道世界遗产的三大类别;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概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容;知道世界文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必修三专题二练习题(含答案)

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择题 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开始。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3.“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 B C D 4.“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市民阶层壮大B.农民娱乐的需求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5.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右图是“龙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C.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D.可以反映文人画的发展和创新 6、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 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4426701.html,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作者:徐蓝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8年第06期 一、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教师必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教师要全面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认识到核心素養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既要注重对某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二、将教、学、评、考各个环节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评—考”一体化,即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 学生的核心素养,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关键问题和重点难点。通过基于史料 研习的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拓展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能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情境,如“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等。通过多维度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把问题解决好,为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创造条件。 四、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认真考虑如何构建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所谓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史料阐释历史,更重要的是,要设计以史料研习为基础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运用史料解释历史。 五、根据学业质量水平评价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 教师要全面深刻地学习、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准确把握学业质量不同水平所描述的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特征,依据学业质量水平的细化评价目标指导教学与评价。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目录 课标要求 (1)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3)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5)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8)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10)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13)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24)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28) 课标要求 1.梭伦改革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018年11月浙江省学考选考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版)

2018年11月浙江省学考选考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3.盛唐时代,可算得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鼎盛。后人歌咏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的典型诗文是 A.“颜柳二公书尤多” B.“唐之文章称韩柳” C.“奔放雄杰有若苏辛” D.“李杜诗篇万口传” 4.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 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5.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6.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 7.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A.建立通政司 B.建立密折制 C.设立枢密院 D.设立军机处 8.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异彩纷呈。明清涌现出著名的四大小说,其中更有一部大历史境界的“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它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游记》 9.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附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 注:答卷卷面要求 (1)格式规范: 首先,写明关键词; 其次,根据要求(答案来源、语言要求、要点分值)组织答案; 第三,按照设问要求,一一对答;段落化(一问一段)、序号化(要体现要点层次)。 (2)书写规范: 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历史术语;要点化、简洁化。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9分) 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然后再逐渐推广。于1901年8月下令将各地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至此,延续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书院即告结束,以后虽仍有以书院命名的,但已是属于新教育范畴了。 ——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网络课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9分)

2012年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选修4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介绍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的智慧与创造,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以他们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行动,有力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要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确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以上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它是通过六个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课标内容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学要求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说明 教学本课应与必修I中“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内容相联系,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列表归纳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运用疆域图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注重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高中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总结培训讲学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帕特里莫尼托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线索说明:⑴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地球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与上述有形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遗产的四种基本形态。由于文化景观这一类遗产与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有直接关联,登录标准又运用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条件,故不单独列入类型。 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关于“主要内容”需掌握四个要点: 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 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 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⑶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登录《世界文化名录》的文化遗此,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会考试卷人民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会考试卷人民版 试 卷 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 B.管理地方行政 C.征收地方赋税 D.长官地方军事 3、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4、图1所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斗争密切相关? A.人民群众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B.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反帝斗争 D.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反帝斗争 5、近代列强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哪次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7、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8、图2所示文献是在下列哪一会议上制定通过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9、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会议是 A.1945年波茨坦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会议 10、图3中所示的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B.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1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三星令旗 图1 图2 1954 图3

普通高中 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 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精神,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第二批试点省市(北京市、海南省、山东省、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特制定“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针对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高考方案等诸方面要求,结合试点省市现行教材及教学等实际情况,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上篇:必修课程 一、概述 必修课程包括地理 1 和地理 2 两个模块。每个模块 2 学分,36 课时。共计 4 学分,72 课时。 必修课程为全体高中学生必学内容,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的内容。 二、具体内容 (一)地理 1 本模块的内容,依据新课标地理 1 的“内容标准”确定,并与现行教材必修一中的相关内容对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1.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建议

表 1 地理 1 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建议 2.教学方式建议 (1)以认识自然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教学中应贯穿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在地貌、大气、水循环、自然灾害等内容的学习中,应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2)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常见自然灾害”等内容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地震体验馆等,开展针对某种自然灾害的避灾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增强对生命的热爱;在“地貌”的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识别家乡的常见地貌等。 (3)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利用地理视频、虚拟现实技术和相关模型,帮助学生在无法实地接触的条件下去认识真实的地理事物。例如:在“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的视频资料或太阳系构成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观察模型形成对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直观认识。 (4)将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如用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垂直分层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霜冻、飞机高空飞行的一般高度等现象。 3.考试、评价建议 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大气、水循环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合理描述和解释某些自然现象,说明某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说明某些常见自然灾害成灾的原因及安全防范措施(人地协调观)。 提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例如:在野外考察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测量等,采用自评、同伴互评等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必修三专题三练习题(含答案)

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题 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器物、制度、文化B.器物、文化、制度 C.文化、制度、器物D.制度、文化、器物 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3.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民主义”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④③①② 4.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 5.下列各项中,属于谭嗣同名言的事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 D.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6.中国近代一位历史学家曾说:“孔子是旧中国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以下各项中,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7.18.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