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微生物学-简答及论述-题库

医学微生物学-简答及论述-题库

医学微生物学-简答及论述-题库
医学微生物学-简答及论述-题库

101 请简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某些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而起抑菌或杀菌的作用机理.

102简述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103 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表格)

104请描述细菌的细胞膜构造及其主要功能.

105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

106 试述细菌的核质和细胞质的构成及其主要的胞质颗粒.

107请简明解说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108 请描述细菌L 型的形成、生物学性状及其致病性.

109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 结果及实际意义.

110细菌芽胞的强抵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01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简述各期特点.

202 简述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主要作用.

203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04细菌的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何作用?

205简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206简述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条件.

207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按其用途和物理性状可分为哪些种类? 208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哪些?

209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别的生化检测有哪些?

301 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302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303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401简述噬菌体生物学特点.

402简述毒性噬菌体的增殖和溶菌过程.

403细菌感染噬菌体后可发生哪些改变?

404简述噬菌体的概念和类型.

405简述噬菌体的应用.

501简述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及其意义.

502何谓质粒? 其主要特性有哪些?

503简述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

504简述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601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

602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603简述正常菌群的成员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604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

605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606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表)

607简述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608简述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两种结果.

609细胞免疫对细胞内寄生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610简述致病菌引起人体全身性感染后,临床常见的几种情况. 701进行细菌学检查时对标本采集和送检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 702列表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表)

703列表比较活疫苗与死疫苗的主要区别.(表)

801简述葡萄球菌的分类.

802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

803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疾病有哪些.

804简述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特点.

805简述链球菌的分类.

806简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

807简述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过程.

808简述淋球菌的致病性

901简述病毒体的结构.

902病毒的遗传物质有哪些特点? 病毒携带遗传信息及增殖的方式与其它微生物有何不同?

903简述病毒衣壳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生物学意义.

904病毒有哪些主要的性状变异? 各有何实际应用意义? 905举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哪些消毒方法灭活病毒?

A01病毒感染细胞后, 可使细胞发生哪些变化?

A02简述机体的抗病毒免疫.

A03比较隐性感染和潜伏感染的不同.

A04比较慢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的不同.

A05简述病毒与肿瘤的关系.

A06哪些物质可诱导干扰素产生?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和作用特点B01病毒感染早期的实验室快速诊断有哪些方法?

B02简述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程序.

B03目前最常用的培养病毒的方法是哪种? 请简述之.

B04病毒检测和细菌检测有何区别?

B05 检测病毒抗原和检测病毒抗体的临床意义有何不同? 各有哪些常用方法?

B06比较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异同.

B07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B08使用减毒活疫苗应注意哪些事项?

B09目前可用疫苗预防的病毒性疾病有哪些?

C01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类脂成分在致病中的作用.

C02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C03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结果分析

D01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哪些病毒?

D02简述流感病毒的结构特点.

D03简述流感病毒的抗原构造.

D04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大流行?

D05在流感流行期间,怎样有效预防流感,降低发病率?

D06类对流感病毒和麻疹病毒的免疫力有何区别?为什么?

D07麻疹病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D08呼吸道病毒可引起全身感染的病毒有哪些?各引起哪些疾病? D09 呼吸道病毒中,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的病毒是哪种?其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点?

D10呼吸道病毒中,对胎儿危害较大的病毒是哪种?应怎样预防? E01已发现的肝炎病毒有哪些? 从传播途径上可将其分为几类? E02 HAV和HEV在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上有何异同?

E03 肝炎病毒中,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有哪些,怎样预防输血后肝炎? E04 哪些肝炎病毒可以进行预防接种? 其所用疫苗属何种类型? E05 HBV 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用途.

E06 结合HBV 的传播途径谈怎样预防HBV 的感染.

E07 HBV 感染机体后可对机体产生哪些影响?

E08 HBV 感染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有哪些?

E09 述HBV 和HCV 在致病性和免疫性方面的异同.

E10 试述机体抗HBV 的免疫机制.

F01三类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比较

1简述HIV损伤CD4+细胞的可能机制。

2简述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3简述HIV病毒的复制周期。

4简述HI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的特点。

5简述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6逆转录病毒的特征有那些?

7简述HI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

101请简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某些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而起抑菌或杀菌的作用机理.

(1)肽聚糖又称粘肽,为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原核生物细胞的特有成分,由三部分组成:①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藉β-1,4糖苷键连接组成;②四肽侧链连接于聚糖骨架上的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③四肽侧链之间由肽链(如五肽交联桥)或肽键交连构成交联桥;由此构成完整的肽聚糖分子结构.

⑵凡能破坏其分子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药物,均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例如,青霉素、头孢菌素能抑制G +菌肽聚糖五肽交联桥的连接,万古霉素、杆菌肽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的连接,磷霉素和环丝酸胶可抑制聚糖骨架的合成,溶菌酶和葡萄球菌溶素本身是N一乙酰胞壁酸酶,能水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导致细胞壁的高渗屏障被破坏.

102简述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1)维持细菌固有外形承受胞内高浓度无机盐,氨基酸,核苷酸,糖等产生的高渗透压,保护细胞的完整性(2)细胞壁上遍布微孔,可允许水及直径小于1nm的物质自由通过,与细胞膜共同参与菌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3) 其组成成分构成细胞的主要抗原决定簇,决定细菌的抗原性.(4) 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具有内毒素作用,是重要的致病物质.

103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厚度20~80nm 10~15nm

强度坚韧疏松

肽聚糖组成聚糖、侧链、交联桥聚糖、侧链

交联方式侧链间以肽桥交联侧链间以肽键交联

结构类型三维立体结构二维网状结构

层数可达50层仅1~2 层

占胞壁干重50%~80% 5%~20%

糖类含量约占45% 约占15%

脂类含量约占2% 约占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脂多糖无有

104请描述细菌的细胞膜构造及其主要功能.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位于细胞壁的内侧,包裹细胞质,它由脂质双层、蛋白质及少量多糖组成,蛋白质镶嵌于脂质双层之中,共同构成厚约7.5nm 的半透膜.真核细胞膜尚有胆固醇,而原核细胞膜除某些支原体外,均不含胆固醇.

细胞膜的功能:(1)物质的吸纳与排泄,选择性摄取营养而排泄代谢产物.(2)生物合成,利用细胞膜上多种合成酶类,合成肽聚糖、磷璧酸、磷脂、脂多糖、荚膜、鞭毛等菌体成分.(3)呼吸作用,细胞膜上多种呼吸酶参与细胞呼吸过程,并与能量的产生、储存及利用密切相关.(4)形成中介体(mesosome),多见于G+菌,由细胞膜内陷、卷曲构成囊状结构,故增加了细胞膜面积,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作用. 105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1) 细胞壁是紧贴细胞膜外的一层坚韧富有弹性的结构,具有维持细菌固有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G+菌细胞壁由粘肽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G-菌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肽、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2) 细胞膜具有物质交换、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用.(3) 细胞质为原生质,无色透明胶状物.其内含有质粒、核糖体及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4) 核质由双股DNA链高度盘绕形成,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细菌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存在核的形态,故称核质. 106试述细菌的核质和细胞质的构成及其主要的胞质颗粒. 细胞以及所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均无细胞核、核膜及核仁,其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sDNA链,无组蛋白包绕,盘绕为松散的网状结构称为核质.它具有细胞核的功能,决定细菌生物学性状和遗传特征.细胞质是细菌细胞膜所包裹的半固体溶胶状物质,其化学成分为水、蛋白质、核酸、脂类、少量糖和无机盐等.细胞质内含有多种酶类,通过多种胞质内颗粒,起到生物合成,代谢及传递某些生物学性状的作用.

(1) 核蛋白体:含70%RNA和30%蛋白质,为蛋白质合成场所.

(2) 质粒:为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所在,由dsDNA构成,可自我复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如决定耐药性的R因子),通过接合(conjugation)或转化(transformation)转移给受体菌.

(3) 胞质颗粒:为细胞质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如多糖、脂类、多磷酸盐等场所.另外,白喉棒状杆菌、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胞质内含有RNA和多偏磷酸盐构成的异染颗粒,可用作细菌的鉴别. 107请简明解说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1) 荚膜:为某些细菌(称为荚膜菌)所特有的位于细胞壁外粘稠性结构,其化学成分,在多数细菌为多糖,少数细菌为多肽.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有抗溶菌酶、抗补体、抗干燥及补充营养作用;荚膜具有抗原性,可用以鉴别细菌和进行细菌分型.

(2) 鞭毛:某些细菌(称为鞭毛菌)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占半数的杆菌及极少数球菌,由细胞膜长出菌体外细长的蛋白质丝状体,根据其鞭毛位置和数目,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鞭毛具有运动性,使鞭毛菌趋向营养物质,避开有害因子.某些细菌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等的鞭毛与穿过小肠粘膜层致病有关.

(3) 菌毛:许多G-菌及个别G+菌,在其菌体表面长出细而短,多且直的蛋白质丝状体.菌毛分为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普通菌毛遍布菌体表面,可有数百条,是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构成感染的必要因素.性菌毛为大肠杆菌及其它肠道菌所特有的结构,有性菌毛的肠杆菌称为雄性(F+)菌,可有1~10条较粗而中空的性菌毛.雄性菌通过粘附接合无性菌毛的雌性(F一)菌,将遗传物质由F+菌传递给F-菌. (4) 芽胞:为某些细菌包括需氧芽胞杆菌属和厌氧芽胞杆菌属细菌在不良环境下的休眠体.在细菌繁殖体内形成厚而坚韧芽胞壁和外壳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芽胞形成后,其母菌细胞即失去活性.细菌芽胞对外界抵抗力大大增强,如炭疽杆菌芽胞污染草原,可维持20~30年的传染性.当条件适宜时,芽胞通过发芽方式转化为细菌繁殖体.

108请描述细菌L 型的形成、生物学性状及其致病性.

在某些不利体内外环境或抗生素作用下,某些细菌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但仍保持生物活性,称为细菌L型.细菌L型与原菌相比,其生物学性状有明显不同.(1)形态和着色性改变:由于细菌L型失去细胞壁,使菌体呈大小不等的圆形、卵圆形、膨大的杆状和棒状等多形性;原为G+菌变为G-菌.(2)细菌L型需在高渗透压环境下才能培养,且增殖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呈特有的油煎蛋样菌落.(3)生化反应与原菌有明显差异.(4)存在于细胞壁的抗原性减弱或丢失.(5)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对作用于核酸或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仍敏感.

细菌L型的致病性较原菌减弱,但由于失去细胞壁而对某些抗生素耐药及由于抗原性减弱而易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因此,易于长期存留于体内,而在条件适宜时又回复成原菌株.

109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 结果及实际意义

(1) 革兰染色基本步骤:①涂片、干燥、固定.②染色:初染:结晶紫染1mim;媒染:卢戈碘液染1min;脱色:95% 乙醇;复染:稀释石炭酸复红染1min.

(2) 结果: 革兰阳性菌呈紫色, 革兰阴性菌呈红色.

(3) 意义: 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 有助于鉴定细菌, 用来指导临床选择药物,有助于研究和了解细菌的致病性等.

110细菌芽胞的强抵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 芽胞内由多层致密膜状结构构成, 化学药物和紫外线不易渗入;(2) 芽胞含水量少, 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3) 芽胞形成时能合成一些具有抗热性的酶类;(4) 芽胞核心和皮质中含独有的吡啶二羧酸, 与耐热性密切相关.芽胞发芽时, 该物质由芽胞内渗出, 耐热性亦随之丧失.

201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简述各期特点.

(1)迟缓期:细菌被接种至培养基后,对新的环境有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因细菌繁殖极少,故生长曲线平缓稳定,一般为1~4h.此期细菌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进一步分裂增殖而合成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2)对数期:又称指数期.此期细菌大量分裂繁殖,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此期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

(3)稳定期:该期细菌总数处于稳定状态,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此期细菌死亡数与增殖数渐趋平衡.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等.细菌芽胞一般在该期形成.

(4)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菌数明显增多,与培养时间成正比.此期细菌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细菌形态呈现肿胀或畸形衰变,甚至自溶.

202简述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主要作用.

(1) 水:细菌代谢过程中所有的生化反应、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渗透压的维持等,均需有水才能进行.

(2) 碳源:各种无机或有机的含碳化合物都能被细菌吸收利用,作为合成菌体所必需的原料及细菌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

(3) 氮源:主要用于合成菌体细胞蛋白质和核酸.

(4) 无机盐:①构成菌体成分;②调节菌体内外渗透压;③促进酶的活性;④某些元素与细菌的生长繁殖及致病作用密切相关.

(5) 生长因子:某些细菌在其生长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自身不能合成的生长因子.包括维生素、某些氨基酸、脂类、嘌呤、嘧啶等.

203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 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等.

(2) 适宜的酸碱度:大多数致病菌所需的最适pH为7.2~7.6.

(3) 合适的温度:大多数致病菌所需的最适温度为37℃.

(4) 必要的气体环境:所需的主要气体为O2和CO2,根据细菌对O2的需要情况将其分为:①专性需氧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②专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③兼性厌氧菌,有氧无氧均能生长繁殖;④微需氧菌,在低氧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少数致病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初次分离培养时,需提供5%~10%的CO2 .

204细菌的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何作用?

细菌的新陈代谢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不同的酶系统决定细菌的代谢类型、代谢产物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差异.根据酶发挥作用的部位,细菌的酶可分为胞外酶及胞内酶.

(1)胞外酶:是由细菌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的酶,主要是一些水解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分子较大,必须由胞外酶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细菌吸收.有些胞外酶具有致病效应,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2)胞内酶:是存在于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酶,包括一系列呼吸酶以及与蛋白质、多糖等代谢有关的酶. 另外,细菌的酶有些是细菌生长代谢中必需的,称为固有酶;而有些则是一般情况下并不产生的酶,只有当环境中有诱导物存在时才产生,这些酶不是细菌所必需的,称为诱导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青霉素存在时可诱导产生青霉素酶,可以导致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205简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有:细菌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合成菌体成分,如多糖、蛋白质、脂肪、核酸、细胞壁及各种辅酶等.此外,细菌还能合成很多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谢产物.

(1)热原质: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热原质耐高热,高压蒸气灭菌亦不能破坏,除去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蒸馏.制备生物制品和注射用水必须使用无热原质水.

(2)内毒素与酶:细菌可产生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才释放出来.外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及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某些细菌可产生侵袭性酶,可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因素,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等.

(3)色素: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一定意义.细菌色素两类:①水溶性色素②脂溶性色素.

(4)抗生素:有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抗生素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仅产生少数几种.

(5) 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有近缘关系的细菌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细菌素.有些细菌素的产生受质粒控制,其抗菌谱较窄.

206简述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条件.

(1)细菌培养可分为分离培养及纯培养两种方法.①细菌的分离培养,多用于从临床标本中(混杂细菌)分离出某一特定的细菌(致病菌).一般利用固体培养基(如选择培养基)通过划线方法接种,使标本中的细菌分散为单个生长的菌落而获得纯种细菌.②细菌纯培养,多用于菌种传代和细菌的扩增.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液体培养基或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可获得大量纯种细菌.

(2)培养条件:①选用适当的培养基;②提供必需的气体环境,一般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置空气中培养即可.专性厌氧菌则必须在严格元氧条件中培养.③温度一般为37℃;④培养时间多数为18~24h,但应根据菌种及培养目的酌情处理.⑤为获取大量细菌或其代谢产物,可采用连续培养法.培养过程中不断通入适当气体、更换培养液并校正pH值以维持细菌较长的对数生长状态.

207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按其用途和物理性状可分为哪些种类?

(1) 基础培养基:含有大多数细菌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最常用的基础培养基为营养肉汤.

(2) 增菌培养基:若了解某种细菌的特殊营养要求,可配制出适合这种细菌而不适合其他细菌生长的增菌培养基.

(3) 鉴别培养基:以鉴别细菌为目的而配制的培养基称鉴别培养基.利用不同细菌对糖、蛋白质的分解能力及代谢产物的差别,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底物成分和指示剂,观察细菌生长时分解底物的情况,从而鉴别细菌.如伊红一美蓝培养基.

(4) 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能抑制某类细菌生长,促使另一类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如SS琼脂培养基.

(5) 厌氧培养基:厌氧菌的培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以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并以石蜡或凡士林封口,隔绝空气,这种无氧环境的培养基为厌氧培养基,如庖肉培养基.其次培养基如按其物理性状可以分为固体、半固体及液体. 208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哪些?

(1) 固体培养基:细菌经分离培养生成菌落,根据菌落特点,可分为三型:①光滑型菌落(S型菌落),新分离的细菌大多为光滑型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②粗糙型菌落(R型菌落)菌落表面粗糙、干燥、有皱纹,有时呈颗粒状,边缘大多不整齐.③粘液型菌落(M型菌落)多见于有肥厚荚膜或粘液层的细菌,菌落表现粘稠、有光泽、似水珠祥.

(2) 半固体培养基:多用来检查细菌的动力和保存菌种.有鞭毛的细菌可由穿刺线向四周运动播散,培养后穿刺线模糊不清,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混浊生长;无鞭毛的细菌,不能运动,仅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清晰,穿刺线以外的培养基仍透明澄清.

(3) 液体培养基:细菌生长呈三种状态.①混浊生长,菌液呈均匀混浊状态,见于大多数细菌.②沉淀生长,细菌沉于管底形成沉淀,培养液上清较清.如链球菌.③菌膜生长,多为专性需氧菌,在培养液表面生长,形成菌膜.如霍乱弧菌.

209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别的生化检测有哪些?主要依据有,各种细菌因其具备的酶不完全相同,故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亦有差异.通过生化实验检测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可对细菌进行鉴定和分类.实验室常用的生化试验有:

(1) 碳源利用及糖代谢产物的检测:①糖发酵试验;②VP试验;③甲基红试验;④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2) 蛋白质代谢产物检测:①吲哚(靛青质)试验;②硫化氢试验;③尿素分解试验等.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四种试验缩写为IMViC试验,大肠杆菌的IMViC结果为++――,而产气杆菌的IMViC 结果为――++.

301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1) 在湿热条件下,细菌吸收水分,使菌体蛋白质易于凝固变性.(2) 湿热蒸气的穿透力比干热空气强,能较快提高灭菌物品内部的温度.(3) 热蒸气与物品接触,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大量潜热,能迅速提高灭菌物品的温度. 302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紫外线的波长在200~30Onm 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杀菌力最强,易被细菌DNA 吸收.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主要是损伤细菌的DNA构型,从而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死亡. 在使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①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不能透过玻璃或纸张等,因此只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②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和眼角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时应注意防护. 303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通过与菌体蛋白结合或使蛋白质脱水.导致细菌因蛋白质变性或凝固而死亡.(2)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通过改变或破坏胞内酶活性基团功能,使酶活性丧失,导致细菌代谢发生障碍而死亡.(3) 损伤细菌胞膜:通过改变细胞膜结构,干扰其正常功能,使细菌死亡.有的化学消毒剂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菌内容物外流,而细菌外的液体进入细菌,导致细菌破裂.

401简述噬菌体生物学特点.

(1)形态结构:噬菌体很小,需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大小以纳米(nm)为计量单位.噬菌体一般呈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三种形态.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尾部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头部衣壳内存有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核酸即DNA或RNA.尾部有能识别宿主菌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的尾丝(吸附器官),它与噬菌体吸附有关.

(2) 抗原性: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可抑制相应噬菌体吸附宿主细菌,但对于已吸附的噬菌体或已进入到细菌内的噬菌体则不起作用,噬菌体仍能复制增殖.

(3) 抵抗力:噬菌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一般经75℃30min或更久才失去活性,对紫外线敏感.

402简述毒性噬菌体的增殖和溶菌过程.

毒性噬菌体进入宿主菌内很快增殖,并使之裂解,其增殖方式为复制,复制过程如下:⑴.噬茵体的吸附与穿入,噬菌体与敏感菌的吸附具有高度特异性,有尾噬菌体通过尾丝或尾刺吸附于菌细胞的特异受体部位,无尾噬菌体依赖表面结构和性菌毛侧面吸附;有尾噬菌体吸附到菌体后,借助尾部含有的一种溶菌酶类物质,将细菌细胞壁溶一小孔,通过尾硝收缩,将头部核酸经尾髓小孔注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2). 噬菌体的生物合成,噬菌体进入菌细胞后,一方面通过其基因转录成mRNA,再由此转译成各种与噬菌体生物合成有关的酶、调节蛋白及头尾结构蛋白质亚单位.另一方面,以噬菌体的核酸为模板,通过核酸多聚酶的作用,大量复制子代噬菌体的核酸.(3). 成熟与释放,当噬菌体的核酸和结构蛋白质分别合成以后,在细胞浆内,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头部和尾部,头部包装入DNA,尾部与头部相连接,装配成完整成熟的噬菌体.噬菌体在菌细胞内增值到一定数目时,宿主菌突然裂解,释放出大量成熟的新噬菌体.新噬菌体可感染新的敏感细菌.

403细菌感染噬菌体后可发生哪些改变? 噬菌体一旦与敏感细菌相遇,它就吸附于细胞壁而使细菌发生感染.细菌感染后可出现两种结果:①噬菌体增殖引起细菌裂解.②噬菌体不增殖,其基因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组上,而使细菌呈溶原状态.溶原性细菌可有抗原性、产毒性等性状改变.

404简述噬菌体的概念和类型.

噬菌体是一类侵袭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病毒.根据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 可分为两种类型: (1) 毒性噬菌体: 是一种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 产生许多噬菌体, 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 (2) 温和噬菌体: 是其基因与宿主菌基因整合, 不产生子代噬菌体, 但随细菌DNA 的复制而复制, 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的噬菌体.

405简述噬菌体的应用.(1)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良好实验系统,噬菌体基因数目少,结构简单,培养方便,生长迅速,变异和遗传易于控制和辨认,适于做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2)细菌的鉴定和分型,由于噬菌体的作用具有种和型的特异性,故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上对于追查传染源和判定传播途径都有重要意义.(3)可用于检测标本中未知细菌;某些局部感染可用噬菌体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还可以利用溶原性细菌的诱导现象和抗噬菌体现象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致癌物的检测. 501简述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及其意义.

(1) 形态与结构变异:①细胞壁缺陷型(L 型) 变异:临床上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病人体内细菌发生L 型变异.某些L 型细菌有致病性,可引起肾孟肾炎、骨髓炎、心内膜炎等疾病.②荚膜变异:例如从病人标本中分离的肺炎球菌有较厚的英膜,致病性强,但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传代数次后,可失去荚膜,致病性亦随之减弱.③鞭毛变异:例如将有鞭毛的变形杆菌接种在普通固体培养基表面,由于鞭毛的动力作用,细菌呈弥散生长;若将此变形杆菌接种于含1%石炭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则鞭毛生长受抑制,生长仅限于接种部位.④芽胞变异:例如将能形成芽胞,毒力强的炭瘟杆菌置42℃培养10-20天后,则丧失形成芽胞的能力,毒力也随之减弱.

(2)菌落变异:细菌的菌落可分为光滑型(smooth ,S) 和粗糙型(rough,R) 两种. S-R 变异常见于肠道杆菌,如沙门菌属与志贺菌属的细菌.新从患者中分离的菌株,其菌落呈S 型,但经人工培养基多次传代后,菌落变为R 型.当细菌发生S-R 变异时,其毒力、生化反应与抗原性等也常发生改变. (3)毒力变异:细菌的毒力变异可表现为毒力减弱或增强,如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BCG) 即是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杆菌置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过230次移种,历时13年而获得的一种毒力减弱、抗原性完整的变异株.

(4)耐药性变异:原来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可以发生变异而成为耐药菌株,这种现象称为耐药性变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目前已高达95% 以上.常见的耐药菌还有结核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

502何谓质粒? 其主要特性有哪些?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 .质粒主要有如下特性:(1)质粒可赋予细菌某些遗传性状.例如:①F 质粒编码细菌性菌毛.②R 质粒带有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可使细菌获得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③Vi 质粒编码细菌毒力.④Col 质粒使大肠杆菌产生大肠菌素.(2)质粒可以自主复制.存在于细菌胞浆内的质粒可不依赖宿主菌染色体而独立进行复制.有的质粒既能独立复制,又能整合到宿主细菌的染色体上,与其共同复制.质粒随细菌的分裂传入子代细菌.(3)质粒不是细菌必须具备的结构,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消除.失去质粒的细菌,其生命活动可不受影响.(4)质粒可以在细菌间转移.接合性质粒能通过自身传递装置( 性菌毛)转移.非接合性质粒不能编码产生性菌毛,可以噬菌体为载体,携带其转移,或与接合性质粒结合随之转移.(5) 一个细菌可带有一种或几种质粒.

503简述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 细菌从外源取得DNA,并与自身染色体DNA 进行重组,引起细菌原有基因组的改变,导致细菌遗传性状的改变,称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是:(l)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 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转化.(2)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转导.(3)接合:是指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 主要为质粒) 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4)溶原性转换:是由于温和噬菌体的DNA( 前噬菌体)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 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504简述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茵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转导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1)普遍性转导:与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有关.在裂解期的后期,噬菌体的DNA 已大量复制,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已经合成.在噬菌体的DNA 装配入外壳组成新的噬菌体时,可误将细菌的DNA 片段装入噬茵菌体外壳中,成为一个转导性噬菌体.误被装入的DNA 片段可以是供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同时质粒也可以装入,称为普遍性转导.

(2)局限性转导:与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期有关.当温和噬菌体进入溶原期时,以前噬菌体形式整合在细菌染色体的某一位置,当其自发或经诱导中止溶原状态,前噬菌体脱离细菌染色体时,携带出与它紧密连锁的细菌DNA 片段,并转移、整合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种遗传性状.由于所转移的只限于供体菌DNA 上的个别特定的基因,所以称为局限性转导.例如大肠杆菌温和噬菌体可整合入大肠杆菌染色体上半乳糖基因(gal) 及生物素基因(bio) 之间,则该噬菌体只能转导半乳糖基因或生物素基因进入受体菌中.

601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

正常菌群的成员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就为菌群失调,若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称之为茵群失调症.其发生机制包括:(1)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增殖,出现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菌群失调症.(2)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长期糖尿病等使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导致正常菌群中某些菌过度生长,形成菌群失调.严重的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导致菌群失调症. 602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1)防御外来致病菌: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大部分为厌氧菌,它们具有很强的粘附力,在肠道粘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阻止了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和粘附.同时正常菌群的酸性代谢产物造成了肠道内的酸性环境,可以抑制病原菌在肠道内的繁殖.(2)营养作用:正常菌群能够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及吸收.肠道正常菌群突出的作用之一是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K等.(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对机体的免疫作用包括:①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②作为非特异性抗原来剌激机体的免疫应答;③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4)抗肿瘤作用:例如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可能以下述机制发挥抗瘤作用:①产生的酶类代谢产物作用于致癌物质;②抑制硝胺的合成或降解硝胺;③作为抗原或免疫佐剂剌激免疫系统,使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 603简述正常菌群的成员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在某些情况下,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此时正常菌群也可使机体致病,这类正常条件下不致病,而在特殊情况下引起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一般在以下几种特定条件下正常菌群可以引起致病①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如大肠杆菌进入泌尿道或由于手术通过伤口进入血液、腹腔等, 就会引起泌尿系统等的感染;②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大面积烧伤患者,过度疲劳,受凉,长期消耗性疾病以及应用大剂量的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放射治疗等而造成的全身性免疫功能降低,从而使正常菌群引起自身感染导致严重后果③菌群失调:由于某些原因而使某一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之间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生态系出现不平衡状态,称菌群失调.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症常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某些患者,肠道中对抗生素敏感的大肠杆菌、类杆菌等被大量杀死,而对抗生素不敏感或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则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从而引起假膜性肠炎,白色念珠菌病. 604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 细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关.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外毒素是某些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它们对组织细胞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作用强,可引起各自特殊病变和临床症状.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能释放出来.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主要包括: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05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细菌的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物质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①菌体表面结构:包括菌毛和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细菌的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②侵袭性酶:是指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以协助细菌抗吞噬或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606请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表)

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

来源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主要由活菌合成并分泌细菌裂解后释放

化学组成蛋白质脂多糖,为胞壁组分

稳定性理化因素易使失活160℃,2-4h才能破坏

毒性作用只与作用部位的受体结合,临床作用特殊。本

身不引起发热反应

各种内毒素的作用基本相同,引

起发热、内毒素性休克、DIC

抗原性强,可剌激产生抗毒素,可制备成类毒素刺激产生抗体的作用弱,不能制

备出类毒素

607简述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1) 皮肤与粘膜屏障:皮肤与粘膜构成了机体的外部屏障,是机体抵御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作用主要有:①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健康完整的皮肤与粘膜能有效地阻挡细菌的侵入.②分泌杀菌物质:例如皮肤的汗腺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胃液中的胃酸、肠液中的蛋白酶及唾液、泪液、乳汁和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溶菌酶等,都有一定的杀菌作用.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寄居在皮肤、粘膜上的正常菌群, 可通过生存竞争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抗菌物质,对某些病原菌有拮抗和抑制作用.

(2)血脑屏障:主要由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绕在血管壁外的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组成.血脑屏障能阻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婴幼儿因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故较易发生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胎盘屏障:胎盘屏障是存在于母体与胎儿之间的一种屏障结构,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构成.能阻止母体血流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608简述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两种结果.

病原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其后果与病原菌的种类、毒力和机体的免疫状态等有密切关系,可有以下两种不同的结果:(1)完全吞噬:病原茵被吞噬后,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然后将消化后的残渣排出胞外,此为完全吞噬.例如化腺性球菌被吞噬后,一般在5-lOmin内死亡,30-6Omin 内被消化.(2)不完全吞噬:有些病原菌,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伤寒杆菌等胞内寄生菌,在机体免疫力缺乏或低下时,只被吞噬而不被杀灭,称为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可使病原菌在吞噬细胞内得到保护,免受体液中特异性抗体、非特异性抗菌物质和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有的病原菌甚至可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的死亡或随游走的吞噬细胞而扩散到其他部位.

609细胞免疫对细胞内寄生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抗体难以对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发挥作用,故消灭胞内寄生茵主要靠细胞免疫.发挥细胞免疫的T细胞主要有细胞毒T细胞(T c细胞)和炎性T细胞.Tc细胞可以特异性杀伤病原菌感染的靶细胞,当靶细胞被溶解,释出的胞内寄生菌可以被体液因素清除.炎性T细胞通过释放淋巳因子产生免疫效应.细胞内寄生菌进入机体后,一般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而不被杀灭,形成不完全吞噬.炎性T细胞可通过释放淋巴因子,如γ-干扰素等,能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吞噬杀菌能力极大增强,可将不完全吞噬转变为完全吞噬,即可迅速将胞内寄生茵杀灭清除.

610简述致病菌引起人体全身性感染后,临床常见的几种情况.指感染发生后病原菌或(和)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性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 (1)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引起毒血症的病原菌常见的有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2)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繁殖,只是一时性或间断性地经过血流到达体内适宜的组织器官后再生长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病早期的菌血症等.(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例如高热、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以导致休克及死亡.如鼠疫杆菌、炭症杆菌等均可引起败血症.(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

701简述进行细菌学检查时对标本采集和送检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主要有:①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标本被杂菌污染;②根据疾病特点,适时采集适当部位的标本.采取局部标本处,不应使用消毒剂;③采集标本原则上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对已用抗菌药患者的标本,应注明药物名称;④标本采取后,应尽快送检.除某些细菌(如脑膜炎球菌)在送检中要注意保温外,大多数标本可冷藏送检;⑤在检材容器上贴好标签,并在化验单上填好检验目的、标本种类和临床诊断等内容,以供检测时参考.

702列表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表)

703列表比较活疫苗与死疫苗的主要区别.(表)

801简述葡萄球菌的分类.

(1)根据色素、生化反应等不同,将其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为条件致病菌,而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

(2)根据能否产生血浆凝固酶,将其分为血浆凝固酶阳性及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致病性葡萄球菌多为血浆凝固酶阳性.

(3)利用噬菌体裂解试验可对凝固酶阳性菌株分型,可分为5个噬菌体群和22个噬菌体型,此分型法在追踪传染源和研究菌型与疾病类型的相关性中具有重要意义. 802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有: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及SPA.

803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疾病有哪些.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1)化脓性疾病:局部化脓性感染及全身化脓服性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2)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毒性休克综合征及葡萄球菌性肠炎. 804简述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特点.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产生血浆凝固酶及发酵甘露醇. 805简述链球菌的分类. (1)根据溶血现象不同,将链球菌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三类.致病菌主要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非致病菌.(2)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将链球菌分为20个族(A-H,K-V).对人致病的90%属于A族.(3)根据对氧气需要的不同,将链球菌分为需氧、微需氧和厌氧链球菌三类.对人致病的主要是需氧及微需氧菌.厌氧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806简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 (1) 急性化脓性炎症:可以引起丹毒、蜂窝组织炎、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等.化脓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脓汁稀薄.(2) 毒素性疾病:猩红热是由能产生致热外毒素的A族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的明显脱屑.(3) 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包括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807简述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过程.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口腔及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随着口腔中破溃处进入血流并引起菌血症,随着血流到达心脏.如果心瓣膜有损伤或有先天性缺陷,细菌在损伤部位繁殖,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808简述淋球菌的致病性在自然情况下,人是淋球菌惟一的易感者.致病物质有菌毛、荚膜、内毒素、外膜蛋白、IgA1蛋白酶.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淋病.在男性表现为尿道炎、前列腺炎及附睾炎;在女性表现为阴道炎、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形成慢性炎症后,可导致不育.淋病患者可经产道感染新生儿,致使患儿感染淋病性急性结膜炎.

901简述病毒体的结构.

裸露病毒体的结构:①核心,含RNA或DNA.有些病毒还含有复制酶.②衣壳,由多肽组成壳微粒,壳微粒按一定的对称方式排列组合成衣壳.核心和衣壳共同组成核衣壳.裸露病毒体即由核衣壳组成.

包膜病毒体结构:①在核衣壳外还有由类脂组成的包膜.②包膜表面有糖蛋白组成的突起称为刺突. 902病毒的遗传物质有哪些特点? 病毒携带遗传信息及增殖的方式与其它微生物有何不同? (1)病毒遗传物质特点:①只有一种核酸,但存在形式多样.病毒的DNA或RNA可以是双链或单链,单链又可分为正链或负链;可以分节段或不分节段;可以呈环状或线状.②基因数目少,结构简单.③复制方式多样,如半保留复制,经过复制中间型,逆转录复制等.④较大的变异性,尤其RNA病毒的变异性更大(2)病毒携带遗传信息的方式与其他微生物的不同点:其他微生物均含两种核酸,遗传信息均携带在DNA上,翻译蛋白质均由DNA→RNA.病毒只含一种类型核酸,因此除DNA可携带遗传信息外,RNA 也可携带遗传信息.尤其逆转录病毒,凭借其特有的逆转录酶,可由RNA→DNA逆向传递遗传信息(3) 病毒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的不同: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都有细胞结构,因此增殖方式均为细胞分裂.病毒为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代谢所需的酶类,原料,能量及蛋白质合成场所,因此只能借用宿主细胞的细胞器,酶,能量,原料等,在病毒基因的指导下,合成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再装配,释放到细胞外.这种增殖方式称为复制.

903简述病毒衣壳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生物学意义.(1)基本概念:衣壳是包绕在病毒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是病毒的基本结构之一.(2) 结构:由多肽构成的一定数量的壳微粒按螺旋对称、立体对称或复合对称的方式排列组成.(3) 生物学意义:①保护病毒核酸.②吸附易感细胞( 裸露病毒体),构成感染的第一步;某些病毒的衣壳蛋白对细胞有毒性;③剌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④病毒的鉴别.

904病毒有哪些主要的性状变异? 各有何实际应用意义?(1)毒力变异:人工诱导病毒发生毒力减弱变异, 可用于制备减毒活疫苗,如预防天花的牛痘.(2)抗原性变异:如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非常容易发生抗原性变异,在体内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使感染慢性化,亦给疫苗研制和诊断带来困难.(3)表型混合:即俗话所说的" 张冠李戴", 产生于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的组装错误,一种病毒的核心装在另一种病毒的衣壳里,或一种病毒的包膜嵌有另一种病毒的包膜刺突蛋白.这种变异是不稳定的,因其基因尚未改变;但由于抗原性改变,可影响临床诊断等.(4)对宿主范围适应及理化因素抵抗力的变异:如温度敏感突变株,宿主适应突变株,常伴随毒力的减低,因此常用于制备疫苗. 905举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哪些消毒方法灭活病毒?

(1)对医院病房的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2)对病毒污染器具的消毒可采用1%~3%盐酸溶液浸泡. (3)对肠道病毒感染者的餐具消毒可以采用100℃1Omin 煮沸或160℃干烤,其排泄物的消毒可采用漂白粉或生石灰.(4) 传染科大夫的手消毒可以采用过氧乙酸、新洁尔灭溶液浸泡等.

A01病毒感染细胞后, 可使细胞发生哪些变化?

(1)细胞破坏死亡,多见于无包膜病毒体的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2)细胞膜改变,包括膜抗原改变,如感染HBV的肝细胞可带有HBV抗原;膜通透性改变,可以出现细胞混浊肿胀;细胞融合,如麻疹病毒和HIV感染可导致细胞融合.(3)细胞转化,如HBV、疱疹病毒可将基因与宿主细胞DNA整合,引起细胞转化甚至肿瘤发生.(4) 出现包涵体,如狂犬病毒感染可在中枢神经细胞内形成内基小体.

区别要点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免疫物质抗原(疫苗、类毒素)抗体、细胞因子等细胞免疫制剂免疫出现时间慢,1-4周快,立即

免疫维持时间长,半年-数年短,2-3周

用途主要用于预防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区别要点活疫苗死疫苗

制剂特点减毒或无毒力的活菌株理化方法灭活的死病原体接种方式可模拟自然感染途径多为皮下注射

接种剂量与次数较小,多为1次较大,2次或多次

免疫效果较好,维持3-5年或更长较差,维持数月-1年副作用较小较大

疫苗保存不易较易

A02简述机体的抗病毒免疫.(1)天然抵抗力:包括屏障结构、吞噬细胞、补体和干扰素等. (2)特异性免疫力:包括体液免疫中抗体对游离病毒的中和作用、在补体的协助下对病毒的裂解及对吞噬细胞的调理作用;细胞免疫中Tc 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直接杀伤是清除病毒最重要的因素.此外,NK细胞、活化巨噬细胞、ADCC效应、TD细胞释放的一系列淋巴因子等引起的炎症反应, 都对病毒的清除有一定作用.

A03比较隐性感染和潜伏感染的不同.

(1) 隐性感染指的是病毒感染机体后,由于病毒入侵数量少、毒力低、机体抵抗力强,因此病毒给细胞造成的损伤轻微,不出现临床症状.一般病毒很快被清除,不在体内长期存在.隐性感染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可以防止发生再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类型以隐性感染为主. (2) 潜伏感染指的是病毒在原发感染后没有被完全清除,而残留少量病毒长期潜伏在宿主细胞内,但不复制,亦不出现任何临床表现.潜伏感染的病毒在某些条件的激活下,如宿主抵抗力降低,可表现为间歇性的急性发作,即使体内有特异性抗体也不能阻止其发病,如疱疹病毒的再发感染.

A04比较慢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的不同(1)慢性感染是指病毒感染机体经较长的潜伏期后出现症状并维持数月或数年;或急性感染后病毒未被彻底从体内清除,可以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经常向体外排出.临床表现可时好时坏,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十年.如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可以表现为无症状的抗原携带者,也可表现为迁延不愈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2) 慢病毒感染与慢性感染的不同之处是,慢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很长,但一旦出现症状,即呈进行性加重,结局多为死亡.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艾滋病等.

A05简述病毒与肿瘤的关系:现已证明至少有100种以上病毒可引起动物肿瘤.某些人类肿瘤已证明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如HBV与原发性肝癌,EBV与鼻咽癌等.病毒引起肿瘤的关键是由于DNA病毒或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的整合导致细胞的转化.病毒基因的插入,可能导致细胞原癌基因的激活,抗癌基因的突变失活,病毒蛋白与细胞抗癌蛋白结合而导致后者失活,都与细胞恶性化有关A06哪些物质可诱导干扰素产生?简述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和作用特点.①病毒等病原微生物②细菌脂多糖③人工合成的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啶酸. 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非直接灭活病毒,而是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特点:①广谱性②种属特异性③间接性④高活性

B01病毒感染早期的实验室快速诊断有哪些方法?根据感染病毒类型的不同可选用:

(1)检测病毒抗原: 胞内病毒抗原的检测常用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法等;胞外游离抗原的检测常用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法.

(2)显微镜检查:某些病毒感染可在细胞内形成包涵体,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如疱疹病毒、狂犬病毒的诊断即可用此法.对甲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疱疹病毒等,也可以直接取粪便或疱疹液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颗粒而作出明确诊断.

(3)检测病毒核酸:是近年发展的新技术,主要有核酸杂交和多聚酶链反应,可以直接从病变标本中检出微量病毒核酸,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等优点,已成为快速诊断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方法.

B02简述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程序. 分离:可采用鸡胚羊膜腔或尿囊腔培养,因其具有血凝素,可收集鸡胚羊水或尿囊液作血凝试验判定病毒是否生长;若阳性可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来鉴定其型别.

B03目前最常用的培养病毒的方法是哪种? 请简述之.根据细胞来源和性状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原代细胞: 新鲜组织经胰酶消化后形成单细胞,加入培养液后37℃培养,数日可贴壁长成单层细胞,即为原代细胞培养.原代细胞经胰酶消化后再传一次即为次代细胞培养.原、代细胞培养可用于多种病毒的分离和疫苗的制备.但其来源不易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

(2)二倍体细胞:是目前最常用的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外连续传40~50代仍保持23对染色体的特点,故广泛用于病毒的分离和疫苗的制备.

(3)传代细胞:是体外可以无限传代的细胞,来源于肿瘤细胞或细胞株传代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株.传代细胞可用于病毒的分离、鉴定和研究,但不能用于疫苗的生产.

B04病毒检测和细菌检测有何区别? 病毒检测和细菌检测的区别:病毒是非细胞型生物,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与细菌检测主要在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上有较大区别.(1)病毒的观察需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病毒在细胞内形成的包涵体;细菌则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2)病毒的分离培养需用动物接种、鸡胚培养和组织细胞培养, 而细菌大多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培养物的鉴定: 病毒多通过观察动物发病或细胞病变效应等方法;细菌则主要通过生化反应.

B05检测病毒抗原和检测病毒抗体的临床意义有何不同? 各有哪些常用方法?

检测病毒抗原和检测病毒抗体的临床意义区别在于: 病毒感染机体后, 体内最先出现的应是抗原,随后才产生抗体.因此检测抗原比检测抗体更有早期诊断价值.抗体检测除测定特异性IgM有早期诊断意义外,IgG 测定一般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测抗原常用方法有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电泳和蛋白印迹分析等.测抗体常用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B06比较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异同. 两种疫苗都用于人工自动免疫.不同之处主要有: (1)免疫效果: 活疫苗免疫效果好,既可产生体液免疫,也可产生细胞免疫,免疫维持时间长.而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差,仅产生体液免疫而无细胞免疫,免疫维持时间短.(2)给药途径和次数:活疫苗可模拟自然感染方式或注射,免疫一次即可.灭活疫苗只能通过注射且需多次免疫.(3)保存:活疫苗需冷藏,不易保存;灭活疫苗不需冷藏,易保存.(4)缺点: 活疫苗极偶然可能发生并发症、持续感染、毒力回复突变等, 免疫缺陷者和孕妇不能应用.灭活疫苗的最大缺点是免疫力不强.

B07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 疫苗的质量: ①抗原性: 是否和流行株的抗原相同;免疫原性是否足够引起较持久的免疫应答;是否能剌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②活疫苗应注意冷藏, 否则会导致疫苗失效.

(2) 给药的方式、时间等: 灭活疫苗一般采取注射方式, 且需间隔一定时间后多次强化免疫,不能遗漏.减毒活疫苗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或划痕.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口服给药,应注意不要用母乳和热水送服,以免疫苗失效,给药时间以冬季为好,避免肠道病毒的干扰.

(3) 机体免疫状况: 处于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或免疫耐受状况的机体免疫效果不佳.

B08使用减毒活疫苗应注意哪些事项?

(1) 冷藏.活疫苗对温度很敏感, 使用之前应一直保持冷藏以保证疫苗活性.

(2) 注意给药时间、浓度和途径.接种疫苗应选择适当时间,如不同的疫苗选择不同年龄分别进行计划免疫;两种活疫苗应避免同时接种而发生干扰;口服肠道病毒疫苗以冬季服用为好,可避免其他肠道病毒的干扰.疫苗的剂量一定要足.口服疫苗应注意不要用热水和母乳送服.

(3) 注意禁忌证.被免疫者应无急性发热性疾病、腹泻、免疫缺陷或其他慢性疾病, 避免发生病毒之间的干扰或疫苗增殖引起不良反应.接种疫苗时应避免用免疫球蛋白.

B09目前可用疫苗预防的病毒性疾病有哪些?(1)肠道病毒感染: 脊髓灰质炎.(2)呼吸道病毒感染: 麻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风疹(均未广泛接种).(3) 肝炎病毒感染: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4) 虫媒病毒感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黄热病.(5) 其它病毒感染: 狂犬病.

C01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类脂成分在致病中的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类脂的含量与其毒力有密切关系.与致病性有关的主要类脂成分有:(1) 磷脂: 能促使单核细胞增生, 引起结核结节形成和干酪样坏死.(2) 索状因子: 是分枝菌酸与海藻糖结合的一种糖脂, 它能破坏细胞线粒体膜, 影响细胞呼吸, 抑制白细胞游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肿.(3) 蜡质D: 是一种肽糖脂与分枝菌酸的复合物, 可激发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4) 硫酸脑苷脂: 可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使结核分枝杆菌能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

C02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为细长、微弯、有的呈分校状的杆菌, 抗酸染色呈红色(2) 培养特性:专性需氧、常用罗氏固体培养基( 含蛋黄、甘油、马铃薯、无机盐和孔雀绿等) .该菌生长缓慢,培养两周后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米黄色菜花状菌落.(3) 抵抗力: 本菌对酸、碱、干燥的抵抗力较强, 但对湿热、乙醇等消毒剂较敏感,对抗结核药容易产生耐药性.

C03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结果分析(1)原理: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2)结果分析:阳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等于或大于5mm.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和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

强阳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等于或大于15mm.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 应进一步查明病灶.阴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小于5mm .表明受试者可能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还应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受试者处于原发感染早期,T淋巴细胞尚未被致敏, 患严重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的患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均可暂时出现阴性反应.

D01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哪些病毒?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正粘病毒科的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的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鼻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等.

D02简述流感病毒的结构特点.由内向外分为三层:(1) 核心:由核酸,核蛋白和RNA聚合酶构成.核酸类型为SS(-)RNA,分7~8个片段;核蛋白螺旋对称排列在核酸外.(2)内膜蛋白(M蛋白)包绕在核衣壳外.(3)包膜包绕在最外层,其表面布满了血凝索和神经氨酸酶两种糖蛋白刺突.

D03简述流感病毒的抗原构造.

(1)可溶性抗原由核蛋白抗原和内膜蛋白抗原组成,有型特异性,据此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HA抗原:系包膜表面糖蛋白刺突,可凝集人和多种动物红细胞,吸附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病毒的感染,是主要的中和抗原,可剌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3)NA抗原:包膜表面糖蛋白刺突.NA可水解细胞表面的受体,使流感病毒与细胞解离而释放.NA剌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阻止病毒释放,但不能中和感染. D04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大流行?原因: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产生新亚型.其变异部位主要是病毒包膜表面的糖蛋白刺突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产生变异的原因是由于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分8个节段,在复制时是发生基因重组和连续的点突变.基因改变导致构成HA和NA多肤的氨基酸改变而形成新抗原,产生新亚型,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而易感,造成流感大流行.

D05在流感流行期间,怎样有效预防流感,降低发病率?措施主要有:(1) 减毒活疫苗皮下接种或灭活疫苗鼻腔喷雾接种.(2) 隔离传染源, 公共场所和居室空气采用乳酸或食醋加热熏蒸法消毒.(3) 服用金刚烷氨或中草药板蓝根、大青叶、金莲花等.

D06类对流感病毒和麻疹病毒的免疫力有何区别?为什么?区别:人类感染流感病毒后,只对同型流感病毒产生短暂的免疫力,因而免疫力不牢固;而感染麻疹病毒后则可获得持久的、牢固的免疫力.因为: (1) 流感病毒感染是局部感染,病毒不入血;而麻疹病毒是全身感染,有两次病毒血症,病毒抗原可和免疫系统广泛接触.(2)流感病毒有三个型别,尤其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许多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反应;而麻疹病毒仅有一个型别.(3)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而麻疹病毒的抗原性较稳定. D07麻疹病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主要是按计划免疫接种减毒活疫苗.初种对象为8月龄幼儿.7岁复种.对未种疫苗的易感者在麻疹流行期可进行紧急接种麻疹疫苗、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等. D08呼吸道病毒中,可引起全身感染的病毒有哪些?各引起哪些疾病? (1) 麻疹病毒,引起麻疹,极偶然可引起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2)腮腺炎病毒,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有性腺炎症导致生育功能障碍.(3) 风疹病毒 , 引起风疹.孕妇感染可以导致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影响胎儿发育. D09呼吸道病毒中,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的病毒是哪种?其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点? 呼吸道病毒中,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该病毒可以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病毒不入血,但可以引起细胞融合、坏死、脱落,从而阻塞患儿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其免疫特点为病后无免疫力.母体抗体不能保护婴幼儿免于感染.接种灭活疫苗反而加重病情. D10呼吸道病毒中,对胎儿危害较大的病毒是哪种?应怎样预防? 呼吸道病毒中,对胎儿危害较大的病毒是风疹病毒.预防最好采取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为幼儿和育龄期妇女.孕妇不能接种疫苗.如孕妇已感染风莎病毒,可立即注射人抗风疹血清免疫球蛋白或终止妊娠 E01 目前已发现的肝炎病毒有哪些 ? 从传播途径上可将其分为几类 ? 目前已发现的肝炎病毒有:肝炎病毒主要侵犯肝细胞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目前已发现并研究较多的有甲、乙、丙、丁、戊五个 型别. 从传播途径上可将其分为两类:以粪-口途径传播的有甲型和戊型;以血液和血制品、母婴以及性传播为主要途径的有乙型、丙型、丁型. E02 HAV 和HEV 在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上有何异同? (1)相同点:①HAV 和HEV 均为无包膜的小球形颗粒;②核酸类型同为ss(+)RNAp ;③均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急性肝炎,一般不转为慢性和抗原携带;④传染源均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以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初粪便排毒最多,传染性最强. (2)不同点:①HAV 属小RNA 病毒科pHEV 的分类多数人主张归于嵌杯样病毒;②HAV 的抵抗力强,比一般肠道病毒史耐热、耐氯化物;HEV 抵抗力相对较弱,对反复冻融敏感;③HAV 只有一个血清型,且抗原性稳定,感染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目前已有用于主动免疫的疫苗,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可用于被动免疫;HEV 目前已有两个型别,病后免疫力持续时间不长,尚无疫苗,普通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无效;④HAV 流行多以粪便污染食物或海产品引起,发病多为儿童,HEV 流行多为粪便污染水源引起,发病多为成人,且孕妇感染病死率较高. E03 肝炎病毒中 , 可以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有哪些 ? 怎样预防输血后肝炎 ? 肝炎病毒中,可以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有HBV 、HCV 、HDV.预防输血后肝炎的主要措施是严格筛选献血员,应对其血液进行HBsAg 、HBeAg 、抗-HBc 和抗-HCV 的检测. E04 哪些肝炎病毒可以进行预防接种 ? 其所用疫苗属何种类型 ?:肝炎病毒中,目前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的只有HAV 和HBV .疫苗类型:HAV 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HBV 的疫苗属亚单位疫苗,是由HBV 的HBsAg 制备的.有两种类型,①血源疫苗:由HBsAg 阳性者血液中的小球形颗粒制备.② HBV 基因重组疫苗:是将HBV 的S 基因插入酵母菌等载体细胞中使之表达HBV 的HBsAg . E05 HBV 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用途. (1)HBV 抗原抗体系统,HBsAg 和抗HBspHBeAg 和抗 HBepHBcAg 和抗 HBc .除核心抗原不易在血清中测到外 , 其余均可在血清中检测到,临床检测称之为 " 两对半 " .(2)临床意义:表示有 HBV 感染的指标有 :HBsAg 、 HBeAg 和抗HBc.表示血液有高度传染性的指标是 HBeAg 和抗 HBc.乙肝早期确诊的重要指标是抗 -HBC IgM.表示疾病开始恢复,机体有免疫力的指标是抗 HBs 和抗 HBe .(3)用途:①诊断乙肝及判断预后;②筛选献血员;③对保育、饮食业人员体检;④判断乙肝疫苗免疫效果;⑤对 HBV 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E06 结合 HBV 的传播途径谈怎样预防 HBV 的感染 (1)HBV 的传播途径:①经血传播.包括输血和应用血制品、医疗过程中的消毒不严,诸如采血、内窥镜、拔牙、针灸等;②垂直传播.HBsAg(+) 尤其是 HBeAg(+ 〉母亲可通过胎盘、产道和乳汁传染其新生儿;③接触传播.包括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和性接触.(2) 预防措施:①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措施是严格筛选献血员,凡接触血液和体液的医疗操作均需严格灭茵消毒;②接种乙肝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③HBIG 被动免疫.主要对象是 HBsAg(+)和HBeAg(+)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及意外接触了 HBV 感染者血液的人. E07 HBV 感染机体后可对机体产生哪些影响 ? HBV 感染机体后,视感染病毒量的多少及机体免疫力的强弱不同而对机体产生不同影响,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1) 表面抗原携带者:新生儿期感染,或HBV 感染数量少、HBV 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形成免疫耐受,均可以表现为无症状的表面抗原携带状态.(2) 急性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的数量不多,机体免疫应答正常,可以表现为急性肝炎.(3)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数量较多,机体免疫应答低,不能及时清除病毒,或病毒出现变异,均可表现为慢性肝炎.(4) 重症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的数量多,机体免疫应答过度,可以表现为重症肝炎.(5) 肝硬化和肝癌: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晚期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E08 HBV 感染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有哪些 ? HBV 感染导致肝细胞损伤主要是由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致.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点 : (1) 病毒感染使肝细胞表面的抗原性改变而成为免疫系统的攻击对象.肝细胞膜抗原的改变有两种情况: ①肝细胞膜上带有病毒抗原(HBsAg 、HBeAg 、HBcAgh ②肝细胞受损伤后暴露出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 (LSP)抗原,属自身隐蔽抗原.肝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和自身抗原可诱导TC 细胞〔CDt 细胞 ) 对其识别和攻击,是肝细胞受损的主要原因.另外, 肝细胞表面抗原可以剌激机体产生各类抗体与之结合,通过激活补体,溶解破坏靶细胞. (2) 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损害.血清中抗HBs 抗体可和循环于血液中的小球形和管形颗粒上的HBsAg 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C).IC 可沉积于肝内或肝外小血管(如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膜等),激活补体,释放多种活性介质,造成血管炎症.慢性肝炎常同时伴有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结节性多发性血管炎等症状,即由IC 沉积引发的Ⅲ型超敏反应所致.IC 若沉积在肝脏,可以导致急性肝坏死. (3)HBV 基因与肝细胞DNA 整合,引起肝细胞的转化和癌变. (4)HBV 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病毒可以在体内持续存在,感染迁延不愈. (5)HBV 前C 基因的变异,可以逃脱机体兔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使感染转为慢性. E09 述 HBV 和 HCV 在致病性和免疫性方面的异同. HBV 和HCV 在致病性和免疫性方面的异同主要有 : (1) 相同点:①传染源:均为无症状的携带者和患者;②传播途径:均主要通过输血和注射传播,也可以通过母婴垂直和接触传播;③临床特点:均可引起无症状抗原携带状态、中或重度肝损害、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2) 不同点:①HCV 亚临床感染多见,临床症状较轻,但更易转为慢性;②HCV 在肝细胞内的复制可能直接导致肝细胞的损伤;③HBV 的表面抗原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剌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已有疫苗用于主动免疫.HCV 的包膜抗原较易变异,病后免疫力不强 ,再感染多见,无疫苗预防. E10 试述机体抗 HBV 的免疫机制. 机体抗HBV 的免疫机制主要有: (1) 体液免疫作用:①抗 HBs 抗体可阻止HBV 对细胞的吸附,中和血浆中游离的HBV ;②抗HBe 抗体可和细胞上的HBeAg 结合,激活补体,裂解靶细胞. (2) 细胞免疫作用:可清除感染细胞内的病毒,起主要作用的是TC 细胞.TC 细胞通过识别细胞表面 MHC I 类抗原和病毒的核心抗原而杀伤被感染的靶细胞.另外 , 巨噬细胞、NK 细胞,以及淋巴因子也参与对病毒的清除.机体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有双重性 ,除清除病毒外 ,也可以造成感染细胞的损伤. F01三类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比较 特点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 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及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细胞核结构 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等)组蛋白及核蛋白体(80S ) 仅有核质或拟核(nucleoid ),内含双链DNA ,RNA 及核蛋白体(70S ) 病毒体的核心为DNA 或RNA ;阮病毒为传染性蛋白因子,无核酸 体外培养 培养基 立克次体和衣原体需在活细胞或鸡胚培养,支原体,细菌和放线菌可用培养基培养 有些病毒可在活细胞中复制,其余仅能在人或动物体内复制传代

1简述HIV损伤CD4+细胞的可能机制。

2简述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3简述HIV病毒的复制周期。

4简述HI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的特点。

5简述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6逆转录病毒的特征有那些?

7简述HI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

1简述HIV损伤CD4+细胞的可能机制。

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⑴.病毒增殖后期,由于出芽释放,导致包膜通透性增加而损伤细胞。⑵.病毒增殖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对细胞的正常生物合成活性有干扰作用。⑶. 感染的CD4+细胞可与周围未受病毒感染的CD4+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而导致细胞死亡。⑷. 通过ADCC效应破坏细胞。⑸.病毒诱导自身免疫使T淋巴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

2简述艾滋病的预防方法。艾滋病的预防方法:预防AIDS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措施主要有: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杜绝吸毒和性滥交;建立HIV感染的监测系统,掌握流行动态;加强国境检疫,严防传入;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确保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行。

3简述HIV病毒的复制周期。

HIV病毒的复制周期:HIV病毒体的包膜糖蛋白gp120刺突与宿主细胞膜上的CD4受体结合,病毒包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核衣壳进入细胞内脱壳,释放其核酸RNA,在病毒的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宿主细胞的tRNA为引物经逆转录产生互补的负股DNA,构成RNA:DNA杂交体,杂交体中的亲代RNA股被RNA酶H水解,再以负股DNA为模板,产生正股DNA链,构成双股DNA链,在DNA两端形成LTR系列,并由胞浆移行到细胞核内,在整合酶的作用下,双链DNA 基因组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成为前病毒。当前病毒被激活时,可在宿主细胞的RNA多聚酶2的作用下,转录形成RNA,经加工成为mRNA,一部分转译,切割成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另一部分作为子代病毒的RNA,与结构蛋白装配成核衣壳,并从宿主细胞膜上获得包膜,形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最后以出芽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4简述HI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的特点。HI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的特点:能选择性的侵犯表达CD4+分子的T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从而引起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CD4/CD8比例倒置。迟发型超敏反应减弱或消失。T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特异性抗原和同种性抗原的细胞增生反应低下;由T细胞和NK细胞引起的细胞毒性反应降低。病程早期,由于B细胞多克隆性激活,免疫球蛋白水平往往增高,随着疾病进展B细胞亦受到影响。单核-巨噬细胞系的细胞也可被感染,这些细胞可将病毒散播到全身。

5简述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初步筛查:主要采用ELISA 检测患者体内的HIV抗体或P24抗原。也可用PCR法查HIV的核酸。确证检查:对初检呈阳性者需做印迹杂交(Western bl ot)实验以排除其他逆转录病毒的感染。

6逆转录病毒的特征有那些?逆转录病毒的特征:具有包膜,球形,80-100nm;基因组为单正连RNA 二聚体;病毒核心有RNA依赖的DNA多聚酶;复制通过DNA中间体;能整合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7简述HI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

HI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结构基因有gap基因,产物为衣壳蛋白(p7)、内膜蛋白(p17)、衣壳蛋白(p24);env基因,产物为GP160,可裂解成为GP120和GP41;pol基因,产物为功能蛋白酶。长末端重复序列(LTR)。调节基因:tat基因、rev基因、nef基因。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集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集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2.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3.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A.个体微小 B. 种类繁多 C. 分布广泛 D. 可无致病性 E.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4.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真菌 B. 噬菌体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5.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A.单细胞 B. 有细胞壁 C. 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等 D. 对抗生素敏感 E. 繁殖方式 6. 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支原体 B. 放线菌 C. 衣原体 D. 细菌 E. 以上都不是 7. 下列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B.有细胞膜且含有胆固醇 C.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D.细胞核内含染色体遗传物质 E.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 8. 最先创用固体培养基将细菌进行培养的科学家是 A. 法国的巴斯德 B. 德国的柯霍 C.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D. 英国的李斯特 E. 荷兰的列文虎克 9. 下列哪种不属于1973年以来发现的感染人类的新病原 A.嗜肺军团菌 B.幽门螺杆菌 C.埃博拉病毒 D.伤寒杆菌 E.阮粒 10. 关于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所作出的贡献,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巴斯德首次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B.柯霍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C.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D.琴纳分离出天花病毒 E.弗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11. 严格说来,结核分枝杆菌在分类上属于 A . 放线菌B. 衣原体C. 支原体D. 螺旋体E.立克次体 12. 下列哪种病原体不含有核酸 A.朊粒 B.小病毒B19 C.巴尔通氏体 D.伯氏疏螺旋体 E.汉坦病毒 13. 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致死性破坏的病原体是 A.轮状病毒 B. 疱疹病毒 C. HIV D. HAV E. TSST-1 14. 谁首次分离出黄热病毒 A. Edward Jenner B. Louis Paseur C. Robert Kock D. Walter Reed E. Alexander Fleming 15. 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微生物的是 A. Edward Jenner B. Louis Paseur C.Robert Kock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A )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 A 卷 /B 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 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 个选择题) 1. 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 疯牛病C. 结核病E.体癣 B.梅毒D.沙眼 2.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 单细胞 C.对抗生素敏感B.二分裂方式繁殖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 肽聚糖含量少C.对溶菌酶敏感 B.缺乏五肽交联桥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 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 干扰细胞壁的合成C. 影响核酸复制E.损伤细胞膜 B.与核糖体 D.与核糖体 5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3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 不直接引起疾病 C. 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7.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 倍 B.100 倍 C.400 倍 D.900~ 1000 倍 E.10000 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 A. 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 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医学微生物题库完整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 绪论 一、A型选择题 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E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结构简单 E.只能在活细胞生长繁殖 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C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病毒 D.细菌 E.立克次体 3.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C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真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 二、是非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器。 F 2.微生物都是对人体有害的。 F 3.一种病毒只具有单一核酸。 Y 三、名词解释 1.微生物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微生物,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 绪论测试题答案(仅附A型选择题、是非题答案,以下各章类同) 1.E 2.C 3.C 1.否 2.否 3.是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A型选择题 1.G+与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 C A.聚糖骨架 B.四肽侧链 C.五肽交联桥 D.β-1,4糖苷键 E.N-乙酰葡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的排列顺序: 2.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 D 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 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D.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E.破坏细胞膜 3.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B A.细胞壁 B.芽胞 C.细胞膜 D.细胞质 E.核质 4.关于细胞壁的功能不应包括: A.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具有抗吞噬作用 D.具有免疫原性 E.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外物质交换 5.有关荚膜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 B.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 C.具有抗吞噬作用 D.一般在机体形成 E.化学成分可是多糖,也可是多肽等 6.与细菌粘附于粘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A A.菌毛 B.荚膜 C.中介体 D.胞浆膜 E.鞭毛 7.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E A.肽聚糖 B.蛋白质 C.鞭毛 D.核酸 E.脂多糖 8.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 E A.中介体 B.细胞膜 C.异染颗粒 D.芽胞 E.荚膜 9.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C A.抗吞噬作用 B.产生毒素 C.耐热性 D.粘附于感染部位 E.侵袭力 10. L型细菌的主要特点是: A.染色不易着色 B.细胞壁缺陷 C.形成光滑中等大小菌落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

1、疯牛病的病原体是(e) A、细菌 B、病毒C、类病毒D、卫星病毒 E、朊粒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b) A、脂蛋白B、磷壁酸C、核酸D、脂多糖E、肽聚糖 3、a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a) A、外膜B、脂磷壁酸C、核酸D、壁磷壁酸E、肽聚糖 4、e质粒是细菌的(e) A、核质DNAB、胞质中核蛋白体C、异染颗粒 D、中介体 E、核质外(或染色体外)DNA 5、下列关于细菌芽胞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A、是某些细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B、是能形成芽胞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 C、具有多层膜结构 D、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E、芽胞是细菌的一种休眠状态 6、关于革兰染色操作步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标本涂片干燥固定 B、结晶紫初染 C、碘液媒染 D、75%酒精脱色 E、稀释复红复染 7、保存病毒最适温度是 (b) A.37℃ B.4℃ C.室温 D.-20℃ E.-70℃ 8、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d) A.破伤风痉挛毒素B.霍乱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9、类毒素是(b)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内毒素经甲醛

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10、下列哪种不属于垂直感染病原体传播的方式(e)A.胎盘B.生殖细胞C.产道D.产后哺乳E.血液 11、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属于(c) A.急性感染B.慢性感染C.潜伏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12、有关于潜伏感染叙述正确的是(c) A.血中可持续检测出病毒B.慢性发展的进行性加重,直至死亡C.原发感染后,潜伏在机体某些组织,一定条件激活而致疾病复发 D.潜伏期短、发病急E.病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13、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可引起(a)A宫颈癌B.Kaposi肉瘤C.原发性肝癌D.B细胞淋巴瘤E.鼻咽癌 14、6个月以内的婴儿较少患病毒性传染病是由于来自母体的(b)A.IgA B.IgG C.IgE D.IgM E. IgD 15、条件致病菌是:(b)A.正常时不存在于机体内的非致病菌B.正常时存在于机体内而不引起疾病的细菌C.从外部侵入,但尚未引起疾病的病原菌D.恢复期病人排泄的病原菌E.以上都不是 16、关于正常菌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B..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能拮抗肠道细菌感染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绪论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 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

医学微生物复习题库

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质粒2.肽聚糖3.顿挫感染4.内毒素5.败血症 二、填空题 1.细菌的特殊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生长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细菌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五个阶段。 6.病毒衣壳的排列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三种对称型。 7.根据真菌形态和结构不同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8.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四种。 9.病毒感染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 10.病毒感染细胞后,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三、选择题 A型题 1.细菌的核酸类型是 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 E.mRNA 2.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A.菌毛 B.鞭毛 C.纤毛 D.荚膜 E.轴丝 3.与细菌黏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A.菌毛B.荚膜 C.鞭毛D.芽胞 E.胞浆膜 4.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A.普通菌毛B.荚膜 C.芽胞D.鞭毛 E.核糖体 5.细菌抗吞噬作用的结构是 A.普通菌毛B.荚膜 C.芽胞D.鞭毛 E.质粒 6..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是 A.专性需氧菌B.专性厌氧菌 C.兼性厌氧菌D.微需氧菌 E.以上都可 7.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本科)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正常菌群菌群失调症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病毒干扰素院内感染人工自动免疫垂直传播 二选择题(单选) 1 下述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E A 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 单细胞生物 C 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D 体形小于1um的生物 E 以上均是错误的 2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D A 衣原体 B 支原体 C 放线菌 D 病毒 E 真菌 3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E A 单细胞,结构简单 B 二分裂方式繁殖 C 有细胞壁 D 对抗生素敏感 E 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4 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E A 细菌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放线菌 E 病毒 5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E

A 磷壁酸 B 外膜 C 脂多糖 D 蛋白质 E 粘肽 6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E A 物质交换 B 呼吸作用 C 合成和分泌作用 D 物质转运 E 维持细菌的外形 7 G+菌细胞壁的特点是:C A 较疏松 B 无磷壁酸 C 肽聚糖含量多 D 有脂多糖 E 有脂蛋白 8 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为:C A 芽孢B细胞壁 C 荚膜 D 鞭毛 E 细胞膜 9 青霉素类抗生素杀菌机理为:E A 破坏磷壁酸 B 损伤细胞膜 C 干扰核糖体上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D 破坏肽聚糖骨架 E 抑制四肽侧链与甘氨酸交联桥之间连接 10 细菌缺乏下列哪种结构时,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A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核质 E 以上均可 11 有关质粒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D A 为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 具有自我复制的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一次实验课内容 实验内容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内容2. 实验室规则 实验内容3. 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 实验内容4. 染色标本的制备—革蓝染色 实验目的与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该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上好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实验课的目的是: 1. 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为以后的医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2.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实验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训练学生严格的科学作风、严肃白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工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在集体工作环境中互帮互让,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好实验的精神品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 1. 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及其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实验中要仔细认真,注意分工与协作,操作实验要按操作步骤进行。学会正确操作手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示教实验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内容; 3. 详细讨论实验结果,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并紧密联系理论课内容。要注意不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与否,都有讨论的价值,并分析其原因,有可能的话还应重复实验; 4.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上,要树立“有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完善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室规则 一、进入实验室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除必要的书籍文具外,其它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与学习无关的其它活动,不得大声喧哗或嘻戏。 三、未经老师许可,不得擅自搬动实验器材及示教物品,不准随意摆弄和旋转实验仪器上的开关及旋扭等。 四、按照实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安排要进行的实验,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争取顺利地完成实验。 五、实验中使用完毕的器材和试剂,必须放回规定的位置。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或归放于指定的容器内,不能随便乱丢乱放。 六、实验中万一有菌液打翻、有菌材料污染桌面或衣物、割破手指等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老师进行处理,切勿自作主张不按规定处理。 七、爱护实验室内一切设备、挂图、仪器。注意节约使用消耗材料及药品试剂,注意用电安全及节约水电。 八、实验结束,要清理桌面,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值日同学要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保持室内整齐,离开实验室前要关好门窗、水、电,并将手洗干净。 九、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出实验室。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附答案)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倍倍 倍~1000倍 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A.鉴别细菌 B.初选抗菌药物 C.了解细菌致病性 D.了解细菌的染色性

医学微生物学题库完整

医学微生物 1.医学微生物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和其他微生物三大部分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3.病毒必须在活细胞才能增殖,为非细胞型微生物。 4.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和抗衰老作用等作用. 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μm。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7.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染色体和质粒两种,其中质粒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8.细菌的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粘附有关,后者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 9.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革兰阳性菌,被染成红色的是革兰阴性菌。 1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种成分。 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构成。 1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14.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3%琼脂,加热溶化经冷却凝固后即成;当加入0.2-0.7%琼脂。时,即成半固体培养基。 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20-30分钟,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18-20小时。 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动力。 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和粘液型菌落。 18.SS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枸橼酸、煌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常用于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培养。19.细菌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两种。 20.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自养型菌, 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异养型菌。 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22.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7.2-7.6,最适温度为37℃,而结核杆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6.5-6.8,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8.4-9.2。 23.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对数期。 24.培养基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三.单项型选择题 1. 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E )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可无致病性; E.只能在活细胞生长繁殖; 2.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病毒; D.细菌; E.立克次体 3. 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真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 4.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E )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 E.以上均是错误的 5.与动物细胞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E ) A.核蛋白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D细胞膜;E细胞壁 6.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A) A.鞭毛; B.菌毛; C.纤毛;D荚膜;E轴丝 7.与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 ) A.外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荚膜; E.细胞膜 8.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C )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卷二

医学微生物学考模拟考试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Sterilization: 2. Lysogenic phage / Temperate phage: 3. Weil-Felix reaction: 4. Envelope: 5. Interferon(IFN):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细菌的生长方式是繁殖,繁殖速度为每代,繁殖过程包括、、、,的细菌最典型。 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学性状的主要区别点为:①,②, ③,④,⑤,⑥。 3. 幽门螺杆菌呈或,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微需氧条件下才能生长,即、 和,形成菌落。幽门螺杆菌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与、毒素有关,在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粘膜检出率较高。 4. 大肠杆菌有O、H、K三种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最外层的,刺激机体后主要产生类抗体;H抗原位于细菌的上,刺激机体后主要产生类抗体;K抗原位于O抗原外层,与细菌的有关。 三、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点是:() A:体积微小;B:结构简单;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严格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 A:普通菌毛;B:性菌毛;C:细菌染色体;D:质粒;E:毒性噬菌体。 3、条件致病菌的条件是:() A:正常菌群耐药性改变;B:正常菌群遗传性状改变;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4、下列生物制品,何种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A:丙种球蛋白;B:胎盘球蛋白;C:抗毒素;D:白细胞介素;E:干扰素。 5、下列各组中均属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结核杆菌;B:产气荚膜杆菌、乳酸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C: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脆弱类杆菌;D: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变形杆菌; E:肉毒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A型题: 每一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题干后括号内。 1.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主要决定于:( ) A.核质结构B.细胞壁结构C.细胞膜结构 D.磷壁酸的有无E.中介体的有无 2.溶原性细菌是指:( ) 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R质粒的细菌 E.带有F质粒的细菌 3.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 A.肽聚糖B.磷壁酸C.LPS D.菌体抗原E.荚膜多糖 4.关于顿挫感染,下列叙述中哪项正确?( ) A. 因宿主细胞内有相应抑制物 B. 因宿主细胞DNA有关基因激活 C. 因宿主细胞缺乏有关酶 D. 因感染病毒有核酸缺失 E. 因感染病毒抗原性转变 5.细菌芽胞特有的、并与其高度耐热性有关的成分是:( ) A.磷脂B.肽聚糖C.磷壁酸 D.二氨基庚二酸E.吡啶二羧酸 6.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检测致癌物质?( ) A.Ames test B.transformation test C.fluctuation test D.replica plating test E.Widal test 7.杀灭包括芽胞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 ) A.消毒B.无菌C.灭菌D.灭活E.防腐 8.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 )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淋病奈瑟菌 D. 肺炎球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下列哪项不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 A. 细胞病变效应 B. 红细胞吸附 C. 细胞代谢的改变 D. 干扰现象 E. 细胞培养液混浊 10.霍乱弧菌能粘附定植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因为具有:( ) A.鞭毛B.LTAC.菌毛D.K抗原E.Vi抗原11.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的细菌是:( ) A.Streptococcus B.Staphylococcus C.Meningococcus D.Gonococcus E.Pneumococcus 12.分枝杆菌属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胞壁含大量脂质B.无特殊结构C.呈分枝生长 D.一般不易着色E.抗盐酸乙醇脱色 13. 下列哪种物质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关?( ) A.分枝菌酸B.蜡质DC.磷脂 D.索状因子E.硫酸脑苷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word精品

1 测量细菌大小用以表示的单位是_________ 。_ 2. 在消毒灭菌时应以杀死 ________ 作_ 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3. 细菌的形态鉴别染色法最常用的是 _________ ,_ 其次是______ 。 4. 根据细菌的外形,可分为 _________ 、_ ______ 、_________ 。_ 5.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分为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培养基按功能或用途分为、_ _______ 、_ 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类培 养基。 7. 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求与否分为 _____ 、_________ 、_ _______ 、 ________。_ 8.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 ________ 、 _______ 、_ ______ 、 _________ 。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培养基按物理性状分为、_ 、_ 3类培养基。 10. 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是 _______ ,压力是_________ ,时间持续 ________ 。 11. 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 _______ ,斜面培养基________,_ 平板培养基主要用于________ 。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应用 _ 镜观察,它的放大倍率是倍。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酸染色把细菌分成两类,阳性菌呈___色,阴性菌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 14. 细菌的色素分为 ________ 和_ __________ 2种 15.SS培养基多用于____________ 的分离培养。 16. 热力灭菌分为__________ 和_ ___________ 灭_ 菌。 17. 湿热灭菌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 。 18. 紫外线杀菌的机理主要是破坏细菌__________ 。_ 19. 对于毒素、血清、抗生素不耐高温灭菌的制物制品应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 。_ 20. 化学消毒剂杀菌的机理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 、_ ____________ 。_ 21.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主要有 _________ 、_ ______ 、_________ 、_ _______ 等_ 。 22. 根据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中产生的色素不同,将葡萄球菌分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三种。其中致病力最强的葡萄球菌为_________ ,产生的色素为 ___________ 。 23. 根据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中生长后菌落周围溶血现象的不同,可将链球菌分为 _______ 、_ _______ 、_ __________ 三大类。 24. 鉴别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实验是 ________ 、 _______ 。_ 25. 人工培养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________ 或 ______ 。 26. 伤寒杆菌分离培养,在病程早期第一周应取 _______ 标本;发病第2、3 周应取_________ 标本,其阳性率高。 27. 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只有 ________ 志贺菌能 _______ 分解乳糖。 28. 霍乱弧菌耐 ________不耐酸,常用的人工培养基是 _____ 或_ _________ 。 29. 白喉棒状杆菌在亚碲酸钾血平板生长时,其菌落呈 ______ 。 30. 培养白喉棒状杆菌常选用的培养基是 ______ 。 31. 毒力鉴定是鉴别白喉棒状杆菌与其他棒状杆菌的重要试验。体外法可用 ______ ,体内法可用 ________ 。 32. 结核分枝杆菌常用 _____ 染色,呈现_________ 色。 33. 结核分枝杆菌对湿热敏感,经 _____ C ________ m ir即可被杀死。 34. 结核菌素试验所用的试剂有 ___ 、_________ 两种。 35. 幽门螺杆菌形态呈 ______ 、_______ 或______ 状。目前认为与人类的 _______ 、 ________ 疾病有关。 36. 绿脓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 ______ 色素。

医学微生物练习题(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练习题(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 第1、2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微生物学 3.医学微生物学 4.代时 5.细胞壁 6.肽聚糖或粘肽 7.脂多糖8.质粒9.荚膜 10.鞭毛11.菌毛12.芽胞 13.细菌L型14.磷壁酸15.细菌素 16.专性需氧菌17.热原质18.专性厌氧菌 19.抗生素20.兼性厌氧菌21.菌落 二、填空题: 1.医学微生物包括、和三大部分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共六类微生物。 3.病毒必须在内才能增殖,为型微生物。 4.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和等作用. 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和。 7.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和两种,其中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8.细菌的菌毛有和两种,前者与有关,后者具有作用。 9.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菌,被染成红色的是菌。 10.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1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和 3种成分。 1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构成。 1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和构成。 14.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加热溶化经冷却凝固后即成;当加入时,即 成半固体培养基。 1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 16.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 17.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和。 琼脂培养基含有胆盐、枸橼酸、煌绿,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的生长,常用于的分离和培养。 19.细菌色素分为和两种。 20.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 2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适宜的、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22.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最适温度为,而结核杆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 23.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和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集(详细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2.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3.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A.个体微小 B. 种类繁多 C. 分布广泛 D. 可无致病性 E.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4.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真菌 B. 噬菌体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5.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A.单细胞 B. 有细胞壁 C. 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等 D. 对抗生素敏感 E. 繁殖方式 6. 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支原体 B. 放线菌 C. 衣原体 D. 细菌 E. 以上都不是 7. 下列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B.有细胞膜且含有胆固醇 C.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D.细胞核内含染色体遗传物质 E.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 8. 最先创用固体培养基将细菌进行培养的科学家是 A. 法国的巴斯德 B. 德国的柯霍 C.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D. 英国的李斯特 E. 荷兰的列文虎克 9. 下列哪种不属于1973年以来发现的感染人类的新病原 A.嗜肺军团菌 B.幽门螺杆菌 C.埃博拉病毒 D.伤寒杆菌 E.阮粒 10. 关于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所作出的贡献,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巴斯德首次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B.柯霍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C.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D.琴纳分离出天花病毒 E.弗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11. 严格说来,结核分枝杆菌在分类上属于 A . 放线菌B. 衣原体C. 支原体D. 螺旋体E.立克次体 12. 下列哪种病原体不含有核酸 A.朊粒 B.小病毒B19 C.巴尔通氏体 D.伯氏疏螺旋体 E.汉坦病毒 13. 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致死性破坏的病原体是 A.轮状病毒 B. 疱疹病毒 C. HIV D. HAV E. TSST-1 14. 谁首次分离出黄热病毒 A. Edward Jenner B. Louis Paseur C. Robert Kock D. Walter Reed E. Alexander Fleming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 主讲教师:宋利琼 (2008年度春季学期) 教学内容:化脓性球菌的分离鉴定(设计性实验) 授课对象:2006级医学专业学生 教学时间及学时:3学时 【实验任务】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从疑似肠道感染性细菌的患者临床标本中确定病原体。请将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在讨论完善后记录在实验报告本,并将可行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中实施。 生化反应 血液或黏液脓血便肠道选择培养基37℃、18-24小时可疑菌落双糖铁培养基 血清学鉴定增菌培养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细菌对糖的分解试验原理及其结果。 二、掌握细菌对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试验的原理。 三、掌握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培养特性。 四、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二、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三、IMViC试验 四、五糖发酵试验,铁质双糖试验 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手段,强调学生的协作性和团体精神。 3、对学生严格把关,保证实验课的过程和结果。 4、采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 思考题: 1.怎样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与鉴定伤寒杆菌? . 2.肥达氏反应中为什么要用“O”“H”“A”“B”四种抗原,分析肥达氏反应结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沙门氏菌在铁质双糖培养基中有何特点,如何与痢疾杆菌区别? 参考书目: 1、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三峡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 室编 2、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河北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同济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