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1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堂达标测试题

宁阳英才学校设计人:王春光

A卷

一、选择题

1.古代的长安被称“六朝古都”,许多统治者曾定都于此。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④秦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是()年

A581 B公元前589 C589 D605

3.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个朝代()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从诗中可看出诗人皮日休对大运河的评价()

A.符合史实,认为开凿原因是隋炀帝专为观赏琼花

B.不符合史实,夸大了运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符合史实,认识到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

D.不符合史实,因为它没达到“千里”

二、填空题

1.隋朝注重节俭的皇帝是()。

2.()年,()在位时开通了大运河,它以( )为中心,北达(),南至(),自北向南分为()()()和()四段,其中最长一段是()

三、简答大运河的开通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B卷

一、选择题

1.隋末家住涿郡的商人沿新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必须经过()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2.位于淮水与黄河之间的一段河叫()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3.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统一南北B灭陈C修建仓库D开通大运河

4.下列人物最符合“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的人是()

A汉文帝汉武帝B隋文帝隋炀帝C秦始皇秦二世

二、填空题

1.()年()建立隋朝,定都于()。

2.()年,隋军灭()统一南北。

三、材料题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材料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

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中三位诗人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2)你支持哪一观点?试述理由。

C卷

一、选择题

1.一考古队在西安考古发掘,不可能发掘出的是()

A .西汉都城遗址

B .隋朝都城遗址 C. 三国时蜀国都城遗址

2.下列不属于隋朝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重新统一中国

B.开凿大运河

C.形成开元盛世局面

3.隋炀帝去扬州(江都)观赏琼花不必经过()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隋朝618年灭亡,其寿命有()年

A.35

B.36

C.37

D.38

二、材料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①材料中“此河”指什么?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②开通“此河”的意义是什么?

③请用古人的话说明开通“此河”的意义?

三、简述隋秦两朝的相似点。

初一历史第一课课堂达标题答案(A)卷

一、选择题:C C A C

二、填空题1.隋文帝(杨坚)

2.605、隋炀帝(杨广)、洛阳、涿郡、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济渠

三、简答题:积极: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有利于国家统一。

消极: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了人民的徭役负担。

(B)卷

一、选择题:A B D B

二、填空题:581 、杨坚、洛阳、589、陈

三、材料题:

(1)①胡曾的观点:开凿大运河导致了隋朝灭亡。

②皮日休的观点:肯定了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③李敬方的观点:指出了大运河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人民的搜刮。

(2)略

(C)卷

一、选择题C C B C

二、材料题

①“此河”指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③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三、简答题

①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②都建立或加强中央集权③都是短命王朝④都实行暴政⑤都修建了闻名世界的大工程。⑥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第2课贞观之治随堂检测题

A卷

宁阳英才学校刘连平

一.选择题

1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显赫的朝代,其建立者是()

A.李渊

B.杨坚

C. 李世民

D.杨广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大一统

D. 文景之治

3唐太宗统治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名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 宋景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对谁的称赞?()

A.隋文帝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二材料分析题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人物是谁?“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为他统治时常说的古人的一句话,由此可以看出他

认识到了什么重要问题?

(2)他常说这一句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他治理国家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B

二、材料分析题

(1)唐太宗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2)巩固统治

(3)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节制享受欲望,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B卷

一.选择题

1.促使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隋亡之鉴

B.有自知之明

C. 爱民如子

D.高祖遗风

2.人们基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统治期间刑法残酷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3.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是指()

A 唐高祖B唐高宗C唐太宗D唐玄宗

4.下列王朝定都长安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隋朝⑤唐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太宗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好的别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天下以定,那就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任用。”

(1)从唐太宗与魏征的对话看,他们用人的标准是什么?

(2)他们用人的标准在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一、1.A 2 .D 3.C 4 .C

二、材料题

(1)用有才之人和德才兼备之人。

(2)德才兼备也是今天的用人标准。

C卷

一.选择题

1.唐太宗为了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注意任用贤才

B.大力发展生产

C. 鼓励增殖人口

D.下令合并州县

2.唐太宗在位期间政绩突出,其统治被称()

A 康乾盛世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

3.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起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二材料分析题

识图,回答问题

(1)右图人物在他统治的时候,历史上出现了__的盛世局面。

(2)左图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为__。

(3)成语“房谋杜断”中涉及与左图中同时代的两位宰相是谁?右图中皇帝曾说:“有如此才不用,宰相之过也。”“此才”指的是哪一个人?从此可以看出,图中两位皇帝统治期间,

都具有怎样的特点?

(4)图中两位皇帝在施政措施上还有什么相同之处?结合两位皇帝的施政措施与统治结果,请你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D 3. D 4 .B

二材料分析题

(1)唐太宗贞观贞观之治

(2)武则天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房玄龄杜如晦骆宾王都任用有才能的人

(4)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武则天继承唐太宗的一系列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

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第3课“开元盛世”课堂达标题

(A)

宁阳英才学校设计人:王睿

1、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

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被人誉为“类玉”“类冰”的唐朝瓷器是()

A、邢窑的白瓷

B、越窑的青瓷

C、唐三彩

D、官窑的青花瓷

3、从解放劳动力角度讲,下列科技成果最具革命性的是()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惧丰实。”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史上

称什麽?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粮食主要以什麽为主?其中水稻在南方的种植

已广泛应用什麽技术?

(3)唐朝为何在“开元”期间进入历史全盛时期?

第3课“开元盛世”课堂达标题

(B)

宁阳英才学校设计人:王睿

1、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中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自行转动,把水

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A.曲辕犁

B.筒车

C.翻车

D.水排

2、既是唐朝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成都

3、如果你是电视剧《唐玄宗》的导演,结合历史的发展,剧中你不会设置

的场景是()

A、茶坊里饮茶的场景

B、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

C、大户人家摆设着唐三彩

D、后堂挂着“贞观之治”的匾额

4、简答:

“开元盛世”局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要分析这种盛世局面的原因。

第3课“开元盛世”课堂达标题

(C)

宁阳英才学校设计人:王睿

1、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一名市民,你能看到的社会风貌有()

①以诗会友,以茶会友

②长安城内分为市和坊

③在商业都市里看到精美的青瓷和漂亮的丝绸衣服

④在田野里看到农民用筒车耕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舀水,

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最早出现于()

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

3、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

仓廪惧丰实。”描述的是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A、汉武帝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4、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试结合唐太宗至唐玄宗时期百余年在用人

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第3课“开元盛世”课堂达标题(A)

1、B

2、A

3、B

4、(1)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2)粟米,水稻;育秧移埴栽培。

(3)因为唐初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等人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了一系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到了唐玄宗初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起来。

第3课“开元盛世”课堂达标题(B)

1、B

2、A

3、D

4、(1)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2)原因:唐玄宗的努力;前代的基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外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等。第3课“开元盛世”课堂达标题(C)

1、A

2、D

3、D

4、(1)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调整

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3)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察,任用姚崇等人为宰相,出现“开元盛世”。(4)“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用奸臣,造成政局混乱,酿成“安史之乱”。

经验教训:要完善选拔人才的制度,;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言的人;任人唯

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科举制创立达标试题A卷

英才学校杜海霞

一.选择题:

1.关于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实行之前魏晋以来,选拔官吏主要是从高门权贵中选拔

B.隋文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C.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

D.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我国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吏开始于( )

A.西汉

B. 三国

C. 隋朝

D. 唐朝

3.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

A.三分之一 B. 百分之一二 C. 十分之一 D. 百分之七八

4.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

A. 状元

B. 榜眼

C. 探花

D. 孙山

5.唐朝时,设武举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 唐玄宗

C. 武则天

D. 唐高宗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

1.材料一:“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被废除?

最大的收益者是谁?

2.材料二中唐太宗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缙绅”是指什么人?“终不为美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B 2、C 3、B 4、A 5、C

二、1、科举制度;隋朝;清朝;最高统治者皇帝。

2、含义:天下的有才之士,都被我受罗了。

3、有官职、做过官的人。原因: 不是进士出身。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科举制创立达标试题B卷

英才学校杜海霞

一、选择题:

1.选拔官吏的权力开始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是在:()

A.魏晋时期

B.北宋

C. 隋朝

D. 唐朝

2.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的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3.诗赋成为科举制中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始于:()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唐玄宗

4.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A.隋朝、明朝

B. 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 唐朝、清朝

5.科举制度影响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②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③影响到英国的考试制度;④日本、新罗都沿袭其选拔官吏的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图:填出科举制度诞生和完善过程中的几位帝王。

1_________开始分科考试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诞生

2________ 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

制度

3_________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进士科第一名为状元

完善

4 _________首创殿试和武举

5 _________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答案

一、1、C 2、D 3 、D 4 、B 5、D

二、1、隋文帝2、隋炀帝3、唐太宗4、武则天5、唐玄宗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达标试题

C卷

英才学校杜海霞

一、选择题:

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开始于:()

A. 北魏

B. 西晋

C. 隋朝

D. 唐朝

2、唐朝时的最高学府是:()

A.太学

B.国学

C.大学

D.书院

3、唐朝诗歌繁荣的直接原因:()

A. 皇帝的爱好

B.进士科重视考诗赋

C.诗人辈出 D .教育事业的发展

4、明经考试中有一种叫做“贴”的试题类型,类似于现在考试中的题型()

A.选择

B.填空

C. 论述

D.列举

5、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

A.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的需要

B.笼络读书人的策略

C.发展教育事业的举措

D.扩大统治者的基础,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过去的。”

材料二:

英国大英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2.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主要依据是什么?

3.如何评价这种考试制度?

4.古代的科举制度到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考试制度仍然是选拔人才和官员的一个重要手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考试”的认识?

答案

一、1、C 2、B 3、B 4 、B 5 、D

二、1、都认为考试制度源于中国。

2、门第的高低。

3、改善利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束缚了思想。

4、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回答:考试制度是选拔人才和官员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合同为一家达标试题A卷

英才学校杜海霞

一、选择题:

1.唐朝的吐蕃是下列哪一民族的祖先?()

A.回族

B.朝鲜族

C.藏族

D.维吾尔族

2.藏族祖先的最高统治者称:()

A.单于

B.可汗

C.素丹

D.赞普

3.今天的满族的祖先是:()

A.突厥

B. 南诏

C.靺鞨

D.吐蕃

4.吐蕃政权的政治中心是在:()

A.逻些

B.长安

C.开封

D.龙泉府

5.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

①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②与少数民族和亲

③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④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二、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2.他的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他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3.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三、列举:

1.列举唐玄宗册封的三位少数民族首领。

2.列举唐朝嫁给吐蕃的两位公主。

答案

一、1.C 2. D 3.C 4. A 5.D

二、1.唐太宗

2.体现了唐朝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3.影响:有利于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系和对他们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三、1.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第五课合同为一家达标试题B卷

英才学校杜海霞

一、选择题:

1.吐蕃的最高首领称

A.单于

B.可汗

C.素丹

D.赞普

2.文成公主入藏发生在

A.唐高祖时

B. 唐太宗时

C.武则天时

D.唐玄宗时

3.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首领受过唐玄宗德册封?

①回纥②靺鞨③南诏④吐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是

A.六诏

B.回纥

C.吐蕃

D.突厥

5.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A.吐蕃

B. 突厥

C.回鹘

D.靺鞨

二、阅读下列材料: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有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记载了8世纪初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2.材料中最能体现当时唐与吐蕃关系的一句话是什么?

3.举出唐与这个民族“合同为一家”的另一件史实?

4.上述材料是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亲信,他为何称自己是”先皇帝舅宿亲”?

答案

一、1 D 2 B 3A 4A 5C

二、1、金城公主入藏,汉藏关系密切。

2、合同为一家。

3、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4、因为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嫁给松赞干布,所以唐朝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第一单元第课合同为一家五达标试题C卷

英才学校杜海霞

一、选择题

1.唐朝时,被北方各民族和西域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唐玄宗 D. 武则天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 吐蕃同内地联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同汉族长期融合以形成为一家

3.“回鹘衣装回鹘马”,描述了唐朝长安少年的时尚装扮,请问回鹘是今天的哪个民族的

祖先?()

A.藏族

B.蒙古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4唐朝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一诗云:”疆吏虽重海,车书本一家”.这反映了()A.西域各族人民对西汉的向往和敬慕之情 B.吐蕃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C.北宋人民与契丹人民的友好往

D.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5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在唐朝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

B.有的少数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也与唐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

C.唐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理

D.唐高祖李渊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二、简答题:

唐朝统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请你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一、1.B 2. B 3.D 4. D 5.D

二、①在今新疆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管辖。

②封回纥、靺鞨、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为可汗或王。

③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与赞普结婚。

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达标试题

A卷

学校:英才学校命题人:徐兆生

1.日本向中国派遣遣唐使最早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2、古代中国与印度友好交流的使者是()

A、玄奘

B、鉴真

C、马可波罗

D、郑和

3、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日王

4、日本人受唐文化影响很大,你能举例说明吗?

答案

1、B

2、A

3、C

4、①日本模仿唐朝制度,进行政治改革

②日本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③日本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达标试题

B卷

学校:英才学校命题人:徐兆生

1、鉴真东渡日本的历史意义在于()

A、他在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B、他是唐朝时期唯一到达日本的中国人

C、他在日本辛勤传播唐朝文化

D、他显示了中国人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2、玄奘西游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A、秦始皇

B、唐高祖

C、唐太宗D唐玄宗

4、举例说明唐朝时期中国与朝鲜的友好往来。

答案

1、C

2、B

3、C

4、①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新罗商人来华经商

③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取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④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和历算等科技成就

⑤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第一单元第6课达对外友好往来标试题

C卷

学校:英才学校命题人:徐兆生

1、下列事实中不是发生在唐太宗在位时期的是()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文成公主入吐蕃

D、玄奘西游

2、下列哪部著作与玄奘西游无关?()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资治通鉴》

3、关于唐代中国与日本、朝鲜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唐朝的政治制度传播到日本和朝鲜

B、唐朝与日本、朝鲜都有经济贸易往来

C、唐朝文化传播到日本和朝鲜

D、日本和朝鲜都向中国称臣

4、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B

2、A

3、D

4、①唐朝时期,中国繁荣富强

②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来中国贸易

第一单元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达标题卷

A

宁阳二十五中毛兴武

1.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A 赵州桥

B 卢沟桥

C 洛阳桥

D 汴河桥

2.隋唐时期医学有很大发展,名医辈出,他们著述丰富、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其中,视“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是()

A 华佗

B 张仲景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3.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4.与唐朝诗歌繁荣有直接关系的是()

A 唐朝强盛

B 印刷术的发明

C 社会安定

D 科举制的实行

5.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据此回答:

⑴为什么说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⑵想一想唐朝出现诗歌黄金时代的原因有哪些?

⑶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哪些?简要概括其诗歌特色。

参考答案

1. A

2. C

3. C

4. D

5.①诗人众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对后世影响大

②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唐朝科举考试中诗赋是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广大诗人深入社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与人民,关怀民情,才华横溢。

③李白: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杜甫:其诗风格沉郁雄浑,感情深刻真挚,语言锤炼凝重;白居易:其诗通俗易懂,内容深刻,风格平易。

第一单元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达标题

B卷

宁阳二十五中毛兴武

1.我国开始出现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是在()

A两汉 B三国 C两晋 D隋唐

2.古人云“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人是()A 杜康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3.唐朝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当时最有名的建筑物是()

A 大明宫含元殿

B 皇城

C 宫城

D 大雁塔

4.李白、杜甫的诗歌特点各不相同,导致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5,识图分析题

识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一图二

⑴图一这座建筑曾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评定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该项建筑的名称是什么?是谁设计和主持建造的?欧洲出现类似的建筑比中国晚了多少年?

⑵图二这部经卷的名称是什么?他的印刷采用的是哪一种印刷技术?产生于哪一朝代?他的历史价值是什么?

⑶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说明隋唐文化在中国封建文化史上的地位如何?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参考答案

1. D

2. B

3. A

4. A

5.①赵州桥。李春,隋朝人。晚700多年。②《金刚经》。雕版印刷术,唐代。他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③说明隋唐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第一单元第七课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标题

C卷

宁阳二十五中毛兴武

1.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唐本草》 B《金刚经》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2.白居易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讽喻社会,同情人民。其代表作有()

①《早发白帝城》②《蜀道难》③《秦中吟》④《新乐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这副对联是称赞下列哪位诗人的()

A 杜甫 B李白 C 白居易 D陶渊明

4.隋唐文化艺术繁荣的原因有()

①经济发达②政治稳定③对外开放④长期积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历史诊断

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①唐都洛阳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城市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②秦汉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③李白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应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的目的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④李明对唐朝三大著名诗人及其主要作品的排列是:

李白—《秦中吟》;杜甫—《石壕吏》;白居易—《蜀道难》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2 C

3 A

4 A

5,①错误:唐都洛阳_,改正:唐都长安

①错误:秦汉,改正:隋唐

②错误:李白,改正:白居易

③错误:李白—《秦中吟》,改正: 白居易—《秦中吟》;白居易—《蜀道难》改正: 李白

—《蜀道难》

第一单元第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达标题

A卷

宁阳二十五中毛兴武

1.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欧阳询 B 颜真卿 C 苏轼 D 柳公权

2.开创写意画先河,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

A 阎立本

B 顾恺之

C 展子虔

D 吴道子

3.唐朝歌舞既优美和谐,又铿锵热烈,具有盛世特色,其中有唐太宗参与编创的歌舞大曲是()

A 《秦王破阵乐》

B 《霓裳羽衣舞》

C 《胡旋舞》

D 《剑器舞》

4.敦煌莫高窟中的大部分洞窟开凿于()

A 魏晋时期

B 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5.识图回答

图一图二

①图一是哪位书法家的什么代表作品?其突出的成就是什么?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家还有谁?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②图二是哪一位画家的什么代表作品?其突出成就是什么?有什么尊称?他的画有什么特点?当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还有谁?代表作品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B

2 D

3 B

4 C

5.①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②道子《天王送子图》,画圣,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阎立本《步撵图》

第一单元第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达标题

B卷

宁阳二十五中毛兴武

1.“画圣”是指()

A.展子虔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唐玄宗

2.擅长人物故事画的唐代画家是()

A.展子虔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唐玄宗

3.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原因是()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外国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雕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

4.下列关于隋唐的音乐、舞蹈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②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

③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既优美和谐,又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④融合了南朝的优美和北朝的雄健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阅读下列材料: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苏轼

请回答:

(1)“颜公”指的是哪位书法家?生活在哪个年代?

(2)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其代表作是什么?

(3)如何评价这个人?

参考答案

1.B 2.C 3.C 4.C

5.(1)颜真卿,唐朝(2)他的书法雄浑敦厚,人称“颜体”,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3)我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之一。

第一单元第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达标题

C卷

宁阳二十五中毛兴武

1.用“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样的笔谏来劝谏皇帝的是()

A 颜真卿

B 王羲之

C 欧阳询

D 柳公权

2.敦煌莫高窟与以前的石窟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 集书法与绘画于一身

B 集佛教与道教于一身

C 集雕塑与绘画于一身

D 集佛教与雕塑于一身

3.下列关于隋唐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隋入唐的书法家欧阳询笔法方圆兼济,结构严谨匀称

B 唐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山水卷轴画

C “吴带当风”是称赞“画圣”吴道子的画注重线条,立体感强

D 隋唐时期的音乐歌舞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

4.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台标“飞天”形象来源于()

A 龙门石窟

B 云冈石窟

C 敦煌莫高窟

D 吴道子的代表作

5.历史诊断题

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①颜真卿和柳宗元是隋唐著名的书法家,后人把颜书和柳书并称为“颜筋柳骨”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②隋唐时期,宗教画的生活气息在逐渐消失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③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蒙古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④莫高窟又名千佛洞,窟内保存了大量的儒经、文书等极为珍贵

⑤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C

3 B

4 C

5.①柳宗元改为:柳公权

②逐渐消失,改为:越来越浓厚

③蒙古各族,改为:西域各族。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 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 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结合课本,组织学生辩论澶渊之盟的作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 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 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 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龙八部》剧照 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北宋的汉人)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辽国的契丹人)而之后乔峰、段誉、虚竹兄弟三人是娶了哪里的公主?(西夏)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图片展示。 北宋时期形势图 民族契丹族汉族党项族 政权辽北宋西夏 时间916年960年1038年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元昊 都城上京东京兴庆

重大事件澶渊之盟 陈桥兵变 重文轻武 宋夏议和 3.读教材,分析讨论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 答案提示:(1)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目标导学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史料解读。 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材料二: 2.提出问题: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 答案提示:(1)背景:辽军攻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地评价澶渊之盟? 答案提示: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目标导学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史料解读。 材料: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2.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响。 答案提示:(1)结果: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三、课堂总结 辽宋、宋夏关系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3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历史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教师归纳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是初一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历史以及如何学习历史。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恭喜你们升入初中,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你们听说过哪些历史故事呢?能说出几个中国皇帝的名字? 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一门新的学科——历史的学习,那么什么是历史呢? 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自主学习】 (一)、什么是历史 问:大家根据以往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分别解释一下“历”和“史”是什么意思? 答:历----过去的,经历的。史----现实,事情。 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历史呢? 答: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一切。所谓历史,是指人类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通俗说,就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 让学生明确,历史既不能重复,也不能修改。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问: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答: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 问: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的今天有什么作用呢?

答: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的过错,以便于更好的发展。 总结:学习历史,一明了过去;二以史为鉴;三增强民族自豪感。 所谓“明了过去”,即掌握历史的基本史实,这属于历史知识目标的范畴。 所谓“以史为鉴”即指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智慧,总结得失、经验与教训,这属于能力目标的范畴。 问:(出示9·18纪念碑图片)看到这幅图,大家有什么感受? 答:悲愤,屈辱。 问:那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答:好好学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三)、如何学习历史 问:大家从哪些渠道接触过历史呢? 答: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历史书,历史古迹。 总结:1、阅读历史相关书籍。《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明朝那些事儿》 2、游览历史古迹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小说等,都存在一定的改编及扭曲历史的现象,在接收时需要进行甄别,不能一味迷信影视剧及小说。 问:同学们平时是如何进行语文、英语等科目的学习的? 答:上课听讲,做好笔记,及时背诵。 总结:历史的学习也是如此。 1)课前:先预习,做互动的知识预览。准备练习本。双色笔。 2)读:精读教材,分清内容。 3)记:两两结合,当堂背诵,相互检查。 4)写:做好课堂笔记(在课本上) :横线圆圈 序号①②…标题···的原因 5)讲:上课积极讨论,大胆发言 6)温:课后认真复习(巩固练习) 出示示例图,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如何进行历史的课堂学习。 【小结提升】 播放:“中国五千年历史人物剪辑”,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历史朝代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1.繁华的都市生活。 2.宋词、元曲。 难点: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他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词人苏轼。两宋时期还涌现出了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出现了文化繁荣局面。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一座辉煌的宝库,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座宝库的一角,去感知它的博大精深,欣赏它的灿烂辉煌吧! 【新课探究】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城市 宋元时期商业发达,以商业闻名的城市有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等。 (2)北宋开封大相国寺 图片链接: 资料链接: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每逢新年伊始,大相国寺都要举行元宵灯会。每逢金秋十月,随着开封市菊花花会的开幕,大相国寺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水陆法会,祈祝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国家强盛、万世太平。 (3)北宋市民文化生活 ①瓦子 概念链接:

瓦子: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瓦子的经营内容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领域的扩展。 图片链接:体会瓦子的热闹与繁华 史料链接: 材料一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材料二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个马夫。” 问题探究:请问宋代哪种地方可能出现材料一的这种景象?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瓦子;材料二说明了宋朝的繁荣与富庶。 ②杂剧 概念链接: 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最早见于唐代,意思和汉代的“百戏”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杂”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校本作业(题目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 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选择题: 1.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B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D)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A)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4.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A)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二、填空题: 1:隋的建立:时间为581,建立者为杨坚_,589 年,隋文帝统一南北。 2:统治的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3: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_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_。②概况:以_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_,南至余杭_。③作用:__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_。 三、动脑筋 1、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 许多相似之处。试一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从这两个王朝 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都统一中国,统治的时间都较短…… 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发展生产,得民心者得天下。 2、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北京扬州 (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怎样简评价此河?此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由于修建了大运河,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从而激发了社会矛盾进而引发农民起义。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七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收集关于成吉思汗、忽必烈的事迹或故事。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及巩固统治的措施;民族融合的表现。分析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锻炼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元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疆域辽阔,民族融合加强,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第12 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辽宋夏金,政权由统一走向分裂,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而蒙古族建立元朝,统一全国,使政权分立走向统一,顺应了历史的趋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同时开启了元明清的统一政权时代的到来。所以,本节课内容多,知识点碎,但又承上启下,因而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规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对古代史的知识也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历史朝代的更迭并不清楚,所以,需要给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朝代更迭脉络。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探究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同时配合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刚同学们听到的歌曲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我国古代,这个美丽的草原曾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家呢?对,蒙古族。 当13 世纪的曙光升起的时候,在蒙古高原上勃然兴起了一个雄劲、强悍的民族,这就是蒙古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曾经完成过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业,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二、点明学习目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了解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从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感受隋朝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多角度评价开凿隋朝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 全面分析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在家自主学习,列出本课关键的词语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二、小组交流互助 1.请说说隋文帝的主要历史事迹(写出三个关键词语)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材料二:开凿大运河 材料三: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 凿工具,可是古人怎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 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 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 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 上,有计划的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 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材料四:胡曾《汴水》诗云:“千里长河 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 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五:皮日休《汴河怀古》一诗:“尽 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 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关于大运河的哪些历史信息? (2)从材料三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 (3)从材料四、材料五,你认为哪位诗人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更恰当?为什么?你会怎样看待大运河的修建? 三、拓展提升(选做) 1.如何用“一、二、三、四、五”归纳大运河 2.大运河的开通是否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 3.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说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4.对于大运河的保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四、自我测评(堂上完成) 1.下列皇帝中,提倡节俭并身体力行的是() A.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 隋炀帝 2.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 灌溉 B. 泄洪 C .运输 D.饮水 3.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西晋 4.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5.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其中东线工程将利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方便隋炀帝出巡游玩 D.加强北部的边防

七年级历史下册1-7课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1-7课复习提纲(含答案)第1课 1. 581 年,北周外戚 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 隋文帝。 2. 589年,继秦汉之后,隋又一次实现了统一。3大运河以洛阳 为中心,北抵 涿郡 ,南至 余杭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四段,连接 了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大运河的影响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 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5.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是一个“坏”字来评论太简单化了。(1)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巩固了隋朝对东北和东南的统治。(2)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层配置不路敷设料试卷术交底设原则开处理;气设备其在正常定值,编写重卷技术需要在事、进行继高中资者对某些试卷到准确压器组

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 第2课 唐太宗于贞观之治1.618年, 李渊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2. 唐太宗时期, 魏征 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 知得失 ”的一面镜子。3.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制。三省中,中书 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 省负责审 核,最后交由 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4. 唐朝在《隋律 》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5.贞观之治 原因: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内容::①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进行检资料试关技术电力用高中资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 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 创建;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 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 法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 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正所谓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是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 1.教师讲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基本概况。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图片展示。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5.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评价大运河开通带来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积极影响:①经济上: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使南北物资互通有无,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造福至今。②政治上: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隋朝控制江南、稳固统治,从而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2)消极影响: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1.结合课本知识:概括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出身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识点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导学号73454048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 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德光 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哪一民族建立的(D)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纥 D.党项族 3.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西夏文字的创制者是(C) 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成吉思汗 知识点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4.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 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C)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5.导学号73454049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白塔子的辽墓壁画中有经过梳理装饰的骏马,马匹是契丹人用来同中原人交换的重要商品。历史上,契丹人与北宋曾保持了长达一百多年的 和平往来,你认为这种和平往来的局面应从哪一事件开始(D) A.辽占领幽云十六州 B.陈桥驿兵变 C.订立宋夏和约 D.澶渊之盟 知识点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6.导学号73454050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的示意正确的是(B) 7.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C)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 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8.导学号73454051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 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 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了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A)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 9.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的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B)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战争的频繁 D.海外贸易的兴盛 10.北宋时期,中国境内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碰撞中走向交融。 【在和平下共处】 材料一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1)材料一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从整个中 华民族发展来看,它结束了战争,使宋辽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有 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和发展。 【在碰撞中交融】 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 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3)从材料二中找出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他们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效仿中国的官制,任用汉族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 贡献:开发了我国的边疆地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 11.导学号73454052(2017·山东聊城)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念表》(部分)。其中, 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基础达标 1.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 ) A.581年 B.589年 C.587年 D.618年 2.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有( ) ①经济繁荣,全国户数增加1倍以上②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④南北朝后期,江南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4. 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 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5. 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 )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 能力提升 1. 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四、五千公里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按照东、南、西、北的次序排列下列水利工程,正确的是 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灵渠④江南河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 3.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 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 4.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朝代( ) A.秦朝B.东汉 C.西晋D.东晋 5.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C.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 知识空间 扬州琼花的传说 传说隋炀帝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欧阳修在此任太守时,曾称赞琼花是举世无双之花,在琼花观内题下“无双亭”。北宋的仁宗皇帝曾把琼花移到汴京御花园中,谁知次年即萎,只得送还扬州。南宋的孝宗皇帝又把它移往临安,但立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品教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

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 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案提示:杂剧。宋代和元代。 2.图片展示 3.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答案提示:春节(古代叫元旦)。 4.(多媒体展示诗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 答案提示:依次为中秋、元宵节、端午节。 目标导学二宋词 (一)宋词 1.音频展示(多媒体播放诗歌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出示对?词?的定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3.(多媒体展示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填空)提读教 教师指出:珍妮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机器的发明。 目标导学三元曲 1.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曲的代表人物)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 答案提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三、课堂总结 工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了生活在北宋去感受宋代气象万万千的都市生活。在文学领域,主要成就是宋词和元曲的发展。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培养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下图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的上京临潢府遗址,这里曾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A.元昊 B.阿保机 C.寇准 D.安禄山 2.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雄鹰。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 A.松赞干布 B.元昊 C.阿保机 D.赤德祖赞 3.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剧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辽太宗 B.宋真宗 C.宋太宗 D.宋太祖 4.绘制历史简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历史简图反映了澶渊之盟订立时的情况() A B C D 5.《天龙八部》是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的经典作品。金庸创作该小说依托的历史背景是()

A.汉与匈奴的和战 B.魏、蜀、吴三国鼎立 C.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D.南宋与金的对峙 6.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②赵匡胤建立北宋③宋夏和议④西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7.许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写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族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元昊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他建立政权后采取的统治措施包括 () ①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④创制西夏文字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观察下图《契丹货币》与《西夏货币》,据图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习题人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一隋的统一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B)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导学号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 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C)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 3.下列措施不属于隋文帝实行的是(D) A.统一币制 B.发展经济 C.编订户籍 D.开通大运河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 4.导学号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A)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5.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C) A.秦始皇 B.隋文帝 C.隋炀帝 D.汉武帝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 6.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C)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7.导学号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 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D)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 8.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B)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9.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是在(A) A.618年 B.605年 C.581年 D.589年 10.导学号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A)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交融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赞颂的是中国古代哪项伟大工程(C)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12.导学号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3.历史上的秦朝与隋朝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不属于它们相似之处的是(B) A.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B.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都进行了制度创新 D.统治时间都非常短暂 14.导学号73454005(2016·山东临沂)“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C)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汉文帝 15.导学号73454006(2017·山东烟台)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D)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的原因:①自西晋末年以来,地方经济 得到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人民渴望统一;②南方经济也有发展,缩小与北方的差距;③隋朝建立后国力强大,而南方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结束分裂,开创统一。 二、隋朝经济发展 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 治,发展生产 2、结果: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扩大;③粮仓丰实 三、大运河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 治2、时间:605—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全长2000多

公里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 —618)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 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措施: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 人名) 2、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2、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藩镇割据的时代 D. 各民族友好往来 3、右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这些西夏王陵中葬着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项族 4、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辽和西夏的建立者,下列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A. 鼓励垦荒 B. 订立官职 C. 创制文字 D. 制定法律 5、“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6.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太祖 D.宋太宗

7.右图是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 B.阿保机 C.朱温 D.赵匡胤 8、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商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唐、辽 D.辽、夏 9.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 A.寇准 B.宗泽 C.岳飞 D.于谦 10、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1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2.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等。该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重大史实有关( ) 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13.材料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 1 -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学教案 主备人:姜燕 课型: 新课 审核:历史备课组 集体备课时间 : 备课组长签字: 班级: 第 学习小组 姓名: 分数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 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 【学习重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学习难点】行省制度 〖导入新课〗: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蒙古族生活在北方__________ 上,________ 统一蒙古。___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__________ ,建立蒙古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建立:_______年 __________建立元朝,次年定都于_________即今__________。 2、南宋灭亡: 年,被元朝灭亡。 3.元世祖的政绩: (1)农业方面:a 、 重视发展 ,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 做牧场。b 、治理 ,推广 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2)运输方面:a 、令人开凿 河和 河,粮船可以从 直通到 ; b 、开辟了规模空前的 ,粮食运输逐步以 为主。 (3)元朝商业:元朝商业繁荣, 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 。 (4)对外交往:意大利旅行家 ,在 时来华,他的《 》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行省制度的建立: a 、目的: 。 b 、措施:元世祖在中央设 ,地方设 ,简称“行省”。 我国 的设立,始于 。 (6)对边疆的管辖:元政府加强对 的管辖, 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 的管辖。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1)、元朝时,许多 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2)、 包括 ,大量迁入 ,同 等杂居相处。 (3)、原先进入 的 、 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4)、 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 人、 人,信仰 ,他们同 、 、 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 (5)、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 ,促进了 四、【课堂检测】 1、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 ) A .唐代 B .元朝 C .清朝 D .新中国成立后 2、下列属于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是( ) A.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南宋政权 C.建立西夏 D.建立元朝政权 3、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确的一组为 A .隋-西晋-秦-元 B .西晋-隋-元-秦 C .秦-隋-西晋-元 D .秦-西晋-隋-元 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 .维吾尔族 B .回族 C .苗族 D .白族 5 ) A 、到江南贩运棉布 B 、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 、从刘家港海运大米到直沽 D 、到西藏经商受到驻藏大臣的热情接待 6、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这是谁的名言?是哪朝人? 2)元政权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建立的?何时统一全国? 3)此材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 4)此材料出自哪一作品?“汗青”指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