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没有产生水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没有产生水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没有产生水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没有产生水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没有产生水

肖安庆龙南中学

1.1暗反应没有水生成

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总反应式是(因文章只讨论物质变化,为表述和阅读方便,本文的所有反应式都省略了反应的条件):

12H++6CO

2+18ATP+12NADPH+12H

2

O——C

6

H

12

O

6

+18ADP+18Pi+12NADP+

从总反应式我们可以看出,并没有水的生成,相反,还消耗了12分子水。可是,我们把反应式前后的H和O对比会发现,除ATP、ADP、Pi和NADP等总反应式中没体现的物质外,反应物中比生成物多出36个H和18个O。这些H和O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们进入了ADP和Pi中。

从分子差异中可以看出,ATP转化为ADP和Pi时会吸收2个H和1个O;相应的,ADP和Pi转化为ATP时则会产生1分子水或将分子中的2个H和1个O转移到其它分子。所以消耗18分子ATP的同时,吸收了暗反应中的36个H和18个O。

为印证这个推断,我们看一下Calvin循环中与ATP和H2O相关的具体步骤:

1)6 2羧基-3-酮基-1,5-二磷酸核糖+ 6H

2

O——6水化中间产物

2)12 3-磷酸甘油酸+ 12ATP —— 12 1,3-二磷酸甘油酸+ 12ADP

3)12 1,3-二磷酸甘油酸+12NADPH+12H+——12 3-磷酸甘油醛+12NADP++12Pi

4)3 1,6-二磷酸果糖+ 3H

2

O——3 6-磷酸果糖+ 3Pi

5)6-磷酸果糖+ H

2

O ——葡萄糖+ Pi

6)2 1,7-二磷酸景天庚酮糖+ 2H

2

O——2 7-磷酸景天庚酮糖+ 2Pi

7)6 5-磷酸核酮糖+ 6ATP—— 6 1,5-二磷酸核酮糖+ 6ADP

从上述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18分子ATP如何逐步转化成了ADP和磷酸,并消耗掉36个H和18个O。同时也可以看到12分子水是如何参加反应的。

可见,暗反应中并没有产生水,反而消耗水。那么整个光合作用有没有水产生呢?有!我们知道,光合作用的实际总反应式可以写成:

6CO

2+12H

2

O——C

6

H

12

O

6

+6O

2

+6H

2

O

那么6分子的H2O从何而来呢?其实是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1.2 光反应阶段有水生成

1966年Andre Jagendorf实验证明,光合磷酸化过程的底物是ADP和Pi,利用质子流动产生的能量合成ATP的。所以,该反应有水生成。

光反应若为暗反应提供18ATP,就会产生18分子H2O,暗反应阶段消耗了12分子H2O,所以产生的水与消耗的水一抵消,净生成6分子H2O。这就是总反应式的生成物中6分子水的来源。

总体来看,光反应阶段水在光下分解消耗12分子水,ATP的合成生成18分子水,总体表现为水的产生。暗反应阶段消耗12分子水。

看来生物中的化学反应是不能妄加推测的。光合作用中水的生成和消耗的阶段与许多资料的推断正好相反。无独有偶,高中阶段关于呼吸作用中水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许多人认为有氧呼吸中只有第三阶段才有水生成,这也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完整版)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主要知识点回顾 1、色素分类 叶绿素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叶绿素b (类囊体薄膜)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保护叶绿体免受强光伤害) 2、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注意事项: ⑴、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⑵、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⑶、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⑷、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⑸、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4、光合作用作用过程(重点)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条件:一定需要光 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 2和能量 光反应阶段 过程:(1)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 2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2)形成ATP :ADP+Pi+光能?→?酶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阶段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 2的固定:1分子C 5和CO 2生成2分子C 3 (2)C 3的还原:C 3在[H]和A TP 作用下,部分还原 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 5 能量变化:ATP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5、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光照长短、光的成分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 快。 (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 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6、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⑴、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⑵、控制温度的高低;⑶、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 浓度;⑷、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⑸、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⑹、 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⑺、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⑻、 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7、化能合成作用: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制造有机物。 光 合 作 用 的 过 程

有水的方程式

有水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一.用双氧水制氧气 2H2O22H2O+O2↑(分解反应) 二.氢气的燃烧 2H2 +O2 2H2O(化合反应) 三.甲烷(CH4)的燃烧 CH4 +2O2 CO2+2H2O 四、碳酸不稳定分解 H2CO3CO2↑+H2O 五、碳酸盐与酸的反应反应通式:碳酸盐+酸→盐+ H2O+CO2↑ CaCO3 +2HCl=== CaCl2 +H2O+CO2↑ (复分解反应) Na2CO3+2HCl === 2NaCl +H2O+CO2↑(复分解反应) NaHCO3+HCl === NaCl +H2O+CO2↑(复分解反应) Na2CO3 +H2SO4=== Na2SO4 +H2O+CO2↑(复分解反应) 六、金属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反应通式:金属氧化物+酸→盐+ H2O Fe2O3+6HCl === 2FeCl3+3H2O (复分解反应) CuO+2HCl ===CuCl2+H2O (复分解反应) Fe2O3+3H2SO4 ===Fe2(SO4)3+3H2O(复分解反应) CuO+H2SO4 ===CuSO4+H2O(复分解反应) 七、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 H2O HCl +NaOH=== NaCl+H2O(复分解反应,有反应无明显现象的反应之一) H2SO4 + Ca(OH)2=== CaSO4+2H2O(复分解反应,有反应无明显现象的反应之一)3HCl +Al(OH)3=== AlCl3 +3H2O(复分解反应,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原理)八、碱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反应反应通式: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2NaOH +CO2=== Na2CO3 +H2O 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变质的反应 2NaOH +SO2 === Na2SO3 +H2O 应用于二氧化硫尾气的吸收处理 亚硫酸钠 Ca(OH)2 +CO2 === CaCO3↓ +H2O 二氧化碳的检验 九、铵盐与碱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NH4)2SO4+2NaOH Na2SO4+2H2O+2NH3↑(复分解反应) 2NH4Cl+Ca(OH)2CaCl2 +2H2O+2NH3↑(复分解反应)

有水参加的化学方程式

(1)H2O做氧化剂---即化合价要降低,生成H2 2Na + 2H2O = 2NaOH + H2↑ 3Fe+4H2O(气体)=高温=Fe3O4+4H2 Mg+2H2O=加热=Mg(OH)2+H2 ↑ Si+2NaOH+H2O=Na2SiO3+2H2↑ 2Al+2NaoH+3H2O=2NaAlO2+3H2↑ C+H2O=高温=H2+CO (制水煤气的反应) (2)H2O做还原剂-----即化合价要升高,生成O2 2F2 + 2H2O = 4HF + O2 (3)H2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同时生成H2和O2 2H2O =电解= 2H2↑ + O2↑ (4)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SO2+Cl2+2H2O==H2SO4+2HCl(Br2、I2与SO2同) Na2SO3+X2+H2O==Na2SO4+2HX(X2=Cl2,Br2,I2) 3NO2 + H2O = 2HNO3 + NO 4NO+3O2+2H2O=4HNO3 4NO2+O2+2H2O=4HNO3 4Fe(OH)2+O2+2H2O===4Fe(OH)3 (5)有H2O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Na2O+H2O==2NaOH CaO+H2O==C a(O H)2 H2O+CO2=可逆=H2CO3 SO2+H2O=可逆=H2SO3 SO3+H2O==H2SO4 Na2CO3+H2O+CO2==2NaHCO3 NH3+CO2+H2O==NH4HCO3 SO2+2NH3+H2O===(NH4)2SO3 NaAlO2+HCl+H2O==Al(OH)3(沉淀)+NaCl NaAlO2+CO2+2H2O==Al(OH)3(沉淀)+NaHCO3 CaO+H2O==C a(O H)2 H2O+CO2==H2CO3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Na2O2+2H2O==4NaOH+O2 Na2O+H2O==2NaOH Na2CO3+H2O+CO2==2NaHCO3

第七章 化合物的生成–分解反应

第七章化合物的生成–分解反应 7.1 生成-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 一、化合物的生成–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化合物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或在一定真空条件下分解为一种更简单的化合物(或金属)和气体的一种过程: AB(s, l) = A(s, l) + B(g) AB —碳酸盐、氧化物、硫化物或氯化物; A —相应的氧化物、金属或低价的氧化物、硫化物和氯化物; B —相应的二氧化碳、氧、硫或氯。 ?生成反应:分解反应的逆过程 二、常见的化合物的生成–分解反应 ?2Fe3O4 = 6FeO+O2↑ H2WO4 = WO3 + H2O↑ 2FeS2 = 2FeS + S2↑ CaCO3 = CaO + CO2↑ 2CuCl2 = 2CuCl + Cl2↑ 2CO2 = 2CO + O2↑ 三、研究生成–分解反应的意义 ?了解各种化合物的分解条件; ?比较各种化合物在相同条件下稳定性的高低 ?由生成–分解反应的热力学数据求出各种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力学数据。 7.2 化合物生成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7.2.1 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一、化合物的生成–分解反应

?一、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fGθ 定义 在给定温度及标准压强(pθ=101.325kPa)下, 由标准态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标准态下的该化合物时,该生成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例题】FeO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 1000K时, Fe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49.9 KJ·mol–1 O2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220.62 KJ·mol–1 FeO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359.48 kJ·mol–1 1000K时,FeO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fGθ = –359.48 + 220.62/2 + 49.9 = –199.27 kJ·mol-1 二、△fGθ与温度的关系 ) ?——△fGθ-T 关系式(捷姆金-许华兹曼速算式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对比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对比 一、反应场所 光反应: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暗反应:叶绿体的基质中 二、反应步骤 光反应: 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原初反应在光照下,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被激发出一个高能电子。该高能电子被一系列传递电子的物质有规律地传递下去。叶绿素分子由于失去一个电子,就留下一个空穴,这空穴立刻从电子供体得到一个电子来填补,使叶绿素分子恢复原来状态,准备再一次被激发。这样,叶绿素分子不断被激发,不断给出高能电子,又不断地补充电子,就完成了从光能到电能的过程——原初反应。 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原初反应中的电能再用作水的光解和光合磷酸化,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的传递,最后形成ATP和NADPH,H+。 (1)水的光解和氧的释放:当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后,被激发出一个高能电子,处于很不稳定的状态,有极强的夺回电子的能力。经实验证明,它是从周围的水分子中夺得电子,因而促使水的分解。其中的氧被释放出来,氢和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 (2)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中形成的高能电子在传递过程中,拿出一部分能量使ADP和(P)结合形成ATP的过程,叫做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中磷酸化跟电子传递是偶联的,一般认为光合磷酸化偶联因子是它们之间的物质联系。到此为止,ATP和NADPH已形成了,它们是光合作用的重要中间产物,一方面因为这两者都能暂时贮存能量,继续向下传递;另一方面因为NADPH的H又能进一步还原二氧化碳,并把它固定成中间产物。 暗反应: 绿叶从外界吸收来的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氢[H]还原。它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一种含有五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简称五碳化合物,用C5表示)结合,这个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被一个五碳化合物分子固定以后,很快形成两个含有三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简称三碳化合物,用C3表示)。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释放出的能量并且被氢[H]还原。其中,一些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三碳化合物则经过复杂的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从而使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循环往复地进行下去。 三、区别 1、光反应需要色素、光和酶,暗反应不需色素和光,需多种酶; 2、光反应反应产物为[H]、O2、ATP,暗反应反应产物为有机物(CH2O)、ADP、Pi; 3、光反应的反应性质是光化学反应,暗反应的反应性质是酶促反应; 4、光反应必须在光下,进行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5、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6、光反应的实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暗反应的实质是放出O 2同化CO 2 生成 (CH 2 O)。 四、光合作用中形成的高能电子在传递过程中,拿出一部分能量使ADP和(P)结合形成ATP的过程,叫做光合磷酸化。

高中生物 必修1 光合作用 知识点全面总结 (word20页)

第三单元之—光合作用 一、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一)叶绿体的结构模型. (二)相关知识 1、.叶绿体是真核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叶绿体由两层膜(内膜和外膜)包围而成,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 3、每个基粒都有许多个类囊体构成,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以及光反应所需的酶,是光反应的场所。 4、基质中含有暗反应所需的酶,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 5、光合色素的相关知识。 (1)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含量: 叶绿素a 叶绿素(3/4) 叶绿素b 叶绿体色素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1/4) 叶黄素 (2)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3)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4种色素),转化光能(只有少量的叶绿素a把光能转为电能) (4)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①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例如韭黄,蒜黄) ②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秋末)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③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N、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另外,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变黄。

(5)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 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②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经过色素吸收后,光谱出现两条黑带。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6)叶绿体色素的性质:易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叶绿素的性质不稳定,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性质相对稳定。 (7)植物叶片的颜色与所含色素的关系: 正常绿色正常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且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正常叶片总是呈现绿色 叶色变黄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变黄 叶色变红秋天降温时,植物体为适应寒冷,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花青素,而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叶子呈现红色 6、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原理解读: ①色素的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而不能用水,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不能溶于水。 ②色素的分离原理: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分离。 (2)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 (3)过程:省略。 (4)结果分析: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3酸和碱的反应》教案_17

8.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书写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会发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细微,短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 享的精神。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8.1和8.2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 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 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 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学生自 学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 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 广泛应用。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 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 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 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 知识的重新构建。 教学重点:认识中和反应,了解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建立直观印象,感受研究过程。 四、教学环节与活动

强酸弱碱盐是强酸和弱碱反应生成的盐

强酸弱碱盐是强酸和弱碱反应生成的盐。因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在水解中消耗一部分的氢氧根离子,电离出氢离子,所以溶液呈弱酸性。 例如硫酸铜: CuSO4=Cu2+ + SO42- Cu2+ + 2H2O=可逆=Cu(OH)2 + 2H+ 溶于水呈酸性,如:硫酸铜,氯化铁,氯化铵,氯化铝,硫酸铁 强酸:化学六大无机强酸 硫酸,硝酸,盐酸(氢氯酸),氢碘酸, 高中化学的八大强酸包括六大无机强酸和氯酸、高锰酸弱碱:NH3·H2O(一水合氨(氨水)) 难溶于水的碱,比如Fe(OH)3,Cu(OH)2,Mg(OH)2,Al(OH)3 强碱弱酸盐是强碱和弱酸反应生成的盐。因为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在水解中消耗掉一部分的氢离子,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溶液显弱碱性。 例如,碳酸钠: Na2CO3 = 2Na++CO32- CO32-+H2O =可逆号= HCO3- + OH- HCO3- +H2O = H2CO3 +OH- 溶水显碱性,如碳酸钠,乙酸钠,磷酸钠、醋酸钠

弱酸离子:如碳酸根离子CO32-,亚硫酸根离子SO32-,氢硫酸根离子S2-,硅酸根SiO32-,偏铝酸根AlO2-,醋酸根CH3COO-等 强碱离子:如Na+,K+,Ca2+,Ba2+等 次氯酸钠(NaClO)也属于强碱弱酸盐 弱酸弱碱盐,是弱酸和弱碱反应生成的盐,酸碱性由弱酸和弱碱间的相对强弱决定。 比如:碳酸铵,醋酸铵,硫化铜。 弱酸离子:碳酸根离子CO3 2-,亚硫酸根离子SO3 2-,硫氢根离子HS-,硅酸根SiO3 2-,偏铝酸根AlO2-,醋酸根CH3COO- 弱碱离子:难溶于水的碱阳离子,比如Fe3+,Cu2+,NH4+等。

水分析

水分析 1、水的物理性质 ①水是一种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凝固点是____。 ③水的三态变化。 2、水的化学性质 ①水的通电分解 化学方程式: 2H2O 通电2H2↑+O2↑ 实验现象: 【课堂提问】你知道为什么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吗? 通常状况下,水可以少量地解离,生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氢离子会向负极移动,在这里得到电子,生成了氢气;氢氧根离子向正极移动,生成了氧气。 本实验的目的: 是为了证明a、水由组成; b、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②水+ 某些金属氧化物——→碱 【课堂提问】请你写出水和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课堂练习】你能否模仿上面的例子,写出水和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H2O==2NaOH K20+H20==2KOH BaO+H20== Ba(OH)2 【小结】这些碱的共同特征是可以溶于水——能溶于水的碱,都可以用对应的金属氧气物和水直接反应生成。

【思考】像氢氧化铜,氢氧化铁这样的碱都不溶于水,那么如何制取它们呢? 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3NaOH +FeCl3 =3NaCl+Fe(OH)3↓ ③水+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 【课堂提问】请你写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 + H2O == H2CO3 【课堂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例子,写出水和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H2O==H2SO3 SO3+H20==H2SO4 P2O5+3H20==2H3PO4 N2O5+H2O==2HNO3 【小结】这些酸都含有氧元素,我们叫它们为含氧酸。含氧酸都可以用对应的非金属氧化物和水直接反应生成。 ④水的置换。 A. H2O+C H2+CO——水煤气的生产方法 B.2H2O+2Na==2NaOH+H2↑ C.2H2O+Ca==Ca(OH)2+H2↑ D.4H2O+3Fe Fe3O4+4H2 ⑤水和氯气的反应——自来水中通入氯气消毒。 H2O+Cl2==HCl+HClO 其中的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 3、生成水的化学反应 ①化合反应生成水。 2H2+O2 2H2O 【课堂练习】你还记得氢气燃烧时候的现象吗?

光合作用的化学式

光合作用的化学式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利用光的照射,在叶绿体等光和色素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水等转化成有机物和自然界生物赖以生存的氧气。可以说,地球上的氧气全部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既然是一种化学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和产物的化学式,而且我们已经了解到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产物之一是O2。 大部分人列出来的公式是2H2O+CO2====CH4+2O2。不过很明显这个式子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是葡萄糖和淀粉,而不可能是甲烷(CH4)。 其实错误的原因在于,光合作用实际上时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不是仅仅反应一次,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继续与其他物质反应,经过的多次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葡萄糖、淀粉)等。 CO2+H2O→(CH2O)+O2(反应条件:光能和叶绿体) 12H2O + 6CO2+ 阳光→(与叶绿素产生化学作用);C6H12O6(葡萄糖)+ 6O2+ 6H2O H2O→2H+ 2e- + 1/2O2(水的光解) NADP+ + 2e- + H+ →NADPH(递氢) ADP+Pi+能量→ATP (递能) 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2C3化合物+4NADPH→C3糖(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 C3糖(一部分)→C5化合物(C3糖再生C5) C3糖(一部分)→其他糖(如葡萄糖、蔗糖、淀粉,有的还生成脂肪) ATP→ADP+Pi+能量(耗能) 能量转化过程:光能→电能→不稳定的化学能(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稳定的化学能(淀粉等糖类的合成) 这就是复杂而又奇妙的光合作用,是具有叶绿体的生物特有的一项功能,至今人类仍无法利用技术来自行完成这一作用,所以,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仍是无可替代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领略到这一作用的真理,来摆脱一些有害的环境污染,摆脱现在的困境。

水与化学方程式

1、“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混合物 B .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C .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A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 .听到轻微的爆鸣声 C .未听到声音 D .试管炸裂 3、化学让水更洁净 ①生活污水截流处理过程如图4所示,其中采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_(写出一种)。 ②图5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一种装置,请从能源角度指出其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检验上述所获取的水是否为硬水,常用试剂是_________。 4、题17图”是某同学所画的自制简易净水器示意图。 (1)制作材料:见图标注,则a 是 ,b 是 。 (2)使用说明: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关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这时 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 ,需要更换的是膨松棉和 。 5、下列四种物质的俗名均得名与它们的产地,其主要成分有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的是( ) 6、市场上有“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裔”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氟”指的是 A. 单质 B. 元素 C. 分子 D. 原子 7、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A .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

B.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 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 8、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的,瓶内压强是大气压强的7-8倍。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下列有关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A.丁烷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2:5 B.丁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丁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有机物 D.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 9、(宜宾)元素X、Y、Z、M是初中常见的四种元素。有关信息如下表: (1)M元素的名称是。 (2)Y形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此物质不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填化学式),该有机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固体物质是。(5)由Z、M 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化合物,俗称,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2、右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 法中错误 ..的是 A.甲是SO 2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 数比为2:1:2

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

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 【学习目标】 (4)分析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并能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理解科学过程,领会技术(同位素示踪法)与科学的关系,学习科学家质疑、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5)尝试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理解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自主学习】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____能,把_____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 2.探究历程:(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只有在______________下,只有_____________才能更新空气。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_____。(3)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_______能转换成________能储存起来。(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________。①、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_____数小时,耗尽其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遮光处理:绿叶一半________,一半_________________。③、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行光合作用。④、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____________,暴光的一侧边__________。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________。(5)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____________法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_____:①、用18O标记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②、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提供___________和CO2,另一组提供H2O和______________。③、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检测植物释放的O2。④、实验结果:只有提供_________时,植物释放出18O2。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_________。(6)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实验:小球藻提供用14C标记的14CO ,追踪光和作用过程中C的运动途径,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的碳来自2 _______________。 (四)光合作用过程 反应式:其中(2)表示的(五)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条件易错点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1)概念: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形如 AB+CD==AD+CB (2)特点: ①一般在水溶液里进行,两种化合物中的离子互换。 ②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可简记为AB+CD=AD+CB.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带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可简记为:碱盐盐盐水中溶,沉淀气体水生成.为了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地运用物质的溶解性)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从微观角度看,是反应物之间相互交换离子, 阴、阳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如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 为:H++OH-==H2O。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①常见的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N a2CO3+Ca(OH)2=CaCO3+2NaOH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NaCl+AgNO3==AgCl↓+NaNO3 H2SO4+BaCl2==BaSO4↓+2HCl ②常见的有气休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③常见的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Cl+H2O+CO2↑ 易错点:

常见的金属和盐

《常见的金属和盐》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 → 盐 + H 2↑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 4 == Cu + FeSO 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 、Ca 、Na 、Ba ) 四、常见的盐 1.定义: 2、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 实验仪器 3、盐的化学性质 1、 盐(可溶)+ 金属1 →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 、Ca 、Na 除外) 2、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3、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 盐 + 盐 →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 氯化钠 食盐 白色粉末, 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 (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4)农业上用NaCl 溶液来选种 (5)制生理盐水(0.9% NaCl 溶液) Na +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 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Cl - 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碳酸钠 Na 2CO 3 纯碱(因水溶液呈碱性) 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碳酸氢钠 NaHCO 3 小苏打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备注 (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 2CO 3·10H 2O 。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纯净物),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 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 (3)2Na H CO 3 △ Na 2CO 3+ H 2O+ CO 2↑ 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2021初中化学知识点之常见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分解反应: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O2↑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O2=2: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2KClO32KCl+3O2↑ 4、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2H2O+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加热氧化汞:2HgO2Hg+O2↑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拉瓦锡实验 7、锻烧石灰石:CaCO3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9、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CuSO4+5H2O 铜: CuSO4?5H2O△====CuSO4+5H2O↑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 CuO+CO====Cu+CO2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 H2+CuO====Cu+H2O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NO3)2+2Ag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CuCl2+2NaOH==Cu(OH)2↓+2NaCl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CuO+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H2SO4==CuSO4+2H2O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铁: Fe+2HCl==FeCl2+H2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FeCl2+2NaOH==Fe(OH)2↓+NaCl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4Fe(OH)2+O2+2H2O==4Fe(OH)3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Fe(OH)3+3HCl==FeCl3+3H2O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Fe(OH)2+2HCl==FeCl2+2H2O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Fe+CuSO4==FeSO4+Cu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Fe+AgNO3==Fe(NO3)2+Ag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file:///C:DOCUME~1ADMINI~1.LG3LOCALS~1Tempksohtmlwps682.tmp.png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Zn+FeCl2==ZnCl2+Fe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银: AgNO3+HCl==AgCl↓+HNO3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过程: 1、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图解: 3、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及各元素去向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 ?易错点拨: 1、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两边的水不可轻易约去,因为反应物中的水在光反应阶段消耗,而产 物中的水则在暗反应阶段产生。

2、催化光反应与暗反应的酶的分布场所不同,前者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后者分布在叶绿 体基质中。 知识拓展: 1、氮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的原因是:氮是许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 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光合作用的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2、玉米是C4植物,其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 应。C4植物主要是那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 ①四碳植物能利用强日光下产生的ATP推动PEP与CO2的结合,提高强光、高温下的光合 速率,在干旱时可以部分地收缩气孔孔径,减少蒸腾失水,而光合速率降低的程度就相对较小,从而提高了水分在四碳植物中的利用率。 ②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 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 3、光合细菌: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维持自养生活的有色细菌。光合细菌(简称PSB)是地球 上出现最早、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是一类没有形成芽孢能力的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以光作为

第1课时盐类的水解反应

第1课时 盐类的水解反应 竹山二中 贺显毅 [目标要求] 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能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2.了解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掌握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规律。3.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根据盐的组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一、盐溶液的酸碱性 1.盐的分类(按生成盐的酸、碱的强弱划分) 盐????? 强酸强碱盐,如NaCl 、KNO 3 强酸弱碱盐,如NH 4 Cl 、Al 2 (SO 4)3 弱酸强碱盐,如Na 2 CO 3 、CH 3 COONa 弱酸弱碱盐,如NH 4 HCO 3 、CH 3 COONH 4 2.盐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1)NaCl 属于强酸弱碱盐,溶于水后,NH +4和OH -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 3· H 2O ,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使溶液中c (H +)>c (OH -),溶液呈酸性。离子方程式:NH + 4+H 2 O 3·H 2O +H +。 (2)CH 3COONa 属于强碱弱酸盐,溶于水后,CH 3COO -和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 3COOH ,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使溶液中c (H +)

(完整版)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人教版) 福安二中阮建英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奠定基础,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与光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光合作用知识在全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 ●对光合作用大体内容基本了解 ●对光合作用发现史有待于系统研究 ●对光合作用详细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究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描述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生能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同时能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和探索中前进的。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关系的分析,能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