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镇头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导学案

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课型:问题解决课 主备人:张春阳

班级: 姓名: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拼一拼,力争人人都过关!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习重点: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正方体的异同点。

一、自主学习 【勤动脑,能少走弯路】 (脚踏实际,我是最棒的) 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观察:

1、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正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 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3、用尺量一量,正方体 的棱长度相等。

二、小组展示,合作交流、探究结果 【善总结,你就能事半功倍】

1.正方体是由 个 的正方形围成的 图形。正方体也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 。正方体也有 个顶点。

2.

三、当堂检测、展示自我 (成功属于勇于挑战自我的人) 一、填空起跑线

1、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棱长总和是( )厘米。

2、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6个面的面积( ),12条棱的长度( ),它是特殊的( )体。

3、长方体框架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分成( )组,每组有( )条。

4.把两个棱长 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3.下列三个图形中,能拼成正方体的是( )

二、法官我来当

1、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3、长方体六个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棱长是3厘米。( ) 四、我的教学反思(我的收获):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完整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的面积相等。有()条棱,()的棱的长度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的面积都相等,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3、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 =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5、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a、b、h,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二、判断: 1、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三.看图,并填空单位:厘米 1、 5 3 3 (1)这个长方体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 (2)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厘米。 (3)棱长总和是()厘米。(4)上下两个面是()形。 2、 5 (1)这是一个()体(2)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 (3)棱长之和是()厘米(4)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三、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2、用72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4、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多少厘米的长方体? 5、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 6、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成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7、一个面的面积是36平方米的正方体,它所有的棱长的和是多少厘米? 8、一个长方体的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占地多少平方米? 9、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和高都是8厘米,这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后面呢?下面呢?(请画出长方体立体草图,标出相应数据后再计算)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 教者路丽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 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 12条棱长度都相等。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二)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我的说课流程是: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程序。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 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 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 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长方 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 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 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 作者。”所以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 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决定在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激趣揭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及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及练习题 发表时间:2011-5-31 18:45:56来源:访问次数:6690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 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 形体 相同点不同点 关系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的大小棱长 长方体 6 12 8 一般都是长方形,有时也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 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 相等 平行的四条棱 长度 相等 正方体是特 殊的长 方体 正方体 6 12 8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 等 六条棱长都相 等 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12条棱有3组,每组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 长方体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正方体的展开 1).“141型”,中间一行4个图: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2).“231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见上图 3).“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由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可以先求出前面、后面和下面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就可以求出表面积了。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六个面完全相同,所以计算时只要算出其中的一个面,再乘6就可以了。 正方体的表面积 = 棱长×棱长×6 5、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几个面。在解答时,可以把这几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再减去不需要的那个(些)面。 一个抽屉有5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所以做这样一个抽屉所需要的木板,只要算出这5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

《长方体的认识》试讲稿

长方体的认识 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请看!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指生说。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对,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看!!这些长方体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喜欢得长方体?好,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请看活动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老师给你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 (2)在操作中注意观察,你发现了长方体的哪些特征好,开始行动吧! 汇报交流,学习新知 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做出了一个漂亮的长方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哇!这么漂亮啊!哪个小组想拿着你们做得,上来给大家说一说你发现了长方体的哪些特征?指生说。 1. 研究长方体的面这组同学发现的可真多,他说到长方体上有很多面,哪是长方体的 面啊?谁能给大家找一找?对,像这种平平的滑滑的就叫做长方体的面。 我们来摸一摸,那长方体有多少个面啊?哪个同学来给大家数一数?这位同学采用了标号的方法。谁又不同的数法?注意到了吗? (演示)前后、上下、左右。这种数法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真棒!咱们再用这种方法数一数。 哪个小组还发现了面的哪些特征?指生说。哦,这组同学发现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而且相对的面的大小相同。你们组是怎么知道相对的面一样大的?通过比较发现的。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特征啊?你们组举手,有问题吗?哦?你们组的长方体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真的吗?快拿上来给大家看看。还真是这样啊!这种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2. 研究长方体的棱哪个小组还想上来汇报?有情这组。你们还指出长方体有棱?对, 这组同学知道的真多!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就是长方体的棱。 同学们都来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指生说。有12 条棱。那你是怎么数的?上前边来数一数。哦,横着有4 条,竖着有4 条,还有斜着的4 条。老师明白了你的意思。(演示)把长方体的棱分成了3组,每组相互平行的有4 条。 下面同学们再看一看,量一量这些棱的长度。 指生说。你们发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 研究长方体的顶点哪个小组还有其他的发现?指生说。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者】郑州航空港区第十六小学王永胜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景和实物认识长方体。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首先呈现四幅情景图,图中分别有长城、高楼大厦、冰箱、柜子、电视机纸箱。这些情景都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如,垒长城的砖是长方体,电视机纸箱是正方体等等。教材把这些物体都用红色箭头标示出来,由此引出长方体,让学生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材通过例1,从身边实物开始观察,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观察认识长方体。在此基础上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一些直观的认识。 教材通过例2,教师指导学生用小棒做长方体,认识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1)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可以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2)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能简单归纳出几何图形的特征。 2、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 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3、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学生空间观念较差,观察立体图形有困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评价任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力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通过学习长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为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依据以上的认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特别是棱长特征的认识。 2、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上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形状,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方体实物的能力。 (2)经验上 生活中长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对长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 (3)能力上 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课前调研,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能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准确地挑出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的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学生对于特殊的长方体认识模糊,特别是相对面是较大的正方形,如瓷砖,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正方形,或者认为是正方体。这一调研结果显示出学生空间观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位为,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包装盒上的数学,导入新课(5分钟) 1、师:同学们,先让我们走进生活,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播放)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包装盒,这样的包装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其实,在包装盒上就有数学知识,同学们想想看,这上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呢? 生:提出有关图形、面积等的问题。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本节课我们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基本的“图形问题”开始研究! 大家请看,这几个包装盒是什么形状的呢?(出示课件)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现在我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给它“画个像”,然后把它藏起来,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师:要想研究立体图形,我们还得借助手中的实物来研究,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学具摸一摸,然后用手指沿外沿滑动“画个像”,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不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呢?(生活动) 4、师:好了同学们,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刚才摸到了什么? 生:说一说,同时(课件展示:面、棱、顶点的形成过程)在数学上给出专门的名字并板书。(板书:面、棱、顶点)(简单介绍面、棱和顶点) 二、循序渐进,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2分钟)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讲解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 识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 )的面积相等。有( )条棱,( )的棱的长度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 )的面积都相等,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 ) 3、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 =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5、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a、b、h,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二、判断: 1、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三.看图,并填空单位:厘米 1、 5 3 3 (1)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 (2)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厘米。 (3)棱长总和是( )厘米。 (4)上下两个面是( )形。

2、 5 (1)这是一个( )体 (2)正方体的棱长是( )厘米。 (3)棱长之和是( )厘米 (4)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三、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2、用72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4、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多少厘米的长方体? 5、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 6、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成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

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二_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二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二文章内容由收集!《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 2、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掌握有序观察、分类比较等学习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乌鸦喝水的故事你们听说过没有?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 因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石头的形状我们称之为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体图形。 观察后回答: (1)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 (2)你知道这里面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肥皂、牙膏盒、墨水盒) 二、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并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教学例1,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1)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2)它的12 条棱可以分为几组?每组棱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认识长,宽,高。 (4)请学生用推理的方法说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解: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二文章内容由收集!《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二长方体是由_____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_____形)围成的____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_____,相对的棱的长度______. 四、巩固练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实验版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教材以学生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彩图为切入点,语言表述不多,给教师留下了充分的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机会。教学中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学习。 2、以活动为主,把学生“学数学”变成为“做数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3、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体验”是学生内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它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4、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是“主导者”为“引导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价值。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 4、培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兜实物和模型。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的实物及萝卜、小刀。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生:…… 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学生自由发言)

《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在数 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 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 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 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1、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1)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2)倡导在“触摸”中学习数学 (3)倡导自主讨论、交流 3、让数学走进生活 设计思路: 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今后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作好铺垫。因此,认识长方体特征,理解它们在规律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本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的。 教学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 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与教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 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紧紧围绕由直观感知—概括特征— 抽象特征三个层次来设计.通过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实物牙膏 盒、砖块等进行整体感知,建立表象,然后通过长方形围成长 方体,动态演示面、棱、顶点的特征,让学生对长方体的面、 棱、顶点的特征加以概括,然后再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建立 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科学《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数学)

活动内容:科学《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数学)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感知其主要特征。 2.能比较并表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点。 3.能找出与正方体、长方体相似的物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 材料准备:(1)幼儿每人两块积木(一块正方体积木、一块长方体积木)。(2)每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各一张(正方形的纸与正方体积木的一个面一样大,长方形的纸与长方体积木的一个面一样大)、剪刀、胶棒。 材料配套:数字资源《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巩固正方形与长方形。 播放数字资源《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第2页,引导幼儿分辨哪个是正方形、哪个是长方形,说一说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正方体、长方体的主要特征。 1.提供给幼儿人手两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一块长方体)、一张正方形的纸、一张长方形的纸,引导幼儿使用正方形的纸与正方体积木的每个面重叠比较,使用长方形的纸与长方体积木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发现正方体、长方体积木的特征,并记录。 引导语:每个小朋友有两块积木、一张正方形的纸和一张长方形的纸,你们比一比,数一数,每块积木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几个面一样大吗?最后,把你们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比较长方体积木。 3.分享交流。 教师出示正方体积木并提间:这块积木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一样大吗?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表回答,如: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一样大。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用同样的方法交流长方体的特征。 小结: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 三、引导幼儿找一找像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品。 引导语:请你们找一找活动室里和幼儿园里哪些物品像正方体、哪些物品像长方体? 小结:瞧,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像正方体或者长方体,请你们回家再去找一找还有哪些像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物品,用笔画下来;想一想这些物品的形状为什么设计成正方体或长方体,这样设计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数学区引导幼儿用硬纸制作正方体,长方体,并会试将几个正方体变成个长方体。 家国共育:以励幼儿在生话中继线寻找像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物品,用笔画下来。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评课

精品文档 今天,我校的徐妮娜、栾洪芹两位老师为我们分别上了一节教学研究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信息窗1的内容,徐老师用的是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栾老师用的是我校五年级的学生。两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都是一节好课、常态课,没有更多的修饰和虚华的成分,从刚才的授课我们可以看出两位老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教态自然亲和,课堂气氛活跃,教学重点突出,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听完课,我有以下几点感触颇深,与大家共同探讨,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意见! 一、两位老师都有效利用学习起点,关注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与不同 如引入新课部分:媒体出示冰箱、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盒等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再如,在学习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非常大,其原因就是有长方体特征的探索过程为基础。 由实物到图形的转换 二、两位老师都注重培养、渗透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本课中,两位老师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探究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徐老师是利用常见的土豆,切割逐渐形成面、棱、顶点,形象直观,在探究特征时引导到位(例如交流时语言引导到位:学生能学习老师的方法有规律地寻找面、棱、顶点的特征,并能利用平移。 虽然是四年级的学 生,但一样达到了教学目标; 栾老师是利用对具体实物的触摸、感知来认识、掌握面、棱、顶点, 然后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也是这两节课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两位老师曾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在合作学习中指导小组长认真负责发挥作用,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的习惯,使其共同成长。在习题的设计中,注重了基础练习和延伸拓展两个层次的练习,不 精品文档 同类型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在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在自己不同的知识层面得到了提升,掌握了所学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及练习题 发表时间:2011-5-31 18:45:56来源:访问次数:6690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 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 形体 相同点不同点 关系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的大小棱长 长方体6128一般都是长方形,有时也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 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 相等 平行的四条棱 长度 相等 正方体是特 殊的长 方体 正方体6128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个面的面积相 等六条棱长都相 等 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12条棱有3组,每组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 长方体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正方体的展开 1).“141型”,中间一行4个图: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2).“231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见上图 3).“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由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可以先求出前面、后面和下面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就可以求出表面积了。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六个面完全相同,所以计算时只要算出其中的一个面,再乘6就可以了。 正方体的表面积 = 棱长×棱长×6 5、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几个面。在解答时,可以把这几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再减去不需要的那个(些)面。 一个抽屉有5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所以做这样一个抽屉所需要的木板,只要算出这5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 通风管顾名思义是通风用的,没有底面。所以只要算四个侧面就可以了。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课)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执教者:浚县善堂镇沙西中心校王凤霞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认识长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生命课堂四字六步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物体。 学习过程: 一、督预示标: 1、引入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立体图形,首先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按照对同学们的预习要求,我来了解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预习了谁举手,谁来代表你们小组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说说进度、方法和效果、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

提示语:同学们一定要养成主动预习课文的习惯,学会标注,尝试完成本节的练习和习题,一定要让自己的学习走在老师的前面,并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3、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梳理 自学提纲: 1 .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2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3. 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三、小组答疑 各小组由小组长组织、讨论解决自学提纲中的所有问题和在自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的疑惑,并推选小组成员准备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巡视、参与,指导活动开展。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接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评价、提问和挑战。 2、归纳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五、联系拓展 1、填空 (1)、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9 厘米、3 厘米、2.5 厘米。请同学说出这个长方体上面的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左边的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多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