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050310期5注采集输王海生改善热采稠油吞吐后期开发效果

4050310期5注采集输王海生改善热采稠油吞吐后期开发效果

4050310期5注采集输王海生改善热采稠油吞吐后期开发效果
4050310期5注采集输王海生改善热采稠油吞吐后期开发效果

4050310

改善热采稠油吞吐后期开发效果

王海生(大庆石油学院、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摘要:针对辽河油区热采稠油进入吞吐后期,产量递减快、成本上升、开发矛盾突出等实际问题,及时开展了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摸索出一系列改善热采稠油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有效办法,为国内外同类油藏改善吞吐后期开发效果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热采稠油;吞吐后期;改善开发效果;研究与应用;辽河油区

1 辽河油区热采稠油开发现状

辽河油区为中国最大的热采稠油生产基地,其产量和储量分别占到全国稠油储量和产量的54%和52%。自1983年陆续投入开发,通过老区不断加密调整及产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经历了1986-1995年的大规模上产阶段和1996-2001年稳产阶段,2002年开始进入总递减。到2003年底,动用地质储量6.1亿吨,标定采收率23.2%,可采储量1.4亿吨,年产油682.3万吨,采油速度1.1%,累积产油10817.2万吨,采出程度17.8%,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6.8%,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20%,储采比5,平均吞吐周期9.1个。

2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开发,辽河热采稠油区块已基本处于高轮次、高采出程度、低压开发阶段,措施效果逐年变差,新区产能建设难以弥补老区大幅递减,油田进入总递减,开发矛盾十分突出。

2.1主力区块均已经过2-3次加密调整,井距已从基础井网的100-200米调整到目前的70-100米,单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仅为0.45万吨,继续加密调整余地越来越小且效果明显变差,目前加密调整井第一周期产量仅相当于基础井网的5-6周期。

2.2总体上已进入吞吐开发后期,大部分区块进入高周期生产,地层压力已降至原始地层压力的25%-30%,平均单井周期产油由低周期的2500吨下降到1200吨,油汽比由低周期的1.2以上下降到0.3-0.5,吞吐效果明显变差。

2.3油井出砂、井况变差、边底水侵入、存水率增加、周期注汽量增大等问题日益显现,不仅影响了吞吐效果,而且成本和产量的矛盾十分突出。

2.4开发方式转换技术不成熟,只能立足于蒸汽吞吐这种衰竭式开采方式,产量逐年递减成为必然趋势。

3 改善高周期吞吐效果方法研究与现场应用

2000年以来,辽河油区针对热采稠油吞吐后期暴露的矛盾和问题,强化机理研究,加大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力度,在改善高轮次吞吐效果方面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3.1具有补充地层能量、调剖、助排作用的CO2辅助蒸汽吞吐技术

通过研究和现场试验发现,CO2辅助蒸汽吞吐是改善热采稠油高周期生产,地层能量严重不足、汽窜加剧、产量递减和成本升高等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CO2主要有补充地层能量、调剖、降粘助排和洗油作用。现场实施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注液态CO2,另一种是注入化学药剂生成CO2。根据研究成果在曙光油田的杜84块和杜229块大面积开展试验,实施35井次,措施效果明显。对比完周期10口井措施前后生产数据,增油4048t,油汽比提高0.17,措施有效率100%,其中注汽压力提高的有16井次,平均提高0.6MPa,两口监测井吸汽剖面明显得到改善,增加吸汽厚度20%。

3.2改善低产低效井吞吐效果的间歇注汽技术

针对低产低效井继续吞吐效果变差,操作成本升高的实际,及时提出了间歇蒸汽吞吐技术。即油井关井一段时间,恢复地层压力,待井筒附近原油重新聚集后再恢复吞吐生产。间歇注汽为原油运移提供了时间,可改善吞吐效果,节约成本。关井时间长短是指导高周期油井间歇吞吐效果的重要参数,针对不同油品性质、不同地质条件、不同采出状况区块要经过不断摸索和探讨,掌握关井恢复技术参

数。如齐40块16-40井,上周期注汽1974吨,周期生产28天,周期产油71吨,由于低产、低效于1999年1月停产。2003年8月份,分析认为油井关井时间长,压力得到一定恢复,恢复注汽生产,周期注汽1900吨,目前生产128天,日产油5吨,累产油670吨。

3.3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一注多采”技术

“一注多采”,即中心井注汽,周围生产井关井,注汽完毕后,注汽井和生产井同时生产,目的就是利用汽窜矛盾,提高蒸汽热焓利用率和油井平面上动用程度,减小或控制蒸汽超覆速度,可有效减少作业次数,降低吨油成本。在杜84块试验的杜84-61-53和杜84-57-63井组结果显示,周期结束时两个井组油汽比分别达到了0.55和0.96,较措施前分别提高了0.07、0.23,吨油成本不到300元,两个井组累计节约成本36.7万元。

3.4控制汽窜的集团式注汽、多井同注同采技术

井距小、蒸汽超覆、纵向或平面上的非均质性、纵向上或平面上压力不均是形成汽窜的主要原因,汽窜后往往具有方向性、重复性和可逆性,将极大低造成热能和原油产量的损失。针对上述问题,及时开展了集团式注汽、多井同注同采现场试验,主要是根据油井投产时间、区域位置、生产特点和汽窜规律,在区块平面上划分开发单元,针对单元内油井采取集中吞吐的办法,以此来达到平衡井间压力,降低汽窜程度的目的。2003年在杜84绕阳河实施集团注汽4个井组,汽窜比率由46%下降到25%,汽窜影响产量减少2883t。

3.5提高高油汽比油井产量的注汽参数优化技术

即在明确剩余油潜力的基础上,针对高油汽比井,根据每周期单井产油量高值对应的注汽参数范围确定本周期最佳注汽参数,改善油井产能。如欢127块:通过研究发现:注汽强度=-0.7443X2+12.040X+73.797;注汽速度=-0.0292X2+0.5567X+15.287;注汽压力=0.0194X2-0.533X+14.976 (X-周期;R=0.96)。从而制定了相对高油气比优化注汽方案,2002年以来实施优化注汽73井次,累增油2.2万吨,平均单井年增油290吨。

3.6挖掘储量相对动用差或低效区潜力的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技术

随着钻采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技术对于进入高周期吞吐后期热采稠油挖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列入辽河稠油近期规模实施项目。2003年在锦7块热采稠油薄层开展了侧钻水平井开采试验,实施1口,在油层厚度7.9米侧钻水平段长度143米,解释油层长度137.7米,投产初期日产油16吨,目前日产油5吨,阶段平均日产油7.1吨,累积产油610吨。

4 结论与认识

4.1CO2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对于进入吞吐开发后期油田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改善纵向储量动用状况、提高驱油效率。

4.2多井整体吞吐、间歇吞吐、一注多采均能改善高轮井蒸汽吞吐效果,降低生产成本。但在缓解老井递减速度方面上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却无法解决高轮井吞吐效果变差的总趋势。

4.3多井整体吞吐、间歇吞吐、一注多采等技术均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效果只能连续2-3轮,继续吞吐效果变差;间歇吞吐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适用于低效井和长期停产井;一注多采更适合于小井距、巨厚块状油层。

4.4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技术能有效挖掘热采稠油储量相对动用差、薄层或低效区潜力。

石油管道的基本知识

、石油管有关基本知识 1、石油管相关专用名词解释 API:它是英文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的缩写,中文意思为美国石油学会。 OCTG:它是英文Oil Country Tubular Goods的缩写,中文意思为石油专用管材,包括成品油套管、钻杆、钻铤、接箍、短接等。 油管:在油井中用于采油、采气、注水和酸化压裂的管子。 套管:从地表面下入已钻井眼作衬壁,以防止井壁坍塌的管子。 钻杆:用于钻井眼的管子。 管线管:用于输送油、气的管子。 接箍:用于连接两根带螺纹管子并具有内螺纹的圆筒体。 接箍料:用于制造接箍的管子。 API螺纹:API 5B标准规定的管螺纹,包括油管圆螺纹、套管短圆螺纹、套管长圆螺纹、套管偏梯形螺纹、管线管螺纹等。 特殊扣:具有特殊密封性能、连接性能以及其它性能的非API螺纹扣型。 失效:在特定的服役条件下发生变形、断裂、表面损伤而失去原有功能的现象。油套管失效的主要形式有:挤毁、滑脱、破裂、泄漏、腐蚀、粘结、磨损等。 2、石油相关标准 API 5CT:套管和油管规范(目前最新版为第8版) API 5D:钻杆规范(目前最新版为第5版) API 5L:管线钢管规范(目前最新版为第44版)

API 5B:套管、油管和管线管螺纹的加工、测量和检验规范 GB/T 9711.1-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9711.2-1999: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GB/T9711.3-2005: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3部分:C级钢管 二、油管 1、油管的分类 油管分为平式油管(NU)、加厚油管(EU)和整体接头油管。平式油管是指管端不经过加厚而直接车螺纹并带上接箍。加厚油管是指两管端经过外加厚以后,再车螺纹并带上接箍。整体接头油管是指一端经过内加厚车外螺纹,另一端经过外加厚车内螺纹,直接连接不带接箍。 2、油管的作用 ①、抽取油汽:油气井打完并固井之后,在油层套管中放置油管,以抽取油气至地面。 ②、注水:当井下压力不够,通过油管往井里注水。 ③、注蒸汽:在稠油热采过程中,要用隔热油管向井下输入蒸汽。 ④、酸化和压裂:在打井后期或为了提高油气井的产量,需要对油气层输入酸化和压裂的介质或固化物,介质和固化物都是通过油管输送的。 3、油管的钢级 油管钢级有:H40、J55、N80、L80、C90、T95、P110。 N80分为N80-1和N80Q,二者的相同点是拉伸性能一致,二者的不同点是交货状态和冲击性能区别,N80-1按正火状态交货或当终轧温度大于临界温度Ar3且张力减径后经过空冷时,又可用热轧找替正火,冲击功和无损检验均不作要求;N80Q必须经过调质(淬火加回火)热处理,冲击功应符合API 5CT规定,且应进行无损检验。

稠油热采

稠油热采技术研究 姓名:张鑫 班级:油工084 学号:080201140424 2012年3月

摘要 石油资源存在于天然形成的油藏之中,其开采技术随油藏类型、原油特性不同而不同。稠油也称重油即高粘度重质原油,在油层中的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甚至不能流动,因而用常规的技术难以经济有效地开发稠油油田。最近10年我国采用注蒸汽热采技术有效地开发了一批稠油油田,打开了稠油开发的新局面。

稠油的基本定义 稠油是指在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 或者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mPa·s、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34(我国>0.9200)的原油。我国一般采用稠油的定义,西方国家一般采用重油的定义,以原油重度(°API )作为第一指标。原油重度与相对密度的换算关系为: 我国稠油的特点及稠油资源的分布 一、我国稠油的特点 (1)粘度高,而相对密度低(我国稠油胶质成分多,一般为20~40%,沥青含量少,一般为0~5%。); (2)含硫较低,一般仅为0.5%左右; (3)轻质馏分少,300℃时轻质馏分约为10%; (4)金属钒(V )、镍(Ni )含量低。 二、我国稠油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我国目前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我国陆上稠油油藏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重质油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斜坡带、凸起边缘或凹陷中断裂背斜带的浅层。陆相重质油由于受成熟度较低的影响,沥青含量低而胶质含量高。目前,稠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克拉玛依油区。 稠油的一般特性 1、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少。高粘度和高相对密度是稠油最主要的特性; 2、硫、氧、氮等杂原子含量较多。例如: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的重油中含硫量高达3%~5%; 3、稠油中含有较多的稀有金属,如:Ni 、V 、Fe 、Mo 等; 4、稠油中石蜡含量一般较低,但也有极少数“双高原油”; 5、同一稠油油藏中,原油性质在垂向油层的不同井段及平面上各井之间常常很大的差别;在同一油田或油区,原油性质相差更大。 稠油的热特性 1、稠油的粘温特性(是稠油热采的理论基础); 2、稠油的蒸馏特性(蒸汽驱、火驱采油机理之一); 当温度升高到泡点(原油开始汽化时的最低温度)时,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将分离为气相,重组分仍保持为液相; 3、稠油的热裂解特性(在火烧油层过程中表现的比在蒸汽驱过程中更加突出); ) (244025005.1315.141F T API ?+??+=ρ

锅炉基础知识大全,涵盖各方面

锅炉基础知识大全,涵盖各方面 锅炉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锅炉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热能供应设备。电力、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 以及工业和民用采暖都需要锅炉供给大量的热能。) 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能或其他能量将工质( 中间载热体) 加热到一定参数的设备。应用于加热水使之转变为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也称为蒸汽发生器。应用于加热水使之提高温度转变为热水的锅炉, 称为热水锅炉;而应用于加热有机热载体的锅炉称为有机热载体锅炉。 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看,锅炉是一种能源转换设备。在锅炉中,一次能源( 燃料) 的化学贮藏能通过燃烧过程转化为燃烧产物( 烟气和灰渣) 所载有的热能,然后又通过传热过程将热量传递给中间载热体( 例如水和蒸汽), 依靠它将热量输送到用热设备中去。 这种传输热量的中间载热体属于二次能源,因为它的用途就是向用能设备提供能量。 当中间载热体用于在热机中进行热一功转换时, 就叫做“工质“。如果中间载热体只是向热设备传输、提供热量以进行热利用,则通常被称为“热媒“。 锅炉按其用途可以分为电站锅炉、工业锅炉、船舶锅炉和机车锅炉等四类。前两类又称为固定式锅炉,因为是安装在固定基础上而不可移动的。后两类则称为移动式锅炉。本文介绍的是固定式工业锅炉。 在锅炉中进行着三个主要过程: (1)、燃料在炉内燃烧,其化学贮藏能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使火焰和燃烧产物( 烟气和灰渣) 具有高温。

(2)、高温火焰和烟气通过“受热面“向工质( 热媒) 传递热量。(3)、工质(热媒) 被加热,其温度升高或者汽化为饱和蒸汽,或再进一步被加热成为过热蒸汽。 以上三个过程是互相关联并且同时进行的,实现着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和转移还进行着物质的流动和变化: (1) 工质,例如给水( 或回水〉进入锅炉,最后以蒸汽( 或热水) 的形式供出。 (2) 燃料,例如煤进入炉内燃烧,其可燃部分燃烧后连同原含水分转化为烟气,其原含灰分则残存为灰渣。 (3) 空气送入炉内,其中氧气参加燃烧反应,过剩的空气和反应剩余的惰性气体混在烟气中排出。 水一汽系统、煤一灰系统和风二烟系统是锅炉的三大主要系统, 这三个系统的工作是同时进行的。 通常将燃料和烟气这一侧所进行的过程( 包括燃烧、放热、排渣、气体流动等) 总称为“炉内过程“; 把水、汽这一侧所进行的过程( 水和蒸汽流动、吸热、汽化、汽水分离、热化学过程等) 总称为“锅内过程“。 第二章 锅炉的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 1. 电站锅炉:用于发电,大多为大容量、高参数锅炉,火室燃烧,效率高,出口工质为过热蒸汽。

石油管基本常识

石油管基本常识 一、石油管有关基本知识 1、石油管相关专用名词解释 API:它是英文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的缩写,中文意思为美国石油学会。 OCTG:它是英文Oil Country Tubular Goods的缩写,中文意思为石油专用管材,包括成品油套管、钻杆、钻铤、接箍、短接等。 油管:在油井中用于采油、采气、注水和酸化压裂的管子。 套管:从地表面下入已钻井眼作衬壁,以防止井壁坍塌的管子。 钻杆:用于钻井眼的管子。 管线管:用于输送油、气的管子。 接箍:用于连接两根带螺纹管子并具有内螺纹的圆筒体。 接箍料:用于制造接箍的管子。 API螺纹:API 5B标准规定的管螺纹,包括油管圆螺纹、套管短圆螺纹、套管长圆螺纹、套管偏梯形螺纹、管线管螺纹等。 特殊扣:具有特殊密封性能、连接性能以及其它性能的非API螺纹扣型。 失效:在特定的服役条件下发生变形、断裂、表面损伤而失去原有功能的现象。油套管失效的主要形式有:挤毁、滑脱、破裂、泄漏、腐蚀、粘 结、磨损等。 2、石油相关标准 API 5CT:套管和油管规范 API 5D:钻杆规范 API 5L:管线钢管规范

API 5B:套管、油管和管线管螺纹的加工、测量和检验规范 3、英制与米制换算值 1英寸(in)=25.4毫米(mm) 1英尺(ft)=0.3048米(m) 1平方英寸(sp.in)=645.16平方毫米(mm2) 1磅(lb)=0.45359千克(kg) 1磅每英尺(lb/ft)=1.4882千克每米(kg/m) 1磅每平方英寸(psi)=6.895千帕斯卡(kPa) =0.006895兆帕(Mpa) 1英尺磅(ft-lb)=1.3558焦耳(J) 4、油套管管柱结构 油套管管柱典型结构示意见图1。

石油管有关基本知识

一、石油管有关基本知识 1、石油管相关专用名词解释 API:它是英文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的缩写,中文意思为美国石油学会。 OCTG:它是英文Oil Country Tubular Goods的缩写,中文意思为石油专用管材,包括成品油套管、钻杆、钻铤、接箍、短接等。 油管:在油井中用于采油、采气、注水和酸化压裂的管子。 套管:从地表面下入已钻井眼作衬壁,以防止井壁坍塌的管子。 钻杆:用于钻井眼的管子。 管线管:用于输送油、气的管子。 接箍:用于连接两根带螺纹管子并具有内螺纹的圆筒体。 接箍料:用于制造接箍的管子。 API螺纹:API 5B标准规定的管螺纹,包括油管圆螺纹、套管短圆螺纹、套管长圆螺纹、套管偏梯形螺纹、管线管螺纹等。 特殊扣:具有特殊密封性能、连接性能以及其它性能的非API螺纹扣型。 失效:在特定的服役条件下发生变形、断裂、表面损伤而失去原有功能的现象。油套管失效的主要形式有:挤毁、滑脱、破裂、泄漏、腐蚀、粘结、磨损等。 2、石油相关标准 API 5CT:套管和油管规范(目前最新版为第8版) API 5D:钻杆规范(目前最新版为第5版) API 5L:管线钢管规范(目前最新版为第44版) API 5B:套管、油管和管线管螺纹的加工、测量和检验规范 GB/T 9711.1-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 GB/T9711.2-1999: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 GB/T9711.3-2005: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3部分:C级钢管 二、油管 1、油管的分类 油管分为平式油管(NU)、加厚油管(EU)和整体接头油管。平式油管是指管端不经过加厚而直接车螺纹并带上接箍。加厚油管是指两管端经过外加厚以后,再车螺纹并带上接箍。整体接头油管是指一端经过内加厚车外螺纹,另一端经过外加厚车内螺纹,直接连接不带接箍。 2、油管的作用 ①、抽取油汽:油气井打完并固井之后,在油层套管中放置油管,以抽取油气至地面。 ②、注水:当井下压力不够,通过油管往井里注水。 ③、注蒸汽:在稠油热采过程中,要用隔热油管向井下输入蒸汽。 ④、酸化和压裂:在打井后期或为了提高油气井的产量,需要对油气层输入酸化和压裂的介质或固化物,介质和固化物都是通过油管输送的。 3、油管的钢级 油管钢级有:H40、J55、N80、L80、C90、T95、P110。 N80分为N80-1和N80Q,二者的相同点是拉伸性能一致,二者的不同点是交货状态和冲击性能区别,N80-1按正火状态交货或当终轧温度大于临界温度Ar3且张力减径后经过空冷时,又可用热轧找替正火,冲击功和无损检验均不作要求;N80Q必须经过调质(淬火加回火)热处理,冲击功应符合API 5CT规定,且应进行无损检验。 L80分为L80-1、L80-9Cr和L80-13Cr。它们的力学性能和交货状态均相同。不同之处表现在用途、生产难度和价格上,L80-1为普通型,L80- 9Cr和L80-13Cr均为高抗腐蚀性油管,

锅炉基础知识大全

锅炉按照功能分为开水锅炉、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导热油锅炉、热风锅炉等;按照燃料分为电加热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燃煤锅炉、沼气锅炉、太阳能锅炉等;其中开水锅炉分为KS-D电开水锅炉、KS-Y燃油开水锅炉、KS-Q燃气开水锅炉、KS-AII燃煤开水锅炉等;热水锅炉分为CLDZ(CWDZ)电热水锅炉、CLHS(CWNS)燃油热水锅炉、燃气热水锅炉、CLSG(CDZH)燃煤热水锅炉等;蒸汽锅炉分为LDR(WDR)电蒸汽锅炉、LHS(WNS)燃油蒸汽锅炉、燃气蒸汽锅炉、LSG、DZG、DZH、DZL燃煤蒸汽锅炉等。 生活锅炉:用于采暖和热水供应电站锅炉、船用锅炉、机车锅炉、火管(烟管)锅炉:一种管内走火或者走烟,管外是水的锅炉。 1.按结构分类:水管:正好与上述相反的锅炉(使用的多数是水管锅炉)自然循环:依靠管内工质密度差提供水循环的动力。 2. 按工质循环原理分类:强制循环:除依靠工质密度差,主要依靠循环泵提供水循环的动力直流循环:循环动力和强制循环一样层燃锅炉(火床燃烧锅炉)。 3. 按燃烧方式分类:室燃炉、旋风炉、流化床炉。 4.按压力分类: 常压锅炉(无压锅炉,就是在一个正常大气压下工作的锅炉)。 低压锅炉(压力小于等于2.5MPa)。 中压锅炉(压力小于等于3.9MPa)。 高压锅炉(压力小于等于10.0MPa)。 超高压锅炉(压力小于等于14.0MPa)。 亚临界锅炉(压力介于17—18MPa)。 超临界锅炉(压力介于22--25MPa)。 第一章:锅炉的工作原理 锅炉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锅炉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热能供应设备。电力、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 , 以及工业和民用采暖都需要锅炉供给大量的热能。) 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能或其他能量将工质 ( 中间载热体 ) 加热到一定参数的设备。应用于加热水使之转变为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也称为蒸汽发生器 ; 应用于加热水使之提高温度转变为热水的锅炉 , 称为热水锅炉;而应用于加热有机热载体的锅炉称为有机热载体锅炉。 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看 ,锅炉是一种能源转换设备。在锅炉中,一次能源 ( 燃料 ) 的化学贮藏能通过燃烧过程转化为燃烧产物 ( 烟气和灰渣 ) 所载有的热能 ,然后又通过传热过程将热量传递给中间载热体 ( 例如水和蒸汽 ), 依靠它将热量输送到用热设备中去。 这种传输热量的中间载热体属于二次能源 ,因为它的用途就是向用能设备提供能量。当中间载热体用于在热机中进行热一功转换时 , 就叫做“工质“ 。如果中间载热体只是向热设备传输、提供热量以进行热利用 ,则通常被称为“热媒“ 。 锅炉按其用途可以分为电站锅炉、工业锅炉、船舶锅炉和机车锅炉等四类。前两类又称为固定式锅炉,因为是安装在固定基础上而不可移动的。后两类则称为移动式锅炉。本书介绍的是固定式工业锅炉。 在锅炉中进行着三个主要过程 : 1) 燃料在炉内燃烧,其化学贮藏能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使火焰和燃烧产物 ( 烟气和灰渣 ) 具有高温。 2) 高温火焰和烟气通过“受热面“ 向工质 ( 热媒 ) 传递热量。 3) 工质(热媒) 被加热 ,其温度升高或者汽化为饱和蒸汽 ,或再进一步被加热成为过热蒸汽。 以上三个过程是互相关联并且同时进行的,实现着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和转移还进行着物质的流动和变化 : (1) 工质 ,例如给水 ( 或回水〉进入锅炉 ,最后以蒸汽( 或热水 ) 的形式供出。 (2) 燃料 ,例如煤进入炉内燃烧 ,其可燃部分燃烧后连同原含水分转化为烟气 ,其原含灰分则残存为灰渣。 (3) 空气送入炉内,其中氧气参加燃烧反应 ,过剩的空气和反应剩余的惰性气体混在烟气中排出。 水一汽系统、煤一灰系统和风二烟系统是锅炉的三大主要系统 , 这三个系统的工作是同时进行的。

油田稠油热采技术

题目:油田稠油热采技术 班级:石油工程08-3班 姓名:张福泉 指导老师:张鉴益 完成日期:2011年4月07日

目录 摘要 (3) 前言 (4) 第一章热力采油 (5) §1.1热力采油简介 (5) §1.2国内外稠油热采技术发展现状 (6) §1.3 有关蒸汽吞吐与蒸汽驱的特点 (7) 第二章稠油热采工艺方法研究 (9) §2.1 注蒸汽井抽稠油工艺 (9) §2.2改善注蒸汽效果工艺措施 (15) §2.3 结论 (21)

摘要 随着世界对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作为有限非再生能源,再发现较大储油田的机遇减少,已开发油田正在老化,未开采的油田多为稠油油田,这就迫使人们把注意力投向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和稠油开发的技术。 本课题对稠油油田热采技术进行研究,用新技术新工艺等对油田的开发进行了方案设计与开发时间,从热力采油的定义、机理、方法,国内外稠油热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本课题的任务与目的。针对稠油油田进行了热菜方案设计,主要是从蒸汽吞吐、蒸汽驱两个方面进行了方案设计,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堆开采技术与方案进行了改善,达到提高稠油油田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开县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收率和油气比的目的。 关键词:稠油;热采;工艺

前言 在我国东部的辽河、胜利等油田相继发现了多个较大型的深层稠油油田,这些稠油油田用常规方法试油试采较难过的工业油流,若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注蒸汽热采,预计热利用率低、产能低、储量不集中,难以形成有规模的产能建设阵地。因此应探索和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开发方式,建立难动又丑又开发新概念,才能经济有效地开采未动用的地下稠油资源。采用新的工艺技术来开发动用我国的稠油资源已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就是针对稠油油田用常规方法试油试采较难过的工业油流、也有可能造成油田的幽静的巨大损失的具体情况,对稠油油藏的注蒸汽开采方法进行研究与方案设计。达到提高稠油油田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改善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收率和油气比的目的。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一、摘要 二、引言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五、讨论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八、附录 摘要 稠油注蒸汽热力采油具有投资高、技术难度大和经济风险大的特点。为此,对稠油油藏进行是否适合注蒸汽热采的评价筛选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影响热采效果的主要油藏地质参数进行热采适应性评价,并进行蒸汽参数优化且作出合理的预测从而确定注蒸汽热采工艺技术方案。 注蒸汽热采主要有两种开采方式:一是蒸汽吞吐方式(或称循环注蒸汽,二是蒸汽驱方式。 稠油热采技术是油田开发中多专业配套技术,它包括: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油藏热采筛选和热采可行性评价技术、利用油藏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进行热采机理研究和油藏工程优化设计研究技术、热采井钻井完井技术、热采井防砂技术、稠油测井系列和解释技术、井筒注汽隔热技术、高温测试技术、热力开采条件下采油工艺和油层改造技术、高温条件下地面注、采、输技术,利用水平井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和稠油热采经济评价技术等。 一、研究内容及思路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热能。这就涉及到需要考虑影响热采效果的各种因素,针对稠油特殊性油藏如何能达到理想的开发效果,选择并设计与该地质条件相匹配的开发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

面再通过数值模拟对具体的开发方案作出合理的生产动态预测。稠油热采的主要方法有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热水驱等。其中蒸汽吞吐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热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稠油开采中,成为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稠油开发方式所占比重为蒸汽吞吐(约占78%),蒸汽驱(约占10%)和常规水驱(12%)等。所以本文就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研究。 1.影响热采效果的地质因素 1.1原油粘度和密度 原油粘度是最能反映稠油油藏特征的参数,对渗流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由达西定律可知,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量大小与流体粘度成反比。根据稠油分类标准,稠油粘度是常规稀油粘度的几百倍到上千倍。一些超稠油(天然沥青)粘度粘温曲线p138)可以看出,原油粘度越高,加热使粘度降到同一可正常流动的粘度所需要的温度也越高。所以不论蒸汽吞吐还是蒸汽驱,原油粘度越高注蒸汽热采效果越差。 研究原油粘度对热采效果的影响时,还应对原油的流变特性进行分析。牛顿流体的粘度与剪切速率无关,而非牛顿塑性流体的粘度则随着剪切速率的变小而增大,且非牛顿流体在渗流过程中的粘度会大大高于地面测定条件下的粘度。当温度降到一定值后,原油可从牛顿流体变成非牛顿流体,这个流变特性转变对应的温度称“拐点温度”。“拐点温度”越低,反映出原油在较低温度下保持牛顿流体流动特征的性能越好,在蒸汽吞吐过程中,随着油层能量的消耗,日产能力逐步下降,油流在井筒内流速下降、井筒热损失率增加、井筒温度下降,“拐点温度”低的原油避免了比“拐点温度”高的原油更早的结束吞吐周期,使得吞吐效果更好。因此,在热采筛选过程中,除对原油粘度进行分类评价外,了解原油流变特征也是十分必要的。 1.2油层深度 油层深度增加对蒸汽热采不利。这是因为:一方面,油层越深,在注汽过程和采油过程中井筒热损失增加,热利用率减低、注入油层蒸汽干度降低乃至变成热水:另一方面,油层越深,对井下管具的质量和数量及井筒隔热技术的要求越高,这会大大增加生产费用而降低经济效益。一般原则是粘度越低、厚度越大的油藏,允许的油藏深度可大些,反之,油层埋深则浅些。

锅炉基础知识

锅炉基础知识 第一章 锅炉的工作原理 锅炉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锅炉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热能供应设备。电力、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 , 以及工业和民用采暖都需要锅炉供给大量的热能。) 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能或其他能量将工质 ( 中间载热体 ) 加热到一定参数的设备。应用于加热水使之转变为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也称为蒸汽发生器。应用于加热水使之提高温度转变为热水的锅炉 , 称为热水锅炉;而应用于加热有机热载体的锅炉称为有机热载体锅炉。 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看 ,锅炉是一种能源转换设备。在锅炉中,一次能源 ( 燃料 ) 的化学贮藏能通过燃烧过程转化为燃烧产物 ( 烟气和灰渣 ) 所载有的热能 ,然后又通过传热过程将热量传递给中间载热体 ( 例如水和蒸汽 ), 依靠它将热量输送到用热设备中去。

这种传输热量的中间载热体属于二次能源 ,因为它的用途就是向用能设备提供能量。 当中间载热体用于在热机中进行热一功转换时 , 就叫做“工质“。如果中间载热体只是向热设备传输、提供热量以进行热利用 ,则通常被称为“热媒“。 锅炉按其用途可以分为电站锅炉、工业锅炉、船舶锅炉和机车锅炉等四类。前两类又称为固定式锅炉,因为是安装在固定基础上而不可移动的。后两类则称为移动式锅炉。本文介绍的是固定式工业锅炉。在锅炉中进行着三个主要过程 : (1)、燃料在炉内燃烧,其化学贮藏能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使火焰和燃烧产物 ( 烟气和灰渣 ) 具有高温。 (2)、高温火焰和烟气通过“受热面“向工质 ( 热媒 ) 传递热量。 (3)、工质(热媒) 被加热 ,其温度升高或者汽化为饱和蒸汽 ,或再进一步被加热成为过热蒸汽。 以上三个过程是互相关联并且同时进行的,实现着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和转移还进行着物质的流动和变化 : (1) 工质 ,例如给水 ( 或回水〉进入锅炉 ,最后以蒸汽( 或热水 ) 的形式供出。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及发展方向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及发展方向 稠油就是粘度高、相对密度大的原油,国内叫“稠油”,国外叫“重油”。由于其流动性能差、甚至在油层条件下不能流动,因而采用常规开采方法很难经济有效地开发。从20世纪初开始,热力采油已逐渐成为开采这类原油的有效方法。稠油分布范围广,由于蕴藏有巨大的稠油资源量而被世界各产油国所重视,随着热力开采技术的发展,开采规模在逐步扩大,产量在不断增长,稠油热采在石油工业中已占有较重要的位置。 稠油中有胶质与沥青含量较高,轻质馏分很少。因而,随着胶质与沥青含量增高,稠油的密度与粘度也增加。但稠油的粘度对温度极其敏感,随温度增加,粘度急剧下降。 稠油油藏一般采用热力开采方法,对油层加热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一是把热流体注入油层,如注热水、蒸汽吞吐、蒸汽驱等;另一类是在油层内燃烧产生热量,称就地(层内)燃烧或火烧油层(火驱法)。 一、各项热采工艺简介 1. 热水驱 注热水是注热流体中最简便的方法,操作容易,与常现注水开采基本相同。注热水主要作用是增加油层驱动能量,降低原油粘度,减小流动阻力,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提高驱油效率。此外,原油热膨胀则有助于提高采收率,从而优于常规注水开发,与注蒸汽相比,其单位质量携载热焓低,井筒和油层的热损失大,开采效果较差。 2. 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指向一口生产井短期内连续注入一定数量的蒸汽,然后关共(焖井)数天,使热量得以扩散,之后再开井生产。当油井日产油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后,进行下一轮的注汽吞吐。一般情况下蒸汽吞吐后转为蒸汽驱开采。 3. 蒸汽驱 蒸汽驱是注热流体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蒸汽驱是指按优选的开发系统——开发层系、井网(井口)、射孔层段等,由注入井连续向油层注入高温湿蒸汽,加热并驱替原油由生产井采出的开采方式。 4. 火烧油层 火烧油层是将空气或氧气由注入井注入油层,先将注入井油层点燃,使重烃不断燃烧产生热量,并驱替原油至采油井中被采出。按其开采机理有三种不同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