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写人记叙文课外阅读6篇

写人记叙文课外阅读6篇

写人记叙文课外阅读6篇
写人记叙文课外阅读6篇

一、送报少年

万欣兰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还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了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从第二段画线的句子中摘抄三个富有表现力的短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和内容的感悟、理解能力。所谓语言的表现力强,一般指具体、形象、生动、丰富的语句或短语。

【参考答案】凌晨5点,两百多户人家,一万八千多级台阶(或:凌晨5点就起床,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2.标题是“送报少年”,作者却用了许多笔墨写自己的儿子,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理解能力。这里写自己“儿子”的笔墨,其实只是为了起对比、衬托作用,更好地表现送报少年这一人物。

【参考答案】作者写“儿子”,是为了与送报少年进行对比,衬托送报少年勤奋、谦逊、懂礼貌的品质。

3.找出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一句话。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设计的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既然问的是“伏笔”,我们可以看文章高潮与之照应的内容,即少年被北京大学录取,这样自然就会找到前面的送报少年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原因了。

【参考答案】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4.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哪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和生活境遇的能力。考生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将具体的描写转换成抽象的概括。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①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②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特点。

二、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斑白,后来是额前白了一绺绺,再后来是脑后,远看如沾满了雪花,白了一大半。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记得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一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下敲击的当儿,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儿女们的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我们兄妹劝了多少回,她都摇头。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

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和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觉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然后我哭了。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选自《湖北日报》,有删改)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参考答案】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参考答案】①母亲深夜敲盆赶田鼠。②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3.结合语境,对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勤劳。②突出了母亲此时的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出母亲的坚强。

4.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以及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三、两碗牛肉面

佚名

①读大学的那几年,每逢双休日就在姨妈的小饭店里打工,不为生计,只是为了磨练自己,体验一下生活。

②记忆中,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殊的客人——父子俩。说他们特别,是因为那父亲是盲人:一张密布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孩子看上去就20来岁,衣着朴素,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卷气,是个正求学的学生。男孩把老人搀到一张桌子旁坐下。

③“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孩子来到我面前。

④“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头,我诧异地看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指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一碗牛肉面,一碗是葱油面。我先是怔了一怔,接着恍然大悟,他叫两碗牛肉面是叫给他父亲听的,实际上是囊中羞涩,又不愿让父亲知道。我会意地冲他笑了,开出了票。他脸上露出了感激。

⑤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自己则端过那碗清汤面。

老人却并不着急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块牛肉

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儿子碗里夹。

⑥“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无神,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和的笑意。

⑦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做儿子的男孩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地接受了父亲夹来的肉片,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把肉片夹回父亲碗中。周而复始,那父亲碗中的肉片似乎永远也夹不完。

⑧“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的肉。”老人感叹道。一旁的我不由一阵汗颜,只是几片屈指可数薄如蝉翼的肉片啊。

⑨做儿子的这时趁机接话:“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

⑩“好,好,你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吞咽那碗葱油面。

⑾姨妈不知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端来了盘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放在那对父子的桌子上。

⑿男孩抬头环视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我们没有要牛肉。”

⒀姨妈微笑着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⒁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了一个塑料袋中。

⒂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然后再目送他们出门。

⒃这对父子走后,小张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起来,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

⒄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不曾忘记这对父子相濡以沫的一幕。不知他们今天可好。那样的儿子一定能为父亲和自己营造一份温馨的生活。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选自《中华读书网》)

1.开头部分的人物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通过肖像描写,表现出“父亲”是一个生活艰难的老盲人,“儿子”是一个家境贫寒、苦学成才的大学生。

2.父子的言行,不仅令“我”汗颜,而且让姨妈深为感动,从文中哪一处最能看出来?

【参考答案】姨妈以饭店开业年庆为理由,赠送给父子俩一盘干切牛肉。

3.为了使自己的爸爸得到安慰,文中写男孩先后三次用了说谎和隐瞒的计谋,请分别找出来。

【参考答案】第一次:男孩大声说要两碗牛肉面,紧接着摇头暗示,要一碗牛肉面,一碗葱油面。第二次:爸爸给儿子夹牛肉,儿子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地接受了父亲夹来的肉,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把肉片夹回父亲的碗中。第三次:儿子碗里没有肉,却说“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

4.文中的男孩是个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是一个勤俭节约,孝敬老人,纯朴诚实的人。

5.这篇文章是否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灵?请写一段话,表达你读本文后的心理感受。

【参考答案】略(围绕“父与子之间的至爱亲情如何使人感动”来答即可)

6.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朴实,自然,生动。

四、胖子和瘦子

冯骥才

①这城里,胖子和瘦子是一对朋友。那时,胖子走红运。当官儿必须是胖子,画家专画胖子,女人也要挑胖男人做丈夫。于是就出现了愈胖愈好的趋势。这位本城最胖的胖子就受到格外重视。他的两句发胖经验“多吃多睡,动不如静”被全城人当做口头禅与座右铭。照这两句话去做,果真见效!本城的胖子就愈来愈多,但一时胖不起来,鼓腮挺肚假装胖子的也不乏其人。

②某日,胖子兴致勃勃地去找老朋友瘦子。他见瘦子依旧瘦骨伶仃,便伸出肉磙儿一般的食指直指瘦子的肋骨说:“现在城里人人都学我,你是我的好朋友,为什么反而不学我?天下还有比你再瘦的人吗?”

③瘦子淡淡一笑,颇含自负地说:“别看你一时走红,等你过了劲儿,就该轮到我了,不信走着瞧吧!”

④过一年,真有了变化。不知哪来一种说法:人胖,有百害而无一利。当人们对一种东西的好奇与兴致渐渐淡了,相反的东西就现出魅力。这种说法即刻像一阵风吹遍全城,跟着,有人在报上发表整版文章,扬瘦抑胖,并说,长寿的人中,98%是瘦子。

⑤自此,人们又开始关心“瘦身法”了,那个一直被世人遗忘的瘦子,终于被人们当做一件稀世的宝贝发现了。于是,原先写文章称颂胖子的那些人,又笔锋一转,纷纷撰文,赞美瘦子。报刊上有关胖子的报道一下子不见了。瘦子像片羽毛,一阵风,上了天。

这天,瘦子在街上遇见胖子。胖子被冷落了,他感慨地对瘦子说:“当初你的话还真说对了,早该听你的话,提早设法变瘦。如今一下子很难瘦下去!”

⑥瘦子听了,摇了摇他干树枝般的手指说:“不!你应该保持这样,说不定哪天又时兴胖子了!”

(摘自《青年文摘》2007年7月上)1.细读第一节,说说为什么有些一时胖不起来的人,却鼓腮挺肚假装胖子?试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那时,胖子走红运。当官儿必须是胖子,画家专画胖子,女人也要挑胖男人做丈夫。

2.对城里人人都学胖子的举动,瘦子有何见解?

【参考答案】“胖”并非代表健康,胖子走红的现象肯定长不了,因此没有必要改变自己去赶时髦。

3.一年后,人们为什么又关心“瘦身法”了?

【参考答案】因为有种说法:人胖,有百害而无一利;长寿的人中,98%是瘦子。4.第五节中说:“瘦子像片羽毛,一阵风,上了天。”言外之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瘦子成了人们追求、崇拜的偶像,大家争着歌颂、赞美瘦子,瘦子被人们捧上了天。

5.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作者在本文中讽刺了什么现象?

【参考答案】讽刺了世人不讲科学,懒于分析思考,只是一味地盲从别人,追赶时髦的现象。(答案是开放的,言之有理即可)

五、蓝色的连衫裙

靳希

①1909年的春天来到了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城,可是,她没能给盖特街带来新面貌。临近的那些漂亮街道上的住户们都已忙开了:拾掇闲了一冬的小园子,粉刷、油漆房屋;为夏天准备好剪草机……盖特街却仍是老样子:又脏又乱。

②盖特街是条短街,但走过这条街的人都嫌它太长了。当然,住在这儿的人都没多少钱,穷人的要求是不多的。

③他们有时能找到点儿活干,有时为找工作而奔波;他们的屋子多年没有油漆粉刷了,院子里连自来水也没有,盖特街的住户只好到街角的水栓那儿去提水。

④街上的景象当然好不了——没有人行道,没有路灯,街道一头上的铁路线给这儿增添了更多的嘈杂声和尘土。

⑤春天到了,别的街上去学校读书的小姑娘们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裳。但是,这个盖特街来的小姑娘还是穿着那件她已穿了一冬的脏罩衫,也许,她只有这一身衣服?

⑥她的老师深深地叹了口气:多好的小姑娘啊!她学习起来可真用功,她懂礼貌,见了人总是笑眯眯的。可惜,她的脸从来也不洗,还有一头蓬乱的头发。

⑦一天,老师对这个小姑娘说:“明天你来上学以前,请你为我洗洗你自己的脸,好吗?”老师看得出,她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⑧第二天,漂亮的小姑娘洗干净了脸,还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放学时,老师又对她说:“好孩子,让妈妈帮你洗洗衣服吧。”

⑨可是,小姑娘还是每天穿着那身脏衣服来上学。于是老师去买了一套美丽的蓝色的连衫裙,送给了小姑娘。孩子接过这礼物,又惊又喜,她飞快地向家里跑去。

⑩第二天,小姑娘穿着那套美丽的衣服来上学了,她又干净又整齐,兴高采烈地对老师说:“我妈妈看我穿上这身新衣服,嘴巴都张大了。爸爸出门去找工作了,可是没关系,吃晚饭时他会看到我的。”

⑾做爸爸的看到穿着新衣衫的女儿时,他不禁暗暗说,真没想到,我的女儿竟这么漂亮!当全家人坐下吃饭时,他又吃了一惊:桌子上铺了桌布!家里的饭桌上从来没用过桌布,他不禁问:“这是为什么?”

⑿“我们早该整洁起来了。”他的妻子说,“又脏又乱的屋子对我们这个干净漂亮的小宝贝来说,可不是个好事。”

⒀晚饭后,妈妈就开始擦洗地板,爸爸站在一旁看了会儿,就不声不响地拿起工具,到后院修理院子的栅栏去了。第二天晚上,全家人开始在院子里开辟一个小花园。

⒁第二个星期,邻居开始关心地看着小姑娘家的活动,接着,他也开始油漆自己那十多年未曾动过的房屋了。这两家人的活动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于是,有人向政府、教会和学校呼吁:应该帮助这条没有人行道、没有自来水的街上的居民,他们的境况这样糟,可是他们仍然在尽力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⒂几个月后,盖特街简直变得让人认不出来了。修了人行道,安上了路灯,院里接上了自来水。小姑娘穿上她的新衣服的六个月后,盖特街已经是住着友好的、可敬的人们的整洁的街道了。

⒃得知盖特街变化的人们管这叫“盖特街的整洁化”,这个奇迹愈传逾远。

⒄其他城市的人们听到这个故事,也开始组织他们自己的“整洁化”运动,到1913年,有上千个美国城镇组织了修理、油漆房屋的活动。

⒅当一位老师送给一个小女孩一套蓝色的新衣裳时,谁能料到会引起什么奇迹呢?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_________,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蓝色的连衫裙老师

2.“谁能料到会引起什么奇迹呢?”此句中的“奇迹”是指

【参考答案】“整洁化”运动,或是美国城镇的“整洁化”运动。

3.文章描写盖特街运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对比;表现盖特街的变化之大,从侧面烘托了这位老师的教育引导之功。(大意相同即可)

4.这篇文章在构思行文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4.立意上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在人物描写上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在构思技巧上运用了铺垫与伏笔。(只要答对一种即可)

5.文章为何写“有上千个美国城镇组织了修理、油漆房屋的活动”?

【参考答案】从侧面突出了这位老师教育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巨大作用与深远影响。(大意相同即可)

6.请你概括文中“教师”这一形象。

【参考答案】这位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教育有方、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人。(大意相同即可)

7.读了本文,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可从美化环境、发现美、热爱美、追求美等角度来谈。

六、穷书生

陶方宣

①日本艺术大师秋田雨雀说:“我穷得手里只剩下三粒豆子,不知是煮了好还是炒了好。”如此清贫,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

②沈从文刚到北京时,稿费很少,连烧饼也吃不上,常常饿肚子。为了多发稿,他甚至用了“休芸芸”这样香喷喷的女性名字来取悦男编辑。郁达夫得知他的窘境,过来请他吃饭,把剩下的钱全给了他,还解下脖子上的围巾给他抵御风寒。这样的知遇之恩沈从文后来遇到多次,比如胡适,比如巴金。巴金名气多大啊,老远来看他,两个人很对脾气,有话就说,没话就沉默,在樱花林里来来回回地走。那是在青岛,肚子饿了常常吃不上饭,可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文朋诗友,有这么纯洁的文学理想,肚子饿的扁扁的又怕什么?70年前的青岛高人云集,令人神往,饿肚子也是美好的。

③西安作家徐剑敏告诉我,陈忠实家在西安郊区灞河乡,没写出《白鹿原》之前,他只是个农民作者。徐当时在一家搪瓷厂做工,没事时骑着一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哐当哐当出西安城30里去找陈忠实谈文学。当时发表作品很难,连稿费也没有,就给几本稿纸。该到吃中饭时,陈妻借来面粉一边烙饼一边埋怨:你看看俺家有多穷,俺家忠实太老实,就晓得夜夜写字,又换不来钱,还费灯油呢。陈家当时的全部家当就是两间泥房一铺土炕。他们喝的酒都是陈妻用玉米芯酿的。徐一次连喝五碗,真的喝醉了,好几天爬不起来,当然走不了,就

睡在陈家的土炕上。陈家连条像样的被子也没有,他半夜里被冻醒,就坐在炕上,跳蚤不怕冷,咬得他一屁股红包。没过多久,陈忠实来西安送稿,徐正好发了5元取暖费,买了两个肉夹馍,递一个给陈忠实,两人当街吃起来。陈忠实咬了两口,又把肉夹馍包好,徐问他:“你咋不吃呢?”陈支吾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想带回家给俺老婆吃。”徐心往下一沉,道:“你吃,我还有2元钱,再买一个。”

④湖畔诗人汪静之当年在杭州读书,家里没钱寄给他,他老吃不饱饭,有人给他介绍了胡适,他把新诗拿给胡适看。胡适正在搞新文化运动,一目十行后就大声叫好,到处联系帮他出版诗集。汪静之嘴里谈着诗,肚子饿得咕咕叫,没办法,他不管对面这人是什么文化泰斗,开口就问他借钱。胡适也不小气,立马借给他。胡适回京后,小汪同学以为大师好说话,就借钱借上了瘾,三天两头地向胡适开口借,十块八块地一共借了一百多。不知是瞒着妻子江冬秀,还是实在太爱才,胡老师照借不误。最后,《蕙的风》出版,轰动了文坛,可稿费才150元,还胡适还不够。我估计胡老师最终没要汪还,他发现了一代诗才,太高兴了,哪里还在乎那几个小钱?

⑤书生大都很穷,富得流油的那可是老地主。穷得没有任何欲望,只剩下清洁的思想和文字,穷得心如止水又不动声色,那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在我眼里那样的人其实是最富有的人,此话跟电影里一个大款的话惊人地相似:“老子穷得只剩下钱了。”我希望作家也能挺起胸膛这样说:老子穷得只剩下文化了——这话要是说出来多过瘾!

1.读完本文,请概括一下文章写了几位“穷书生”?

【参考答案】日本的艺术大师秋田雨雀、中国的作家沈从文、陈忠实、诗人汪静之。2.本文开头写日本的艺术大师秋田雨雀时,只提到了他说的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秋田雨雀的话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为了引出下文要介绍的几位清贫的书生。

3.文中介绍的这些穷书生,除了贫穷之外,还有哪些共同点?

【参考答案】有着纯洁的、崇高的文学理想。

4.结尾处,作者借用电影里的台词,希望作家也能挺起肚子说“老子穷得只剩下文化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

【参考答案】[提示:人对财富的追求不同,有的人追求物质财富,有的人追求的是精神财富。作家有文化,他们是在享受着文字带来的财富,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意思对即可)]

5.古今中外,像文中介绍的这些穷书生还有很多,你知道有谁?请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并简要介绍一下他的事迹。

【参考答案】示例:陶渊明。他辞官隐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宁愿自食其力,终于成了一代有名的田园诗人。

五年级写人阅读

●知识要点提示: 写人的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它们的区别在于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记事的文章着眼于记一件具体的事,落脚于事情发展的详细过程;写人的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等,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服务的。 ●分析典型事例,感受人物形象 写人文章所写的人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他的思想性格不是凌空表现的,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显示的。这样的事情或材料可以是一件 , 也可以是几件。因此 , 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等。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有的是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某个方面的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个不同的事反映人物某几方面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把段落层次理清理顺。还需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或情节,认真分析,深入体会。 ●了解选材特点,抓关键字词语句 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但是大部分文章中心是通过人物和事件的叙述间接地反映出来的,所以还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或情节认真分析,深入体会。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守时 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去拜访老朋友威兼·彼特斯。康德动身前曾写信给彼特斯,说自己将于3月2日上午11点中之前到达。 康德3月1日就赶到了珀芬小镇,第二天早就租了一辆马车前往彼特斯的家。老朋友的家住在离小镇12英里远的一个农场里,小镇和农场中间隔了一条河。当马车来到河边时,细心的车夫说:“先生,实在对不起,不能再往前走了,桥坏了,很危险。” 康德下了马车,看了看桥,中间的确已经断裂了。河面虽然不宽,但水很深,而且结了冰。 “附近还有别的桥吗?”康德焦急地问。 车夫回答说:“有,先生。在上游6英里远的地方还有一座桥,如果从那座桥经过,我们还需要3个小时才能到达农场。” 康德看了一看怀表,已经10点钟了,“如果赶前面这座桥,以最快速度要多久才能到达?”“最快也得用40分钟。” 康德跑到河边的一座很破旧的农舍里,客气地向主人打听道:“请问你这间房子要多少钱才肯出售?” 农夫大吃一惊:“您买如此简陋的破房子,究竟是为什么?”

写人记叙文阅读训练

七中初二语文“成长”主题阅读二 (一)好感 ①常听老人说,人生喜忧参半,但我的人生却因收藏“好感”而时时充满快乐。 ②多年前,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买票,遂把一百元人民币呈给售票员。售票员皱眉,不高兴。当然不高兴,因为我只有两站路,而且找钱几乎会用尽她所有的零钱。售票员的不高兴让我紧张,恐她退我一百元,请我下车。正在焦虑之时,我邻座一位先生伸手递给售票员一元钱,说:“我两站,他也两站,一元钱就不用找了。”售票员转阴为晴,退了我的钱。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我谢了邻座的先生,下车告别之际又谢谢他。他四十岁的样子,湖北仙桃人,在西安工作,住丈八路潘家庄。好感不期而得,我收藏了。 ③还有一次,我匆匆上课,出了小区才发现因为换衣服忘了带钱,但如果返回取钱,我就会迟到。我呼住一辆三轮车,司机让我上车。我站着未动,对他说:“我坐过你的车。”司机说:“好像坐过。”“我今天还要坐你的车。”“没有问题,请上来吧。”我说:“今天我忘了带钱,你能不能拉我”司机一愣,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忘了带钱也拉你,请上来吧。”我说:“谢谢你!我肯定会付你钱的。”于是坐了他的车,嘱他拉我至长安路。到站我又谢谢他,就跨桥进校上课了。 ④之后有数月我没有碰到这个司机,遂觉亏欠。从明德门至长安路一程五元,然而这司机就是靠一程五元的累积维持生计的。夏天的黄昏,我在路上走着,忽见他驾着三轮车迎面驶来,赶紧喊他。他停下来,等我上车。我说:“我一直在寻你。”他说:“寻我干什么”我说:“春天我坐你的车到长安路,没有付钱,今天付给你。”我掏出五十元,当作付他十倍的车钱,并说:“谢谢你,你那天没有拒绝我。不要找了!”他诧异地说:“不行,不行!”我说:“行,行!”就走了。这种好感来而往之,是循环的,我也收藏了。 ⑤三十年来,我总会想起一位陌生的兄长,并久享他所赠我的好感。那是1984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我想吃一顿羊肉泡馍,便进馆子排队买票。不料一步一步挪到柜台,才知道钱不够。难免羞愧,便打算抽身放弃。这时候有一个青年越过两人,挤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就数了九毛钱给了服务员。我心里滚烫..,并以目光致谢,他声色平静..地回应了我,悄然返回自己的位置,继续排队。我注意到他旁边站着的女朋友,一直向他微笑。这是一个敦实的小伙子,肤色略黑,充盈着一种可以信赖的英气。他所赠的好感我已经收藏了多年,早就增值了。 ⑥陌生兄长的赠予在我心中悄然生根。一次,适逢一个妇女刷卡乘车,她连刷三次也未反应,又没有两元的零钱可以投箱,司机便转方向盘准备把车开向路边,喊她下车。当此之际,我想起了多年前为我补够钱让我吃了一顿羊肉泡馍的那位陌生的兄长……于是我走过去,替她刷了卡,那一刻我对自己很是满意,因为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 ⑦从此以后,在公交车上,但凡碰到老者或残疾者,我便会给他们让座;在路上,碰到匍匐在地的乞丐,我也会给他盒子里放一点零钱;在街上,碰到弱者受欺,我更会仗义为弱势而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好感可以任凭创造,可以常有。它会净世暖心,会养性滋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3分) 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

三年级语文:“写人记事” 的记叙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写法; 2、启发引导学生在"写人记事"中,用心去体会所写人和事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思想。 教具:胶片。 课时安排:本次作文训练分两个课时,其中辅导、堂上写作各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可尝试用下列的方法去激发。(8`) ▲让学生自主地回忆最近所遇到的值得一说的人或事,以激发学生的情趣。 二、学生结合第一单元所学的四篇课文,谈谈记叙文的六要素在具体的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20`)

教师在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下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 ▲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记事应把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交代要素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 ▲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凡思想。 ▲记叙的要素,要详略得当,突出中心。(含盖前三点) 三、学生先朗读课文第33-35页中的例文《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然后简述事情的起因、结果和发展过程,以进一步让学生弄清和学会"要素" 在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15`) 然后教师明确: 事情的起因--闲聊《可爱的浙江》征文比赛 事情的发展--各人谈及自己的"所爱" 事情的结果--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 四、教师出示5个作文题,以便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胶片)(2`)

五年级写人叙事作文

五年级写人叙事作文 篇一:龙族历险记 第一章——大战独角鱼 一天,水瓶老师为了考验龙萧萧、银毛毛和精豆豆就派他们到梦幻银河去找龙王。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 到了梦幻银河,龙萧萧开始发射龙族的独门信号——金龙水弹。突然,河面一阵巨响,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条长39米,粗2米的毒鱼之王——金独角鱼窜出海面,龙萧萧、银毛毛、精豆豆三个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但是,他们又想到自己是龙族的勇士,便毫不犹豫的拔出了胜利金剑与独角鱼搏斗。 突然,独角鱼发出了一个独角炮,龙萧萧、银毛毛、精豆豆三人又用胜利金剑发出了花之炮挡住了。独角鱼气得眼都红了。又发出了剧毒血丝,龙萧萧和精豆豆机灵的躲过了,但笨拙的银毛毛却难逃一击,被剧毒血丝击到了,中了毒。龙萧萧、精豆豆见事不妙,急忙发出两个黄金盾牌挡着,便拖着银毛毛逃离了。 第二章——找龙鳞 龙萧萧、精豆豆带着银毛毛找到了水瓶老师。水瓶老师一把脉,说:“糟了,银毛毛中了世界上最厉害的剧毒——“水液毒”。只有龙族的独门法宝——金龙丸才能救他。听完水瓶老师的话,龙萧萧和精豆豆急忙问:“在哪里可以找到龙鳞?”水瓶老师说:

“龙鳞是龙族的法宝,要想找到,比登天还难!”龙萧萧和精豆豆又说:“我们不怕,只要能救毛毛!”水瓶老师又说:“好!我只知道,龙王哪里有一片!”龙萧萧和精豆豆说:“但那里有独角鱼!我们怎么过去呢?”水瓶老师说:“我直到一条秘道可以进去!”于是,水瓶老师给龙萧萧和精豆豆说了秘道。 第二天,龙萧萧和精豆豆沿着水瓶老师说的秘道来到了梦幻银河,找到了龙王。龙王听了他们三个的遭遇,早已感动得落下了眼泪,毫不犹豫的把龙鳞拿了出来,说:“孩子,拿去吧,快去救你的伙伴吧!” 第三章——离别水瓶老师 龙萧萧和精豆豆找到了银毛毛,给他服下了龙鳞。毛毛睁开眼,又活了!水瓶老师说:“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可以回去了!”说完,他们三个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水瓶老师。 篇二:柳树 柳树有长长的枝条,枝条是垂下来的,很软。人们都喜欢把柳树称为姑娘,就因为那些枝条像它的“辫子”。 柳树在春天的时候会发芽,嫩枝很软,怎麽折也折不断,嫩芽和嫩枝都是嫩绿色的,一看就知道它能体现出春天的气息。 夏天的时候,柳树的枝条变硬了,叶子也绿油油的,长得非常茂盛,这也是它生命中最灿烂的那一刻。

小学写人记叙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1、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 、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 、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2、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说明文、相声 3、分段的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找各个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 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 亲切有趣。夸张突出事物特征,引起联想。 反问加强语气 排比增强语气,充分抒情。 设问提醒人们思考,突出某些内容。答题模式 比喻: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把()当作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夸张:突出了+对象+特征+引起丰富想象 反问:强调了+对象+特性(加强了……的语气) 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增加了气势,加强了语气)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中心句、过渡句) 1. (中心句)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或引出下文; 2. (过渡句)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 3. (中心句)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7、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人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人方法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 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小学阶段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写一个人、写两个人、写几个人。其中应以写一个人为主。 一、写一个人。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彩杨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中考复习写人记叙文阅读

中考复习写人记叙文阅读 一:知识点回顾 记叙文阅读方法: 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点齐全。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 3、记叙顺序的作用: 一、顺叙:通过事情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和按照认识的发展来叙述 二、倒叙:内容集中,对比鲜明,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三、插叙: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周密,中心鲜明。回答句式,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4、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全方位地表现主题。但是,第三人称也有局限性,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为了弥补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 5、记叙线索: 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 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7、开头作用: A:倒叙,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8、结尾作用: 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五年级记叙文写人阅读之欧阳家百创编

五年级每天一练(二十四)——记叙文(写人)阅读 欧阳家百(2021.03.07) 爱的回报 她是一位平凡的母亲,有个4岁的女儿。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厄运却在不经意间降临,女儿突然发高烧,去了医院,被确诊为白血病。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差点震碎了她的心。 事实虽然残酷,但是必须面对。医生告诉她,移植造血干细胞是最佳选择,然而化验结果令人沮丧,她的白细胞抗原与女儿的不合,不能移植,医院通过资料库也没有寻找到配型相合的人。她的女儿惟有进行对身体伤害极大的放疗和化疗,这几乎是一个绝望的选择,因为这样治愈的几率非常低。 就在此时,一个陌生的女人从上海打来电话向她求助。原来,这个女人的女儿也患有白血病,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恰好与她配型相合。移植过程必须在远隔千里的上海进行,之后还需要10天时间恢复身体,而女儿正在生与死之间挣扎,她如何能丢下自己的女儿去救助一个陌生人呢?连医生也不忍心她去上海。望着日渐憔悴的女儿,她几经犹豫,仍然作出了赶赴上海的决定。 移植过程很顺利,那个女孩获救了。躺在病床上的她,想到

生死未卜的女儿如百爪抓心,她在医院只住了5天,还发着高烧就急忙赶回女儿身边。她想着,也许与女儿相聚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女儿最终闯过了九死一生的化疗和放疗,奇迹般地康复了,好运竟然降临到她们母女身上。 后来,有的记者看到活泼如昔的孩子时,问这位母亲:“如果女儿不治离你而去,你会后悔去上海吗?”这位母亲是这样回答的:“要是每一个人都捐献出造血干细胞,就不会有无奈的悲剧发生。作为一个母亲,爱女儿是天经地义的,我一定要付出我的爱,虽然得到爱的不是我的女儿,但我付出了便会少些内疚,我只能做到这些。” 身患绝症的女儿最需要关怀和照顾的时候,她却赶往千里之外救助另外一个陌生的孩子,很多人说她残忍,说她铁石心肠。但是在这种残忍里,有百转千回的挚爱;在这种铁石心肠里,有能融化天山冰雪的祈祷,令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 这个世界上付出了真爱的人都会有回报,即使不会出现奇迹,也会心安。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生死未卜: (2)九死一生: 2.从文中找出两组词语。 (1)近义词:()——()(2)反义词:()——() 3.把文中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抄下来。

中考复习写人记叙文阅读

中考复习写人记叙文阅读

4、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全方位地表现主题。但是,第三人称也有局限性,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为了弥补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 记叙线索: 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 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7、开头作用: A:倒叙,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8、结尾作用: 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摘文中词语,看具体描写,看所写事件,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 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 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写人记叙文阅读

阅读训练(二) 写人记叙文阅读 题前指导 写人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通过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知识梳理 写人文章我们阅读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 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是分析文章中人物和中心思想的基础。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写人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外,还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示。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肖像描写 [定义]对人物的服饰、体态、容貌、表情和风度等外在特征作具体的描绘,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包括动态的描写和静态的描写。要求突出主要特点,通过不同人物的肖像描写,显示各自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生活处境、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并表现作者的爱憎倾向。 例文:“客人年过半百,瘦削,脸上皱纹不很多,却深,尤其额上和眼角的几道,形似刀刻。一头黑白相间的花发,鬓角却全白了,白得扎眼。一件半袖浅灰衬衣,看样子穿在身上足有三四年了,洗得却透亮,规规整整地扎束在腰里。客人没带什么东西,只有一只深蓝色的尼龙方便袋,空空瘪瘪的,绾了袋口放在腿上。” 点评:在这里,作者采用工笔描绘的方法,对主人公的肖像进行刻画:年事稍长皱纹却似刀刻,可见其蹉跎半生历尽风雨,脸上印满了岁月的苍桑;衣着简朴行囊空瘪,则见其风尘落魄亡命天涯;衣服破旧却干净整齐,可猜出他是一个精细严谨之人。作者抓住主人公的肖像特征,写得真实自然,在文字的背后包蕴着读者能隐隐察觉的潜台词。 语言描写 [定义]通过人物语言的描绘来刻画人物性格。要求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和行动性,使读者能从特定的语言内容,乃至各具特色的说话腔调、惯用词汇及表达方式中,准确地把握不同人物独自的出身经历、习惯爱好,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产生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例文: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

三年级写人阅读训练(精选5则)

写人类的文章阅读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qǐ )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 chǔn )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给第1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2分) 2、“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3分) 例如:冷笑 (不是发自内心的笑,往往是对别人的观点表示不赞同和不屑时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词语,作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后悔()央求() 4.组词。(4分) 呜(呜咽)悔()跪()探() 鸣()侮()脆(清脆)深() 5.用“假如……就……”造句。(2分)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就会全心全意的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 假如我是护士,我会用心呵护我的病人 假如想要得到友谊,就要付出真心; 假如想要得到成功,就要学会放弃。 6后来,流浪汉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时光老人为什么说“我做了一件蠢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这篇短文后,你想对时光老人说什么?或者你想对懒汉说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白石 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蚱(zhà)蜢(m?ng )好像会跳;小鸟好像会眨眼睛;最有趣的是那些虾,身体像是透明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游走似的。 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ùn )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yuè )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shuān )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6分) 著名——喜欢——仿佛——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6分) 昏暗——仔细——成功—— 3、在“舒服”一词中“舒”是哪种意思,请选好在()里打“√”。(2分) (1)伸展、宽解。() (2)缓解、从容。() 4、仿照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越……越……”写一句话。(4分) 5、齐白石爷爷画画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来。(4分)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 那是在北京召开的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你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一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读了这封信,并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为一位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阅读专项练习,写人记事记叙文阅读及答案(部编版)】

【阅读专项练习,写人记事记叙文阅读及答 案(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阅读专项练习-写人记事记叙文阅读评卷人得分一、现代文阅读那一扇门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a)。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中的飞鸟--他还是少年。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

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b)。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伸手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反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c)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仍然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完整版)三年级阅读与写作--写人篇讲解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怎样阅读写人文章 一、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 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你知道的外貌描写有哪些? 二、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 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 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你知道的人物性格特征有哪些?道德品质有哪些? 三、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 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你知道写人物的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四、准确抓关键字词语句 写人文章里写的人是活生生的人,其思想性格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显示的。因此,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 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另 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 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 赏能力。 快速阅读提高训练 一.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huán hái )……”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liàn g liang )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 hào)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bēi bèi )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

写人记事类记叙文 阅读答题规律总结

写人记事类记叙文阅读答题规律总结—— 1、如何阅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或归纳人物形象? 根据文章开头或结尾以及每一段开头或结尾的关键性语句提示,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 从对人物的各种描写及人物所参与事件性质中分析,并结合中心推测。或充分利用文章中已出现的有关人物品质精神词语。 2、如何分析文章,抓出文章中心? 从题目、事件性质、首尾的抒情议论性文字中揣摩,也可以结合所给材料或题干,答时求同存异。 3、如何落实字音字形的掌握? 平时多读多写,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增加知识积累。另做过题目中出现的一定多写记牢。 4、如何解答“标题含义”? 浅层:在文章中具体指什么;深层:指向文章中心。 5、如何解答“标题作用”? 概括内容加揭示中心,如果题目是线索或运用了什么写法等,也要写出。 6、如何解答圈注题(即如何分析加点或划线词语的含义及作 用)? 先解词,此词形象写出了什么,表现或表达出了什么。

7、如何解答语句赏析题(即划线句对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 写,又有怎样的作用)? 通过对某一人物的什么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表达或表现出什么。 8、如何理解出现在文章开头结尾或中间的划线句的作用? 内容上写出了什么。 文章中间的句子结构上一般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为某一内容做补充交代,为下文某一情节作铺垫;开头的语句结构上统领全文;结尾的语句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突出中心。首尾同时出现时首尾呼应。 9、如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如何理解插叙作用? 写出了怎样的景物特点,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烘托出人物怎样的心情、为下文什么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文章中心得到强化。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10、如何理解不同人称的表达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和感受推

(完整)三年级写人阅读训练

(一)勤奋好学的王冕 王冕是元代的画家和诗人,他的家乡在今天浙江的诸暨。 王冕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牛。路过学堂,琅琅的读书声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悄悄地跑了过去,躲在窗外听学生们读书,并把听到的内容都默默地记在心里。天黑了,王冕这才想起该回家了,可一看,牛却不知哪里去了。王冕提心吊胆地回到家里,父亲一看儿子丢了牛,暴跳如雷,拿起棍子就打。可过了几天,王冕禁不住学堂的诱惑,又偷偷地溜了进去,把放牛的事儿又给忘了。看到儿子这么迷恋读书,心地善良的母亲说:“这孩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就随他去吧。” 这以后,王冕就来到一个庙里安下身来。每天夜里,他都偷偷地溜进佛殿,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就着昏暗的长明灯,读书直到天亮。佛殿供奉着许多泥塑的佛像,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狰狞可怕。可王冕对这一切就像没有看见一样,仍然专心致志地读书。 后来,安阳有一个叫韩姓的学者,听到王冕专心读书的事,感到非常惊奇,便收他为学生。几年后,王冕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1、找出下面两个词在文中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琅琅 A、金石等撞击时发出的声音。() B、响亮的读书声。() (2)诱惑 A、吸引,招引。() B、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做坏事。() 2、王冕夜里独自坐在佛像膝盖上读书,为什么不害怕那许多面目狰狞的塑像?正确的答案是:()。 ①王冕知道那些是泥塑的,认为不值得害怕。 ②昏暗的灯光下,王冕看不见那些面目狰狞的塑像。 ③王冕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读书之中,对其他的东西熟视无睹。 3、文章是通过哪件事来说明王冕勤奋好学的? 4 、王冕勤奋好学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二)快妈妈 我的妈妈有个特点,就是不管干什么事都很快。我管妈妈叫“快妈妈”。 妈妈不是会织毛衣吗?她不知道自己一年中给大伙织过多少件毛衣毛裤。一次,我家的邻居给别人加工毛衣的前身,结果期限到了,还剩下十多件毛衣前身没织出来,正在发愁,恰巧叫妈妈知道了,便拿去了五件。 回到家里,我对妈妈说:“你拿这么些毛线回来干啥呀?”妈妈微微一笑说:“这几天邻居张阿姨家活紧,我闲着也没事,帮她织毛衣。”我极不情愿地小声嘟哝:“家里的活也够你忙的,自找麻烦。”“看你说的,咱有难处时,邻居们不是都很照顾吗?人帮人图个啥?还不是图个心里踏实吗?你前些天不是还给我讲你们老师告诉你,能给别人做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吗?怎么这就忘了?”我不好意思了。别看妈妈没读什么书,可这张嘴却是又快又厉害。晚饭后,妈妈就不停地织。当我一觉醒来时,妈妈还在“飞针走线”,朦胧中,我看见妈妈的手在飞快地抖动,却辨不出几时“飞针”,何时“走线”,只见线团在变“瘦”,毛衣在长“长”。不过一天一夜的功夫,妈妈就织了三件,两天的时间就织完了。你说这不是“快妈妈”吗?妈妈不但织毛衣快,干家务活更快。 一天晚上,邻居张阿姨家里有客,包饺子忙不过来,便叫妈妈帮忙。这回她算请对人了。妈妈去了不到一个钟头,饺子就包完了,乐得张阿姨眉开眼笑。你说,我妈妈够得上是“快妈妈”吧!

(完整)五年级写人篇阅读写作训练试题

南天教育阅读写作训练试题(一) 一.把下面搭配不当的词语改正过来(4分) 热爱公物()开发宝贝() 改进错误()决定胜赢() 讨论强烈()光线激烈() 街道繁荣()描写细微() 二.选词填空(4分) 打扮装扮装饰 1.张红生活俭朴,从不喜欢()自己。 2.节日的人民公园()得格外美丽。 或者……或者……既……又…… 1.他今天没来学校,()病了,()有些什么事。 2.星期天,我()上青山烧烤,()去南湖公园看花。 三.扩写下列句子(4分) 1.穆老师有一双眼睛。 2.祖国在前进。 四、阅读理解(阅读童话趣味故事) 狐狸和火鸡 为了对狐狸的进攻进行有效的抵御,火鸡把自己qīxī( )的树当成了一座城堡。这yīn xǐan()的狐狸已经绕树转了好几圈,3瞧见每只火鸡都在放哨警戒,不敢懈 xiè 怠 dài 。它恨恨地喊着:“怎么啦,这些躲在树上的家伙居然敢跟我作对,它们以为这样就能免于一死!不,决不!我对天发誓,我决不会轻饶它们的!”狐狸还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这天晚上月光皎洁,好像专门与狐狸作对,这对火鸡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当然狐狸在围城进攻敌手方面也毫不hán hú( ),它诡计多端,一肚子坏水,忽而装作佯攻向上爬,忽而又踮起身子向上移,接着装死躺下,一会儿又爬起来,就是意大利喜剧人物阿尔勒甘也不可能扮出这么多的不同角色。狐狸竖起了

肥大的尾巴,使它油亮闪烁,还shuǎ()了各种各样骗人的把戏。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一只火鸡敢放松警惕打一个盹,敌情使它们两眼圆睁,紧张地注视着前方的风吹草动。时间一长,这些可怜的火鸡都头晕目眩,不断地从树上栽下来,几乎有一半的火鸡掉了下来。狐狸把掉下来的火鸡逮住,全都拴在了一起,并把它们全宰掉放进了自己的食品橱。 要知道,越是到了危急关头,神经越是不能太紧张,否则,乱了自己的方寸,就会像火鸡一样,来个倒栽葱。 1、按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中狐狸因为聪明抓到了火鸡。() (2)月色皎洁,对火鸡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3)有的火鸡被狐狸抓住是因为它们放松了警惕。() (4)这天晚上,狐狸把所有的火鸡都宰了。() 2、看文中的括号,写出词语。 3、看课文填空。(1)抵御()兑现()放松()扮演() (2)有效的()()的月色油亮闪烁的()(3)风()草()()晕()眩()多端 4、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了解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对狐狸的进攻,火鸡先前采取了哪些措施? (2)这些防御措施有效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3)你能替火鸡分析一下这些防御措施的不合理之处吗? 6、课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描写狐狸进攻表现的句子,你能模仿它的写法完成下面这段话吗? 弟弟为了得到我的玩具小汽车,耍起了他最擅长的赖皮功夫。他忽而 ,忽而 ,接着,一会儿又 ,这样一来,大家都只好举手投降,我也只有乖乖交出我心爱的小汽车。 7、你对最后一句话中的“倒栽葱”有什

写人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写人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亦即肖像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神态)、姿态、服饰(衣着)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抓住“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这样的语句来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又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见父亲虽受折磨却依然坚定慈祥。 <二> 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的动作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能具体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如《一夜的工作》“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从这段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周总理审阅记录稿是多么地认真仔细,总理对工作是多么负责任。 <三> 读懂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从父亲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把革命工作放在第一,全然不顾个人安危。 <四> 分析人物的心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