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素质教育平时作业答案

综合素质教育平时作业答案

综合素质教育平时作业答案
综合素质教育平时作业答案

综合素质教育平时作业答案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共10 分,每空1分)

1.心理学家认为意识一般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应;唯心主义哲学

家把意识当成了物质世界的起源;唯物主义哲学家强调从物质对意识的角度对意识进行认识,也即我们常说的意识。

2.生理学研究表明,意识产生的核心器官是丘脑。

3.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是由非生命物质进化而来。

4. 边缘意识是指对注意范围边缘刺激所获得的模糊不清的意识经验。

5.人类意识是在与其衍化环境中敌对的力量——自然和劳动对象中锻造的。

6.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认知功能在于人类的学习是有明确的目的、以概念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上。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强调个人自由、人人平等;强调各尽其

力、各显其能。

二、名词辨析题(共24分,每小题6分)

1. 潜意识与前意识

潜意思:是指隐藏在意识层面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因受意识的控制和压抑,导致个体不自觉的意识。

前意识:是指位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意识层面,人们只有在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检索时,才会对它们产生觉知。

2. 法制与法治

法制:是指当权者按照法律治理国家,但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组成的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制侧重在法律的适用上。

法治:其目的是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寻求公正的平台和框架,其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

3. 伦理与道德

伦理:是一种实体性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是一种包含着道德与法同时又

高于道德与法的一类社会现象。

道德:道德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手段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4. 平等意识与公正意识

平等意识:平等是公正首要的、基本的含义,强调全体公民在法律上、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公正意识:公正是实现平等的制度和环境保障,没有公正的制度和环境作为保障,平等很难实现,没有平等作为价值导向,公正又会迷失方向。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提出“形具而神生”这一理念的是我国古代学者荀子。(√)

2.非意识是指个体对内在或外在环境中的一切变化无所知、无所感的状态。(√)

3.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由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组成。(×)

4.自由是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渴求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

5.从众心理不是贪污腐败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6.道德发挥行为约束作用的重要条件是人们社会价值观的一致。(√)

7.霍布斯在其名著《利维坦》中,将制度看做约束个人的自利行为、防止社会落入自然状态的重要手段。(√)

8.在柏拉图看来,一个好的城邦应该具有四美德,即智慧、勇敢、正义、节制。(√)

9.社会伦理提供一个社会所认可的合理性价值体系,决定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及社会的运作模式,是社会文化的内在凝聚力,因此,社会伦理的转型往往与巨大社会变革相伴。(√)

10. 贪腐行为是一个人的行为异化,因为它是一种在游戏规则之外的寻租行为。(√)

四、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8分)(答案中只列出了要点,需根据要点稍加阐述)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观。

(1)意识是思维主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后的产物,没有思维主体与其活动,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2)意识的产生是需要能量的,意识的存在和传播需要介质,这从意识反映的内容不一定就是客观事物。

(3)最后,意识反映的内容不一定就是客观事物,可能会有所超越,这是因为思维主体在获取及处理

信息时,信息可能发生种种变异。

2. 简述意识对创新的作用。

意识对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是决定能否创新的决定性因素。

(2)意识是促成创新因子整合,推动社会制度完善,从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缘起。

(3)创新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成分,对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 什么是公民意识,具体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政治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公民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依据,以自身作为国家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和理性认识,是对相应的责权利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包括:

(1)权利与责任意识

(2)国家与民族意识

(3)平等与公正意识

(4)自由与法治意识

(5)道德与文明意识

4. 简述制度的本质。

(1)制度是以执行力为保障的。

(2)制度是交易协调保障机制。

(3)制度指导交易中主体间利益分配和交易费用分摊。

5. 简述“得道”的发生和发展的必要阶段?

(1)知道,这是道德主体得道所经历的最初阶段。

(2)行道,是在知的基础上行,是对知道境界的超越。

(3)信道,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是指道德主体在深刻领会道德意义、充满道德觉悟的基础上,通过外化体现一定的善,从而达到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五、论述题(共16分,每小题16分)(答案中只列出了要点,需根据要点一一回答)

1. 自由与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总是密切相联系的,而与限制、约束、禁止、专制等永远是相

对立的。自由的本意可以从人的意志和行为能达到最充分的体现而得到解释。人的意志和行为在无限制、无约束、不受制约的状态下得以最大限度的表达与实施,人便是自由的了。请就以上论述,结合

自己的观点简要分析自由与法制的关系。

(1)法律不但赋予大多数人以自由的权利,而且还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制止对于自由的侵犯和践踏,保护个体权利。

(2)自由始终是与相应的制度规范相容并存的。

(3)强调法制,并不表示要抑制自由,而是为了达到法制与自由的统一。

(4)制度或者法制设计只有顺应和遵循生产力发展状况、发展规律及文化发展的状况和规律才能为自由提供更大的空间和生长机制,人为地超越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不顾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制度安排,不但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反而成为生产力和人类进步发展的桎梏。

综合素质教育

第二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共10 分,每空1分)

1.健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家庭、学校、社会。

2.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被归纳为一种和谐型文化;重人事而轻天道,重道德而轻知识。

3.中国文化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反对人的独立意志和

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观念、顺从诚敬意识等。

4.《现代汉语》将人文解释为:“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

5.西方著名哲学家尼采曾将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存的教育,另一种是文化的教育。

6.人文素养的终极价值是自我实现。

二、名词辨析题(共24分,每小题6分)

1. 本我与超我

本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以追求非理性的、冲动性的和无意识的自我满足为目标进行活动,它试图消除饥饿、性、攻击和非理性冲突等原始驱动力所产生的紧张。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对自我的思想和行动起着判断和监察的作用。

2. 知识与素养

知识:是指我们认识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的经验。

素养:是指我们在平时的实践和训练过程中所养成的良好习惯。

3. 焦虑与抑郁

焦虑:是指一种内心不安或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

抑郁:是指一种迷漫性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情绪上的混乱,它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4. 耻感与罪感

耻感:就是觉得自己可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后,人类才有的感觉,它是一种社会性厌恶的内化。

罪感:即犯罪感,是社会性惩罚的内化,认为自己犯了罪,因为害怕被社会惩罚,所以死死地保守秘密,同时在精神上自我惩罚。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在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也能享受一人独处的孤独。(√)

2.家庭是个体生存的第二个最为亲密的微观环境。(×)

3.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是过于强调仁义礼智信的泛道德主义传统。(√)

4.人文素养是指对于古典文化有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识。(√)

5.情绪障碍是指思维特殊,有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或言语中心思想无法琢磨。(×)

6.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

7.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为了实现人格上的健全一般会采取多问、善查、勤做等方式。(√)

8.身体形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心理意向,包括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以及对自己身体满意

或不满意的程度。(√)

9.身体理想是指一个人形成的对理想身体的意向。(√)

10.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最先采取的一般都是自我调节。(√)

四、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8分)(答案中只列出了要点,需根据要点稍加阐述)

1. 简述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三种阐释。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心理结构组成的一个动力系统。

(2)本我遵循快乐原则,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以追求非理性的、冲动性的和无意识的自我满足为目标进行活动,它试图消除饥饿、性、攻击和非理性冲突等原始驱动力所产生的紧张。

(3)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是思考、计划、问题解决和决策的系统,受意识的控制,当本我的要求不符合实际时,自我就会像一个执行官一样跑出来对本我的冲动进行控制,将行动拖延,直到认为适宜时再行动。

(4)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对自我的思想和行动起着判断和监察的作用

2. 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焦虑情绪的防御机制包括哪些。

(1)压抑,是指阻止一种危险的观点、记忆或情绪进入意识之中。

(2)投射,是指一个人把自己不能接受或者具有危险性的情感压抑后,却将其归因于他人。

(3)转移,是指人们把情绪指向于物品、动物或其他并非其情感真实目标的人,当转移起到更高级的对文化或社会的有益作用就叫做升华。

(4)反向作用,是指一种导致了无意识焦虑的感受变换成了意识层面上与之相反的感受。

(5)退化,是指一个人返回到他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

(6)否认,是指人们拒绝承认不愉快事情的发生或者拒绝承认他们有不被允许的情绪。

3. 简述几种常见的生活方式疾病?

(1)肥胖,是指体内的脂肪数量过多,通常定义为超出适合某人身高、体格和年龄的理想体重。

(2)烟酒滥用,主要是指在对烟酒的使用过程中过度过量。

(3)美容过度,包括运动过度,节食过度,护肤品依赖等。

(4)颈椎病,越来越多的长期伏案工作者成为该病的高发人群。

(5)睡眠障碍

4. 简述台湾学者黄坚厚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工作,而且能够把本身的智慧和能力从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并从工作中得到满足。

(2)乐于与人交往,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常多于反面的态度。

(3)对于本身有适当的了解,能悦纳自己,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的潜能。

(4)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能做出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够做健全的、有效的适应。

5. 简述维护自己心理健康,实现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1)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我。

(2)面对压力或挫折,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进行自我保健。

(3)自我放松,自我减压。

(4)学会放弃,要懂得放弃有时候也是一种美。

五、论述题(共16分,每小题16分)(答案中只列出了要点,需根据要点一一回答)

1. 简要阐述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者所具有的个人特质。

(1)正确判断现实情境,诚实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2)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接受现实的自我。

(3)能容忍他人的缺点和接受人类生存的现实条件。

(4)能够非常主动和投入地进行自发性创造活动。

(5)为了理想和追求而努力工作。

(6)富有智慧和独立精神。

(7)富有好奇心。

(8)对身边的伙伴和其他人都有一种普遍的认同感。

(9)对朋友充满深厚的感情和爱。

(10)在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也能享受一个人独处的孤独。

(11)能偶尔感悟到体会自身生命价值的高峰体验。

综合素质教育

第三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共10 分,每空1分)

1. 快乐论认为幸福是一种快乐的心理体验,将幸福感等同于快乐主义愉悦或快乐。

2.我国古代典籍《尚书·洪范》篇就认为构成幸福的条件有5个,即长寿、富足、健康平安、爱

好美德、善终正寝。

3.幸福首先主要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性是幸福不争的前提。

4.所谓幸福感,就是对自己客观上已过上好生活的状态进行反思和回味所产生的愉悦感。

5.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幸福指数的计算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英格哈特负责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公布的。

6. 学习幸福是指在学习中,学习者在达成对自己有着重要意义的学习目标时的主观心理体验。

7.营造幸福婚姻的关键要素包括:相互平等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忠诚、和谐的性生活、充

分的有效交流。

二、名词辨析题(共24分,每小题6分)

1. 幸福与幸福感

幸福:快乐论认为幸福是一种快乐的心理体验,将幸福感等同于快乐主义愉悦和快乐;实现论认为幸福是客观的,是不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转移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更是人的本质的实现与显现。

幸福感:就是对自己客观上已过上好生活的状态进行反思和回味所产生的愉悦感。

2. 信息与信息源

信息:从广义上讲,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物质存在方式、规律和特点的表现形式,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信息源:是指组织或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3. 信息化与信息素养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

4. 行为学习与概念学习

行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学习达到特定状况的能力。

概念学习:也可以叫做知其所以然,指的是对经验的理解或形成见识。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从西方哲学传统上看,客观主义的幸福观也可以称之为快乐论。(×)

2.如果幸福是一座金字塔,那么自然生命的幸福应该是最为基础的第一级阶梯。(√)

3.2010年9月,浙江省发布的民生综合指数,包括浙江省民生改善进程指数和居民满意度两个方面的指标。(√)

4.个体学习指的是个体为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而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包括知识学习与概念

(×)

5.学习型社会就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网络把人们联系起来,通过网络这个知识流通和信息共享的平台进行新学习。(√)

6.我们在检索信息时,无非就是两类检索——手工检索和机器检索。(√)

7.迈克尔?波兰尼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将知识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

8.学习能力是人认识、适应与改造自然、社会的本领,也是人自身发展的能力,是由智力因素、非智

力因素和学习策略等方面所组成的。(√)

9.从广义上讲,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物质存在方式、规律与特点的表现形式,包括自然信

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10.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四、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8分)(答案中只列出了要点,需根据要点稍加阐述)

1. 简述关于理解幸福的四种维度。

(1)自然生命的幸福。就是

(2)社会生命的幸福。

(3)政治生命的幸福。

(4)道德生命的幸福。

2. 简述幸福的基本要素。

(1)幸福的外在要素,包括:

①经济状况、②生活事件、③健康状况、④婚姻质量、⑤文化差异、⑥社会支持

(2)幸福的内资要素。包括:

①人格特质、②智慧水平、③认知模式

3. 按照人类认知活动的性质,可以将知识创新活动分为哪几种不同层次和类型?

(1)基础研究,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

(2)应用研究,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进行的独创性研究。

(3)试验发展,为产生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和改进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4)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

(5)推广示范与科技服务

4. 简述认知和转化过程中学习能力应该具备的五个成分。

(1)知识力,对知识进行加工操作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表现。

(2)解析力,是指运用已有的经验库,在从未学习过的材料中发现有学习价值资源的能力。

(3)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理解事物意义的基础上,与他们先前的经验相结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4)迁移力,已经学得的图示用之于新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

(5)执行力,学习者把学习落实到具体学习行动上的能力。

(6)强化力,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是学习的动力所在。

5. 简述人的学习能力的基本特性?

(1)人的学习能力是一种生存发展能力,是人生命力量的源泉。

(2)人的学习能力不仅包括人的感知、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还包括学习的坚韧性、主动性与积极性等情感因素。

(3)人的学习能力是以学习活动为基础的,通过学习活动得以形成和提高的能力。

(4)人的学习能力是以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

(5)人的学习能力是由多种能力要素所组成的系统。

五、论述题(共16分,每小题16分)(答案中只列出了要点,需根据要点一一回答)

1.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被提出和使用,可追溯到1928年R.VHartly在《信息传输》一文中的描述。

他认为:信息是指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而关于信息,就有多种定义。1948年,C.E.Shannon 博士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给出信息的数学定义,认为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并提出信息量的概念和信息熵的计算方法,从而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信息也越来越多的被我们的生活所使用,结合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信息素养涵盖的内容。

(1)信息意识,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体现在对信息价值的自觉认识及敏锐的判断力和分析力上。

(2)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

(3)信息能力,是人们运用信息知识、操作信息活动的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

(4)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综合素质教育

第四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共10 分,每空1分)

1.简而言之,竞争就是一种发生在个人或团体、国家间的争胜行为。

2.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3.领导者用人,关键在于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要善于识人断人,第二是要善于激发人的潜

能。

4. 机会型创业是指创业者通过发现或创造新的市场机会,为追求更大发展空间而选择创业的形

态。

5.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包括性格因素、环境因素和家庭影响。

6.创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全面的创业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

力、专业技术能力、交往协调能力。

二、名词辨析题(共24分,每小题6分)

1.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具有一定结构、同一目标和特定功能的行为系统。任何正式组织都是由许多要素、部分、成员,按照一定的联结形式排列组合而成的。它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和相应的机构、职能和成员的权责关系以及成员活动的规范。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2. 领导与管理

领导: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利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

管理: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3.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就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它指的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文化和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

4. 帕金森定律与马太效应

帕金森定律:主要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往往会选择比自己更差的人作为助手,如此一来,无用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形成机构膨胀,人浮于事。

马太效应:其最初来源于《新约·马太福音》,主要指的是现代生活中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对于团队成员成员之间而言,竞争是必须的,并且竞争理应作为一种常态。(×)

2.所谓竞争,就是行为人为了胜负或优劣而进行的争斗现象。(√)

3.管理者按照级别划分,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4.19世纪末,提出著名的80\20法则的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

5.机会型创业是指创业者出于生存目的,为获得个人基本生存条件不得已而选择创业的形态。

(×)

6.皮格马利翁效应强调期望和赞美的正向作用。(√)

7.20世纪90年代中期,耶鲁管理学院的内勒巴夫和哈佛的布兰登勃格提出了竞合的概念。

(√)

8.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

(√)

9.众所周知,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10.合作共赢就是指交易双方或共事双方或多方在完成一项交易活动或共担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能够实现双方或多方的共同收益。(√)

四、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8分)(答案中只列出了要点,需根据要点稍加阐述)

1. 简述竞争的几个基本特性。

(1)互动性,表现为行为主体之间具体的互动行为。

(2)演进性,表现为具有动态过程的性质,即竞争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3)对抗性,竞争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对抗性的行为主体之间。

(4)有道性,竞争需要合理、有序的规则来调控,需要一个相对公平、公正和公开的道德环境。

2. 什么是社会惰化?简述社会惰化的基本原因。

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工作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出现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为社会懈怠。

(1)组织中成员的责任转嫁或扩散心态是首要的因素。

(2)组织中成员的畏难心态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3)组织成员的平均主义心态也是一个因素。

3. 简述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1)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时间。

(2)要学会用人所长。

(3)要学会要事优先。

(4)要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4. 简述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1)在领导方面,群体应该有明确的领导人,团队成员共享决策权。

(2)在目标方面,群体目标必须与组织目标一致,但团队可以有自己的目标。

(3)在协作方面,群体中的协作性中等,团队需要高度的协作性。

(4)在责任方面,群体的领导要负很大的责任,团队中责任共担。

(5)在技能方面,群体成员的技能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团队中更多的体现了不同技能的综合。

(6)在结果方面,群体的绩效是群体中单个个体绩效之和,团队的结果是团队共同研发或创造的产品。

5. 简述创业过程中如何把握创业机会。

(1)着眼于问题把握机会。

(2)变化就是机会,注意环境的变化。

(3)跟踪技术创新把握机会,并从“低技术”中把握机会。

(4)在市场夹缝中把握机会。

(5)捕捉政策变化把握机会。

(6)弥补对手缺陷把握机会。

(7)追求“负面”就能找到机会。

五、论述题(共16分,每小题16分)(答案中只列出了要点,需根据要点一一回答)

1. 简述领导者的用人原则。

(1)原则一,领导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求贤用人上。

(2)原则二,任用下属要看其主要方面。

(3)原则三,乐于选用一些比自己更强的人来为自己工作。

(4)原则四,用人要取人之所长。

(5)原则五,要学会合理授权。

最新徐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徐州市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激活每位学生(D)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A 学习潜能 B发展潜能 C 素质潜能 D个性潜能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B )地学习。 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3、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B)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A科学内化B个体内化 C知识内化D教育内化 4、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D)。 A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B开出多少实验C培养哪些技能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5、(A)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素质教育 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6、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B)判断。 A精神价值B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7、(D)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8、(C)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 A 个人品德修养B科学文化素质C独立人格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9、教育思想或(A)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A施教思想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10、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D),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11、(A)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A施教态度B师德教育C学历教育D文化素质 12、经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D)。 A 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共有素质B体现不同学生个性特点的独特才能 C为人类做出特有贡献,进行优秀的文化积淀 D 以上都正确 13、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D)的统一。 A 持续性B创新性C 延续性D 发展性

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分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80分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A) 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变革 (B) 促使受教育者接受一段教育便能持续健康发展 (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D) 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 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A) 学以致用 (B) 学为我用 (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 (D) 以上都是 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 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 学习素质 (B) 科学文化素质 (C) 思维素质 (D) 思想道德素质 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 (A) 多样性

(B) 统一性 (C) 同步性 (D) 专一性 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 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 (A) 健康成长 (B) 善于寻觅 (C) 坚定行动 (D) 科学汲取 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 的大事。 (A) 勤奋学习 (B) 廉洁自律 (C) 为党为民 (D) 素质教育 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A) 课堂教育 (B) 闲暇教育 (C) 休闲教育 (D) 野外教育 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 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A) 活动课程 (B) 教学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科课程 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 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A) 个人品德修养 (B) 精神审美素质

教资综合素质必背资料

教资综合素质必背

第一道材料分析题是用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材料,第二道材料分析题是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分析材料,第三道材料分析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一、第一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1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内涵(记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和创造性发展)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评价观 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 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⑤更注重评价过程。 2学生观 (幼教中称为儿童观。记忆:王官人差钱或钱坏玩意)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3教师观 (1)教师角色观 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⑤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教学观(记忆:人生教程)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二、第二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记忆: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中学科目二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422页包过)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D) 以上都是 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C) 思维素质 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C) 同步性 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A) 健康成长 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D) 以上都是 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D) 素质教育 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A) 课堂教育 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 活动课程 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 精神审美素质 12.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B) 教学环境 13.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C) 教育基本理论 14.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C) 现实教育 15.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A) 素质 1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D) 内部矛盾 17. 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必须与困难同行。(A)素质主体 18.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A) 目标 19.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D) 创造性 20.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 素质教育 21.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D) 社会 22. ()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C) 独立人格素质 23.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C) 集体学习

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A 根本法则B 基本路径C 重要经历D 唯一方法[分值:1.0] 2. 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前进的本领。 A 尝试实践 B 主动探索C 实践探索D 健康成长[分值:1.0]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A 教育思想B 教育水平C 教育经验D 教育方法[分值:1.0] 4.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A 义务教育B 高等教育C 素质教育D 科学教育[分值:1.0] 5. 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 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分值:1.0] 6. 教育与()具有天然的联系,原始教育与原始社会生活就曾融合在一起。A 家庭生活B 学校生活C 社会生活D 社区生活[分值:1.0] 7. 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社会主义领导体制。这一制度为我国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和全面和谐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A 整合优化B 集中统一C 开放创新D 解放思想[分值:1.0] 8.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 A 劳动B 工厂C 实验D 社会[分值:1.0] 9.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 学习素质 B 科学文化素质 C 思维素质D 思想道德素质[分值:1.0] 10. 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是()完成,需要教师、家长持续不懈地努力。A 一次性B 非一次性 C 持续性D 经常性[分值:1.0] 11.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A 单一教学B 个性化教育C 因材施教D 素质教育[分值:1.0] 12.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A 个性教育B 社会教育C 素质教育D 学校教育[分值:1.0] 13. ()是活动课程构成的第一要素,预定着学生在一定阶段的活动中最终必须达到的发展水平。A 成效B 结果C 方法D 目标[分值:1.0] 14.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是学校成员的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内部的()。 A 环境氛围B 精神作风C 教学风格D 意识形态[分值:1.0] 15.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A 学以致用B 学为我用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D 以上都是[分值:1.0] 16. 全面传授知识即()、方法和手段全面。 A 授知内容 B 授知途径 C 授知对象 D 以上都正确[分值:1.0] 17.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A 历史底蕴B 文化底蕴C 文化修养D 社会积淀[分值:1.0] 18. ()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 思维 B 思想 C 学习D 创新[分值:1.0] 19. ()是一切教育体系的共同特点,是一个教育体系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A 教育方法B 教育目标C 教育成果D 教育标准[分值:1.0] 20.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A 社会作风B 教学环境C 校风D 校园环境[分值:1.0] 21. ()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自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性状,既包括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精神因素,又包括主体将这些精神因素物化为活动成果的能力因素。A 主体潜能 B 主体精神C 精神素质D 道德素质[分值:1.0] 22. ()首位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反映。A 教学B 成绩C 德育D 思想素质[分值:1.0] 23. 课程的()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A 分级管理B 学科管理C 地方管理D 学校管理[分值:1.0] 24. 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A 技术教育 B 劳动教育C 道德教育 D 科学教育[分值:1.0] 25. 经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A 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共有素质B 体现不同学生个

综合素质答案

2020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学员测评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综合素质》 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新课改的教学观提出,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具体表现为①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②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题干中,曹老师对平时胆怯地黎明进行鼓励,还教育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对亲人表达爱意,体现了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人格的养成,故该题选项为A。 2.【答案】B。解析:学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而老师组织绘画兴趣小组规定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3.【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的“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个同学的情况,并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可知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充分体现的就是王老师尊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答案】A。解析:新课改背景的学生观强调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此教师忽略了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发展潜能的。 5.【答案】B。解析: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应该是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ABC选项中教师的做法符合素质教育观,D 选项中教师的做法不利于幼儿创新精神的发展,故此题选择D选项。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幼稚性,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教师应尊重幼儿,并且相信幼儿是具有能动性的。题干中针对幼儿好奇好问的表现,教师应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予以支持和鼓励,与幼儿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A、B选项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C选项是推卸教育责任的做法,故答案选D。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幼儿教师职业的特征。劳动任务的全面性是指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重要特点。幼儿园教师劳动任务的细致性是指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事事躬亲,不仅要关心幼儿的生活,还要关心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题干体现出了幼儿教师劳动任务的全面性与细致性,故此题选择B。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终身学习是指教师要崇尚科学精

最新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1)复习进程

素质教育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激活每位学生()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A 学习潜能B发展潜能C 素质潜能D个性潜能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 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3、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A科学内化B个体内化C知识内化D教育内化 4、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 A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B开出多少实验C培养哪些技能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5、()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素质教育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6、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判断。 A精神价值B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7、()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8、()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 A 个人品德修养B科学文化素质C独立人格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9、教育思想或()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A施教思想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10、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11、()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综合素质教育

材料分析题*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材料分析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终身学习、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材料阅读分析题*基本能力模块 一、教育观(提个创两全) 1、核心: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观 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内涵: 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目标: ①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②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③造就平等的公民。 ④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⑤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4、基本要求: ①面向全体。 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⑤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观(两独一发) 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一)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基本内容: ①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②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③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素质教育概论考试答案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素质教育概论考试答案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D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A)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高质课改 (D) 高质效传递 2. (B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A)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4.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是(A )。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5.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C )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6. (B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7. 素质教育的(D )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 传统课程观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D )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A )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10. (C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A) 教学经验 (B) 培训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11.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B )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 (A) 文化素质 (B) 个体素质 (C) 教育素质 (D) 科学素质 12. (D )是指建立在反复学习实践基础上的对学习本身的一种深刻认识,并将这种认识积淀升华成为主体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 个人道德素质 (B) 思想道德素质 (C) 法纪责任素质 (D) 学习素质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

r (C) 教育经验 r (D) 教育方法 个选项正确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分值: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人类教 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 值: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 会的发展进 步。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单选题:只有唯 1.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咼质效传递 2.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3.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4.在国家、 [分值: 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分值:]5.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 加工。 [分值:]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分值:]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传统课程观 ()。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6. ()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7.

r (B) 培训经验 (A) 教学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分值:]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 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 ri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高质效传递 [分值:] 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分值:]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分值:] 4.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是()。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分值:] 5.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 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分值:] 6.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分值:] 7. 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 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 传统课程观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分值:]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A) 教学经验 (B) 培训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2016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2016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 (做了三份,成绩在74~85之间)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意义在于()。P250 B沟通素质教育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桥梁C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新时代教育家的需要D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2. 素质教育对活动课程的要求是B明确目标、内容和形式C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D通过评估促进制度化 3. 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可以从()等方面去进行。P31 A大力宣传和践行“八荣八耻” B广泛传播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D引导个体自觉加强修养锻炼 4. 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知识领域来分可分为()。P109 A学科知识B意会知识C能力知识D信息知识5. 以下有关学习素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P35

B学习素质越高,越善于学习,越容易获得社会对其学习的积极支持 C学习素质是成人素质的核心,是所有素质形成提高的必备条件 6. 以下有关现代学习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P37 A从过程看,要持续学习,广阅博览,把握精髓,将传承与变革结合起来 B从结果看,不仅包括对经验、知识的掌握,各种能力的形成,而且包括学会追求学问,进行研究创造 C从内容看,科学学习不仅要大量获取书本理论,更要积极投身实践锻炼 D从学习方法看,不仅要深入刻苦地自学,更要主动与他人切磋交流,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素质 7. ()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P161 A忠诚职位,献身教育B尊重信任,深爱学生C竭力躬行,托以致远D严于律己,铸树典范8. 教育思想方法一般涵盖了()等。P137 B施教态度C教育思想D教育观念 9. 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时

2019教师资格考试《素质教育理论》含答案

2019教师资格考试《素质教育观念试题》与《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 1、《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初步实现“两基”目标后,进一步落实()战略的又一大决策。 A、邓小平 B、胡锦涛 C、江泽民 D 、科教兴国E、以法治国 2、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中产生。 A 、研究 B 、实践C、理论 3、在人的基本素质中,()是最重要的素质。 A 、科学文化素质B、身体素质C、思想政治素质 4、()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A、以人为本 B、发展素质 C、提高能力 5、学校应当特别强调:()是最高的学位。 A、优异的学习成绩 B、高尚的思想品格 6、()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A、丰富的知识 B、适应社会的能力 C、终身学习 7、()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 A、教育 B、家长 C、社会 8、“学”贵于(),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 A、思 B、说 C、读 D、问 9、()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 A、创新 B、思考 C、记忆 10、()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 A、高中阶段 B、基础教育阶段 C、大学时期 11、读书是学习,()是更重要的学习。 A、向人请教 B、搜集资料 C、实践 12、面向全体的基本要求是切实关怀()。 A、学生 B、每一个学生 C、后进生 13、全面发展,就是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获得()发展。 A、进一步 B、和谐 C、长足 14、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 A、教师教育艺术的创新 B、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C、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15、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 A、学习方式 B、学习态度 C、学习兴趣 16、失败是成功之母,()更是成功之母。 A、努力 B、表扬 C、成功 17、()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A、评价 B、考试 C、检测 18、考试应当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力求让学生找回失落的()。 A、知识 B、能力 C、自信

2017小学《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2017小学《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小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84分)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高质效传递 [分值:1.0] 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分值:1.0]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 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分值:1.0] 4.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分值:1.0] 5.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 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分值:1.0] 6.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分值:1.0] 7. 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 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 传统课程观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1.0]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1.0]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分值:1.0]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A) 教学经验 (B) 培训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①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②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③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

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⑤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⑥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处理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②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处理其与教师事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③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关爱学生的范围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一部分。关爱学生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的关键是做到对学生平等公正。 ④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在处理其与职业劳动的关系时所遵循的原则要求。教师的头脑中必须明确,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是教师职业行为明确禁止的。 ⑤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发展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一般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关爱学生是最基本内容。 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8、不同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校】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3)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 1. ()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 (A) 深厚积累 (B) 宏约深美 (C) 厚积薄发 (D) 博纳厚积 [分值:] 2. ()开发特别要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将学生的 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 社会生活的能力。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校课程 [分值:] 3. ()是辩证统一的。生理健康固然是生存的基础,

但就现代社会而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A) 心理健康 (B) 身心健康 (C) 生理健康 (D) 心灵健康 [分值:] 4. ()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 (A) 小目标牵引 (B) 大目标牵引 (C) 目标牵引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5.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 (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D) 隐蔽性 [分值:] 6. 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 (A) 基础 (B) 目的 (C) 追求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7.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A) 经络通畅 (B) 脉络贯通 (C) 全线贯通 (D) 厚积薄发 [分值:] 8.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

(A) 劣势潜能 (B) 优势潜能 (C) 共性潜能 (D) 个性潜能 [分值:] 9.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 (A) 历史底蕴 (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分值:] 10.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 (A) 社会地位 (B) 出身贵贱 (C) 文化高低 (D) 文化底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