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学习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学习报告

广西师范学院中国近代史纲要

实践学习报告

题目: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组长(姓名、学号):

成员(姓名、学号):

院(系)、专业、年级、班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3地信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2014年4月18日

题目: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实践地点:邓颖超纪念馆

广西革命纪念馆

实践时间:2014年4月5日

2014年4月14日

实践目的:感悟革命悲壮,铭记祖国屈辱,传承爱国精神。感受中国革命的英勇壮丽,体会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以及广大仁人志士的报国热情,从而真正达到铭记历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承担起祖国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为建设起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实践学习内容:

一、前期准备工作:

经过我们小组同学的认真讨论,最终确立了实践主题与实践地点,为了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出路的探索,我们还查阅了相关书籍,还浏览了百色革命纪念馆的网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所做的探索工作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920年一月,有人在报刊上发表《劳动团体与政党》一文,呼吁“劳动团体应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1920年四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远东局派人来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介绍俄共情况,并说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中共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以后,主要进行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以及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与实际组织工作。共产党能够紧密联系群众,共产党的出现让在绝望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

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后,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共产党由此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的阶级与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国共第一次合作,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

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员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的第四军独立团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共产党人对于大革命所做出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国共合作失败,大革命最终失败。大革命的失败,从主观方面讲,是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主导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农民群众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到失败。大革命虽然失败,但让共产党人吸取了教训,开始懂得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四.国共第二次合作与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在国内,它结束了国共两党十年分裂的局面,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体现和反映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从而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伟大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有力动员起亿万军民同入了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国民党方面,第二次国共合作意味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由对日妥协最终转向抗日。国民党军队在战争中担负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给日本侵略者有生力量极大的打击。共产党方面,中共倡导的以阶级联盟的和平方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标终于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成为国共合作的坚强支柱,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国际上,第二次国共合作有利于中

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获得更广泛、更有利的

国际援助,国共两党都通过合作获得了巨

大的回报。国民党在通过合作抗战成功提

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共产党通过合作抗

日扩大了自身实力,从而为之后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奠定了实力基础。第二次国共合

作使得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得到空前的发

展。抗战开始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有3万多人,到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到100多万人,民兵发展到220万人。不仅数量发展了,而且军队的军政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水平,开始成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五.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的重要战场就是我的家乡辽宁锦州,我经常去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淮海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 年,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

告为全党提出了新的目标。指出: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七届二中全会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标志着民国在中国已经灭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七.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人民军队的建设。

1950年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思想从不否定结盟。同盟的目的就是互利共赢,应对危机。从建国开始我国就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工业化进程中给与了帮助,使我国的工业化大大加速。接着志愿军入朝参战,苏联在武器上给与了帮助,彻底粉碎了美国打下朝鲜进一步扼杀中国的梦想。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一)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66年五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错误。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在长时间的社会动

乱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这十年间,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资的应增效益推算,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八.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6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华国锋主席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全会前,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冲破了“左”倾的观念,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冶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79年3月,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僵化局面被冲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它实际上是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九.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深入

198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三大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表明党和国家制定的不是一个过急的目标,又表明中国人民决心用新中国成立后100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程。

十.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

1992年1月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十一.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参观广西革命纪念馆

四月正是春天最美丽的时候,四月也迎来了清明节,借着这个伤感的节日,我们历史实践小组的同学来到了广西革命纪念馆,参加为革命烈士扫墓的活动,

走过纪念馆宽敞的大道,引入我们眼帘

的是纪念馆雄伟的雕像。我们每人手里

捧着一朵白花,走向烈士的雕像前,虔

诚的献上我们手里的花,并在塑像面前

默哀三分钟。仪式结束后我们参观了广

西革命纪念馆。

体、雕塑、油画、场景复原等手段来再现历史史迹,同时,融合民族文化、民族

符号于空间和展陈细节,体现了浓郁的广西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极具丰富的观赏性、互动性、教育性和艺术感染力,是广西红色文化的标志性景观。里面陈列有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革命烈士的照片,

他们都曾为祖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看着他们的生平简介,我们被烈士身上的那种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看到了他们为了探索中国出路,而做出的努力。仿佛整个纪念馆都被烈士们的光辉笼罩着。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历程,让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并从中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实在是受益匪浅。

三.参观邓颖超革命纪念馆

为了探索中国的出路,无数共产党人努力探索,辛苦耕耘。我们实践小组的同学又去了南宁的邓颖超纪念馆参观学习,邓颖超(1904-199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原名邓文淑,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2月4日生于广西南宁。幼年丧父,靠母亲杨振德行医或当家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

走入展馆,看着邓颖超的生平简介,为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我们被深深的感动了,展出的邓颖超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共300余张,全面展示了这位伟大女性波澜壮阔的一生。我们全面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此行也让我们受了许多教育。正是由于许多像邓颖超这样的共产党人为中国的出路进行百折不挠的探索,中国才有了这样辉煌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出路的脚步,正向着光明大道前进。

四、实践学习体会

本次历史实践学习鼓励了学生合作与交流,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许多历史知识,也学会了合作。在历史实践中,我们参观的广西革命纪念馆和邓颖超革命纪念馆都有着属于他们的那种革命气息,和文化氛围。在参观学习中,我们学习到了革命先烈身上的宝贵的精神品质,并使我们反思到历史沉淀,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感谢那些革命先辈对中国出路的探索,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们也应该具有忧患意识,不能放松警惕,必须保持一颗铭记历史之心,如今中国的发展重任已经落到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肩上,我们应当志存高远,以时刻清醒的心态,去面对时代的发展,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龚书铎.中国近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0-4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