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能通过读图、析图做相应练习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给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即:识读“气温曲线图”,分析出气温的变化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出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观看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哪位同学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根据实际情况)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短时间,多变:长时间,少变)

3.通常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人们最关注的是什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教师小结:通常一提到天气,多数人首先关注气温,这是为什么呢?那时因为气温与我们的关系密切,气温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承转]既然气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习新课

一、气温的变化

问题设计:读课本53页,自学完成:

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

2.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3.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时间变化。

4.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叫(气温日较差)

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

学生活动:在书中找到答案,划下来并回答问题。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举例让学生判断: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变化)

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

问题设计:阅读54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的,气温观测有哪些规范要求?

教师点评小结:气温的观测基本规范;气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承转]从气温的观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气温是变化的,凭你的经验,能说出一天中何时气温最高?何时气温最低?一年中哪个月份气温最高?哪个月份气温最低?谚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说明气温变化时有规律的,午热晨凉说的是气温日变化,冬寒夏暑说的是气温的年变化。请看图,来印证我们的感觉是否正确。

问题设计:读图分析

1.读课本53页图3.11,回答一天中几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是多少?几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是多少?计算气温日较差。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多媒体展示:气温的日变化(气温曲线图)

得出气温日变化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读课本53页图

3.12,回答北半球陆地一年中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海洋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计算气温年较差。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多媒体展示:气温的年变化(气温曲线图,热带、温带和寒带)

得出气温的年变化规律: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的气温年变化大。

学生活动:课本54页,活动:绘制气温曲线图。完成55页第2题。

教师点评小结: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南北半球因季节相反,所以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总是相反;同一季节,海洋总是比陆地推迟一个月到达最热或最冷,这是因为海洋夏季受热增温速度比陆地慢,冬季降温组度也慢。

[承转]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所以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差异很大。

二、气温的分布

问题设计:读课本55页,自学完成:

1.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

2.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3.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差异: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世界上最热的是(非)洲,最冷的是(南极)洲

学生活动:在书中找到答案,划下来并回答问题。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多媒体展示:等温线图,了解等温线图的各知识点,及说出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看图找答案,通过前几章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知道: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温度相同;低温中心,高温中心;等温线的疏密。

教师小结补充:阅读等温线图,我们可以分析世界或某个区域气温分布的规律。通常根据等温线的延生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等温线密集,差异大,等温线疏松,气温差异小;如果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低位低温中心,反过来为高温中心。

多媒体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观察: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提醒阅读地图的三要素。

学生得出结论:赤道气温高,两极气温低。原因是赤道是低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热量多。

教师小结补充:气温从赤道往两极是越来越低。这是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不同的;在赤道地区由于纬度低获得的多,而两极地区纬度高获得的少(纬度因素)引导学生从图中找信息,找规律,得结论。读课本56页图3.17,完成:

1.在山地和丘陵,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多少℃?(0.6 ℃)(地形因素)

2.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个比较平直,哪个比较弯曲,为什么?(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气温差异小)

3.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和海洋哪个气温高,冬季呢?(陆地、海洋)(海陆因素)

4.哪个大洲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最低?(非洲、南极洲)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回答正确的给予肯定,对于不准确或错误的答案,进行原因的分析,指出问题的所在,加以指正。

多媒体再次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引导学生总结气温分布规律。重点指出青藏高原和周围大陆气温的不同是地形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以顺口溜形式总结,使学生便于记忆。

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

冬暖夏凉是海洋,冬冷夏热是陆地,

地势高低也影响,相差6℃每千米。

【本节总结】

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化叫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分布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陆差异);在山地和丘陵,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二、气温的分布

1.纬度分布规律

2.海陆分布规律

3.地形分布规律

集体备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参与备课:ssssss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 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 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2.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 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 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 关系理念。 教学重难点及难点 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难点: 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媒体: 教案,课件,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地图 教学方法: 讲解,案例,提问激发,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总结等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一起谈谈今天的气温变化情况来导入新课 一、气温的变化 1)概念 1.让大家观察课本插图(北极地区和广州地区)的北极熊同一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学生读图后能回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 2.哪位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年内气温的变化情况? 让几位同学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况。 3.教师总结:气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说同一地点一天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气温变化有两种:日变化和年变化。通过有关课件和课本第53页的图3.11、3.12来让学生亲自读图分析和得到结论。 板书:[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教案8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3、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重点 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自学过程 (一)自学49—50页“气温与我们”部分内容 1、自学50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 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 次,一般是在时、时、时、时观测。 2、读49页3.10图,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点时是℃,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你能描述什么是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吗?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4、阅读50页活动题资料,说出每一个字条的内容中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字条1说明气温与的关系;字条2说明气温与的关系; 字条3说明气温与的关系;字条4说明气温与的关系; 字条5说明气温与的关系; 请你任意说出一条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实例 (二)自学“气温的变化”部分内容

1、读51页上面文字,气温的日变化是以 ;气温的年变化是以 。 2、读图 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日较差约 ℃。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高气温出现在 。 3、读图 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年较差约 ℃。 4、读图 3.12右边的文字,完成右表: 5、处理教材51页活动1 读图3.14完成下列要求: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 (3)气温年较差为 ℃;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 夏 ,季节变化 ,年较差 (大或小)。 6、处理教材51页活动2,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1)根据上面的材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征是 。 五、学效检测 1、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它是位于 半球(南、北)的 上(海洋或陆地)。 3 13.9 8 11 12 -6.7 -16.8 10 20 30 -10 -20 -30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初中地理第 1 页共1 页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⑴初步学会阅读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⑵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⑶学会根据气温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图。 二、教学重点:学会绘画、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及阅读气温分布图。 三、教学难点: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及气温分布规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为什么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报天气预报?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点击多媒体课件]学生结合资料分析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过渡:结合“早穿皮袄午穿纱”说说人们的衣着为什么变化很明显? 因为一天气温在变化——气温的日变化【板书】 结合第二段资料北方人冬夏的饮食的变化,说说不同的季节饮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差?[板书]气温的年变化,下面就学习气温的变化【板书】 3、[点击多媒体课件]阅读某地一天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观察图形,学生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⑴图上横坐标轴表示什么?纵坐标轴表示什么? ⑵如何找出这天的最高气温,最高气温大约是多少?在什么时刻气温最高? ⑶如何找出这天的最低气温?最低气温大约是多少?在什么时刻气温最低? ⑷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差是多少?指出这是气温的日较差【板书】。 4、[点击多媒体课件]阅读北半球陆地的气温年变化图,观察上图请同学们运用类似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⑴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在哪个月? ⑵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在哪个月? ⑶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差是多少? 5、学生运用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方法,讨论完成活动题P51.1。 6、[点击多媒体课件]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在准备好的几何方格纸上) 7、[点击多媒体课件]阅读等温线图回答问题:【板书】气温的分布 讨论:各点温度是否相等?等温线闭合处怎样判断高温中心、低温中心?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变化有什么关系?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多少? 8、[点击多媒体课件]阅读世界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⑴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⑵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和海洋气温一样高吗? ⑶在回归线附近找20°等温线在陆地、海洋弯曲的趋势。 9、小结。【板书】气温的水平分布 过渡:我们夏季纳凉,在地面凉爽还是山上?【板书】气温的垂直分布 10、[点击多媒体课件]2005年我国登上队员以大无畏的精神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重新丈量了山的高度,创造了登山史上的奇迹。在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峰上你看到什么景色,为什么? 11、[点击多媒体课件]读气温垂直变化图,计算山顶的气温,并说说你如何计算的。 12、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1多变的天气 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1多变的天气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语句描述气候的是() A. 晴朗无云 B. 多云有小雨 C. 四季如春 D. 暴风骤雨 2.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___,对人体健康___;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____,对人体健康___.() A. 大,有利;小,有害 B. 大,有害;小,有利 C. 小,有利;大,有害 D. 小,有害;大,有利 3.下列叙述,表示气候的是() A. 晴空万里 B. 雷电交加 C. 细雨绵绵 D. 冬暖夏凉 4.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A. 风和日丽 B. 四季如春 C. 冬季寒冷干燥 D. 终年严寒 5.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A. B. C. D. 6.2017年3月18日,沈阳市南北二干线快速路工程开始施工,在施工期间最有可能造成临时停工的天气是() A. B. C. D. 7.看到下列天气预报,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正确的是() A. ﹣﹣防汛预警准备 B. ﹣﹣添加衣物防寒 C. ﹣﹣小麦抗旱工作 D. ﹣﹣太阳能发电实验 8.下列是四位同学对一日天气的描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A. 四季如春 B. 长冬无夏 C. 终年炎热 D. 电闪雷鸣 9.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符合这一特征的有()

A. 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 B. 中国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 C.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 D. 暴风骤雨 二、填空题(共4题;共8分) 10.天气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________(长时间、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它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多变、稳定). 11.写出下列天气符号的名称: ________ 1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________数量有关,用来________表示。空气质量高低,既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要受________的影响。 13.根据下列描述辨别天气与气候,按要求填入表中 ①秋高气爽,水碧林红②今明两天多云转晴③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④清明时节雨纷纷⑤小楼一夜听春雨⑥春光明媚,莺飞草长 三、综合题(共2题;共1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柴静的纪录片视频《穹顶之下》被大量转发,该视频是当前对雾霾报道最综合的一个纪录片,该纪录片以情感定位到个人社会的责任感的共鸣转化,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环境意识,它短时间获得的关注度和传播量可以和《舌尖上的中国》匹敌. (1)雾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空气质量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________ 表示. (2)雾霾多发生在春季.雾霾的出现与风力、气压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会引发雾霾,如:________ ;________ (列举两例).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分布与变化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分布与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难点 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准备 1.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2.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步骤 一、气温的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两位同学放学路上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 2.出示北极地区和广州地区的北极熊同一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1.读图后回答: 同一地点一天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 2.学生读图后回答:

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 3.哪位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年内气温的变化情况? 4.教师总结:气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况。 板书:[第二课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时间、空间 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 3.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况。 一、 气温的观测 1.由不同人对气温的感受不同导入气温的观测工具—温度计,并介绍摄氏度的来历。 2.你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的吗? 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度计的使用。找学生阅读课件中百叶箱的说明。 3.教师演示几种错误的温度计使用方 法,然后由学生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 4.我们该如何来测定一天的气温呢? (1)观测的次数及时间 (2)日平均气温的计算 (3)由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5.如何来表示所观测到的气温资料呢? 我们先学看一幅来自气象部门的坐标图。 引导学生观察填写表格,并导出气温日较差概念。 “早穿皮袄午穿纱……”分析 1. 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温度计的读取方 法。 2. 了解百叶箱及温度计的使用要求。 参与课堂试读温度计的活动。 3. 演示并总结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4. 一天观测几次?什么时间? 思考得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5. 观察思考一下问题: ) 表示多长时间的气温变化? ) 最高温、最低温多少?出现在何 时? ) 计算: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 思考回答 6. 绘制年气温变化曲线图 ) 根据课件显示分组讨论

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气温是一种地理名词,一般指大气的温度。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中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摄氏度。气温是用来衡量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分布状况和变化态势的重要指标。它可根据需要分为日均温,月均温和年均温。它还是指导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气温季节变化:气温季节变化-气温季节变化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由于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地面储存热量最多的时期,就是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储存热量最少的时期,也就是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因此,一年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所在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和冬至日),也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的六月和十二月),而是比这一天要落后1~2个月。即最低值出现在一月或二月,最高值出现在七月或八月。海洋上落后较多,陆地上落后较少。北半球,中、高纬度内陆的气温,以七月为最高,一月为最低;海洋的气温,以八月为最高,二月为最低。气温分布图:气温图是表示空气温度(0℃或°F)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变异情况的地图。包括气温平均值、极端值、较差、界限气温等内容。常以等值线法表示各时段气温的空间分布,以定位(气象测站)图表法表示气温一年中的变化过程。等温线间距视制图范围内温度跨度与地图比例尺而定,同一幅图内间距基本相同。等温线色层的色调及色饱和度,直观地反映气温的冷暖和数量特征及相应温度条件下的地理情况。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1.受纬度影响显著,南北温差大,纬度越高,温度越低;2.受地势影响显著;平原温差与高原温差大;3.受气候带和大气压影响;同一纬度不同气候带温差大;4.受海陆位置影响;内地与沿海不同的季节,温差大。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因此2.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是7月,最低气温是1月,海洋最高气温是8月,最低是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刚好相反。因此会有气温年较差。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教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 认识环境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 为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因而天气有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 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的危害。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两道思考题:1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 2、这种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教师讲述这一带受副高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的产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要规避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天气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和看懂天气预报。 (版书)二、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 1、城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 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

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气温的测定,主要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主要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间,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 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学会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析的方法。注重从图上直接得出结论,将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 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 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2.能够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善于讨论、思考、探究、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3.总结全球气候分布的规律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小天气预报解说员,思考:哪些人类 活动受到气温的影响呢? (1)什么是气温生活中怎么才能听到或读到气温这个词 (2)如何观测气温 (3)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知道什么气温? 指导学生读图日平均气温 提问: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 指导学生读图气温日变化 提问:(1)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 (2)什么叫气温日较差?计算图中的气温日较差。 口算:快速算出课件中红色方框内的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__________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升,_________气温最高,随后气温逐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doc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潞新二中黄瑜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与气温的分布。具体知识点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2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3.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准备.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1.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2.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步骤 一、气温的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两位同学放学路上的对1.读图后回答:同一地点一天话,引导学生思考。2.出示北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 极地区和广州地区的北极熊同一2.学生读图后回答:同一时间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3.哪位3.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 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年内气温况。 的变化情况?4.教师总结:气 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 况。 板书: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 布] 时间、空间

一、气温的观测1.由不同人对 气温的感受不同导入气温的观测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温度计1.的工具—温度计,并介绍摄氏度的读取方法。 来历。 2.你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2.了解百叶箱及温度计的使用的吗?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要求。参与课堂试读温度计 度计的使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练习题 最新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复习精要 1、日平均气温=(8时气温+14时气温+20时气温+2时气温)÷4 1、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P51 3、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例:开远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16℃、 14℃、4℃。则这天的最高气温是。日平均气温是。 4、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相反) 5、能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并能根据气温曲线图正确描述当地的气温年变化。 6、气温分布的规律: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③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例:某座山山脚海拔500米、气温15℃,而山顶海拔2500米,山顶气温是℃。 典型例题 1.下面是某一气象观测站根据测得的某日气温数据绘制的气温 曲线,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地当日最高气温是,出现时间是; 当地当日最低气温是,出现时间是; 当地当日气温日较差是。 【解析】 解答本题应注意读图的准确性,一般的顺序是先依据纵坐标读出气温值,再依据横坐标读出时间值;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选题角度】 本题考察学生气温曲线图的阅读,能根据资料读出气温的变化并计算气温日较差。 【答案】31℃、14点、24℃、4点、7℃ 2.读甲乙、丙、图三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甲地最热月是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最冷月是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 (2)乙地最热月是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最冷月是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 (3)丙地表示的气候带是______带。 (4)甲、乙两地中,______地在北半球,______地在南半球。

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案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 教案建议 关于“”的总体教材分析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气温的测定,主要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主要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间,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学会从“整体到局部” 逐步分析的方法。注重从图上直接得出结论,将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 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 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 5、极值---局部最冷最热的地方 6、人类对气温的影响,可以简单的讲解。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优秀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知识和能力] 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中考资源网 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5.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6.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8.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并说出其分布规律,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中考资源网曲线图,培养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温的年变化。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 【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3.等温线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指导讨论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描述这种天气状况的是什么要素?那么,什么是气温?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现在开始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中考资源网 一、气温和生活 [讲授新课]

1.投影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课本P50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气温的表示方法是____________。 怎样观测气温? 2.请2~3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评论、补充,教师评价。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说明其使用的方法,并让学生观测当时的气温值,读、写出来。注意给学生说明气温在零度以下时的读法和表示方法,如-5℃。 3.投影展示课本P49图“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让学生观察读出各时刻的气温值,并计算出日平均气温。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月或中考资源网一年的平均气温,归纳写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4.投影展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和自己归纳的方法加以对照校正,加深对平均气温的理解。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 5.让学生阅读课本P50活动,思考讨论各项资料反映的是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哪些方面的关系,使学生得出结论:五个实例分别说明的是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课标与教材 (一)【课程标准】 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难点: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的理解。 教材分析: 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谈论法以及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节重点从“气温与生活”、“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内容贴近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第二部分学生通过预习,搜集资料,知道由于太阳照射使气温发生日变化和年变化,但需要教师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绘制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知道气温一天中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的时刻;及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陆地和海洋的差异;第三部分内容偏难,需要教师由前面学过的等高线、等深线的原理,让学生建立起等温线的概念,从等温线分布图上理解高温中心、低温中心;不同地带的温差的不同,理解气温的变化幅度,进一步理解世界气温的三大分布规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气温的观测方法。 能正确阅读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或日变化曲线图。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四、教学评价 1、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活动时评价个小组的参与度。 2、采用当堂提问的形式,观察学生的听课认真度。 五、教法与学法: 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温度计、多媒体课件、世界气温分布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展示济南一周的天气预报,请同学们复习常用的天气符号。并将图中的风向用附号展示。 除了天气符号,天气预报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气温播报。让同学们试着说出图中的气温。 转承:气温是如何测的呢?怎样直观地反映气温一天的变化趋势呢? 展示课件:气温观测、读温度计、整点气温读数 教师提问:日平均气温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得出日平均气温是每日8时、14时、20时、2时气温读数的平均值。教师提问:你感觉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在什么时候? 教师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沅江市人和学校曾涌军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月/年平均气温和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 2、学会计算平均气温和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 3、了解气温变化的规律。 4、学会阅读与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夯实基础。 2、通过小组互助和训练,突破重点、难点。 3、通过读图与绘图,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与气温变化曲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因地制宜,指导生产生活。 学习重点: 1、平均气温与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计算。 2、气温变化的规律。 学习难点: 阅读与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学习过程: 一、结合生活,激情导入,明确学习的目标、途径与方法。 1、学生结合时下气温与开学的气温变化与生活的关系导入:

我们现在穿的衣服与开学时有什么不同?我们对气温的改变感受相同吗? 2、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夯实基础。 (一)、方法:1、学生独立阅读教材p53—54,独立完成自学思考题。 2、小组内互相检查自学思考题完成情况,组长安排好展示交流。 3、小组展示自学情况,一组展示,另一组评价。评价要求为,一看声音是否洪亮,二看表达是否清晰,三看表达是否准确。 (二)、自学思考题: 1、气温是指的温度,生活中,人们除了关心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般还想了解、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测量一天的温度,一般测量四个时段的温度,使用放在百叶箱中测量,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 3、日平均气温的计算办法是,一天中四次测得的气温分别为8℃、15℃,11℃,6℃,该天的平均气温是。 4、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气温的日较差计算办法是。 5、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陆地出现在月,海洋出现在月;最低气温陆地出现在月,海洋出现在月。南半球呢?气温的年较差计算办法是。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 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气温的测定,主要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主要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间,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 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学会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析的方法。注重从图上直接得出结论,将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 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 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

七年级上《多变的天气》教案

七年级上《多变的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 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 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 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说明]: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 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

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 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 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 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 各种天气符号。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 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 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 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 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 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的概念 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初中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我们研究的是气候要素之一气温。这一部分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地图与活动题配合使用,活动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的测定。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通过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即:识读“气温曲线图” 分析出气温的变化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出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地理图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谈话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组“欣赏自然变化,感受地理之美”的图片

[承转]气温不但影响自然界的变化同样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新课讲授】 壱、气温的变化 活动设计一:阅读54 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的,气温观测有哪些规范要求? 教师通过学生体温的测量,引出气温的观测的用具和放置的位置,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人工观测通常每天在8 时、14 时、20 时、2时测 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师点评小结:气温的观测基本规范;气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承转]从气温的观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气温是变化的,凭你的经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引导法、综合分析法。 教具准备: 自制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录像)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人们冒着严寒,正在观赏冰灯,整座冰灯园就像神话中的水晶宫;而在南国的广州春节迎春花市上,人们手捧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徜徉在花的海洋,春意浓浓,喜气盈盈……同是春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和景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这节课我们就能知道答案。 [板书]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讲授新课] [提问] 我们每天都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听到和读到气温这个词。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和气温有关呢? [提示] 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以讨论方式进行。大家可从我们的衣、食、住、行来思考,也可以你的一天为例想一想。 [学生回答] 略 [师小结] 前段时间气温较高,我们只穿T恤就行了;现在,我们需要穿上长衫,披上外套才行。这说明现阶段温度下降了。 [板书] 一、气温和生活

[提问] 请大家阅读书上50页阅读材料,说说它们分别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四者中哪一项相关? [讨论] 请大家分组讨论五分钟,然后每组把你们的答案写出来。 [答案] 第一个材料与衣有关; 第二个材料与食有关; 第三个与住有关; 第四个与行有关。 [提问] 相信大家都已清楚气温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下面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气温是变化的还是无论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提示] 一天、一个月、一年,国内与国外,我国北方与南方,热带、温带、寒带气温状况如何? [讨论] 略 [答案] 气温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每天午后气温往往最高,日出前后最低;一年中春季(或冬季)与夏季的温度相差很大,我们南京会相差20度左右;我国南方常年温和,北方常年寒冷,气温较低,南北温度差异较大! [承转] 同学们思维活跃,相当棒!既然气温是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年份都存在着差异,也就是气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板书] 二、气温的变化 [讲述] 有这样两句习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午热晨凉,冬寒夏暑”。大家想一想,从这两句习语中,你能得出一个与气温有关的什么结论? [讨论] 略 [答案] 可以得出气温在每日的不同时刻都有变化,每年的不同季节都有变化。 投影展示课本51页图3.12“气温日变化” [讲解] 我先给大家讲一下气温曲线图的结构:横坐标轴表示时间(24小时),纵坐标轴表示气温刻度,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高低的连线。 [提问] 请大家观察一下曲线的弯曲情况,告诉我一日之内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间?最低值又会出现在什么时间? [答案] 午后2时左右是一日气温的最高值,日出前后是最低值。 注意:从图中看到的是凌晨4时,但并不是说就是每个地方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各地地方时不同,迎来日出的时间也不一致。有的会是凌晨4时,有的却是凌晨6时。因此,较为科学的说法就是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夏天中午午睡后往教室赶的时候比正午还热啊?高温季节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风扇,不然就汗流不停,但日出前后不吹风扇也不会流汗,可能你还会拉被单盖到身上。这就是气温的日变化。 [板书] 最高气温───午后2时左右 1.日变化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提问] 请大家还是看投影图。其中气温的最高值是多少?最低值又是多少?它们之间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