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章末复习课学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章末复习课学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章末复习课学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章末复习课学案苏教版必修

第二章 数列

学习目标 1.整合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网络,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2.提高解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一 对比归纳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S n =

n a 1+a n

2

=na 1+

n n -

2

d

q ≠1时,S n =

a 1

-q

n

1-q

a 1-a n q

1-q

, q =1时,S n =na 1

知识点二 数列中的公式推导和解题过程中用到的基本方法和思想

1.在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分别用到了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 2.在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时,分别用到了___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___法.

3.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各自都涉及5个量,已知其中任意________个求其余________个,用到了方程思想.

4.在研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单调性,等差数列前n 项和最值问题时,都用到了________________思想.

类型一 方程思想求解数列问题

例1 设{a n }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3=7,且a 1+3,3a 2,

a 3+4构成等差数列公式.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令b n =ln a 3n +1,n =1,2,…,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反思与感悟 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通项公式a n 和前n 项和公式S n 共涉及五个量:a 1,

a n ,n ,q (d ),S n ,其中首项a 1和公比q (公差d )为基本量,“知三求二”是指将已知条件转

换成关于a 1,a n ,n ,q (d ),S n 的方程组,通过方程的思想解出需要的量.

跟踪训练1 记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设S 3=12,且2a 1,a 2,a 3+1成等比数列,求S n .

类型二 转化与化归思想求解数列问题

例2 在数列{a n }中,S n +1=4a n +2,n ∈N *

,a 1=1. (1) 设c n =a n

2n ,求证数列{c n }是等差数列;

(2)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的公式.

反思与感悟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要求掌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求法是先找出数列的前几项,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然后证明;另一种是通过变形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再采用公式求出.

跟踪训练2 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a1+2a2+3a3+…+na n=(n-1)S n+2n(n∈N*).

(1)求a2,a3的值;

(2)求证:数列{S n+2}是等比数列.

类型三函数思想求解数列问题

命题角度1 借助函数性质解数列问题

例3 已知等差数列{a n}的首项a1=1,公差d>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分别是一个等比数列的第2项、第3项、第4项.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设b n=1

n a n+(n∈N*),S n=b1+b2+…+b n,是否存在t,使得对任意的n均有S n>

t

36

成立?若存在,求出最大的整数t;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反思与感悟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求解数列问题时,若涉及参数取值范围、最值问题或单调性时,均可考虑采用函数的性质及研究方法指导解题.值得注意的是数列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1,2,3,…,n},这一特殊性对问题结果可能造成影响.

跟踪训练3 已知首项为32

的等比数列{a n }不是递减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n ∈N *

),且S 3+a 3,

S 5+a 5,S 4+a 4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T n =S n -1S n

(n ∈N *

),求数列{T n }最大项的值与最小项的值.

命题角度2 以函数为载体给出数列

例4 已知函数f (x )=2-|x |,无穷数列{a n }满足a n +1=f (a n ),n ∈N *

. (1)若a 1=0,求a 2,a 3,a 4;

(2)若a 1>0,且a 1,a 2,a 3成等比数列,求a 1的值.

反思与感悟 以函数为载体给出数列,只需代入函数式即可转化为数列问题. 跟踪训练4 已知函数f (x )=2x +3

3x

,数列{a n }满足

a 1=1,a n +1=f ? ??

??

1a n ,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令T n =a 1a 2-a 2a 3+a 3a 4-a 4a 5+…-a 2n a 2n +1,求T n .

1.设数列{a n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n ∈N *

),且S 2

1=9S 2,S 4=4S 2,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

2.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32n 2-29

2n (n =1,2,3,…),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

数列{na n }中数值最小的项是第________项.

3.设{a n }为等比数列,{b n }为等差数列,且b 1=0,c n =a n +b n ,若数列{c n }是1,1,2,…,则数列{c n }的前10项和为________.

4.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公比是正数的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已知a 1=1,b 1=3,a 3+b 3=17,T 3-S 3=12,求{a n }、{b n }的通项公式.

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两种最基本的数列,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并且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这类问题多从数列的本质入手,考查这两种基本数列的概念、基本性质、简单运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问题.

2.数列求和的方法:一般的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与特殊数列有关或具备某种方法适用特点的形式,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和.

答案精析

知识梳理 知识点二 1.累加 累乘 2.倒序相加 错位相减 3.三 两 4.函数 题型探究

例1 解 (1)由已知得

?

???

?

a 1+a 2+a 3=7,a 1++a 3+2=3a 2,

解得a 2=2.

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a 2=2, 可得a 1=2

q

,a 3=2q ,

又S 3=7,可知2

q

+2+2q =7,

即2q 2

-5q +2=0.

解得q 1=2,q 2=1

2.由题意得q >1,

∴q =2,∴a 1=1.

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

n -1

.

(2)由于b n =ln a 3n +1,n =1,2,…, 由(1)得a 3n +1=23n

, ∴b n =ln 23n

=3n ln 2.

又b n +1-b n =3ln 2,∴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 ∴T n =b 1+b 2+…+b n =n b 1+b n

2

3n n +

2

·ln 2.

故T n =

3n n +

2

ln 2.

跟踪训练1 解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依题设有

?

????

2a 1a 3+=a 2

2,a 1+a 2+a 3=12,

即???

?? a 21+2a 1d -d 2

+2a 1=0,a 1+d =4.

解得?

??

??

a 1=1,d =3或?

??

??

a 1=8,

d =-4.

因此S n =1

2n (3n -1)或S n =2n (5-n ).

例2 (1)证明 由S n +1=4a n +2, ① 则当n ≥2时,有S n =4a n -1+2.

①-②得a n +1=4a n -4a n -1. 对a n +1=4a n -4a n -1两边同除以2

n +1

,得

a n +1

2

n +1

=2a n 2n -a n -1

2n -1,

a n +12

n +1

+a n -1

2n -1=2a n

2

n , 即c n +1+c n -1=2c n , ∴数列{c n }是等差数列.

由S n +1=4a n +2,得a 1+a 2=4a 1+2,则a 2=3a 1+2=5,

∴c 1=a 12=12,c 2=a 222=5

4

故公差d =54-12=34

∴ {c n }是以12为首项,3

4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解 由(1)可知数列{a n 2n }是首项为12,公差为3

4的等差数列.

∴a n 2n =12+34(n -1)=34n -1

4

, 即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3n -1)·2

n -2

.

设S n =(3-1)·2-1

+(3×2-1)·20

+…+(3n -1)·2n -2

∴2S n =(3-1)·20

+(3×2-1)·21

+…+(3n -1)·2

n -1

S n =2S n -S n

=-(3-1)·2-1

-3(20

+21

+…+2n -2

)+(3n -1)·2

n -1

=-1-3×

2n -1

-12-1

+(3n -1)·2n -1

=-1+3+(3n -4)·2n -1

=2+(3n -4)·2

n -1

.

∴ 数列{a n}的前n项和公式为S n=2+(3n-4)·2n-1.

跟踪训练2 (1)解∵a1+2a2+3a3+…+na n

=(n-1)S n+2n(n∈N*),

∴当n=1时,a1=2×1=2;

当n=2时,a1+2a2=(a1+a2)+4,

∴a2=4;

当n=3时,a1+2a2+3a3=2(a1+a2+a3)+6,∴a3=8. (2)证明∵a1+2a2+3a3+…+na n=(n-1)S n+2n(n∈N*),①∴当n≥2时,a1+2a2+3a3+…+(n-1)a n-1

=(n-2)S n-1+2(n-1).②

①-②得na n=(n-1)S n-(n-2)S n-1+2

=n(S n-S n-1)-S n+2S n-1+2

=na n-S n+2S n-1+2.

∴-S n+2S n-1+2=0,

即S n=2S n-1+2,

∴S n+2=2(S n-1+2).

∵S1+2=4≠0,∴S n-1+2≠0,

S n+2

S n-1+2

=2,

故{S n+2}是以4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例3 解(1)由题意得(a1+d)(a1+13d)=(a1+4d)2,整理得2a1d=d2.∵d>0,∴d=2.

∵a1=1.∴a n=2n-1 (n∈N*).

(2)b n=1

n a n+=

1 2n n+

=1

2?

????1

n

1

n+1,

∴S n=b1+b2+…+b n

=1

2?

??? ????

1-

1

2

?

?

??

?

1

2

1

3

??

?+…+

?

?

??

?

1

n

1

n+1

=1

2?

????

1-

1

n+1=

n

n+

.

假设存在整数t满足S n>t

36

总成立,

又S n +1-S n =n +1n +-n n +

1

n +

n +

>0,

∴数列{S n }是单调递增的. ∴S 1=14为S n 的最小值,故t 36<14,

即t <9.

又∵t ∈Z ,∴适合条件的t 的最大值为8. 跟踪训练3 解 (1)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 因为S 3+a 3,S 5+a 5,S 4+a 4成等差数列, 所以S 5+a 5-S 3-a 3=S 4+a 4-S 5-a 5,

即4a 5=a 3,于是q 2

=a 5a 3=14

.

又{a n }不是递减数列且a 1=3

2,

所以q =-1

2

.

故等比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

a n =3

2×(-12)n -1=(-1)n -1·32

n .

(2)由(1)得S n

=1-(-1

2)n

=?????

1+1

2n

,n 为奇数,1-1

2n

,n 为偶数.

当n 为奇数时,S n 随n 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1<S n ≤S 1=3

2

.

故0<S n -1S n ≤S 1-1S 1=32-23=5

6.

当n 为偶数时,S n 随n 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3

4

=S 2≤S n <1,

故0>S n -1S n ≥S 2-1S 2=34-43=-7

12

.

综上,对于n ∈N *

,总有-712≤S n -1S n ≤56且S n -1S n

≠0.

所以数列{T n }最大项的值为56,最小项的值为-7

12.

例4 解 (1)由a n +1=f (a n )?a n +1 =2-|a n |,

a 1=0?a 2=2,a 3=0,a 4=2.

(2)∵a 1,a 2,a 3成等比数列?a 3=a 22a 1

=2-|a 2|?a 22=a 1·(2-|a 2|),

且a 2=2-|a 1|?(2-|a 1|)2

=a 1(2-|2-|a 1||)?(2-a 1)2

=a 1(2-|2-a 1|), 下面分情况讨论:

①当2-a 1≥0时,(2-a 1)2

=a 1[2-(2-a 1)]=a 2

1?a 1=1,且a 1≤2;

②当2-a 1<0时,(2-a 1)2

=a 1[2-(a 1-2)]=a 1(4-a 1)?2a 2

1-8a 1+4=0?a 2

1-4a 1+4=2?(a 1-2)2

=2?a 1=2+2,且a 1>2, 综上,a 1=1或a 1=2+ 2.

跟踪训练4 解 (1)∵a n +1=f ? ??

??1a n =2

a n +3

3a n

=2+3a n 3=a n

+23,

∴a n +1-a n =2

3

∴{a n }是以2

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又a 1=1,∴a n =23n +1

3

.

(2)T n =a 1a 2-a 2a 3+a 3a 4-a 4a 5+…-a 2n a 2n +1 =a 2(a 1-a 3)+a 4(a 3-a 5)+…+a 2n ·(a 2n -1-a 2n +1) =-4

3(a 2+a 4+…+a 2n )

=-43·

n ? ??

?

?53+4n 3+132=-49

(2n 2

+3n ).

当堂训练

1.a n =36(2n -1) 2.a n =3n -16 3 3.978 4.解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数列{b n }的公比为q . 由a 3+b 3=17得1+2d +3q 2

=17, ① 由T 3-S 3=12得q 2

+q -d =4.

由①、②及q >0,解得q =2,d =2.

故所求的通项公式为a n=2n-1,b n=3·2n-1.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及其分析

课题: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教材:人教版数学必修5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和。 能力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与简单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创新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难点:获得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引导、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手段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问题呈现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2、探索发现 1+2+3 +…+99+100 =(1+100) +(2+99)+ …+(50+51) =101 ×50 = 5050 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问题2:求1到n 的正整数之和。123(1)n s n n =+++ +-+即 问题3:{}?n n a n 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项和S 3、公式应用 例1、选用公式

例2、变用公式 等差数列-10,-6,-2,2,…的前多少项的和为54? 变式练习: {}120,54,999,.n n n a a a s n ===在等差数列中,求 例3、知三求二 {}120,37,629,.n n n a n s a a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d 求及 4、课堂小结 1()12 n n n a a S +=公式 1(1)22 n n n S na d -=+公式 5、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52页,练习1、2、3; 选做题:在等差数列中, 512156136,; 220,a a a a a +++==21611、已知求s 、已知求s

高中数学:第二章 数列 2.4 第2课时

第2课时等比数列的性质 学习目标 1.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2.熟悉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 3.系统了解判断数列是否成等比数列的方法.

知识点一 由等比数列衍生的等比数列 思考 等比数列{a n }的前4项为1,2,4,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3a n }是等比数列; (2){3+a n }是等比数列; (3)???? ?? 1a n 是等比数列; (4){a 2n }是等比数列. ★答案★ 由定义可判断出(1),(3),(4)正确. 梳理 (1)在等比数列{a n }中按序号从小到大取出若干项:123,,,,,,n k k k k a a a a ……若k 1,k 2,k 3,…,k n ,…成等差数列,那么123,,,,,n k k k k a a a a ……是等比数列. (2)如果{a n },{b n }均为等比数列,那么数列???? ??1a n ,{a n ·b n },???? ?? b n a n ,{|a n |}是等比数列. 知识点二 等比数列的性质 思考 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5=a 1a 9是否成立?a 25=a 3a 7是否成立?a 2n =a n -2a n +2(n >2, n ∈N *)是否成立? ★答案★ ∵a 5=a 1q 4,a 9=a 1q 8,∴a 1a 9=a 21q 8=(a 1q 4)2=a 25, ∴a 25=a 1a 9成立.同理a 25=a 3a 7成立,a 2n =a n -2· a n +2也成立. 梳理 一般地,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m +n =s +t ,则有a m ·a n =a s ·a t (m ,n ,s ,t ∈N *). 若m +n =2k ,则a m ·a n =a 2k (m ,n ,k ∈N *).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2.4 章末优化总结

章末优化总结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间的关系 2.常用解题方法 常用方法规律特点 一般公式法v=v0+at,x=v0t+ 1 2at 2,v2-v20=2ax 使用时应注意它们都是矢量,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向,其余物理量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与正方向相反者为负

平均速度法 v -=x 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 v -=1 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间时刻速度法 v t 2 =v -=1 2(v 0+v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比例法求解 逆向思维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方法.例如,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象法 应用v -t 图象,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 ,到 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3 4l 处的 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 C 所用的时间. [解析] 法一:逆向思维法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 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 故x BC =at 2BC 2,x AC =a (t +t BC )22,又x BC =x AC 4 由以上三式解得t BC =t . 法二:基本公式法 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B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v 20=2ax AC ① v 2B =v 2 0-2ax AB ② x AB =34 x AC 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v B =v 0 2 ④ 又v B =v 0-at ⑤ v B =at BC ⑥ 由④⑤⑥式解得t BC =t . 法三: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3∶5∶…∶(2n -1)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课 题: 3.1 等差数列(一)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n d a a n ,,,1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是等差数列这一部分,在讲等差数列的概念时,突出了它与一次函数的联系,这样就便于利用所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从图象上看,为什么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都均匀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为什么两项可以决定一个等差数列(从几何上看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和前n 项和公式..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1.小明觉得自己英语成绩很差,目前他的单词量只 yes,no,you,me,he 5个他 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从今天开始,他的单词量逐日增加,依次为:5,15,25,35,…

(问:多少天后他的单词量达到3000?) 2.小芳觉得自己英语成绩很棒,她目前的单词量多达3000她打算从今天起不 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5个单词,那么从今天开始,她的单词量逐日递减,依次为:3000,2995,2990,2985,… (问:多少天后她那3000个单词全部忘光?) 从上面两例中,我们分别得到两个数列 ① 5,15,25,35,… 和 ② 3000,2995,2990,2980,…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二、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 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⑴.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n a },若n a -1-n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 ∈N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n a 的首项 是1a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d a a =-12即:d a a +=12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5 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a n }是首项a 1=1,公差为d =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05,则序号n 等于(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2、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前三项和为21,则a 3+a 4+a 5=( ). A 、33 B 、72 C 、84 D 、189 3、如果a 1,a 2,…,a 8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d ≠0,则( ) A 、a 1a 8>a 4a 5 B 、a 1a 8<a 4a 5 C 、a 1+a 8<a 4+a 5 D 、a 1a 8=a 4a 5 4、已知方程(x 2-2x +m )(x 2-2x +n )=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 41的等差数列,则|m -n |等于( ) A 、1 B 、43 C 、2 1 D 、83 5、等比数列{a n }中,a 2=9,a 5=243,则{a n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6、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首项a 1>0,a 2 003+a 2 004>0,a 2 003·a 2 004<0,则使前n 项和S n >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是( ) A 、4 005 B 、4 006 C 、4 007 D 、4 008 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1,a 3,a 4成等比数列, 则a 2=( ). A 、-4 B 、-6 C 、-8 D 、-10 8、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5a a =9 5,则59S S =( ). A 、1 B 、-1 C 、2 D 、2 1 9、已知数列-1,a 1,a 2,-4成等差数列,-1,b 1,b 2,b 3,-4成等比数列,则 212b a a -的值是( ). A 、21 B 、-21 C 、-21或2 1 D 、41 10、在等差数列{a n }中,a n ≠0,a n -1-2n a +a n +1=0(n ≥2),若S 2n -1=38,则n =( ). A 、38 B 、20 C 、10 D 、9 二、填空题(每题6分,12题15分,16题10分,共49分) 11、设f (x )=221 +x ,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f (-5)+f (-4)+…+f (0) +…+f (5)+f (6)的值为 .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篇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等差数列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等差数列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

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

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高中数学必修5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复习》教案

等差数列复习 知识归纳 1. 等差数列这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2. 等差数列的定义、用途及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n ≥2,a n -a n -1=d (常数) 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结构有什么特点? a n =a 1+(n -1) d a n =An +B (d =A ∈R ) 4. 等差数列图象有什么特点?单调性如何确定? 5. 用什么方法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公式内容? 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前n 项和公式结构有什么特点? 2)1(2)(11d n n na a a n S n n -+=+= S n =An 2+Bn (A ∈R) 注意: d =2A ! 6. 你知道等差数列的哪些性质? 等差数列{a n }中,(m 、 n 、p 、q ∈N+): ①a n =a m +(n -m )d ; ②若 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等差数列 d < 0d >0

③由项数成等差数列的项组成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 ④每n项和S n, S2n-S n , S3n-S2n…组成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 知识运用 1.下列说法: (1)若{a n}为等差数列,则{a n2}也为等差数列 (2)若{a n} 为等差数列,则{a n+a n+1}也为等差数列 (3)若a n=1-3n,则{a n}为等差数列. (4)若{a n}的前n和S n=n2+2n+1, 则{a n}为等差数列. 其中正确的有( (2)(3) ) 2. 等差数列{a n}前三项分别为a-1,a+2, 2a+3, 则a n=3n-2 . 3.等差数列{an}中, a1+a4+a7=39, a2+a5+a8=33, 则a3+a6+a9=27 . 4.等差数列{a n}中, a5=10, a10=5, a15=0 . 5.等差数列{a n}, a1-a5+a9-a13+a17=10, a3+a15=20 . 6. 等差数列{a n}, S15=90, a8= 6 . 7.等差数列{an}, a1= -5, 前11项平均值为5, 从中抽去一项,余下的平均值为4, 则抽取的项为( A ) A. a11 B. a10 C. a9 D. a8 8.等差数列{a n}, Sn=3n-2n2, 则( B) A. na1<S n<na n B. na n<S n<na1 C. na n<na1<S n D. S n<na n<na1 能力提高 1. 等差数列{a n}中, S10=100, S100=10, 求S110. 2. 等差数列{a n}中, a1>0, S12>0, S13<0,S1、S2、…S12哪一个最大? 课后作业《习案》作业十九.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知识点归纳

数列知识点总结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1+n a -n a =d n n a a 1 +=q(q ≠0) 通项公式 n a =1a +(n-1)d n a =1a 1-n q (q ≠0) 递推公式 n a =1-n a +d, n a =m a +(n-m)d n a =1-n a q n a =m a m n q - 中项 A=2b a + 推广:A=2a k n k n a +-+(n,k ∈N + ;n>k>0) ab G =2。推广:G=k n k n a a +-±(n,k ∈N + ;n>k>0) 。任意两数a 、c 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c >0,则等比中 项一定有两个 前n 项和 n S =2 n (1a +n a ) n S =n 1a + 2 ) 1(n -n d n S = q q a n --11() 1 n S =q q a a n --11 性质 (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2)数列{}{}{}12212,,+-n n n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2; (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 a d a a d -+,, (4)若n n a b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 21 21 m m m m a S b T --= (5){}n a 为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6)d= n m a n m --a (m ≠n) (7)d>0递增数列d<0递减数列d=0常数数列 (1)若m n p q +=+,则 m n p q a a a a =·· (2)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n q 二、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1、通项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涉及前n项和S n 求通项公式,利用a n 与S n 的基本关系式来求。即 例1、在数列{n a }中,n S 表示其前n项和,且2 n n S =,求通项n a . 例2、在数列{n a }中,n S 表示其前n项和,且n n a 32S -=,求通项n a 3、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1)叠加法:递推关系式形如()n f a a n 1n =-+型 ???≥-===-) 2() 1(111n s s n a s a n n n

2019数学人教A版选修2-2优化练习:第二章 章末优化总结 Word版含解析

章末检测(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偶函数定义可推得“函数f (x )=x 2在R 上是偶函数”的推理过程是( ) A .归纳推理 B .类比推理 C .演绎推理 D .非以上答案 解析:根据演绎推理的定义知,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故选C. 答案:C 2.下面四个推理不是合情推理的是( ) A .由圆的性质类比推出球的有关性质 B .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C .某次考试张军的成绩是10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的成绩都是100分 D .蛇、海龟、蜥蜴是用肺呼吸的,蛇、海龟、蜥蜴是爬行动物,所以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解析:A 是类比推理,B 、D 是归纳推理,C 不是合情推理. 答案:C 3.用三段论证明命题:“任何实数的平方大于0,因为a 是实数,所以a 2>0”,你认为这个推理( )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是正确的 解析:这个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是“任何实数的平方大于0”,小前提是“a 是实数”,结论是“a 2>0”.显然结论错误,原因是大前提错误. 答案:A 4.设n 为正整数,f (n )=1+12+13+…+1 n ,计算得 f (2)=32,f (4)>2,f (6)>52,f (8)>3,f (10)>7 2,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出一般结论为( ) A .f (2n )=n +22 B .f (2n )>n +2 2 C .f (2n )≥n +2 2 D .f (n )>n 2 解析:观察所给不等式,不等式左边是f (2n ),右边是n +2 2,故选B. 答案:B

高中数学 2.2等差数列说课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1)

《等差数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本课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学习了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另一方面,等差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2.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简单运用。 b.在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了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到研究数列上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知识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经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学法: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留出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去联想、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等差数列这个中心各抒己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楚。 四、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给出现实生活中的四个特殊的数列) 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 0, 5 , 10 , 15 , 20 ,……① 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48 ,53 ,58 , 63 ② 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最低降至5.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18,15.5,13,10.5,8,5.5 ③ 4.按照我国现行储蓄制度(单利),某人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了数列: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④[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以上数列,提出问题: 问题1.请说出这四个数列的后面一项是多少? 问题2.说出这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新课探究 [学生活动]对于问题1,学生容易给出答案。而问题2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回答准确。 [教师活动]为引导学生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我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得出关键词“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同一个常数”告诉他们把满足这些条件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之后由他们集体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其数学表达式。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用多媒体给出三个数列,由学生进行判断: 判断下面的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1 ,2,3,4,5,6,……;(√,d = 1 ) 2. 0.9,0.7,0.5,0.3,0.1……;(√,d = -0.2)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第二章 章末复习课 Word版含答案

章末复习课 [整合·网络构建] [警示·易错提醒] 1.求曲线与方程的两个关注点 (1)求曲线的方程与求轨迹是有区别的.若是求轨迹,则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还要说明和讨论所求轨迹是什么样的图形,在何处等,即图形的形状、位置、大小都要加以说明、讨论等. (2)由方程研究曲线时,要注意准确确定范围,应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限制条件,避免因考虑不全面而致误. 2.处理与三种圆锥曲线的方程和性质有关的问题的注意点 (1)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时,要先定位,再定量;当焦点位置不能确定时,需分类讨论或者用椭圆双曲线的一般方程形式解决. (2)在椭圆中,a,b,c的关系是c2=a2-b2,而在双曲线中,a,b,c的关系是c2=a2+b2,两者极易混淆,要注意区分,以防出错. (3)在解与圆锥曲线上点有关的最值问题时,一定不能忽略圆锥曲线的范围. 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的关注点 (1)在解析几何中,凡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先考虑相交的前提,否则易产生错解. (2)直线与双曲线抛物线相交时,有一个交点或两个交点之分;直线与双曲线抛物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有相交或相切之分;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当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

专题一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 研究有关点间的距离的最值问题时,常用定义把曲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另一焦点的距离或利用定义把曲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其到相应准线的距离,再结合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意义去解决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1] 若点M(2,1),点C是椭圆x2 16+ y2 7 =1的右焦点,点A是椭圆的动点,则|AM|+ |AC|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设点B为椭圆的左焦点,则B(-3,0),点M(2,1)在椭圆内,那么|BM|+|AM|+|AC|≥|AB|+|AC|=2a, 所以|AM|+|AC|≥2a-|BM|, 而a=4,|BM|=(2+3)2+1=26, 所以(|AM|+|AC|)min=8-26. 答案:8-26 归纳升华 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技巧 1.在求点的轨迹问题时,若所求轨迹符合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定义直接写出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 2.在椭圆和双曲线中,常涉及曲线上的点与两焦点连接而成的“焦点三角形”问题,处理时常结合圆锥曲线的定义及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 3.在抛物线中,常利用定义解题,以达到“到焦点的距离”和“到准线的距离”相互转化的目的. [变式训练] 抛物线y2=2px(p>0)上有A(x1,y1),B(x2,y2),C(x3,y3)三点,F是它的焦点,若|AF|,|BF|,|CF|成等差数列,则( ) A.x1,x2,x3成等差数列B.y1,y2,y3成等差数列 C.x1,x3,x2成等差数列 D.y1,y3,y2成等差数列 解析:如图,过A、B、C分别作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C′,由抛物线定义:

人教B版必修5第二章数列知识小结

必修5 第二章:数列 1、等差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这样的数列为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11n m a a n d a n m d =+-=+- 求和公式:()()11122n n a a n n n S a n d +-==+=中间项?项数,是一个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形式。 2、等比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是同一个常数,这样的数列为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11n n m n m a a q a q --== 求和公式:()()()111 11111n n n a q a a q q S q q na q ?--?=≠=--??=?,1q ≠时,1111n n a a S q q q =---,即常数项与n q 项系数互为相反数。 3、常见的求通项与求和方法: (1)()1n n a a f n -=+形式,()f n 便于求和,方法:迭加; 例如:11n n a a n -=++ 有:11n n a a n -=++ ()() 21321113 4 1 413412 n n n a a a a a a n n n a a n a -=+=+=+++-=+++++=+ 各式相加得 (2)11n n n n a a a a ---=形式,同除以1n n a a -,构造倒数为等差数列; 例如:112n n n n a a a a ---=,则 111112n n n n n n a a a a a a ----==-,即1n a ?????? 为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3)1n n a qa m -=+形式,1q ≠,方法:构造:()1n n a x q a x -+=+为等比数列; 例如:122n n a a -=+,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得:()1222n n a a -+=+,即{}2n a +等比,公比为2。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 2.1数列

2.1数列(第一课时) ——授课人:杭十四中袁礼峰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了解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掌握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各项;掌握根据数列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利用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观察、探究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 教学主线: 通过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数列概念,介绍数列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数列,让数列和函数挂钩引出数列的图象表示,通过典型例题及练习诠释重点内容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取以及突破求通项公式的难点,每组例题及时小结,最后布置回家作业.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2.1数列 1 2 3 4,课前分发纸张 1.数列引入:实例讲慢一点,注意抑扬顿挫,板书4个数列 实例一,请大家一起看我手上这支粉笔,假设它的长度是1,我现在把它当中折断,看我左手的粉笔,长度是多少?再把它当中折断,看我左手的粉笔,长度又是多少?再折,长 度呢?再折,长度?依此类推,每次折断剩下的粉笔长度依次构成一列数:1111 (1),,,,. 24816 L 接下来 实例二,请大家和我一起玩一个折纸游戏,请拿起手上的纸,对折一下,看手上纸的折痕是几条?再对折,共是几条折痕?再对折呢?依此类推,又得到一列数:(2)1,3,7,15,. L 师:再问大家一句,折8下呢?…折是折不下去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其中一个问题,相信大家课后就会有★答案★了. 好了,请大家看屏幕,图片上的运动员是谁?刘翔,大家都比较关心体育,不知大家对以下一组数据是否了解? 实例三,从1984年至今,我国体育健儿共参加了六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依次排成一列数:(3)15,5,16,16,28,32. 再看运动会上一幕 实例四,在前不久结束的杭十四中校运会上,体育老师为了保证40个班级广播操比赛各班之间能等距离站队,之前做了一个准备工作——在第一行导牌队员站立的横线上用粘胶纸标注站立点,从起点开始,每隔2米标注一个站立点,由近及远各标注点与起点的距离排成怎样的一列数(单位:m):(4)0,2,4,6,,78. L 2,4换一下行不行?不行,由近及远,那是有次序的 师:请大家仔细回味上述实例,想想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均是一列数;它们是有一定次序的. 师:很好!象这样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我们就把它叫做数列.想一想?我们平时会经常听到一些分期付款问题啊,银行存款的利息问题等等,这都是与数列有关的问题,学习数列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对照已知的数列一起来了解一下数列的基本概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A4 -终极版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Δ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液溶胶 如: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合金 2、Fe(OH)3胶体的制备、硅酸胶体的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1)Fe(OH)3胶体的制备 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 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2)硅酸胶体的制备 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 2SiO 3溶液(饱和的Na 2SiO 3溶液按1:2或者1:3的体积比用蒸馏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静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SiO 3+2HCl=H 2SiO 3(胶体)+2NaCl (3)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在碘化钾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入边震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I+AgNO 3=AgI (胶体)+KNO 3 思考:若上述(1)反应中,没有及时停止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若上述(2)(3)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提示:(1)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生成白色沉淀 (3) KI+AgNO 3=AgI↓+KNO 3 生成黄色沉淀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2)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静电除尘);胶体都是呈电中性的,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胶粒不带电的不会发生电泳现象。【碘化银胶体和蛋白质胶体的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的电性不同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3)聚沉的方法有三种:①加入电解质溶液 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胶体粒子不带电的胶体可以用第③方法聚沉】 (4)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后红褐色沉淀溶解。原因:少量稀硫酸作为溶液使胶体聚沉,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过量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铁反应,使沉淀溶解。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 ②明矾净水 ③FeCl 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④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⑤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⑥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⑦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4、胶体的提纯净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书写——“三句话” ①强酸、强碱、盐用等号一步到位 ②一元弱酸、所有弱碱用可逆符号一步到位 ③多远弱酸多可逆符号分步电离 例:①H 2SO 4 = 2H + + SO 42- NaOH= Na ++OH - Ca(OH)2= Ca 2++2OH - BaCl 2 = Ba 2+ + 2Cl - BaSO 4 = Ba 2+ + SO 4 2- NaHSO 4 == Na + + H + +SO 42-(在水溶液中) NaHCO 3 == Na + + HCO 3- ②HClO H + + ClO - Cu(OH)2 Cu 2++2OH - ③H 2CO 3 H + +HCO 3- HCO 3- H + +CO 32- 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碱盐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注意:(1) HCO 3-、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精品高二数学必修5课时练:第二章 章末复习课

第二章章末复习课 课时目标综合运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数列综合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选择题 1.在如图的表格中,每格填上一个数字后,使每一横行成等差数列,每一纵列成等比

数列,则a +b +c A.1 B .2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a =12,b =516,c =316 , 故a +b +c =1. 2.已知等比数列{a n },a 1=3,且4a 1、2a 2、a 3成等差数列,则a 3+a 4+a 5等于( ) A .33 B .72 C .84 D .189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设公比为q ,则4a 2=4a 1+a 3, 又a 1=3,∴q =2. ∴a 3+a 4+a 5=a 1q 2(1+q +q 2) =3×4×(1+2+4)=84. 3.已知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1,项数为偶数,其奇数项和为85,偶数项之和为170,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 ) A .4 B .6 C .8 D .10 答案 C 解析 设项数为2n ,公比为q . 由已知S 奇=a 1+a 3+…+a 2n -1. ① S 偶=a 2+a 4+…+a 2n . ② ②÷①得,q =17085 =2, ∴S 2n =S 奇+S 偶=255=a 1(1-q 2n )1-q =1-22n 1-2 , ∴2n =8. 4.在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n }中,a 1,a 3,a 7依次成等比数列,前7项和为35,则数列{a n }的通项a n 等于( ) A .n B .n +1 C .2n -1 D .2n +1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a 23=a 1a 7,即(a 1+2d )2=a 1(a 1+6d ), 得a 1d =2d 2. 又d ≠0,∴a 1=2d ,S 7=7a 1+7×62 d =35d =35. ∴d =1,a 1=2,a n =a 1+(n -1)d =n +1. 5.在数列{a n }中,a 1=1,a n a n -1=a n -1+(-1)n (n ≥2,n ∈N +),则a 3a 5 的值是( ) A.1516 B.158 C.34 D.38 答案 C 解析 由已知得a 2=1+(-1)2=2, ∴a 3·a 2=a 2+(-1)3,∴a 3=12 , ∴12a 4=12 +(-1)4,∴a 4=3, ∴3a 5=3+(-1)5,∴a 5=23 ,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22等差数列的性质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2.2.2 等 差数列的性质学业分层测评 苏教版必修5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一、填空题 1.在△ABC 中,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则角B 等于________. 【解析】∵A ,B ,C 成等差数列,∴B 是A ,C 的等差中项,则有A +C =2B ,又∵A +B +C =180°, ∴3B =180°,从而B =60°. 【答案】 60° 2.已知a = 1 3+2,b =1 3-2 ,则a ,b 的等差中项是________. 【解析】 因为a = 1 3+2=3-2, b = 13-2 =3+2,所以 a +b 2 = 3. 【答案】 3 3.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2+a 3+a 10+a 11=36,则a 5+a 8=________. 【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a 5+a 8=a 3+a 10=a 2+a 11, ∴36=2(a 5+a 8), 故a 5+a 8=18. 【答案】 18 4.设数列{a n },{b n }都是等差数列,若a 1+b 1=7,a 3+b 3=21,则a 5+b 5=________. 【导学号:91730029】 【解析】∵{a n },{b n }都是等差数列,∴{a n +b n }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21-72=14 2=7, ∴a 5+b 5=7+(5-1)×7=35. 【答案】 35 5.(2016·泰州高二检测)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是1x +1,56x ,1 x ,那么这个数列的第101项是________. 【解析】 由已知得2×56x =1x +1+1 x , 解得x =2,

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教案

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尤其是在思维上深层次的参与,是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关键。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 创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设计思想:本节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的情境,让探究式教学走进课堂,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 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 会合作、学会创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必修第五模块第二章第二节,等差数列,两课时内容,本节是第一课时,研究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的推导,借助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和体验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 2、教学地位: 本节是第二章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也是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教学重点: 理解等差数列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4、教学难点: 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及从函数、方程角度理解通项公式,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数学公式的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他们的思维正从属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仍需要依赖一定的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等差数列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和化归思想并加深认识;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