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全)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全)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全)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整理(全)

计算机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概述

㈠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巴贝奇被国际计算机界公认为“计算机之父”。

2.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艾兰·图灵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是建立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奠

定了可计算理论的基础;二是提出了定义机器智能的图灵测试,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他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并以此概念为基

础确定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也因此被称为冯·诺依曼。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投入使用的ENIAC,即数字积分计算机。

3.计算机的分代

⑴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科学计算。

⑵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时代。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

⑶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⑷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⑸未来新型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的“四化”: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4.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

嵌入式、网格计算、中间件技术

㈡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

1.计算机的特点:⑴运算速度快;⑵运算精度高;⑶具有记忆能力;⑷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⑸运行过程自动化;⑹可靠性高;⑺通用性好。

2.分类:

⑴一般的,常将电子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和模拟计算机(Analogue Computer)两大类。①数字计算机,是通过电信号的有无来表示数,并利用算术和逻辑运算法则进行计算的。它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灵活性大和便于存储等优点,因此适合于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应用。我们通常所用的计算机,

一般都是指的数字计算机。

②模拟计算机,是通过电压的大小来表示数,即通过电的物理变化过程来进行数值计算的。其优点是速度快,适合于解高阶的微分方程。在模拟计算和控制系统中应用较多,但通用

性不强,信息不易存储,且计算机的精度受到了设备的限制。因此,不如数字计算机的应

用普遍。

⑵按照计算机的用途可将其划分为专用计算机(Special Purpose Computer)和通用计算机(General Purpose Computer)。

在通用计算机中,人们又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

综合性能指标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等几类。(考点:

计算机根据运算速度、存储能力、功能强弱、配套设备等因素可划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计算机技术和应用进

一步普及。微型计算机按字长划分,可分为:8位机、16位机、32位机、64位机,而微

型计算机按体积大小划分,又可分为: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

㈢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信息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工程;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

7.电子商务

㈣信息技术概述

1.信息与数据

⑴数据:指的是人们用于表达、描述、记录客观世界事物与现象属性的某种物理符号。

注:数据不仅包括数字、文字、字母和各种特殊符号等文字数据,还包括图形、图像、

动画、影像、声音等各种多媒体数据。但使用最多、最基本的仍然是文字数据。

⑵信息:是客观世界事物与现象属性的反映,是经过加工处理,并对人类的客观行为产生

影响的具有知识性的有用数据。

⑶信息处理:为了产生信息而对原始数据进行的加工处理。信息处理通常包括数据的采集、接收、转换、传递、存储、整理、分类、排序、索引、统计、计算、检索等一系列的活动

过程。

2.信息技术

⑴人类经历的信息革命: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是文字的使用;第三次是印刷术

的发明;第四次是广播、电话、电视的应用。第五次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

用与发展。

⑵现代信息技术包括:

①信息感测技术,即获取信息的技术;

②信息传输技术,就是通信技术;③信息控制技术;④信息存储技术;⑤信息处理技术。

3.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多媒体化;⑶网络化;⑷智能化。

二.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数值运算、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

㈠进位计数制

1.数制的概念

数制又称为计数制,是指用一组固定的数字或者文字符号(称为数码),和一套统一的

规则来表示数值大小的方法。数制可以分为非进位数制和进位计数制两类。

⑴非进位计数制:表示数值大小的数码与它在数中的位置无关的计数体制称为非进位计

数制。罗马数字

⑵进位计数制:表示数值大小的数码与它在数中的位置有关,采用进位原则的计数体制

称为进位计数制。

2.进位计数制

构成进位计数制的三个要素,它们是:

⑴基数:进位计数制使用固定的R个数码,R称为该计数制的基数,并逢R进一。R等于几,即为几进制,逢几进一。

⑵数位:指的是数码在一个数中所处的位置。数位以小数点为基准进行确定。

⑶位权:位权的大小等于以基数为底、数位序号为指数的整数次幂的值。

㈡常用进位计数制间的相互转换

任何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某种进位计数值的按权展开表达式。

1.二——十进制数间的相互转换

⑴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时,需要对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然后将各自得

到的结果组合,以获得最后结果。步骤如下:

①整数的转换:采用除2取余法,得到的余数,其高低位顺序由后(下)向前(上)取;

②小数的转换:采用乘2取余法,得到的余数,其高低位顺序由后(下)向前(上)取;

③将转换获得的整数和小数部分组合起来,即得转换为二进制数。

⑵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只需采用按权展开乘幂求和的方法即可。

2.二——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间的相互转换

⑴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1位八进制数可以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六进制数可以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

①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

方法是:以小数点为界,整数部分向左,小数部分向右,每三位一组,用相应的八进制数

表示,到左端最高位或右端最低位不足三位时,用0补足。

②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方法是:以小数点为界,整数部分向左,小数部分向右,每四位一组,用相应的八进制数

表示,到左端最高位或右端最低位不足四位时,用0补足。

⑵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将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是将上述转换方法的逆操作。只要将每位

八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分别用相应的三位或四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

3.十进制与其他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⑴十进制转换成八进制

方法与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相似,整数、小数分别转换。整数部分采用除8取余法,小

数部分采用乘8取整法,最后将转换结果组合起来。

⑵八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将八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同样只需采用按权展开乘幂求和的方法即可。

⑶十进制与任意进制间的转换

方法:

①十进制数转换成任意进制数

将十进制数的整数、小数分别转换。整数部分采用除基数取余法,小数部分采用乘基数

取整法,最后将转换结果组合起来即可。

②任意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写出以该进制数的基数为底的按权展开式,乘幂求和算出该多项式的结果即可。

4.计算机技术中使用的数制

⑴常用的进位计数制

⑵计算机与二进制

二进制的优点(为什么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数表示各种信息数据):

①表示方便

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数码,在计算机中非常容易用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磁芯等物理部件的两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如晶体管的导通与截止,开关的接通与断开等。

②运算简单

③逻辑运算:既便于使用逻辑代数的方法去设计和简化计算机的各种逻辑电路,也可以在计算机中根据二值逻辑运算。

④可靠性高: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基本数码,在存储、传输和处理时不容易出错,可靠性高。

⑤转换方便:计算机使用二进制,人们习惯于使用十进制。而二进制与十进制间的转换很方便,因此使人与计算机间的信息交流既简便又容易。

㈢二进制数的运算

1.算术运算

⑴加法运算

0+0=0 0+1=1 0+1=1 1+1=10

⑵减法运算

0-0=0 0-1=1 1-0=1 1-1=0

⑶乘法运算

0*0=0 0*1=0 1*0=0 1*1=1

⑷除法运算

0/0=0 0/1=0 1*0(无意义) 1/1=1

2.二进制的逻辑运算

⑴逻辑与运算

⑵逻辑或运算

⑶逻辑非运算

㈣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真值与机器数

机器数:将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数的最高位作为符号位,用“0”表示正号,“1”表示负号,用其余位表示数值的大小。

在计算机内部将正、负号数字化后得到的数称为机器数,而在计算机外部用正、负号表示

的实际数值,称为该机器数所表示的真值。

2.定点数与浮点数

在计算机中小数点并不占用二进制位。

根据对小数点位置的规定,机器数有整数、定点小数和浮点小数之分,整数和定点小数都

是定点数。

⑴定点数

在机器数中,小数点的位置固定不变的数称为定点数。

①若将小数点的位置固定在机器数最低位之后,此时的机器数表示的就是一个纯整数。

对于n位带符号的二进制整数,可表示数值的位数为n-1位,其取值范围是:

②若将小数点的位置固定在符号位之后,数值最高位之前,此时的机器数表示的就是一个

纯小数,又称定点小数。对于n位带符号的二进制定点小数,可表示数值的位数为n-1位,其取值范围是:

⑵浮点数

小数点的位置在数中是可以变动的,这种数值表示法称为浮点表示法。浮点表示法将任意

一个二进制数表示成阶码和尾数两部分。

其中:E是N的阶码(又称指数),E前的正负号称为阶符;

M是N的尾数,为数值的有效数字部分,M前的正负号称为数符;2是二进制数的基数。

注:小数点的位置隐含在数符与尾数之间,即尾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数。数符占一位,用

于确定该浮点数的正负。阶码总为整数,用于确定小数点浮动的位数。阶符也占一位,用

于确定小数点浮动的方向。若阶符为正,小数点向左浮动;若阶符为负,小数点向右浮动。

3.原码、反码和补码

⑴原码

原码是机器数的一种简单表示法。用n位二进制数的最高位作为符号位,符号位的“0”表示正号,“1”表示负号,其余位表示二进制数的数值。

n位原码能够表示的数值范围是:-(2n-1-1)~(2n-1-1)

⑵反码

机器数的反码表示可以很容易地从原码得到。当机器数为正时,其反码与原码相同;当机

器数为负时,符号位保持不变(仍为“1”),其余数值位全部按位取反,得到的就是反码。反码通常作为求补码的中间过程。

⑶补码

机器数的补码表示也同样可以通过原码得到。当机器数为正数时,其补码与原码相同;当

机器数为负数时,符号位保持不变(仍为“1”),其余数值位全部按位取反后再加1,得

到的就是补码。简单地说,负数的补码就等于该数的反码加1.

㈤非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编码,指的是使用某种符号的组合,表示特定对象信息的过程。例如邮电部门使用的电报

明码、邮政编码,以及车辆牌号,路牌号码。

1.二——十进制数字编码(BCD)

所谓二——十进制编码指的是将每一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来表示。例如,最常用的

是8421码。8421BCD码的编码方式最简单,每一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自左向

右每一位二进制数对应的位权分别是8、4、2、1,故称之为8421码。

2.ASCII字符编码

ASCII的全称是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码现在已经成为西文字符编码的国际通用标准。

标准ASCII码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因为27=128,所以可以表示128个不同

的字符。

在计算机中,因为每个ASCII码字符占用一个字节,故称之为单字节字符。标准

ASCII码字符只使用低7位,最高位为0.有时最高位可以用来存放奇偶校验的值,因此该

位也可以称为校验位。

3.中文字符编码

汉字的编码主要分为四类:汉字交换码、汉字机内码、汉字输入码和汉字字形码。

⑴汉字交换码:简称国标码(GB)。它是由国家制定的用于汉字信息交换的标准汉字编码。每个汉字字符采用两个字节表示,故称之为双字节字符。

⑵汉字机内码

汉字机内码就是汉字字符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处理时表示代码。汉字机内码将各字节的最

高位设置为1。

⑶汉字输入码

输入码常称为外码。

根据汉字输入编码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数字码、拼音码、字形码和音形码。

⑷汉字字型码:是用于表示汉字字体形态的字模数据代码,用于汉字符的显示和打印。通

常用字形点阵或者矢量函数表示。

汉字的输入,计算机内部的处理,再到汉字的输出,需要多种汉字编码的支持和相互

转换才能完成。如下图所示

㈥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

1.名词术语

⑴位(bit):是二进制数字的缩写。位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最小的数据单位,也就是二进制数的最小单位:有0和1两个值得一位二进制数。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常用(bps,每秒多少位)来衡量数据传输速率的快慢。

⑵位模式:指的是由若干位组成的一个序列。位模式的长度取决于要表示的数据的数量。

⑶字节(Byte):通常将长度为8的位模式称之为字节。即1B=1b。

⑷字与字长

字长取决于CPU中寄存器存储单元的长度,即CPU一次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微处理器的字长已从早期的4位、8位,发展到了16位、32位,目前已达到64位。

⑸内存地址

指的是内存储器中用于区分、识别各个存储单元的标示符。内存地址使用无符号的二进制

整数表示。

2.数据存储

数据在内存储器中是以字节为单位存储的。

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㈠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

设计思想主要有三点:⑴采用二进制数制;⑵程序和数据都存放在存储器中,将程序指令

作为数据进行处理;⑶为实现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硬件应由控制器、运算器、

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

㈡计算机硬件系统

根据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设计思想,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主要由五部分构成。

1.控制器(UC),是计算机系统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用于控制、指挥计算机系统的各

个部分协调工作。其基本功能是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该指令的

功能向有关部件发出控制命令,以完成该指令所规定的任务。

控制器主要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操作控制电路和时序控制电路

等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

⑴程序计数器(PC):用来对程序中的指令进行计数,使控制器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

读取指令;

⑵指令寄存器(IR):保存从内存中读取出来的指令;

⑶指令译码器(IE):用于识别、分析指令的功能,确定指令的操作要求;

⑷操作控制电路:根据指令译码,产生各种控制操作命令;

⑸时序控制电路:生成脉冲时序信号,以协调、控制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

2.运算器(ALU):又称算术逻辑单元,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器、累加器、寄存器等组成。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中央处理器CPU。

3.存储器:是具有记忆能力的电子装置或机电设备。存储器通常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两大类。

⑴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主要功能是存放CPU要执行的程序、要处理的原始数据、处

理后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内存储器的特点是工作速度快、容量较小、价格较高。根据

信息保存和工作特点的不同,内存储器又分为三类: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高速缓冲

存储器。CPU和内存储器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⑵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是内存储器的补充和后援,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当前不

处理的程序和大量的数据。常用的外存储器主要有软/硬盘、光盘、磁带、闪存盘等。外存储器的特点是容量很大,信息可长期保存,但数据的读/写速度较慢。

4.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内存)输入程序、数据等各种信息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

描仪、光笔等。

5.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从内存中输出,并以用户能够接受的形式表示出来的

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等统称为计算机外部设备。

㈢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指的是操作、运行、管理、维护计算机所需的各种应用程序及其相关的数据和

技术文档资料。计算机软件系统通常将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指的是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使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率

工作的一组程序及文档资料。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服务性程序等。

⑴操作系统:是管理、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软、硬件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交流信息

的界面,方便用户操作、使用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和功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

作用和效能的一组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

操作系统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的管理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

管理。

⑵语言处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机语言通常分为三大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其中,汇编语言程序的执行过程如图所示:

高级语言:是面向解题过程或者面向对象的语言。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易读、易记、易维护,且通用性强,便

于推广和交流,从而大大提高了程序设计效率。

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用翻译程序将其翻译成机器指令程序(目标程序)才能执行。

根据翻译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执行过程分别如下:

⑶数据库管理系统

⑷服务程序:用于调试、检测、诊断、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的程序,如连接程序Link,编

译程序Editor等。

2.应用软件

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就是是顺序执行存放在内存储器中的一系列指令。

1.指令、指令系统与程序

指令是一组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数据代码,是让计算机完成某个操作的命令。

一条指令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面部分称为操作码,后面部分是操作数。一台计算机的

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指令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的指令:⑴数据传送指令;⑵数据处理指令;⑶程序控制指令;

⑷输入/输出指令;⑸其他指令。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执行指令的过程。计算机在执行指令的过程中,有两种数据

在计算机系统的各部件之间流动,它们是数据流和控制流。

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⑴读取指令;⑵分析指令;⑶执行指令;⑷更新计数器。

四.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㈠主机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主板

2.控制芯片:决定了主板的结构和性能。芯片组一般由两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分别

称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北桥芯片在主板中其中主导作用,所以被称为主桥。北桥芯片决

定了主板的速度、性能、档次和质量。

3.CPU 用于衡量CPU性能好坏的技术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⑴CPU字长;

⑵总线宽度;包括数据总线宽度和地址总线宽度,其中,数据总线控制整个系统数据流量

的大小。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的大小,也就是决定了CPU能

够使用的最大内存容量。

⑶工作频率与速度

①主频、倍频和外频

主频指的是CPU内部时钟频率,也就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通常主频越高,CPU的工

作速度也就越快。外频指的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两者的关系是:主频=外频*倍频。

②总线速度:分为内存总线速度和扩展总线速度。

⑷工作电压⑸数学协处理器⑹超标量

4.内存储器根据其功能特征可以分为三类: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

储器。

5.系统总线

系统总线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⑴地址总线(AB):用于传输内存储单元的地址或I/O接口的地址信息。地址总线的数量

决定了计算机内存空间的大小。例如32位地址总线的寻址空间为:0到232-1,支持的最大内存储器的容量为4GB。

⑵数据总线(DB):用于在CPU与内存或者I/O接口之间进行数据的传递。它的数量取决

于CPU的字长。

⑶控制总线CB用于传送各种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息等。数量取决于COU的字长。

⑷常见微型计算机系统总线

①PC总线;②ISA总线;③MCA总线;④EISA总线;⑤PCI总线⑥AGP总线

㈡常用外部设备及其接口

根据外部设备与主机交流信息的方向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

储器三大类。

1.输入设备,主要有:⑴键盘;⑵鼠标,工作原理有机械式和光电式;⑶扫描仪;⑷手写板;⑸条形码阅读器;⑹光笔;⑺触摸屏。

2.输出设备

⑴显示器(CPT):①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性能指标有:a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像素越密,图像越清晰;b 点距:点距越小,像素越密,图像越清晰;c行频扫描;d 帧频刷新频率,帧频指的是屏幕变换的快慢;e 屏幕尺寸;②液晶显示器(LCD)

⑵打印机打印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类。常见的打印机主要有:a针式

打印机(击打式)b喷墨打印机(非击打式)c激光打印机(非击打式的高精度打印机)

⑶绘图仪

3.常用外部总线接口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外部总线接口主要有:⑴通用串行总线USB;⑵IEEE1394高速串行接口

4.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接口

I/O接口又称为设备控制器或适配器。常用的适配卡有:

⑴显示适配器

⑵多功能卡:将五种不同功能的适配器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它们包括软盘驱动器接口、

硬盘驱动器接口、串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和游戏操作杆接口。

①并行接口②串行接口③硬盘接口:主要有IDE、SCSI光纤和SATA几种。

⑶声音卡

⑷调制解调器

⑸网络适配器

㈢外存储器

常用的外存储器主要有软磁盘、硬磁盘、磁带、光盘和闪存盘等。

⑴磁盘存储器:是微型计算机中使用最广泛的外存储器,分为:

①软磁盘存储器:由软磁盘和驱动器两部分构成。

软盘的存储容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软盘容量=磁盘面数*磁道数*扇区数*扇区字节数

磁盘存储器的特点:容量小、速度慢,但因磁盘和驱动器可以分开,易携带。磁盘上有写

保护开关。

②硬磁盘存储器

硬盘容量=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扇区字节数;

簇是磁盘上存储文件的基本单位,1簇=2n扇区。

⑵磁带存储器:是一种顺序存取设备,即磁带上的文件依次存放,磁带存储器由磁带和磁

带机两部分组成。

⑶光盘存储器

①CD-ROM(只读型光盘)②CD-R(一次性写入光盘)③CD-RW(可擦写光盘)④DVD DVD-RAM

是一种可重复读写的DVD盘片,其工作原理基于相位变化技术。

⑷Flash存储器(U盘)

第二章计算机操作系统

一.操作系统概述

㈠概念: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系统程序的集合。

㈡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应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重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1.处理机管理

⑴进程的特征(4个):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⑵进程的状态和调度运行中的进程可能有以下3种基本状态:①就绪状态:当进程已经分配到除CPU以外的所有必要资源后,只要获得CPU,便可投入运行,进程这时的状态就称

为就绪状态。②执行状态;③阻塞状态:正在执行的进程由于发生某事件而暂时无法执行

下去,便放弃CPU而处于暂停状态,把这种暂停状态称为阻塞状态,又称为等待状态。

⑶线程

线程是CPU分配的基本单位,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单位,进程内的线程共享进程资源。

2.存储器管理具有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充等功能。

3.设备管理主要功能有缓冲区管理、设备分配、设备驱动。

4.文件管理文件管理应具有以下功能:⑴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⑵目录管理;③文件的

读写管理和保护;

5.用户接口

⑴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界面;⑵程序接口

㈢操作系统的分类

1.按与用户对话的界面分类,可分为命令行界面操作系统(MS DOS)和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Windows);

2.按能够支持的用户数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

3.按是否能够运行多个任务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单任务操作系统和多任务操作系统;

4.据操作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式的不同,传统的操作系统有三种类型,即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其中,典型的分时系统有UNIX和Linux等。分时系统的特征有: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实时系统又分成两类:实时控制系统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新型操作系统,如嵌入式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㈣典型操作系统简介

1.MS DOS:16位字长,单用户、单任务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2.Windows 系列:单用户、多任务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

3.Unix:是通用的、交互式、多用户、多任务的主流操作系统之一。

4.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与Unix完全兼容的类Unic操作系统。影响较大

的有Xteam Linux、BluePoint、红旗Linux。

5.Mac OS 是苹果公司的Power Macintosh 机及Macintosh一族计算机上使用的操作系统。

6.OS/2

7.Nowell NetWare 是一个基于文件服务和目录服务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构件局域网。

二.Windows XP的操作系统

㈠Windows XP的安装、启动与退出

1. Windows XP的安装安装方式有三种:升级安装、多系统共存安装和全新安装。

2. Windows XP启动有3种方式

⑴冷启动:也称加电启动,用户只需打开计算机电源开关即可。

⑵重新启动

⑶复位启动:用户只需按一下主机箱面板上的Reset按钮即可。

3.退出Windows XP

4.重新启动Windows XP

5.进入休眠状态

6.注销用户注:Windows XP能同时保留多个用户的登录信息。当前用户退出时只要选择“切换用户”,其正在运行的程序不会被结束。

㈡Windows XP的桌面桌面上常用的系统工具: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回收站、网上邻居。

其中:回收站,如果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同时按下“shiit”键,则直接删除,不保存到回收站中。删除软盘或可移动磁盘上的内容时,也是直接删除,不保存到回收站中。

在回收站的“回收站属性”对话框中,可以更改回收站的容量。

㈢鼠标与键盘的基本操作

1.鼠标操作

鼠标的基本操作包括:指向、单击、双击、右键单击和拖放等。

2.键盘操作

在Windows XP中凡是使用鼠标实现的操作,一般采用键盘也能实现。

㈣窗口

1.Windows的窗口一般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状态栏等组成。

2.窗口的基本操作

⑴移动窗口;⑵改变窗口的大小;⑶排列窗口;⑷应用程序窗口之间的切换。

㈤菜单

1.分类:⑴“开始”菜单;⑵窗口菜单;⑶控制菜单;⑷快捷菜单。

2.菜单命令项的特殊标志:

㈥对话框

㈦中文输入法

使用键盘的时候,用Ctrl+space键在英文和某种中文输入法之间切换;用Ctrl+shift键在英文和已安装的各种中文输入法之间循环切换。

㈧剪贴板

三.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㈠基本概念

1.文件、文件类型和文件属性

⑴文件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文件命名规则如下:

①支持长文件名,但总长度不能超过255个ASCII码字符。

②可以使用英文字母、数字、汉字和一些特殊符号。

③文件名中可以包含空格和多个点号,但不能出现以下字符:\/:*?<>|

④不区分英文字母的大小写

⑤若有多个点号,以最后一个点号的字符作为扩展名,扩展名通常不超过三个字符,也可以由更多的字符组成。

注:当查找文件或文件夹时,可以使用通配符“*”和“?”,“*”代表任意多个任意字符,“?”代表一个任意字符。

⑵文件类型

2.树型目录结构和文件夹

文件目录路径有两种,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⑴绝对路径。从根目录开始,依次经若干个文件夹到该文件之前的名称。⑵相对路径。从当前目录开始,依次经若干个文件夹到该文件之前的名称。

㈡资源管理器

㈢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1.要选定所有文件或文件夹,选择“编辑”|“全部都是”命令。

2.用鼠标拖放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若目标文件夹和源文件夹在不同的磁盘,直接拖动即可;若在同一个磁盘,拖动的同时按住“ctrl”键。

四.程序管理

五.磁盘管理

㈠磁盘分区

㈡文件系统

㈢磁盘格式化

㈣磁盘清理

㈤磁盘碎片整理

六.系统管理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一.Word窗口的组成

我扔掉窗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标尺、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等。

二.Word的基本操作

㈠创建新文档

㈡输入文档内容

“插入光标”,是用户下一个键入字符的位置,即“插入点”的位置。

Word有“即点即输”的功能(如无法使用该功能,选择“工具”|“选项”命令,在“编辑”选项卡中选中“启用即点即输”复选框)。

1.输入中文

2.输入特殊符号

3.插入日期和时间

⑴用“插入”|“日期和时间”命令;

⑵按Alt+Shift+D键,插入日期;

⑶按Alt+Shift+T键,插入日期。

4.更改输入方式:当Word文档处于改写模式下,输入的字符将会覆盖插入点之后的文本。插入模式和改写模式间进行切换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双击状态栏上的“改写”按钮或者按键盘上的Insert键。

5.换行

在Word中,当输入的字符到达一行的右边界时,文本会自动换行,称为“软回车”;如果输入时按Enter键,则产生一个段落标记“8”,称为“硬回车”。段落标记是一个段落结束的标志,Word中文本的缩进、对齐方式、分栏、项目符号等设置都以段落为基本单位。

6.插入文档“插入”|“文件”。

7.显示/隐藏非打印字符

要显示/隐藏非打印字符,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显示/隐藏编辑标记”按钮。也可选择“工具”|“选项”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在“视图”选项卡的“格式标记”区域选定相应复选框。

㈢打开已有文档

㈣保存与关闭文档

1.如果当前有多个打开的文档,按住shift键的同时单击“文件”菜单项,这时下拉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变成“全部保存”,单击该命令,可同时保存全部打开的文档。

2.关闭文档时将文档从内存中清楚,并关闭该文档的窗口。

㈤多文档间的切换 Ctrl+F6或者Alt+Esc或Alt+Tab。

㈥显示文档

1.普通视图

普通视图在重新分页、屏幕刷新等方面速度最快,适合文本输入和编辑工作。普通视图不能显示页眉、页脚、页号、页边距以及多栏版式。

2.页面视图:具有“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3.Web版式视图:用来创建、编辑网页。

4.大纲视图:大纲视图中可以折叠文档、只查看标题或者展开文档,这样可以更好地查看

整个文档的内容。

5.阅读版式视图:不显示文档的页眉页脚和多余的工具栏,扩大显示区域,将相邻两页显

示在同一个版面上,方便用户进行审阅和编辑。

6.打印预览视图

7.全屏显示方式

三.文档的编辑与格式设置

㈠文档的编辑

1.选定文本

常用的鼠标选定文本方法:

⑴选定一个单词:双击该单词

⑵选定一个句子:按住Ctrl键单击该句的任意位置

⑶选定一行:在该行左侧选定区单击鼠标键

⑷选定一段:在该段落左侧选定区双击鼠标键

⑸选定整个文档:在左侧选定区任意位置三击鼠标左键;或选择“编辑”|“全选”命令

⑹选定一个矩形区域:按住Alt键的同时拖动鼠标

⑺选定任意长度的连续文本:单击需选定的文本起点,按住Shift键单击需选定的文本终点;或按住鼠标左键,从起点拖到终点。

⑻选定不连续的文本:Ctrl

2.移动和复制文本

除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使用拖动的方法无需通过剪贴板,操作更加快捷方便:用鼠标左

键将选定的文本直接拖到目标位置,拖动时同时按住Shift键,实现文本的移动,按住

Ctrl键实现文本的复制。

㈡字符格式设置

1.利用“格式”工具栏设置

2.利用“字体”对话框设置

“字符间距”选项卡:可设置相邻字符的间距、字符缩放比例(水平方向缩小或放大)和

字符位置等:

注:在Word中,字体大小有“号”和“磅”两种度量单位。以“号”为单位时,数字越小,字体越大;而以“磅”为单位时,磅值越小字体越小。

㈢段落格式设置

1.设置段落对齐方式:有左对齐、右对齐、分散对齐、居中、两端对齐。

2.设置段落缩进

段落缩进包括四种缩进方式:左缩进、右缩进、悬挂缩进和首行缩进。

3.设置行间距和段间距

段间距指两个相邻段落之间的距离,由前一个段落的段后距离和后一个段落的段前距离组成。

4.设置制表位

㈣页面格式设置

1.设置分页与分节

⑴文档分页

在文档中插入分页符的方法是:将插入点置于选定位置,选择“插入”|“分隔符”对话框,选择“分隔符类型”区域中的“分页符”,单击“确定”按钮。

⑵文档分节

打开“分隔符”对话框,有四种可供选择:下一页、连续、偶数页、奇数页

㈤特殊格式设置

1.首字下沉

2.分栏

3.边框和底纹

4.脚注和尾注脚注包括两个部分:脚注标记和脚注内容。“插入”|“引用”|“脚注和

尾注”

5.目录

㈥格式重用

1.格式刷方法是:

⑴将插入点置于要复制格式的段落中,或直接选定该段落。

⑵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格式刷”按钮,鼠标指针变为刷子形状。

⑶按住左键并拖动鼠标刷选目标段落,即可将复制的段落格式应用到目标段落中。

2.样式

样式包括字符样式和段落样式两种。

除设置样式外,还可对样式本身进行新建、修改和删除操作。

四.表格操作

五.对象操作

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公式

六、其他应用

在文档编辑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时间过长忘记保存而丢失所作的修改,可将文档的保存方

式设置为“自动保存”,系统按照设置的时间间隔对文件进行自动保存,设置步骤如下:

1.选择“工具”|“选项”命令,显示“选项”对话框,单击“保存”选项卡。

2.选中“自动保存时间间隔”复选框,设置所需的时间间隔数据。最大值为120分钟。

3.单击“确定”按钮。

七.打印输出

1.若要双面打印文档,“打印”下拉列表中选择“奇数页”,当打印完毕,将打印纸翻转后,再在“打印下拉列表中选择“偶数页””。

2.“缩放”区域的“每页的版数”下拉列表,用以指定一页打印纸打印的文档页数。如:

要将4页文档内容打印在一张纸上,选择“4”版。

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一.excel窗口的组成

1.工作簿。工作簿是excel用于组织数据、绘制表格的文件。Excel启动时显示一个空白

的工作簿,默认文件名为Book1,扩展名为.xls。

2.工作表。一个新的工作簿中默认包含3个空白的工作表:Sheet1、Sheet2、Sheet3。

3.单元格。

4.名称框。显示活动单元格的地址或区域的名称。

5.编辑栏。显示或编辑活动单元格中的数据、公式等内容。

6.工作表标签。显示工作表的名称。

二.Excel的基本操作

㈠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一个工作簿文件可以包含多个工作表,默认为3个,最多可包含255个工作表。在工作簿

中可以对工作表进行插入、删除、重命名、移动、复制等各种基本操作。

1.选定工作表。单击该工作表标签。

2.插入工作表。选定工作表,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命令,可以再选定的工作表前插入一个空白工作表。

3.删除工作表。选定工作表,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在其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

4.重命名工作表。双击工作表标签,或在工作表标签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工

作表明被反白显示,输入新的名称,按回车键确定。

5.移动或复制工作表:有以下两种方法。

⑴选定某个工作表的标签,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鼠标上方会出现一个黑色三角符号,

拖动到指定位置松开左键,可以将选定工作表移动到新的位置。如果在拖动鼠标的同时按

住Ctrl键,则将工作表复制到到指定位置。

⑵选定要移动或复制的工作表标签,在其快捷菜单中选择“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命令,会

弹出一个对话框,在“下列选定工作表之前”列表中选择目标位置,如果是复制操作,选定“建立副本”复选框,否则进行移动操作。

㈡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1.选定单元格

2.删除单元格

三、工作表的编辑与格式化

㈠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1.单元格数据的输入

工作表中的单元格是数据存放的地方,向单元格中输入数据可以使用下面3种方法之一:

⑴单击单元格,输入的新数据替换原有数据。

⑵双击单元格,插入光标出现在单元格中,输入的新数据插入到光标处。

⑶选定单元格,单击编辑框,插入光标出现在编辑框中,输入数据,单击编辑框左边的输

入按钮“√”确认,或者取消按钮“×”取消。

2.单元格数据的类型

⑴字符型数据

字符型数据时说明性数据,包括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特殊字符以及汉字字符等。

字符型数据在单元格中默认左对齐。

字符型数据可以是文本型的数字。在默认状态下,输入数字时系统会自动识别成数值

型数据。若要将输入的数字作为字符数据,应在数据最左端加西文单引号“’”,以与数

值型数据区别。

⑵数值型数据

数值型数据在单元格中默认右对齐。

⑶日期/时间型数据

注意:时间和AM/PM之间必须输入空格。

⑷逻辑型数据

逻辑型数据的逻辑真值用TRUE表示,逻辑假值用FALSE表示。逻辑型数据在单元格中默认居中对齐。如果要将输入的true、false作为字符型数据,应在数据最左端加西文单引号,以与逻辑型数据的区别。

3.自动填充数据

⑴填充相同数据

⑵填充序列

可以使用“序列”对话框来填充等差序列。——选择“编辑”|“填充”|“序列”命令,打开序列对话框,然后对其编辑。

也可以使用“序列”对话框来填充等比序列。

注:拖动只能沿活动单元格的横向或者纵向进行。横向拖动在活动单元格的同行中填充,

纵向拖动在活动单元格的同列中填充。

⑶自定义填充序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

4.数据有效性设定

数据输入前可以进行输入的有效性设定,以阻止非法数据的输入。选定要设定有效的单元格,选择“数据”|“有效性”命令,即可设置。

4.删除数据

选定所有要删除数据的单元格,直接用Delete键删除其内容,或者在选定单元格后,选择“”|“”命令,也可删除其内容。

注意:这里的删除,只是删除单元格中的数据,并没有删除单元格。

5.复制、粘贴数据

默认情况下,excel粘贴时单元格中所以内容都粘贴到目标单元格中,excel还提供了选择性粘贴,用户可以有选择的只粘贴数据、格式,或者仅粘贴公式等等。

㈡工作表的格式化

1.设置行高和列宽

⑴使用鼠标调整列宽和行高

⑵使用菜单命令调整列宽和行高:选定工作表中的一列多多列,选择“格式”|“列”|

“列宽”命令,输入所需的宽度值。

2.设置对齐方式

单元格中各类数据都有自己的默认对齐方式。若要自定义对齐方式,可以选定单元格,在

其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对齐”选

项卡中进行设置。

3.设置字体

可以利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字体”选项卡来设置字体。

4.设置边框和底纹

5.设置条件格式

“格式”|“条件格式”

6.自动套用格式

“格式”|“自动套用格式”

四.公式和函数

㈠公式

1.运算符

⑴比较运算符:用于比

较两个数据的大小,结果为逻辑值。进行比较的两个数据类型必须一致。比较运算规则如下:

①数值型数据按数值大小比较。

②字符型数据按照字符的ASCⅡ码值进行比较,中文字符按照拼音进行比较。

③逻辑值数据FASLE小于TRUE。

④日期型、日期时间型数据时间早的数据小于时间晚的数据。

⑵各类运算符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一次为:算术运算符、文本运算符、比较运算符。其中,

算术运算符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百分号和乘方、乘除、加减。

2.单元格的引用

公式中通常都有对于其他单元格的引用,通常使单元格的列标和行号来引用单元格。引用

分为3种:绝对引用、相对引用和混合引用。

3.区域的引用

4.公式的输入

Execl中任何公式的输入都是以“=”开始的。

㈡函数

1.函数的使用

函数调用时公式的一部分,调用格式如下:函数名(参数列表)

参数列表由若干个参数组成,各参数之间用“,”进行分隔,参数可以为常量、函数、表达式、单元格引用、区域引用等。

函数作为公式的一部分可以直接输入,也可以进行粘贴。也可以“插入函数”。

2.公式的复制和移动

可以使用“复制”、“剪切”、“粘贴”命令将公式应用到其它单元格中去。如果公式中有对单元格或者区域的引用,不同的引用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复制或者移动结果。

⑴如果公式中使用的事单元格相对引用,公式在进行复制或者移动时,相对引用的单元格地址会根据公式位置的变化做相应的改变。

⑵如果公式中使用的事单元格绝对引用,公式在进行复制或者移动时,绝对引用的单元格地址不会随公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㈢常用函数

1.IF函数

语法格式: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2.SUM函数

格式:SUM(number1,number2,……)

功能:返回所有参数之和,参数可以是常量、表达式或者某一单元格区域,如果是单元格区域,则对区域中所有数字求和。

3.AVERAGE函数

AVERAGE(number1,number2,……)

4.TODAY函数

TODAY() 功能:返回系统当前日期,并且此日期可以随着系统日期的更新而更新。

5.NOW函数

NOW() 功能:返回系统当前日期时候,并且此日期时间可以随着系统日期时间的更新而更新。

6.INT函数

INT(number):返回不大于参数值number的最大整数。

7.TRUNC函数

语法格式:TRUNC(number,num_digits)

功能:将数字的小数部分截去。Num_digits默认为0,此时函数对number截去小数部分取整。

8.TEXT函数

语法格式:TEXT(value,format_text)

功能:根据format_text指定的数字格式将value值的数值转换为文本形式,返回值为字符型数据。

9.AND函数

语法格式:AND(logical1,logical2,……)

功能:所有参数(1~30个)逻辑值均为TRUE时,函数返回值为TRUE,所有参数都为FALSE时,函数返回值为FALSE。

10.OR函数

语法格式:OR(logical1,logical2,……)

功能:所有参数(1~30个)的逻辑值有一个为TRUE时,函数返回值为TRUE;所有参数都为FALSE时,函数返回值为FALSE。

11.COUNT函数

语法格式:COUNT(value1,value2,……)

功能:value1,value2,……是包含或者引用各种数据类型的1~30个参数,函数统计数值类型参数的个数。

12.COUNTA函数

COUNTA(value1,value2,……)

功能:value1,value2,…是包含或者引用各种数据类型的1~30个参数。

13.COUNTIF函数

语法格式:COUNTIF(range,criteria)

功能:计算range指定的单元格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criteria的单元格的个数。给定criteria条件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者文本。

14.SMALL函数

语法格式:SMALL(array,k)

功能:返回数据集array中的第k个最小值,array可以使包含数值型数据的单元格区域。

15.STDEV函数

语法格式:STDEV(number1,number2,……)

功能:number1,number2,……为对于总体样本的1到30个参数,函数用来估算样本的标准偏差,反映了数据相对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注意:STDEV函数假设其参数是总体中的

样本,如果数据时全部样本总体,则应该使用STDEV函数计算标准偏差。

㈣图表

excel的图表按照所在位置可以分为两种:嵌入式图表,与数据源在同一个数据表中;独

立式图表,单独以一张工作表的形式存在,默认名称为chart1。

㈤数据管理

excel不仅具有数据计算处理能力,还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可以实现数据的筛选、

排序、分类汇总等操作。

1.数据清单

数据清单的特点:

⑴每一列的数据时具有相同属性的数据的集合,相当于数据库中的字段,列标题为字段名。

⑵除第一行为字段名以外,其余每一行的数据构成一条数据。

⑶不允许存在空白行和空白列,也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两行。

数据清单可以直接在工作表区域内进行编辑工作。

2.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PPT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㈠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协议和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

共享和透明服务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

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网叫APPANET)

第二阶段:局域网络(LAN)发展的重要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主要特征是:局域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为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试题中法律、应用文写作、科技基础、公民道德建设、时事政治各部分所占比例约为30%、25%、25%、10%、10%。 第一部分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应用文概述;②.应用文特点;③.应用文的作用;④.应用文分类、撰写;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 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第四部分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45725711.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精华

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精华)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 符合题意的,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 分。) 1. 计算机系统中,各种数据和命令传输的公共通道称为()。 A. 存储器 B.总线 C. 内存 D.中央处理器 2. 所谓的定点数指的是()。 A. 数据的小数点位置固定不变 B.小数位数固定不变 C. 整数位数固定不变 D.整数符号位不变 3. RAM 的中文含义是()。 A. 移动存储器 B.硬盘存储器 C.只读存储器 D.随机存储器 4. 能检测岀2位错误,并能纠正1位错误的校验码是()。 A. 奇偶校验码 B.循环冗余码 C.BCD码 D.海明码 5. CAD的中文含义是()。 A. 计算机仿真技术 B.计算机控制技术 C.计算机办公软件 D.计算机辅助设计 6. 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A. 算术运算 B.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C.控制和寻址运算 D.寻址运算 7. CPU可以用来描述计算机的()。 A. 运算速度 B.输入功率 C.磁盘转速 D.更新频率 8. 相联存储器是一种()的存储器。 A. 按逻辑空间访问 B.按内容访问 C.按文件类型访问 D.按数据类型访问 9. 计算机中,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 A. ASCII码 B.汉字编码 C.BCD码 D.内码 10. 内存储器中,每一个存储单元被赋予唯一的一个序号,该序号称为()。 A. 容量 B.编号 C.标号 D.地址 11. 十进制数211转换成二进制数为()。 B. 12. 存储器设计的目标之一是以较小的成本使存储体系与CPU的速度相匹配。为了实现此目标,速度、容量和价格是设计存储器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确定存储器体系结构。一般情况下,理想的存储体系结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 A. 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存、寄存器 B. 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高速缓存、寄存器 C. 高速缓存、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寄存器 D. 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事业单位常识判断

事业单位:常识判断如何拿高分 对于常识判断的复习,由于常识本身蕴含的内容比较多,而且涉及的范围广又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极强的规律性,那么在行测中应该掌握什么高分经验才会让常识判断少丢分呢?经验告诉我们,常识复习的时候也应该掌握方法和技巧! (一)绝对词中的法 绝对词中的法,是指在题目的选项中,有“都有”、“全部”、“任何”、“一律”等比较绝对化的词语,如果选错误选项,则此项多为正确答案;如果选正确选项,则可以直接排除,正确答案在剩余的选项中产生。在此类选择正确选项的题目中,一般会有一到两个选项包含绝对化的词语,考生可以直接跳过这样的选项,在其他选项中寻找正确答案。 【例】下列关于设定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均应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进行评价 B.部门规章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C.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D.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任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答案】D (二)原则判定法 原则判定法是指,在大家掌握的法律知识不足的情况下,运用生活中基本的行为准则,根据事物产生、运行、发展的基本原理来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部分法律的产生来源于它所存在的社会环境,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的制定更多的遵循了人们日常的行为准则,符合当下社会事物运行的基本原理。 【例】下列条款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 某饭店店堂告知:“请保管好随身物品,丢失概不负责” B. 某干洗店声明:衣物丢失,只赔付洗衣费二倍的价钱 C. 淘宝网某服饰店告示:“本店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货” D. 某商场厕所门口警示牌:“地滑小心摔倒,否则责任自负” 【答案】A (三)去同存异法 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未能做出判断正确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及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目标,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例】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 )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高效、自动地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二、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 诞生: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第一台计算机的基础上,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伊曼提出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的方案,大大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微处理器的发展史。 2. 发展: 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 第一代 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第四代 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1. 科学计算:弹道轨迹、天气预报、高能物理等 2. 信息处理: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电算化等 3. 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 4. 辅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 测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5. 电子商务 四、微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单位为:位(BIT)。字长越长,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精度越高。 2. 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 . 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单位为字节(BYTE)。 8BIT=1BYTE 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B 4. 存取周期:内存储器完成一次完整的读操作或写操作所用的时间。 5. 运算速度:计算机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单位是:百万条/秒(MIPS)。五、计算机语言 主要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六、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它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进行复制、传播,从而达到破坏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目的。它具有传染性、隐蔽性、触发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点。七、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 1. 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工作质量 3.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4. 打破传统会计工作的范围,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第二部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结构如图:

计算机专业学习知识试卷习题包括答案.doc

计算机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1. 本卷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2.答客观题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和试卷代码(2)涂写在答题卡 相应位置上,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答主观题时,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规定位置 上,然后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客观题部分(一、二、三大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字母涂黑。每小 题 1 分,共 40 分) 1.软件生命周期的瀑布模型,典型地刻画了软件生命周期的阶 段划分,它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 8 个阶段,并将它们归纳 3 个时期,以下是正常的开发顺序。 A. 开发期、运行期、计划期 B. 计划期、开发期、运行期 C. 开发期、计划期、运行期 D. 计划期、运行期、开发期 2. 存储器中存放的信息可以是数据,也可以是指令,这要根据:

A.最高位是 0 还是 1 来判别 B. 存储单元的地址来判别 C. CPU 执行程序的过程来判别 D. ASCII 码表来判别 3. Windows XP中的“剪贴板”是: A. 硬盘中的一块区域 B. 软盘中的一块区域 C. 高速缓存中的一块区域 D. 内存中的一块区域 列存放 F 列单元格存放工资总额, E 中,设 2000Excel 4. 个调税, G 列存放实发工资。 其中当工资总额 850 时个调税 = (工资总额 -850 ) *税率;当工资总额< 850 时,个调税 = (工资 -850 )*税率;当工资总额< =850 时,个调税 =0 。设税率> 0.05 。则 F 列可根据公式实现。其中 F2 的公式应为: A.=IF (“E2>850 ”,( E2-850 )*0.05 ,0) B.=IF (E2>850 ,0,(E2-850 ) *0.05 ) C.=IF (E2> 850 ,(E2-850 )*0.5 , 0) D.=IF (“E2>850 ”,0,( E2-850 )*0.05 ) 5.Windows XP 中,同时按三键一次,可以打开“关闭程序” 对话框,以关闭那些不需要的或没有响应的应用程序。 A. Ctrl + Shift + Del B. Alt + Shift + Del C. Alt + Shift + Enter D. Ctrl+ Alt + Del 6.PowerPoint2000 的各种视图中,可以对幻灯片进行移动、删除、添加、复制、设置动画效果,但不能编辑幻灯片中具体内容 的视图是:

2015云南昭通下半年事业单位真题解析-行测A类常识判断

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请点击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 2015云南昭通下半年事业单位真题解析 行测A类常识判断 2015年下半年云南昭通事业单位笔试时间为10月31日,云南昭通事业单位考试原则上只进行笔试,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社会科学专技类、自然科学专技类、医疗卫生类四个考试类别,每一类别都分别对应考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两个科目。公共科目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A 类)、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和医疗卫生类(E类)四个类别。 为了方便广大考生,云南中公事业单位依据考试大纲为大家准备了大量备考资料、模拟试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在报名阶段、考试阶段为大家答疑解惑全程陪伴,一切尽在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共20题参考时限10分钟) 1.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藏自治区是最晚成立的民族自治区 B.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C.一个名族自治的地方,可以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 1.【答案】D。解析:A选项,最早建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最晚建立的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故A选项正确。B选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因此,B项正确。C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主要有4种类型: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并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在某些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地方也可以以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自治地方。故C项正确。D项错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而不包括人大常委会,故本题答案选D。 2.对下列危害道路交通安全行为的处罚,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是: A.陆某和张某在马路上飙车,被判有期徒刑 B.周女士饮酒后开汽车回家,驾照被暂扣三个月,并被处罚2000元 C.出租车司机刘师傅酒醉后继续开车载客,被吊销驾照并追究刑事责任 D.朱先生开车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被吊销驾照,并终生不得取得新驾照 2.【答案】C。解析:A选项,在马路上飙车属于危险驾驶,根据我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

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 1.计算机系统中,各种数据和命令传输的公共通道称为()。 A. 存储器 B. 总线 C. 内存 D. 中央处理器 2.所谓的定点数指的是()。 A. 数据的小数点位置固定不变 B. 小数位数固定不变 C. 整数位数固定不变 D. 整数符号位不变 3.RAM的中文含义是()。 A. 移动存储器 B. 硬盘存储器 C. 只读存储器 D. 随机存储器 4.能检测出2位错误,并能纠正1位错误的校验码是()。 A. 奇偶校验码 B. 循环冗余码 C. BCD码 D. 海明码 5.CAD的中文含义是()。 A. 计算机仿真技术 B. 计算机控制技术 C. 计算机办公软件 D. 计算机辅助设计 6.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A. 算术运算 B.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C. 控制和寻址运算 D. 寻址运算 7.CPU可以用来描述计算机的()。 A. 运算速度 B. 输入功率 C. 磁盘转速 D. 更新频率 8.相联存储器是一种()的存储器。 A. 按逻辑空间访问 B. 按内容访问 C. 按文件类型访问 D. 按数据类型访问 9.计算机中,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 A. ASCII码 B. 汉字编码 C. BCD码 D. 内码 10. 内存储器中,每一个存储单元被赋予唯一的一个序号,该序号称为()。 A. 容量 B. 编号 C. 标号 D. 地址 11. 十进制数211转换成二进制数为()。 A. 11010011 B. 11010010 C. 1101011 D. 11011011 12. 存储器设计的目标之一是以较小的成本使存储体系与CPU的速度相匹配。为了实现此目标,速度、容量和价格是设计存储器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确定存储器体系结构。一般情况下,理想的存储体系结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 A. 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存、寄存器 B. 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高速缓存、寄存器 C. 高速缓存、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寄存器 D. 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13. 在Windows中,呈灰色的菜单表示()。 A. 该菜单有下级子菜单 B. 该菜单正在使用

事业单位C类考试

5.23 事业单位联考 C 类卷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5 题,参考时限10 分钟)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开始答题: 1.关于城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尚不足50% B.城市群将是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 C.我国城镇化的核心是实现“以城带镇”的发展模式 D.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市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 2.根据居民身份证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民丢失居民身份证申请补领,不用登记指纹信息 B.小明今年8 岁,可自愿申请领取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证 C.张大妈是低保户,在其换领居民身份证时,应免收工本费 D.某公司非法扣押员工的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可处五百元罚款 3.下列四对商品中,在需求方面的相互影响关系明显不同于其他三对的是: A.燃气灶和抽油烟机 B.鸡肉和牛肉 C.汽车和汽油 D.饮水机和桶装水 4.关于中国周边岛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岩岛是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 B.钓鱼岛群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C.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 D.太平岛是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黑龙江无法看到极昼现象 B.贵州有全国最大的瀑布 C.全国大陆最低点位于海南 D.广西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6.关于我国珍惜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朱鹮喜欢生活在湿地、沼泽和水田地带 B.中华鲟是一种古老的脊椎动物 C.大鲵的体色可随环境发生变化 D.扬子鳄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鳄鱼品种 7.关于世界战争史中的著名将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麦克阿瑟曾任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总司令 B.隆美尔有“沙漠之狐”之称 C.戴高乐将军领导了“自由法国”运动 D.蒙哥马利曾是苏联陆军元帅

最新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试卷附带答案

2018最新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试卷 1、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形式是 (A)八进制(B)十进制(C)二进制(D)十六进制 2、硬盘工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 (A)噪声(B)震动(C)潮湿(D)日光 3、针式打印机术语中,24针是指 (A)24x24点阵(B)信号线插头有24针 (C)打印头内有24x24根针(D)打印头内有24根针 4、下面列出的四种存储器中,易失性存储器是 (A)RAM (B)ROM (C)PROM (D)CD-ROM 5、办公自动化是计算机的一项应用,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属于(A)科学计算(B)实时控制(C)数据处理 (D)辅助设计6、I/O接口位于 (A)总线和设备之间 (B)CPU和I/O设备之间(C)主机和总线之间 (D)CPU和主存储器之间7、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只有 (A)高级语言(B)符号语言(C)汇编语言(D)机器语言8、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CD-ROM是 (A)只读型大容量软盘(B)只读型光盘 (C)只读型硬盘(D)半导体只读存储器9、微机中1K字节表示的二进制位数是 (A)1000 (B)8x1000 (C)1024 (D)8x1024 10、下列字符中,ASCII码值最小的是 (A)a (B)A (C)x (D)Y 14、在Word的编辑状态,执行编辑菜单中”复制”命令后 (A)被选择的内容被复制到插入点处

(B)被选择的内容被复制到剪贴板 (C)插入点所在的段落内容被复制到剪贴板 (D)光标所在的段落内容被复制到剪贴板 15、在Word中”打开”文档的作用是 (A)将指定的文档从内存中读入,并显示出来 (B)为指走的文档打开一个空白窗口 (C)将指定的文档从外存中读入,并显示出来 (D)显示并打印指走文档的内容 16、Word的”文件”命令菜单底部显示的文件名所对应的文件是 (A)当前被操作的文件(B)当前已经打开的所有文件 (C)最近被操作过的文件(D)扩展名是.doc的所有文件 17、在Word的编辑状态,执行编辑命令”粘贴”后 (A)将文档中被选择的内容复制到当前插入点处 (B)将文档中被选择的内容移到剪贴板 (C)将剪贴板中的内容移到当前插入点处 (D)将剪贴板中的内容拷贝到当前插入点处 18、在Word的编辑状态,进行字体设置操作后,按新设置的字体显示的文字是(A)插入点所在段落中的文字(B)文档中被选择的文字 (C)插入点所在行中的文字(D)文档的全部文字 19、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最低层是 (A)传输层(B)网络层(C)物理层(D)应用层 20、存储400个24x24点阵汉字字形所需的存储容量是 (A)255KB (B)75KB (C)37.5KB (D)28.125KB 21、下面是关于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论述,其中正确的一条是 (A)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均能产生目标程序 (B)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均不能产生目标程序 (C)编译程序能产生目标程序而解释程序则不能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时事、科技人文、行政管理、公文等。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考试综合知识就是公共基础知识,要根据具体的考试而看,例如福建与四川的综合知识考试内容既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又包括职业能力测试。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型 一般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型为主,但是目前很多省份公基的考试形式已不再是单纯的客观题型,多数倾向于公基+材料写作的形式,像湖北、江苏、河北等地的考试中,公基里政治、法律等内容也出现了主观题的形式,比如案例分析、简答、简析等题型。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怎么复习 在备考公共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考试科目很多,建议考生提前拟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内容应该包含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各个学科门类。在各个具体学科复习过程中,首先是分析历年真题,其次是从头到尾梳理理论框架,再次是在历年真题和框架的基础上找出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复习,最后是习题训练。习题训练建议先按照每个模块进行专项练习,临考前一周再做模拟卷,体验真实的考试状态。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点归纳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 内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匀速缓冲存储器) 主机总线 输入/输出接口 硬件系统外存储器 1、计算机系统外部设备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2、OSI参考模型: 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达方式。 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以及数据的交换。 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对端服务。 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 等功能。 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 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的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 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3、TCP/IP参考模型: 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专门为用户提高应用服务。 负责在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端到端通信。 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 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4、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星状拓扑结构、环状拓扑结构、树状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和总线形拓扑结构。 5、IP地址分类: D类地址:用于组播。 E类地址:暂时保留。 6、计算机的发展史。 7、简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的5大部分及其功能。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的中间结果暂时存储在运算存储器内。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算以及处理运算结果。 输入设备: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化为机器能识别的信息形式。 输出设备:将运算结果转换为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 8、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特点。 答:按通信范围和距离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LAN:最常见、应用最广。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

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 ?【测查内容】 ?常识判断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科技、生物、地理、历史、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主要测查考生的知识面、知识结构以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答时,要仔细阅读问题题干部分和四个备选答案,根据常识对事物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并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答案。常识判断题主要依赖于平时的知识积累、观察和思考,它不依赖于任何一门具体的专业知识,涉及面广,要求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多观察,勤思考。 ?常识判断题一般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常识记忆;另一类是在常识基础上偏向于判断。 应试技巧: ?(1)有选择有重点地复习和记忆。各类常识浩如烟海,没有一个人可以全部掌握。因此,一方面要靠考生的平时积累,另一方面考生应根据每年的考试大纲,在考前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忆相关常识。 ?(2)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复习和记忆。综合基础知识准备过早意义不大,因为会不断遗忘。因此比较好的做法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在考前的适当时间开始背诵和记忆。 ?(3)考试时不必无谓地花费过多时间。常识题对考来说通常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所以,考试时考生只需要看清题目,而不必花费太多时间进行思考。对不会的题目可尽快猜一个答案,然后进入下一题。 ?【文学常识】 一、我国古典文学之最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3、《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4、《离骚》是我国第一首优秀的长篇抒情诗,作者是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 5、《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6、《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7、《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8、《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 9、《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10、《梦溪笔谈》是我国第一部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11、《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1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 13、《红楼梦》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 14、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作品收在《楚辞》里。 15、李清照是我国第一个女词人,作品收在《李清照集》里。 16、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17杜甫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杜工部集》里。 18、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白氏长庆集》里。 二、作家作品并称 1、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2、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3、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8、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风骚:《诗经》和《楚辞》。 10、乐府双璧:《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11、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2、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14、六艺:六种经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技能:即礼、

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知识点归纳

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知识点归纳 《历年真题详解汇编》 2009年 单选题第18题 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法律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权力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主体)依法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直接或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不同类别的行政行为,对于行政机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明晰其分类,对于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对执法行为性质的认识、规范执法形式、完善执法程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对其做以下分类: 一、行政立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行为 以行政权作用于法律规范的方向不同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行为。行政立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政行为,如国家档案局制定部门规章的行为;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将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具体组织和个人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行政处罚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以是否针对特定的对象、是否具有普遍约束力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做出的、具有普遍约束效力的行政行为,如某县档案局制定发布关于做好“三农”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管理对象做出的、影响相对方权益的具体决定或措施的行政行为,如某省档案局对携带档案出境的审批行为。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抽象行政行为是不可诉的,而具体行政行为则是可诉的。 三、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以做出是否必须具备法定形式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遵守特定程序才能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规章的公布行为;非要式行政行为是指不需具备特定形式或遵守特定程序,只要行政主体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了适当的方式即可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汶川地震灾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抢险中发布即时口头命令的行为。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考点: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编码与数制、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性能指标、计算机的组成部件与常见外设。 1、计算机的发展:以基本逻辑元件为标志,发展分四个阶段。 第1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采用电子管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差、成本高、容量小、输入输出设备落后,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第一台计算机ENIAC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第2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采用晶体管制作逻辑部件,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体积较小,重量减轻,能耗降低,制作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存储容量有了提高,开始有了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3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1969),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存储容量大幅度提升,增强了系统的处理能力,系统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使多用户可以共享软硬件资源,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度迅速扩大。 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更小,质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更快。 第4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0年至今),基本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因集成度不断提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广泛使用软硬磁盘和光盘。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相继出现。软件产业高度发展,多媒体技术用于计算机,广泛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2、计算机的特点:快速的运算能力;足够高的计算精度;超强的记忆能力;复杂的逻辑判断能力;程序控制方式。 3、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问题的计算。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3)计算机的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4)过程控制(或实时控制):利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检测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 5)人工智能(或智能模拟):是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储如感知、判断、学习等。 6)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构成了计算机网络。 4、计算机系统 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采用程序存储,程序控制技术。 5、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中央处理器: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CPU),也被称作微处理器;运算器也称算术逻辑单元,用于执行所有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指令;控制器负责把指令逐条从存储器中取出,经译码分析后向整机发出控制命令,以保证正确完成程序所要求的功能。 2)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它的功能是存储程序和数据。按能否与CPU直接交换信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按存取方式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关机后RAM信息消失,ROM 信息不消失。 3)输入设备:是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内存中。 4)输出设备:与输入设备正好相反,是将放在内存中的信息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换为人们所能识别的形式。 6、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程序和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要的文档集合。

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热点分析 计算机基础是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一般需要考生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综观近几年各地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考试情况来看,考生需了解计算机的起源、发展以及主要应用,字符编码;理解不同计算机语言的特点及其区别,尤其是利用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如何得以被计算机执行;掌握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等;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数值的各种进制表示及转换方法等。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1.1.1计算机的发展 以使用的基本逻辑元件为标志,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年—1957年) (1)采用电子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差、成本高。 (2)采用水银延迟电路或电子射线管作为存储部件,容量很小,后来外存储器使用了磁鼓存储信息,扩充了存储容量。 (3)输入输出设备落后,还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 (4)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ENIAC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年—1964年) (1)采用晶体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体积较小、重量减轻、能耗降低、制作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得到了提高。 (2)普遍采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采用磁盘/磁鼓作为外存储器,存储容量有了提高。 (3)开始有了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如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语言。 (4)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年—1969年) (1)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 (2)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存储容量大幅度提高,增强了系统的处理能力。 (3)系统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使多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软硬件资源。 (4)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 (5)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序迅速扩大,除用于科学计算、自动控制和数据处理外,还用于处理图形、图像及文字资料等方面。 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更小、质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速度更快。 4.第四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0年至今) (1)基本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半导体存储器因集成度不断提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广泛使用软硬磁盘和光盘。 (3)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相继出现,软件产业高度发展。

2020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2020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与梳理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以下整理了相关的考点给大家作为参考。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 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包括: 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 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 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最全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归纳

操作系统 1、计算机的硬件基本上由哪五大部分组成? 答: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运算器都可对数据进行哪两种运算? 答: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CAD、CAM、CAT、CAI都代表什么? 答: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2、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3、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4、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传送)的全过程。 5、程序性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类。 6、能举出哪些是高级语言、哪些是低级语言? 低级语言: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basic . cobol . c. foxbase等 7、操作系统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三种操作系统。 8、解释型程序和编译型程序有什么不同?哪种程序产生目标程序? 编译程序产生目标程序 9、DBMS是什么的? 答:DBMS 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10、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份组成。 11、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两部分。 12、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资源共享)、(虚拟)、(异步)。 13、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14、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作业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存储器管理)、(进程管理)。 15、操作系统发展的过程:(无操作系统)、(单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 16、Spooling系统是(批处理)系统。 17、批处理系统有两大特点(自动性)、(顺序性)。 18、批处理系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不断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吞吐量。 19、分时系统的特点(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20、分时系统的主要目标?系统对用户的响应时间。 21、实时系统分为哪两类?并能举出这两类的例子。飞机飞行、弹道发射、预定飞机票、查询航班都是什么系统? 22、实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靠性)、(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23、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是(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2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什么? 答:1、科学计算 2、数据通信与数据处理、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设计 5、计算机人工智能 25、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答:1、字长 2、运算速度 3、主存容量 4、综合性能 26、CPU的状态 答:CPU交替执行操作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在执行不同程序时,根据运行程序对机器指令的使用权限而 将CPU置为不同的状态,。CPU的状态属于程序状态字PSW的一位。大多数计算机系统将CPU执行划分为管态和目态。 27、PCB是什么? 答:是进程控制块。 28、用户组织的逻辑文件有哪两种形式? 答:流式文件、记录式文件 计算机网络及网络安全 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