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追及问题学案

追及问题学案

追及问题学案
追及问题学案

追及问题专练导学案:

(一)同时不同地问题:

例、甲、乙二人在同一条路上前后相距9千米。他们同时向同一个方向前进。甲在前,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步行;乙在后,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骑自行车追赶甲。几小时后乙能追上甲?

练习:

1、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10千米的A、B两地出发,同向而行,乙在前,甲在后。甲每小时行走6千米,乙每小时行走4千米,途中乙因故休息1小时,几小时后甲追上乙。

2、在解放战争的一次战役中,我军侦察到敌军在我军南面6千米的某地,正以每小时5.5千米的速度向南逃窜,我军立即以每小时8.5千米的速度追击敌人。在追上敌人后,只用半小时就全歼敌军。从开始追击到全歼敌军,共用了多长时间?

(二)同地不同时问题:

例1、甲乙二人同地同方向出发,甲每小时走7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乙先走2小时后,甲才开始走,甲追上乙需要几小时?

1、甲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步行去某地,乙比甲晚4小时骑自行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去追甲,乙每小时行10千米,乙几小时可以追上甲?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开出5小时后,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在甲乙两地的中点处火车追上汽车,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甲、乙两同学从学校到县城去,甲每小时走4千米,乙每小时走6千米。甲先出发1小时,结果乙比甲早到1小时,求学校与县城间的距离?

练习:

一辆卡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出发3小时后一轿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轿车比卡车晚20分钟到达乙地,已知卡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轿车的速度比卡车的速度快2倍,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甲比乙早出发a小时,早到b小时,则用甲走时间____________=乙走时间

甲比乙晚出发a小时,晚到b小时,则用甲走时间____________=乙走时间

甲比乙晚出发a小时,早到b小时,则用甲走时间____________=乙走时间

甲比乙早出发a小时,晚到b小时,则用甲走时间____________=乙走时间

行程综合题:

例1、某班学生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步行到校办农场参加劳动。走了1.5千米后,小王奉命回学校取一件东西。他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回校取了东西后立即又以同样的速度追赶队伍。结果在距农场2千米处追上了队伍。求学校与农场的距离。

练习:

1、一排解放军从驻地出发去执行任务,每小时行5千米。离开驻地3千米时,排长命令通讯员骑自行车回驻地取地图。通讯员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回到驻地,取了地图立即返回。通讯员从驻地出发,几小时可以追上队伍?

2、甲、乙两人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同时、同地、同向步行出发,走12分钟后,甲返回取东西,而乙继续前进,甲取东西用去6分钟,然后改骑自行车以每分钟360米的速度去追乙,骑车多少分才能追上乙?

3、一队学生从学校出发去部队军训,行进速度是5千米/每小时,走了4.5千米时,一名通讯员按原路返回学校报信,然后他随即追赶队伍,通讯员的速度是14千米/小时,他在距部队6千米处追上队伍。问学校到部队的距离是多少?

检测:

1、小伟和小华从学校到电影院看电影,小伟以每分60米的速度向影院走去,5分后小华以每分80米的速度向影院走去,结果两人同时到达影院。学校到影院的路程是多少米?

2、一架敌机侵犯我领空,我机立即起飞迎击,在两机相距50千米时,敌机扭转机头以每分钟14千米的速度逃跑,我机以每分钟点20千米的速度追击,当我机追至距敌机2千米时,与敌机激战,用1分钟将敌机击落,敌机从扭头逃跑到被击落共用了多少分钟?

3、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甲先出发1.5小时乙再出发,甲在后,乙在前,二人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甲出发几小时后可以追上乙?

4、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途中甲车出故障停车修理了3小时,结果甲车比乙车迟到1小时到达B地。A、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5、两辆拖拉机为农场送化肥,第一辆以每小时9千米的速度由仓库开往农场,30分钟后,第二辆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由仓库开往农场。问:(1)第二辆追上第一辆的地点距仓库多远?(2)如果第二辆比第一辆早到农场20分钟,仓库到农场的路程有多远?

6、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向同一方向行走,甲在前,乙在后,甲每小时

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途中甲因故休息了1小时,5小时后两人相距26千米,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甲乙两人同时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A地出发到B地办事,走了2.5千米时,甲要回去取一份文件。他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往回走,取了文件后以同样的速度追赶乙,结果他们同时到达B地。已知甲取文件时在办公室里耽误了15分钟,求A、B两地距离?

8、甲船每小时行驶30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26千米,两船同时同地背向出发巡逻,2小时后,甲船返回追乙船,几小时可以追上乙船?

9、列车在中途受阻,耽误了6分钟,然后将时速由原来的每小时40千米提高到每小时50千米,问这样走了多少千米,就可以将耽误的时间补上?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 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通过学习知道践行民族精神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能力目标 1、理解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2、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做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践行者,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 3、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难点:如何在学习、工作、社会生活中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材料:2009年初,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7月根据提名情况确定了候选人,向社会公布并接受投票。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1亿。在投票评选的基础上,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组委会评审组专家投票等程序,最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这次“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对祖国最深厚、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9周年。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虽然年代不同,事迹也不一样,但其精神实质都是一致的,即: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四年级+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简单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相遇与追及的运动模型,掌握相遇与追及这两种情况下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这个关系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 2. 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主要内容 1.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2.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3.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追及距离=追及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4. 能熟练运用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的关系,结合图形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 三、例题选讲 例1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相距50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和每小时60千米.求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例2甲车在乙车前200千米,同时出发,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与60千米.问多少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 例3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相距59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2千米,问几小时后两车相距138千米? 例4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5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甲带着一只狗,每小时走20千米,狗走得比人快,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它往甲方向奔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奔走,直到甲、乙两人相遇为止,这只狗一共奔走了多少千米?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凝聚价值追求》【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凝聚价值追求》【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 能力目标 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学难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被称为“火炸药大王”,他是

我国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火炸药资源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更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 思考:“王泽山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高扬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1.话题讨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共同总结: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民族精神的内涵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 请将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写下来。

人生追求无止境

《人生追求无止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明确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2.能力:增强对人才的认识,提高学生实现自己人生意义的能力。 3.知识:知道人才的含义及特点,理解人才的重要性,掌握实现人生意义,不懈追求的三方面表现及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人身追求无止境”,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人才标准,知道成才的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本项目有两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立志成才担重任”,主要是帮助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全面发展,立志成才以承担历史重任。本层次设计了一个启发性的故事,二幅国家中奖人才的图片、二个相关链接、一个“做一做”的活动和四段正文。 第二层次“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主要是帮助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道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的学习、创造和奉献。 “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完善。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各种观念的多元化,使尚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问题,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在这些不正确思想影响下,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既是比较困难的,更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认识到人才的标准,知道成才的途径,理解通过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明确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让我们在不懈追求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主要围绕“人才的标准——成才的关键及有效方式和途径。——人生有价值的追求的表现——实现人生意义”四个方面展开。具体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个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与策略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实际,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结合榜样示范法、小组讨论法、情景分析法等以升华主题,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上网搜集各行各业人才之路的相关资料。 2.课前调查本班学生的理想及他们实现理想的打算。 学生准备: 1. 提前与预习本节课的知识。相互交流人才的认识。

追及与相遇问题(详解)

追及与相遇问题刘玉平 课时安排:3课时 三维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 2、能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对实际生活中进行合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教学重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进行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求解。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初速度比较小(包括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 能追上。 a、追上前,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b、当两者位移相等时,即后者追上前者。 ⑵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a、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 小距离; b、若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的位移也相等,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 条件; c、若两者速度相等时,追者位移大于被追者,说明在两者速度相等前就已经追上; 在计算追上的时间时,设其位移相等来计算,计算的结果为两个值,这两个 值都有意义。即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被追者还 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⑶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情形跟⑵类似。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减速运动的物体乙,情形跟⑴类似;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2、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⑴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 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⑶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 t 图象的应用。

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目标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作用;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学家,被称为“火炸药大王”,他是我国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火炸药资源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更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 思考:“王泽山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说明了什么? 提示: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高扬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1.话题讨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小结: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 1.活动——探究与分享P67:请将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填入下图。 2.小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活动——探究与分享P68: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们对当代中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价值? 4.小结: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1.活动——探究与分享P69:(1)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逆袭成功,对你有怎样的思想触动?(2)如果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失利了,女排精神还存在吗?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2.小结: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①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②它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③它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四)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材料展示: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雷锋 结合雷锋语录,说说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小结: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

相遇与追及教案

相遇与追及 知识要点 相遇与追及是最常见的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的基本公式是: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的基本公式是: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典题解析 例1、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8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 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例2、甲车在乙车前500千米,同时同向发车,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多少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

4、两辆汽车相距120千米,甲车在乙车前面,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0千 米,乙车追上甲车需要几个小时? 5、甲每小时行4千米,乙每小时行3千米。甲动身时,乙已走出了9千米。问经几小时甲能追上乙?例3、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6、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 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 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7、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走3小时后,乙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去追,几小时能追上? 例4、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 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 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后再回头向陆亮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 共行了多少米?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凝聚价值追求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凝聚价值追求教案 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 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学难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被称为“火炸药大王”,他是我国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火炸药资源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更为我国武

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 思考:“王泽山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高扬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1.话题讨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共同总结: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民族精神的内涵 1.阅读教材第67页“探究与分享”。 请将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填入下图。 2.师生共同总结:(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2、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1、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初读课文 请同学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设疑导引,学生讨论交流。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明确:人生的境界 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找出文中的阐释。 明确: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3.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几种境界呢? 明确: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4.划分这四种境界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觉解。什么是觉解?了解和自觉。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人对所做的事情的觉解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 四、整体感知 (一)自然境界 首先,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自然境界,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自然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该境界的具体内涵。(生七嘴八舌)。 明确:自然境界的人处于一种蒙昧状态,板书:蒙昧。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追及相遇问题教案

追及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追及相遇问题的几种分类。 2.掌握追及相遇问题的临界条件 3.掌握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总结出相遇追及问题的几种类型。 2.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总结出相遇追及问题中刚好能追上的临界条件。 3.通过例题讲解总结解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的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对追及相遇问题临界条件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追及(如警察抓土匪),相遇或避免碰撞(如两车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的问题。我们就利用物理学知识探究警察能否抓住小偷,两车是否相遇或碰撞。 二.对追及相遇,追及问题的分类和分析 讨论追击、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

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1、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 两者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1)追击 甲一定能追上乙,v甲=v乙的时刻为甲、乙有最大距离的时刻 1判断v甲=v乙的时刻甲乙的位置情况 ①若甲在乙前,则追上,并相遇两次 ②若甲乙在同一处,则甲恰能追上乙 ③若甲在乙后面,则甲追不上乙,此时是相距最近的时候 情况同上,若涉及刹车问题,要先求停车时间,以作判别!

(2)相遇 ①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追击即相遇 ②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即相遇 (3)相撞 两物体“恰相撞”或“恰不相撞”的临界条件:两物体在同一位置时,速度恰相同,若后面的速度大于前面的速度,则相撞。 三.解题思路 (1)画清行程草图,找出两物体间的位移关系。 (2)仔细审题,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挖掘临界条件,联立方程,注意将两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反映到方程中。(3)联立方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注意问题 1.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①一个条件是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个物体的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等。 ②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其中通过画出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因此,一定要养成画草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对我们理解题意,启迪思维有重要作用。 2若被追赶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2凝聚价值追求 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5.2凝聚价值追求 【教学目标】 1、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 2、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学难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被称为“火炸药大王”,他是我国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火炸药资源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更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思考:“王泽山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高扬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1.话题讨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共同总结: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民族精神的内涵 1.阅读教材第67页“探究与分享”。请将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填入下图。 2.师生共同总结:(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三)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1.阅读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们对当代中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价值? 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四)民族精神的意义

《凝聚价值追求》教案

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学难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被称为“火炸药大王”,他是我国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火炸药资源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更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 思考:“王泽山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高扬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1.话题讨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共同总结: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民族精神的内涵 1.阅读教材第67页“探究与分享”。 请将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填入下图。

2.师生共同总结:(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三)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1.阅读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们对当代中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价值? 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四)民族精神的意义 1.阅读教材第69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1)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逆袭成功,对你有怎样的思想触动?(2)如果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失利了,女排精神还存在吗? 3.师生共同总结: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灾难,但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总是百折不挠、知难而进。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五)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问题: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教师总结:(1)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目标导学二:构筑中国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1.阅读教材第70页“阅读感悟”。 2.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共同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教案

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教案 篇一:认识人生的意义教案 《认识人生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过程与方法:理解平凡人生的意义所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怎样使人生有意义 教学重点:怎样使人生有意义 教学难点:平凡人生的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关于苏菲》 著名小说《苏菲的世界》里的女主人公,从某天放学回家起不断收到一些神秘的信,于是她开始思索: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我应该怎样活着?这些人生问题,世界象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提问:请设想二十年后苏菲的人生。(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学生讨论 承转:同学们也都长大了,开始思考人生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人生的意义。

二、新课 组织学生进行“点击名人抢答赛”,自由发言。 雷锋:湖南望城县人。1949年参加儿童团,担任儿童团长。1954年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1956年在乡人民政府当通讯员。不久,调到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曾参加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的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他把自己在工厂和部队积存的100元钱捐献给公社。当他得知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时,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他还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担任驻地附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雷锋,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

七年级上数学方程解决问题的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数学方程解决问题的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文姬中学张增涛 课题:能追上小明吗? 教材:北师版七年级5.7 教学目的: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把问题由复杂变为简单。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遇、追及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转变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运用方程解决追及和相遇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画出“线段图”分析行程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家离学校大约几米?平时上学你需要几分钟?(点名学生回答并板书),那么你平时上学的速度是多少? (目的: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 提问1:同学们能说出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能说出:路程=速度×时间)(板书) 提问2:速度的单位如何表示?今天我们就这个等量关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看如何解决? 新课:1、A、B两地相距40千米,甲、乙分别在A、B两地相向同时出发。已知甲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15千米/小时,那么多少小时后甲、乙两人相遇?(投影) 提问1:你理解“相向走”吗?

演示:让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来情景演示,并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你能根据演示,画出线段图吗? 提问2:两名同学演示过程中,你能找出当中的等量关系吗 (甲走路程+乙走路程=相距路程) (甲走用的时间=乙走用的时间) 提问3:你能根据等量关系设出未知量列出方程吗? 2、A、B两地相距40千米,甲、乙分别在A、B两地同向同时出发。已知甲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15千米/小时,那么多少小时后甲能追上乙?(投影) 提问1:你理解“同向走”吗? 演示:让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来情景演示,并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你能根据演示,画出线段图吗? 提问2:两名同学演示过程中,你能找出当中的等量关系吗 乙相距路程+乙走路程=甲追的路程) (甲追乙用的时间=乙走用的时间) 提问3:你能根据等量关系设出未知量列出方程吗? 巩固练习: 学生自学书中的情景例题,然后六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提示:(1)小明先走了5分钟,那么小明与爸爸相距多少米? (2)画出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议一议: 完成书中的议一议练习,学生分组交流。

人生追求无止境

人生追求无止境 本篇高一作文是由范文先生网收集于网络,欢迎浏览!小溪追求大海,幼芽追求春色,雄鹰追求蓝天,风帆追求激流, 人生,更应有追求。每个人都应该和着时代的节拍,高唱一支自强不息的追求之歌。 ——题记 无意中提到这个话题,可能有的人感到可笑,特别是一些中小学生,认为自己还没达到追求人生的地步。 不管你承不承认,你在生活中时刻都在竭力的追求人生,装饰人生。 其实,在小学时我们就已经在不断在追求了。每一次的考试我们都严肃对待,争取让自己考好些,让老师给予表扬,让父母给予鼓励,让同学们都向你投向敬佩的目光,从而使自己生活的更快乐,激发自己更上一层楼;青年时期,我们去追求甜蜜的爱情;中年时期,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老年时期,我们追求身体健康、家和万事兴。 人生在世,追求无止境。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不仅利己,而且还会影响他人,甚至是国家的利益,让自己、别人、国家受益。

商人们起早贪黑,有时彻夜未眠,为的是让自己的生意更加兴隆、财源滚滚、生活富裕;职工人员不辞劳苦,不管严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对自己的事业尽心尽力,为的是能得到老板的器重,让老板给自己加薪水或者能得到提升;农民们春天不分昼夜的播种,夏天顶着烈日在农田中锄草,秋天不辞劳苦的进行秋收,他们为的是增加家庭收入、摆脱贫困,为的是使自己过上小康生活;公安人员工作不分昼夜,把生命置之度外,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足迹,为的是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让祖国国泰民安;科研人员绞尽脑汁进行科学攻关,为的是造福人民,让祖国繁荣昌盛,增强综合国力。 追求是人生的主程序,人生是靠这个程序完成的。人人都有追求,追求都在每个人的心里。加深自己的追求,把自己的追求进行到底。 追求崇高的理想,把住信念的船舵。 追求美好的生活,奏响憧憬的乐曲。 追求使人生变的壮丽,使精神变的富有。 追求使生命之树长绿,使智慧之泉喷涌。

价值观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和认同,使学生懂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培养正义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等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上的内涵。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点滴小事做起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自学合作、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感悟法等 五、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含义,让学生回答。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下一步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我们中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这一课要探讨的问题。

2、新课探究 材料一:2014年11月5日雷公塔镇中学男生寝室发生一起学生伤害致死案件。当日20时40分下晚自习后,学生都回到寝室准备就寝。在寝室里,八年级学生贺某(12岁)、谢某(13岁)与同班同寝室学生林某(14岁)因发生矛盾纠纷,贺某、谢某对林某施行了拳打脚踢。两学生对林某施暴大约1分钟。21时35分,林某因抢救无效死亡。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中的行为可行吗?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与同学相处,要做到平等,尊重,友善,和谐。 材料二: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引导学生思考:张丽莉老师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根据现实社会和个人的实际生活总结应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科学的态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自觉守法,做一个对社会有意的公民;再次要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做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善于向模仿人物学习,肩负起中华民族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四年级奥数相遇问题教案

武汉龙文教育学科辅导教案 学生教师学科 时间星期时间段 教学目标:掌握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重点:相遇问题的公式 难点:公式在应用题中的运用 教学流程及授课提纲 温故知新 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包括相遇问题、相背问题和追及问题。这一周我们来学习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行程问题。 知识讲解 解答行程问题时,要理清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紧扣基本数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来思考,对具体问题要作仔细分析,弄清出发地点、时间和运动结果。 题海拾贝 例1: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分析与解答: 这是一道相遇问题。所谓相遇问题就是指两个运动物体以不同的地点作为出发地作相向运动的问题。根据题意,出发时甲乙两人相距2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缩短6+4=10千米,这也是两人的速度和。所以,求两人几小时相遇,就是求20千米里面有几个10千米。因此,两人20÷(6+4)=2小时后相遇。 课堂练习 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本次课后作业: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 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教师签字: 附: 跟踪回访表 家长(学生)反馈意见: 学生阶段性情况分析: 自我总结及调整措施: 主任签字: 龙文教育教务处

XX版《基础》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案

XX版《基础》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案 第一章教案 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XX 年月日星期第节课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的教学分析与设计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科学认识“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生教学目的活”“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等问题,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成就出彩人生。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3.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 4.保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5.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6.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 7.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 1.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保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4.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方法。教学难点 5.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6.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 7.警惕和抵制错误人生观。 8.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准备系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教材、多媒体、PPT 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本章

第一节第一目首先对“人是什么”和“人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使学生对“人的本质”有科学的认识。其次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人生观的三个主要方面。最后阐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密切关系,明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第一节第二目阐述“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明确应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第二节“何为正确的人生观”与第三节“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内容的逻辑起点,为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节具体阐述何为正确的人生观,即应确立怎样的人生追求、应保持怎样的人生态度、应掌握怎样的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及应如何把握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第三节第一目阐述大学生应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是人生观的具体应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目将错误人生观单独列出,旨在使学生认清错误人生观的实质,警惕并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第三目“成就出彩人生”旨在使学生明确在新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责任下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的途径,即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教学模块展开教学,每节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共6课时。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