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产运作

生产运作


一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1 生产运作系统设计 2 生产运作系统运行: 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 计划 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 组织 生产运作设施布置控制 服务交付系统设计 3 生产运作系统维护与改进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任务:1 保证和提高质量----质量管理2 保证适时适量投放市场----进度管理 3 产品价格为顾客所接受----成本管理 4 资源要素管理----设备、物料及人力资源 管理5 不断提高生产系统柔性应变能力三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所需的技能技术技能专业技术 管理技术行为技能
生产运作的分类
一、制造型生产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一根据生产的工艺流程不同,将制造型生产划分为:◎ 连续型生产——流程式生产 ◎ 离散型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的比较二根据满足需求的方式分类 备货型生产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通过成品库存随时满足用户需求。例如,家用电器、标准件、小型电动机等的生产。按用户订单进行的生产。用户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包括产品性能、数量等,经过协商确定出价格和交货期等要素,然后组织设计和生产。如船舶、大型工业锅炉等。
1 和生产组织的不同——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用户订货提前期短,库存水平高,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要求——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用户订货提前期长,库存水平低,满足顾客个性化程度高
2 和的组合备货订货分离点按订单研发按订单设计按订单采购按订单加工按订单装配按订单销售
二、服务型生产服务型生产又称非制造性生产,其基本特征是不制造有形产品,但有时为实现服务而必须提供有形产品。
1 根据是否提供有形产品,服务型生产可划分为: ? 纯服务 ? 一般服务
2 根据顾客是否参与服务过程,服务型生产可划分为: ? 顾客参与的服务运作 ? 顾客不参与的服务运作
3 根据资本、劳动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可划分为: ①大量资本密集服务 ②专业资本密集服务 ③大量劳务密集服务 ④专业劳务密集服务劳动或资本密集程度
三、服务型生产与制造型生产的区别? 服务型生产的生产率难以测定? 服务型生产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 纯服务型生产不能用库存来调节? 对于高接触度服务,其生产过程难以控制第三节 生产运作的类型
一、生产类型的划分 · 单件生产:根据用户的特定要求组织生产或服务,如船舶制造、医疗保健等。 ·

成批生产 :品种较多、产量较大、若干种产品成批轮换生产。——中批生产运作 · 大量生产:大批量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标准化产品,因而有时也称重复性生产。
二、不同生产运作类型的特征 一大量大批生产运作类型的特征 品种数少 产量大生产或服务的重复度高二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特征产品种类繁多每一品种生产的数量甚少生产的重复程度低三中批生产类型的特征介于大量大批生产与单件小批生产之间

??三个阶段:总体设计 技术设计 工作图设计
三、工艺设计过程工艺设计是指按产品设计要求,安排或规划出把原材料加工成产品所需要的一系列加工过程、工时消耗、设备和工艺装备需求等的说明。工艺过程设计的程序: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拟定工艺方案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
生产流程分类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流水线生产按加工路线进行的生产流程——按项目进行的生产流程

??选址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1)运输条件与费用运输费用排序水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空运运输(2)劳动力可获得性与费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最必须考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3)能源可获得性与费用耗能大的企业必须考虑火力发电厂、钢铁厂(4)厂址条件和费用地势利用情况地质条件地价3、社会因素(1)生活习惯(2)文化教育水平(3)宗教信仰(4)生活水平4、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是否影响职工的健康和工作效率;产品对温度和湿度是否有要求;企业是否有废气排出。(2)水资源状况耗水大小;产品的味道与当地水资源有关。二、 选址的一般步骤1. 选择某一个地区城市设厂农村设厂城郊设厂2. 选择适当的地点 (1) 考虑厂区平面布置,留有适当扩充余地 (2) 整理场地环境的费用 (3) 职工生活方便3. 比较不同地点,作出决定。3. 重心法

第5章 (四)行为主义方法 与过去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该方法引入了一个新的变量→动机。 其研究分两步: (1)研究工作特征对员工动机的影响 (2)确定动机如何影响工作绩效 2. 工作设计中的行为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不满意因素 激励因素——满意因素 期望理论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岗位扩大:工作内容水平方向的扩大,由单纯加工零件的某道工序到完成整个零件、甚至产品。 岗位丰富:工作内容垂直方向的扩大,如进行事前的计划、事后的检查。 岗位轮换 (五)授权 “员工自

主”是指赋予员工改变自己工作方式的权力和能力。 “授权”是指赋予员工改变工作本身及工作的完成方式。有三种不同的程度: “建议参与”:过程与方法 “工作参与”:工作本身 “高度参与”:绩效与战略 优点:提高雇员热情与满意度、提高顾客响应速度…… 缺点:员工选择与培训成本增加、公平服务问题、员工失控…… 授权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工作测量 工作测量运用技术和方法来测定合格工人完成一项特定任务必须消耗的时间,如单位产量所需的时间,或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时间标准用途: 编制计划 控制 计算成本 制定标准所采用的方法: 时间研究标准资料 预定动作时间 历史记录 工作抽样 一、生产时间消耗结构及工时定额 (一)生产产品时间消耗的结构 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 设计缺陷的工时消耗 工艺过程缺陷的工时消耗 管理不善而产生的无效时间 工人因素引起的无效时间 二、测时法 又称直接时间研究,用秒表和其他的一些计时工具,来实际测量完成一件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时间。 基本过程: (1)选择观测对象 (2)划分作业操作要素 (3)记录观察时间 (4)计算作业的观察时间 (5)效率评定,计算正常作业时间 (6)考虑宽放时间比率,确定标准作业时间 三、预定时间标准法 常见的几种方法: 工作要素法 标准时间测量法——用得较多 基本动作时间研究法 四、模特法 四大类动作 移动动作 终止动作 身体动作 其他动作 MOD法以MOD为时间单位: 1 MOD=0.129秒,1秒=7.75 MOD,1分=465 MOD 五、工作抽样法 又称间接时间研究 特点是采取间断性观测 原理:并不关心具体动作所耗费的时间,而是估计人或机器在某种行为中所占用的时间比例. (一)样本法的应用步骤 (1)设计观测方式 (2)决定观测的时间长度 (3)决定最初的样本数--初步估计被观测行为所占的时间比例 假设用抽样法处理的现象接近正态分布,当置信度取为95.45%时,工作抽样的范围在 (4)选择随机的观测时间 (5)观察和获取数据 (6)检查是否需要更多的样本数 (7)数据计算、分析与结论 抽样法应用于作业改进 (二)工作抽样法的特点 1. 优点: (1)观测者不需要受专门训练; (2)不需要使用秒表;(可同时进行几种行为的观测) (3)很经济 (4)受被观测者欢迎。 2. 缺点: (1)所需观察的样本数较大,需要保证有一定的估计精度; (2)

对于制定重复性工作的标准时间不经济。
q 第6章
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
n 一、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
n 二、部门主管集体讨论法(Jury of executives )
n 三、用户调查法(Users’expectation)
n 四、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Field sales force)
第7章 生产计划的层次 生产计划 综合生产计划——以假定的产品为计划对象 产品出产计划——以具体产品和工矿配件为对象 生产作业计划——产品出产计划的执行计划 厂级生产作业计划 车间级生产作业计划 三、滚动式计划 滚动式计划方法的优点: 计划的严肃性 计划的应变性 计划的连续性 第二节 综合计划策略 一、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改变库存水平,维持生产速率和工人数量不变 改变生产速率 使生产速率和需求速率匹配 消除库存 生产不均衡,加班加点 改变工人数量 随时雇佣和解雇工人 技术工人难以随时雇佣,引起反感 多适用于服务业
二、影响需求的策略 直接影响需求 通过广告、促销、调价、折扣等刺激需求,例:电话、酒店、航空公司 暂缓交货策略 经济和信誉损失 可能造成失售
三、反复试验法——试错法 第五节 收入管理 收入管理最初称收益管理是在不同时期对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采取不同的产品/服务定价以产生最大收入或收益的综合计划策略。 2. 实行收入管理的公司产品具有的特点 产品/服务的价值易逝 产品/服务可在消费前销售 需求随时间变化较大 企业能力相对固定 市场可进行细分 变动成本较低,固定成本较高 3. 方法: 通过市场预测,实行差别性定价,优化资源配置,将“座位”按不同价位适时地卖给不同的顾客,使收入机会最大化,机会成本和风险最小。
第8章第二节 库存问题的基本模型 一、单周期库存模型 关键——确定订货批量 假如需求量d大于订货量Q,导致机会损失——订货的机会(欠储)成本; 假如需求量d小于订货量Q,导致超储成本。 最理想状况——订货量等于需求量 (一)期望损失最小法 比较不同订货量下面的期望损失,取期望损失最小的订货量为最佳订货量。 C:物品单位成本 P:物品单位售价 d:实际需求量 S:卖不出去后的处理价格 EL(Q):期望损失 (二)期望利润最大法 比较不同订货量下面的期望利润,取期望利润最大的订货量为最佳订货量。 C:物品单位成本 P:物品单位售价 d:实际需求量 Ep(Q):期望利润 (三)边际分析法 二

、多周期模型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经济生产批量模型 价格折扣模型 (一)与库存有关的费用 1. 随库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费用 (1) 资金成本。 (2) 仓储空间费用。 (3) 物品变质和陈旧。 (4)税收和保险 2. 随库存量增加而下降的费用 (1)订货费。 (2)调整准备费(Setup cost) (3)购买费和加工费。 (4)生产管理费。 (5)缺货损失费。 3、库存总费用 (1) 年维持库存费,以CH表示。(维持库存所必需的费用。包括资金成本、仓库及设备折旧、税收、保险、陈旧化损失等。与物品价值和平均库存量有关。) (2) 年补充订货费,以CR表示。(与全年发生的订货次数有关,一般与一次订多少无关。) (3)年购买费(加工费),以CP表示。(与价格和订货数量有关。) (4)年缺货损失费,以CS表示。(反映失去销售机会带来的损失、信誉损失以及影响生产造成的损失。与缺货多少、缺货次数有关。) 若以CT表示年库存总费用,则 CT=CH+CR+CP+CS 对库存进行优化的目标就是要使CT最小。 (二)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 EOQ)模型最早是由F. W. Harris于1915年提出的。 该模型有如下假设条件: (1)外部对库存系统的需求率已知、需求率均匀且为常量。年需求量以D表示,单位时间需求率以d表示。(D固定) (2)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限制。 (3)采购、运输均无价格折扣。 (4)订货提前期已知,且为常量。(L固定) (5)订货费与订货批量无关。(R固定) (6)维持库存费是库存量的线性函数。 (7)不允许缺货。(S为零) (8)补充率为无限大,全部订货一次交付。(瞬时到货) (9)采用固定量系统。(Q固定) 三)经济生产批量模型 假设条件除与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第(8)条假设不一样之外(p>d),其余都相同。(非瞬时到货) p为生产速率 模型研究对象:成品库存 (四)价格折扣模型 假设条件除与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第(3)条假设不一样之外,其余都相同?a?a即允许有价格折扣。 求有价格折扣的最优订货批量步骤: ① 取最低价格代入基本EOQ公式求出最佳订货批量Q*,若Q*可行(即所求的点在曲线CT上), Q*即为最优订货批量,停止。否则转步骤②。 ② 取次低价格代入基本EOQ公式求出Q*。如果Q*可行,计算订货量为Q*时的总费用和所有大于Q*的数量折扣点(曲线中断点)所对应的总费用,取其中最小总费用所对应的数量,即为最优订货批量,停止。 ③如果Q*不可行,重复步骤②,直到找到一个可行的EOQ。
第9章
一、MRP的输入
(一)产品出

产计划(MPS) 产品出产计划是MRP的主要输入,它是MRP运行的驱动源。 MPS的计划对象是企业向外界提供的东西,它们具有独立需求的特征,包括: 最终产品项,即一台完整的产品。 独立需求的备品、配件,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部件或是零件。 MPS中规定的出产数量一般为净需要量,即需生产的数量。 综合生产计划和产品出产计划 (二)产品结构文件(BOM) 产品结构文件,又称为物料清单,反映了产品的组成与结构信息,也就是说明了是由哪些物料构成的,需要多少物料,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可以用产品结构树直观地表示出来。 产品结构层次的多少随产品的不同而不同,层次越多,管理和计划就越复杂。
(三)库存状态文件 库存状态文件保存了每一种物料的有关数据,MRP系统关于订什么,订多少,何时发出订货等重要信息,都存储在库存状态文件中。 产品结构文件是相对稳定的,而库存状态文件却处于不断变动之中。MRP每重新运行一次,它就发生一次大的变化。 总需要量:由上层元件的计划发出订货量决定。本例中,对C的总需要量在第5周、8周和10周各为300件。 预计到货量:指在将来某个时间段某项目的入库量。它来源于正在执行中的采购订单或生产订单。 现有数: 为相应时间的当前库存量,它是仓库中实际存放的可用库存量。本例中,在计划时,元件C当前库存为20件,到第2周,预计到货400件,所以现有数为420件。 净需要量:当现有数和预计到货量不能满足总需要量时,就会产生净需要量。 计划发出订货量:为保证对零部件的需求而必须投入生产的物料数量。 二、MRP的输出 MRP系统可以提供各种生产和库存控制用的计划和报告。主要输出如下: ⑴ 零部件投入出产计划 ⑵ 原材料需求计划 ⑶ 互转件计划 ⑷ 库存状态记录 ⑸ 工艺装备机器设备需求计划 ⑹ 计划将要发出的订货 ⑺ 已发出订货的调整,包括改变交货期,取消和暂停某些订货等。 ⑻ 零部件完工情况统计,外购件及原材料到货情况统计。 ⑼ 对生产及库存费用进行预算的报告。 ⑽ 交货期模拟报告 ⑾ 优先权计划

BRP的基本知识 :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方面的戏剧性改善
二、设备的磨损理论

1. 设备的有形磨损
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震荡、磨擦、腐蚀、疲劳或在自然力作用下造成的设备实体的损耗。也称物质磨损。

(1)第Ⅰ种有形磨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应力及化学反

应等原因造成的有形磨损,又称使用磨损。表现为:
①零部件尺寸变化,形状变化;
②公差配合性质改变,性能精度降低;
③零部件损害。
(2)第Ⅱ种有形磨损:不是由于使用而产生的,而是源于自然力的作用所发生的有形磨损,又称自然磨损。
2. 设备的无形磨损

不表现为实体的变化,却表现为设备原始价值的贬值,又叫精神磨损。
(1)第Ⅰ类无形磨损:由于设备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致使生产同种设备所需要的社会平均劳动减少,成本降低,从而使原已购买的设备贬值。不影响设备功能。
(2)第Ⅱ类无形磨损:由于社会技术的进步,出现性能更完善和效率更高的新型设备,致使原有设备陈旧落后,丧失部分或全部使用价值。又叫技术性无形磨损。其后果是生产率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因而生产成本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1. 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查
(1)维护保养:
2)设备的检查

日常检查 定期检查1)小修:。 (2)中修: (3)大修:
(1)计划预修制: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设备磨损理论,
有计划地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检查、校正和修理,以保证设
备正常运行。主要内容: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计划修理。
(2)计划保修制:有计划地对设备进行三级保养和修理。有:
三级保养加大修;三级保养、小修加大修;三级保养、小修、中修
加大修。
(3)全面生产维修制度(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
全员参加的、以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的、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
产维修制。
[基本思想]: 全效益、全系统、全员参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