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8.1《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学设计 粤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8.1《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学设计 粤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8.1《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学设计 粤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8.1《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学设计 粤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8.1《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学设计粤

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法不可违》中的第一课题《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第二课时《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时《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懂得了违法行为的含义、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知道犯罪的三个特征及其联系。而学习《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将使学生懂得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容易导致违法犯罪,注意克服“犯点小错误无所谓”的思想,防微杜渐,遵纪守法,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继本课之后的《法律雷池不可越》、《对不良诱惑说不》等内容,与本课的联系也十分密切,学好这一课将为后面一系列法律常识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所以说,本课与前后知识点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可见本课题在整个第八单元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法不可违》这一课题我设计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将帮助学生分析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恶果,从而在思想上树立避免违法犯罪的观念,在行动上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针对存在的问题——七年级学生对有关法律知识了解不深,尚不能正确判断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不良行为属于违法,不能正确区分一般违法与犯罪,很多学生抱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没有什么关系”的错误想法。因此,在课堂上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懂得不良行为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避免违法犯罪的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2、学生的内在需要——随着年龄的渐渐增大,七年级学生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什么行为是犯罪。因此,作为有必要引导学生在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学会自觉纠正不良行为,并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真正明确“勿以恶小而为之”,真正做到“我不违法”。三、设计思想

设计主线

通过故事导入,得出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自觉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最后让学生审视自我,有意识地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

根据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将采用情境体验、开放式、活动式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当

设计教学所需的视频、图文资料和各种活动,并与传统的教学媒体适当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创设宽松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表现和创新的空间,启发学生在这种情境教学中深刻体会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以此来激起全班同学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共同感受,自觉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懂得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注意克服“犯点小错无所谓”的思想,防微杜渐,遵纪守法,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明白身边的这些不良行为任其发展的严重后果自觉矫正不良行为,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通过反思日常行为习惯,自觉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通过畅谈收获,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自主构建、巩固新的知识体系;通过阳光行动,巩固强化,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出现不良行为。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所以要防微杜渐,遵纪守法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六、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法、案例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①搜集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②搜集本校或本班一些同学不良行为的良好习惯的表现;③多媒体教具;④准备每生一份的行为习惯表;⑤准备每生一份的成长记录卡。

2、学生准备:①搜集与防微杜渐相关的成语或俗语;②搜集本校或本班一些同学不良行为的良好习惯的表现;

(二)课堂活动

八、教后反思

本课在设计过程中以“故事导入——案例研讨——阅读与感悟——行为习惯大家查——畅谈收获——阳光行动”为主要线索,体现了以下几个亮点。

1、以故事导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通过故事导入不仅引出课题,还让学生初步感受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时偷针,大时偷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勿以恶小而为之”等这些俗语蕴含的深刻意义。

2、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为载体,落实课标各项要求。

思想品德课最忌讳说教,尤其是法制内容的学习,要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应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及身边发生的一些案例来展开讨论,隐化教育痕迹,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落实课标的要求。

3、以行为习惯对比为途径,引发思维碰撞。

从身边发生的的良好行为习惯与不良行为习惯,探讨它们所带来的不同后果,让学生形成一个对比性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感受,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认识,去思考,并反思自己的行为。强化对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认识,知道如何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发生积极的变化。

4、通过畅谈收获,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总之,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自主构建、巩固新的知识体系。

5、以学生真实行动为落脚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本节课在最后的“阳光行动”这一环节,布置了两个行动性的作业:(1)在一周内做2-3件小善的事情,并坚持这样去做。(2)在一周内纠正一个不良行为,直至完全纠正好为止。这样的体验实践性的作业为课堂教学找到落脚点,使学生的认识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理解,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总之,这节课既联系本校实际、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活动设置科学合理,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在宽松和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实现德育有效性的双赢。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比如有的同学积极性调动的不是很好,以致教学目标的实现还不是很完美等等的问题,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8.1勿为小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违法犯罪的基本知识,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思想上树立避免违法犯罪的观念。懂得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注意克服“犯点小错无所谓”的思想,防微杜渐,遵纪守法,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园中的活动,进一步感受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拾获他人遗失物不还,不但是不道德的行为,而且同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有了不良行为,尤其是严重不良行为不加以矫治,就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通过实践与评价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依次要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习法律导航,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从理性的层面加深对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防范,就有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的认识,从而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感受法律既有情,又无情。我国法律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有特殊保护,这是有请的一面,但法律的规定是严肃的,依法制裁不讲情面,这又是它无情的一面。学习法律知识,是要懂得法律划定的界限,行为上遵守法律,而不能违法犯罪,。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出现不良行为。

二、学习重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三、学习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基础知识梳理。找一找,都在课本上哦!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分类

3、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4、什么是犯罪?

5、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6、不良行为与犯罪的联系

7、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8、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

9、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

五、自主探究

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吗?

沈洁、黄海、李俊三位同学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三百多元,还有身份证、信用卡等。沈洁:谁掉了钱包?黄海:喊什么喊,真傻。见者有份,我们把钱分了。李俊:黄海,千万不能这样做,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是违法的。

(1)三位同学对遗失物处置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什么?

(2)拾获他人遗失物不还的行为违法吗?与同学合作,尝试查找有关法律规定加以说明

六、当堂测验。你都掌握了吗?

(一)选择题

1、一般违法和犯罪本质上相同的是()

A.对社会有严重危害

B.都是违法行为

C.都要受到刑罚制裁

D.都要由人民法院处理

2、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是在()

A.违法情节和认错态度上有所不同

B.违法动机和产生的后果有所不同

C.违法手段和犯罪场合有所不同

D.危害程度和处罚方法有所不同

3、一般违法与犯罪的不同点是()

A.二者在本质上不同

B.违反的法律不同

C.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D.处罚方式不同

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相同点是()

A.二者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二者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C.二者都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D.二者都是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5、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是()

A.违法一定犯罪

B.违法不一定犯罪

C.犯罪不一定违法

D.犯罪一定违法

6、中学生李某整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天天泡在舞厅、舞吧、网吧。为了维持自己的开销,他经常小偷小摸,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最终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这则案例表明()A、一般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违法

D、学校教育不能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非选择题

1、2008年12月1日,共青团中央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未成年人保护行动——xx 年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我国为什么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2、稻草人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几个小痞子拦住搜身,并抢去身上仅有的10元钱。这几个小痞子要他第二天带30元前来,否则要收拾他。该怎么办?当天晚上,稻草人想出了三种解

决办法:自认倒霉,从家里偷30元钱,交给小痞子;怀恨在心,,纠集几个“铁哥们”,把小痞子打成重伤,为民除害;沉着应对,告诉父母,并拨打“110”报警电话。

稻草人请你来当法律专家,帮助稻草人对三种方案进行选择,并做出选与不选的理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