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1.3氧化还原本质

3.1.3氧化还原本质

§3.1 氧化还原反应

第课时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课型:新课主备人:张志伟时间: 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会利用双线桥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动画演示,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掌握用双线桥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判断2.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判断

学习用具:导学案、黑板、PPT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 请判断反应Fe+CuSO4FeSO4+Cu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_,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____,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____;反应

2KMnO4△

K2MnO4+MnO2+O

2中,氧化剂为_______,氧化产物为_______,

还原剂为_____________,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画出氢、氦、钠、氯、氖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设问导读(阅读教材P57-58)

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发生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 钠和氯气如何作用生成NaCl?钠和氢气如何作用生成HCl?

三、自学检测

1. 化合价表示化合物中_________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化合价与_______________有密切的关系。

2. 钠与氯气的反应中,钠原子__________(失去或得到)_______个电子,成为钠离子,化合价从______价升高到______价,被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是______剂;氯原子_________(失去或得到)_______个电子,成为氯离子,化合价从______价降低到______价,被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是_______剂。

3. 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氢原子与氯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相差不大,不能完全夺得对方的电子,而是___________一对电子,电子对偏向_______原子而偏离______原子,因而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________________价,被_________,是_________剂,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___________________价,被___________,是________剂。

4. 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反映的是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_______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四、巩固训练

1.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2KNO3+C+S===K2S+2NO2↑+CO2↑。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氧化还原的本质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C. 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D. 失电子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3. 利用双线桥法判断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Mg+O2

点燃

2MgO Fe+CuSO4FeSO4+Cu

五、拓展延伸

1. 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变化是()

A. HCO3-→ CO2

B. MnO4-→ Mn2+

C. Cl-→ Cl2

D. Fe3+→ Fe2+

2.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2H2O 22H2O+O2↑

C.CaO+H2O=Ca(OH)2D.CaCO

3

CaO+CO2↑

六、课后作业

利用双线桥法判断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抄题写在作业本上)

2H2O2MnO2

2H2O

+O2

Fe2O3+3CO2Fe+3CO2

高温

2KMnO4△

K2MnO4+MnO2

+O2

2H2S+SO23S+2H

2

O

七、安全教育

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要追车、扒车、强行拦车

初二英语八年级上-阅读还原阅读表达方框填词

初二上期中考试复习题 还原句子练习一: Two men are in the same room of a hospital. ___1____. One man has to lie on his back all day. Every day, the man sitting up by the window tells the other about things outside. “Some children are throwing bread to the ducks on the lake.” “___2____.” The other man is happy to hear about all the activities and colors of the world outside. Days and weeks pass. ___3____. The other man asks the nurse to move his bed next to the window. Finally, he can sit up to see the outside, but he is very disappointed. All he can see is a white wall! “But my roommate told me so many wonderful things about outside!” he says. ~ “He was blind. ___4____. He just wanted you to live with hope,” says the nurse. A.He couldn’t even see the wall B.One morning, the man by the window dies C.The girls are so beautiful in their summer dresses D.He missed his roommate very much E.Both of them are very ill - 练习二: Beijing Opera is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forms of drama in the world. It is also called Peking Opera. It came into being after 1790 when the famous four Anhui opera troupes(戏班) came to Beijing. It is the highest express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___1____. Even young people often go to the theatre to enjoy it. There are four main roles in Beijing Opera: Sheng, Dan, Jing and Chou. Sheng is the leading male (男性) actor. For example, a Wusheng is a soldier or fighter. ___2____. A Laosheng is an old man. Dan is the female (女性) role. Jing,mostly male, is the face-painted role. ___3____. There are Wenchou who speak, act and sing, and Wuchou who both speak and fight. ___4____. Some of them are from the history book, but most of them are from the literature, especially famous novels. The people in the story usually have some disagreements. They become angry and unhappy. ___5____. Sometimes they are nervous and worried. Then they find a way to make peace. The stories usually end with happiness and laughter and people are all happy in the end.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及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 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 2溶液中通入Cl 2 ,首先被氧 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 3PO 4 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 2、Br 2 、O 2 、I 2 、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 2、NO 2 、SO 3 、MnO 2 、PbO 2 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 2SO 4 、HNO 3 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 3、KMnO 4 、FeCl 3 、K 2 Cr 2 O 7 等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实质 1.对于反应2P +4H 2O 2+2NaOH===Na 2H 2P 2O 6+4H 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P 是氧化剂 B .氧化性:H 2O 2>Na 2H 2P 2O 6 C .1 mol H 2O 2反应,转移电子1 mol D .Na 2H 2P 2O 6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 2.(2018·哈尔滨六中高三月考)新型纳米材料MFe 2O x (3<x <4)中M 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常温下,MFe 2O x 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 2转化为S ,流程如下,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MFe 2O x ――→常温下 SO 2 MFe 2O y A .MFe 2O x 是氧化剂 B .SO 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x

无机化学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摘要§1.原电池 原电池电极电势和电动势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电极反应式的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3.电池反应的热力学 电动势和电池反应的关系电动势和电池反应的关系浓度对 E 和的影响(Nernst 方程)水溶液中离子的热力学函数 4.化学电源 化学电源 5.分解电压和超电压 分解电压和超电压 6.和电极电势有关的图示 电势- pH 图元素电势图自由能- 氧化数图 1 4 1 的 (1) 片上,进入溶随着上述过程的进行,左池中过剩,显正电性,阻 -+ 2 e 过剩, 阻碍电子从左向右移动,阻碍反应+ 2 e - Cu 不能持续

(2) 的溶液中,构成锌电极。这 接触时,有两种过程可能发生: Zn ----+ 2 e + 2 e --- Zn - 电极来说,一般认为是锌片上留下负电荷而进入溶液。和 Zn - 电极的电极电势。 溶液均处于标准态时,这个 表 表示。电极电势 至此,我们定义了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和电池的电动势可以测得,这将在物理 值的测定中仍有一些值必须组成一个电路, 值的参比电极。测出由待测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E, 值,就可以计算出待测电极的电极电 (1 ) 1.013Pa

原电池的电动势 表示电极中极板与溶液之间的 动势为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大的电极为正极,故电 所以,电池反应 ] = 1 。

[ KCl ] = 1。其 而求得。 , 离子共存的溶液中, 物质。如, 值增大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

-即得,正极的电极反应减去负极的电极反应即原电池的电池反应。在电池反应中,正极的 反应减去负极的电极反应即原电池的电池反应: 正极的氧化型 是氧化剂,它被还原成其还原型 其氧化型 。 值越大表示氧化型物质越容易被还原。这种电极电势被称为‘还原电势’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摘要§ 1.原电池 原电池 电极电势和电动势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电极反应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3.电池反应的热力学 电动势 和电池反应的关系 电动势和电池反应的关系 浓度对 E 和 的影响 (Nernst 方程) 水溶液中离子的热力学函数 4.化学电源 化学电源 5.分解电压和超电压 分解电压和超电压 6.和电极电势有关的图示 电势 - pH 图 元素电势图 自由能 - 氧化数图

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简介

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简介 首先要了解他思想中的三个概念:描述法、自由想像法、地平线法。(一)描述法描述法是指,如果想分辨一样东西,先不要认定它是什么,而要先作一个客观的描写。然而,描写是相当困难的,并且每个人对同样一种东西的描写可能不太一样。因此,必须把所要描写的对象直接凸显出来,周边的东西先存而不论,一样一样地排除,此时就要配合自由想像法。(二)自由想像法 先举个例子:如果想要知道“人”到底是什么,那么可以问:“如果一个人车祸受伤.断了一只手,这样还算是人吗?”当然,这样叫做独臂人。接着继续问:“那么如果断了两只手.还算是人吗?”当然还算,因为这样叫做无臂人。相同的,断了一只脚叫做独脚人;就算两只手、两只脚都断了,也还是人。那么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不算是人呢?思考到最后,可能会认为如果没有头就不算是人了,因为我们从来不曾见过一个没有头的人。这就是自由想像法。使用自由想像法去认识一个人时.也是如此,我们必须要间:“如果少了这项特色,他还是他吗?”现象学的目的就在于让人知道一样东西的本质。假设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本质是什么,首先就要把我们能够掌握的、关于这个人的所有现象写下来,譬

如:身高、体重、家世背景、念什么科系、成绩如何、有什么嗜好、参加什么社团等。写下来之后,开始使用自由想像法,亦即问自己:“如果他少了这一样条件,他还是他吗?。(譬如:如果他身高没这么高,他还是他吗?)按照这种方式把每个细节一一问消楚,最后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些条件是绝对不能少的,一旦缺少了这些东西,他就不再是他了(如:他非常勇敢、非常诚实等)。涌常这些东西会g跟一个人内心的价值观有关,而不是与外在条件有关。由此可知,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不应该被外表所迷感,因为外表很多条件部是可以去掉的。把这些外在条件去掉之后,内在特质才会凸显出来。如果没有经过这种现象学的思考过程,就很难发现一个人的本质真相,以至干容易被外表迷感.举例来说.电现新闻的主播一个个都很上相,每天报新闻看起来好像很有见解,但是他们真的很明智吗?这就说明了,判断任何东西的时候,不能只看外表.而要问:“什么是它的本质?进而使用描述法与自由想像法去思考,如此才能发现真相。(三)地平线法.那么,地平线又是什么呢?英文是horizon ,有时候也翻成“视野”或是'视域”。人看任何东西都有视域,而这个视域就是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例如.当你走在原野上,看到远处有一根尖尖的东西,很像犀牛角,也很像是教室的塔尖.但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就像我们有时候看电影,会着到一个人在原野上走了很久,看到远处有一个尖尖的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3PO4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2、Br2、O2、I2、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2、NO2、SO3、MnO2、PbO2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2SO4、HNO3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3、KMnO4、FeCl3、K2Cr2O7等

胡塞尔—讲稿

一般科学只涉及看到的东西,哲学则涉及“看”本身,“看”的类型、方式和结构。这种结构不是由其他东西规定的,而是前科学的、自明的,只须把眼睛转向内部,就能直接给出所看到的东西,并通过“内在超越”使这些东西成为客观必然的,而不再是去独断地设定客观存在。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一开始就接受了一个近代哲学的科学方法论前提,这就是:在最直接显现的东西没有得到澄清之前,不得设定任何间接的东西。这是自笛卡儿以来所建立的一条为科学奠基的原则,它由康德的批判主义所深化,而在休谟那里则体现为经验实在论。胡塞尔要建立严密科学的哲学,必须从这一前提出发。所谓“回到事情本身”,无非是回到直接自明、不可怀疑的东西,这并非胡塞尔的独创。 但回到事情本身这一意图始终受到近代自然主义的科学思维习惯的纠缠,人们习惯于“直向思维”,外向性思维,却不善于回过头来反思到出发点。胡塞尔的想法有些象小孩子的直观。小孩子一开始听到“心理学”这个名词,就认为很神秘、很玄妙、觉得“心理学家”就是可以知道别人在想什么的人。但后来小孩长大了,学了心理学,发现远不是这么回事。心理学家根本不是研究人在想什么,而只是对人的心理能力进行分类并考察它们的关系和动作方式,所有这些研究内容都并不出现在人平时的“想”之中。同样,我们今天所谓“美学”,也绝对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美”,而只是给“美”这个词挂上一大串不相干的名词概念,在人们欣赏美、感到美时这些名词概念并不会直接出现在我们脑海里。 然而,胡塞尔的意图正是要回到小孩子所理解的那种“心理学”,回到真正的、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美并考察在审美时直接在我们脑海中“出现”的东西的美学,也就是说,要为这些学科建立这样一种可直观性、可体验性即“明证性”的理论基础。 胡塞尔提出,要返回到明证性,第一步便是对一切事物的存在进行“悬置”,将其放入“括号”中存而不论(加括号)。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现象学还原”。 1.一般“现象学还原”,即悬置(epoche) 人们在日常经验和科学研究中,往往实际上已经悬置了某些东西,但只是不自觉的和有局限的。例如,逻辑学悬置了它的内容,数学悬置了它的形象物,生物学悬置了物理学,文学悬置了纸张油墨,电影悬置

还原阅读附答案范文

还原阅读附答案范文 还原 少年从垃圾箱里拾起那个易拉罐往袋子里一扔的当儿,马上又把手伸进去,由于他感到这个易拉罐很沉。 当他把易拉罐捡出来在耳边摇晃一下时,他听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音乐。哈!一罐硬币!他急忙跑到僻静的胡同,手哆嗦着把易拉罐里的硬币往外倒……不一会儿,脏兮兮的地上就撒满了银白色的硬币,嚯!168枚!一六八,正好谐音“一路发”,好吉祥的数字哟!怪不得今天这样好运,16元8角。废品收购站收空易拉罐一角钱一个,这可是要捡168个易拉罐才能卖出的钱数呀! 大豆腐咧!胡同尽头传来吆喝声。少年急忙把硬币一枚枚拾起,然后像甚么也没产生似的,吹着口哨走去,可心里却咚咚地敲鼓。少年自己也不明白,怎么像贼似的? 回到家,少年把易拉罐擦了擦放在床头的窗台上,左看一眼右看一眼,看着看着就生出问题来:这是谁扔的呢?用易拉罐做储蓄罐,确定也是个家里贫困的孩子吧!攒168枚硬币,也是拾易拉罐攒的吗?可是,这个孩子为啥要把它扔掉呢?不,不多是扔掉的。可那又是怎么到垃圾箱里去的呢?少年就这样想了半宿也没得出结论。 第二天凌晨,少年到学校见刘江一脸懊丧,问:“咋了?”刘江摇头不语。少年再问:“咋了?”刘江叹了口气,仍是摇摇头没说出啥来。少年晓得刘江家庭难题,昨天老师让每人交5元订书钱,他为这难堪吧?

少年放学回家第一眼往窗台上看,他差点喊起来:那个易拉罐不见啦!因而他奔到厨房问妈妈:“易拉罐呢?”妈妈说:“扔了。” “扔了?”少年几近哭起来。“扔了”,妈妈的语气是那末轻松。 “妈,那个易拉罐里可有16元8角钱呐!”少年泪水在眼圈里转着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儿,问:“你哪儿来的那末多钱?” 少年不吭声了,他不晓得怎么回答妈妈。“哪儿来的?”妈妈还问。少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捡来的嘛。”妈妈再问打哪儿捡来的,少年说在垃圾箱,妈妈说啥也不信。少年辩了几句辩无非妈妈,扭身出了厨房,看窗台空空的,心里也是空空的。 第二天,刘江见了少年就眉飞色舞地说:“我那易拉罐回来了!我从垃圾箱里捡回来的!16元8角一分也没少,真巧!” “是吗?那,那好哇!”少年没说甚么,拍拍刘江的肩膀,吹起口哨走开了。 少年走开了,望望天空很蓝,云朵很白,心里很安然。 【问题】 1.文章的主人公是( ),全文是以( )为线索支配故事情节的。 2.“少年自己也不明白,怎么像贼似的?”你明白吗? 3.分析以下句中方括号中的词写出了少年怎么的心理活动。 他【急忙】跑到僻静的胡同,手【哆嗦】着把易拉罐里的硬币往外倒。 4.联络全文,说说标题“还原”的深层含意。 5.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次找出文中表现少年心理变化的症结语句。 6.请评价一下文中的少年。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杭信一中何逸冬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习题一】 (2018?绍兴模拟)下列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FeCl2+Cl2═2FeCl3 B.ICl+H2O═HCl+HIO C.SiO2+2C高温Si+2CO↑ D.2Na+O2点燃Na2O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规律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从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解答。 【解答】解:A.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选; C.C和S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Na和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习题二】 (2015春?高安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B.工业可采用火法炼铜:Cu2S+O2═2Cu+SO2,每生成2mol铜,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

高中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电子的得失过程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无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历程: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以下一般规律: 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 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达到同种价态。 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守恒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判定: 物质的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得失电子的数量无关)。从方程式与元素性质的角度,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有无与强弱可用以下几点判定: (1)从元素所处的价态考虑,可初步分析物质所具备的性质(无法分析其强 弱)。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H2SO4、KMnO4中的S、Mn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S、SO2等。 (2)根据氧化还原的方向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时,如氧化产物中元素的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如是否需要加热,是否需要酸性条件,浓度大小等等。 ?电子的得失过程: 其过程用核外电子排布变化情况可表示为:

习题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4.有一电池:Pt|H 2(50.7kPa)|H +(0.50 mol ?L -1)||Sn 4+(0.70 mol ?L -1),Sn 2+ (0.50 mol ?L -1)|Pt (1)写出半电池反应; (2)写出电池反应; (3)计算电池的电动势E ; (4)E =0时,保持p(H 2)、c(H +)不变的情况下,c(Sn 2+)/ c(Sn 4+)是多少? 解: (1)负极反应: +-2H (g)2H (aq)+2e ? 正极反应: 4+-2+Sn (aq)+2e Sn (aq)? (2)电池反应: 4+2++2Sn (aq)+ H (g)Sn (aq) +2H (aq)? (3) 422 //E=Sn Sn H H ??+++- 4222242 //()/()/(lg )[lg ]2()/2(()/)Sn Sn H H p H p RT c Sn c RT F c Sn c F c H c θθθθ??++++++=--- 2242()/()/(0.1539lg )[0.00lg ]2()/2(()/) p H p RT c Sn c RT F c Sn c F c H c θθθθ+++=--- 20.7050.7/100(0.1539lg )[0.00lg ]20.5020.50 RT RT F F =--- =0.1539-0.07310.1535RT RT F F + =0.1539+0.0804RT F 若T=298K ,则E=0.1586V (4) 24()/00.1539lg 0.15352()/RT c Sn c RT F c Sn c F θθ++=-+ 2[(0.15390.1535)/()]24()=10() RT RT F F c Sn c Sn +++ 若T =298K ,则240.0592()0.1630=lg 2()c Sn c Sn ++,2-24() =3.2110() c Sn c Sn ++?

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论意义

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论意义 摘要 “存在在意识中的消融”是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思想的核心。胡塞尔认为,我们所能看到的事物只是“自在的对象”并不是“意向对象”,但是能被我们直观把握的对象或者说“明白清楚的感知”的对象是我们的意识中构造自身的,超越人的内在意识或者说在人的内在意识之外而存在的客体自身是不可能获得明见性的。因此,胡塞尔从思维的自明性出发,主张对一切事物的存在乃至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存在问题作“悬搁判断”或者放到括号中去,存而不论,来追求哲学的绝对自明的开端。通过现象学的还原,给所有的超越之物贴上无效的标志,使“存在”回复到“意识”中,对象在意识中构造自身,回到纯粹现象本身,即“回到事实本身”。 关键词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意义 一、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内容 如何认识这种既非物质又非感性经验的“自我意识”呢? 胡塞尔认为,这既不能采用传统哲学的方法,也不能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而应采用他所特有的现象学的方法,即现象学还原法。所谓“现象学的还原”,就是要从自然科学的认识还原到思维的直观认识,从超越的认识还原到内在的认识,亦即还原到纯粹的主体性上去。用胡塞尔自己的话说,“现象学的还原就是说: 所有超越之物( 没有内在地给予我的东西) 都必须给以无效的标志,即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有效性不能作为存在和有效性本身,至多只能作为有效性现象”。胡塞尔谈到过多种还原,但主要有两种: 先验还原和本质还原。他主张通过先验还原引导人们进入哲学的观点,通过本质还原引导人们进入本质的领域,从而使人们领会或把握先验的“纯粹意识”。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不分先后。 (一)先验还原 先验还原又称悬置( epoche) 或括号法。“悬置”这个术语来源于古希腊怀疑论哲学家,意思指中止判断或将判断搁置起来,对一切给予的东西打上可疑的记号这一点同笛卡尔的“我在怀疑”有异曲同工之处。胡塞尔借用这个术语来表示现象学对经验的事实世界采取的一个根本立场。例如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时,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一、概念 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3、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4、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5、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6、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7、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或得失)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得失电子的情况。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 化合价降低+ne-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化合价升高-ne-被氧化

(2)单线桥法:表示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 字样. 二、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认识的还原.

认识的还原 ——读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有感 江晓涛 与哲学的本体论一样,哲学的认识论也有其基本问题,即认识能不能够把握其对象,认识又是如何把握其对象的。与本体论不同的是认识论的这一基本问题提出之初自身就存着逻辑悖论。既然认识论的任务是解决认识可能性的问题,那么,哲学的认识论在提出其基本问题时认识的可能性就已受到怀疑;同时,对认识论基本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认识能力也因此受到怀疑。这样一来,于认识论基本问题的任何解答都是受到怀疑的认识和受到怀疑的认识能力在解答;这就是认识论基本问题的悖论。由于这一悖论,认识论基本问题便不能成立。于是,怀疑主义哲学就出现了。怀疑主义认为认识对象不可知。为了应对怀疑主义哲学,胡塞尔的现象学也出现了。在回答怀疑主义的诘问时胡塞尔姑且承认其认识有效性不能成立,但不是所有认识有效性不能成立,至少有一种认识存在是不容怀疑的。 胡塞尔认为,认识可能性虽受到怀疑,但认识本身的存在是不容怀疑的,它是不需要论证的,它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被直观地把握的,这种在认识过程中直观地把握到的认识,也即对认识本身存在的认识是不容怀疑的。用胡塞尔的话说就是“在体验过程中和对体验的朴素反思中,思维和体验的存在是无可怀疑的;直观地直接把握和获得思维就已经是一种认识,诸思维是最初的绝对被给予性。”打个比方,我现在看到一只瓶子,我正在思维这只瓶子里有没有我需要的东西。这里,我们且不管对瓶子里有没有我需要的东西的思维结果是否能成立,先把目光集中于我思维这只瓶子里有没有我需要的东西这一过程本身。我们会发现这一思维过程本身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不需要论证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认识能力来加以认识的;但同时又能被认识直截了当地加以掌握;因为在这里认识和这一思维过程是自身的同一。而这一思维过程就是胡塞尔所说的现象或认识现象。 这种方法就是胡塞尔称之为认识还原的方法。 这里胡塞尔把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正好倒了个个,成为“我在故我思”。即我存在着,我思维着,这是不需要论证的。于是,胡塞尔把有关对象的学说统统宣布为无效,用胡塞尔自己的话说,“所有超越这物都必须给以无效的标志,即: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有效性不能作为存在和有效性本身,至多只能作为有效现象。这样还不够,胡塞尔继续说,“只有还原了的纯粹的现象才是绝对的被给予性。”在这里,“体验着的自我、客体、世界时间中的人……都不是绝对被给予性。”这样一来,“我在故我思”中的“我”及思维中的一切内容都被宣布为无效。只有纯粹的认识现象本身是自身被给予性的,是有效的。这样,我在故我思中的经验自我也给排除了出去。经过这样的还原,有效性的东西就只有“诸思维是最初的绝对被给予性”。 这种诸思维是最初的绝对被给予性,胡塞尔把它称之为实在内在。所谓实在内在就是认识在自身之内直观地把握自身。在这里“实在内在”必须和“实体内在”区别开来,实在内在就是指“思维的自身被给予性”,所谓思维的自身被给予性就是指认识直观地把握自身。实体内在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内在,它把人的认识过程作为认识的对象来研究。而现象学讲的内在是指“实在内在”。这里“诸思维是最初的绝对被给予性”的论证,在胡塞尔是一种认识开端的论证,是对认识活动自身存在的认识的有效性的论证;但不管他愿不愿意,事实上他还在论证认识活动自身的存在。下面,我们来模拟胡塞尔的论证过程: 我思维着,我认识到我在思维,我的思维和我认识到我在思维是直接的同一,是直观的把握,因此,我认识到我在思维这一认识的有效性是不容怀疑的,是不需要论证的。胡塞尔用的基本观点出来了:一、直观。二、现象。通过直观的方法,在还原的第一阶段把认识对象等同于认识现象。

阅读短文还原句子解题技巧

阅读短文还原句子是中考题型中最年轻的题型,即20XX年北京英语考试中的新题型,一般有200-250个单词左右,为5选4的题型。设空位置一般为三种:段首、段尾和段中。根据20XX年-20XX年各区县一模、二模及真题中此类题型的考查,可看出考题中段中设空最多,段尾次之,段首最少。另外,从20XX年各区一模题来看设空也符合上述出题规律。 根据对20XX年考试说明及课标中“读”的七级要求第5条和第6条的分析,总结出此类试题主要考查:1. 学生能理解故事情节和事件发展顺序。2. 学生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此类试题考查的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我们都知道记叙文的六要素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根据记叙文常见的写作顺序,可知其解题思路主要为时间顺序、动作顺序和故事发展顺序。此外,关注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为:并列、转折、因果关系及其它关系(包括单词重复、代词指代、排比句式等)。 针对阅读短文还原句子的考查点,我们总结出此类题型的解题步骤及得分技巧,具体如下: 1. 解题步骤 (1)读选项,划关键词,暗排序。 (2)读文章,找逻辑,抓过渡词。 (3)先易后难来解题。 (4)回读文章定答案。 2. 得分技巧 (1)抓住过渡词,看住上下句。 (2)盯紧横线的前后词语。 通过学生对这类题型的解题步骤、思路及技巧的练习和实践,可总结出以下复习策略:1. 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处理好阅读速度与效率问题。阅读速度应控制在每篇5分钟,每分钟40-50个词为宜。2. 注意常考点。针对五选四,平时练习多注意代词(如it, this, they)、选项的句内关系(如因果、转折)及重现 (文章与选项的复现提示)等。 解题技巧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读答案,找出和文章相对应的关键词.根据文章整体结构、具体内容,并结合关键词,将选项填入文中. 将所选答案代入文中,再次通读全文,重点考查逻辑关系和关联结构.研究多余选项,确定排除理由,最终确定答案. 1. 如果问题设在段首 (1)通常是段落的主题句 认真阅读后文内容,根据段落一致性原则,查找相关的词,推断出主题句 (2)与后文是并列,转折,因果关系等. 着重阅读后文第一两句,锁定线索信号词,然后在选项中查找相关特征词,通常正确答案的最后一句与空白后的第一句在意思上是紧密衔接的,因此这两句之间会有某种的衔接手段. (3)段落间的过渡句. 这时要瞻前顾后找启示,即阅读上一段结尾部分,通常正确答案与上一段结尾有机地衔接起来,并结合下一段内容,看所选的答案是否将两段内容连贯起来. 2. 如果问题设在段尾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 1、四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 (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的化学变化叫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或者说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或者说是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 关系: 口诀: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反应;(升失氧还氧)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反应;(降得还氧还)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1.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法 (1)双线侨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结果,该法侧重于表示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如

注意: ○1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侧; ○2箭头不表示得失,只表示变化,所以一定要标明“得”或“失”。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具体讲是箭头从失电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如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部被还原或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例如: 2.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除氧化还原反应外,还伴随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即同一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例如:

解读胡塞尔的真理观

解读胡塞尔的真理观 提要:胡塞尔的真理观是建立在现象学观点和方法基础之上的绝对的真理观,注重对于人们内部观念根据的考察,是反对心理主义超越的真理观,对于在逻辑上纯粹观念上的要求甚是强烈,但胡塞尔的真理观是从人本主义基础出发的,在他试图建立科学的哲学体系中在真理观上存在一些问题,直观式把握真理本质在现象学本质还原到现象学先验还原过程中存在缺陷,对于自身建立的真理体系确切性即真理自身的检验只能通过直观方式把握,以至于这种真理观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没有多大的反响。 关键词:胡塞尔现象学真理观绝对真理先验还原 一 胡塞尔在其著作中对真理的论述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真理的客观性上论述。如胡塞尔在《现象学概论》中论述纯粹逻辑学观念和科学的统一性时提到,"一个事物受到这样那样的规定,着恰恰便是自在的真理,它构成自在存在的必然相关物......作为一种对象,它不是单纯的被意指(被判断),而是被认识;或者:对象如此存在着这就是已成为现实的真理,是明证的判断体验中个别化了的真理。如果我们反思这种个别化的过程并进行观念直观的抽象,那么,被把握的对象便不是那个对象之物,而是真理本身。"①在这里他对真理的客观理解是,科学是被统一了的真理。这种统一的真理接着又被胡塞尔分为个体真理和总体真理。个体真理出于根据是在某些被设定境况下具有的必然性,总体真理则注重总体的规律。真理之间的靠演绎的形式联结。 2.从早期胡塞尔的真理符合反映论论述上,"一个在观念上一致的、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有效的真理体系,是与任何一个对象都相符合的,另一方面,一个可能的认识体验的思想体系也与任何一个对象都相符合,根据这些体验,任何一个对象,以及属于这个事物的真理,对于认识者来说就被给予了。"②其真理的客观性在早期胡塞尔逻辑研究时期反映论的性质更多一点,在观念领域内的合规律性被胡塞尔加以强调。 3. 从真理的绝对性上论述,"一个东西如果真的是真理便绝对'自在的'为真理;真理总是同一的一个,无论它是被非人、被天使还是被上帝判断所把握。如果我们没有受到相对主义的迷惑,那么我们所说的逻辑规律就是指在这种相对于种族、个体和体验的实在多样性而言的观念统一性中的真理。"③在胡塞尔论述中着重批判种类相对主义、逻辑上的真假词义、种类构造上和一般人类学构造上的错误认识从而揭示了:真理的相对性意味着,我们称之为真理的东西依赖于人这个种类的构造以及依赖于支配这个构造的规律。在他看来真理的相对性必然会导致世界存在的相对性,因为世界无非是对象的整体统一,这个统一与所有事实真理的观念系统相符合并且无法与这个系统分开。 4. 从真理的对象性上阐述,"每一个真理自身仍然是它所是,它保留着它的观念存在。它并不存在于'虚空中的某处',而是一个存在于观念的非时间王国之中的有效统一。它属于绝对有效之物的领域,我们首先把所有那些我们可以名察到或至少可以合理地猜测到其有效性的东西,纳入这个领域,就是说,这个领域还包括所有那些有效的、但我们尚未认识并且也许永远不会认识的东西。"④在胡塞尔先验还原的理论中,他认为先验的自我意识或纯粹意识才是哲学的真正对象它才能给予人绝对的真理。只有排除掉那些暂时的变化不定的东西把握内在的常住不变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真理。 二 纵观胡塞尔对真理的相关论述,结合其现象学的观点和哲学分析方法我们能进一步把握他真理观的特征和存在的不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