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2 五柳先生传(课文注释)

22 五柳先生传(课文注释)

22  五柳先生传(课文注释)
22  五柳先生传(课文注释)

22 五柳先生传

课文注释:

(1)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2〕不详:不知道。

〔3〕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4〕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5〕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6〕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7)或:有时。

(8)造饮辄(zhé)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

(9)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0) 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1)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

(12)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3)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4)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15〕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16)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17〕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1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19〕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0)衔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

(21)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朴厚实。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教案

22 五柳先生传 鄞州区横街镇中学许鹏浩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 3、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4、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2、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年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从少年起就经历了很多政治上的纷扰,后来出仕(当参军和县令这样的小官)到归隐,更遇到了晋宋易代的变迁,他对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丑恶是很不满的。他归隐时四十一岁,虽然有不少复出机会,但直到晚年也“不肯复仕”。六十三岁去世,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著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质质疑问难,翻译全文。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全文写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内容? 三、细读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请找出。 2、从他的性格和志趣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一个宁静淡泊的人 生活:家贫;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一个安贫乐道的人 志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一个率真放达的人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一个自得其乐的人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

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第22课《五柳先生传》

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投影显示。)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 n) 汲(jí) 俦(chóu)觞(sh ng)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 一、学生朗读课文 二、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五柳先生传》教案_1

《五柳先生传》教案 文本解读: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向人们展示了他不求名利,甘于贫困,期望以诗、酒自乐的情怀。学习本文,首先要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所以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意义也成为本文的学习目标之一。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领悟陶渊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 教学重难点: 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shì)酒辄(zhé)尽吝(lìn)情短褐(hè) 箪(dān)食汲汲(jí)俦(chóu)觞(shāng)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每有会意③亲旧知其如此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⑥短褐穿结⑦衔觞赋诗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⑾赞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2、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第一课时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5doc初中语文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 下)5doc初中语文 ------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孙家祥知识与能力: 1.明白得五柳先生的形象确实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把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注重明白得重要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亮的写人方法。另外把握与明白得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明白得: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时刻: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闻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专门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形。。 (幻灯片显示。)

给以下字注音: 嗜(shi4) 辄(zhe2) 吝(lin4) 褐(he4) 箪(dan1) 汲(ji2) 俦(chou2)觞(shang1)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如何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现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表达,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颂扬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什么缘故〝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因此〝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管?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管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管,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亮。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22.《五柳先生传》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2课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并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再现桃园领会思想——导入新课学习)(2分钟) (展示《桃花源记》图片)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理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五柳先生家做客。 (二)初读课文:(诵读课文质疑问难——初步感知课文)(15分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并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 2、学生自由接力朗读,借以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3、教师出示本课重点字词句子的解释,学生也可提出质疑,师生共同疏通。 4、学生齐读课文,加强对文意的理解。 (三)研读课文:(品鉴高趣赏析态度——感受人物风致) 分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将任务分配到小组,小组内集体讨论,并由代表提交) 探究一:品鉴五柳先生的高雅志趣。 研讨:文中写了五柳先生的哪些兴趣爱好?你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这些兴趣爱好? 信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曾不吝情去留。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结论: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 (教师设疑:你如何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插入相关连接) 探究二:品鉴五柳先生的人生态度。 研讨:五柳先生的“高”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找出原句予以品味。 信息:先生不知……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结论:隐姓埋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教师设疑:五柳先生为何隐姓埋名?插入相关链接,介绍魏晋时期的门第之风) 探究三:感受五柳先生的思想境界。

《五柳先生传》赏析(2篇)

《五柳先生传》赏析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闲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五柳先生传》是他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他的志趣。对他的名字作了介绍之后,接着写他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一是饮酒,一是写文章,可见他的志趣是高雅的。他虽然隐姓埋名,但与道家说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并不一样。不过,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为什么不求甚解?这就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有什么“会意”呢?没写。我们从陶渊明所写的《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诗作中可以想见。他从书中得到哲理,得到启示,对当时的混乱、丑恶的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但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因而“闲静少言”,只是不说,不是不知。这使我们隐隐地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也隐隐地感到那个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第二个志趣——饮酒。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但读书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他内心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内心的波澜没有表现出来,却找到了一个使波澜平静的方法,这就是嗜酒。“嗜”字说明不是一般的小饮,而是“期在必醉”。尽管“家贫”,也没有改变这一嗜好,就因为在醉乡中可以使心灵的波澜得到平静。这是他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第三个志趣——著文章。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官得禄。这一点也说明了他内心的确有“会意”,有话要说的,只是不愿对别人说,写文章给自己看。“闲静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娱”,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他实际上是有痛苦的,但能从读书、饮酒、写文章当中得到解脱。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表明作者也很欣赏道家所鼓吹的无为而治的古代社会,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独善其身”。全文二百多字,语言洗练,于平淡之中表现深刻的内容,这就是陶渊明诗文的一大特色。第二篇: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译文:算了吧!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节选)陶渊明的这首《归去来兮辞》主要抒发了作者远离官场,欣然归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第2课时

第二课时 组名:姓名:学习评价: 一、导入新课:以抽问作答的方式复习课文重点文言词汇和句意 二、合作探究★步骤一【整体把握】:请各小组长指导各组同学感情朗读课文,并做好展示准备 1、初步理解,请用课文语句作答(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6)、读“”,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或淡泊宁静的五柳先生。(7)、读“”,我们看到一个恬淡自足的五柳先生。 (8)、读“”,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或胸襟开阔,意存高远五柳(9)、读“”,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或开朗乐观的五柳先生。(10)、读“”,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11)、读“”,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2、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主要方面相关内容 籍贯姓字 思想性格 乐趣爱好 生活状况 人物形象 ★步骤二【重点把握】:请各小组长指导各组同学再次感情朗读课文,并做好展示准备 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本文第1、2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第1段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3、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4、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5.“嗜酒”说明了什么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6、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7.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8.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这种精 神值得提倡吗 9、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10.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赞: “不戚戚于贫贱”照应;“不汲汲于富贵”照应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照应 11、“赞”与前文有何关系这种仿史传的写法有何好处 12、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作评价)

最新《五柳先生传》教案备课讲稿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文言文。这偏文章篇幅较短,内容也比较好理解。学习这篇文章,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熟读文章。 教学目标: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 4、迁移训练,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1、疏通文意。 2、把握人物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理解《五柳先生传》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多媒体展示《饮酒》画面) 师:说起陶渊明,同学们都不陌生。我们跟他一起欣赏过《桃花源记》“落英缤纷”的美景。我们也曾感受过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给我们的是一个热爱自然,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那么他对自己是怎么认识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五柳先生传》,来加深对他的了解。

2、走进作者 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 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六十岁左右去世。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在中国诗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二)正字正音 嗜 shì辄 zhé褐hè箪瓢dān piáo 屡lǜ黔娄qián lóu 汲汲 jí jí衔觞 xiánshāng 吝(lìn)汲(jí)欤(yú) (三)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分钟)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 3.翻译课文 学生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 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环堵萧然 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⑦以乐其志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一些语言现象,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进行归纳。 (1)古今异义: A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完整版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6.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 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2分)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 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精要笔记: 文章托五柳先生为名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与世俗之外 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一、 解释下列词语 1何许人也 ______ 2不详_ ___________ 6期 __ 7吝情 11 汲汲 ________ 二、 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而退,曾不吝情去留。_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理解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 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全文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 .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程度;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程度。(2分)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5.文章 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亲旧 _____ _9晏如也 13觞 3会意_ 去留 12俦 5造饮辄尽造 _______ __________ 10戚戚 3既醉 ,达到了 ,达到了 ?(2 分). ?(2 分)

22.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五柳先生传》 知识与能力: 1.透过作品初步了解自传的特点。 2.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3.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2.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上课有两条要求: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谈论自如;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那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呢?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境。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

书的四个步骤。曰:“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方法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结合。 易读错的字: 2.指定学生逐句翻译全文,师生共同点评。 (1)补充注释: 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地知道。 或置酒而招之置:置办。招:招来。 曾不(zēnɡ)曾: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 吝情(lìn)吝:舍不得。 晏如晏:安逸,闲适。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自娱娱:使欢乐。 颇示己志颇:稍微,略微。 以此以:依靠。此:这些。 以乐其志以:用来。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乐 (4)文言句式

辽宁省抚顺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托言为五柳先生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著文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人物形象丰满、鲜明,开创了文学传记体的先河。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如钱钟书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了解常见文言句式 2、初步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特点。 3、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语感。 2、学习作者运用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3、通过改写文章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更清晰感悟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五柳先生始终如一的洁身自好,保持个人抄操守的美德,让我们也能保持一个健康的积极向善的良好的心态,在物欲横流充斥每个角落的今天,静看沧桑人世宠辱不惊,享受生命所给予的全部当然包括苦难,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不气不馁。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运用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2、通过改写文章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更清晰感悟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方法:讨论、朗读学准备 诵读——品味——积累 品读——评析——改写 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自然而然走进课文】 他从悠然南山走来,带着扑鼻的菊香:他向润泽的草间走去,披着淡淡的晨雾。他来自炊烟袅袅的乡间田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他是谁?为何如此自然洒脱,飘然若仙?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去发现他身上更多的秘密。(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主探究——交流预习成果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解决文字障碍,疏通课文,为深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语文8 下】学案:22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2﹡五柳先生传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品味作品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4.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重点难点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在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

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2.题目解说: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主学习 一、说说陶渊明 结合《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谈谈你对陶渊明的印象。 二、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嗜()辄()箪()黔()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五柳先生传》学案 鲁教版

学习内容八年级(下)语文学 案 《五柳先生传》 主备:金鑫审核: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熟读、背诵全文。 3、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重点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 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学法指导质疑探究,以自读为主,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探究意识。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教学活动教(学)手 记 资料助读: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 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 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 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预习课文,发现问题 1、积累作者知识,初读课文,注意节奏。 例: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 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 民欤?” 2、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试着翻译全文,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标记 下来。

细读文本,生成问题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语调,划出本文的生字词。 嗜( ) 辄( ) 吝( ) 褐( ) 箪( ) 汲( ) 觞 ( ) 文中词语积累: 2、自己翻译全文,归纳积累文言知识。 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简单句式: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可以列表)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3、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教学重点】 1、在老师点拨下,进行独立探究,启发思维;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请同学介绍作者的概况。 (学生回答)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年,他亲自参加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适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屡(lǚ)空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 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三、翻译理解 1、同桌交流,解决疑难; 2、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许:处所,地方。 详:详细地知道。 因:就。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2 《五柳先生传》教案 文本解读: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向人们展示了他不求名利,甘于贫困,期望以诗、酒自乐的情怀。学习本文,首先要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所以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意义也成为本文的学习目标之一。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领悟陶渊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 教学重难点: 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shì)酒辄(zhé)尽吝(lìn)情短褐(hè) 箪(dān)食汲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 ..,不蔽风日。⑾赞.曰 ..于富贵⑩环堵萧然 ..于贫贱,不汲汲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2、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三种爱好,领会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1、放录音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课文朗读节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专题22课五柳先生传

古文专题22课五柳先生传 基础知识:1.解释词语:造:辄:吝情:萧然:晏然:戚戚:俦:觞:汲汲:会意: 2.翻译句子:(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好读书,不求甚解 默写: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晏如也。 2.——————,不慕荣利。好读书,————————-。 3.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题。(17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好.读书,不求甚解好: ⑵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 ⑶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期: ⑷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中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3分) 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8分) 二.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⑵亲旧.知其如此() ⑶不汲汲 ..于富贵()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

22五柳先生传

22 五柳先生传 课型:新授课时间:2012-2-28 主备人:吴银霞审核人: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2、归类识记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时间: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读(略) 二、题目解说: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自读,整体感知: 1、重点拼音: 辄(zhé)吝情(lìn)短褐(hè)箪(dān)瓢屡(lǚ)空晏(yàn) 黔(qián)汲汲(jí)俦(chóu)衔觞(shāng)欤(yú) 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第三,读出节奏。 四、译读,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亦( )不详( )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 )以为( )号( )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 )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 )忘食。性( )嗜( )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 ) 置酒( )而招之( );造( )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