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序小学素质教育课程序

课程序小学素质教育课程序

课程序小学素质教育课程序
课程序小学素质教育课程序

3 , . s , , ,

《小学素质教育课程》序

我们为什么要编写这套书

“构建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大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我们应该完成它。

哈尔滨新世纪素质教育研究所张树臣郝松坡

☆我们太注重人使用知识,而忽略了人创造知识。

☆我们太注重人占有知识,而忽略了知识对人的改造。

☆我们几千年的教育史,教训是惨痛的、经验是宝贵的。

☆天下只有三家,三家都抱怨,我们这个民族怎么办?

☆汉字,世界独一无二的表意抽象画,有规律、成系统。按汉字的规律教学才是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

☆英语,“文字是附属于语言的”;汉语,“语言是附属于文字的”。

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我们该怎样学英语?

☆数学,我们自己走进了陷阱,我们的智力开发理论其实是

“咕咚来了”。

☆素质教育基础在小学。

☆创造能力培养在小学。

☆现在的小学教育是50年代的“扫盲式”,适合现在的弱智教育。

☆小学课本无弹性,高者要多学受限制,学会60% 是半文盲(全小学共2047个字)。

☆人才最大的浪费是人才“选择”错位。素质教育中学必须解决。

一九九八年一月

本文标题

第一部分全民族在呼唤构建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大厦

一、教育,民族危亡、国家兴衰的话题。

二、教育,我们非改不可吗?

是改革在呼唤我们民族教育的自我

教育,究竟有哪些不适应

1、只管生产,不管销售的不适应。

2、生产半成品的不适应。

3、陪读式育人办法的不适应。

4、教学内容的不适应。

5、文凭锁定的不适应。

6、教学模式的不适应。

教改呼声中的几个误区

1、关于考试

2、关于负担

3、关于素质教育

教改,我们用什么样的思维勾画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大厦的蓝图?

温故而知新,历史会告诉我们什么

一、我们的教育史第一阶段:孔子的有教无类阶段。

二、我们教育史上的第二阶段:科举取士阶段,

三、我们教育史的第三阶段:科举取士、文以载道阶段,

三、第四阶段:引进阶段。

五、第五阶段:计划经济阶段。

外国人告诉我们什么?

构建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大厦的原则

一、思维原则:

二、务实原则:

三、国情原则:

四、年龄特点原则:

我们的国情特点是什么?

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是什么

构建我们自己教育大厦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

我们的教育大厦应采取什么措施?

我们的教育大厦该怎样设置?

第二部分怎样构建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大厦的根基(小学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探讨)

小学“扫盲式教育”实在不能称其为教育

一、真正的素质教育小学必须完成三大任务

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其实在小学

第三部分素质教育,小学课程应该怎样安排

如是教语文,不知是民族的笑话还是民族的悲哀

依托、链接、类推是学习英语的唯一方法

数学,我们自己走进了可怕的陷阱

故事,蕴含丰富的人类文化结晶,有说不尽的益处

诗词,民族的瑰宝,我们原本就不应该舍弃。

这样安排小学课程,学生负担知多少?

估计小学毕业达到的效果

结束语

附:课时课程表

第一部分

全民族在呼唤构建属于我们

民族自己的教育大厦

弱国无外交。强大的民族才可能有纯粹自己的或把自己的输出送给别人的权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这个民族已陆续地找回了自我,包括港澳的回归。今天,教改的呼声,实际是找回这个民族教育自我的呼声。这道理既深奥又简单。当我们不能造计算机时,只好买别人的,当我们有能力造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别人造的计算机对我们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我们要造适应我们自己的更好的计算机。“构建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大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有幸将我们的一点想法与我的同代同胞们嗟商,尽一点匹夫之责。仅此,也就可以瞑目了。

四、教育,民族危亡、国家兴衰的话题。

这并非危言耸听,我们只要回顾一下中国的教育史和历史就会清楚了。

中国的教育史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由发展阶段。从周朝到唐朝初年,代表人孔子,“有教无类”是针对贵族知识封锁提出来的口号。此阶段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可以说,这一阶段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基础。从文字、文章到儒、法、道各派,无一不在这一时期出现和发展,特别是伦理学的出现。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基础,至今仍是我们值得骄傲的财富。此阶段整个民族也开始繁盛起来

第二阶段:科举取士阶段。自唐朝至明朝初年。科举取士改革了

世袭和举荐吏制,出现了初唐盛世的繁荣阶段。文化上也留下了唐诗、宋词等瑰丽的篇章。

第三阶段:科举取士,文以载道阶段。自明至清朝末年。这期间教育制度趋向完善,教育目的单一——只为取士。考试、教学制度完善——考八股、教八股、作八股、学八股。中国大地教育取向除八股而无其它。千军万马过“士”桥,上演了一幕幕如《儒林外史》描述般的悲喜剧。国力开始衰落,终于导致了民族的百年耻辱。

第四阶段:废除科举、全盘引进阶段。民族危亡之际,教育救国,中华有志之士匆忙之间引进了西方教学模式。虽不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教学模式,但也远胜于八股亡国文章。

第五阶段:计划经济阶段。全国刚刚解放,百业待兴,人材极缺,甚至连刚毕业的中学生也被动员去参加革命工作,国事千头万绪,教育制度也就只好延续下来。

这是纵向比较,若是进行横向比较就更明显了。我们的民族还在文以载道,八股取士的时候,西方已向科学进军。蒸汽机引发了工业革命,物理、化学走进了课堂。而我们的教育仍在教着载道的八股文章;西方已然洋枪、洋炮、战船利舰,而我们只有弓弩大刀外加八股。占人类人口四分之一的偌大的民族只为取士,被八股文章捆倒在地,任人宰割。我们今天能在这里回顾教育的历史,我们的民族没有象印第安人一样几乎被斩尽杀绝,真是一件人类奇事。

教育的职责决非满足现实社会需求而已!

教育又必须满足现实的社会需求。

社会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角落,大到航天火箭的制造者,小到两亩土地的承包人,凡是用人的地方,都向教育要人,都要求教育满足他们的需求。当然,教育可以走自己的路,不考虑他们的需求,但吃苦的不仅仅是他们,而是整个国家。哪一个行业、哪一个用人单位没有合格的人才都会落后,落后的单位多了,整个国家也就落后了。国家要繁荣,民族要在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教育就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教育,竞争中的先锋;教育,大得

无以伦比;教育,重得掮着民族的现在和未来!

五、教育,我们非改不可吗?

改革从来都是艰难的,也许,并不比革命轻松很多。教育是否要改我们还是看看现实,邓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果借用市场经济的术语,也许更贴切一些,那么,天下只有三家,厂家、用户和产品。教育是厂家,用人单位是用户,人才是产品,所有的人才都由教育造就,包括国家元首。

A、天下只此三家,三家都抱怨,为什么?从什么时间开始?

1、分数高、能力低、素质差是用户的抱怨,也是用户的评语。

企业是用人大户,而且是最挑剔的用人大户,道理非常简单,人才的质量关系着它们的生存,企业招聘,由高中毕业生上升到中专,再上升到大专。近年,部分企业招聘处挂的醒目的“非本科莫入”的牌子已令学子们瞠目。去年又升级到只招研究生,这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了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毕竟有那么多本科生、研究生供企业选择;另一方面,不能不说我们的毕业生所学离所用甚远。企业是最讲实际的,大专生能胜任的业务它绝不会刻意去招本科生,何况,在双向选择的今天,本科生去做大专生完全可以胜任的工作,大材小用,本科生一定会拂袖而去。事实上有几个拂袖而去者?为什么不拂袖而去?为什么如此屈尊?发展中国家的我们的教育已发展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程度了吗?企业是如此挥霍着我们这些可贵的人才吗?不是,决不是。那么,企业做何解释呢?他们说,计算机中专生不懂计算机硬件配置,搞不清DOC命令,只能做打字员工作,可又打字速度低,没办法,招聘打字员也要大专毕业;普通文秘工作,中文系大专生就应该可以了,但中文大专生连象样的调查报告都写不出来,只好招聘本科生,学中文的本科生水平又怎么样呢?那就只好招研究生;出国考察身边带一个能听懂英语的人也就行了,外语系大专生就应该胜任,本科生总可以了吧。事实上,有几个本科毕业生能外英国人对话?学机械的本科生到国外培训后才能当操作工;

研究生面对世界上普通洋机器的故障一筹莫展,只好等待外国“专家”回来指导,而外国专家也不过是二十几岁的青年。远渡重洋排除故障仅是举手之劳……未能完成本应该完成的工作已觉汗颜,虽老板脸色难看又怎好拂袖而去?

实际上,企业或者社会用人最多的还是中等学历的人,中专或者高中、初中毕业生,可是,怎么用呢?

认字不超过3000(小学2075个,中学不足1000个),词汇不多,表达能力有限,能用的基础知识又太少。如若不用,便无人可用——同一模式毕业的学生,所学相同,虽然在校学习成绩多半优良,甚至离高考分数线只有几分之差,如若任用,也只得从头教起,于是,天下大哗,“分数高、能力低、素质差”的帽子就牢牢地戴在了我们的莘莘学子的头上——于是,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2、我们的学子付出的学习代价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学生的几十

倍,甚至上百倍,面对社会的评语,只能是有苦难言。

不管是亡国的八股还是舶来的教学模式。我们这个民族的学子,从孔子时代起就“头悬梁,椎刺骨,囊萤凿壁”至今,这美德,这传统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亮丽的风景线。今天的学子还同样是如此。他们从小学开始就背起了沉重的书包,沉重得令心疼孩子的家长不得不一手替孩子提着书包,一手提着饭盒往返在学校、家庭与单位之间。小学6年,6年的漫长时间!

1800个日出日落,清晨6点提着书包匆匆出走,夜晚灯下陪着孩子写作业,从小学写到初中,从初中写到高中,敢问参加高考的学子,哪个有晚上十点前睡眠的习惯,哪个清晨6点还未起床?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为了学习,他们牺牲了休息,牺牲了娱乐,甚至牺牲了健康。按理,这样付出而毕业的学生,我们的社会应该为之欢呼,起码,应该承认,可是,社会却说“分数高、能力低、素质差”——冤哉、枉也!

千军万马过学桥,挤过桥来的人,几年学习,二十几科均告优秀,欣然毕业、欣然就职,但面对职业要求,应该胜任而不能胜任,没有资本拂袖而去。

孙山名后,桥下止步的用功学习的人,12年匆匆碌碌,12年晨星灯火,12年母慈父严,12年老师黑发染霜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方面,体谅国家,高教能力有限,总有落榜之人;一方面要面对现实,求职谋生。取长择业——搜寻12年所学,汉字不足3000,虽记得某字的第几划是勾还是撇和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理论学得不少,谈起来也头头是道,写起应试文章来也还可以,可是写其它的文章呢?数学高次方程、实数、虚数、i2 的平方等于–1,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外语学的实在不少。12年苦读,可是,种地不如没文化的农民更懂种植,做工不知机器因何运转;电灯灭了不知该怎样查原因……12年苦读,不用说择业,就是择业的基础都没有,12年苦读,回到家里,除了父母苍白无力的安慰之外,怎不令人四顾茫然——而这样茫然四顾的人有多少?学习、付出,那付出之后呢?过桥、不过桥的学子都有苦难言。

3、教师该说什么

中国古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

直到现在,学生依然称教师的妻子为师娘,尊师如是,是世界各民族罕见的,这不是法律,是习俗,这习俗应该说是历代教师用崇高的师德换来的,为学生的前途,为学生的毕业,为学生的高考,老师哪一个不在呕心沥血,哪一个不在加班加点,然而,社会对他们教出来的学生的如是评价,老师又作何感想……

社会、教育、学生;用户、厂家、产品,天下只此三家,三家怨声载道。

从何时开始,缘何而怨,何时无怨,民族呼唤构建自己的教育大厦!

B:教育的现状

我们无法确切地说用户、厂家、产品缘何而怨,一种教育状况的出现永远都不会是孤立的,有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行政的、习俗的诸多因素存在,那么,我们还是到实践中去综合地看一看吧。

解放初期,新中国对教育极其重视,在人民吃饭尚且有困难的情况下便开始了公费教育,从小学到中、大学一律公费。新中国需要人才,或者说急需人才——中学的、大学的各种各样的人才。但我们最缺的还是自己的科学家。高瞻远瞩的新中国决策层,更看重民族未来的需要——实践证明,我们对了,若干年后,我们的工业、农业,虽然没有赶上先进国家,但我们却突破了西方的核垄断。直到今天,我们的尖端科学领域并不比西方逊色多少。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未来,就是说,从初中开始就在课程设置上给未来的科学家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数学、物理、化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课业的高深部分陆续走进初、高中课堂。初、高中毕业生,包括一般大学的大学生,他可能不是科学家,其中一部分知识就可能用不到,但他一旦成为科学家,就是一个全面的、象样的科学家,也就是说,解放初期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培养我们自己的象样的科学家。

教学模式,应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选择,无条件选择,无能力选择,无可选择——只好沿用民国时期借来的教学模式。

为了民族的未来,在那样的条件下,毅然采取了:一、免费教育,学生基本不花钱。就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也是如此,甚至,中学生粮食定量为32斤,市民才28斤;二、中专、大学毕业一律给予干部待遇。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就是在这种思想和政策的指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完善,蓬蓬勃勃地发展到了今天。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各行各业的各种人才。我们的民族有今天,我们的经济有今天,我们的改革有今天,甚至,我们有今天的教改呼声,正是我们的教育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教育,新中国的教育功不可没。

“分数高、能力低、素质差”的评价,“天下三家的怨言”,“高

中毕业生的茫然”,“一浪高过一浪的教改呼声”,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教育一无是处,这正说明了我们的教育奠定了民族强大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我们的民族强大了,强大了的民族要求找回自我,要求向更强大的目标进发,要求教育提供向更强大目标进发的人才。

五十年了,五十年教育胜利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五十年了,教育又肩起一个新的历史使命。五十年了,宪法已修改了三次,教育还没有“修改”过,五十年了,我们终于有时间、有条件、有能力构设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大厦了。

是改革在呼唤我们民族教育的自我

什么时候开始呼唤教改,非常明确——改革以后,最先呼唤教改的是改革的先行者——企业。凭心而论,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为造就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学家,采用了不得已的教学方式——陪读式教学,——成为科学家的,是出色的科学家,未成为科学家的包括部分大学毕业生都是半成品,高中毕业生就更是如此,但那时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那就是单位的法定职业再培训。大学毕业的第一年为见习技术员,月工资46元,第二年转正,月工资为52.5元;初、高中毕业生进工厂,培训期(学徒)为三年,第一年月工资18元、第二年20元、第三年24元、第四年转为一级工,月工资为33元。产品、技术、生产、销售,一切都在计划之中,矛盾自然不会突出或暴露。

改革开放,企业的大小船只一齐驶向竞争的市场,要么消亡,要么生存,要么发展,企业一下子意识到了人才的可贵,人才素质的可贵,竞争打破了他们生存的宁静。他们就只好打破职业再培训的常规,没有一家企业再去接纳半成品,招聘的试验期决不是为了职业培训,而是意味着是否炒鱿鱼。他们要求教育提供可以马上投入工作的人才,他们要求教育提供跟得上时代的人才,他们要求教育提供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他们要求教育提供市场拚杀需要的一切人才。这不难理解,离开教育的基础,离开人才,竞争中的企业就会败下阵来,竞争中的民族也会败下阵来。而仍在计划经济中的教育显然已力不从

心,于是,教改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教育,究竟有哪些不适应

7、只管生产,不管销售的不适应。

计划经济,一切都按计划执行,行业、企业均在计划之中,所需人才按计划供应也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市场经济则不同,企业不断地在诞生、发展和消亡。教育不看社会的需求,只培养自己想培养的人才,比厂家只管生产不管销售更糟糕。因为教育的产品是人,是需要工作需要吃饭的人。

8、生产半成品的不适应。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用人单位都只想直接用人而不想培训。只有特殊行业迫不得已才进行培训,半成品人才当然不受欢迎,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培养人才为职责的教育,理所当然地应该向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既使不能提供完全的、完整的职业人才,起码,应该奠定人才的职业基础。

9、陪读式育人办法的不适应。

解放初期,我们急需我们自己的高质量的科学家,陪读式方法显然正确,随着时代的发展,条件变了,教育办法不变,显然不适应。其一、科学家的内涵已有变化,过去可以是全能的科学家,现在,某一个局部就可以使人成为科学家;其二、我们已拥有了大量的我们自己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不用再为后继无人而担忧;其三、职业的知识含量,包括最普通的种地,已不能与解放初期同日而语,而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普通职业,而不是科学家,只为科学家而科学家,忽略普通职业人才有用知识的教授,势必会因生产力低下而阻碍经济的发展,这恐怕是“分数高,能力低”的主要原因。

10、教学内容的不适应。

50年来,世界知识暴炸般地发展,而50年来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内容基本不变或变化甚小,既使变化,也不过是局部的修修补补,这样的人才,用户肯定不会满意。

11、文凭锁定的不适应。

这一点是目前最大的不适应也是最难改正的不适应,这是一种和春节贴春联、放鞭炮一样的几十年甚至上千年的观念。谁都不肯放弃,谁都舍不得放弃。

首先,每个参加学习的,不管是否有用,都要拿一张文凭,否则,没办法向亲友交待,也没办法向自己交待;其次,社会用人几乎第一句话就问“什么文凭”;再次,发文凭单位必须满足发文凭要求才能发给文凭,而这要求注入了他们的善良的、美好的期望——知识越多,能力越强——持他们文凭的人个个都是全才、是最有用的人。于是,文凭被锁定,于是,就有下面的不知是令人心疼还是该令人心酸的事实。

不妨我们这里先客观地、公平地、平心静气地认定一下文凭的实质。

文凭是什么?文凭就是一张证明,证明某人曾经学习过什么,并且通过了考试。如果某人的学识和文凭不符,文凭就是一张伪证言,等同于废纸。

可文凭一经与利益挂勾,文凭就身价百倍。改革前的大学文凭意味着国家干部,意味着比同龄人略高的工资数额。明清的文凭意味着做官。文凭与利益挂勾的本意是鼓励人们占有知识,可是负面作用却是文凭的价值高于了知识。一方面是文凭脱离了知识而单独走进了地下市场,明清绍兴的秀才是3千两白银一个,近几年本科毕业文凭价值8千元——2万元左右,另一方面,某些学生学习只为文凭而不为学识,一切以考试为准。学习的重点是考试而不是学习,只要通过考试便万事大吉——聘用制的人事制度改革已使文凭与利益挂勾的现象成为过去或即将成为过去。

这里,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文凭锁定的实际状况。

善意的文凭锁定给自己制定了相关紧密的不紧密的经常用的不经常用的若干科目(当然,世界上的知识没有绝对不相关的,也没有绝对没有用的),而且必须全部通过考试才能取得它,差一科不行,

差一分也不行。要文凭的人为了取得它,就必须服从它,不管是爱好的、不爱好的,不管是准备用的,还是不准备用的,不管是认为有用的还是认为无用的,都必须通过考试,别无选择。而考试又是一种毫无规律的事,一经准备不足,只差一分也不能毕业,不能取得它,怎么办?文凭是不能不拿的,多少年的习俗,既使是不与利益挂勾的文凭也必须拿,那只有一个办法,去学,只为考试去平均或大体平均地学,问题就出在这里:第一、本来任何一个专业,其名称就是专业的主要科目,如电子系、中文系等,电子或中文科目是其主要科目,其它都是相关科目,但在文凭面前无主次,相关科目和主要科目的地位是相等的——一样的差一分也不行,学习者就只好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精力去学习,其结果是:电子系毕业的,电子知识不多,其它知识却不少,用人单位用的是其人的电子知识,而其人文凭是有了,但电子知识却不深不透,用户评价“素质低”也就理所当然了。第二,一个文凭要通过多少门课程的考试?已经几十年了,大家都熟知,也都习惯了,但不知有一笔帐曾经算过没有,一般而言,本科4年要通过大约20门课程考试,大专三年要通过15门课程考试,那就是说,平均每年要通过5门课程考试,每年学习10个月,那么,每两个月就要学习一门课程。两个月为60天,去掉16天的双休日为44天,那就是说,在大学44天就必须学习一门课程而且要通过考试。否则,取得文凭就无望。那么,一门课的概念是什么呢?大学的课程可不是小薄册子,最低也得25万字,多则就是百万字。我们仔细算一下,一个人,25万字一本的小说44天能读多少遍?25万字的课本究竟能学到什么程度?而考试出题却在25万字中随意漫游。学生不平均分配时间,不平均分配精力能行吗?

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知识只好去学习皮毛以应付考试取得文凭,以中文、电子系为例,在中文系里,肯定要学习关于外国大家和中国大家的巨作,如莎士比亚的作品、《红楼梦》等。但教材肯定不能用原著,只能做概括的介绍,但这些作品的真谛都在原著。据说毛主席说过,《红楼梦》不读五遍没有发言权。大学中文系的图书馆里肯定

有这一书,可是,哪个大学生有读五遍的时间?还有伏尔泰、巴尔扎克的作品呢?除非这个大学生不想大学毕业;电子系也是如此。学计算机的大学生留给自己学习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操作的时间有多少?是44天还是88天?这些学校如果开哲学、逻辑学课程的话,如果所有学科的考试结果都是60分的话,那么这些学生究竟是哲学系的、还是电子系的毕业生?其实,只为一张文凭,所学都是皮毛。毕业后如何面对用人单位的领导的期望——课程搭配式的文凭锁定已显然不适应了。

12、教学模式的不适应。

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在那样的一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借来的,搬来的或者说是套来的,反正是舶来的。特别是小学,连名字都是外来的——“凯洛夫”教学模式。应该说,舶来的当时就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以后论及)。如今已50年了,50年世界的教育科学在迅速发展,借给我们模式的国家他们自己的摸式也许已经变了,而我们还没有变。我们也应该变了,事实上,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也真的不适应了。

教改呼声中的几个误区

4、关于考试

一提到改革应试教育,思维的方向便都集中在考试上,这不错,没有考试就没有应试,当然也就没有应试教育了。

的确,考试有很多弊端。其一,有很多重要的考评内容不能通过考试考评,如思想、道德、应变能力、创造能力、性格、敬业精神等;其二,考试永远是不全面的和对所学不公平的测验,学的没考,考的没学的现象永远存在;其三,考试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了考者与被考者共同玩的一种“捉迷藏”游戏,对出题者来说,课业内容不变,年年出题,年年又不能重复,还要故意通过考试拉开分数距离以便选拔,不得不绕开过去曾经考过的题,不管那题是多么的重要,而在所学的领域里寻找既合理又不合理的题,还要力争不被被考者猜中。对于被

考者来说(包括被考者的老师),为了取得高分而把精力集中在可能出题的范围内,进而压题式的教学——双方在斗智,一年又一年,久而久之就近似恶作剧了。

但考试又有它的可取之处。其一,考试将纷杂的,难以说清楚的化作非常理性的、直观的数字,使得侥幸的、倒霉的都无话可说;其二、相对的公平、公正,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其三、考试是对学习状态的一种检查和督促,这对自制力不强的未成年人来说尤其需要,能督促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增加他们的心理承载能力。

考试的弊端可以说是真正的历史遗留问题了。吴敬梓的一部《儒林外史》就是因为对考试弊端入木三分的嘲讽而成传世之作;毛主席也曾废除过考试。实践证明不考试情形更糟。因此邓小平费了许多周折才恢复了高考,国人也曾为此而欢呼过。现在再讨论取消考试显然是多余的了。

考试,是无奈的选择,既是无奈,我们就不要再争论了,我们应该考虑的倒是考什么,怎么考,考试之后做什么。

5、关于负担

讨论学生的负担,我们必须强硬地明确一点——学生该负担的,他们必须负担,“黑发不知勤学苦,白头方悔读书迟”,如果一个民族的人都“黑发不苦”“白头方悔”,我们这个民族将如何?谁是这个民族的千古罪人?他们今天不负担,明天的民族由谁负担?坟墓里的人是绝不可能站起来替他们负担的。不该他们负担的,决不能让他们负担,损害他们身心健康同样是民族的损失。例如,每个人学中国汉字是他们必须负担的。但“式”字的第六笔是点还是横就没有必要让他们记住,先写“点”和后写“点”实在没有必要规定得那么严格。

我们最值得探讨的并不是学生的负担有多重,而是哪些是他们必须负担的,哪些是他们不应该负担的,必须负担的该怎样负担。

6、关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已提出几年了,几年来议论最多的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是语文教育的如何不适应,数

学教育的如何不适应,也有先行者在探讨快乐教学,多样教学等内容,但素质教育是什么?原则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怎样界定?素质教育应教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标准?用什么样的模式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须要哪些相关的改革……这应该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应该认真讨论和深思的,否则,我们望文生义地去理解素质教育,我们则势必对教育改革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就只有在原地踏步。

教改,我们用什么样的思维勾画属于我们

民族自己的教育大厦的蓝图?

我们应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大厦了,过去我们没有,那是因为我们没条件,现在我们必须有也应该有和可以有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排斥外来的先进的文化,恰恰相反,正是我们要和世界接轨,我们才必须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道理非常简单,我们和世界有相同之处,但绝不完全相同,若是完全相同,我们也就不存在了,我们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一部分,那是我们祖宗留下的,这一部分不管是好,还是不好,我们都必须继承它,正视它,好的我们可以发扬,不好的我们可以改造,但我们决不可能抛弃它,起码现在不能这就是我们的国情。我们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的国情,企图照搬任何先进国家哪怕是最理想、最先进的模式来让我们这个民族达到他们的水平,那都是一厢情愿的梦想,我们必须立足于我们自己,借鉴他人,哪怕是最糟糕的自己。我们别无选择,事实上,我们自己并不是最糟糕的,也许恰恰相反。我们聪明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闪光的值得我们骄傲的东西,只是那一百年来的耻辱给这些宝贵的东西蒙上了一层灰尘,我们误认为那是不好的,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擦去那些灰尘。当我们一经擦去那些灰尘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那是多么的宝贵,那么的闪光。我们的伦理学,我们的哲学,我们的建筑学,是那么的高深与实用;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语言和真正属于我们自己语言的语法是那么的简明、细腻与方便,是世界各国无与伦比的,就连亡国的八股教育,也有相当的含金量。我们,必须正视这些。

因此,教改,必须构建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大厦。因此,我们没必要沉缅于我们过去教育的功过是非之中,我们也不可能照搬西方的任何教学模式,哪怕是最先进、最完美的。我们教改的思维方式只能是立足于我们自己,在新与旧、古与今、国内与国外的对比中寻找出我们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再根据我们自身的特点和需要确立一个原则,按照这一原则,确定我们的取舍和添加——我们只能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构建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大厦。

温故而知新,历史会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从我们自己的历史走来,我们无法割断历史,我们也无法不继承我们祖宗的基因、血液和文化沉淀,祖宗在教育方面的得失是最贴近我们的,那么,我们还是看看我们的教育史会告诉我们什么吧。

五、我们的教育史第一阶段——孔子的有教无类阶段。

这阶段的主要成绩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极大地促过了我们民族的发展。应该说这阶段是我国文化的鼎盛时期。这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呢?

1、教与学的双向自由选择:在这一阶段,谁教什么,谁学什么,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没有任何规定,愿意学军的去找鬼谷子,学儒的找孔子,学道的找李耳,学杀牛找疱丁,择长而教,择长而学,孔子也向老聃学习。

2、学习的驱动力是社会需要:社会并不规定学生学什么,学生学什么,完全凭学生自己去找,去发现。

3、学生有行业选择的自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去选择行业,是选择军事还是选择杀牛全凭自己意愿。

4、学生有选择老师的自由:学生愿意跟张三学就跟张三学,愿意跟李四学就跟李四学。

5、老师有选择学生的自由:老师可以收这个学生,也可以不收这个学生。

6、社会用人按学识使用而不是按文凭使用:——没有记载表明

那时给发文凭或毕业证。

这阶段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

1、教与学的选择应该有一个相当大的自由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才不至于教与学发生错位。学生只有在天赋、爱好、需要与所学统一起来才能造就顶尖的人才。

天赋:科学发展到了今天,该是我们老老实实承认天赋的时候了。用科学的术语说,天赋即是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有的人学唱歌,一遍就会,有的人学十遍也未必会;陈景润在数学王国里是佼佼者,学讲演恐怕只能是平庸之辈;刘天华与刘半农虽是同族兄弟,恐怕不能调换位置。因才施教的古训还是有道理的。

爱好:爱好和天赋是两回事,有时是统一的,有时是不统一的。两者统一是造就人才的基础,两者不统一是不能造就人才的,起码不能造就顶尖人才。

需要:社会需要是学科存在的基础,往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所学:天赋、爱好、需要统一以后,所学就非常重要了,所学,其实是所教、所教不误他人,才是真正的明师——这四点统一才能出人才。而要这四点统一,没有足够的自由选择空间是不能完成的。这里,我们也没有必要担心相关学科的学习没有硬性规定会限制人才的成长,古人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春秋时期,学“解牛”的不可能不学“磨刀”,学军事的不可能不学习天文、地理。学习的人自己会知道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该学多少。春秋时期我国文化的繁荣,这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

2、社会必须提供用人看学识不看学历的环境。

3、社会只能用宏观调控的办法鼓励学生学哪一专业,而不应该规定学生学哪一专业。

4、社会不应该规定哪些课程是与专业有关的、必须学多少,要考核只管考核就是了,哪些相关,哪些不相关,相关多少,老师和学生自己自然知道。

二、我们教育史上的第二阶段:科举取士阶段,

特点是政府参与了考核,起到了导向作用,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诗词盛世;另一方面,导致了一花独放。

这阶段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

政府导向特别是利益驱动的导向是事关民族未来的大事。

三、我们教育史的第三阶段:科举取士、文以载道阶段,

特点是:

1、政府用利益驱动参与导向;

2、政府参与教学管理(明清均设学道等管教学的官衙);

3、政府用导向的办法规定必须学什么;

4、政府明确了不同的学历和不同学历的待遇,如童生、监生、秀才、举人、状元。秀才见县官可以只打躬不下跪;可以当老师;举人可以当官等。

这阶段历史告诉我们:

1、政府参与教学管理,对普及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必要的;

2、对所教所学规定得太死,势必使文化发展走向畸形,天下学子只知此而不知彼。孔、孟、程、朱未必不好,八股文章也未必亡国。亡国的是天下只有孔、孟、程、朱,天下只有八股文章。凭心而论,八股文章是应试教育中考、教、学,高度统一而又相当成熟完善的杰作。

我们都知道,应试教育中考试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全国统考。评卷标准是最大的难题,全国有那么多的考卷,要用那么多的人去评卷,没有一定的标准各持己见地评卷,显然就失去了考试要达到的效果——公平、公正。而评卷标准,对于自然科学知识而言并不难——它们有统一的答案,但对于文章则是非常难的了,总体评定?显然不行。只能肢解开来,然后评定。将整体的文章肢解成若干个独立单位,每个独立单位必须做到“独立”否则无标准而言。每个独立单位又必须与整体相连,否则就不会是文章的一部分,文章本身是整体,虽然整体中也具备各个部分,但各部分的多少样式完全服从于整体,一旦肢解,多半会七零八落,将文章肢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定出相应

的标准,并且要使肢解的部分串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其难度可想而知,而我们的古人做到了,八股文章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每股皆有规定,每股都有标准,这实在不能说不是一大发明,直到现在我们要写一篇命题论文,用这八股套装也觉得很是实用。难怪有些中学教师教学生写论文的方法,虽然未说明是八股,其实依然是八股模式——八股翻版而已。

3、利益驱动教学,势必使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4、教育要满足社会需求,只能让千千万万学子自己去找,相当于千千万万人去做这件事,而教育管理部门去做这件事显然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教育不能管得太死。

5、恢复文凭的本来面目,让利益与用知识所做的贡献挂勾,而不是与文凭直接挂勾。

四、第四阶段,是引进阶段。

这阶段完全放弃了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几乎是照搬了国外的教学模式。

这阶段历史告诉我们:

引进是应该的或者说是必须的,否则,没有交流、学习、借鉴,单靠我们自己就会落后,但引进必须有三个原则:一是我们需要的;二是结合我们的国情;三是不能全盘的照搬。

五、第五阶段:计划经济阶段。

特点是:

1、追求统一。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课程安排,统一的经费,统一的教师工资,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卷标准,统一的录取办法,统一的毕业文凭,一切必须按计划统一进行。

2、追求全面雄厚。本科一般设立课程20科左右,专科一般15科左右。

这阶段的历史告诉我们:

1、政府的统一安排,解决了诸如资金等一系列问题,便于调控

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自评报告

附件1-2: 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评估验收 自评报告 学校:**区**街道初级中学 自评时间:2019年4月 校长签字: 填报时间:2019年4月

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评估验收 自评报告 一、序言 **街道初级中学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让学生成为有责任的人”为办学理念,以“给予学生需求的课堂”为核心,以“培育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实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办好家门口父老乡亲满意的优质学校。用“养智正德”培养学生学生的核心素养,用有效课堂推进课改,用社团活动带动学生全面发展,用人本思想实现精细化管理,用校本研修带动教科研,实现学生、老师、学校三位一体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简介 (一)学校概况 **街道初级中学位于西安市**区东部****,东依****,西靠****,校园绿化、美化、现代化融为一体,环境舒适、优雅。学校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先后由原**初中、**初中、****初中部及**初中合并发展而成。经过多年努力,学校成绩稳步上升,办学效益日趋显著,已经成为**区东部的一所名校。 学校曾荣获中央教科所“心理健康实验学校”、省级“家长学校”、省级平安学校、市级文明校园、平安校园、人民满意学校、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优秀学校、体育艺术2+1实验

学校、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区级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阳光体育先进学校、德育特色学校、常规管理优异学校等,已连续17年获**区教育教学成绩优秀学校。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教育投资持续增加,硬件设施水平不断提升改善,近5年投资2000多万,建成学生宿舍楼、实验楼、报告厅、塑胶操场,校容校貌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学校领导班子锐意改革,团结进取,广大教师敬业爱岗、开拓奋进,全体学生文明向上,勤奋学习,学校教学设施基本齐备,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自评基本情况 多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我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按照《陕西省教育质量提升督导评估“316工程”指标体系(初中)》,结合我校实际,我校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和认真细致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督察指正。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迎检。迎检工作启动伊始,校领导班子立即学习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本次迎检工作的重要意义,成立了由校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组员的自查自评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职责任务及实施步骤。 (二)营造迎检氛围,确保工作效率。通过多种形式向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因此,我们必须把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素质上。 首先,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学习方法,要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课堂上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学法指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想应对如下几方面进行指导:1如何预习,2如何观察,3如何思考等。由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次,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尤其是要抓好“四化”: 1.教育过程“主动化”。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重点。因此,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施教学过程“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教“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安排如下教学过程:第一,复习铺垫二步计算应用题;第二,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侧重指导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讨论并归纳出“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中间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规律性知识的能力。 2.解题方法“程序化”。解题方法“程序化”就是培养学生在解题中形成一种基本技能。如教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帮助学生建立如下操作程序:先看一看,看此题运算顺序和数字特点;再想一想,想能否简算及简算的依据;再确定运算顺序,然后计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优秀校本课程标准

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标准 一、符合有关政策。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政策规定,课程特色显著,课程实施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体现新课程理念。能够以鲜活的、发展的、创新的活动形态整体设计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 三、从校本实际出发。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通过分析和研究校内外环境,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体现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作为校本课程实施媒介和重要形式的校本教材,要具有原创性、地域性、教育性、实用性,系统讲解某一领域知识的教学材料汇编或正式出版物(文本教材)。校本教材结构合理,重心突出,层次清晰,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行文流畅,用语规范,图文并茂,格调清新,可读性强,便于讲解或自学。不存在方向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校本教材成果著作权人可以是个人、团队或单位。成果要求不少于1个学年的学习内容。确系根据学校实际自主开发的成果,严禁抄袭。每项成果主编1人,参与人数限前5人。参评成

果不包括学习辅导用书、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参与编写的国家和全省地方课程教材等。

五、材料完整、真实可信 1、《驻马店市优秀校本教材申报表》 2、《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表、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等材料。 3、如有校本教材,需提供编写的校本教材;一学年的校本教材教案1份。 4、其他佐证性材料。能体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反思等环节的过程性、真实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始性材料。不能提供纸质的可提供电子材料刻录光盘。 (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xx小学创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自评报告

培养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xx区xx小学创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自评报告根据《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精神及相关 要求,现将我校自评工作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 xx小学位于美丽的木兰山南麓,创办于1958年7月,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953人。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53人;有本科学历的14人,专科学历的39人;有国家级科研先进个人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优秀青年教师5人,区标杆教师1人,教学能手6人,百优班主任3人。 学校占地面积19720平方米,建筑面积9138平方米。建设了塑胶操场,运动场面积达5600平方米,建有200米的环形跑道,100米的直跑道,操场中间建有二个篮球场和三个羽毛球场。校园绿化率达30%。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休闲区、运动区、生活区,四区分明;砺学楼、艺馨楼、知辛楼三楼设计合理,给学生生活、学习提供了方便。学校功能室齐全,设置了多媒体教室、音、体、美、计算机专用教室、科学实验室、劳技室、图书室、学生心理辅导室和卫生室等。今年实现了“班班通”,白板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课堂,从根本上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近几年来学校坚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狠抓教、科研,着力促进教师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重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以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改革创新,追求个性发展,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逐步彰显。近几年学校被评为xx区“教育教学绩

效管理先进学校”、武汉市“教育管理年先进学校”、武汉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武汉市“文体活动工程示范校”等。 第二部分自评过程与结果 创兼素质教育特色校是一次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检阅,更是一次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机会。因此,我校高度重视创建和自评工作,对照《评估方案》,坚持全员参与、规范评估,以创建促管理,以创建促发展。 1、学习方案,明确标准。申报市级素质教育特色校后,学校先后召开行政办公会和全体教师大会,认真学习《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并将《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印发给每个干部教师,组织学习,讨论,明确标准,向全体教职工宣讲创特色校的重大意义。学校还通过请专家指导、外出考察、网上咨询等形式提高评估人员自评水平,科学、高效地做好学校自评工作。 2、组建专班,明确职责。我校成立了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胡奇校长任组长,全面指挥、督导、协调创建工作;其他行政成员,按照硬件设施、资料建设、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学生习惯训练、测试项目、宣传协调等八个方面指标划分,把相关内容具体落实到每个小组和教师个人,分工负责,相互协作。 3、制定方案,严格自评。为了确保创建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制定了《xx小学创建武汉市级素质特色学校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日程表,按照29个C级指标认真收集整理资料,如实填写各种自评表,自评小组通过参与活动,深入课堂、调查分析、讨论总结、寻找差距,全面公正、客观地自查自评。 4、全面整改,完善提高。在自评的基础上,学校各部门对照督导评估标准进行了认真梳理,积极反思工作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问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追求应该聚焦于如何使学生收获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其本质追求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强教与学的质量评价,制订素质教学大纲,改革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实现知识型向素质型课堂教学转变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的主导、引导和指导,激活和点燃学生的能动、主动和互动;基于共性,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以“地史学”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内容为例,阐述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高等教育;地史学;古生物学 一、为什么课堂教学要重视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与教育和学校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师、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是: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以传授和学习知识为目的和追求的,教师教授的知识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多的课堂教学就是好的课堂教学。显然这种课堂教学定势和评价指标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和“以人为本”理念并不完全兼容。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求贤若渴的今天,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应试教育和高分低能,回答好“钱学森之问”,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追求和目标需要从思想理念上进一步自省,从评价体系上进一步改革,从教与学的操作层面上进一步提高。 我们认为,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不论是对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还是对专业课而言,不论是对教师和学生还是对学校而言,它的目标和追求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让学生收获更多素质的提升、技能的扩展和知识的增加。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传承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大学不单是提供和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启迪智慧、提升素质的殿堂。素质教育既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高等学校中“以人为本”的“人”和“本”不是教师、教授,更不是校长、书记,而是学生,这是由高等学校的性质决定的。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造就品德高尚、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等学校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作为高等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在这方面肩负有特别重要的任务。 因此,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育人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在课堂内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收获了多少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学生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对素质教育型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取舍、教具的选择与制作、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优选与运用,不应该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层面上(解惑层面和授业层面),而应该注重育人和有利学生素质提升的高度(传道层面)。如果将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划分为念书、讲书、侃书和品书4个层次(见表1)[1,2],高等学校教师只有通过苦练内功,通过自己课堂教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才有利于素质教育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推进。因此,素质教育给高等学校的教育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基于知识、技能传授和践行的教书育人工作,它的目标和内容包括3个层次:(1)对知识和技能的记忆、理解和感悟(基层素质);

各学科校本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及创新教学方法探究

各学科校本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及创新教学方法探究拓宽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以典型案例为载体、以校本研究为主渠道,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的实际能力,尤其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最大限度地有效开发和恰当利用地域性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国家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包,构建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和恰当利用的评价体系,是破解该问题的有效策略。 生本性 教师只有具备有效利用与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才会主动接近课程资源,主动思考其价值,进而加以合理利用和适时开发。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可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地域特点、学校特色、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和学生现状”〔 3 〕,主动适切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 源的现状不容乐观。“打造学校特色” 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不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校本课程建设的“体系性”缺失 从课程要素来讲,课程建设需要关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在设计课程时进行系统考虑、整体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在开发之初就整体思考如何制订一个科学而又自成体系的课程规划,并在规划的引领下形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质量课程体系。然而,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有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缺乏主动谋求发展的理性思考,往往过多地关注校本课程开发数量的多与少,开发类型的丰与简,忽视了从结构的高度对校本课程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规划统整。具体表现为两种现象:一是虽然

开发了较多的校本课程, 但这些课程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呈现碎片状态; 二是开发的课程之间有表面的关联,但缺乏内在的实质性关联。 校本课程建设的“监控性”缺失 提升校本课程品质的对策 但是,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益补充的角度看,从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特色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会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基层学校,应该进一步认识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强化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意识, 努力改善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关注学生的课程需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该对学生的课程需求进行系统的调查,并在构建课程框架时结合学校的课程开发资源、教师的开发能力等因素,对学生的课程需求给予恰当的回应,从而进一步增强校本课程建设的“生本性”。二是设计科学的课程开发规划。成立校本课程建设委员会或小组,从学校教育理念、学生课程需求、区域课程期待、学校课程资源等方面思考和构建课程框架,兼顾课程的独立性与关联性,最终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增强校本课程建设的“体系性”。三是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从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入手,建立相应的课程开发审议制度、课程实施考核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切实抓好源头,盯紧过程,健全评价,增强校本课程建设的“监控性”和“平衡性”。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因此, 各学校立足自身特色、教师资源和学生需求开发和实施具

中学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自评报告.doc

中学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根据涿州市教育局教育督导室关于转发保定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和评选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依据《评选通知》中的申报条件,认真对照标准做好自评工作,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仙坡中学创建于XX年8月,并迅速崛起,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成为涿州中小学队伍中管理规范、业绩一流、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的学校。 八年来,学校以“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校训,以“引进先进教育思想,保持学校持续发展,建设充满人文关怀、文化气息浓郁的和谐校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为办学理念。逐步塑造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一个尊师重教、氛围浓郁的育人环境。形成了学校科学规范、特色鲜明的管理体系,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学校工作高效有序,成绩和荣誉纷至沓来:先后被评为“保定市绿色校园”、“保定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涿州市和谐校园(a级)”。XX年顺利通过河北省综合评估,保定市标准化实验室,标准化图书馆验收。学校连年被镇党委政府授予“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4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18平方米。XX年新建了

近四千平米的学生宿舍楼和近千平米的学生食堂,为实现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农村中学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学校有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教学实验室及设备齐全。教学电脑全部更新换代,建有微机室2个,更新电脑2台,实现学生上课一人一机;所有教室新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现拥有多媒体教室28个,教师电脑备课室1个。网络平台我们采用最先进的光纤技术真正实现了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学校图书馆藏书35000余册,并实现全天开放。现有初中教学班25个,1318名学生,教职工9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本科学历以上达65%,专任教师中有中级职称52人,高级职称15人。 二、学校主要成绩和亮点 (一)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贯彻依法治校方略。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强化规范化管理,学校逐步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 1、学校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分步实施,并将执行情况作为相关部门及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学校严格执行上级部门规定的招生标准,加强学籍管理,几年来无违反学籍管理规定的现象发生。 3、学校开足开全相关课程,及时将课程设计情况上墙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开设得有声有色,各科合格率均达95%以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这不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余自昂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余自昂 发表时间:2012-03-01T09:37:01.290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1月供稿作者:余自昂 [导读]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 余自昂(作者单位:河南省宝丰县第三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29-02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一、点滴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关于文化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要使学生在交际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恰当的话,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错误,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知识,而且要教文化知识。 二、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种语言。它包括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知识只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在使用语言时,除要遵循语言的构成规则外,还应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和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一定情景中的具体运用。 为了培养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应恰当创设交际情境。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的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在中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它更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只能靠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或者终生学习。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学了几年英语以后,还要教师领读单词,还要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背诵不少句型和语法规则,但在说和写英语时却错误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当有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解决问题;课下主动复习,总结和归纳,加强记忆;学习单词能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听英语要勤听、多听、会听;说英语要勤说、多说、敢说;读英语要多读、快读;写英语要多写、常写等。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二)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一刀切,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充分培养个性。学生的学习能力

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18-01-22T11:44:28.7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8期作者:李先蕾[导读]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英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需要英语人才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因此,英语在我国外语学科中,已成为主要语种,并已成为小学的基础学科。李先蕾山东省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266300 摘要:英语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英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需要英语人才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因此,英语在我国外语学科中,已成为主要语种,并已成为小学的基础学科。 关键词:小学英语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再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要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训练英语语言技能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言技能是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是建立在具有一定语言知识基础之上的。“听”是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转换,是人们交际活动最基本的形式。灵敏的听觉有助于迅速准确地辨析相近的语音、弱读或连读,有助于快速接收准确的信息。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如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对“听”的影响很重要。“说”是进行交际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可采用问答式教学法,也可采用读讲式。无论何种教学法,都要注意语言流畅,有表情,注意语音语调。训练时要循序渐进,要强化学生自我表达的心理倾向,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说”的能力也就会逐渐得到提高。“读”是培养学生直接阅读和自学英语的能力。江苏省小学英语新教材赋予教师的一个根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丰富语言信息,提高对所学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而坚持长期阅读浅易的英语课外读物,能使小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和领悟能力。“写”也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写”是通过英语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或向他人传递信息。在“写”的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掌握英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避免写出中国式的英语。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一味地追求高分数,甚至有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教师上课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严重妨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就谈不上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谈不上自我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独立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独立发现问题而不靠‘注入’。那么要做到这一点,英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生的实践中去。”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明智的做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扬民主教学,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应精讲多练,画龙点睛,举一反三,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全面发展。 四、情境迁移,学以致用,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具有实际性和交际性。实际生活水平是语言学习的试金石。英语的教学时空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习迁移拓展到我们的生活中。教师要设法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英语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和老师用英语打招呼、交谈,鼓励他们尽量用所学的常用表达方式和同学相互问候、对话。也可以开展各类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赛等,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大胆放手去思考、去探究、去体味。学生一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实践,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个性,造就学生良好品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英语教学对象也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该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采用有效新颖的教学方法,多以抽象、逻辑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启迪学生。在课堂上。对那些胆小不愿张口的学生创设条件,培养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多表扬,多肯定;对那些勇于发言、好强的学生,除鼓励他们深入学习外,着重培养他们全面、周密的思维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要求等应有梯度,应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学。为此,教学中可尝试“分层教学法”“和谐教学法”。学生除学习语言知识外,还可以学唱英文歌曲,欣赏英文诗,学做游戏、表演等。生动活泼的教学不仅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性格、兴趣的培养可产生积极作用,可以克服学生不良心理倾向,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品质。 参考文献 欧阳胜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7。

英语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姓名:申华 单位:中牟县实验中学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内容提要:中学素质教育要落实到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目标,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摆在我们许多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如何实现英语教学的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这项重大任务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就如何体现、渗透素质教育提出了相应要求,并就教师本身应具备的素质谈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字:英语教学素质教育教师转变观念要求 正文: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学素质教育要落实到各科教学中,各科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体现素质教育。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要求尚存有差距,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与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国家教委颁布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此来促进和推动英语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在外语教育中只看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我们“强调基础性,以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的原则相违背。要改变这一现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再把语言技能转化为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和注重学生的初步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泥井中学2010-2011学年度 ——《科技制作》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泥井中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科技制作 课程类型:科技类选修 课程资源:课程选择 开发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王建义 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25课时 第一部分课程实施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开发研究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将对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把科技教育开发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以来,我校一直在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科技教育教材,究竟该教给学生些什么?那些内容才是学生需要的?怎样的教材才能贴近我校实际情况又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正在我们苦苦寻觅的时候,市教科所组织开展了创新检测赛。在这次创新检测赛中《稳定的木塔》一项,我校取得了市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展了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搜集以往赛事长期题、即兴题作为科技教育的教学内容。2007年市创新检测赛《运水装置》一项中,我们又取得了市赛一等奖、创新奖好成绩,借此机会我们大力宣传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技兴趣小组吸引了大批的学生。从两次比赛的情况看,说明了两点:一是我们的学生需要科技教育;二是我们有这样的教师可以完成科技教育教学任务。在李待军校长的授意下,学校组织了教材编写小组。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派出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学习,由刘振平主任负责组织完成了教材的编写。此教材完成后至今一直作为我校的选修课。教材结构和内容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自评报告》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自评报告》 为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校认真对照《xx 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始终坚持以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为指导,以德育为首、教学为重、特色为翼,认真采集、整理各类资料、数据,开展认真、细致、客观的自评工作,在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学校软件和硬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xx小学是一所乡镇所在地小学,占地面积6364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050平方米,学生活动场地面积4314平方米。有教学班15个,学生578名,教师42名。学校建有德育室72平方米、微机室36平方米(电脑10台)、多媒体教室72平方米、综合活动室72平方米、音乐、美术室54平方米(音乐器材110件、美术器材336件)、体育室54平方米(体育器材321件)、实验室72平方米、仪器室36平方米(二类仪器)、图书室36平方米(图书7500册)。环形200米操场一个。优良的教育教学设施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孩子们欢快的学习、生活、成长提供了平台。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基于数学思考的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先进集体;xx市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示范校创建先进学校;连续十年,xx县小考成绩先进集体。学校舞蹈队创作编排的舞蹈《红红的日子》获xx市第十二届中小学音乐、舞蹈、课本剧大赛一等奖。精心编排的校园剧《星期天的故事》在参加xx市第十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大赛中荣获二等奖。音乐队的竖笛合奏《军队和老百姓》《喜洋洋》获xx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器乐大赛一等奖。

在xx县中小学生英语歌曲大赛中我校代表队获一等奖;校师生创作编排的校园幽默剧《考试之后》在xx县第28个教师节文艺调演中获一等奖。崔斯雨同学在第二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山西赛区书写大赛中荣获小学组硬笔一等奖;秦含笑同学创作的作品《神奇的九寨沟》荣获山西省第十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小学组网页二等奖。学校的体育、音乐、美术、文艺代表队参加镇级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多次获特等、一等奖。教师撰写的论文40余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 多年来,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一、规范学校管理创新育人环境 学校紧紧围绕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精神,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向管理要质量,以管理求发展,从小处着手,从实处入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扎扎实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鼓励创造,倡导创新,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这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力求具体化、明确化。学校领导班子认为,只有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整体行为才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才能保证学校的持续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努力构建以科学民主为目标的愉悦型学校管理模式成为了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逐步完善学校的各项岗位职责,责任到岗、到人,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英语课上运用现代化技术势在必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Abstract】New ideas,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Full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English classes on the use of modern technology is imperative.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of teachers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Quality of education; New ideas;Their quality; Practical ability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发张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上来。时代要求我们应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英语教学大纲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小学英语和其它学科一样,肩负着提高全米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任务。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英语课上积极使用现代技术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面对英语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为了是英语教育与国际接轨,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就要正视现实,认真分析现行教育教学中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寻求最佳方法,以不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现行的英语教学中确实有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这些现象和与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格格不入,极大地阻碍着人的发展。例如: 1.1多数教师教学受教材和自身能力的限制,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不能将最新的、有用的、教科书中没有的内容教给学生,导致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拓展。 1.2教师过于低估学生的创造力,讲解包办过多。学生回答问题刚出现困难就代学生说出“标准”答案,也不管学生认真想表达的是什么,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交际过程中,教师过多打断学生的思路,引导过多,纠错过多。你要学生与你交流,就允许有不同的想法和信息存在,学生和你是平等的对话者。 1.3教师对一些“差生”比较漠视,从不或很少提问,关注这部分学生,打击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心,还引起整个课堂气氛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反思,迅速转变观,改变教学的方法、策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