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

高中地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

高中地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
高中地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

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基础要素:

表现要素:

2. 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性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土壤 水文 生物

3.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其他区域的变化.

相关习题

1、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带来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产生土壤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7.(2011·福建)下图为R 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 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 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 ,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 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

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8.图11为世界两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1960年开始建设,历时

10年,耗资9亿美元。大坝给埃及人民带

来了廉价的水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

了农田。然而实际上却破坏了尼罗河的生

态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灾难。运用地理环

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对

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6

分)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自然带: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这样,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自然带与气候带对应图: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判断四地的所属南北半球:

相关习题

1.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之一。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自然资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环境的

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B.整体性 C.不可替代性 D.数量的有限性

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读图1,回答3-4题。

3.从北京到洛极矶铁

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

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

B.阔叶林

C.半荒漠

D.苔原

4.一列时速为189km

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

8日20:00从北京直

发洛极矶(两城市图上

铁路线长约12.6cm。

不考虑涂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

A.11日16:00

B.12日8:00

C.12日16:00

D.13日8:00

右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6.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

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2012年北京卷,4~5)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8题。

7.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8.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

(2012山东基本能力,1~2)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9~10题。

9.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0.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2012浙

区域示意图,

完成11题。

11.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

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 落绿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读“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

13题。

12.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13.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

A.信风的影响

B.季风的影响

C.西风的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14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A. 1000米

B. 2000米

C. 3000米

D. 4000米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3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

的位置。据此完成15-17题。

15.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6.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17.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

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

叶美景宜选在()

A.9月中旬 B.10月上旬

C.10月下旬 D.11月中旬(2011·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联考)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8~19题。

18.能体现森林→草原→荒漠的自然带更替的是

( )

A.丙乙丁B.丁丙乙

C.甲乙丙D.乙丙丁

19.和甲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

A.暖流B.大气环流

C.山脉迎风坡D.寒流

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量资料图”。读图回答20题。

20.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B.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C.流经山地西岸的洋流为暖流 D.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积雪的海拔约为5300米

21.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自然带是,在50°N的高山上开始出现该自然带的高度约为米,根据图示,该自然带分布下限最高的山地纬度大致是。

(2)图中③自然带是,该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3)列举⑤自然带的非地带表现主要分布区域,并简述其原因。

(4)从水平方向看,表现的是陆地自然带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以为基础而形成的。

(5)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

13.读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回答:

(1)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陆地自然带的名称: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⑨ , ⑩。

(2)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陆地自然带在

低纬度的排序是 (可填数码),在高纬度

的排序是 (可填数码)。

(3)自然带⑧、⑨、⑩的分布属于的地域

分异,这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

的,由于受影响的程度不同,

从,

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带、

带、带的有规律的变化。在

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4)①自然带在大陆东部可以延伸到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原因是。

(5)③自然带在赤道以南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沿岸的影响。

答: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

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1、尼罗河三角洲海岸线后退,水土流失加剧。

2、尼罗河三角洲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渍化。

3、河口地区渔业资源减少,水产产量下降。

4、大坝的防洪和发电能力不断下降

5、尼罗河水质变差,沿岸血吸虫病威胁。

13. (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①②③④⑤

(3)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海洋水汽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森林草原荒漠中 (4)大陆东部受暖流的影响,且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⑸寒流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 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2、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空间尺度划分: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二、自然带1.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由于受海洋水汽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 1 -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藏波罗花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 600~5 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垫状灌丛的山坡上。它是一种喜光,耐寒冷和贫瘠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气候是影响藏波罗花光合作用和生长的重要条件。藏波罗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山区和山谷中。下图是“青藏高原自然区分布图”。据图完成1~3题。 1.在图示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藏波罗花最有可能广泛分布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藏波罗花最适合开花的时间是() A.12月~次年2月 B.4~5月 C.6~7月 D.8~10月 3.在藏波罗花集中分布区,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 A.风化作用减弱 B.生物生产量提高 C.大气降水增多 D.土地退化加重 答案 1.A 2.C 3.B 解析第1题,藏波罗花生长在海拔3 600~5 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垫状灌丛的山坡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山区和山谷中。①地为藏南高山谷地灌丛草原区,符合其生长环境,A正确。第2题,平原区一般4~5月开花,藏波罗花分布区域海拔3 600~5 000米,4~5月气温较低,6~7月气温较高,适宜开花,C正确。第3题,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生物风化作用增强,A错误;生物生产量提高,B正确;对大气降水影响小,C错误;植被覆盖增加,土地退化减轻,D错误。 海山通常指海洋中位于海平面以下,突出于海底1 000m以上的部分。海山因其独特的分布、地形和环境等特征,对生物分布、海水流动、海洋渔业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山顶到海平面的距离,可将海山分为浅海山、中等深度海山和深海山(如下表)。据此完成4~6题。 基于山顶到海平面距离的海山分布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 差异性。 2.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引入新课】 1.从复习提问入手。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接着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直接原因;再复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2020·盐城模拟)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 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 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 解析:1.D 2.A第1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第2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我国秦岭附近自然带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和乙的自然带分别代表() A.雨林带和针叶林带 B.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和冰川带 4.影响该区域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有() A.海陆位置和纬度B.海陆位置和地形 C.纬度和地形D.地形与洋流

解析:3.B 4.C第3题,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南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甲位于秦岭以南的山麓地带,因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接近主峰,位于针阔混交林带与灌丛草甸带之间,因此为针叶林带。故B正确。第4题,该图自然带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水平方向上从南到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逐渐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取代;垂直方向上,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上升,针叶林取代针阔叶林,然后灌丛草甸取代针叶林。因此影响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纬度和地形。故C正确。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5~6题。 5.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B.东部 C.南部D.北部 6.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解析:5.C 6.A第5题,图示南部地区干燥度最小,说明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C正确。第6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燥度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A正确。 下图为美国西部某山谷示意图,两侧山坡植被密度有明显差异。据此完成7~8题。 7.与乙坡相比,甲坡植被稀疏的原因是() A.位于山地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 1.(2011年高考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 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 3.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4-6题。 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 一 月 七 月 一 月 七 月 全 年 ①23° 08′②39° 48′③48° 58′

4.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 30度附近 5.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着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6.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2010海南卷)图6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8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9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2010天津卷)读图3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10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 11据图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课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课型:新课 高一地理 主备人:李海初审人:先中乾复审人:龙学军执行时间:2016 年12 月1 日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标准解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本条“标 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关于地理环 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 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 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 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 两方面的内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 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 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另一 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 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 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 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专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 、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1( .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

物质循环简图1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①使水体不断更新,意义维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和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形态,塑造了各种自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然景观;③实现了地③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区之间、圈层之间的④不断塑造地表形带;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态6.7.8. 练习:寒假作业.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6 D.①②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答案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①② D BA.①④.②③ c.③④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题。107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做—

2 7.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D.)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8.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 D.)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D.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C.氯氟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统一的演化过程) 如北美洲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北美洲位于两大洋之间,但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而北美洲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内地,使太平洋的影响仅局限于太平洋沿岸一带,而对东部广大地区的影响则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相比。由于气候不同,导致两洲地理环境差异显著,这说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区对整个北美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 当然,在人类强有力的影响下,地理环境也会发生局部的变化,如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导致地理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河流:流量变化加大,易发生洪涝;生物:物种减少;地下水:下渗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气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含两套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 1.读亚洲部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①和②表示两种自然带:则①带,②带其大致分界线是: (2)如果③和④表示两种气候类型:则③气候,④气候(3)与①形成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主要分布的大洲有(2个以上)(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变化规律,主要受因素的制约。 2.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然后完成各项要求:

早在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许多地质、地理、大气物理、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长时期的考察,终于撩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被世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1998年10月该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该峡谷长达504.6千米,平均深度约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峡谷平均迫降为9.14‰。动植物极其丰富,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基因库”。 (1)图中山脉为,其形成 原因是。 (2)图中河流A为,其上游以补给为主,最终流入洋。 (3)大峡谷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天然植被,从河谷到山顶,其植被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将下列大峡谷地区植被类型的字母代号填在右边的示意图中: a、热带季雨林 b、寒带冰缘植被 c、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d、寒温带针叶林 e、暖温带针叶林 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g、亚寒带灌木丛、草甸 ②影响大峡谷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因此,大峡谷地区自然带呈现出规律。 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 《伐檀》 《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首民歌,为我们唱出了历史上当时黄河流域的景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解读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清单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①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②光合作用:植物:提供______;大气:提供______和______;土壤、水圈、岩石圈:提供________及________。 (2)平衡功能 含义: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____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如水土流失。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的重要表现形式。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________状态的改变,如植被的破坏。 (2)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及由此引起的________变化。 参考答案 1.大气 土壤 水循环 生物循环 物质 能量 相互联系 合成与分解 叶绿素 有机物动植物的有机残体 无机物 能量物质 化学元素 有机界 无机界 光合作用 生物 2.叶绿素 CO 2 热量 水分 无机盐 3.统一 整体性 4.地理环境 环境 要点精析 要点一: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比较 组成要素:________、水、岩石、生物、________、地形 物质能量交换过程:________、________、岩石圈物质循环 整体性含义:各地理要素间进行着________迁移和________交换,形成了 一个________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整体性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光能,把CO 2和水及无机盐 合成为________,并且释放氧(O 2)。 分解作用:________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________的形式归还到环境中。 过程 概念:有机质的________过程 意义:使________和________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和________ 生 物循环 早期大气成分:CO 2、CO 、CH 4、NH 3 氧的来源:植物的________ 氮的来源:部分来自________的作用 改造大气圈 改造水圈: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水体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改造岩石圈:生物参与岩石风化与土壤的形成。 结论: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 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生物在地理 环境形成与 演化中的作用 地 理 要素 间进行着物质与 能量的 交换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考纲】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名称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 因。 3.学会分析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性。 【知识点】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的形成(带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 1.水平地域分异 (1)由赤道到两极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形成基础:热量 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 北方向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方向延伸

影响因素:降水 形成基础:水分 分布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 更替 2.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纬 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 状况及其, 组合的垂直变化))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问题思考】 1.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不同区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 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 在的。 2.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 答案: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 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

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答案: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得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 1、(2011年高考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与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就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得沟壑地区得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得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与人类活动作用下得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得过度开采而造成得人为演化过程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就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得原因就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3.我国西藏得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得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得历史。修建墨脱公路得主要目得就是 A.改变墨脱得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得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得特色 D.促进墨脱得产业向外转移 (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4-6题。 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 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 ①23°08′13、3 28、4 40、0 210、 0 1614、1 ②39°48′-4、7 26、 0 2、6 196、 682、9 ③48°58′3、518、4 54、353、 6 647、4 ④54°1 7′ 1、8 13、4 22 5、0 117、0 2399、0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 30度附近 5、④地降水特别丰沛得主要原因就是 A、来自海洋得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得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6、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2010海南卷)图6示意我国某山得东坡与西坡得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8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得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B.干热南风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9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B.新疆 C.安徽 D.山西 (2010天津卷)读图3与图4,回答下列问题。 10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得位置,能得出得正确结论就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而进行着相互作用;理解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具体表现;认识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表现和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厄尔尼诺现象及其成因、影响,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大气、水、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深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联系第二单元所介绍的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明确相伴进行的能量交换;以圈层作用和地球上的碳循环为案例,分析具体过程,明确实际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尝试运用联系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维护自然界中的碳平衡,防御全球变暖。【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具体表现;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表现和方法。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结构整体感知】 【学法指导】 1、从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入手认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回忆前面已学过的大气环流、水循环以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而实现的,最后通过分析厄尔尼诺和青藏高原的隆起所引起的环境效应来印证这一基本 结论。 2、联系海洋与大气、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和传输来理解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尤其是生物循环过程中的能量交换。 3、结合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迁移和运动理解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过程和结果,明确碳循环、氮循环等都超越了圈层界线,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纽带和体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几大要素,那么它们之间存在着哪些内在的联系呢?这也是我们这一节的开头就给出的问题,呈现读图3-2-1,说明先不讨论答案,而请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最后再作回答。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讲解)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复习建议了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了解世界某些区域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清单 一、自然地理要素及其作用 1.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_______ 、土壤、_____ 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 ______ 共同构成 的一个____ 。 2.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____________ 等过程。 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1)改变成分;(2)制约_____________ 的化学成分及状态;(3)参与____ 岩的形成、风化,促进_______ 的形成。 4.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_____________ 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_______ 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 ______ 和___ 的交换,使 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_______ 的能力。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 的演化过程:(1)各地理要素每时每刻都在 ________ ;(2)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__ 的,一个要素的演化 _____ 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的________ 会导致其他_____ 及整个____ 状态的改变。 三、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是,形成基础是。 (2)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__________ 变化的方向,由_____ 到____ 作有规律的更替。 (3)表现:a.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_______ 带、_____ 带、 __ 带.b.中纬度地区受 ____ 影响,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自然带不同。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是_____ ,形成基础是 ____ 。 (2)分异规律:平行于_______ 方向延伸,垂直于方向更替。 (3)表现:地区表现极为明显,从沿海向内陆植被呈现出森林带、________________ 、_____ 的有规律变化。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是_____ ,形成基础是 ____ 。 (2)分异规律:自然景观随的变化呈现出分布规律。 (3)表现:山麓与______ 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 _________ 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 谱相似。 4.非地带性规律 (1)影响因素:____ 、和 ________ 。 (2)分布特点:无地带性规律。参考答案: 一、地貌水影响整体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水沉积土壤有机光合物质能量稳定 二、统一演化统一影响变化要素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基础题组 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的地方分布的海拔较高。读理想大陆某部分区域图和该区域Ⅲ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7河北邯郸质检)左图中Ⅰ地的自然带为( ) A.温度落叶阔叶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2017河北邯郸质检)左图中Ⅱ、Ⅲ两区域相同的是( ) A.气候类型 B.自然带类型 C.热量带 D.冬季盛行风向 下图为玉山植被垂直分布与北半球植被分布图,其中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8河北衡水中学一调)某登山者从海拔500米到1 900米刚好走过常绿阔叶林,水平陆地上要完全通过常绿阔叶林理论上至少要走约( ) A.550千米 B.1 000千米 C.1 200千米 D.14 800千米 4.(2018河北衡水中学一调)玉山树种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 A.纬度低 B.海拔高 C.降水丰富 D.红壤广布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典型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5.图中( ) A.Ⅲ带植树造林用以防治土壤盐碱化 B.与Ⅵ带相比,V带的水热条件更好 C.Ⅵ带风力小,气温低,太阳辐射弱 D.与Ⅳ带比,Ⅱ带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6.该山地位于(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 7.若在图中山地开辟一处茶园,最适宜的是( ) A.Ⅱ、Ⅲ B.Ⅲ、Ⅳ C.Ⅳ、Ⅴ D.Ⅴ、Ⅵ

提升题组 下图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2017山东临沂期中)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针阔混交林带 9.(2017山东临沂期中)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典范,其形成受下列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 A.纬度位置 B.山体坡度 C.大气环流 D.海拔 下图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2017安徽淮南一模)在T1时期( ) A.自然带①—②—③与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 B.自然带⑦为苔原带,只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沿岸 C.自然带⑤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洋流无关 D.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 11.(2017安徽淮南一模)在T2时期( ) A.阿尔卑斯山的雪线将降低 B.中低纬地区会变得更湿润 C.红树林海岸将向更低纬转移 D.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12.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写出A、B、C、E自然带的名称。(4分) (2)E→A→B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2分) (3)分析C自然带狭长的原因。(4分) (4)F处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E地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哪种分异规律?(6分) (5)说出D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6分) 13.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存在的不同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写出下列各自然带与图中A、B、C、D的对应关系。(4分) ①落叶阔叶林带②针叶林带③针叶阔叶混交林带④常绿阔叶林带 (2)判断图示自然带的分布反映的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6分) (3)说明北坡缺少森林植被的原因。(4分)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六章+增分练15+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版含解

增分练15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增分练第30页 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左图),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右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高山草甸带 D.热带季雨林带 2.山丘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过低 B.降水稀少 C.光照不足 D.土层瘠薄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山丘东南沿海一侧地下水盐度大,土层贫瘠,因而植被低矮稀疏。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 4.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第4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A.由南向北倾斜 B.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由东向西倾斜 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6.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A.南岭 B.太行山 C.天山 D.大兴安岭 答案5.B 6.A 解析第5题,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主要为山地灌木草地,东南方向主要为常绿林,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6题,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因此应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选项中只有南岭符合。 某研究小组5—9月选取祁连山南坡同一植被类型的四块不同样地,研究同一植被类型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上生物量的大小与前几个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下图示意四块样地灌丛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第7~8题。 7.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所在自然带不同 B.海拔不同 C.水热状况不同 D.地处坡向不同 8.乌鞘岭与野牛沟最大生物量出现的月份存在差异,下列自然原因可能正确的是() A.乌鞘岭距海近,7月累计水分最足 B.野牛沟纬度低,9月累计热量最足 C.乌鞘岭在7—9月的气候条件最好 D.野牛沟在7—9月的气候条件最好 答案7.C8.D 解析第7题,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因而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气候条件(水热状况)不同造成的;研究地都位于祁连山南坡,植被类型相同,所处的自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2)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3)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 【学生回答】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2019高考地理二轮(通用)拔升练及解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19高考地理二轮(通用)拔升练及解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选择题 (一)(2018·郑州二模)读我国部分相对高度在1 000 m以上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1--3题。 1.图示山地都有的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 2.与图中28°N以南山地有无针叶林存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光照B.热量 C.水分D.海拔 3.下列山地中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的是() A.莽山B.武夷山 C.神农架D.宝天曼 解析:1.A 2.C 3.D 第1题,依据图例,可看出图示山地都有常绿阔叶林。第2题,图示28°N以南山地中,有针叶林分布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没有针叶林分布,而东西部的主要差异是降水量,故C正确。第3题,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类似于当地水平自然带分异规律,可判断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图示宝天曼纬度最高,则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 (二)(2018天津六校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该山地若位于我国,可能是() A.秦岭 B.横断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南岭 2.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 A.距海近,降水多 B.海拔高,坡度大 C.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D.坡向朝南,温度高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该山地南坡山麓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山麓自然带是亚高山寒性灌丛草甸带。若位于我国,可能是喜马拉雅山脉,C项对。秦岭北坡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 项错。横断山脉主要存在东西坡差异,B项错。南岭南、北坡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项错。 第2题,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C项对。(三)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九寨沟和龙宫均会出现美丽的“五彩森林”(树叶以红、绿、黄为主的色彩丰富的森林景观)。据此完成第1~2题。 1.九寨沟和龙宫两地出现“五彩森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较低,地势相对高度较大 B.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C.深居内陆,气温日较差大 D.地处迎风坡,水汽充足 2.九寨沟一般在10月左右可以欣赏到美丽的“五彩森林”,龙宫要欣赏到此类景观,宜在() A.8月 B.9月 C.10月 D.11月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九寨沟和龙宫所处纬度较低,九寨沟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交汇处附近,龙宫位于云贵高原,两地地势相对高度都较大,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枫树等树种多,易出现“五彩森林”,故A项正确。第2题,“五彩森林”树叶由绿到红、黄的色彩变化具有时效性,一般在秋季;由图可知,九寨沟所处纬度较高,入秋时间较早,可以先欣赏到美丽的“五彩森林”;龙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