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声现象》复习教学案

《声现象》复习教学案

《声现象》复习教学案
《声现象》复习教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案

罗波镇中心学校覃振齐

一、知识回顾:

1、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我们把它叫做,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可以

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的。声音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声音传递信息。(能或不能)

3、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和.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

音的较高.

4、音调是指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声源振动的越大,

声音的音调越高。

5、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例如:某

音叉每分钟振动3000次,其频率为Hz。

6、是指声音的强弱,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

7、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有关。

8、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即使在音调和响

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

9、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_______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中最慢。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声音,第一次是在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传播的。

10、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

11、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

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

12、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不同级别的声

音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为了保证人的正常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1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控制燥声(改变/减少/停止声源振动)(2)阻断燥声(隔声/吸声/消声)(3)在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控制。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除隔声材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控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以声消声是利用两个声波的疏部和密部相互抵消进行的。

14、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Hz至20000Hz之间,把它叫做可听声。超声波是指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20Hz的声波。超声波具有、、等特点。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避免它

的危害,并将它作为预报 的手段。

15、超声波测速根据 效应;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以上,教室内教师讲课时 听到回声和原声, 区分回声和原声,回声加强原声。(能/不能)

二、典型例题:

【例题1】左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 。

【例题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 .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 .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例题3】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

1”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

A .瓶和水振动,水的高度

B .瓶和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 .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例题4】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分析与结论:

第一章 《声现象》巩固练习

1.如图1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

有3m 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 )

A .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 .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 .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 .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图1

2 .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 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_________ m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 m /s )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6.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一实例: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有.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5.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6.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7.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定的。

8、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刷黑、王家墩机场搬迁、轻轨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热岛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9.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 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10.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1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

..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

12.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13、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14、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三个特征全都有。

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音调、响度、和音色;复习音调产生的原因,响度的影响因素;能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认识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复习声音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构建本章思维导图,培养综合概括能力,使所学知识形成体 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科学,热爱世界,以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乐音的特性及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学习难点:构建本章思维导图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产生的。 2、把正在发生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这说明,水的作用是,此实验用到了法。 3、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说明了,用到了法或称为法。 4、航天员在太空中能通过电进行交流。 5、利用声波与水波的相似性来学习声波,用到了法。 6、“桌子可以传声”实验中,说明可以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把这样的物质叫做,分为,,。 7、在真空中,声音(填“能”或“不能”)传播。 8、声速的定义:。 9、声速的大小与和有关;空气中的声速V= 。(150C) 10、要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回声到达人耳至少应比原声晚 S,即多少米?(写出计算过程) 13、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1)(2)。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 2、音调是指声音的,与有关,越高音调越高 3、频率的定义:,单位,简称,符号。 4、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做,频率范围为。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 都听见(填“能”或“不能”)。将、、统称为声。 5、响度是指声音的;与和有关;我们生活中常说的“音量”,指的就是响度。增大响度的方法:(1) (2)(3) 6、物体振动的幅度叫; 7、下图“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在此用来反映音叉振幅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法。(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和看到的现象是,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8、音色是指声音的,由和决定的。 9、波形图中,形状相同,说明相同;相同时间振动次数相同,说明相同;振幅相同,说明相同。 10、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 观察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波形,如 右图三者音调;响度; 音色是的(选填“相同”或 “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 版)新人教版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及其应用。复习重点: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复习难点: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音调及其影响因素。课前预习案自主复习:完成本章下列基础知识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发生才停止。 2、气体、液体和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中传播的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但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具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和。其中,与振动的频率(每秒钟物体振动的次数)有关,且频率越大,越高;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且振幅越大,越大,它还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不同。 4、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频率高于的声叫波,频率低于的声叫波,生活中用超检查身体及胎儿的发育情况用的是波,地震、火山、台风、海啸及一些动物交流时用的是波。 5、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

6、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 ;声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我的疑惑: 课堂探究案探究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探究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 A、(1)(2) B、(2)(4) C、(1)(3) D、(3)(4)探究知识点三:环保问题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山东省阳信县实验中学常俊山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 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复习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2.掌握两种物理实验方法 3.知道声音的特性,会识别波形图 4.会利用回声测距 重点:声音的特性及波形图的识别 难点:涉及声源移动的回声测距问题 【疏理知识,落实双基】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易错题: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 铃声将会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____(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 发现: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 (2)介质:、、均能传声,真空传声。 3.声速 (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回声的重 要应用是测距和定位,测量原理是________。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易错题: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发现: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和。 名称概念影响因素相关关系 音调声音的发声体的频率频率高,则音调; 频率低,则音调。 响度声音的(强弱), 常用分贝(dB)表示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 声体的远近 振幅大,则响度; 振幅小,则响度。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决定。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 考点三声的利用 易错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定位的是() A.蝙蝠夜间进行觅食B.捕鱼船的声呐系统C.医学上的超声洗牙D.倒车雷达发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 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每次拨动都应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 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4.在本章中,学生会接触到开放性试题,由于刚刚接触,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第一章《声现象》教学案汇总

兴隆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班级:姓名: 【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掌握声速相关的计算。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进行声速的计算。 【要点1】声音的产生 〖活动〗利用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等身边物品,使它们发出声音。试试看,你有多少种方法? 〖分析〗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音叉的发声 〖质疑〗(1)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2)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3)发声的物体一定是固体吗?。 〖思考〗古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各种声音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 〖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2.发声的物体叫做。

【要点2】 声音的传播 〖活动〗(1)你把耳朵紧贴着课桌的一端,你的搭档在另一端用铅笔轻轻敲击, 你听到声音吗?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敲击声,比较一下两次声音是否一样? (2)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仔细聆听。再用绕有 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你又听到了什么? (3)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 (4)将一部正在播放MP3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中央,再把瓶内 空气抽出。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思考〗如果瓶内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那么声音还能传播出来吗? 〖质疑〗瓶内空气能全部抽掉吗? 〖总结〗 【要点3】 声音是一种波 声能 〖思考〗声音传播为什么一定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又以什么形式传播呢? 〖活动〗 〖总结〗 1.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在 中传声效果好。 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1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2.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 人教版 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课前复习归纳本章知识点,并完成自主导学。 三、学习目标 1、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并分析相关的应用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自主导学导学 1、声音条件: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例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悦耳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不能直接用口语交谈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例 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导学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传播声音的介质有、、。 (2)声音以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传声。 (3)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 m/s、声速大小跟有关,还跟有关。 例 3、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 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_ __ ;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__ _(填序号)导学 3、声音的特征:声音是由、、显示其特征的。 (1)音调: ①音调决定的因素:发声体振动的;②音调与频率对应关系是: ,音调越高。,音调越低。 ③频率高于20000Hz叫做;频率低于20Hz叫做、(2)响度: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发声体的和应关系: ,响度越大。,响度越小。 (3)音色:音品、音质,影响音色的因素有:材料、结构。

中考复习1[1]声现象导学案.doc

1.声现象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 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途径。 重点难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及决定因素;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超声波、次声波特点应用。学习过程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真 空传声。 3>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 波能粉碎小石头,表明声音具有。 4、声速:声速大小取决于o通常情况下, v固v波v气。15 °C空气中的声速约 为o 5、回声:回声是声音传播时遇到障碍物时而 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 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nic 针对练习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衅 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 / 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r X B、声音产生的原因r a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 鼓血血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而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3、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 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 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的原 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而产生的。 考点2.声音的特性 1、、、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人们常将它们称做声音的三要素。 2、响度:声音的叫做响度。响度与有 关,还与有关O 3、音调:声音的叫做音调。音调与有 关,频率指,其单位为—。 4、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音色。 针对练习 1、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 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 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 手指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心. W 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 尺发:11声音的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显示的波形。叩乙内 其中)*,音音调相同的是_图和图;响度相同 的是图和图。 5、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Hz,人耳(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 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 次。 考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 乐音通常是指物体做发出的声 音,乐音的波形是的; 噪声通常是指物体做发出的声 音,噪声的波形是的。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掌握基础知识。 2、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 3、会知识的应用。 知识回顾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产生的条件 (1)声音产生的条件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放大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振动不明显,不易观察或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体将这样的发声体的 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 到声源。如图所示,小纸片 在播音的扬声器中或者发声 的鼓面上振动。 2.声源 (1)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发生的物体 ①固体可以发声:用手刮梳子齿时,梳齿振动发声;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振动,说明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发声;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振动而发出的;用小槌敲击音叉时,用手接触音叉能感觉到音叉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水花四溅,再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②液体可以发声:溪水哗啦啦地响,说明水振动发声。 ③气体可以发声: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 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 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喇叭能 发出声音是由于喇叭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的方式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最快,气体中最慢。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4.声速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t s v ;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 (2)回声产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利用回声测距。 ①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t : a .当△t >0.1 s 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 b .当△t <0.1 s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不能听到回声。 ②反射面光滑,反射效果较好,易听到回声;反射面粗糙、疏松多孔,声音会被吸收,不易听到回声。 ③回声的利用与防止:回声测距与测速(s=vt /2)、电影院的墙壁。 二、声音的三要素 1.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主备:段传友同备:姚文斌审核:初中物理组学生班次与姓名: 一、课标告诉我们: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二、本我们要做到: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三、预习导学: 1、观察与思考: 在一次风较大的时候,观察旗杆上的国旗,当你听到国旗在风中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国旗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当风停了以后,国旗不再发声,这时国旗在旗杆上不再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 实验一:将钢尺(或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让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手拨动另一端,观察钢尺发声时情形。 实验二:将你的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再使耳朵离开,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敲击桌面。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 3、动脑想一想: a.实验一中的钢尺产生声音时有什么特征?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b.实验二中第一次敲击声是在桌面的一端发出的,但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当耳朵离开桌面时,我们同样可以听到敲击声,这次的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传到耳朵的? c.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耳朵中的? 四、通过预习我会做: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并且以形式传播。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

声现象教学设计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物理,对物理探究活动比较陌生,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问题的提出不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过程也相对很简单,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让知水平决定的。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插,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本节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⑶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⒉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⑵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 和道理,对物理有亲近感。 ⑵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的合作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 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⒉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是本节的重点。 五、设计思路 学生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与自己的生活有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其学习兴趣是关键。本节教学首先利用上课铃声引入声音,然后用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本节各部分设计安排了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通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与感知,从不同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力求在学习活动中营造更加广阔的自由探究和活动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时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便于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⑴)扬声器在外的录音机、纸屑、小鼓、音叉与小槌、盛有水的大烧杯、铁板琴; ⑵带塞子的试管、注射器、音乐芯片(能放进试管里)、细线、、装有金鱼的鱼缸。

声现象 复习 导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 第四章声现象导学案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 第四章:声现象总结复习 [知识回顾]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而产生的,_____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是一种____,它具有 ______。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声音在150C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__的。乐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_有关,频率___,音调高,频率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响度还跟人到声源的____有关,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越___;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也不同。 3.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等;(2)在_________中减弱噪声,如在公路和住宅区设置_______和_______(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4.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_____之间.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___。 [课堂导学] 1.在桌子上放一些米粒,敲击桌面,看不到桌子在______,却听到______,看到米粒在______,这说明桌子在______. 2.“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 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D.岸——水——鱼 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6.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7.炎热的夏季,当雷雨来临时,闪电过后往往雷声隆隆,不绝于耳,“雷声隆隆”的原因是 . 39

第一章_声现象_复习导学案

1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教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查漏补缺,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强化与声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析。 (3)进一步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自主复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 、 均能传声。在150 C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音是一种 ,它具有 。 2、声音的三要素: 、 、 。其中声音的 叫音调,音调与 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3、从物理的角度来看,乐音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 ____、__ __和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将家中面临公路一侧的窗户关好;(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4、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次声波可用来预报________、 等自然灾害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课堂导学】 1、 预习反馈。 2、 边讲边练: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变式训练】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 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变式训练】 小提琴是我国人们喜欢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 .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 .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 跟 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 .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 、B 中① 和② 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声具有 。 【变式训练】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其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称为___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 【例4】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 传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 (乐音/噪声)。 【变式训练】 城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 A .噪声的产生 B .噪声的传播 C .噪声的接收 D .以上三种均是 【当堂检测】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 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 .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5.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 .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 .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 C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 .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声现象 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一、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2、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音乐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常识性地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通过观察、分析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能够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4、了解回声和共鸣,了解混响现象。 5、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二、基础知识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2、声 速: ,用表示,单位:。计算公式: 声速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频率: 超 声: 次声: 人耳的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4、乐音的三个特征: (1)音 调:日常描述: 影响音调的因 素: (2)响 度: 日常描述: 影响响度的因 素: (3)音 色: 日常描 述: 影响音色的因 素: 5、回声:

次声波的应用: 11、声识别技术的应 用: 三,知识链接 声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最初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让同学们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理解乐音与噪音,知道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会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本章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乐音的三个特性;噪声及其控制;超声与次声的应用。难点: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别。本章考查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探究题。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是主要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答题和探究题是相对较难的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但是,请同学们树立信心:本章知识都很简单,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得满分是很容易的。 四,预习练习 基础题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的树叶发现“沙沙”的响声,这种声音是 () a、空气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 b.树叶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c.树叶振动产生并由大地传播 d.空气振动并由空气传播2.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a.蚊子的嘴 b.空气 c.翅 翼 d.声带 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 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 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 d.月球上没有空气 5,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不一样,“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不一样。 6,向远处呼喊时,为了使声音传得远一些,可以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或用“土喇叭”,其目的是为了减小声音的________,从而使声音的________更大些。 7,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琴键,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原因是________;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原因是________;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8、拉二胡时,拉紧弦可以________音调;由细弦改为粗弦时,可以________音调,按弦的手指向下移动时,可以________音调。(填提高或降低)

声现象(一)教学设计

声现象(一)教学设计 Sound phenomenon (1) teaching design

声现象(一)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重点声音发生和传播 难点回声测距离 教具演示 音叉,乒乓球 学生橡皮筋

一引入新课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 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 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声音的发生 (1)演示课本图3-1,引导学生观察音叉发生时叉股在振动。 (2)随堂学生实验:做课本图3-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3)随堂学生实验:做课本图3-1用手指摸着颈前喉头部分,同时发声。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 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 声也是由于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课本图3-2实验问: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什么传给了 左边的音叉?-(空气) (2)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3)随堂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 晰的敲击声,说明固体也能传声。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

南湖中学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武汉市南湖中学 林颖 学习目标: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是有用和有趣的。 3、学会利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1、对声现象基础知识的归纳及声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总结物理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填空,完成知识大纲 二、展示讲解声现象知识网络以及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三、小测验:完成手中的《声现象》小检测,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准! 四、方法总结 “声现象”四种典型研究方法 1、 法──“真空铃实验” 实验过程:在图中所示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用抽气机不断地向外抽气,但由于设备的原因,我们不能做到将玻璃罩内抽成绝对真空.当不断地将罩内的空气向外抽时,闹钟的声音将逐渐变小,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如果没有空气,将 ,进而得到结论: 。这个实验中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哪一种研究方法? 2、 法 ——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将 转化为 3、 法 声波概念的引入:将声波类比为 在我们学习电学时,还将 类比为 ,将 类比为 4、 法——探究影响声音音调和响度的因素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1)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这个是在探究声音的 与 的关系。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每次拨动的力度,这个是在探究声音的 与 的关系。 五、拓展延伸: 阅读课本P40页科学世界,思考:为什么圜丘的设计为第三层台面比台面中心要略高,四周向下倾斜?如果没有这个设计,人站在此处还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吗?试说明其中的奥秘。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产生 声音的传播: 以_______形式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 声音在常温空气中的速度是_______ 声音的特性: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_______、距声源的______有关 音色: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的_____ 、_____决定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 噪声概念: 噪声等级:用 为单位表示噪声的强弱, 等级越 时危害越大。 噪声的控制:在______减弱噪声、在_______减弱噪声、 在______减弱噪声。 噪声: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_______振动产生的声音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的声音产生______的声音 环保角度: 听不见的声: 可闻声的频率范围:________~_________ 超声波:频率____________的声 次声波:频率____________的声 声的利用 声现 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