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白菜和甘蓝基因组转座子表达及其对基因调控的潜在影响_赵美霞

白菜和甘蓝基因组转座子表达及其对基因调控的潜在影响_赵美霞

白菜和甘蓝基因组转座子表达及其对基因调控的潜在影响_赵美霞
白菜和甘蓝基因组转座子表达及其对基因调控的潜在影响_赵美霞

结球甘蓝高效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结球甘蓝高效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摘要结球甘蓝种植经济效益较高,应注重品种选择,突出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应用高肥水管理措施,采用高效低残留药剂防治病虫害。 关键词甘蓝;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了策应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种植业经济收入水平,结球甘蓝(简称甘蓝)在我区栽培面积逐步扩大,种植效益稳步提高。甘蓝是一种产量高,可鲜食可加工及下部脚叶可作饲料的用途广泛的大宗蔬菜。甘蓝可在夏、秋季及越冬栽培,下面将我们淮安地区甘蓝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选择京丰1号、铁头4号、苏甘21等品种,结球紧实,亩产可达4000多公斤。 1.、铁头4号甘蓝:高圆球型,单球重1.3-1.6KG,定植后48-55天即可正常采收,植株开展度40-48CM,叶色嫩绿,叶片呈椭圆形,叶面蜡粉少,叶球紧实,故称“铁头”系杂交一代品种。 2.京丰1号:表现为早中熟,较耐热,耐寒、耐肥、忌渍水和干旱,叶球紧实,中平头型,成熟一致,品质好,是近年来广为推广的秋栽甘蓝杂交一代良种,为脱水加工用品种,亩产4000公斤左右。 (二)育苗管理: 1.播种期:铁头4号甘蓝, 7月上旬-8月下旬都可播种;京丰一号秋甘蓝7月中旬播种;越冬甘蓝苏甘21等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50—75克。 2.育苗:采用基质育苗、播前将基质充分吸水,采用100孔穴盘,一孔一粒播种,播种时用手指按压基质放入种子,然后覆一层基质,拱棚覆盖遮阳

网,做到晴天盖遮阳网,阴天掀起遮阳网,并做好早晚补水,出苗后喷施噁霉灵防苗期猝倒病,苗龄:在25—30天移栽喷施代森锰锌和啶虫脒和康宽药剂防治病虫害,做到带药下田。 (三)田间管理: 1.施肥,移栽前15天左右,施入基肥,每亩撒施腐熟有机肥2500KG,45%硫酸钾复合肥40KG,尿素7.5KG,旋耕整地,移栽:移栽前亩喷72%异丙甲草胺乳油70ML封闭除草。选择健壮、长势一致秧苗,进行移栽。栽植密度为:京丰1号,株行距40*45厘米;铁头4号35*40春丰越冬春甘蓝,株行距35*40厘米。移栽后每株苗打足安根水,有利成活。 2.追肥:成活后,10—15天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0KG。以后于盘棵期、结球前追肥2次,第一次追每亩42%硝硫基复合肥20KG,第二次亩追尿素20KG。如果是春甘蓝,在气温回暖后生长迅速时,此时宜亩追尿素30KG,在结球前每亩施尿素15KG左右。 3田间配套喷滴灌设施:气温高、太阳大、久晴不雨,可及时补水抗旱保苗。用滴灌时避开晴天中午应早晚进行。 (四)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霜霉病、病毒病、灰霉病、软腐病、黑腐病等。虫害有:夜蛾、菜青虫、蚜虫等。 1、甘蓝霜霉病 1、甘蓝霜霉病除危害甘蓝外,还危害大白菜、萝卜、白菜(油菜)及薹菜等。 (1)危害症状:甘蓝霜霉病主是危害叶片。病斑多角形,初为淡绿色,以后变为黄褐色、紫褐色或暗褐色。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霉层,有时叶正面也产生霉层,即病菌的孢子囊及孢子梗。发生严重时,病斑连成片而干枯。(2)防治方法:①用适乐时500倍液拌种晾干备用。②实行轮用,避免与

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技术教学大纲(精)

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于医学检验和医学相关专业) 课程性质与目的 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日新月异的技术使它逐渐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医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疾病基因的不断发现和克隆,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而这些重大的医学进步离不开技术上的更新和发展,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和应用课程,教学方式目前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分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两个部分,重点讲述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引入近年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最新进展和相关内容。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研究医学的一种媒介和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知识和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验,因此现在现针对本科学生开展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是强化理论课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医学生实验科学概念和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性的实验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可以更全面直观的分析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分子生物学重要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门可运用于医学研究的技术和工具,了解医学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分子生物学融入医学研究的各方面,分析疾病基因、从分子水平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跟踪疾病发展过程、检测感染人类的病原生物以及未来根据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课程的设置与要求 本课程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前期课程的基础上由检验系临床化学教研室负责开设的, 与本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程有生物化学和生化技术等。本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理论课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基础理论主要讲授基因和基因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学、肿瘤分子生物学等;基本技术包括了核酸提取、DNA重组技术、核酸干扰技术、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DNA芯片等。实

甘蓝类蔬菜常见病害农药防治方法

甘蓝类蔬菜常见病害农药防治方法 甘蓝类蔬菜常见病害农药防治方法如下: 甘蓝类蔬菜包括芥蓝、花椰菜、结球甘蓝、球茎甘蓝等。甘蓝类蔬菜常见病害有霜霉病、黑根病、黑斑病等。 霜霉病病叶上病斑初为淡绿色,以后病斑逐渐变为黑色至紫黑色,稍凹陷,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空气潮湿时,叶背病斑上产生白色霜状毒层。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变黄枯死。当气温在15~24摄氏度上下波动而湿度又较高、天气阴晴交替时,最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其防治方法如下: 1、种子消毒:可用种子重量0.1%的35%甲霜灵可湿粉,或保种灵(甲霜灵、福美双、甲基托布津按8:2:1比例混合)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粉拌种。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有条件的可实行水旱轮作。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64%杀毒矾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65.5%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粉600倍液~8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粉600倍液交替喷施2次~3次,间隔7天~10天喷1次。 黑斑病也称黑霉病,多为害外叶或外层叶,叶斑近圆形,褐色,病斑上有同心轮纹,斑外常围有黄色晕圈,斑面现黑色霉状物,病斑常互相连合为大斑块,致使叶片变黄早枯。叶柄和茎受害,病斑呈长梭形凹陷,有明显的轮斑和黑霉。温暖多湿季节,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其防治方法如下: 1、种子消毒:用50摄氏度温水浸种20分钟~30分钟,或用50%福美双可湿粉(按种子重量0.4%),或50%扑海因可湿粉(按种子重0.3%)进行拌种,或用40摄氏度0.1%汞液浸15分钟或50%福美双500倍液浸20分钟。 2、农业防治:合理密植,实行配方施肥,避免过施、偏施氮肥,合理排灌,注意田间卫生。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70%托布津可湿粉(1:1)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粉1000~1500倍,或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3%农抗120水剂100倍液~150倍液喷施,或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隔7天~10天喷1次。采收前10天~15天停止用药。 黑腐病该病主要为害叶部,但叶球及球基也可受害。叶片受害,常从叶缘开始向内形成“V”字形、黑褐色病斑,病斑边缘具黄色晕环。根茎部受害时维管束变黑,内部干腐以致全株萎蔫死亡。病株虽腐烂,但无臭味,这有别于软腐病。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或菜地连作,低洼高湿,有利于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其防治方法如下: 1、种子消毒:播种前可用50摄氏度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浸种20分钟,或用金霉素10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50%DT可湿粉(按种子重量0.4%)拌种。 2、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水肥管理,合理密植,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残物,减少菌源。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及其研究进展概述 摘要:表观遗传学是在基因组DNA 序列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基因表达发生的改变也是可以遗传的,导致可遗传的表现型变化。表观遗传学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调控、基因组印记、假基因、内含子、核糖开关等。和表观遗传学相关的疾病主要有肿瘤、心血管病、成瘾、自身免疫系统性病等。本文就表观遗传学与疾病进行综述。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疾病 一、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经典遗传学认为遗传的分子基础是核酸,生命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算的碱基序列上,碱基序列的改变会引起生物体表现型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可以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然而,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发现,DNN、组蛋白、染色体水平的修饰也会造成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并且这种改变是可以遗传的。这种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来传递非DNA序列遗传信息的现象成为表观遗传,表观遗传学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遗传修饰,即探索从基因演绎为表型的过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1]。Epigenetics这一名词的中文译法有多种,常见的有“表观遗传学”、“表现遗传学”、“后生遗传学”、“外因遗传学”、“表遗传学”、“外区遗传学”等等。表观遗传学是Waddington于1942年在描述生物体的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因果关系时提出的,他指出基因型的遗传(heredity)或传承(inheritance)是遗传学研究的主旨,而基因型产生表型的过程则属于表观遗传学研究的范畴,他把表观遗传学描述为一个控制从基因型到表现型的机制。随着遗传学的快速发展,这个词的意思越来越窄[ 2]。1987年,Holliday指出可在两个层面上研究高等生物的基因属性:第一个层面是基因的世代间传递的规律,这是遗传学;第二个层面是生物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基因活性变化的模式,这是表观遗传学。1994年,Holliday又指出基因表达活性的变化不仅发生在发育过程中,而且也发生在生物体已分化的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某种变化可通过有丝分裂的细胞遗传下去,他进一步指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上代向下代传递的信息,而不是DNA序列本身”,是一种“不以DNA序列的改变为基础的细胞核遗传”。1999年,Wollfe把表观遗传学定义为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的改变。 表观遗传学 (epigenetics) 与遗传学是一个对应的关系,是研究表观遗传变异的遗传学分支的学科。它现在有很多新的定义,在非神经学中它的定义是不依赖于染色体上DNA序列的改变却能稳定遗传的表型变化。在Allis et al最近的一本书中可以找到两种定义,一个是:表观遗传是和DNA突变无关的可遗传的表型变化;另一个定义是:染色质调节的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 3]。从1989到2008年期间和表观遗传相关的著作将近6000多本,不论人们怎样定义表观遗传学,它始终在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把表观遗传学描述为:在控制基因的活性和表达方面和遗传的变化相关,是一个细胞转录水平长期、稳定的改变因素,但并不一定是必须的遗传因素。本文就针对表观遗传学的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疾病进行综述。

甘蓝类蔬菜常见病害防治

甘蓝类蔬菜常见病害防治 甘蓝类蔬菜常见病害防治 甘蓝类蔬菜包括芥蓝、花椰菜(菜花、椰菜花)、结球甘蓝(椰菜)、球茎甘蓝(芥蓝头)等。甘蓝类蔬菜常见病害有霜霉病、黑根病、黑斑病、菌核病、灰霉病、黑胫病、黑腐病、软腐病、细菌性黑斑病等。 霜霉病 病叶上病斑初为淡绿色,以后病斑逐渐变为黑色至紫黑色,稍凹陷,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成或不规则形。空气潮湿时,叶背病斑上产生白色霜状毒层。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变黄枯死。当气温在15-24摄氏度上下波动而湿度又较高、天气阴晴交替时,最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其防治方法如下: 1、种子消毒:可用种子重量0.1%的35%甲霜灵可湿粉,或保种灵(甲霜灵、福美双、甲基托布津按8:2:1比例混合)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粉拌种。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有条件的可实行水旱轮作。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64%杀毒矾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65.5%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粉600-8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粉6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间隔7-10天喷1次。 黑斑病

也称黑霉病,多为害外叶或外层叶,叶斑近圆形,褐色,病斑上有同心轮纹,斑外常围有黄色晕圈,斑面现黑色霉状物,病斑常互相连合为大斑块,致使叶片变黄早枯。叶柄和茎受害,病斑呈长梭形凹陷,有明显的轮斑和黑霉。温暖多湿季节,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其防治方法如下: 1、种子消毒:用50摄氏度温水浸种20-30分钟,或用50%福美双可湿粉(按种子重量0.4%),或50%扑海因可湿粉(按种子重0.3%)进行拌种,或用40摄氏度0.1%汞液浸15分钟或50%福美双500倍液浸20分钟。 2、农业防治:合理密植,实行配方施肥,避免过施、偏施氮肥,合理排灌,注意田间卫生。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70%托布津可湿粉(1:1)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粉1000-1500倍,或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3%农抗120水剂100-150倍液喷施,或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采收前10-15天停止用药。 菌核病 主要为害茎基部、叶片、叶球及种荚。受害部位呈湿腐状,紫褐色。在潮湿环境下,病部迅速腐烂,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和黑色鼠粪状菌核。高湿环境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肥加重发病。其防治方法如下: 1、种子消毒:播种前用10%盐水或20%硫酸铵水源种两次,去除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和秕粒,下沉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

基因敲除具体步骤

The following protocols take MLCK (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 as an example. General steps: 1.BAC extrac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identify the BAC by PCR) 2.Transform BAC to EL350 ( Cm+) 3.Retrieving (Cm+ Amp+) 4. Targeting 1st lox P (Amp+ Amp+ and K+) 5. Transform MLCK 1st lox P to EL350 to get purify MLCK 1st lox P ( Amp+ and K+) 6. MLCK 1st lox P pop out (Amp+ and K+ AmP+) 7. Transform MLCK 1st lox P pop out to EL250 (Amp+) 8. Targeting 2nd lox P (Amp+ Amp+ and K+) 9. Transform MLCK 2nd lox P to DH-5α or XL1-Blue ( Amp+ and K+) 10. Linearization 1. BAC extraction Solution I: Tris.Cl 0.025 M EDTA 0.01M Glucose 0.05M pH 8.0 Solution II: SDS 1 % NaOH 0.2M fresh prepared (1Volume 2% SDS + 1Volume 0.4M NaOH) Solution III: (120 ml 5 M KAc + 23 ml HAc + 57 ml H2O) / 200 ml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难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细胞类型特点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在 活细胞内增殖 病毒 原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细胞的核、 缺乏完整细胞器 细菌、放线菌、衣原 体、支原体、立克次 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完整上的核、有完 整的细胞器 真菌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 1μm = 1/1000mm 球菌:直径1μm 杆菌:长2~3μm 宽0.3~0.5μm 螺形菌:2~3μm 或3~6μm 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 G+菌G-菌 粘肽组成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同左 同左 无 特点三维立体框架结构,强 度高 二维单层平面网络,强度 差 含量多,50层少,1~2层 其他成分磷壁酸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 脂多糖 医学意义: 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 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 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 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 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 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溶菌酶:裂解 -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青霉素: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连接。 以上两者主要是抑制G+菌。 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6.为什么G-菌的L型菌比G+菌的L型菌更能抵抗低渗环境? G+菌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体,由于菌体内渗透压很高,可达20—25个大气压,故在普通培养基中很容易胀裂死亡,必须保存在高渗环境中。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较少,菌体内的渗透压(5—6个大气压)亦比G+菌低,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球在低渗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抵抗力。 7.叙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 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 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 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 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 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a、传递遗传物质,为遗传物质的传递通道。 b、作为噬菌体的受体 芽胞:a、鉴别细菌(有无芽胞、位置、大小、形状) b、灭菌指标(指导灭菌,以杀灭芽胞为标准) 8.分析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1、含水量少(约40%)—繁殖体则占80% 2、含大量的DPA(吡啶二羧酸) 3、多层致密膜结构 第2章细菌的生理 名词解释 热原质: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分为三型: 1.光滑型菌落 2.粗糙型菌落

18种甘蓝病虫害

18种甘蓝病虫害

1.甘蓝霜霉病 气温忽高忽低,日夜温差大,白天光照不足,多雨露天气,土壤黏重,低洼积水,大水漫灌,连作菜田和生长前期病毒病较重的地块,霜霉病为害重。 症状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球。 初期在叶面出现淡绿或黄色斑点,扩大后为黄色或黄褐色,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空气潮湿时,在相应的叶背面布满白色至灰白色霜状霉层。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可用霜霉威盐酸盐或烯酰吗啉浸种; 也可用甲霜灵·锰锌可湿或甲霜灵、恶霜灵·代森锰锌拌种。 (2)发病初期 烯酰·丙森锌;甲霜·霜霉威;丙森·霜脲氰;恶酮·霜脲氰等药剂。 (3)发病普遍 霜霉威盐酸盐·氟吡菌胺;烯酰吗啉+百菌清;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百菌清;丙森·异丙菌胺等药剂。 2.软腐病 主要发生在生长中后期,多在包心期发病。 症状特点:

多从外叶叶柄或茎基部开始侵染,形成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后迅速发展,使根茎、叶柄、叶球腐烂变软。 有时可以看见茎基部有乳白色菌脓,而且有恶臭味。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播前用中生菌素拌种 (2)发病初期 氧化亚铜、氢氧化铜、代森铵、松脂酸铜、络氨铜、叶枯唑、噻菌铜等。 (3)发病普遍 噻唑锌、水合霉素等。 3.黑腐病 症状特点: 幼苗 子叶呈水浸状,逐渐枯死或蔓延至真叶,真叶的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或细黑条。 成株 多为害叶片,呈“V”,字型病斑,淡褐色,边缘常有黄色晕圈,病部叶脉坏死变黑。 向两侧或内部扩展,致周围叶肉变黄或枯死。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播种前,可用琥珀肥酸铜、络氨铜、代森铵浸种。 (2)发病用药 水合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叶枯唑;噻唑锌;三氯异氰尿酸、春·氧氯化铜等药剂。 4.黑斑病 症状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 初期在叶面产生水渍状小点,逐渐变成灰褐色近圆形小斑,边缘常具暗褐色环线。 后向外发展形成浅色或浸润状暗绿色晕环。 随病害的发展,病斑呈同心轮纹,最后发展成略凹陷较大型斑。 空气潮湿,病斑两面产生轮纹状的布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枯萎死亡。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用异菌脲、腐霉利拌种。 (2)发病时 恶霜·锰锌、福·异菌、丙森·多菌、苯醚甲环唑+百菌清;春雷霉素·氧氯化铜、琥胶肥酸铜+代森铵;苯菌灵+代森联、溴菌腈+恶酮·锰锌等药剂。 5.黑胫病 主要危害叶及幼茎。

基因敲除小鼠的制作方法

.. 一、常规基因敲除鼠(Conventional Knockout) 常规基因敲除是通过基因打靶,把需要敲除的基因的几个重要的外显子或者功能区域用Neo Cassette 替换掉。这样的小鼠其全身所有的组织和细胞中都不表达该基因产物。此类基因敲除鼠一般用于研究某个基因在对小鼠全身生理病理的影响,而且这个基因没有胚胎致死性。 二、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Conditional Knockout) 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是通过基因打靶,把两个loxP 位点放到目的基因一个或几个重要的外显子的两边。该小鼠和表达Cre酶小鼠杂交之前,其目的基因表达完全正常。当和组织特异性表达Cre酶的小鼠进行杂交后,可以在特定的组织或细胞中敲除该基因,而该基因在其他组织或细胞表达正常。 条件性基因敲除鼠适用范围为:(1)该基因有胚胎致死性;(2)用于研究该基因在特定的组织或细胞中的生理病理功能。 三、基因敲入小鼠(Knockin) 基因敲入小鼠是通过基因打靶,把目的基因序列敲入到小鼠的相应基因位点,使用小鼠的表达调控元件指导目的基因表达。 此类基因敲入鼠一般用于药物的筛选,信号通路的研究等。 获得嵌合体及之后品系纯化详细流程: 基因敲除其他方法: 一、ZFN技术制作基因敲除鼠 ZFN能够识别并结合指定的基因序列位点,并高效精确地切断。随后细胞利用天然的DNA 修复过程来实现DNA的插入、删除和修改,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基因组编辑。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传统的基因敲除技术依赖细胞内自然发生的同源重组,其效率只有百万分之一,而ZFN的基因敲除效率能达到10%。利用这些技术进行小鼠基因的定点敲除和敲入,可以把时间从一年缩短到几个月。 这项技术中设计特异性的ZFN是最关键的环节,目前研究者采用计算生物学方法设计高特异性的ZFN,但ZFN的脱靶(off target),也就是把不该切的地方切了的问题仍是一个挑战。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利用ZFN技术进行小鼠的基因修饰还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技术。 二、TALEN技术制作基因敲除鼠 TALEN 技术是一种崭新的分子生物学工具。科学家发现,来自一种植物细菌的TAL蛋白的核酸结合域的氨基酸序列与其靶位点的核酸序列有恒定的对应关系。利用TAL的序列模块,可组装成特异结合任意DNA序列的模块化蛋白,从而达到靶向操作内源性基因的目的,它克服了ZFN方法不能识别任意目标基因序列,以及识别序列经常受上下游序列影响等问题,而具有ZFN相等或更好的灵活性,使基因操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然而同样因为脱靶的问题,利用TALEN技术进行小鼠的基因修饰仍然无法取代传统技术。 ;.

病原微生物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习题与答案

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微生物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 A.真菌B.细菌C.支原体D.螺旋体E.立克次体 2.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B.可用细菌滤器除去C.含DNA和正RNA D.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弱E.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3.用来测量噬菌体大小的单位是: A.cm B.mm C.μm D.nm E.dm 4.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下列哪种微生物相似?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 E.立克次体 5.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 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 E.DNA或RNA 6.溶原性细菌是指: 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 D.带有R质粒的细菌 E.带有F质粒的细菌 7.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 A.毒性噬菌体 B.溶原性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 D.前噬菌体 E.以上都不是 8.既有溶原期又有裂解期的噬菌体是: A.毒性噬菌体 B.前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 D.β噬菌体 E.λ噬菌体 9.噬菌体感染的特异性取决于: A.噬菌体蛋白与宿主菌表面受体分子结构的互补性 B.其核酸组成与宿主菌是否相符C.噬菌体的形态D.细菌的种类E.噬菌体的核酸类型 10.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导致细菌: A.快速繁殖B.停止繁殖C.产生毒素D.基因突变E.裂解 11.细菌的 H-O变异属于: A. 形态变异 B.毒力变异 C.鞭毛变异 D.菌落变异 E.耐药性变异 12.BCG 是有毒牛型结核杆菌经下列哪种变异形成的? A. 形态变异 B.毒力变异 C.抗原变异 D.耐药性变异 E.菌落变异 13.S-R 变异是指细菌的: A. 形态变异 B.结构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抗原变异 E.菌落变异 14.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 A. 染色体、核糖体、前噬菌体 B.染色体、质粒、异染颗粒 C.核质、核糖体、质粒 D 核质、质粒、转位因子 E.染色体、质粒、中介体 15.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质粒是: A. F 质粒 B. R 质粒 C.Vi 质粒 D. Col 质粒 E. K质粒 16.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B.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C. 可自行丢失或经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 D. 是细菌必备的结构 E. 带有遗传信息,赋予细菌某些形状特征 17.关于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自然发生 B. 可经理化因素诱导发生 C. 细菌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 D .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变为耐药株 E. 药物仅起筛选耐药株的作用

甘蓝病害及防治

甘蓝病害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 1.甘蓝霜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淡绿或黄色斑点,扩大后为黄色或黄褐色,受叶脉限制面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空气潮湿时,在相应的叶背面布满魄至灰白色霜状霉层(图15-1)。严重时也为害叶球(图15-2)。 图1-1 甘蓝霜霉病为害叶片症状

图1-2 甘蓝霜霉病为害叶球症状 病原Peronospora parasitica称寄生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不具隔膜,吸器圆形至梨形或棍棒状。孢囊梗单生或2~4根束生,无色,无分隔,主干基部稍膨大。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卵孢子球形,单孢,黄褐色,表面光滑,胞壁厚,表面皱缩或光滑。 发生规律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里、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留种株上越冬。翌春由卵孢子或休眠菌丝产生的孢子囊萌发芽管。经气孔或表皮细胞间侵入春菜寄主,春菜收后,病菌以卵孢子在田间休眠两个月后侵入秋莱。借助风雨传播,使病害扩大和蔓延。气温忽高忽低,日夜温差大,白天光照不足,多雨露天气,霜霉病最易流行。菜地土壤黏重,低洼积水,大水漫灌,连作菜田和生长前期病毒病较重的地块,霜霉病为害重。 防治方法适期播种,要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早间苗,晚定苗,适度蹲苗。小水勤灌,雨后及时排水。清除病苗,拉秧后也要把病叶、病株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用5 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恶霜灵·代森锰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 发病前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预防保护。9月中旬发病初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N7 00倍液、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l 000倍液、6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齐U400~600倍液、69%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水溶性液N6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9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450~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间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2.甘蓝软腐病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2010-01-24 17:03:43 来源:易生物实验浏览次数:6302 网友评论 0 条 1.基因敲除概述 2.实现基因敲除的多种原理和方法: 2.1.利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 2.2利用随机插入突变进行基因敲 除。 2.3.RNAi引起的基因敲除。 3.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4.基因敲除技术的缺陷 关键词:基因敲除 1.基因敲除概述: 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除了同源重组外,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比较成功的有基因的插入突变和iRNA,它们同样可以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2.实现基因敲除的多种原理和方法: 2.1.利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是80年代后半期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发展起来的。80年代初,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的成功奠定了基因敲除的技术基础。1985 年,首次证实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同源重组的存在奠定了基因敲除的理论基础。到1987年,Thompsson首次建立了完整的ES细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 [1]。直到现在,运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依然是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中最普遍的使用方法。 2.1.1利用同源重组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基本步骤(图1): a.基因载体的构建:把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特异片段同源的DNA 分子都重组到带有标记基因(如neo 基因,TK 基因等)的载体上,成为重组载体。基因敲除是为了使某一基因失去其生理功能,所以一般设计为替换型载体。

蔬菜种类及主要病虫害防治

蔬菜种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一、十字花科蔬菜 (一)蔬菜种类:包括大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小青菜等 (二)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1、甜菜夜蛾:1%甲维盐、15%茚虫威、5%氟虫晴、5%氟铃脲、5%氟啶脲等可以防止。 2、菜青虫:5%氟啶脲、1%甲维盐、1.8%阿维等可以防止。 3、小菜蛾:15%茚虫威、1%甲维盐、5%氟虫晴、1.8%阿维、5%氟啶脲等可以防止。 4、甘蓝夜蛾:5%氟啶脲 5、甘蓝蚜:10%吡虫啉、48%毒死蜱、4.5%高氯等 6、大猿叶虫:50%辛硫磷80%敌敌畏, 7、黄翅菜叶蜂:50%辛硫磷80%敌敌畏, 8、同型巴蜗牛:30%除涡特、50%涡克星 9、萝卜蚜:48%毒死蜱、10%吡虫啉、20%啶虫脒 10、萝卜地种蝇:50%辛硫磷 (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甲霜灵、氟吗啉、75%百菌清 2、软腐病:链霉素、氢氧化铜、 3、病毒病: 4、细菌性黑腐病:10%吡虫啉、链霉素、75%百菌清、甲霜灵、福美双 5、黑斑病:百菌清、腐霉利、福美双、多菌灵 6、炭疽病:百菌清、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福美双 二、茄科 (一)蔬菜种类: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 (二)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1、二十八星瓢虫:48%毒死蜱、90%茚虫威、5%氟虫晴等可以防止。 2、茶黄螨:15%哒螨灵、48%毒死蜱、73%炔螨特、1.8%阿维等可以防止。 3、烟青虫:15%茚虫威、5%氟虫晴、1.8%阿维、5%氟啶脲等可以防止。 4、班须蝽:40%氧化乐果、20%灭多威、80%敌敌畏 (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猝倒病:甲霜灵、75%百菌清、霜霉威、恶霉威 2、灰霉病:30%百菌清·15腐霉利烟剂 3、病毒病:10%吡虫啉、5%菌毒清 4、番茄、马铃薯晚疫病:50%多菌灵、75%百菌清、甲霜灵、氢氧化铜、腐霉利 5、番茄、马铃薯早疫病:60%多菌灵、75%百菌清、甲霜灵、氢氧化铜 6、番茄叶霉病:45%百菌清、50%腐霉利烟剂 7、番茄根结线虫病:80%敌敌畏、50%辛硫磷 8、茄子绵疫病:甲霜灵、霜霉威、百菌清 9、茄子褐纹病:初期可用10%百菌清和20%腐霉利烟剂 10、茄子黄萎病:多菌灵、苯菌灵、苯醚甲环唑 11、辣椒疫病:霜霉威、甲霜灵、烯酰吗啉、氟吗啉、恶霜灵 12、辣椒疮痂病:农用链霉素、氢氧化铜、加瑞农

基因敲除技术样本

基因敲除技术 点击次数: 2605 发布日期: -5-25 来源: 本站仅供参考, 谢 绝转载, 否则责任自负 1.概述: 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 是经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一般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 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 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 目的。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 除了同源重组外, 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 比较成功的有基因的插入突变和iRNA, 它们同样能够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2.实现基因敲除的多种原理和方法: 2.1.利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是80年代后半期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发展起来的。80年代初, 胚胎干细胞( ES细胞) 分离和体外培养的成功奠定了基因敲除的技术基础。1985年, 首次证实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同源重组的存在奠定了基因敲除的理论基础。到 1987年, Thompsson首次建立了完整的ES细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1]。直到现在, 运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依然是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中最普遍的 使用方法。 2.1.1利用同源重组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基本步骤(图1):

图1.基因同源重组法敲除靶基因的基本步骤 a.基因载体的构建: 把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特异片段同源的DNA 分子 都重组到带有标记基因(如neo 基因, TK 基因等)的载体上, 成为重组载体。基因敲除是为了使某一基因失去其生理功能, 因此一般设计为替换型载体。 b.ES 细胞的获得: 现在基因敲除一般采用是胚胎干细胞, 最常见的是鼠, 而兔, 猪, 鸡等的胚胎干细胞也有使用。常见的鼠的种系是129及其杂合体, 因为这类小鼠具有自发突变形成畸胎瘤和畸胎肉瘤的倾向, 是基因敲除的理想实验动物。而其它遗传背景的胚胎干细胞系也逐渐被发展应用。[2, 3] c.同源重组: 将重组载体经过一定的方式(电穿孔法或显微注射)导入同源的胚胎干细胞(ES cell)中, 使外源DNA与胚胎干细胞基因组中相应部分发生同源重组, 将重组载体中的DNA序列整合到内源基因组中, 从而得以表示。一般地, 显微注射命中率较高, 但技术难度较大, 电穿孔命中率比显微注射低, 但便于使用。[4,5] d.选择筛选已击中的细胞: 由于基因转移的同源重组自然发生率极低, 动物的重组概率为10-2~10-5, 植物的概率为10-4~10-5。因此如何从众多细胞中筛出真正发生了同源重组的胚胎干细胞非常重要。当前常见的方法是正负筛选法( PNS法) , 标记基因的特异位点表示法以及PCR法。其中应用最多的是PNS法。[6]

病原生物学检验习题集

病原生物学检验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L型细菌:是指在某情况下,(如受溶菌酶或青霉素作用),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可 遭破坏,或其合成受到抑制,当菌细胞壁受损后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称L型细菌。 2.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正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 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叫转化。 3.SPA: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绝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SPA 可与除IgG3外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二者结合后,IgG的Fab段仍然可以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实验室常利用SPA这种特性进行协同凝集试验,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的检测。 4.抗原性漂移:通常认为流感病毒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部分人群 对新毒株没有免疫力,引起小规模流行。一般认为是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 5.AIDS: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体为HIV。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血液传 播和垂直传播。临床表现经过原发感染急性期、无症状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及典型AIDS四阶段,最后常死于感染和相关肿瘤。 6.KIA: 克氏双糖实验,可检测出细菌是否能够分解乳糖、葡萄糖, 7.串珠试验:将待检菌接种于含青霉素0.05-0.5U/ml培养基上,经37℃培养6小时后, 炭疽杆菌可发生形态变化,显微镜下可见大而均匀的圆球状菌体,成串珠样排列,为串珠试验阳性。 8.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章节 9.汹涌发酵:将产气荚膜梭菌接种于牛乳培养基中,该菌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 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并将液面上的凡士林向上推挤,甚至冲开管口棉塞,气势凶猛,称为汹涌发酵。 10.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 的遗传性状,称转导。 11.溶原性转换:是指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如产气白 喉杆菌的形成。 12.接合:是指两个细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DNA转入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 得新的遗传性状,称接合。 13.肥达试验: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用于肠热症的辅助诊

结球甘蓝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L.var.capitata L.)是十字花科、芸苔属的植物,为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的变种。又名卷心菜、洋白菜、疙瘩白、包菜、圆白菜、包心菜、莲花白等。二年生草本,被粉霜。矮且粗壮一年生茎肉质,不分枝,绿色或灰绿色。基生叶多数,质厚,层层包裹成球状体,扁球形,直径10-30厘米或更大,乳白色或淡绿色;起源于地中海沿岸,16世纪开始传入中国。甘蓝具的耐寒、抗病、适应性强、易贮耐运、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在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简介 卷心菜(cabbage)[1],又名结球甘蓝,为十字花科植物甘蓝的茎叶。别名:大头菜(例如火爆大头菜)、圆白菜、洋白菜、钢白菜、包心菜、大头菜、高丽菜,莲花白等。属于甘蓝的变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卷心菜在外国的地位很高,犹如白菜之在中国。这就是“洋白菜”这一名称由来吧。 卷心菜和大白菜一样产量高、耐储藏 结球甘蓝(5张) ,是四季的佳蔬。德国人认为,圆白菜才是菜中之王,它能治百病。西方人用圆白菜治病的“偏方”,就像中国人用萝卜治病一样常见。现在市场上还有一种紫色的圆白菜叫紫甘蓝,营养功能和圆白菜相同。卷心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由不结球的野生甘蓝演进、驯化而来,13世纪在欧洲开始出现结球甘蓝类型。16世纪开始传入中国。 据《本草纲目》中记载,甘蓝(包心菜),煮食甘美,其根经冬不死,春亦有英,生命力旺盛。故人们誉称为“不死菜”。 生物学特性 【植物学特征】: 甘蓝为二年生草本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30cm以内土层中。茎短缩,又分内、外短缩茎,外短缩茎着生莲痤叶,内短缩茎着生球叶。甘蓝的叶片包括子叶、基生叶、幼苗叶、莲痤叶和球叶,叶片深绿至绿色,叶面光滑,叶肉肥厚,叶面有粉状蜡质,有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因而甘蓝比大白菜的较强的抗旱能力。花为总状花序,异花

基因诊断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判定基因结构异常最直接的方法是 A.PCR法 B.核酸分子杂交 C.DNA序列测定 D.RFLP分析 E.SSCP分析 2.不符合基因诊断特点的是 A.特异性强 B.灵敏度高 C.易于做出早期诊断 D.样品获取便利 E.检测对象仅为自体基因 3.遗传病基因诊断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了解患者的家族史 B.疾病表型与基因型关系已被阐明 C.了解相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D.了解相关的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等知识 E.进行个体的基因分型 4.若要采用Southern或Northern印迹方法分析某特定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需要 A.制备固定在支持物上的组织或细胞

B.收集组织或细胞样品,然后从中提取总DNA或RNA C.利用PCR技术直接从标本中扩增出待分析的片段 D.收集组织或细胞样品,然后从中提取蛋白质 E.收集培养细胞的上清液 5.目前基因诊断常用的分子杂交技术不包括哪一项A.Southern印迹 B.Western印迹 C.Northern印迹 D.DNA芯片技术 E.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子杂交 6.SNP的实质是 A.碱基缺失 B.碱基插入 C.碱基替换 D.移码突变 E.转录异常 7.DNA指纹的遗传学基础是 A.连锁不平衡 B.DNA的多态性 C.串联重复序列 D.MHC的限制性 E.MHC的多样性

8.在对临床病例进行基因诊断时,若遇到不能检测出已知类型突变的情况,如果表型明确指向某种疾病,适用下列哪一类筛查技术 A.PCR法 B.ASO分子杂交 C.反向点杂交 D.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 E.STR拷贝异常的诊断 9.生殖细胞若发生基因结构突变可引起哪种疾病 A.肿瘤 B.高血压 C.糖尿病 D.遗传病 E.传染病 10.PCR技术容易出现 A.假阴性结果 B.假阳性结果 C.灵敏度不高 D.适用不广 E.操作繁冗 11.目前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最敏感的方法是 A.斑点杂交试验 B.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子杂交 C.Southern印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