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年第47期(总第311期)·教学交流·

小学语文新课标曾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未来社会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教师应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那么,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讲究导语艺术,激发学生求知欲

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1.知识型激趣法。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不出门就能欣赏到祖国大地的锦绣河山呢?今天我们不用出门,就能去领略中国黑龙江流域一带的美景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色呢?

这样设计的导语,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2.形象直观法,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三袋麦子》时,先放映看台词猜故事的幻灯片,接着问:大家知道这些台词出自哪个童话故事吗?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再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三袋麦子》,看看这又是一个怎样生动有趣的故事?

我们的对象是八、九岁的少年,讲的是与学生思想、心理距离较大的勤俭节约、要播种才有收获的精神,很容易搞成枯燥乏味的空洞的说教,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更不用提课堂效果了。借助现代化手段可以使课文的学习变得生动形象。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听歌曲、放映幻灯能收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

3.情感感染法。就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导入新课《哪吒闹海》时,可以用以下导语:在殷商时期,由于商纣王荒淫无度,昏庸无能,导致民不聊生,妖魔横世。女娲娘娘见状,愤怒不已,于是派遣许多天兵天将下凡收妖,其中有一个小神童下凡后转化为哪咤,因为他失手打死了作恶多端的龙王的三太子,他的父亲李天王就要把它碎尸万段。看见这位小英雄马上就要惨死父亲刀下了,老师很难过,觉得很可惜。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现在我们就跟随课本一起去看看这位小英雄吧,去向他父亲求求情,求他放了哪吒吧!

我以沉痛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惋惜的口气叙述,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开始就向作者靠拢。这样一个开场白,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对“哪咤”的深切同情之中,与

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画面、音乐创设情景。《拉萨的天空》一课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明净与湛蓝。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这一课的第二、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课文朗读录音,想像天空的美景,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浓郁的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2.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也就是说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感染着学生。

总之,情境的创设还有很多种途径,只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努力营造不同的课堂环境,就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1.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写小女孩穿的是一双很大的拖鞋。按常理,小孩应穿小鞋,这种生活反差已经能激起同学们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更有趣的是第一自然段最后两句用了一个小男孩的言行,使语句的趣味性更强。学生读到这里自然发出一种会心的微笑,但同学们不会一笑了之,很希望知道小女孩后来会怎么样,随着对后文的学习,同学们先前那种微笑会不由自主地消失,因为小女孩已经够可怜了,小男孩不但没有一点同情心,反而欺负人家,小男孩是何等可恶。

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2.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以《海伦·凯勒》为例。课前,我让学生用红领巾把自己的眼睛蒙住,蒙严实,直至一丝亮光也看不见为止,然后让他们下座位在教室里自由活动,结果几乎每个同学都会与桌椅或其他同学碰撞在一起;接着我再让他们识文断字,欣赏我展示的美景图等,同学们均异口同声的说:“看不见!”接着请他们解下红领巾,谈谈自己刚才做“盲人”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着,“盲人真不好做。”“盲人的世界是黑暗的,什么颜色也没有。”“盲人的生活真悲惨,读不了书,看不见美丽的世界,更别谈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同学们有了这些感受后,我就顺势引导他们朗读课文,之后说说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小姑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能大声的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吗?后来怎样了?海伦·凯勒实现她的梦想了吗?课文学到这里,你们又想说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均由衷的赞叹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崇高品质。最后,我请同学们再读全文,结果,学生个个投入并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丁晋波

(哲觉镇居乐小学,贵州威宁553100)

26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