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旅游景观欣赏一1

旅游景观欣赏一1

旅游景观欣赏一1
旅游景观欣赏一1

4.3 旅游景观欣赏(一)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间抓住景观特点制作:石阡中学祝廷远朋友,你去过石阡吗? 石阡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多处国家级、省县级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县城汤山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禹王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武庙、北塔寺等古建筑群;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石阡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地热资源,优质地热矿泉水具有饮用、医疗、旅游开发价值。石阡因温泉出露点多,分布广而有“泉都”之称。县内岩溶发育,有风神洞、太虚洞等上百个溶洞;还有极具开发潜力的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数万亩原始常绿叶林原生植被,珍禽异兽、珍贵树种、山水自然景点以及上人有石阡地方特色的仡佬族、土家族、侗族民族风情。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发展石阡旅游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丰富的旅游景观如何欣赏? 旅游景观欣赏(一)观赏距离一、选择观赏位置观赏角度俯仰视野旅游景观欣赏(一)把握季节:二、把握观赏时机把握天气把握时间旅游景观欣赏(一)主

配三、抓住景观特点层次框景借景旅游景观的欣赏原则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峰峦――远眺或俯瞰

(2)瀑布景观――适当距离仰视(3)、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充分发挥想象才能体会到某种形象

2、峡谷、洞穴、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湖沼池塘――低临水面欣赏江河湖海――较高的亭台楼阁上远望俯视

5、山水组合景观――乘船现两岸风景

二、把握观赏时机 1、把握季节性: 2、把握天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最佳,能观赏到云海,又能观赏到日出日落 3、把握时间: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要确切把握观赏时机,如青海湖5月份观候鸟等 ---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潮观赏最佳钱塘江大潮:“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1)主配――主景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P83图4.5故宫。(故宫大殿为主景,在中轴线上,两边建筑为配景;以中轴线为对称,显示出皇权为中心的特点)(2)层次――用墙、廊、树篱等把景区分层次丰富的各部分,用隔景、障景法造成系列景观;(3)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4)借景――

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三、抓住景观的特点

1、主配:主景与配景的搭配关系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层次: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用障景法避免整个园景一览无余;用隔景法丰富景观层次

西湖借景一、选择观赏位置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效果――观赏距离――庐山(赣)、黄山(皖)、泰山(鲁)、武陵源群峰(湘西北)()长江三峡(渝、鄂)、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一线天、桂林的芦笛岩溶洞()山水有机组合景观漓江山水、长江三峡()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加、美两国间,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赞比亚、津巴布韦两国间,赞比西河上)、黄果树瀑布(贵州境内,北盘江上) ()江河湖海洞庭湖、长江、滇地(

)济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

)地貌的酷似造型: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

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安微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 2.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且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北国风光――冬季()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钱溏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青海湖候鸟――五月;大理蝴蝶会――三月;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淞(

)(3)抓住景观特点――了解园林景观的特点

了解景观特点举例及其园林布景手法――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用障景法避免整个园景一览无余;用隔景法,丰富景观层次()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

)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国的景色

)课后练习展示图片:苏州园林(隔景、框景),课本P88图4.15框景北京颐和园西借西山宝塔(借景)思考:教材P89活动2,阅读《红楼梦》中对于大观园入园处的描写和图4.16,说明大观园入园设计所采用的园林构景手法及其用意。……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赠,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提示:把资料与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法――层次相联系)解析:构景手法是:丰富景观层次的障景法。用意主要有:①丰富景观层次,以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②又可做门内的影壁,起阻挡视线的作用,使人无法开门突见宅院内部的情况,同时提醒作好进入内院的思想准备。 * 高二地理选修教材远眺叠障近观峡谷一线天洞等特定地貌景观仰观瀑塔俯观江河湖海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变长,但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也最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并兼有避暑之效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最佳,能观赏到云海,又能观赏到日出日落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要确切把握观赏时机,如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潮和青海湖5月份观候鸟等。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用障景法避免整个园景一览无余;用隔景法,丰富景观层次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

审美对象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1)选择观赏位置千峰万壑――远眺俯视(武陵源群峰)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位置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瀑布景观――适当距离仰江河湖海――较高的亭台楼阁上远望俯视湖沼池塘――低临水面欣赏山水组合景观――乘船现两岸风景(2)把握观赏时机把握季节: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变长,但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也最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并兼有避暑之效把握天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最佳,能观赏到云海,又能观赏到日出日落把握时间: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要确切把握观赏时机,如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潮和青海湖5月份观候鸟等。(3)抓住景观特点――了解园林景观的特点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层次: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用障景法避免整个园景一览无余;用隔景法,丰富景观层次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借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国的景色,以扩大园景一、选择观赏位置---距离、角度、俯仰等千峰万壑――远眺俯视(武陵源群峰)(1)、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黄山石猴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位置梵净蘑菇石梵净山一线天织金洞雅鲁藏布大峡谷九龙洞 4、江河湖海――俯览或远望

杜甫旧居――草堂石阡尧上风光岳阳楼岳阳楼记:余观乎,巴

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辉夕烟,气象万千……桂林山水情人谷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变长,但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也最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并兼有避暑之效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最佳,能观赏到云海,又能观赏到日出日落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要确切把握观赏时机,如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潮和青海湖5月份观候鸟等。黄山云海云海经是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一青海湖鸟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北京故宫,借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国的景色,以扩大园景远眺、俯瞰近观峡谷置身其中近观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适当距离仰观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岳阳楼一岳阳,黄鹤楼――武汉,滕王阁一南昌,大观楼一昆明)之上俯览远望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水边铺小

旅游景观赏析

旅游景观赏析 1.家乡有什么旅游景观?他们具有哪些旅游欣赏价值? 答:我的家乡是山西省,比较出名的旅游景观有: (1)五台山:具有独特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新生代夷平面和冰缘地貌等地质、地貌特征和佛教文化。(2)壶口瀑布:景区内地质遗迹类型齐全、遗迹清晰、规模大,也是一个人文圣地。(3)北岳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特色独具魅力。(4)云冈石窟: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一个经典之作。还有景观: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晋商大院、皇城相府、悬空寺、绵山等等。 2. 古建筑类型有哪些?介绍一处自己感兴趣的古建筑,就其旅游价值和欣赏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主要有宫殿建筑、民居、礼制性祭祀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军事防御体系、桥梁建筑以及古典园林等类型。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在那里有一座王家大院。 旅游价值:其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是晋商大院的典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都堪称中华一绝。其特点是,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层楼叠院,鳞次栉比,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欣赏方法:(1)去之前先了解其建筑时代背景文化以及其功用,以及其以什么而著名,最好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去;(2)结合自己所了解最好有导游讲解来观赏 3.请以自己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为例,谈谈你欣赏到了那些旅游景观?你又是如何欣赏? 答:今年“十一”去了河南开封,我欣赏了水洗:水系、铁塔公园、大相国寺、龙亭、天波杨府、开封府、山陕甘会馆等。 水系是几个大湖组成的,其风景优美,也是开封市民晚上文化活动聚集地。 龙亭和天波杨府相邻,天波杨府是为纪念北宋爱国名将杨业而恢复的宋代古建筑群,旨在弘扬杨家将的爱国精神。而龙亭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我们还观看了上朝。 铁塔公园主要看了铁塔,铁塔以其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雄伟秀丽的修长身姿而驰名中外,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塔”,是开封的标志。 大相国寺、开封府、山陕甘会馆都请了导游介绍。其中山陕甘会馆整个建筑布满了砖雕、石雕、木雕,堪称会馆三绝;在开封府看到大批珍贵史料,轶事和陈展外,还看到“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演武场迎宾表演”、“喷火变脸”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大相国寺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 4.对我国的自然旅游景观与人文旅游景观作评价。 答:自然旅游景观:中国横跨六个温度带以及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这些造成中国自然旅游景观资源丰富,景观特色独具魅力。 人文旅游景观:中国是人类主要发源地之一,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五千年以上的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历史上中国对外来文化的精髓吸收、融汇完善自己的文明等都为我们的人文旅游景观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与底蕴。

(完整版)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的: 1.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 2.把握欣赏角度选择的方式。 3.掌握观赏时机的选择方式。 4.了解欣赏景观时应从哪些方面品味其文化内涵。 5.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重点) 一、旅游景观欣赏 1、概念:是指游客在旅游资源中获得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两个层次 (1)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 (2)二是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上,得到审美的享受。 二、欣赏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了解景观特点: 了解景观特点包括: 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介绍、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内涵。例:趵突泉的“突”字竟少了一点。“大明湖”又多一点。原来趵突泉由于当时其泉水之猛烈而把“突”字上的一点冲到了大明湖的“明”字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为何如今只见荷叶而不见蛙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览至此,湖中之蛙均想一睹龙颜为快,奔走相告,脱水而出,蛙声吵得乾隆无心观景,圣怒之下降旨“蛇不行,蛙不鸣”,自此大明湖真的不再有蛙声了。原来真正无蛙鸣的原因为湖水的温度不适合青蛙生存导致的。 2、了解景观布局的节奏和韵律: 路线的设计:有其序幕、发展、高潮、结束 欣赏园林,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例:文津阁的日月同辉。 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和布局原则: (1)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托的作用。 北京故宫,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主景,两边建筑为配景,并以中轴线对称,充分显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2)层次:苏州园林中使用障景法和隔景法,

导学案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附答案)

课题: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2) 编写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幸运是一种开始,从挥洒汗水起步,让梦想自信飞翔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 重点知识:抓住景观特点 难点知识:运用资料,描述旅游景观的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使用说明】 1. 课前预习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合作探究;独立完成学以致用,合作交流后纠错并标记。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三 抓住景观特色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发展、○21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22________、○23______,并突出○24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25________,用“虽由人作,○26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27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知识点五 以情观景 1.○28________________。2.○29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30________________。4.登山涉水,○31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2.读教材图3.17“北方的园林建筑”和图3.18“江南的园林建筑”,完成下列问题。 (1)两种园林中的建筑景观各有什么突出特点? (2)上述景观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条件有何联系?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

旅游景观的欣赏(附答案)

第3章单元测试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是描述自然景观的 A.形象美B.动态美C.色彩美D.朦胧美 1.A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 2.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A.形象美B.色彩美C.动态美D.朦胧美 2.D在细雨中,西湖像美女一样穿上一层薄纱,具有特殊的魅力,体现了一种朦胧美。 3.桂林山水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于它的 A.形象美B.色彩美C.动态美D.听觉美 3.A桂林山水是地质地貌与水域风光相结合的自然景观,其美感主要表现为山水组合的形象美。 4.下列自然景观与其观赏要领,对应正确的是 A.黄果树瀑布——选择观赏位置B.武陵源峰群——把握观赏时机 C.敦煌壁画——选择观赏角度D.华山——充分享受人文景观的魅力 4.A武陵源峰群应该远眺,敦煌壁画应选择近观,华山应该享受其雄、奇、险、峻的特点。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 ①色彩美②动态美③声音美④形象美⑤人工美 A.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5.D“黄”“翠”“白”“青”等词描绘色彩美,“鸣”“上”“含”“泊”等词反映动态美,“鸣”表达声音美,整首诗的意境反映了大自然的形象美。 6.关于我国园林的正确叙述是 A.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以黑白为主色调 B.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采用不对称的均衡布局 C.北方皇家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主宰,一切都按严格的数学法则进行布局;江南园林规模宏大,布局方式与皇家园林基本相同 D.北方皇家园林显示皇权追求荣华富贵的心理需要,江南园林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6.D联系南北方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分析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在规模大小、色彩浓淡等方面的差别。 7.下面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a图B.b图C.c图D.d图 7.D根据等高线特点判断,d图中寺庙位于周高中低的谷地中。 8.观赏青海湖的候鸟,需要

中国旅游景观赏析 论文

中国旅游景观赏析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晏殊20124045 1中国旅游景观的总体特征? 答:我国旅游景观的总体特征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在之上建造的,文化景观和经济景观。 2如何体现山岳景观在我国旅游景观中的重要性? 答:山,通常是指由土石构成的显著高出地表的部分。我国把海拔500米以上的由土石构成的地表突起物称为山地,海拔500米以下的称为丘陵。岳,通常指高大的山,如五岳。山岳,是对山地的通称,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貌类型。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4﹪,河南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6.6﹪,若再加上丘陵面积,可达44.6﹪。山岳景观也叫山地景观,是指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山地。在世界上,山地很多,面积很大,但并非都具有旅游观赏价值。因此,山地与山岳景观(山地景观)的概念是不同的,而山地景观与山岳景观的含义基本是相通的。 山岳景观既是自然风景的基本类型之一,也是与其他造景要素相结合构成综合美景的要素之一。如山与水结合形成的山水美景、

山与林结合形成的山林美景、山与建筑和文化结合形成的历史文化遗产等。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山水”基本就是“旅游”的代名词。过去,人们往往把旅游活动称作“游山玩水”。由此可见,中国的山岳景观在旅游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岳是构成风景的基本要素,是造景、育景的舞台和骨架,也是其它风景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借景。有些山地如嵩山还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被中外地质学家公认为是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地壳构造运动的“天然地质博物馆”。还有些山地如嵩山、太行山、王屋山、鸡公山、龙门山等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被人们誉之为“历史文化宝库”。所以,山岳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3请介绍四种我国著名水体景观? 答:(1)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心,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2)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 (3)淮河: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2度~121度,北纬31度~36度,发源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大体自西向东流,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节。 1、本节课只有1个内容,那就是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的整个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赏时机的把握 教法: 1、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 设计思路:在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变化,也就是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本课的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景观图片的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我的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用,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最后通过家乡旅游资源的评定与欣赏以及大观园入园设计两个活动,结束本课教学。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导入)旅游资源的这些审美特征,需要我们掌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去发现、捕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学习新课: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的诗中体现了旅游景观的欣赏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选择观赏位置: 针对不同旅游景观,只有选择最佳的位置观赏,才能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下面这些景观,你知

中国旅游景观鉴赏

文化传播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 黄山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 评阅人签名:_________复核人签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 姓名高家乐 学号201434004202 专业广告学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景观赏析 指导教师朱纪广讲师 2017年10月27日

摘要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为三山五岳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徐霞客曾两次游泰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瞧山,黄山归来不瞧岳”得感叹。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壮美篇章。黄山也就是著名得避暑胜地,就是国家级风景区与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就是中国第二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得。生态保护完好,就是中国得标志。 关键词:人文风景;四绝;怪石;云海

目录 1 引言 (1) 2 景观简介 (1) 3 景点简介 (6) 4 景点文化 (6) 5景观美学特征 (8) 参考文献 (9)

1 引言 早就听人说过:“五岳归来不瞧山,黄山归来不瞧岳。”又经常遇到去过黄山得人讲述那里得奇景,还瞧到画家画得黄山,摄影家摄得黄山,黄山在我得心中就占了一个地位。五岳之尊得泰山,我曾凌绝顶,观日出。但就是我心中得那一幅黄山图,尽管随着游览得深广而多少有所修正,但毕竟还就是非常美得,非常迷人得,同时具有很深得人文内涵。借此课机会,将我游览黄山得见解略表一二。 2 景观简介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就是安徽旅游得标志,就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得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就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得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得东方礼仪文化。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瞧山,黄山归来不瞧岳”。 2、1 地理位置 黄山位于安徽南部黄山市境内,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其中,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地跨东经118°01'—118°17',北纬30°01'—30°18',东起黄狮,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 缓冲区面积490、9平方千米,以与景区相邻得五镇一场(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与洋湖林场)得行政边界为界。 2、2 气候特征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得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山顶年均降水2369、3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多集中于4-6月,积雪日32、9天,雾日259天,大风118、7天,年均温7、9℃,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最长无雨期

(完整版)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外著名景区的景观特征,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2.理解景观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景观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的理解,学会从外观结构和形成原因两方面欣赏旅游景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景区的景观特征及形成原因 难点:各景区的形成原因 教具准备:风景图片、自制图片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与启发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集国内众多名山风光之大成。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正式将黄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1)奇松 妙佳境。 探究活动:分析黄山松之奇与哪些生存环境特点有关?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掌握以下知识: 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生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2)怪石 怪石成因:首先是黄山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岩体坚硬,但垂直节理发育,表面易发生球状风化;其次是旅游者的观赏角度和站位的不同,使之步移景异,妙趣横生。 (3)云海 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在云海之中构成了一幅朦胧美的画卷,美在天边、美在眼前。 探究活动:分析黄山多云海的形成原因。

旅游景观的欣赏报告

旅游景观的欣赏 【学习目标】 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3.把握观赏的时机 4.抓住景观的特色 5.园林的构景的手法 6.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7.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8.黄山风景区的位置、特色、成因。 9.大堡礁风景区的位置、特色、成因。 10.岛屿的成因 11.云南元阳风景区的位置、特色、成因。 12.法国巴黎古城位置、特色、成因。 【重点难点】 1.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学法指导】 【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一、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自然美的内容 2.人工美的内容

二、旅游景观的审美的方法 三、选择观赏的位置 四、把握观赏的时机 五、抓住景观的特色 六、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七、以情观景 八、黄山风景区的位置、特色、成因。 九、大堡礁风景区的位置、特色、成因。

十、岛屿的成因 十一、云南元阳风景区的位置、特色、成因。 十二、法国巴黎古城位置、特色、成因。 【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山水风景最宜欣赏时间与纬度关系图,回答1~3题。 1.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主要在()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按规律推理,④处欣赏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低B.地势高 C.雨季长D.气温高 3.造成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B.南北方文化的差异 C.南北方地质、地貌的差异 D.南北方工作时间的差异 4.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应在() A.高处俯视B.近处仰观 C.特定角度欣赏D.适当季节观赏 5.下图为世界著名半岛示意图,四个半岛中著名的旅游资源依次是() A. ①—吴哥窟 B. ②—峡湾 C. ③—日内瓦湖 D. 五岳之首 6.下列名山,可游览季节最长、最短的分别是() ①乞力马扎罗山②武夷山③天山④黄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④① 7.下列旅游景观与最佳游览方式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A.八百里洞庭——登高远望 B.九华山“一线天”——高处俯视 C.珠峰雄姿——近观 D.钱塘江潮——仰观 8.当青海湖鸟岛观鸟最佳时期来临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西湖“三潭印月”最佳观赏期

【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 ,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 1. 掌握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多媒体课件 【导入】 展示苏东坡《题西林壁》 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观察旅游景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讲授新课】 一、把握观赏时机 探究问题: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在什么季节观赏? 2.“北京香山红叶”“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分别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3、“黄山云海”“青海湖鸟岛”应选择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 2.“香山红叶”在秋天观赏,“泰山日出”在早晨日出之时,“钱塘江潮”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左右的晚上。 3.观赏“黄山云海”宜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而观赏青海湖鸟岛宜选择每年的4月或5月。 归纳:通过探究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有些景观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观赏时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图3.10青海湖鸟岛 通过图文信息,我们必须明确景观观赏应把握好时机。5月份是去青海湖鸟岛观鸟的最佳时间。 案例①钱塘江大潮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发生的时间在中秋节前后,传统的观潮胜地为海宁县盐官楼。 思考并讨论: 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 点拨: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涌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

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案 梁国才

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鸡西市二中梁国才 课题: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教学目标:1、识记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及层次 2、掌握把握观赏时机和优选欣赏角度(重点) 3、理解懂得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难点) 4、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新授 (一)导入:——回顾学习旅游资源相关问题 1、旅游资源的特性 2、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回答好的,加分鼓励) 过渡: 当面对祖国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等旅游资源,我们该如何欣赏出它的“美”?(激发兴趣)(板书)——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二)出示教学目标:——生齐读,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识记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及层次 2、掌握把握观赏时机和优选欣赏角度(重点) 3、理解懂得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难点) 4、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 (三)新授: 活动一、旅游景观欣赏——(自主学习,书26页第一自然段,时间2分钟) 1、含义:旅游景观欣赏是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层次: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通过课件图片欣赏) 二是得到审美的感受——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动态美 活动二、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自主学习,书26—29页,时间5分钟)(掌握) 1、培养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创造力(理解)——(人和) 3、品味文化内涵——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内涵构成了内在美的核心。 4、把握观赏时机——(天时) 5、优选欣赏角度——(地利) 活动三、把握观赏时机——天时(小组讨论,5分钟) 1、思考:以下旅游景观在什么季节或时间、天气等条件下适合观赏? 泰山“四绝”-—日出、雾凇和雨淞、佛光、云海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北京的香山红叶哈尔滨的冰雕雪景浙江钱塘江大潮青海湖观鸟云南大理蝴蝶会 备选答案:①夏②夏③丰富并富有变化④雨过天晴⑤日出日落⑥特定时间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对景观观赏的位置选择;理解景观观赏时机的重要性;知道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和观赏时机;掌握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理解构景内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景观欣赏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引起学生注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假期也越来越多,许多人都选择外出观光旅游。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想不想在今后的旅游中尽兴?(好,那这一节课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这里会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在观赏中得到最美的感受) 2、选择观赏的位置 【幻灯片演示】《题西林壁》,苏东坡,学生齐读 老师:承转: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所以我们在观赏景观的时候就必须选择适当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利),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才是最好的呢?(先阅读全课文3分钟,分四大组来回答问题)下面就有请我们的“xx导游”带领我们一起出发去观赏最美好的景观吧。 展示第一组景观图,武陵源群峰,一线天,黄果树瀑布,九曲黄河,玉龙雪山,

池塘(黑龙潭),洞庭湖与岳阳楼,桂林山水,象鼻山。(三个导游) (学生活动)“xx导游”就每一个不同的景观说出不同的旅游观赏的方法(主要从地理位置这样一个角度说出观赏的方法) 老师:归纳总结(用幻灯片展示) 承转:刚才我们主要是从地利这个角度去欣赏景观,但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这个时候就要求观赏者把握住观赏的时机————天时,那么下面的这些景观,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去观赏才是最好的呢?有请我们的“xx导游”。 展示第二组图片:庐山瀑布,泰山日出,黄山日落,香山红叶,哈尔滨冰雕,钱塘江大潮,青海湖的鸟岛。(两个导游) (学生活动):“xx导游”介绍每个景点观赏的最佳时机 老师:归纳总结(用幻灯片展示) 承转: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要欣赏景观,就要了解景观的特色,抓住景观的特点。特别是人文景观的欣赏,更要抓住其特点,以便体会建造者的匠心和景观艺术的意境。这里以园林景观为例,介绍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第三组成员活动:(展示园林幻灯片) 导游(一个)结合课本和图片说出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主配:主景与配景的关系是:主景鲜明突出,是整个园林的精华,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如无主次,则无主题,也就无想象。 层次,即景与景的间空联系。园林构景贵在层次,以有限的空间,造无限风景。“北京大观园”采用障景法,用意是①丰富景观层次,以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②又可做门内的影壁,起阻挡视线的作用,使人无法达到“开门见山”的感觉,给人以悬念和联想,并提醒游客做好入园的思想准备。“苏州园林”用长廊将园中景物分隔成不同部分,每一部分的景观各不相同,显得园内景物丰富,游客流恋忘返。 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观限制在框内欣赏,游客在欣赏框景时就会感觉每一框景犹如一幅画,仿佛置身画中。 借景: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让学生体味借景的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20201124060014)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选修3 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 节。 1、本节课只有1 个内容,那就是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的整个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 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难点:观赏时机的把握 教法: 1 、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2 、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 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 设计思路:在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变化,也就是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本课的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景观图片的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我的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用,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最后通过家乡旅游资源的评定与欣赏以及大观园入园设计两个活动,结束本课教学。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旅游景观欣赏与评价

旅游景观欣赏与评价

旅游景观欣赏与评价 第一单元旅游活动基础知识 第一节旅游活动概况 旅游、旅行、游览 旅游的定义是历史发展的 产物。在中国,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前还鲜见“旅游”二字, 更多的是沿用“旅行”一词。 在国外,旅游一词被广泛使用 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在中国古代,“旅”和“游” 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概念。“旅”, 即旅行。“失其本居而寄他方, 谓之为旅”,这是中国最早关于 “旅行”的定义,它指人们在 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移动过程。“游”即游览,古人把“游”解释为“谓闲暇无事之为游”,这表明中国古人对于外出游览活动必须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观念是很强的。 所以,“旅游”就是旅行游览,是“旅行”和“游览”二种活动的统一。在现代汉语中,“旅行”和“旅游”二词可以大体相通,这是我国对“旅游”这个概念最通俗的表述。但严格地说,旅行和旅游是有区别的。旅游是有动机内涵的,是旅行和游览的统一体;旅行仅是一个为完成某个动机的一般空间流动过程。因此,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旅游者同时是旅行者,旅行者不一定是旅游者。 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任何关系活动都是由不同的要素所构成。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旅游的主体旅游者;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的媒体旅游业。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紧密结合,构成旅游活动的整体人类活动的高级消费形式,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自 由支配的收入水平,即除了支付衣、食、住、行等日常的必需品外,还有余额可供其它项目选择;二是有一定的余暇时间,即扣除了正常工作时间、家务休息时间以外的时间,且余暇时间应有连续性;三是具有旅游动机,即人们对旅游活动有兴趣,这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和素养水平相关。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它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能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等奖教案】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但是广东经济较为发达,旅游活动活跃,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旅游体验,为学习旅游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学生的谈体验、感受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不同类别旅游资源的一般欣赏方法,并帮助他们适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实施过程】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高二地理编号:DL-选3-006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 2. 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 3.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怎样的节奏。 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阶段,理解其内涵。 5.理解人文景观建设和风土民情与自然的关系。 6.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重点难点】 1.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2.以情观景 【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对抗质疑等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 2.角度 在画中游”的佳境。 知识点二把握观赏时机

知识点三抓住景观特色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发展、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并突出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________,用“虽由人作,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知识点五以情观景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________________。 4.登山涉水,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选择观赏位置 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效果。通过下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位置的一般规律。

旅游景观欣赏与评价

旅游景观欣赏与评价 第一单元旅游活动基础知识 第一节旅游活动概况 旅游、旅行、游览 旅游的定义是历史发展的 产物。在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前还鲜见“旅游”二字,更多 的是沿用“旅行”一词。在国外, 旅游一词被广泛使用也是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在中国古代,“旅”和“游” 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概念。“旅”, 即旅行。“失其本居而寄他方, 谓之为旅”,这是中国最早关于 “旅行”的定义,它指人们在空 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移动过程。“游”即游览,古人把“游”解释为“谓闲暇无事之为游”,这表明中国古人对于外出游览活动必须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观念是很强的。 所以,“旅游”就是旅行游览,是“旅行”和“游览”二种活动的统一。在现代汉语中,“旅行”和“旅游”二词可以大体相通,这是我国对“旅游”这个概念最通俗的表述。但严格地说,旅行和旅游是有区别的。旅游是有动机内涵的,是旅行和游览的统一体;旅行仅是一个为完成某个动机的一般空间流动过程。因此,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旅游者同时是旅行者,旅行者不一定是旅游者。 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任何关系活动都是由不同的要素所构成。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旅游的主体旅游者;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的媒体旅游业。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紧密结合,构成旅游活动的整体人类活动的高级消费形式,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自由支配的收入水平,即除了支付衣、食、住、行等日常的必需品外,还有余额可供其它项目选择;二是有一定的余暇时间,即扣除了正常工作时间、家务休息时间以外的时间,且余暇时间应有连续性;三是具有旅游动机,即人们对旅游活动有兴趣,这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和素养水平相关。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习题1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习题1 一、选择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是( ) ①到庐山旅游,最好在外围仰视②到庐山旅游,在山中观赏无多大意义③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 ④观赏位置的不同,会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同时,也说明观赏位置的不同,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答案:D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美丽的景观。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2~3题。 2.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 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 C.以情观景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 A.平视B.俯视 C.远眺D.仰视 解析:第2题,“断桥残雪”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否则就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么“断”的。第3题,欣赏远处的月亮应远眺。 答案:2.B 3.C 苏东坡说,西湖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西湖有着千姿百态的美感,如何领略杭州西湖的美景、神韵、风情?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观赏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景观,选择的最佳时机应是( ) A.农历初一的夜晚B.农历十五的白天

C.农历十五的夜晚D.农历初一的白天 5.观赏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景观的最佳季节是( ) A.深秋B.盛夏 C.隆冬D.初春 解析:第4题,中秋月夜,在三个石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映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补,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第5题,盛夏时节是荷花开放最旺盛的时节,也是欣赏的最佳季节。 答案:4.C 5.B 6.有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欣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能够对游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B.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不同,但园林建筑风格却相同 C.我国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D.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 解析: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人们通过大量的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并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从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在建筑风格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答案:B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和谐生美”体现了两者统一的自然观。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8.在观赏苏州园林的过程中,能满足观赏者感官和心理需要最重要的条件是( ) A.掌握丰富的知识B.把握适当的时机 C.保持一定的节奏D.站在一定的高度 解析:“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眼前的景观之中,达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观赏效果。在观赏园林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节奏,这样既能满足感官要求,又能适应心理需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