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A卷)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A卷)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A卷)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A卷)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

2017-2018学年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员会组织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从材料“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可以看出是直接选举,这种选举只有在村民委员会选举时才可能出现,故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故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2.南方网记载,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B.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

‘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建立和健全“法”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ABC项都有所体现,但不符题干“主要反映”,而ABC项都法律体系不完善的后果。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必要性

3.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答案】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个中国原则

4.电影《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法庭,村长终被拘留。这部影片反映了()A.“文革”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B.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C.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D.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律制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材料不能反映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故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当时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尚未建立,故排除B;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的法制意识增强,我国法制建设也不断的发展,因此C正确;D项错误,从材料无法看出是否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制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5.有人说在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坚定的立场B.世界潮流的推动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中国能收回香港,首先,是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租借条约,而不是割让条约。所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于法有据;其次,中国的日益强大。假如中国还是晚清那样任人宰割,那就不可能收回香港。甚至会割让广东至辽宁沿海地区。所以说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故本题选D。其它三项也是香港回归的条件,但不是根本条件,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6.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对表格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一届人大在新中国成立时即召开B.“文革”时期人大制度被彻底废除

C.人大会议的召开无固定时间规定D.进入新时期人大制度得到恢复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新中国诞生于1949年,故A错误;“文革”是发生在1966-1976年,而1975年召开了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故B错误;由表格中每次人民代表大会的时间间隔可以知道,从1978年开始一直是间隔5年,也它是说明了说明进入新时期人大制度得到恢复发展,C错误,D正确。故答案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旧中国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外交政策是屈辱的。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BC都是其具体方针或表现,答案为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8.“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答案】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9.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可排除A项;“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可知法国前总统的意图是要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C项,可排除;材料主要涉及欧美关系,并非强调欧洲的联合,排除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美关系的演变10.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B.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C.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964年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号召“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表明B正确。AC不对,材料没有强调具体针对哪一国家,而且理解片面化;D不对,发展民族经济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

11.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时局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么该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且将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B.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C.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D.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当今世界的确实是多极化,但是到底是“几极”还不明朗,所以,B项的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是非常不准确的;题干没有体现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尚未正式形成,排除D。材料中说了多个“巨

2020年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小题1分共36分) 1. 近代后期推行平民教育,创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教育家是() A.杨贤江 B.陶行知 C.徐特立 D.郭沫若 2. 四大家族是以下哪个阶级的代表:A.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C.官僚资产阶级 D.买办资产阶级 3. 近代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重要铁路是() A.京汉铁路 B.京张铁路 C.津浦铁路 D.胶济铁路 4. 下列各对应组中,哪一组是正确的( ) A.曾朴:《哀旅顺》 B.黄遵宪:《台湾行》 C.吴沃尧:《块肉余生述》 D.林纾:《孽海花》 5. 东北抗日联军中的少数民族将领是( )

A.周保中 B.杨靖宇 C.李兆麟 D.赵一曼 6.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起点在:() A.河北 B.山东 C.广东 D.上海 7.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首先提出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胡适 8. 1885年清政府决定台湾正式设立行省,第一位巡抚是:() A.刘永福 B.刘铭传 C.冯子材 D.许寿山 9. 中华民国初期,策动西藏“独立”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0.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是在(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11. 中华民国元年是指( ) A.1911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10年 12. 清末发现的甲骨文为研究下列哪一朝代提供了文字依 据?(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原始社会 13. 义和团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 B.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 C.清政府的镇压 D.外国教会的欺压 14. 焚毁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侵略军是以下哪两国的联军: ( ) A.英俄 B.法俄 C.英美 D.英法 15. 孙中山在下列哪个报刊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 A.《国民报》 B.《游学译编》 C.《民报》 D.《新民丛报》 16.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太平天国进行了() A.北伐 B.西征 C.东征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 2010—2011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王利国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 3.西周时期分封的主要对象不包括()A.功臣B.亲族C.姻亲D.少数民族首领 4.我国封建社会皇帝制度的首创者是()A.夏禹B.商王盘庚C.周公D.秦王嬴政 5.秦朝时,中央政府以下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是()A.郡B.三公C.县D.封国 6.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 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7.唐朝时,为皇帝草拟政令的中央机构是()A.内史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 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10.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日:“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 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藩镇节度使实权B.设三衙统领军队 C.派文官任地方长官D.设三司管理财政 11.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勃兴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本文导航1、首页2、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 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编辑推荐]高中生各科考试,各位考生都在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把自己调整到最佳“作战状态”。在这里中国()为各位考生整理了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希望能够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在黄河流域的一次考古发现中,出现了下列现象:金属工具、成熟

文字、城市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由此可以判断最早的历史阶段是 A.母系氏族 B.父系氏族 c.早期国家D.夏朝 2.“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②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 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④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4.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5.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D.礼仪制 6.“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朝c.汉代D.唐宋时期 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完整版)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学科分析 高一地理学科备课组执笔:陈艳 2017年11月8号到10号两天半的时间,我们高一年级举行了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正规的测试。考试覆盖内容主要是必修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这次考试既是对开学以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后期学习的引导。同时对比了解了我们高一年级各班级的学生答题状况,从而摸清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本次试卷命题、学生答题情况及考试成绩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题型:一、选择题25题;二、综合题4题。 分值:选择题50分;综合题50分。 (二)、试题特点 1、难易适中 反映第一章和第二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0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题占28分,难度较难占了12分,题目难度适中,难易结合。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性和对知识点的简单迁移应用的考查。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信息。部分试题主要以图为载体,图形相对来说还是较基础的主要涉及到地球运动、热力环流的,充分体现

了图表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3、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试题内容主要考查地理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平时在上课过程中要认真听课,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好好把握,在课下花时间记忆,及时做习题来巩固。部分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能够迁移运用。 二、学情、考情分析 (一)、得分概况 年级平均得分:61.2分最高得分:89分 最低得分:23分 80分以上8人 70分以上57人优秀率为15.49%(75分以上) 及格率为57.75% (二)、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考情分析学情 1、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1)、基础知识不扎实 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三是 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部分学 生对已学知识没有记忆落实,更不能理解和迁移应用。 (2)、读图、析图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看不懂图,不知从何入手,提取图表信息难度大。 2、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程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1055

2008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分封制 2、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起源于() A、甲骨文记载 B、大汶口文化 C、西周分封 D、古代地名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诸侯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5、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B.推荐和选择地方人才 C、负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6、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置的通判,其主要职责是() A、征收地方赋税 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 D、负责监督知州 7、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不包括 ...() A、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B、有利于加强皇权 C、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办事效率低 D、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8.“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9.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毁灭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人民起义 C、另一支希腊人入侵 D、外国的侵略 1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自由地理环境右左11.雅典确立起民主政治是在() A、梭伦改革时期 B、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C、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D、亚历山大统治时期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建议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建议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建议 一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得分情况失分原因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7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选择题25小题共50知识的联系比较迁达到37人,17题出错人数达到分;最高分44分,移能力差,部分题分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40人。最低分6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较好1、2、3、4、8、9、15、18、位21、22题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固,对教材知识不熟 26题,19分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悉,不能正确分析概 六括史料,不会从材料 里提炼有效信息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

非选关键词句和做题的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择 题27题,13分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共40 力欠缺,知识体系混分乱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识点 三突出问题 2材料理解偏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3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 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四整改措施 1针对思想不重视的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 重要性;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状,必须要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 学生,牢记基础史实,并学会应用。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 与拓展知识。每堂课的小结部分再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 2加强课后的复习,向学生提出复习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 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 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3针对学生归纳概括运用能力不强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的问题,为 此在复习时注重基础史实记忆的同时,也要注重适当试题的训练, 特别是要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与答题,引导学生找到材 料题中的关键字词句和突破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然后 加以练习题的训练。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个小题,总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计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夏朝商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汉朝时期.唐朝时期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 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①③④、②③④、①②④、①②③ .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 ...其它各项的是 .杜诗水排.高转筒车.马钧翻车.风力水车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土地兼并.重农抑商.闭关政策.贫富分化 .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亩,另开垦荒地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亩.亩.亩.亩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休养生息政策.限制商人的政策 .禁止经商的.反腐倡廉的政策 .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②③④.①③④.①②④.①②③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东京城的辉煌》.《西京城的衰落》 .《汴河两岸好风光》.《坊墙去除利工商》 .年月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彩瓷的一种)以万英镑(约.亿人民币) 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汉朝.唐朝.宋朝.清朝 .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 .徽商与川商.徽商与晋商.粤商与晋商.徽商与京商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薛桂梅 一、试题特点分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为60分钟。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部分是综合题(两大题10小问,共40分)。1.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本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尤其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特别是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出题是本着我校学生轻视文科,地理又是中考非考科目,地理知识几乎为零的现状。试题85%以上为基础题,重点考查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要求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生产、生活中与所学地理知识关系密切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基础,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归纳、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因而本试卷中选用 14幅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难易适中。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4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的题占20分;而偏难、区分度适中的题只占10分。不足之处是有6分属偏易、且区分度不适的题。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要求的出题标准。 二. 试卷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考试结果与预期值相差甚远。优劣相差悬殊;两级分化严重。无论从答题细节、态度、还是总分、极值分都相差很大。具体表现为1)班级之间差距较大:普通班级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有16分之多。同一老师所代班级相差也在8 分以上。2)学生间两级分化:最高分为95分,而最低分只有14 分。且低分段50---60分人数较多。低分率占50%。而优生较少(除实验班78人外)、普通班总共57人。优秀率只占14.61%。3)及格率也不太高,全校为59.92%,而有的班级只有7%。 2.各题得失情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育才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汇编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汇编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农业发展的三种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石器锄耕(商周时期)、铁犁牛耕(春秋战国) 2、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主要的耕作工具:西汉赵过的耦犁,西汉的耧车。隋唐时期的曲辕犁,使我国的耕犁技术达到完善。 4、主要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5、主要灌溉工具:曹魏—翻车(需要人力),唐朝—筒车(不需要人力),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6、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战国时期 7、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生产力的进步) 直接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8、小农经济的特点:①男耕女织②自给自足③以家庭为单位④精耕细作⑤封闭保守 9、小农经济的地位: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因此中国以农立国 10、小农经济的影响:积极—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调动生产积极性 消极—①受到国家、政府剥削②规模小、无法承受较大的自然灾害③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古代手工业的三中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2、官营手工业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商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西周晚期—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技术和炒钢法;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灌钢法(最为先进) 3、官营手工业制瓷业: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元朝—青花瓷;明清—明朝:五彩瓷,清朝:珐琅彩,粉彩;瓷都“景德镇” 4、丝织业:原始社会已开始养蚕缫丝;西周—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吸收花鸟画写实风格;清朝—细致精密的缎 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明朝中后期 6、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 7、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兴起,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飞钱:把铜钱等兑换成半联票;邸商: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柜坊:专为富贵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富(银行) 2、宋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四川) 3、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30*2=60) 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B )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长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2、《明律集解附载》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纻文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宫。工匠机户及挑花、挽花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b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传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3、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能够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a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能够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b )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5、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 ) A、适合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6、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D )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7、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C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8、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叙述,错误的是(D ) ①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防碍与限制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防碍与促动的双重作用⑤它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⑤ B、②③ C、④⑤ D、③⑤ 9、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经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绝大部分不是来源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

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1063

2008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 《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