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热起来了》课堂实录和反思

《热起来了》课堂实录和反思

《热起来了》课堂实录和反思




热起来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我们感觉手冷时,两只手用力搓一搓就会热起来”,进而引出“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有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的讨论,从而引出“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量吗”的探讨。

怎么让自己感觉热起来,学生有很多的体验:运动、晒太阳、用电暖器取暖……也包括加穿衣服。对于小学生来说,增减衣服是习以为常的方法。但如果反问一句:“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学生们或许会不置可否。这是一个学生不曾思考过的问题,但也是可以去探究的问题。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就让学生重点展开对“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自主探究活动,并由此引发学生探究热及热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因为衣服能保存热量。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三、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四、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并且经过思维论证,做出合理的解释。
五、教学准备:每组两支温度计、两瓶自来水、一些旧衣服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天气有点冷,我的手冰凉的,谁有最简单的方法让我的手暖起来?
生:两只手相互搓一搓。
师:“那我们来试试。”边说边搓手。
全班学生一起来进行由慢到快的搓手,感受搓手是否真的能带来热。
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
生:手在摩擦的时候产生了热。
师:你说的真好,摩擦能产生热。这节课

我们来研究热起来的一些方法。
教师板书:热起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搓手,既可以活跃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热起来的感觉,引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认识使我们热起来的方法
师:当我们的身体感觉冷时,有哪些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学生分组交流后汇报。
生:我们可以开电暖气。
生:可以到太阳下晒一晒。
生:可以吃点热的食物。
生:还可以坐在火堆边烤火。
生:多穿点衣服,或者到操场上跑一圈。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晒太阳、火堆、电暖气、吃食物、做运动、多穿衣服
2、分析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师:这些方法为什么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生:电暖气送出的热风是有热量的。
生:太阳也能给我们带来热量,还有火堆也提供给我们热量。
师:吃食物为什么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呢?
生:食物是热的,比如热气腾腾的面条,我们吃了就热起来了。
师:你描述的真具体,我现在就好像吃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冷的食物能给我们提供热量吗?比如说一块巧克力、一个苹果。
生:不能。
生:冷的食物也能给我们提供热量的,比如我们在超市里卖的零食吧,包装袋上都会写着能提供多少热量,热量太高的食物吃多了容易发胖。
师拍手肯定: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对呀!食物都是具有热量的。
教师板书:提供热量
师:这些物质都可以直接给我们身体热量,使我们热起来。那跑步、踢足球等运动呢?它又是怎样让我们热起来的?
生:运动产生了热,因为运动后我们就会满头大汗。
……
师:在运动的时候,人的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加快了分解,转换成了热能,使我们感觉到了身体变热了。简单的说,是血液循环加快,使得身体产生了更多的热。
教师板书: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生:衣服吸走了我们身体的热,衣服就具有热量了。
生:衣服不具有热量,它阻挡了外面的冷气进入人体。
生:我也觉得衣服是吸收了我们身体的热量。
生:我认为衣服是不具有热量的。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是否生热的问题
1、利用生活经验有理有据的推测
师:现在同学们有两种不一样的观点,老师请大家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因为我们多穿衣服之后就会觉得热,所以衣服就给我们身体增加的了热量,我用手摸摸自己的衣服也是热乎乎的。
生: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没有穿身上的衣服,你手摸一摸是不会热的。
生:寒冷的冬天,当我们刚钻进被窝时,觉得被窝很冷,如果衣服具有热量的话,那被窝也是一样的,我们钻进去应该是热的。所以我觉得衣服不具有热量。
生:如果衣服具有热量,那我们的衣柜里不是热气腾腾了吗?
……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做出了自己的推测,但是科学讲究的是实验证据。让我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吧。
2、教师出示实验器材:两支温度计、两瓶自来水、一件衣服。
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首先把你们的实验方案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我们准备把温度计放在科学书里,测出科学书的温度,再用衣服把书包起来,看看温度计的温度是否会上升。
生:我们觉得用两支温度计、两本科学书进行对比会比较合适。先把温度计分别夹在两本科学书里,测出科学书的温度,然后给一本书裹上衣服,看看书的温度有没有变化。如果裹了衣服的温度计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衣服不具有热量,如果温度上升,说明衣服具有热量。
教师拍手表扬。
生:我们准备把温度计分别插入自来水瓶子里,记下瓶子里的水温,再把一个瓶子用衣服包住,看看包了衣服的瓶子的水温

能否上升。如果水温上升说明衣服具有热量,水温不上升说明衣服不具有热量。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组同学。在实验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对大家的温馨提示:不要用手捂住温度计下端的红色液泡。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持平。注意我们呼出的热气会影响温度计。每隔两分钟计录一次温度。
4、学生分组实验并且记录实验数据。
5、汇报分析
师:请同学们整理好实验器材,比一比那个小组整理得快。
师: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吧!
生:我们小组测得科学书的温度是14摄氏度,用衣服把其中一本科学书包起来,测得2分钟、4分钟、6分钟……都是14摄氏度,所以我们认为衣服不具有热量。
生:我们小组是先测出自来水温度是13摄氏度,用衣服把一瓶自来水包起来,测得2分钟、4分钟、6分钟……都是13
摄氏度,我们也认为衣服不具有热量。
师:我想请第5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数据。
生:我们先测得科学书的温度是15摄氏度,用衣服把一本科学书包起来后,2在是15
摄氏度,4分钟时15.5摄氏度,6分钟时16摄氏度。
生:他们在测量的时候可能与温度计靠的太近了,我们呼出的气体是热的,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生:可能是手压住了温度计的液泡吧。
师:看来反思我们的实验过程是否正确很重要,第5小组的同学课后可以再实验一次,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在课后反复验证我们的科学结论。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反复验证的实验结论才是正确的。
师:根据11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通过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不断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6、思考交流
师:既然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那么我们为什么多穿衣服会觉得热起来呢?
生:因为衣服可以阻止外面的冷气进入我们的身体。
生:我们的身体是热的,多穿衣服,我们身体的热量就不容易流失。
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衣服所起的作用是保存身体的热

量。(板书:保存热量)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七、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八、课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生活经验,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的方法及原因,不但构建了学生的科学概念,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中,我重点设计了学生发生冲突的问题,让正反双方进行充分的论证,摆事实,讲道理。然后设计实验。有的学生认为衣服不能提供热,只是保温,有的学生认为衣服能提供热,那么老师就要灵活处理,进行引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经历一个辩论的过程,让学生把以往的生活经验作为证据支持自己的想法,用实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我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把主动权完全给了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方法,这样更容易让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更容易把握学生考虑问题的方向,也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然后通过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帮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条理化,使实验方法不断完善,从而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汇报实验数据时,有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生意外,科学书被衣服包起来后,温度计的温度上升了一度,这是我在分组实验巡视时就发现的,也是我故意让这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数据的。目的是强调反思实验过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对实验结论反复验证。以往上这一课,经常会有好几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生意外。本以为这一节课改进了实验方法后,不会有意外发生,但还是有一个小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对于这一课堂“意外”,自己也觉得比以往处理的妥当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