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第二讲 集合中的计数问题

2,第二讲 集合中的计数问题

2,第二讲 集合中的计数问题
2,第二讲 集合中的计数问题

第二讲 集合中的计数问题

知识要点: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容斥原理。

1. 已知集合,,A B C (不必相异)的并集{},,,A B C a b c d = ,求满足条件的有序三元组(,,)A B C 的个数.

2. 求满足{}12312,,,m n A A A A a a a = 的集合组12(,,,)m A A A 的个数.

3. 称有限集S 的所有元素的乘积为S 的“积数”,给定数集111,,,23100M ??=????

, ①求 M 的所有非空子集的“积数”之和

②求集M 的所有含偶数个元素的子集的“积数”之和

4. 对于集合{}1,2,,n 和它的每一个非空子集,我们定义“交替和”如下:把集合中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从最大的数开始交替地加减各数(例如{}1,2,4,6,9的交替和是964216,-+-+=而{}5的交替和就是5).对于7n =,求所有这些交替和的总和.

5.设集合{}1,2.1000M = ,现对于M 的任一非空子集x .令x ?表示x 中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和,那么所有这样的x ?的算术平均值为多少?

6. 设集合{}1,2,3,,100A ? ,且对,x y A ?∈,有2x y ≠,求子集A 中所含元素个数的

最大值.

7.已知集合{}7,6,5,4,3,2=A 对于,X A ?定义()S X 为X 中所有元素之和,求全体()S X 的总和.

8.设{}1995,,2,1 =M ,,M A ?且当A x ∈时,A x ?15,求)(A card 的最大值.

9.设{}B n n A ,12,2,,3,2,1+= 是A 的一个子集,且B 中的任意三个不同元素z y x ,,,都 有z y x ≠+,求B 的最大值.

10.设A 是{}2000,,2,1 的子集,)(A card ,1000≥证明:要么A 中有一个数为2的幂,要么A 中存在两个数b a ,,使b a +为2的幂.

11. 已知集合S 中有10个元素,每个元素都是两位数,求证:一定可以从S 中取出两个无公共元集的子集,使两个子集的元素和相等.

12. 集合A 的元素都是正整数,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100,除1以外,每一个元素都等于集合A 中的两个数(可以相同)的和,求集合A 的元素个数的最小值.

13. 设{}4,3,2,1=S ,n 项的数列:n a a a ,,,21 有下列性质,对于S 的任一非空子集B B (的元素个数记为B ),在该数列中有相邻的B 项恰好组成集合B ,求n 的最小值.

14.集A 由100个非负整数组成,集S 由所有形如y x +的数组成,A y x ∈,(允许y x =), 问S 最多有几个数?最少有几个数?

15.设Z 是平面上由(3)n n >个点组成的点集,其中任三点不共线,又设正整数k 满足不 等式

2

n

k n <<.如果Z 中的每个点都至少与Z 中的k 个点有线段相连,证明:这些线段中一定有三条线段构成三角形的三边.

16.一次会议有2005位数学家参加,每人至少有1337位合作者,求证:可以找到4位数学家,他们中每两人都合作过.

17.设{}100,,3,2,1 =S ,求最小的正整数n ,使得S 的每个n 元子集都含有4个两两互质 的数.

18.设集合{}m A ,,2,1 =,求最小的正整数m ,使得对A 的任意一个-14分划

1421,,,A A A ,一定存在某个集合)141(≤≤i A i ,在i A 中有两个元素,,b a 满足4.3

b a b <<

19.在某次竞选中,各个政党共作出P 种不同的诺言(0)P >,任何两个政党都至少有一种公共诺言,但没有两党做出完全相同的诺言,证明:政党的数目不多于1

2-p 个.

20.(1)如果存在n ,,2,1 的一个排列n a a a ,,,21 ,使得),,2,1(n k a k k =+都是完全平方数,则称n 为“好数”,问在集合{}19,17,15,13,11中,哪些是“好数”,哪些不是“好数”,说明理由.

(2)如果存在n ,2,1的一个排列n a a a ,,,21 使),2,1(n k a k k -=+都是完全平方数,则称n 为“好数”,问在正整数集中,哪些是“好数”,那些不是“好数”,说明理由.

第二讲 图形的计数

第二讲图形的计数 【知识要点】 在数图形时,不管是数什么样的图形都要有一定的次序,可以按从左到右、从上 到下、从小到大等次序进行;然后数一个的有几个,两个组成的有几个……数立方体, 一般要从上向下一层一层地数,再把各层的个数加起来。用小棒摆各种图形,要注意 仔细观察,并动手摆一摆、移一移或画一画。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一些好方法哦! 【典型例题】 例1:图中共有()条线段。 分析: 数的时候应有顺序地按同一方向去数。 以A为起点,有线段AB、线段AC,共2条线段; 以B为起点,有线段BC,共1条线段。 所以图中共有3条线段。 例2:有一把奇怪的尺,上面只有“0”、“1”、“4”三个刻度(单位:厘米),你能 用这把尺一次量出几种不同长度的线段? 分析: 小朋友,你知道从1厘米到4厘米之间有多长吗? 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从1厘米到4厘米之间的长度是3厘米。所 以我们可以这样量: 刻度0-1:可以量出1厘米; 刻度0-4:可以量出4厘米; 刻度1-4:可以量出3厘米; 所以,一共可以量出3种不同长度的线段。 例3:数一数,下图中共有()个长方形。 分析: 在数图形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数一个个小的长方形,再数一数小长方形拼成的不 同的大长方形。 这样数: 小长方形有4个,它们是: 两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有4个,它们是: 还有一个由4个小长方形拼成的最大的长方形。 所以,图中共有9个长方形。 例4:数一数,图中共有()个正方形。 分析: 我们可以这样数: (1)最小的正方形有9个; (2)4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有4个; (3)9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有1个; (4)共有9+4+1=14(个)正方形。

第二讲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二)

第二讲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二) 不规则图形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由圆、扇形、弓形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规则图形组合而成的,这是一类更为复杂的不规则图形,为了计算它的面积,常常要变动图形的位置或对图形进行适当的分割、拼补、旋转等手段使之转化为规则图形的和、差关系,同时还常要和“容斥原理”(即:集合A与集合B 之间有:S A∪B=S A+S b-S A∩B)合并使用才能解决。 例1 如右图,在一个正方形内,以正方形的三条边为直径向内作三个半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法1:把上图靠下边的半圆换成(面积与它相等)右边的半圆,得到右图.这时,右图中阴影部分与不含阴影部分的大小形状完全一样,因此它们的面积相等.所以上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解法2:将上半个“弧边三角形”从中间切开,分别补贴在下半圆的上侧边上,如右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解法3:将下面的半圆从中间切开,分别贴补在上面弧边三角形的两侧,如右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一半. 例2 如右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厘米,分别以B、D为圆心以4厘米为半径在正方形内画圆,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由容斥原理 S阴影=S扇形ACB+S扇形ACD-S正方形ABCD

例3 如右图,矩形ABCD中,AB=6厘米,BC=4厘米,扇形ABE半径AE=6厘米,扇形CBF的半CB=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S阴影=S扇形ABE+S扇形CBF-S矩形ABCD =13π-24=15(平方厘米)(取π=3)。 例4 如右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B是圆的直径,且AB=20厘米,如果阴影(Ⅰ)的面积比阴影(Ⅱ)的面积大7平方厘米,求BC长。 分析已知阴影(Ⅰ)比阴影(Ⅱ)的面积大7平方厘米,就是半圆面积比三角形ABC面积大7平方厘米;又知半圆直径AB=20厘米,可以求出圆面积.半圆面积减去7平方厘米,就可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进而求出三角形的底BC的长. =(157-7)×2÷20 =15(厘米)。 例5 如右图,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小四数学第2讲:图形计数(教师版)

第二讲图形计数 几何图形计数问题往往没有显而易见的顺序,而且要数的对象通常是重叠交错的,要准确计数就需要一些智慧了.实际上,图形计数问题,通常采用一种简单原始的计数方法-一枚举法.具体而言,它是指把所要计数的对象一一列举出来,以保证枚举时无一重复、.无一遗漏,然后计算其总和.正确地解答较复杂的图形个数问题,有助于培养同学们思维的有序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简单图形计数的方法。 二:复杂图形计数的方法和找规律的方法。

例(1)数出右图中总共有多少个角 分析:在∠AOB内有三条角分线OC1、OC2、OC3,∠AOB被这三条角分线分成4个基本角,那么∠AOB内总共有多少个角呢?首先有这4个基本角,其次是包含有2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3个(即∠AOC2、∠C1OC3、∠C2OB),然后是包含有3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2个(即∠AOC3、∠C1OB),最后是包含有4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1个(即∠AOB),所以∠AOB内总共有角: 4+3+2+1=10(个) 解:4+3+2+1=10(个) 答:图中总共有10个角。 例(2 )数一数共有多少条线段?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①要数多少条线段:先看线段AB、AD、AE、AF、AC、上各有2个分点,各分成3条基本线段,再看BC、MN、GH这3条线段上各有3个分点,各分成4条基本线段.所以图中总共有线段是: (3+2+1)×5+(4+3+2+1)×3=30+30=60(条). ②要数有多少个三角形,先看在△AGH中,在GH上有3个分点,分成基本小三 角形有4个.所以在△AGH中共有三角形4+3+2+1=10(个).在△AMN与△ABC中,三角形有同样的个数,所以在△ABC中三角形个数总共: (4+3+2+1)×3=10×3=30(个) 解::①在△ABC中共有线段是: (3+2+1)×5+(4+3+2+1)×3=30+30=60(条) ②在△ABC中共有三角形是:

小学二年级奥数第二讲数数与计数练习答案

第二讲数数与计数(一) 数学需要观察.大数学家欧拉就特别强调观察对于数学发现的重要作用,认为“观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本讲数数与计数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在这里请大家记住,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脑子想,要充分发挥想像力. 例1 数一数,图2-1和图2-2中各有多少黑方块和白方块? 解:仔细观察图2-1,可发现黑方块和白方块同样多.因为每一行中有4个黑方块和4个白方块,共有8行,所以: 黑方块是:4×8=32(个) 白方块是:4×8=32(个) 再仔细观察图2-2,从上往下看: 第一行白方块5个,黑方块4个; 第二行白方块4个,黑方块5个; 第三、五、七行同第一行, 第四、六、八行同第二行; 但最后的第九行是白方块5个,黑方块4个.可见白方块总数比黑方块总数多1个. 白方块总数:5+4+5+4+5+4+5+4+5=41(个) 黑方块总数:4+5+4+5+4+5+4+5+4=40(个) 再一种方法是: 每一行的白方块和黑方块共9个.

共有9行,所以,白、黑方块的总数是: 9×9=81(个). 由于白方块比黑方块多1个,所以白方块是41个,黑方块是40个. 例2 图2-3所示砖墙是由正六边形的特型砖砌成,中间有个“雪花”状的墙洞,问需要几块正六边形的砖(图2-4)才能把它补好? 解:仔细观察,并发挥想象力可得出答案,用七块正六边形的砖可把这个墙洞补好.如果动手画一画,就会看得更清楚了. 例3将8个小立方块组成如图2-5所示的“丁”字型,再将表面都涂成红色,然后就把小立方块分开,问: (1)3面被涂成红色的小立方块有多少个? (2)4面被涂成红色的小立方块有多少个? (3)5面被涂成红色的小立方块有多少个? 解:如图2-6所示,看着图,想像涂色情况.当把整个表面都涂成红色后,只有那些“粘在一起”的面(又叫互相接触的面),没有被涂色.每个小立方体都有6个面,减去没涂色的面数,就得涂色的面数.每个小立方体涂色面数都写在了它的上面,参看图2-6所示.

小学奥数数学课本二年级打印版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一、“凑整”先算1,3,5,7,9 2,4,6,8,10 1.计算:(1)24+44+563,6,9,12,15 上册下册(2)53+36+47 解:(1)24+44+56=24+(44+56)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 1.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第一讲机智与顿悟=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 数乘以个数,简记成: 第二讲数数与计数(一)第二讲数数与计数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1)计算:1+2+3+4+5+6+7+8+9 第三讲数数与计数(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5×9中间数是5 =45共9个数 第四讲认识简单数列第四讲数与形相映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2)计算:1+3+5+7+9 =5×5中间数是5 第五讲自然数列趣题第五讲一笔画问题(2)52+69 解:(1)96+15=96+(4+11)=25共有5个数(3)计算:2+4+6+8+10 第六讲找规律(一)第六讲七座桥问题=(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6×5中间数是6 =30共有5个数 第七讲找规律(二)第七讲数字游戏问题(一)整先算. (2)52+69=(21+31)+69(4)计算:3+6+9+12+15 =9×5中间数是9 第八讲找规律(三)第八讲数字游戏问题(二)=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45共有5个数(5)计算:4+8+12+16+20 第九讲填图与拆数第九讲整数的分拆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12×5中间数是12 =60共有5个数 第十讲考虑所有可能情况(一)第十讲枚举法(2)28+28+28 解:(1)63+18+192.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简记成: 第十一讲考虑所有可能情况(二)第十一讲找规律法=60+2+1+18+19 =60+(2+18)+(1+19) 第十二讲仔细审题第十三讲猜猜凑凑第十四讲列表尝试法第十五讲画图凑数法第十二讲逆序推理法 第十三讲画图显示法 第十四讲等量代换法 第十五讲等式加减法 附:第一讲重量的认识 附:第二讲长度的认识 附:第三讲时间的认识(上) 附:第四讲时间的认识(下)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 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 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 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 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1)计算: 1+2+3+4+5+6+7+8+9+10 =(1+10)×5=11×5=55 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1,末数是10. (2)计算: 3+5+7+9+11+13+15+17 =(3+17)×4=20×4=80 共8个数,个数的一半是4,首数是3,末数是17. (3)计算: 2+4+6+8+10+12+14+16+18+20 =(2+20)×5=110 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2,末数是20. 四、基准数法 (1)计算:23+20+19+22+18+21 解:仔细观察,各个加数的大小都接近20,所以可以把每 个加数先按20相加,然后再把少算的加上,把多算的减去. 23+20+19+22+18+21 =20×6+3+0-1+2-2+1 =120+3=123 6个加数都按20相加,其和=20×6=按20计算就少加

2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2) 能够使用Venn 图表达两个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像对抽象概念理解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 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2) 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表示问题的简洁美. 二、课时: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并集与交集的含义 难点: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法:启发式、探究式 六、教学用具:书、粉笔、黑板(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2、 探究新知 同学们观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吗? (1)}5,3,1{=A ,}6,4,2{=B ,}6,5,4,3,2,1{=C ; (2)}10,8,6,4,2{=A ,}16,8,4,2{=B ,}16,10,8,6,4,2{=C 生1:集合C 是由属于集合A 和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 生2:集合C 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 师:同学们说出的关系都比较好,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位的归纳,它的归纳针对第一组集合是符合的,但对第二组集合就不符合了,说明这个归纳还不完善一下,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修改一下。观察第一组集合,集合C 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 和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如果我们修改成这样,看这句话对第二组集合适用吗? 生:不适用,应该把“和”改成“或”,因为元素具有互异性。 师:因此我们就可以归纳出并集的含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 {|,}A B x x A x B =∈∈U 或. (2)解剖分析: 1> “所有”:不能认为A ∪B 是由A 的所有元素和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即简单平凑, 要满足集合的互异性,相同的元素即A 和B 的公共元素只能算作并集中的一个元素 2> “或”:“B x A x ∈∈或”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 B x A x ?∈但;

第二讲 集合的概念2

第二讲 集合的概念(2012-7-9) 例1 设集合A 的元素都是正整数,满足如下条件: (1)A 的元素个数不小于3; (2)若A a ∈,则a 的所有因数都属于A ; (3)若A a ∈,A b ∈,b a <<1,则A ab ∈+1. 请解答下面的问题: (1)证明:1,2,3,4,5都是集合A 的元素; (2)问:2005,2012是否是集合A 的元素. 例2 设T 是由10060得所有正因数组成的我集合,S 是T 的一个子集,其中没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求Card (S )的最大值(Card (S )表示有限集合M 所含元素的个数).

例 3 对于集合M ,定义函数1,,()1,.M x M f x x M -∈?=??? 对于两个集合M ,N ,定义集合{()()1} M N M N x f x f x ?=?=-. 已知{2,4,6,8,10}A =,{1,2,4,8,16}B =. (Ⅰ)写出(1)A f 和(1)B f 的值,并用列举法写出集合A B ?; (Ⅱ)用Card (M )表示有限集合M 所含元素的个数,求()()Card X A Card X B ?+?的最小值; (Ⅲ)有多少个集合对(P ,Q ),满足,P Q A B ? ,且()()P A Q B A B ???=??

例4 若集合A 具有以下性质: ①A ∈0,A ∈1; ②若A y x ∈,,则A y x ∈-,且0≠x 时, A x ∈1. 则称集合A 是“好集”. (Ⅰ)分别判断集合{1,0,1}B =-,有理数集Q 是否是“好集”,并说明理由; (Ⅱ)设集合A 是“好集”,求证:若A y x ∈,,则A y x ∈+; (Ⅲ)对任意的一个“好集”A ,分别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命题p :若A y x ∈,,则必有A xy ∈; 命题q :若A y x ∈,,且0≠x ,则必有 A x y ∈;

二年级奥数举一反三数数图形第二讲(一)

第二讲数数图形 专题简析: 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当 这些图形重重叠叠地交错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复杂的几何图形。要想准确地计数这类图形中所包含的某一种基本图形的个数,就需要仔细地观察,灵活地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思考方法,掌握数图形的规律,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要准确、迅速地计数图形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弄清被数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2, 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1 :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9----- 4 --------- ? -------- ? A B C D 分析与解答: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按照一定 的顺序来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A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3条:AB、AC、AD ;从B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2条:BC、BD ;从C 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1条:CD。因此,图中共有3+2+1=6 条线段。. 练习一:数出下列图中有多少条线段。答 (1) A~~B~n E (1)

(2) (3) 例2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锐角 分析与解答:数角的方法和数线段的方法类似,图中的五条射线相当于线段上的五个点,因此,要求图中有多少个锐角,可根据公式 1+2+3……(总射线数—1)求得:1+2+3+4=10 (个).练习二: F列各图中各有多少个锐角? 答

ABC D 图中AD 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与顶点 0构成一个三角形, AD 边上有几条线段,就构成了几个三角形,因为 AD 上 共有1+2+3=6 条线段,所以图中有6个三角形。 数一数下面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答 分析与解答: 也就是说, 有4个点 , .例3: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第二讲图形的计数教案

第二讲图形的计数 知识点: 本讲学习的主要容有:(一)线段、角、三角形的计数;(二)长方形、正方形、立体的计数。图形计数是指对满足一定条件的某图形进行观察并逐一数出来。在计数过程中,必须有次序有条理地进行计数:做不重复也不遗漏。最常用的方法是:分类计数,利用基本图形计数。 教学目标: 通过本讲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各种要数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构成;掌握图形的基本方法做到不重不漏;能正确,有序,合理,迅速地数出图形。 重难点:1.学生能认识各种要数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构成。 2.掌握数图形的基本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能够正确能正确,有序,合理,迅速地数出图形。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容:数线段和角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数角和线段的方法,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并能正确,有序,合理,迅速地数出图形。 2.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1.掌握数线段和角的方法,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2.能够正确,有序,合理,迅速地数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例题1 如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ABCDE (1)学生先独立数一数,并交流结论。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并总结方法 方法一:将图中的线段AB、BC、CD、DE看作是基本线段,那么: 由1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B、BC、CD、DE共4条; 由2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C、BD、CE共3条; 由3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D、BE共2条; 由4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E共1条; 方法二:从线段的两个端点出发去数:

以A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AE共4条;以B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BE共3条; 以C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CE共2条; 以D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DE共1条; 2.仿练:如图,数一数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 二、教学数角 1.例2 如下图中共有几个角? O A (1)组织学生数一数,并交流数的方法和结论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并总结方法 方法一:将图中AOB COD看作基本角,那么: 由1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AOB BOC COD 共3个;由2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AOC BOD 共2个; 由3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AOD共1个;

一年级奥数讲义第二讲 数数和计数(教师)

第二讲数数与计数 课前准备 1、小朋友,你会数这些图形吗?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 6 )条线段( 10 )个三角形 ( 6 )个正方形( 6 )个长方形( 9 )个立方体 2、从左边数起,小军排第三,从右边数起,小英排第六.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答案】从左边数起,小军排第三,从右边数起,小英排第六,那么小军和小英中间还有3个同学. 列式:9-6=3(个),3+3+6=12(个),这排小朋友一共有12个. 小朋友们,我们在数数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漏数.如果遗漏,要加上;重复了,就要减去.在计数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去数,用最简便的方法去算,这样才会得到正确的答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最细心,看谁最聪明,争做计数小能手. 图形的计数 数一数,下面的这堆木头一共有多少根?

【教学思路】要知道一共有多少木头,可以引导学生分层来数.从上往下看,最顶层是1根,然后每层每次少一根,这样每层的木头分别是:1根、2根、3根、4根、5根、6根、7根、8根,要求这堆木头一共有多少根,可以列式为: 1+2+3+4+5+6+7+8 =(2+8)+(3+7)+(4+6)+1+5 =10+10+10+1+5 =36(根) 练一练: 数一数,下面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教学思路】观察这些三角形,最上面一层是1个,然后每层每次增加2个.要计算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可以列式为: 1+3+5+7+9+11 =(1+9)+(3+7)+5+11 =10+10+5+11 =36(个) 请你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 【教学思路】一共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分层数 l+3+5+7+9+6+10+14+17 =(1+9)+(3+7)+(6+14)+5+10+17 =72 方法二:先按“实心”三角形计算,再减去“空白”三角形中“×”的个数 (1+3+5+7+9+11+13+15+17)﹣(5+3+1) =81-9 =72

(完整版)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题

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已知集合A ={1,3,5,7,9},B ={0,3,6,9,12},则A∩B =( ) A .{3,5} B .{3,6} C .{3,7} D .{3,9} 2.设集合A ={x|2≤x <4},B ={x|3x -7≥8-2x},则A ∪B 等于( ) A .{x|x≥3} B .{x|x≥2} C .{x|2≤x <3} D .{x|x≥4} 3.集合A ={0,2,a},B ={1,2 a }.若A ∪B ={0,1,2,4,16},则a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4 4.满足M ?{4321,,a a a a },且M∩{321,,a a a }={21,a a }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已知全集U=R ,集合A={x ︱-2≤x ≤3},B={x ︱x <-1或x >4},那么集合A ∩(C U B )等于( ). A.{x ︱-2≤x <4} B.{x ︱x ≤3或x ≥4} C .{x ︱-2≤x <-1} D.{-1︱-1≤x ≤3} 6.设I 为全集,321S ,S ,S 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I S S S 321=Y Y ,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 A.Φ=)S (S )S (C 321I Y I B.)]S (C )S [(C S 3I 2I 1I ? C.Φ=)S (C )S (C )S (C 3I 2I 1I I I D. )]S (C )S [(C S 3I 2I 1Y ?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已知集合A ={x|x≤1},B ={x|x≥a},且A ∪B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满足{1,3}∪A ={1,3,5}的所有集合A 的个数是________. 3.50名学生参加甲、乙两项体育活动,每人至少参加了一项,参加甲项的学生有30名,参加乙项的学生有25名,则仅参加了一项活动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 4. 设 , 若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5. 设U=Z ,A={1,3,5,7,9},B={1,2,3,4,5},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 6. 如果S ={x ∈N |x <6},A ={1,2,3},B ={2,4,5},那么(S A)∪(S B)= .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已知集合A ={1,3,5},B ={1,2,x2-1},若A ∪B ={1,2,3,5},求x 及A∩B. 2.已知A ={x|2a≤x≤a +3},B ={x|x<-1或x>5},若A∩B =?,求a 的取值范围. 3.某班有36名同学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课外探究小组,每名同学至多参加两个小组.已知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分别为26,15,13,同时参加数学和物理小组的有6人,同时参加物理和化学小组的有4人,则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多少人? 4.集合S ={x|x ≤10,且x ∈N *},A S ,B S ,且A ∩B ={4,5},(S B)∩A ={1,2,3}, (S A)∩(S B)={6,7,8},求集合A 和B. {}{}m x m x B x x A 311/,52/-<< +=<<-=A B A =?

一年级第二讲图形的计数

第二讲图形的计数 本讲内容是让孩子们学会用计算的方法来数图形,在计算过程中结合第一讲速算巧算的方法来巩固和练习我们以往所学过的知识。 一、知识点 (一) 平面图形的计数 1、数线段与角的个数(打枪法、编号法) 2、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编号法、分层法) (二) 立体图形的计数 1、数方块:⑴分层数(从上到下再求和) ⑵按列数(刀切法) 注意:每层数量=看见的+上层数量 ( 1)、数规整图形:观察规律,算是表达(牢记巧算速算的方法) (2)、数有缺口的图形 方法:(1)分层数 (2)补(补全图形去多余) (3)拆(拆成规整图形来计算) 二、例题讲解与练习 【习题1】你来数一数! ( )个正方形( )个三角形( )个正方体

【解析】:⑴、由小到大分类数,含有1个小方块的正方形个,编号法含有2 个小方块的正方形3 个共8+3=11(个); ⑵、编号法,含有1个号的三角形1、2、3、4、5 共5 个,含有3个 号的三角形163、164、 264、265、365 共5 个(5 角星每个小角对应新组成的5 个大三角形),所以三角形共5+5=10 (个); (3) 共1+5+6=12 (个) 【习题2】数一数下面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 【解析】: 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所选用的方法不同(方法 不唯一),从上往下数第一层1个点,依次往下每 一层都比上一层多一个一点,2、3、4、5、6、7、8、 9,所以圆点的总数为1+2+3+4+5+6+7+8+9=45(个) 【习题3】如下图所示,一单层砖墙下雨时塌了一处,请你数 一数,需要多少块砖才能把墙补好?

【解析】:细心观察的小朋友会发现整幅图里只有最后一层墙面的砖是全的,所以每层都与最后一层来比较(用缺补的思想把残缺的墙补全然后列算式),我们发现要补得砖的块数为:2+2+1+2+2+1=10 (块)。 【习题4】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一共有多少个立方体? 【解析】:此题分行(分层)数更易观察,从上往下数,第一层1块, 第二层我们能直观的看到3块,但是第一层的那块想要立在上面下面一定隐藏起了1块,所以第二层3+1=4(块), 同样的方法第3 层5+4=9(块),第4 层7+9=16(块),总数1+4+9+16=30(块),计算时别忘了我们学的凑整法

小学二年级奥数关于数数与计数(二)

第一层 1个第二层 2个第三层 3个第四层 4个第五层 5个第六层 6个第七层 7个第八层 8个

第十层 10个 第十一层 9个 第十二层 8个 第十三层 7个 第十四层 6个 第十五层 5个 第十六层 4个 第十七层 3个 第十八层 2个 第十九层 1个 总数1+2+3+4+5+6+7+8+9+10+9+8+7+6+5+4+3+2+1 =(1+2+3+4+5+6+7+8+9+10)+(9+8+7+6+5+4+3+2+1)=55+45=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第一层 1个

第三层 5个 第四层 7个 第五层 9个 第六层 11个 第七层 13个 第八层 15个 第九层 17个 第十层 19个 总数:1+3+5+7+9+11+13+15+17+19=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1+2+3+4+5+6+7+8+9+10+9+8+7+6+5+4+3+2+1=10×10 即等号左边这样的一串数之和等于中间数的自乘积.由此我们猜想:1=1×1 1+2+1=2×2 1+2+3+2+1=3×3 1+2+3+4+3+2+1=4×4 1+2+3+4+5+4+3+2+1=5×5 1+2+3+4+5+6+5+4+3+2+1=6×6 1+2+3+4+5+6+7+6+5+4+3+2+1=7×7 1+2+3+4+5+6+7+8+7+6+5+4+3+2+1=8×8 1+2+3+4+5+6+7+8+9+8+7+6+5+4+3+2+1=9×9

1+2+3+4+5+6+7+8+9+10+9+8+7+6+5+4+3+2+1=10×10 这样的等式还可以一直写下去,能写出很多很多. 同学们可以自己检验一下,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我们就发现了一条规律. ③由方法2和方法3也可以得出下式: 1+3+5+7+9+11+13+15+17+19=10×10. 即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自乘积.由此我们猜想: 1+3=2×2 1+3+5=3×3 1+3+5+7=4×4 1+3+5+7+9=5×5 1+3+5+7+9+11=6×6 1+3+5+7+9+11+13=7×7 1+3+5+7+9+11+13+15=8×8 1+3+5+7+9+11+13+15+17=9×9 1+3+5+7+9+11+13+15+17+19=10×10 还可往下一直写下去,同学们自己检验一下,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我们就又发现了一条规律.

图形计数

第二讲有趣的图形计数 我们之前已经认识了各种图形,并会数简单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图形计数的方法。二年级秋季已经学过数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等。今天就要学习一些更复杂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计数,通过数图形的练习,让同学来总结方法,找到计数技巧,培养同学有序思考问题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一、规则图形【知识复习】 (这里的“规则”是指不用一个一个数,可以直接用总结的方法的,可让孩子记下下面几种图形) ()条线段()个角()个三角形()个长方形 通用的方法: 第一步,先数有几个基本图形(孩子可以理解为图形中的小线段、小角等) 第二步,计算,假设有n个基本图形,则图形的总数是n+(n-1)+(n-2)+......+2+1 例1: 基本线段有4条,共有4+3+2+1=10 例2:

基本角有4个,共有4+3+2+1=10 例3: 基本长方形有4个,共有4+3+2+1=10 二、不规则图形 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 例1 :按方向数(从左到右) 例2:分类数 例3 :分层数 三、数字有规律的图形计数

方法:此类题,找出数字的规律,更能方便的计算图形的个数 例: 图1 图2 图一中,第一行白方块的个数是4,第二行也是4,大三行也是,一共有8行,所以白方块的个数一共是4×8=32,黑方块也如此,也是32块。 图二中,第一行有白方块5个,第二行4个,第三行5个,第四行4个,奇数行都是5个,偶数行都是4个,所以白方块的个数是5×5+4×4=41,黑方块的个数是5×4+4×5=40块。 例: 小房子(课本上例题2,由于图形太大,不能上传,请各位参照课本进行复习)以红线为分界线,下面是一个长方形,一共有砖10×11=110 上面的从左向右数,1+2+3+4+5+4+3+2+1=5×5=25 一共有110+25=135个 四、立体图形的计数 方法:分层数(从上向下) 下一层的=上一层+多出来的 例:

第四讲 数数与计数(二)

第四讲数数与计数(二) 数数与计数时,注意不应漏掉,不应重复。如果漏掉了,要加上;如果重复了,要减掉。 例1 小朋友排队,小红前面4个人,后面3个人,问这队共有几个人? 解: 这队的总人数要数上小红,所以是4+3+1=8(人)。 例2 排好队,来报数, 正着报数我报七, 倒着报数我报九, 一共多少小朋友? 解:见下图 正着报数“我”报了一次,倒着报数“我”又报了一次,所以把两次报数加起来时,“我”被加了两次。因此算这队的总人数时,应从两次报数之和减1。 7+9-1=15(人)。 也可以这样想:正着报数报到我为止,倒着报数时,我就不报了,只报到我的后面相邻的那个人他应该报8,所以全队总人数是: 7+(9-1)=15(人)。

例3少先队员排成队去参观科技馆。从排头数起刘平是第20个;从排尾数起,张英是第23个。已知刘平的前一个是张英。问这队少先队员共有多少人? 解:画示意图,用点代表少先队员。 由图可见,从排头数起时,把张英和刘平数了一次。由排尾数起时,又把刘平和张英数了一次,可见把他两人多数了一次,所以点总人数时,应减去多数的那一次才对。 20+23-2=41(人)。 例4 45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去春游。从排头往后数,小刚是第19个;从排尾往前数,小莉是第12个,问小刚和小莉中间有几个人? 解:画示意图。用点“·”代表人 由图可见,小刚和小莉中间的人数是: 45-(19+12)=14(人)。 例5一班同学做花,做红花的有38人,做黄花的有39人,没有做花的有3人。如果全班55人,那么既做红花又做黄花的有多少人? 解:画图如下: 由图可见,做花的人:55-3=52(人)。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色花都做的人: 38+39-52=25(人)。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经典例题及习题

第1讲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例1】?已知 a ∈R , b ∈R ,若??????a ,b a ,1={a 2,a +b,0},则a 2 014+b 2 014=________. 答案 1 【训练1】 集合??????????x ∈N *??? 12x ∈Z 中含有的元素个数为( ). A .4 B .6 C .8 D .12 答案 B 【例2】?已知集合A ={x |-2≤x ≤7},B ={x |m +10},N ={x |x 2≤4},则M ∩N =( ). A .(1,2) B .[1,2) C .(1,2] D .[1,2] (2)(2012·山东)已知全集U ={0,1,2,3,4},集合A ={1,2,3},B ={2,4},则(?U A )∪B 为( ). A .{1,2,4} B .{2,3,4} C .{0,2,4} D .{0,2,3,4} 答案 (1)C (2)C 【真题探究1】? (2012·北京)已知集合A ={x ∈R |3x +2>0},B ={x ∈R |(x +1)(x -3)>0},则A ∩B =( ). A .(-∞,-1) B.???? ??-1,-23 C.? ????-23,3 D .(3,+∞) [答案] D 【试一试1】 已知全集U ={y |y =log 2x ,x >1},集合 P =???? ??y |y =1x ,x >3,则?U P =( ).

二年级奥数知识点:数数与计数

二年级奥数知识点:数数与计数从数数与计数中,可以发现重要的算术运算定律. 例1 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多少个点? 解:方法1:从上到下一行一行地数,见下图. 点的总数是: 5+5+5+5=5 4.

方法2:从左至右一列一列地数,见下图. 点的总数是:4+4+4+4+4=4 5. 因为不论人们怎样数,点数的多少都是一定的,不会因为数数的方法不同而变化.所以应有下列等式成立: 5 4=4 5 从这个等式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 两个数相乘,乘数和被乘数互相交换,积不变.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正因为这样,在两个数相乘时,以后我们也可以不再区分哪个是乘数,哪个是被乘数,把两个数都叫做因数,因此,乘法交换律也可以换个说法: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a b=b a. 方法3:分成两块数,见右图.

前一块4行,每行3个点,共3 4个点. 后一块4行,每行2个点,共2 4个点. 两块的总点数=3 4+2 4. 因为不论人们怎样数,原图中总的点数的多少都是一定的,不会因为数数的方法不同而变化.所以应有下列等式成立: 3 4+2 4=5 4. 仔细观察图和等式,不难发现其中三个数的关系: 3+2=5

所以上面的等式可以写成: 3 4+2 4=(3+2) 4 也可以把这个等式调过头来写成: (3+2) 4=3 4+2 4. 这就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a、b、c代表三个数,那么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a+b) c=a c+b c

分配律的意思是说:两个数相加之和再乘以第三数的积等于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的积加上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积之和. 进一步再看,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括号中是减法运算的情况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计算(3-2) 4和3 4-2 4. 解:(3-2) 4=1 4=4 3 4-2 4=12-8=4. 两式的计算结果都是4,从而可知: (3-2) 4=3 4-2 4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编稿:丁会敏 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一些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 2.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要点梳理】 要点一、集合之间的关系 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 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记作:A B(B A)??或,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 B(B A)??或 要点诠释: (1)“A 是B 的子集”的含义是: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即由任意的x A ∈,能推出x B ∈. (2)当A 不是B 的子集时,我们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不包含于B ”(或“B 不包含 A ”). 真子集: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A B(或B A)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 A B B A ??且,则A 与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B 要点诠释: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作A A ?. 要点二、集合的运算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例题及答案

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一) 目标: 1.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 2.理解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 3.能利用数轴或文氏图进行集合的运算,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 重点: 1.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2.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基本知识点: 知识点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知识点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Λ,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 }Λ,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Λ,,,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 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 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知识点3、元素与集合关系(隶属) (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注意:“∈”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知识点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知识点5、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例题精析1: 1、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 (不确定) (2)好心的人 (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2、设a,b 是非零实数,那么 b b a a + 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3、由实数x,-x,|x |,332,x 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 (A )2个元素 (B )3个元素 (C )4个元素 (D )5个元素 4、设集合G 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 +b 2(a ∈Z, b ∈Z )的数,求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