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施蕊老师“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工程大型公益父母讲座走进云南省墨江

施蕊老师“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工程大型公益父母讲座走进云南省墨江

施蕊老师“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工程大型公益父母讲座走进云南省墨江

施蕊老师:“《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工程教育讲座走进云南省墨江”

2014年11月22-23日,由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德育教育研究开发工作委员会邀请教育专家施蕊老师,在云南省普洱市的墨江县开展,主题为“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工程教育讲座,千余名家长近距离的聆听了专家讲座。

施蕊老师的讨论以真实事例开始;深入浅出的将0到18岁孩子的教育现状进行剖析,并根据孩子心理成长的特点,用大家熟知的古往今来做人做事的道理,启发家长思考,并阐述了国学道德教育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身边优秀的德育教育案例,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以德育人的思想,加深儿童、青少年的文化底蕴、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进而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摘要】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使命,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创新能力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深化课程改革、夯实实践基础、传承优秀文化等路径,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 【关键词】师范院校立德树人时代内涵实现路径 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从根本上回答了高等教育在新时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性问题,也为师范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师范院校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结合师范院校办学目标和实际,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 一、立德树人是师范院校的根本任务 (一)立德树人是师范院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行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从社会主义事业后续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最根本的目标。党的十八大继续强调了教育的两个“服务面向”和一个“根本目标”,也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这阐明了我国新时期的根本教育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教育领域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战略方针的实现,需要依靠整个教育战线的共同努力和全面推进。师范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也是引领教师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力量。因此,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师范院校综合实力和办学质量,是师范院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战略方针的具体行动。 (二)立德树人是师范院校参与中国教育改革事业的重要方式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是人民的热烈期盼,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十八大更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为推进社会事业改革首要的创新任务。推动教育事业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基础教育的改革更是重点和难点。这需要一大批政治思想素质好、知识储备厚、创新精神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强力推动。师范院校处于教育研究的前沿,教师教育是其根本优势所在,有责任和义务为基础教育和基层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为基础教育和基层教育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师范院校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但近年来,师范院校缺乏办学特色,存在“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倾向,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明显不足,甚至与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在教师岗位公招考试竞争中也不占一点优势,体现不出专业特长。因此,坚持立德树人,有利于师范院校提升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质量,有利于增强师范院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是师范院校参与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方式。

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九期心得体会精选

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九期心得体会精选 家庭教育不是一昧的说教,家长更多的时候应该扮演的是抛砖者、引玉人的角色。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九期心得体会,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九期心得体会1 一、家庭教育要坚持“健康第一”。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 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特长班,吃饭就要应付一下,和孩子的健康相比,特长重要,还是健康重要?更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发烧打针的时候,不是让孩子好好休息,而是让孩子做练习题,孩子的身体比学习成绩重要吗?还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张嘴就说:“你看人家_×,你怎么这

么笨呢?”,或者是:“你真给我丢人呀!”等等,这些话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都不利,孩子的健康重要,还是我们释放自己的情绪重要? 另外是良好的社会适应,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做些题,多学些特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孩子没时间和同学、朋友玩。我们应该冷静的想一下,孩子学习最终是为了生活,如果成了学习机器,孩子谈何生活?怎么让孩子学会相处,学会良好的社会适应。这些问题,我们在安排孩子生活和学习时,要统筹兼顾,要坚持健康第一。 二、家庭教育要人性化。 把孩子当成人,听起来难听,但做起来很多家长真的没把孩子当人对待。在和孩子交流时,大部分家长摆出家长作风,你要怎样怎样,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孩子是我们的宝贝,更是我们家庭重要的一份子,在处理家庭中的问题时,我们要考虑孩子的感受,要听取孩子的意见。 我曾经看到一位家长,在孩子学习轮滑时,由于轮滑鞋质量比较差,孩子本身力量又小,学习速度比较慢,这位妈妈家长一着急,过去就把孩子一脚踢倒。孩子是自己,还是家长长面子的工具,这位家长拿孩子当人看了吗?我们身边还有一个孩子,现在上三年级,家长每天让孩子练琴、学习,很少让孩子玩,现在看这孩子,不仅运动能力极差,个子很矮,而且心智年龄很小,基本不会和小朋友交流,我想这位家长没把孩子当人对待。在学

高校教师如何立德树人

高校教师如何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将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调整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的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增加“努力”二字,不是降低要求,而是更加务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高校教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就要立德树人。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作为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广大高校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看待社会问题更加理性务实,但也存在工作压力加大、心理状态欠佳等突出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激励广大教师坚定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自古以来便是教师这一行业始终不渝的价值信条。教师的品德是为人师的前提。现代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重要社会职能,而人才培养是其核心和根本。教师如果没有“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美德,就难成就“立德树人”之大业,难以承担“教书育人”之重任。因此不论高校的类型、规模和特色如何,都必须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根本任务。

而完成这一任务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养成是关键。 立德树人——要立“师德”。因为“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人们常这样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对教师的“师德”要求也比较高,至少要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其次,立德树人,还要有“师爱”。因为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一个不爱学生的老师,即使他(她)的讲课水平再高,也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更谈不上学生的喜欢。 首先要“立德”。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地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是育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所以,做教师首先做人师,自己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积极的思想政治表现;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要修养德性。教人先正己,要胸怀坦荡、仪表端正、言语行为规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谦虚,甘于奉献、发扬风格。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坚持真、善、美,远离并反对、抵制假、丑、恶。为人正直、办事公正、对人诚实、讲究诚信、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他人,尊重、关心、爱护、积极帮助、助人为乐。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影响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实是“树人”。做教师,教人做学问,首先自己就要不断地追求学问,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没有精通的业务知识和渊博的学问,就不配人师。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创新“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社会合力和整体效应。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路径;有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创新“立德树人”的工作机制,提高“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教育问题的本质,为学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我国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一方面,强调了“德”在人的德智体美诸种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和德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教学、科研、管理都要服务于“立德”。另一方面,“立德树人”强调“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才能树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了“立德树人”要立的“德”是社会主义所需的德。 任何社会都强调“德”的重要性。“立德”为我国古代“三不朽”之首。《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这三不朽中把“立德”摆在第一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方面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 [1]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2]因此,在加强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需要加强道德规范的教育。德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人们的行为规范。离开了这种行为规范,任何人都难以立足于世,任何社会也难以规范运行。应当看到,任何社会都强调德的重要性,但不同性质的社会,“德”的内涵和作用是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对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根本变革基础上建立的新型社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这种社会需要建立和发展一种与以往的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完全不同的新型的道德,即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准则的道德。它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并且是为维护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当下我国强调的“立德树人”,说到底就是立社会主义之德,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社会主义的新型道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关键。 1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做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立德树 人,做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 (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做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最普遍的解释,师德古来有之,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师德又赋予了新的内涵。高校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师德师风上尤其要注重,如何做好立德树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这都是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等,这都是师风。而师德师风也有其重要意义,也就是必须要从政治思想品德感染熏陶学生,以达到学生进步的目的。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着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一、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例如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孜孜不倦和有教无类就是一种师德,平等地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化他们,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能力品德方面参差不齐的学生,对于老师而言,一视同仁的去对待他们是师德的体现。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失去自己的内在准则,与师德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因而造成不良后果,这就丧失了师德。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二、良好的师风诠释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 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我们要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对教师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模版

“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实施方案 一、创建背景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离不开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联系、社会流动日益频繁,各种大众传媒、精神文化产品对家庭的影响不断增强,由此带来了未成年人教育的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价值取向、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家长学校的建设面临着对象覆盖难、方法奏效难、效果实现难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麻城城市圈的扩大,城区人口增长越来越多,市民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加之独生子女的增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增多,造成班额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难教,使老师的精神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觉得现在的书难教,家长难缠;而有些家长只顾自己挣钱,把教育孩子完全推给了学校;也有些家长对学校教育十分挑剔,稍有意见就在公众场合或网站上发泄不满,攻击老师、攻击教育,既有损教师尊严、又有损教育形象,极大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亲情观,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从而优化教育环境,培育出思想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时代新人,我校专门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有效性进行探索和实践,想闯出一条具有二小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之路。 二、特色介绍 石莱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创办于1998年。回顾十余年的办学历程,家长学校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克难奋进,积极探索办学路子,围绕“家校融通、共育共进”的思路,成立了石莱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了“六定六建”,“六定”即: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定期家访、定期举行家长及社会人士座谈会、定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通报情况、定期举行亲子活动;“六建”即: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家长信箱”、建立“校长接待日”、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心灵驿站”,达到了“十有”,即:有机构、有制度、有教室、有教师、有教材、有培训、有经费、有计划、总结、有活动、有档案。家长学校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的轨道。为了总结经验,继续深化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独具中心小学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我们将逐步实现以下新目标:

家校共育论文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城镇随迁子女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梁平县西苑小学 摘要: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广大学者探讨和研究,目前针对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宏观地体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性问题、随迁子女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等方面,而并未从微观角度细化到具体的行为习惯。好习惯让孩子一生受益,习惯养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初等教育阶段孩子的习惯养成过程中,学生的家庭扮演了小家角色,学校扮演了大家角色。我们要让学生走出小家后就走进大家,只有将这小家与大家两股力量有机融合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随迁子女”“家校共育”“习惯养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迁入城市生活,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日益凸显出来。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大量的农民工子女也能够像本地籍学生一样进入公立学校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但是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就表现为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城市孩子的较大差距。加之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失偏颇,家庭教养态度不当,亲子互动效果欠佳,造成他们的学习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学习成绩相对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距。 西苑小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先进的育人观念,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校近年来关注的重点。本次调研以重庆市梁平县西苑小学工业园校区为样本。针对该校区地处工业园区,进城务工人员较多;根据县教委的文件精神,进城务工子女就近入学的原则,本校区的随迁子女比较集中;这一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地考察,希望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宜本校区长远发展的“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道路。 一.家庭方面 英国教育改革家欧文指出,人生来时不具有某种性格。他的性格是在他的生活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人生的历程而形成和发展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反映着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影响学生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就是其中之一。家庭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一)学科学理念 只有学习才能让家长走出误区。因为学习才会有科学的育儿观,学到一些儿童健康成长的专业知识,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甚至行为矫正等。父母如果不具备育儿知识的话,对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果家长有一些科学育儿知识,有一个科学育儿的态度,就能打好孩子的基石工程,对孩子的成长、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怎样学习?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学校组织的“促进学生习惯养成”的知识讲座;加入QQ群或讨论组探讨经验,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有意识地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校是教育机关,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正确的教育原则,因此家长应该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主动改变教育观念。 (二)建和谐家庭 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根本立足点是人。中国伦理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安云凤说:家庭文化和道德氛围对孩子习惯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构建和谐

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期心得体会精选5篇

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期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告诉我们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期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期心得体会1 如何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子女是每个家长渴望解决的问题,在此我简单的谈谈我在教育贵心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潜移默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诚实的家长才能培养出

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要培养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家长自己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在这点上,我有具体的体会,我有口头语是“滚”,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就被贵心学去了,一点事不好,就说滚,而且还让幼儿园有些小朋友学去了,我一看这样不好,就不断的对贵心说:妈妈不对,我们一起改。改了很长时间才有所好转。一些坏的习惯,对孩子来说学起来很容易,但改起来很难,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做家长的应该特别注意。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现在很多家长以孩子学了多少东西,例如:会背多少唐诗、能认多少字等等来衡量孩子是否聪明好学,我感觉这样是不对的。其实,对于我们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养成好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将他们的一些坏习惯改掉。我们家贵心特别好动,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我就针对性的在平日多进行能够让他注意力集中的训练,例如我经常和贵心一起轮流数数,我数1他数2我3他4这样数下去,看谁先数错,贵心很爱玩;在玩具上,我和他爸有意识的多给他买积木,贵心很爱玩搭积木,有时一玩儿就是一个多小时。这些对提高注意力集中都很有帮助,我感觉贵心进入中班后,在注意力集中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做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做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最普遍的解释,师德古来有之,飞 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师德又赋予了新的内涵。高校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 在师德师风上尤其要注重,如何做好立德树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该去思考 的问题。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这都是师德;师风,即教师 的行为作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等,这都是师风。而师德师风 也有其重要意义,也就是必须要从政治思想品德感染熏陶学生,以达到学生进 步的目的。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 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一、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 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例如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孜孜不倦和有教无类就是一种师德,平等地 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化他们,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能力 品德方面参差不齐的学生,对于老师而言,一视同仁的去对待他们是师德的体现。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失去自己的内在准则,与师德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因而造成不良后果,这就丧失了师德。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 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二、良好的师风诠释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

“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引言 以往传统的家校共育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这个日异 月新的社会,并且传统的家校共育的效果不理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出现了大量家校联系和共同培育学生的 方式,使得学校和家长能够有效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态度。而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的教育方式比较古老和传统,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在农村中中小学已 经刻不容缓! 一、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已将发挥着不可言说的作用。通过家校共育可以良好的使学校和家庭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让学校和家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 和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可以健康快乐无忧的成长。通过在 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帮助学生们的全面协调发展和 健康快乐成长,并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学校和家庭的共赢,为祖国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二、传统的家校联系的问题 良好的家校联系和合作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的家校联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传统的家校联系的具体方式大都是以召开家长会、

教师访问家庭或者教师和家长之间通电话。然而召开家长会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时间性,这些都不能够有效的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相应地老师也不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上的困难。并且传统的家校联系大都是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而班主任管理的学生众多无法真实的了解到每位学生的情况和每位学生的学科 学习状态和兴趣从而导致家庭也不知从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甚至对于农村家庭,在农忙的时候没有时间来参加家长会从而无法有效的和教师交流来了解学生们的状况。并且班主任发送短信的内容大都是统一的,比如布置作业和学习成绩,没有发送具体到学生个人的具体信息,而家长也只是一味的收到而忽略和老师之间的互动。长此以往,学校和家长都不能够有效的明白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真实情况从而不能 够具体的作出相应的措施。 二、农村中小学实施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的具体措施 1.建立班级微信家长群 为加强家校联系达到家校共同培育学生,教师建立一个家长微信群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建立家长微信群,家长和教师可以在闲暇时间积极的联系,能够有效的实现互动从而可以基本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毋庸置疑,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家长和教师可以有效的谈论学生的问题并一起想办法解

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和机制

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和机制 高校学生工作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实现路径和机制上做出考量,从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出发,有效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创新日常管理教育,加强毕业期生涯指导,搭建实践平台与素质拓展平台。 标签:高校学生工作;立德树人;路径和机制;以生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显示了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学生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指向意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立德树人的提出,即是对这一问题的根本性回答。高校学生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肩负起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神圣使命,这是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责所在,也是高校学生工作育人的根本宗旨。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根据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和实际,结合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遵从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路径和机制,推进人才培养工程建设,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及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要求 立德树人,即树立德行,培养人才。“立德”,为古代“三不朽”之一,《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1]意思是,人生最高的目标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著书立说。虽然时间逝去久远也不会磨灭,这就是不朽。古人把立德摆在人生最高目标之首位,足见树立德行的重要性。《管子》中“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是“树人”的传统解释,这表明古代先贤已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寓意非常深刻。立德树人的合用,既是中国文字的精妙之用,也是历代教育经验理念的凝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不断总结和深化对教育的认识,逐步确立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首先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3]其后,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思想,“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4]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5]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命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明确了新时期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对高校学生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要立德树人,学生工作要体现、最终要实现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高校学生工作有着新的要求。 1、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期观后感范文5篇2020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期观后感范文5篇2020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期观后感1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女儿出生后是我一手一脚带大的,我一边吸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给予教育,说起怎样去教育孩子,我也不知说什么好,也就几个方面的心得。第一欣赏教育:欣赏孩子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个孩子最可人之处不是在于他的聪明活泼,而是在于他的自信,有了自信心,做什么都有种动力去挑战,平时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表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他没做了一件事情或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我们都会奖给他一句“你真棒”并传递一个欣赏的眼神,爱孩子就必须懂得欣赏孩子的道理,激励和表扬的效果远远胜于斥责和打骂的效果。 第二相互尊重:让孩子懂得去尊重老师、父母和身边的人,在教育孩子这些的同时。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忘了,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理解孩子,也只有这样,家长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实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最后一点是引导教育:“父望子成龙,母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是做父母的也不能可以的去强求孩子的兴趣,给孩子适当的压力,不让孩子有所负担,否则会妨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不能让孩子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我们的

目的不是为了他成名,只是希望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应为有能力,而更有自信,更多的去体会生活的乐趣。 最后要谢的是老师们,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谢帮助我女儿获得知识,快乐成长的老师们,你们的教育远远胜过于父母。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八期观后感2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主角。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女儿今年6周岁半,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不仅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在这方面,我们是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 女儿从3周岁起上幼儿园,步入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们要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她一些优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 可以给她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她明白尊

教师立德树人总结报告8(总结类)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加强对师德师风的学习。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教师的选择标准应该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通过“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学习,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应该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观念,这也就要求学校能将立德树人的观念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文章将从大学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目标出发进行探讨,提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 立德树人是当大学生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而这一观点的提出也为我国今后大学生的教育方向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大学生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修养、正确人生价值观、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群体。这也就要求我国的大学生工作做出有效创新,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全新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 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一方面,是对大学生教育中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进行了明确。就大学生教育来看对人才进行培养是核心,而立德树人则是为人才的培养明确了更加细致的标准;另一方面,是对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明确。这也就要求我国的大学教育能坚持德育工作的首要性,并将对大学生正确道德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以切实对大学生的意识观念等进行提高。同时,立德树人也要求大学生教育的内容就要对人才的质量等进行提高,而这一要求首先是要提高大学生人才的思维意识和能力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要对大学生今后的社会适应性进行提高。 二、大学生工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容与目标 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自身所具备的道德素质修养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工作应当重视立德树人的培养。就大学生工作的现状来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容与目标包括: 1.培养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素质修养 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素质修养才能成为对社会而言优秀的人才,这也就要求我国的大学生工作除了要重视文化知识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和健全的人格为基本目标。而对大学生道德素质修养的培养应当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基础,从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出发,注重大学生在诚信、遵纪守法等方面良好品质的养成,这同样也是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和目标之一。 2.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是大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目标之一,而大学阶段则是正确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当进社会有部分法学生由于受社会上功利心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人生价值观产生了迷茫甚至形成了错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个人心得体会1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普天下为人父母者的心愿。可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要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为此,我请教过孩子的老师和其他家长,也买过这方面的书籍、光盘,经过长期的学习、摸索与总结,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在我的孩子身上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在这里,我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教育孩子的一些粗浅看法,与孩子家长们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为我们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科学、快乐的成长空间。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和互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不能把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进家中,带给孩子。不要随意向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加聪明、活泼,孩子在成长,我们家长也必须得不断的学习成长,汲取崭新的事物和知识。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我女儿今年七岁,刚上二年级。有一次,先生问女儿:“凡凡,你长大后,希望做什么样的工作呢?”当时我也在场,我对这个谜底充满了期待。只见女儿作了片刻思考,大眼睛骨碌一转,以极快的语速和轻松的神情回答道:

“在家炒股。”那一刹那,我懵了!我是个自由职业者,时间比较自由灵活,经常在电脑前看股票。她一定是觉得坐在电脑前炒股是轻松愉快的事情,进而把它选作自己将来理想的职业。从那时起,我开始重新反省自己的日常言行,紧接着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增减与调整。争取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看股票、不玩游戏、不网聊,不给孩子带来任何不良影响。 这样一来,我的空余时间也就多了起来,我开始尝试做些各种各样的小点心。现在,绝大多数中式点心对我来说都不是难题,自夸一下啊,手艺还不错,呵呵。最近,我还学会了做生日蛋糕。我自己多掌握了一门技能,孩子也很喜欢观看我制作点心的过程,有时还一起帮忙做,加上她自己的创意,我们彼此都开心,吃起来也就更有一番味道了。由此可见,平时,我们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们都在看着,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我们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孩子与生俱来就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参与其中,获得体验与成功的快感,我们不妨给他适当地创造这种机会。我的孩子一岁多时,学会自己进食,两周岁时会自己穿简单的衣裤,在托儿所的表现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强,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虽然孩子一开始在做这些事情时,完成的并不好,但是我不断的给她尝试的机会,并加以鼓励,直至她成功。孩子从小和我分床睡,在她四周岁时,她说她是个大孩子了,提出要独自睡一个房间,当时我心里没底,但还是同意了她的请求。头几个晚上,半夜里我总要起来看好几次,偶尔也会发现她把被子蹬掉,但是大多时候她都把自己裹得很严实。后来,我一般不会再特地起来查看她的被子了,完全相信她

教师立德树人学习总结范文(精选4篇)

教师立德树人学习总结范文(精选4篇) 教师立德树人学习总结内容(精选4篇) 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下面是作者整理的教师立德树人学习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师立德树人学习总结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和把握好正确方向。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坚持立德树人,高校当时刻牢记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政治方向,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经常主动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保持政治定力,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从青年学生的成长实际出发,突出教育创新。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是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的。有理想就有人生的精神动力,有信念就能开辟美好未来。坚持立德树人,高校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青年学生思想认知规律,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用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的鲜活事例化育青年,感染青年。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突出师德建设,加强示范引领。按照做“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我们要引领青年学生,自己首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否则,我们就会失去对青年人的感召力。其实,全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不仅包含渊博的学识,还要求教师以高尚的情操、纯净的人格去影响下一代的成长。立德树人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优秀教师是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引路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成为示范楷模,关键是如何充分发挥积极影响,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应只看考试分数,更根本的还要看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要面向全体学生,牢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