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皮椎间孔镜ULES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ULES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ULES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ULES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8 月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局麻下行经皮TESSYS椎间孔镜手术,于术前、术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按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的V AS评分低于术前的V AS评分(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的ODI指数均低于术前的ODI 指数(P<0.05)。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5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8%(44/50)。有3例患者出现手术侧足大拇指麻木,肌力4级,经营养神经及激素治疗于2周内恢复。结论:应用PELD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可靠。 标签: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人类常见的疾病,常因腰痛及伴随的下肢疼痛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现在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进步,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一种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型微创治疗方法[1],笔者所在医院在2012年初开始开展TESSYS椎间孔镜手术,至2012年8月份,已完成并随访经皮椎间孔镜手术50例,随访率为100%,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最长随访时间10个月。观察其术后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于2012年1-8月应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0~75岁,平均(36.4±11.3)岁。其中单节段45例,包括L4~5椎间盘29例,L5~S1椎间盘14例,L3~4椎间盘2例;双节段5例,均为L4~5及L5~S1椎间盘。所有患者经影像学资料及体征确定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无腰椎不稳及骨性椎管狭窄,经正规保守治疗2个月以上无效。 1.2 方法 手术器械为TESSYS脊柱椎间孔内镜系统(德国Joimax公司)及双极射频机(美国Ellman公司)。患者俯卧于手术床,腹下垫枕,标记好棘突正中线、椎间盘平行线、髂骨轮廓线;侧位透视下标定经关节突上缘的安全线及后外方斜行标志线通过手术间盘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与终板成角约60°。静脉给予镇静及止痛剂,使患者保持清醒状态。常规消毒铺巾后,取脊柱后正中线旁开12~14 cm 为进针点,用1%利多卡因做穿刺部位皮肤麻醉,并接上22 G穿刺针逐层穿刺到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效果分析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21T09:45:05.18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2期作者:易碧龙 [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有助于提升手术效果,缓解功能障碍和疼痛感,还能缩短恢复时长,是临床中值推广的技术。 常德市安乡县人民医院骨科 415600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组采用双盲法,观察组患者手术中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方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切口尺寸、术后卧床时长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手术优良率观察组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两组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有助于提升手术效果,缓解功能障碍和疼痛感,还能缩短恢复时长,是临床中值推广的技术。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微创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不仅会有腰背疼痛,严重者无法行走、瘫痪在床,临床中大部分患者经过保守治疗能恢复健康,少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才能解除病痛[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被广泛应用,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2]。我院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效果,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组采用双盲法,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8:21,年龄分布34-63岁,平均(47.2±4.8)岁,病程6-27个月,平均(15.3±3.5)个月;观察组男女比例17:22,年龄分布35-65岁,平均(47.7±4.4)岁,病程7-28个月,平均(15.9±3.7)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手术:采取俯卧体位,软垫置于腹下,行腰硬联合麻醉,切口起点为腰椎棘突间,向患侧做切口,将皮肤组织逐层切开,让锥板充分暴露出来,用C型臂X线透视机定位病变位置,之后行小开窗扩大,让神经根和硬膜囊充分显露,使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拉起,让病变的椎间盘露出,将病变的髓核组织摘除,无残留的髓核和椎间盘组织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逐层缝合切口。 1.2.2 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首先使用C型臂X线透视机定位病变位置,确定进针入路,患者呈侧卧体位,患侧在上,行局部麻醉,将穿刺针刺入,并在C型臂X线透视机辅助下,确定已进入椎间盘,再经由穿刺针将1mL亚甲蓝注入椎间盘进行造影,顺着穿刺针将导丝置入,之后在腰背部做0.8cm长切口,插入工作套管,用C型臂X线查看套管位置是否准确,无误后连接椎间孔镜,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在椎间孔镜辅助下定位黄韧带,在显示器引导下从工作通道将黄韧带切除,再扩大并修整椎管让工作套管进入,使神经根显露出来,将粘连的神经根后硬膜囊进行松解和分离,在染色的引导下将病变的髓核组织摘除,神经根完全降压后,撤除所有仪器,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切口尺寸、术后卧床时长;同时,术后6个月进行临床效果评定,包括优、良、可、差三个等级,优:基本没有腰部疼痛、下肢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生活不受影响,腰腿活动不受限;良:症状明显改善,疼痛轻微,生活基本不受影响,腰腿活动偶尔受限;可:症状有所缓解,腰腿能够适当活动,疼痛较轻;差:达不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记录和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当组间差异较大时,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切口尺寸、术后卧床时长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x±s)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 观察组手术优良率高达92.31%,远高于对照组的74.3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的产生与机械性压迫、炎症刺激等有关,通过手术能够消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但是在常规手术中,如果肌肉牵拉过

椎间孔镜的术后护理

椎间孔镜术后护理目前是临床护士和临床医生必须熟悉的基本护理,椎间孔镜手术不属于开放性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1、术后平卧位4~6h,监测生命体征平稳,翻身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采取轴线450,防止脊柱扭转,可采取左450~平卧~右450的方法,2h翻第一次,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二便有无异常。 2、第1~3天,行直腿抬高锻炼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初次由300开始,逐渐加大抬腿幅度,并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每天2次,注意观察针孔辅料,有无疼痛、红肿,每日消毒并更换敷贴。饮食以清淡、多汤水而富于营养忌油腻,煎炸食物。 3、第3~5天,加强以上锻炼,增加下床活动时间,巩固锻炼的效果,增加康复信心,应注意敷料情况,脱落及时更换。饮食以清补为主,多食蛋白质含量高及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类,乳制品。 4、第7~14天,开始腰背肌锻炼,提高腰背肌的力量,增强脊柱稳定性,开始用五点式,2周后可改为飞燕式,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逐渐增加次数,并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中,即使痊愈出院,也应坚持半年以上。 其实在大家关注椎间孔镜术后护理的同时椎间孔镜术前护理也是要注意的,在再谈泰可视椎间孔镜技术中我们要注意手术前的和患者沟通技巧,这就是在选择好患者的适应症的前提下让患者了解再谈泰可视椎间孔镜技术是个什么东西,我们好告诉他这是微创治疗骨科疾病

的最新的技术,当然这是真的,不是我们乱说的,同时还要告诉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多少钱,解除患者的顾虑,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椎间孔镜术后护理。 椎间孔镜术后护理比较重要的地方还有几点就是要和患者好好沟通,消除患者焦虑或者是心理焦急的因素,术后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最基本的椎间孔镜手术前要清淡饮食,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为手术做好准备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是骨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能够达到治愈效果。经过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无效可采取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具有术后恢复速度慢和费用较高以及创伤较大等缺陷。随着微创手术的逐渐发展和进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得到相应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具有并发症少和恢复时间快等优势,因此受到广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青睐。本文将主要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 标签: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进展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方法有:(1)手术治疗;(2)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患者腰腿疼痛,好发于青壮年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劳动强度和外伤等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人类在20岁以上者就出现椎间盘退变和抗负荷能力降低等情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基础上发展而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节段是:L 4/5 及L 5 /S 1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1)传统开放手术;(2)微创手术。随着脊椎外科内镜辅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取得显著进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够在直视下切除游离髓核组织,降低减压效果,最终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适应证 现阶段来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适应证正在不断的扩大之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从简单的治疗单纯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逐渐发展到治疗经椎间孔进入到椎管之内直接摘除髓核,一方面能够解决腰椎间盘突出问题,还能够解决骨性狭窄问题。相关资料研究表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够被适用在大多数椎间盘病变中,完成椎间孔扩大成型术。临床上,医生可以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具体突出部位来选择YESS(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或者TESS(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技术。一般情况下爱,对椎间孔外突出型患者采用YESS技术,对椎间孔内侧患者采用TESS技术。对于椎间孔内侧突出者,由于侧后方入路比较困难,因此应该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方式。 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技术操作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体位:(1)侧卧位;(2)俯卧位。我国医生更为习惯传统手术体位,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往往采取俯卧位。据研究资料显示,侧卧位的手术安全性非常高,为患者垫枕,继而开放患者的侧椎间孔,便于手术顺利进行。侧卧位舒适度显著高于俯卧位,但是侧卧位具有显著缺陷,无法进行双侧病变操作。基于此,临床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取患者俯卧位时,局部麻醉是大部分手术患者选择的麻醉方式,部分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或者全麻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01T15:48:20.1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作者:戴伟华徐兆万刘振 [导读] 潍坊医学院潍坊市人民医院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1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2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2500; 3青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潍坊 262500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引入为研究目的,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比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指数评定及术后疗效。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守治疗无效的腰间盘突出症开始逐步引入,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PTED),且经临床实践证明,此技术临床价值较高。潍坊市人民医院为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积极采用此技术,并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12月到2014年9月本院治疗的腰间盘突出患者70例,其中男33例,女37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为(48.3±5.4)岁,病程3~21个月,平均(11.9±2.5)个月。突出节段:单节段63例,其中L3~49例子,L4~537例,L5~S117例;双节段7例,均为L4~5和L5~S1。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在年龄、性别、突出节段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有患处放射性腰疼,检查时患侧下肢感觉减退,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经MRI、CT检查,显示腰间盘突出或脱出,无骨性椎管狭窄,无腰椎不稳。 1.3治疗方法 通过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方式,对照组中采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术前进行局部麻醉,采用德国脊柱椎间孔内镜系统和美国低温消融射频机,准备好亚甲蓝、3000ml生理盐水灌洗液后展开手术。(1)体位与穿刺点选择:选择取患者俯卧折刀位,腹部悬空,以扩张穿刺区面积、促使椎间隙后侧张开;标记棘突正中线、髂骨轮廓线及椎间盘平行线。(2)穿刺:X线透视下确定并标记出病变椎间隙体表投影;取椎间盘水平线及脊柱后正中线位置,在其侧12~13cm处进针,在进针点延伸向病变椎间孔纤维环外缘位置,以1%多卡因进行逐层浸润麻醉。与躯干矢状面呈10~20°角插入穿刺针,穿刺针经侧口放肌肉群刺入至病变间隙纤维环位置;透视下显示,18号针正位处于同侧椎间隙上关节突外侧边缘,穿刺针的侧位在椎间隙后1/6处。(3)置入导丝、扩张器及工作套管:待穿刺到位后,将穿刺针针芯取出,经穿刺针将导丝植入;退出穿刺针,在导丝与皮肤结合处以刀片做约为6-8mm的切口,沿导丝按照由细到粗顺序将扩张器逐级置入工作套管中;并在C型臂x先透视下更加明确套管进入长度,在扩张器植入过程中,若受关节突阻挡,则要用环钻环切在病变椎间隙处、患侧下位椎体上关节突肩部位进行椎间孔成型操作,但要注意,在进行环钻时要逆时针旋转,避免产生组织损伤,环切深度要控制在椎间孔内口,避免进入椎管,造成神经根、硬膜囊损伤。(4)染色:待工作套管到位后,插入椎间孔镜,并以0.9%氯化钠溶液清洗,观察髓核与纤维环,再次将穿刺针置入髓核内,注射亚甲蓝进行髓核染色。(5)摘除髓核:在椎间孔镜观察下,确定神经根、髓核及硬膜囊的位置,用髓核钳将髓核分次取出。在摘除髓核后,将椎间孔镜缓慢退出,仔细寻找行走神经、出口神经根,将神经根周围染色突出组织彻底切除。冲洗残留的髓核组织,采用射频技术进行止血,在纤维环成形后将外套管拔出,修复纤维环,并缝合皮肤。(6)术后处理:术后患者绝对卧床2d,在8~10d拆线,患者在1个月内要以卧床休息为主,3个月内避免进行剧烈腰部运动,要求患者必须佩戴腰围,待3个月后进行适量运动,并进行循序渐进训练,步入正常工作与生活。 1.4疗效评价 随访观察3个月,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定与优良率(参照Macnab标准,分为优、良、可与差4个等级。优: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显著缓解;良:患者术前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可:患者部分术前症状改善;差:患者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时间为42~98分,平均(60.5±1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2±11.6)分;术中出血量12~25mL,平均(20.5±2.1)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9±8.7)mL;术后5~23h可下床,平均(18.6±4.2)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5.0)h;住院时间5~7d,平均(5.8±0.5)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1.5)d;切口长度为0.8cm,显著小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的1.8cm;无血管损伤、椎间盘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或CT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被完全切除或部分切除。 2.2VAS评分、ODI指数评定 2组患者经治疗VAS评分、ODI指数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治疗优良率 观察组:优27例(77.14%),良4例(11.43%),可2例(5.71%),差2例(5.71%),优良率为94.29%。对照组:优15例

椎间孔镜简介

椎间孔镜简介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原理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以及ellman双频射频机,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使用椎间孔髓核切除术可以精确的对椎间盘进行手术而不触及健康组织。由于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在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环的完整性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在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代表一种全新的记住微创手术概念。可以开展从颈椎到腰5骶1所有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成型和纤维环修复。手术的满意疗效可以达到75%-90%。由于它的诸多优越性,目前国际脊柱外科领域已经公认椎间孔镜髓核切除术在将来会和发展完善的关节镜一样成为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优越性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一套完善和成熟的技术,由着名的德国脊柱外科医生ThomasHoogland(汤姆.胡兰德)等人在实施超过千例成功的手术后才开始向全世界推广。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_李正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李正宇 综述,侯伟光 审校 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李正宇、侯伟光)通讯作者:侯伟光,教授,硕士生导师, E -mail :hassenhobl@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7166103.html,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内窥镜;脊柱微创手术 [中图分类号]R 681.5+ 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93(2012)04-0634-03Doi :10.3969/j.issn.1672-7193.2012.04.035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脊柱微创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获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国内外报道有效率均在80%以上[1],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本文就脊柱内窥镜系统中研究较为活跃的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做一综述。1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发展概况 1975年,Hijikata [2]采用经皮后外侧途径髓核摘 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 , PLD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该技术在操作中看不到突出的椎间盘、 神经根及相应椎管内的改变,为一种间接减压。随着脊柱内镜的发展, 1982年Schreiber 等[3]将内窥镜技术引进经皮髓核摘除术中,在椎间盘后外侧“安全工作三角”区内置入5mm 左右的工作套管,在改良的关节镜辅助下完成椎间盘减压。其优点为可通过工作通道将关节镜置入椎间盘内, 可以看见椎间盘的改变,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减压。其缺点为只能通过工作通道可视椎间盘内的改变,但其操作是一种“盲”的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仍为一种间接的减压。1997年Yeung 研制出第3代经皮椎间孔镜,在内镜辅助下建立手术工作通道,在全监控下进行所有操作过程。但其适应症相对狭窄, 主要使用于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003年Hoogland 研究设计出具有比YESS 更为广泛适应症的THESSYS 技术,为一种更为彻底的直接减压技术。现代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已从过去的间接减压发展到直接减压,从过去治疗单纯的包容性椎间盘突出发展到直视下完成脱出、游离的各种类型的椎间盘突出,从过去单纯的减压发展到经皮椎间融合、经皮细胞移植等。临床上最常采用的两种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 术式分别为Yeung 等[4] 介绍YESS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和Hoogland 等[5] 提出的TESSYS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YESS 技术是一种组合式、多管道的经皮椎间孔内窥 镜系统,经Kambin 安全三角进入椎间盘,由内向外的切除椎间盘组织。但存在适应证狭窄,难以摘除脱出、游离的椎间盘组织等问题,为一种间接减压方法。Hoogland 设计的TESSYS 技术,由外向内的取出脱出或游离的椎间盘组织,为一种理想的直接减压方法,扩大了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但其对手术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初次开展或无丰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经验的脊柱外科医师。2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操作技术 2.1 YESS 腰椎间盘减压技术患者俯卧于可透X 线手术台上。沿腰椎棘突中心标定一条纵线,再沿突 出椎间盘水平标定一条横线,两线垂直相交,其交点为正位像病变椎间盘中心点。在侧位像上,沿病变椎间盘标定一条椎间盘的侧位线, 其与经椎间盘的横线的交点即为穿刺点。通常进针点位于棘突旁开8 14cm 。根据患者的体型及突出椎间盘的节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预定穿刺点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标准的YESS 穿刺点正位透视下穿刺针尖应位于椎弓根内侧缘连线,侧位透视下位于椎间盘后缘线上。逐 渐将穿刺针向内推进至Kambin 安全三角 [6-7] 。当穿刺针尖穿破纤维环时,可感到韧性的阻力感。椎间盘 造影,在X 线透视下将一定剂量的造影剂注入椎间盘髓核内,可诱发疼痛,从而判断椎间盘退变是否和患者腰痛有明显关系,造影后可以显示椎间盘形态及椎间盘退变的程度。经穿刺针插入导针。安放工作套管、建立工作通道。在椎间孔镜监视下,用髓核钳切除病变的髓核组织。采用射频消融清除入路中的软组织,辅助椎间盘消融和减压及纤维环撕裂皱缩成型。2.2 TESSYS 腰椎间盘切除减压技术 患者俯卧位。 在正位透视下标定一条腰椎棘突中线,再沿髂棘最高点做一水平线,在中心线旁开12 14cm 处选一穿刺点,再做一经髂棘最高点至腰5骶1椎间盘中心的斜线。此线即为穿刺的方向和角度。在侧位像上,该线

全部步骤(椎间孔镜)手术教学文案

STORZ椎间孔镜技术操作步骤 概念 德国STORZ 的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由外向内(outside-in)”技术。使用由德国STORZ公司专利的、独特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手术器械,从病人身体侧方或侧后方进入椎间孔,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工作套管放在硬膜外腔,神经根的下部,因此,可以避免损伤神经根。工作套管不放在椎间隙,从椎间盘纤维环之外使用STORZ独特设计的一套完整的手术器械,在内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后,使用美国ellman公司独特设计的、可控制长度和弯曲角度的双频射频机专用的Trigger-Flex双极技术消融残余组织、止血、和利用局部热收缩的原理,封闭破损的纤维环。手术时,病人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医生和病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实施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整个手术过程可以不到1小时,病人在手术后当天就可以出院。手术可以在门诊手术室完成。与目前其它的脊柱微创髓核摘除技术相比,STORZ椎间孔镜技术适应症更广、更微创、损伤更小、效果更明显、恢复更快。 TESSYS?椎间孔镜技术原理图示 安全三角区用椎间孔镜和相应配套器械在安全三角区摘除突出的髓核 手术入路侧面观手术入路背面观手术入路轴向观 手术前L5-S1左侧尾端突出髓核随碎片解压后的神经根手术后L5-S1左侧尾端

手术前L3-L4外侧向椎间盘突 突出的髓核碎片解压后的神经根手术后出 标准配置器械和设备 椎间孔镜 STORZ提供两个系列的椎间孔镜。一个是独特设计的专门配 合其光电一体机的椎间孔镜,另一个是可以与其它光源和摄 像系统兼容的椎间孔镜。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最大可以达到 3.7 mm。 手术器械 STORZ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手术器械。既可以实施椎间孔镜下手术,也 可以实施经皮穿刺手术。 环钻 STORZ专门为扩大椎间孔设计的环钻可以安全有效地扩大椎间孔,不 会损伤到神经和其它软组织。 射频机: 脊柱外科专用的Ellman(Elliquence) 4.0/1.7 MHz双频射频机。专门 为髓核消融和纤维环收缩设计的两档双极功能(双极消融和加力双 极消融)。专利的独特设计的可伸缩、可弯曲双极射频电极可以通 过椎间孔镜的工作腔达到工作部位,根据手术的需要任意改变工作 方向。 选配件 治疗椎管狭窄器械 STORZ专门为治疗椎管狭窄独特设计的一套完整手术器械可以通过 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治疗椎管狭窄。 光源摄像一体机 STORZ专门为脊柱微创手术独特设计的光源摄像一体机。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18T17:11:54.82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作者:贺竞之 [导读] 研究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可行性。 湘乡市中医院湖南湘潭 411400 【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两组,开放组采用传统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经皮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治疗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和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皮组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开放组,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经皮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治疗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切口小,出血少,可减少神经损伤等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可行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疾病,可引起慢性腰腿疼痛,经保守治疗可获得一定效果,对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创伤大且出血多,术后可合并严重疼痛,且可对腰背部软组织和肌肉造成广泛剥离损伤,导致患者疼痛。近年来,脊柱微创手术不断发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特点,对椎旁软组织损伤小且疼痛轻,术后可快速恢复[1-2]。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为常见代表性手术,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可经侧方入路进行髓核摘除,创伤小,安全性高,本研究探讨了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可行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两组,开放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3岁-80岁,平均年龄为45.92±2.47岁。左侧和右侧各有26例和24例。经皮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2岁-79岁,平均年龄为45.01±2.52岁。左侧和右侧各有27例和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开放组采用传统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经皮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局部麻醉,用22号穿刺针向椎间盘,将1毫升亚甲蓝以及5毫升碘海醇造影剂混合注射,造影后取出穿刺针,之后将18号穿刺针插入,再拔出穿刺针,用尖刀片将穿刺点皮肤切开0.7厘米左右,将套筒逐级扩张至椎间盘后缘,最后将工作套管植入,不能改植入椎间孔镜,后将椎间孔镜相关器械连接。给予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在镜下进行双极电凝止血,将工作通道转动,磨削关节突,并进行椎管扩大和成形,通道缺口壁将硬膜囊和神经根挡在后内侧。通过不同型号髓核钳交替,彻底清除游离和突出的髓核组织,对残余纤维环和髓核用高频等离子刀头消融。镜下观察有无神经根松弛、活动性出血,若无,可退出工作通道,并对切口缝合一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治疗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和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 优:症状、体征改善,疼痛评分0-3分;良:症状体征减轻,疼痛评分4-6分;差:达不到上述标准[3]。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采用χ2检验、t检验, P值低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治疗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经皮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治疗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如表1.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效果显著。 标签: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开放手术 手术成为现今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多需采取手术方案。常规开放性手术可有效恢复患者病症,但术中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限制其使用范围[1]。经皮椎间孔镜基于微创技术发展而来,所具备的微创优势及应用效果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本文就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分析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表现、CT、X线、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1.62±3.75)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8.41±1.56)年;观察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2.10±3.84)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8.52±1.569)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放手术,患者取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于病变椎间隙做切口约6~7 cm,顺次切开皮下组织,根据病变情况,做椎板扩大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术,切除增厚黄韧带,硬膜及神经根粘连,予以松解;摘除髓核,行侧隐窝扩大术。术后引流,抗生素治疗1~2 d。 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患者经C型臂X线机定位下,确定进针位置,行局麻。取18G穿刺针穿透至椎间隙,取青蓝胭脂红对比显影液1~2 mL 注入椎间盘内,确定椎间盘结构及纤维环。置入导丝,逐级扩大工作通道至7.5 mm。切除突出的髓核,在直视下,根据染色椎间盘进行摘除,确定无游离的椎间盘碎块,以双极射频消融技术修复破损的纤维环。术后无需放置引流,抗生素治疗1 d,第2 d以腰围保护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椎间孔镜介绍与效益分析

德国 Maxmorespine 椎间孔镜推荐方案 一、 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最新的技术;欧洲前脊柱协会主席Thomas hoogland 博士是椎间孔镜技术(T HESSYS)发明人, 90 年代投入使用就得到骨科微创学界认可。 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技术”于 2007 年开始使用,目前hoogland 博士扩展应用于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孔镜下的融合进行内固定、脊柱结核微创治疗等新领域,临床疗效 和学术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骨科大夫专注于该技术的拓展。 二、Maxmorespine 椎间孔镜技术是最安全的技术。安全性得到世界公认。根据上一代手术器械环锯对神经损伤频繁事故,Thomashoogland 博士独创带有神经保护钝头的骨钻来扩张椎间孔。并通过棘突关节外上缘导丝引导进入技术,使扩孔更加精准、安全。避免上一代环锯定位不准,打滑,损伤神经现象发生。也大大简化操作难度,降低该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 求。使医院能够快速、安全开展该技术。 三、Maxmorespine 椎间孔镜技术是最微创的技术。腰椎间盘突出、脱垂型病例,椎管狭窄患者,腰椎术后粘连复发等 患者,首选椎间孔技术。微创侧路穿刺定位,安全扩大椎间孔8mm。椎间孔镜(直径6.3mm)通过安全三角区进入纤维环外突出髓核部位,椎间孔镜直视下直接摘除病变髓核,清除脱出的碎片;中央型突出,压迫椎管,直接摘除突出组织;游离型、 黄韧带肥厚、钙化、椎管狭窄、可摘除各种病变软组织、清理骨质。术后效果立显。治愈率达到 96%。微创出血少,不损伤椎板、韧带、纤维环等固定椎体组织,减低术后神经粘连,关节不稳问题。 四、椎间孔镜技术优势总结: 1 、微创通过侧方入路到达安全三角区域,避免传统后路手术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 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 2、目的直接直接摘除突出髓核,解除腰间盘等组织对神经压迫,术后效果立显。疼痛缓解、消除。 3、适应症广能处理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窥镜下使用特殊的射频 电极,可型纤维环成型和环状神经分支阻断,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 4、并发症低创伤小,形成血栓和感染的几率低;术后不会在后方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造成椎管和神经的粘连。 5、安全性高局麻麻醉,术中能与病人互动,特殊钝头骨钻设计不伤及神经和血管;基本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晰,大大

椎间孔镜技术

椎间孔镜的未来趋势及应用 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医疗和医疗器械行业都受到了不小冲击。对于医疗行业:新型医改方案的实施,药品的零差价销售。使医院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只有靠先进的设备,尖端的技术,才能创出新的财富。我们这里让你成就新的财富梦想、、、、、 微创医学是未来医学的发展的最终方向,微创技术已成为本世纪医学领域的主流技术,广泛应用于疼痛科,脊柱外科、骨科。椎间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方式,安全性、治愈率大大提高,是一次椎间盘手术的技术创新。 脊柱微创的椎间孔镜技术是未来几年内国内各大医院(包括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的必选临床治疗项目,以其治疗价格合理、创伤小、风险小、安全、疗效满意,所以此技术也越来越被更多的患者接受,发展前景会特好,抢先一步,抓住机遇,创造新的财富梦想。 新一代臭氧型椎间孔镜,长度,160mm,0度直视,无死角盲角。更大的器械通道,外径5.5mm,皮肤切口只有6mm只缝一针或不缝针。穿刺入路灵活多变,(后路或椎板间入路,后外侧安全三角入路,远外侧水平入路,椎间孔入路)危险性极低。操作难度小,无需打磨椎间骨关节,术中出血极少,配有独特的臭氧通道可有效解除N根水肿、粘练及无菌性炎症固锁液态髓核、预防术后感染。 在镜下可以明显的看到神经、硬膜囊与突出之间的关系,突出对硬膜囊的压迫、刺激没有了,你说能没有疗效吗?关于一些对椎间孔镜介绍的资料说,利用双极射频修复纤维环这是不对的,但确实可以使破损的纤维环缩小,我们的主张是对于突出的髓核的取出,并不是去取正常的髓核。 治疗椎间盘突出要想达到一个好的临床远期疗效我们必须解决二点: 一是,解除突出压迫,一些国内专家认为下肢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与突出没有关系,主要是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这是不对的,突出会引起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受阻,使神经根产生水肿、粘连,进而再次引发临床症状,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突出,传统的激光、射频、臭氧等只单纯的进行盘内减压,突出无法完全还纳,这也是疗效不好的主要原因。 二是,液状髓核溢出是致炎的根源,髓核内含有多糖多巴胺是导致无菌性炎症产生的主要物质,在解决了突出的同时,我们还要进而解决髓核溢出的问题,只有这两点都解决了才能达到一个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一、责任护士及时与医生沟通麻醉方式,实施麻醉术前护理常规。(静脉复合麻醉+局麻术前禁饮食6小时) 二、1、心理护理(关键) A、告知病人手术的名称、讲解其优越性(微创、安全、有效、痛苦小、住院时间按短),告知并解释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适感觉,术中可能出现的感觉及时告知手术医生,使病人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的配合治疗。 B、鼓励病人与同种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人交流,增强战胜 疾病的信心。 C、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给予心理支持。 2、完善术前检查:给予病人做术前准备(禁饮食、更换病原服、备皮、颈托、腰围的使用,卧床期间大小便的指导及翻身活动),静脉抽血检查、CT片、CR片或者是MR 片,心电图; 6、术前即刻测生命体征:异常时通知医生,决定是否延 期手术。 7、步入手术前:指导患者取出义齿,告知患者贵重物品 勿带入手术室(首饰、手机等)。 8、指导患者穿好病员服,提前入厕方便,护士带好完善 病历、影像片及术中用药将病人送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 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病员情况,给病员及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1)测生命体征,了解麻醉方式,实施该麻醉护理常规,术后禁饮食6小时,根据术后医嘱,腰围加压6h, (2)告知病人及家属需要卧床24小时,计算出起床时间告知病员及家属。 (3)告知病人及家属病人在卧床时间内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不可食用易产气、不易消化等食物(如:豆制品、牛奶、水煮 蛋,高糖食品等)。 (4)告知病人及家属起床时须有医务人员指导下床姿势,(下床时如病人坐起后出现头晕,嘱病人立即卧床休息,再择期起床 活动)。并告知病人如提前下床的危害及发生椎间盘再次突出 的可能性。 (5)保持轴线翻身,四肢活动. (6)指导床上大小便.(告知病人如何使用) (7)告知病人起床后在7天内不可取坐位,一个月内起床活动必须佩戴腰围,三个月内坐车必须佩带腰围,10天拆线。(8)下床姿势:平卧位—俯卧位—屈膝卧位(佩戴腰围)—站立上床时反之。 (9)注意观察刀口渗血情况,下肢肌力,皮肤感觉及运动状况。

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围手术期护理

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6-08-10T14:02:05.6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作者:郑婉青[导读] 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出院后定期复查,若出现腰部及双下肢异常情况应随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郑婉青(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浙江杭州 310016)【摘要】总结45例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注意出院指导及康复指导。45例患者手术顺利,经过治疗及护理下肢剧痛麻木等方面均获得了满意的改善并康复出院。 【关键词】腰椎键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285-02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软组织损伤小、脊柱节段生理结构保持完整,不影响节段稳定性、单侧手术可行双侧减压等优点。我科2015年开展该技术以来,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7~64岁,均有腰部及下肢疼痛或麻木不适症状。术前均经X线检查确定节段稳定性、髂嵴高度、椎间孔大小情况;CT检查了解椎间盘后方钙化及椎间孔情况;MRI明确椎间盘突出位置、角度预判等。排除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及脊柱感染、肿瘤、结核等。 1.2 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为局麻,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C臂机引导下,从工作套管置入椎间孔镜,在镜下用各类钳夹取、清理突出的髓核、纤维化及钙化等组织,使受压神经根减压,术中使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和清理。 1.3 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为术后下肢疼痛立即缓解,术后1d腰围使用下床如厕,术后3d出院,术后1月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2.1 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病程时间长,对于手术效果十分期待,其中2例患者为腰部剧痛,卧床不起,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出现明显的焦虑、甚至烦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其消极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45例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患者准备完成各类常规的血液、X线摄片、MRI、CT、心电图等检查,并做好各类检查前的相关注意事项的宣教。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尤其是有无其他先天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及时与医生沟通。 2.1.3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方法、优缺点及术后恢复、用药,功能锻炼等情况,让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认识。术后功能锻炼先讲解动作要点,后观看视频,再演示动作步骤,使患者能直观明白锻炼的重要性、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术后护理2.2.1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双下肢感觉、活动、血供变化情况,术后特级护理24小时,至少每2小时测量生命体征一次,评估患者肢端、血供、活动、肌力情况并及时记录。与患者交流,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及时了解患者症状有无好转或有哪些变化。本组45例术后生命体征均平稳,2例患者术后患肢肌力减弱,按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改善。 2.2.2切口护理该手术切口小,仅需缝合一针,但也应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干洁,如切口敷料渗血明显因及时通知医生更换。观察切口周围有无肿胀,如切口敷料干洁,但切口周围肿胀明显,可能发生血肿,及时通知医生。本组45例均未出现切口出血,感染等情况。 2.2.3疼痛每日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每日睡眠时间大于6小时,不因疼痛影响功能锻炼。本组45例患者术后VAS评分平均3分。 2.2.4饮食指导手术采用局麻,术后无需禁食,可进食高热量、富含蛋白质易消化且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鱼、虾、瘦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甜食、牛奶、豆浆或难以消化以免引起腹胀不适。 2.2.5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当天就可在床上行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于床上,双上肢平放于身体两侧,双下肢伸直,足背尽量背伸,交替抬高45~60度范围内,维持5秒左右,每天锻炼2次,每次5组/次,每组10次。[1] 2.3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2. 3.1神经损伤多为出口神经根损伤较常见,表现为肢体麻木,肌力下降,对症治疗和神经营养治疗后可改善。本组45例患者均未出现。 2.3.2血管损伤较为少见。多因穿刺损伤节段血管分支。术后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活动、肌力情况,必要时行MRI检查确诊。本组患者未出现该并发症。 2.3.3血肿形成术中镜下器械损伤炎性增生血管及反复干扰椎间孔外组织可引起血肿形成。局部血肿形成压迫神经根可引起患者下肢感觉麻木,肌力减退,出现该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对症治疗,必要时二次椎间孔镜术清除血肿。本组患者未出现该并发症。 2.4 出院指导术后3个月内佩戴腰围以保护腰椎,3个月内避免负重,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嘱患者坚持卧硬板床注意腰部保暖防寒,平时不要长期穿3cm以上高跟鞋,可做游泳、慢跑等运动。不可久坐沙发矮凳等,[2]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多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加强户外活动,防止骨质疏松。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出院后定期复查,若出现腰部及双下肢异常情况应随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小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