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

第八章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

第八章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
第八章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

第八章商业银行现金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是指()。

A.现金

B.库存现金

C.现金资产

D.存款

答案:B

2. 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是()。

A.存款准备金

B.贷款

C.存放同业存款

D.现金

答案:C

3. 在银行间确认转账与过程中的支票金额是指()。

A.现金

B.支票

C.托收中的现金

D.本票

答案:C

4. 现金资产中唯一以现钞形态存在的资产是()。

A.库存现金

B.在中央银行存款

C.存放同业存款

D.托收中的现金

答案:A

5. 商业银行灵活调度头寸的最主要的渠道或方式是()。

A.贷款

B.同业拆借

C.存款

D.证券回购

答案:B

6. 金融体系的最后贷款人是()。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保险公司

D.证券公司

答案:A

7. 现金资产管理的首要目标是()。

A.现金来源合理

B.现金运用合理

C.将现金资产控制在适度的规模上

D.现金盈利

答案:C

8. 银行维持适度现金资产存量的必要保障是()。

A.适时灵活地调节现金资产存量

B.现金来源合理

C.现金运用合理

D.适时灵活地调节现金资产流量

答案:D

9. 主要适用于对非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的方法是()。

A.法定存款准备金计算法

B.滞后准备金计算法

C.同步准备金计算法

D.超额存款准备金计算法

答案:B

10. 以下不属于解决压缩库存现金的技术性问题的是()。

A.要掌握好现金的票面结构

B.要充分发挥中心库的调剂作用

C.要掌握储蓄现金收支规律

D.创造条件使储蓄所上缴的现金当日入账

答案:C

11. 按照法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是()。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超额准备金

C.备用金

D.向中央银行借款

答案:A

12. 各种变现途径的现金来源(资产类)不包括()。

A.现金

B.从中央银行拆入现金

C.短期证券

D.证券回购协议

答案:B

13. 各种拆借途径的现金来源(负债类)不包括()。

A.从中央银行拆入现金

B.从其他银行拆入资金

C.各种商业票据

D.大额定期存单

答案:C

14. 以本期的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本期的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是()。

A.同步准备金计算法

B.滞后准备金计算法

C.权益法

D.汇总法

答案:A

15. 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主要取决于()。

A.贷款的运用

B.贷款使用的范围

C.贷款的发放

D.贷款的收回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一般包括()。

A.库存现金

B.在中央银行存款

C.存放同业存款

D.托收中的现金

答案:ABCD

2.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

A.准备金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超额准备金

D.备用金

答案:BC

3. 各种变现途径的现金来源(资产类)包括()。

A.短期证券

B.证券回购协议

C.各种商业票据

D.存放于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答案:ABCD

4. 各种拆借途径的现金来源(负债类)包括()。

A.从中央银行拆入现金

B.从其他银行拆入资金

C.财政账户

D.大额定期存单

答案:ABCD

5. 银行创新的现金来源渠道包括()。

A.期权

B.期货

C.证券化贷款

D.证券化资产

答案:ABCD

6. 现金资产管理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

A.效益性原则

B.适度存量控制原则

C.适时流量调节原则

D.安全性原则

答案:BCD

7.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可用头寸,银行可以用来()。

A.进行投资

B.清偿债务

C.贷款

D.提取业务周转金

答案:ABCD

8. 影响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主要有()。

A.存款波动

B.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因素

C.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D.财政性存款因素

答案:ABCD

9. 商业银行头寸调度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

A.同业拆借

B.短期证券回购及商业票据交易

C.通过中央银行融资

D.商业银行系统内的资金调度

答案:ABCD

10. 影响银行库存现金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有()。

A.现金收支规律

B.营业网点的多少

C.后勤保障的条件

D.与中央银行的距离、交通条件及发行库的规定

答案:ABCD

11. 匡算库存现金需要量主要应考虑两个因素,分别是()。

A.现金的用途

B.库存现金周转时间

C.库存现金支出水平的确定

D.库存现金收入水平的确定

答案:BC

12. 银行库存现金周转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A.银行营业网点的分布状况和距离

B.交通运输工具的先进程度

C.经办人员的配置

D.出入库制度与营业时间的相互衔接情况

答案:ABCD

13. 要切实管好库存现金,使库存现金规模经常保持在一个适度规模上,还需要银行内部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做到()。

A.将库存现金状况与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

B.实现现金出纳业务的规范化操作

C.掌握储蓄现金收支规律

D.解决压缩库存现金的技术性问题

答案:ABCD

14. 储蓄的现金收支一般规律包括()。

A.在正常情况下,下午取款的平均数大于上午

B.在营业过程中,客户取款和存款在正常情况下基本相等

C.在正常情况下,上午取款的平均数大于下午

D.在一般情况下,每个月出现现金净收入和净支出的日期基本不变

答案:BCD

15. 商业银行在同业的存款需要量,主要取决于()。

A.使用代理行的服务数量和项目

B.代理行的收费标准

C.可投资余额的收益率

D.可投资余额的利用率

答案:ABC

16. 在中央银行存款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

A.向中央银行借款

B.同业拆借

C.法定存款准备金

D.超额准备金

答案:CD

17. 超额准备金的含义是()。

A.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后的余额

B.商业银行可用资金

C.在存款准备金账户中,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

D.按照法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

答案:ABC

18. 传统的现金来源有()。

A.备用金

B.银行投资的各种短期证券

C.银行通过各种途径拆入的现金

D.存款

答案:BC

19.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指在中央银行超出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银行可以用来进行日常的各种支付和贷放活动,如()。

A.支票的清算

B.短期投资

C.电子划拨

D.其他交易

答案:ACD

20. 商业银行头寸调度的重要渠道,也是商业银行的二级储备的是()。

A.短期证券

B.商业票据

C.长期投资

D.同业拆借

答案:AB

三、判断题

1. 库存现金的主要作用是银行用来应付客户提现和银行本身的日常零星开支。库存现金的经营原则就是保持适度的规模()。

A.对

B.错

答案:对

2. 存款准备金已经演变成为中央银行调节信用的一种政策手段,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得动用,缴存法定比率的准备金不具有强制性()。

A.对

B.错

答案:错

3. 当法定存款准备金提高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就相应减少,其信贷扩张能力下降;反之,当法定存款准备金下降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就增强()。

A.对

B.错

答案:对

4. 传统现金来源有两类:一类是银行投资的各种短期证券,该类现金通过资产管理取得。另一类为银行通过各种途径拆入的现金,此类现金通过负债管理取得()。

A.对

B.错

答案:对

5. 当银行有充足资金时,银行可以临时性购买政府债券或其他证券,获取利息收入;同时,证券的卖方同意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确定的价格购回这些证券。银行若需现金,返售这部分金

融证券便可以取得现金()。

A.对

B.错

答案:对

6. 中央银行可以拆借现金给会员银行,按中央银行确定的贴现率计算利息,并且这一利息固定不能调整()。

A.对

B.错

答案:错

7. 大额定期存单是大工商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它是银行筹措资金的较好途径。但大额定期存单在货币市场上不具有流动性()。

A.对

B.错

答案:错

8. 银行可以通过争取政府财政税收账户来解决银行现金需求。这一账户通过投标设立,提供高利息的银行获得此账户()。

A.对

B.错

答案:对

9. 适度的流动性是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银行盈利性与安全性的平衡杠杆()。

A.对

B.错

答案:对

10. 就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而言,其存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其盈利能力。存量过大,银行付出的机会成本就会增加,从而影响银行盈利性目标的实现;存量过小,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则会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直接威胁银行经营的安全()。

A.对

B.错

答案:对

11. 银行必须根据业务过程中现金流量变化的情况,适时的调节现金资产流量,以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具体来讲,当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入大于流出时,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就会上升,此时需及时调整资金头寸,将多余的资金头寸运用出去;当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入小于流出时,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就会减少,银行应及时筹措资金补足头寸()。

A.对

B.错

答案:对

12. 在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滞后准备金计算法,主要适用于对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另一种是同步准备金计算法,它主要适用于对非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

A.对

B.错

答案:错

13.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变动,会导致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变化,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因此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保留的存款不宜过多()。

A.对

B.错

答案:对

14. 一般来说,对公存款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转账形式进行的,个人储蓄存款和部分对公存款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现金收支来表现的()。

A.对

B.错

答案:对

15. 贷款的收回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也因贷款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他行开户的贷款企业归还贷款时,会使本行超额准备金增加,而本行开户的贷款企业归还贷款则不会影响超额准备金的需要量()。

A.对

B.错

答案:对

16. 当商业银行头寸不足时,可以在市场上通过买入证券回购协议的方式补足头寸;而当头寸多余时,则可以通过售出证券回购协议的方式将资金调出()。

A.对

B.错

答案:错

17. 上级行库存现金的周转也包含了下级行库存现金的周转时间,因而,管理层次多的银行与管理层次较少的银行相比,其库存现金周转也长一些()。

A.对

B.错

答案:对

18. 银行有必要对运送现金的成本收益做一个比较,以决定最适度的送钞量。在这个最适度的送钞量上,银行为占用库存现金和运送现金钞票所花费的费用之和应当是最小的()。

A.对

B.错

答案:对

19. 如果使用代理行的数量和项目较多,同业存款需要量也较多;反之,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就较少()。

A.对

B.错

答案:对

20. 代理行的收费标准越高,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就越小()。

A.对

B.错

答案:错

21. 库存现金越多,流动性越强,则盈利性越差()。

A.对

B.错

答案:对

22. 银行库存现金是其为了完成每月现金收支活动而需要持有的即期周转金()。

A.对

B.错

答案:错

23. 由于银行从提出现金调拨申请到实际收到现金需要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必须有一个时间的提前量。决不能等现金库用完才申请调拨。同时,以后为了应付一些临时性的大额现金支出也需要有一个保险库存量()。

A.对

B.错

答案:对

24. 银行库存现金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公出纳业务现金收支的规范化程度()。

A.对

B.错

答案:对

25. 如果同业存款中可投资余额的收益率较高,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就少一些;否则,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就较多()。

A.对

B.错

答案:对

四、问答题

1.商业银行现金资产一般包括哪几类?

答:现金资产是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1)库存现金。是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库存现金的主要作用是银行用来应付客户提现和银行本身的日常零星开支。

(2)在中央银行存款。即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存款准备金。它包括两部分: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二是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照法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它具有强制性。超额准备金有两种含义:广义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后的余额,即商业银行可用资金;狭义的超额准备金则是指在存款准备金账户中,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通常所说的超额准备金是指狭义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

(3)存放同业存款。存放同业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流动性强,可以视同现金资产。

(4)托收中的现金。托收中的现金是指在银行间确认转账过程中的支票金额。

2.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来源有哪些渠道?

答:(1)传统的现金来源。各种变现途径的现金来源(资产类):

①现金。②存放于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当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超过了法定额度,就可以取出满足临时性现金需求。③短期证券。通常指各种短期政府债券及其他各种即将到期的证券。④各种商业票据。⑤其他有变现能力的资产,指地方政府债券和其他各种政府机构债券。⑥证券回购协议。当银行有充足资金时,银行临时性购入政府或其债券,获取利息收入;银行若需现金时,返售这部分金融证券以取得现金。

各种拆借途径的现金来源(负债类):①从中央银行拆入现金。中央银行可以拆借现金给会员银行,按中央银行确定的贴现率计算利息。②从其他银行拆入资金。③证券回购。为了取得现金,银行可以短期卖出持有的各种证券,并承诺在将来某一时间以商定的价格购回这部分证券。④大额定期存单。大额定期存单是大工商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它是银行筹措资金的较好途径,具有相当的流动性。⑤财政账户。银行可以通过争取政府财政税收账户来解决银行现金需求。⑥国外现金来源。在国外资金市场上借款是有国际业务的银行的资金来源,例如借入欧洲美元等。⑦其他形式的负债。银行可以发行自己的票据来筹措资金,例如银行债券。

(2)创新的现金来源。银行创新的现金来源渠道包括各种形式的期权、期货、证券化贷款和证券化资产,以及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等等。银行的这些新金融业务属于资产负债表外活动或资产风险管理新方法。

3.简述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1)适度存量控制原则。“适度存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现金资产的存量总量适度。按照存量管理理论,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微观个体应使其非盈利性资产保持在最低的水平上。就商业银行而言,现金资产是不能给银行带来直接收益的,其存量过大,将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如果存量过小,则增加流动性风险,直接威胁银行经营的安全。因此,应将现金资产控制在适度的规模上。二是指现金资产的存量结构也应合理。银行现金资产由库存现金、同业存款、在中央银行存款和托收中的现金组成。这四类资产从功能和作用上有不同的特点,其合理结构有利于存量最优。因此,存量适度控制的同时也要注意其结构的合理性。

(2)适时流量调节原则。随着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进行,其资金始终处于动态过程之中,最初的存量适度状态会被新的不适度状态所替代,因此,银行必须根据业务过程中现金流量变化的情况,适时调节现金资产流量。具体来讲,当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入大于流出时,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上升,此时需及时将多余的资金头寸运用出去;当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入小于流出时,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减少,银行应及时筹措资金补足头寸。因此,适时灵活地调节现金资产流量是银行维持适度现金资产存量的必要保障。

(3)安全性原则。库存现金是银行现金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银行日常营业支付之用,是现金资产中唯一以现钞形态存在的资产。因此,对库存现金的管理应强调安全性原则。

4.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有哪些?

答: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滞后准备金计算法,主要适用于非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另一种是同步准备金计算法,主要适用于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

(1)滞后准备金计算法。滞后准备金计算法是根据前期存款负债的余额确定本期准备金的需要量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银行以两周前的七天(若把这一周设为第一周,则可根据它计算第三周应持有的准备金的平均数)作为基期,以基期的实际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准备金持有周应持有的准备金的平均数。

(2)同步准备金计算法。同步准备金计算法是指以本期的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本期的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通常的做法是:确定两周为一个计算期,如从4月23日(星期二)至5月5日(星期一)为一个计算期,计算在这14天中银行交易性账户存款的日平均余额。准备金的保持期从4月25日(星期四)开始,到5月7日(星期三)结束。在这14天中的准备金平均余额以4月25日到5月5日的存款平均余额为基础计算。

5.影响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主要有哪几种?

答:(1)存款波动。商业银行的存款包括对公存款和储蓄存款。一般来说,对公存款变化通过转账形式进行,如本行客户对他行客户付款,导致对公存款下降,同时本行超额准备金流出;本行客户收取他行客户支付的款项,则会使本行对公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增加。个人储蓄存款和部分对公存款的变化通过现金收支表现。当存款增加时,先使现金增加,当银行将现金交存中央银行后,超额准备金增加;反之,存款下降,银行现金支出增加,导致超额准备金减少。因此应重点分析导致存款下降的情况,因为只有此时才使超额准备金需要量增加。

(2)贷款的发放与收回。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贷款使用的范围。如贷款的使用对象是本行开户的企业,则本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不会发生变化;如

贷款的使用对象是他行开户的企业,或者本行开户的企业取得贷款后立即对外支付,则会减少本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从而使本行的超额准备金下降。此时,银行就需要准备足够的超额准备金。同理,贷款的收回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也因贷款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他行开户的贷款企业归还贷款时,增加本行超额准备金,而本行开户的贷款企业归还贷款则不会影响超额准备金的需要量。

(3)其他因素对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第一,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因素。当分析期内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数大于归还中央银行借款数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会上升;反之,其超额准备金数额就会下降。第二,同业来往因素。若商业银行在分析期中同业往来科目是应付余额,则在这一时期内,该行要向他行归还的拆入款大于应该收回的拆出款,该行的超额准备金下降;反之,如果同业往来科目为应收余额,则该行的超额准备金就会上升。第三,法定存款准备金因素。当分析期内需要调增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就会从超额准备金中解缴法定准备金,从而减少超额准备金余额;而当分析期内调减法定存款准备金时,调减的部分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第四,信贷资金调拨因素。当分析期内需要调出信贷资金时,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而当可以调入信贷资金时,就会增加超额准备金。第五、财政性存款因素。财政性存款的上缴会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6.确定银行库存现金规模?

答:(1)库存现金需要量的匡算。银行库存现金是为了完成每天现金收支活动而需要持有的即期周转金。匡算库存现金需要量主要应考虑两个因素。

①库存现金周转时间。银行库存现金周转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银行营业网点的分布状况和距离;交通运输工具的先进程度和经办人员的配置;出入库制度与营业时间的相互衔接情况等。一般来说,城市银行网点的分布距离较近,而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库存现金的时间就较短;农村银行网点一般比较分散,相互之间的距离较远,而且交通运输条件也较差,其库存现金周转时间也较长。同时,银行的库存现金是分系统按层次供给,因此,上级行库存现金的周转也包含了下级行库存现金的周转时间,因而,管理层次多的银行与管理层次较少的银行相比,其库存现金周转也长一些。

②库存现金支出水平的确定。在银行业务活动中,既有现金支出,又有现金收入,从理论上讲,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都会影响现金库存。但在测算库存现金需要量时,我们主要考虑做支付准备的现金需要量,不需要考虑所有的现金收支,因此,银行通常只需考察现金支出水平。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一些季节性和临时性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可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现金支出水平:

即期现金支出水平=前期平均支出水平×保险系数×历史同期平均发展速度

其中:

前期平均现金支出水平=前30天现金支出累计发生额/30

保险系数=标准差×置信概率度

(同月是指考察时点前半月和考察时点后半月相加)

求出即期现金支出水平后,与库存现金周转时间相乘,再加减一些其他因素,即为库存现金需要量。

(2)最适度送钞量的测算。为了保持适度的库存现金规模,商业银行的营业时间需要经常性的调度现金头寸、及时运送现金。但运送现金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如果这种费用过大,超过了占压较多现金而付出的成本,就得不偿失了。因此,银行有必要对运送现金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以决定最适度的送钞量。在这个最适度的送钞量上,银行为占用库存现金和运送现金所花费的费用之和应当是最小的。我们可以运用存货管理办法来进行测算,其公式是:

T=CQ/2 + AP/Q

其中,T是总成本,C是现金占用费率,Q是每次运送钞票数量,Q/2是平均库存现金量,CQ/2是库存现金全年平均占用费,A是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收入(或支出),A/Q是运送钞票次数,P是每次运送钞票费用,PA/Q是全年运钞总成本。

根据以上方程式,用微分法来求总成本最小时运送钞票的数量。

对于上述函数,求T对Q的一阶导数,可得:

T’=dT/dQ=C/2-AP/ Q2

令T’=0,则C/2-AP/Q2=0

Q2=2AP/C,即Q=

(3)现金调拨临界点的确定。由于银行从提出现金调拨申请到实际收到现金需要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那些离中心库较远的营业网点,必须有一个时间的提前量,而不能等现金库用完才申请调拨。同时,为了应付一些临时性的大额现金支出也需要有一个保险库存量。于是,就存在一个应当在什么时候、在多大的库存量调拨现金的问题。这就是一个现金调拨的临界点问题。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这个临界点:

现金调拨临界点=平均每天正常支出量×提前时间+ 保险库存量

保险库存量=(预计每天最大支出–平均每天正常支出)×提前时间

返回主目录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研究报告(doc 7页)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研究报告(doc 7页)

将日常财务决策权与管理权完全下放到子公司。这种资金管理体制与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利弊正好相反。 3.综合型 综合型资金管理体制是以上两种资金管理体制的有机统一。其实质就是集权下的分权。总部在对分支机构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与处理上实行高度集权,分支机构对一切具体的经济活动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这种体制的优点是有利于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调动下属单位的积极性,这种折中方式要求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的具体因素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出相应的选择和安排。缺点是分权程度不易掌握和控制,在实践中往往难于把握,操作难度较大。 二、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从具体实践来看,主要有报账中心、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财务公司和现金池管理等几种模式,这些模式从其功能上来说,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内部资本市场的作用,都是内部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组织载

体。 1.报账中心模式 这种模式下,现金管理高度集中,一切现金收支活动都在集团总部财务部门进行,通过报账中心完成统一收支、统一报账的核算业务。这种方式更适合于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对于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成员单位则不适合该模式。 2.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 结算中心通常是由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办理集团内各成员或分支机构现金收支和往来结算业务的、独立运行的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设立内部结算账户,办理集团内部往来结算;结算中心统一制订结算方式、结算时间,规范结算行为;结算中心根据成员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现金筹措和现金调度。在集团内资金借贷关系中,结算中心也可以看作是集团的内部银行。 3.财务公司模式 财务公司是人民银行批准的一种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独立法人地位的特性决定了其除能担任集团结算中心的角色之外,还可以对外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与其他资金管理模式相比,财务公司不仅能实现企业集团资金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大全

常考知识点: 商业银行的概念 1 狭义-短期信贷银行 2 广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经营其他货币信用业务和金融服务的公司企业。 3商业银行分类(性质与商业银行名称无关) 储蓄银行、投资银行、清算银行、外贸、住房开发银行; ?商业银行的性质-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商业银行的功能 ?一.商业银行的设立(市场准入监管理由:金融货币信用企业专营、主权原则、有序竞 争) 法定条件:最低资本、合法章程、高管、设施、规章制度; 法定程序-股东会决议、两次银监会行政许可、工商设立登记核准注册、公告营业; ?二.商业银行的变更(包括业务经营范围,收购、兼并、股权投资,许可监管理由: 保护存款人权益、谨慎原则、关联关系避免、反垄断、有序竞争) ?三.商业银行的终止(市场退出许可监管理由:保护存款人、债权人利益、维护金融 体系稳定 营业和法人终止:自然到期终止、自行解散、行政许可破产、合并和分立、行政吊销、依法破产 商业银行企业最终目标就是盈利;经营目标有:营业收入、贷款余额、利差、税前利润等;管理目标有:人均创收、人均费用、市场占有率、创新金融产品开发等。但银行最终目标完成取决于: 流动性概念: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 流动不足与流动过剩 安全性目标:不良资产比例、坏账率、资本充足率等 商业银行“三性”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流动性、安全性是前提,否则就谈不上盈利,只有盈利银行才有基础更恰当安排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概念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法制、金融体系 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外部宏观政治、经济、人文大环境;内部经营人和小环境 ;硬环境—;软环境—可持续循环生态环境; ? 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环境影响 制度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法律环境:国际法制-WTO、巴塞尔协议、国际反洗钱;国内法制-商业银行法、银监法、央行法、公司法、证券法; 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或紧缩、银根松紧、汇率、利率变动、贸易出入超、财政赤字或盈余、就业状况等; 金融环境:资金供求关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

商业银行有哪些业务

商业银行有哪些业务 商业银行的业务,按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将其业务划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三类。 1. 什么是负债业务? 银行的负债业务是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银行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存款、借入款和银行资本等。 2. 什么是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银行运用其吸收的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以获取利润的行为。主要包括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 3. 什么是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在经营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同时,还利用其在机构、技术、资金、信誉和住处等方面的优势,提供一些服务性的业务与之配合。如: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等。 (一)保险的基本职能 保险的基本职能是保险原始与固有的职能。关于保险基本职能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摊损失和补偿损失或给付保险金;另一种观点认为保险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补偿和保险金给付职能。 经济补偿职能是在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损失后根据保险合同按所保标的的实际损失数额给予赔偿,这是财产保险的基本职能; 保险金给付职能是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双方当事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进行给付,这是人身保险的职能。 (二)保险的派生职能 保险的派生职能是在基本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职能。保险的派生职能是融资职能、防灾防损职能。 防灾防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保险防灾防损工作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其他防灾防损主管部门扩展防灾防损工作。保险防灾防损工作体现于:从承保到理赔履行社会责任;增加保险经营的收益;促进投保人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促使其加强防灾防损工作。 保险的融资职能是保险人参与社会资金融通的职能。其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具有筹资职能;另一方面通过购买有价证券、购买不动产等投资方式体现投资职能。 (三)保险的宏观作用 保险的宏观作用是保险对全社会和国民经济总体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019年新形势银行现金管理存在的难点分析报告

新形势银行现金管理存在的难点分析报告银行的各种资产中,为满足流动性需求而储备的现金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同时也是获利能力为零的资产。因此以最小的现金资产最大限度地满足流动性需求,与央行加强现金管理,控制不合理现金投放是殊途同归,目标一致的。为此人民银行建立了以商业银行自控机制为主体,人民银行货币金银部门为监管的现金管理体系,旨在双管齐下,实现现金管理的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偏差,表现在:现金投放超常增长、违规投现屡禁不止;人民银行现金投放压力增大;商业银行现金资产急剧增长,不合理支付逐年增加,导致现金管理收效甚微。 一、商业银行加强现金管理的难点 1、银企关系倒置,银行支付需求的不确定因素激增,现金管理沦为从属地位。 经过几年市场经济改革,特别是国家抓大放小的政策,使原来基层银行服务的国营、集体企业逐步演变为个体、私营企业。与此同时,银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信贷支持功能弱化,使银企位置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再加上银行之间竞争激烈,有的甚至不计成本,扩大现金储备,把取现方便作为竞争法码,久而久之,现金管理功能被无限甚至无条件的服务替代,使银行负债资金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同时大量活期折、卡并不为消费使用,而成为结算工具。形成支付需求不确定性,导致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现金备付率,以保障负债及消费信贷的需求,现金管理也自然而然地处在了从属地位。

2、基层银行服务层次较低,客观造成支付性现金需求增大,现金管理表现为放任自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为适应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结算工具,结算手段也日趋多元化。但在基层行, 一是由于银行对支付结算的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使得相当一部分公司和个体私营企业及个人对支付结算办法、支付结算工具缺乏系统的认识,造成现金的大量体外循环; 二是许多银行节假日不办理结算业务,使得部分经营者只能通过储蓄所存取现金进行交易; 三是未在银行开立账户的个人办理转账结算业务的手续费较高且比较麻烦,使得部分经营者大量使用现金交易;四是目前在各种支付工具中,现金最灵活、方便,有其它支付工具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社会中已形成一种“现金爱好”。银行为满足企业的偏好,客观上纵容企业现金需求,因此在现金管理上表现为“放任自流”。 3、私营企业间供求关系及结算不正常,造成现金需求倒迫,现金管理表现为“不作为”。 某些企业表现为非正常现金需求,要求往来单位使用现金,由于某些供不应求的原材料企业,如铁矿、煤等以现金结算优先供应、降低价格等手段,引导相关企业使用现金,这样引发企业间一系列反应,致使现金流动偏大,开户银行人为的满足企业需求,现金供应流动增大而且不正常,基层行听之任之,表现为只要账户有钱,不管用途、金额一味满足提现,使现金管理功能逐渐萎缩。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叶松盛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品种较少、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市场化、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中间业务 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前者是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而后者则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相关。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业务占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这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渠道极为有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上存存款金融机构往来等渠道来运用资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根据实际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50%左右,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第三章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教学重点: 1、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即是运用资金的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证券投资、贷款、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等类型。对商业银行而言,资产的功能主要有: (1)银行的资产是商业银行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 (2)资产的规模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实力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商业银行的信用高低直接与其资产的规模大小有关; (3)资产质量是银行前景的重要预测指标。一家银行的资产分布情况、贷款的对象和期限都影响着银行的资产质量,对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可以使人们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前景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促使银行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为银行的股东增加利润。 (4)资产管理不善是导致银行倒闭、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银行资产管理在整个银行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银行资产管理不善,导致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不能够及时足额地支付存款人的需要和融资人的融资要求,严重的话会出现银行倒闭现象。 2、贷款的定价 商业银行在确定贷款的利率水平时,应该主要考虑: (1)在承担相应的风险的前提下,贷款利息收入能够弥补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2)使借款人也能够承受,即有足够的能力去偿还贷款。 (3)其他信用工具的利率水平。因为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还面临着其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工具的竞争。 商业银行常用的贷款定价方法有: (1)成本相加贷款定价。这种方法是从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角度来衡量贷款的利率水平,是最简单的贷款定价模型。根据这个模型,任何贷款利率应该分解为四个部分:①银行发放贷款的边际成本;②银行为发放贷款所必须的经营性成本,包括贷款人员的工资和发放、管理贷款时的设备等成本支出费用;③商业银行由于贷款可能发生违约甚至损失而承担风险,而必须得到的风险补偿;④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所预计实现的利润水平。 贷款利率=筹集发放可贷资金的边际成本+经营成本+风险补偿+预计利润水平 (2)价格领导贷款定价。这种定价方法将贷款利率分解为三个部分:①市场所普遍接受的优惠利率或者主导利率;②在主导利率下借不到款的借款人向银行支付的违约风险补偿; ③长期借款者向银行支付的期限风险补偿。 贷款利率=市场优惠利率+违约风险补偿+期限风险补偿 (3)低于基准利率的贷款定价。随着商业银行间竞争的加剧,银行发放贷款时,采用低于基准利率的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借贷利率+风险补偿和预期利润水平 与前面方法不同的是,贷款利率的风险补偿和预期利润水平所需要的利率水平非常低,大约为0.25%——0.5%之间。 (4)最高利率的贷款定价。这种定价方法不管现在的和未来的市场利率是多少,借款人与商业银行在借款合同上明确写明借款人从该银行获取贷款所付的最高利率,也就是规定一个利率上限。 (5)成本——收益贷款定价。按照这种方法,商业银行分三个步骤来计算银行是否对贷款收取了足够的利息,以弥补了银行所承担的成本和风险:首先,估算在多种利率和费用水平下,商业银行从客户(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所有收入;其次,估算商业银行必须对借款人交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可分为两种,即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指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 混业经营制度的特征是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如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业务、短期信贷与长期信贷业务、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之间不作或很少作法律方面的限制。 而分业经营是一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分别设立机构独立经营业务的经营方式。 这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分业经营模式以英、美、日等国为代表,综合分析英、美、日等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和地区,发现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整个金融系统运行的风险,它通过限制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划清证券业与银行业的资金来源,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风险和投资风险,从而使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得到控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专业化服务;分业经营可使监管部门实行分业管理,促进金融监管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能。 混业经营模式以德国为代表,混业经营模式本身具有分业经营模 式所缺乏的某些优势。第一,混业经营模式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一方面从市场营销优势看,它可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从而迅速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享受到整体服务和综合定价的优惠,同时可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量体裁衣地满足其定制的金融产品。有利于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从市场收益优势看。混业经营能使商业银行根据不同金融业务的市场增长潜力和赢利水平,集中向优势业务倾斜,提高收入来源,保证整体赢利能力。第二,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因此有利于实现其经营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第三,降低银行风险。混业经营的银行能比较全面了解、掌握客户的财务、经营状况,从而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

第二节现金资产管理 一、现金资产管理原则 银行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预先准备为应付存款支取所需的资金,主要由库存现金、中央银行的存款、在同业的存款和托收中的现金等项目组成。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所有资产中最富流动性的部分,是银行随时用来支付客户现金需要的资产。各国均把现金资产作为支付客户提取,满足贷款的需求,以及支付各种费用的一线准备。但现金资产是非盈利性资产,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收益或只带来甚微的收益,故各国商业银行都希望把现金资产量减低到必要的最低水平。 1、现金资产特点 (1)频繁性:银行资金存取调动非常频繁。 (2)波动性:银行现金需求和供给的很多方面是银行自身难以控制的。 (3)强制性:银行必须及时满足流动性需求,特别是负债中绝大部分是存款,而存款必须随时保证支付。 (4)矛盾性:与追求盈利性的目标相矛盾。 2、现金管理目标:就是要在确保银行银行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现金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使现金资产达到适度的规模。 3、最优化原则 按照存量管理理论,微观个体应使其非盈利性资产保持在最低的水平上,以保证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就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而言,

其存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其盈利能力。 4、结构组合原则 银行必须根据业务过程中现金流量变化的情况,适时的调节现金资产流量,以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具体来讲,当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入大于流出时,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就会上升,此时需及时调整资金头寸,将多余的资金头寸运用出去;当一定时期内现金资产流入小于流出时,银行的现金资产存量就会减少,银行应及时筹措资金补足头寸。因此,适时灵活地调节现金资产流量是银行维持适度现金资产存量的必要保障。 5、安全原则 库存现金是银行现金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银行日常营业支付之用,是现金资产中唯一的以现钞形态存在的资产。因此,对库存现金的管理应强调安全性原则。 库存现金的风险来源有三:一是被盗、被抢或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二是工作人员管理中的失误,如清点、包装差错;三是工作人员的恶意挪用、贪污等。 二、库存现金管理 1、库存现金资产特点 流动性适当性强制性 2、库存现金影响因素分析 现金收支规律 营业网点的多少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Cash-mangent)创新方案和趋势 提纲: 1.现金管理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2.各大商业银行是如何运用现金管理制度 3.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现状 4.案例分析之招商银行,兴业银行 5.调研对象,塘下建行分理处 6.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模式未来趋势 一:现金管理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现金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针对企业资金管理需求而提供的一种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专业金融服务,是帮助企业实现对现金流入、流出和留存等现金周转期各环节进行科学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式的总和。从商业银行提供现金管理的产品和服务来看,现金管理包括账户管理、收款管理、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融资管理和资金风险管理等各类产品,涵盖了传统柜台和网上银行等所有银行渠道。有着30多年发展历史的现金管理业务,作为国际大银行核心业务之一,已逐渐成为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重点,竞争也日趋激烈。自花旗银行率先在我国提供现金管理服务后,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不再是单一的服务而是围绕企业账户提供的综合性现金管理解决方案。现金管理服务已成为国内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对增加银行非利息收入、沉淀低成本的企业存款、交叉销售其他金融产品、提高客户忠诚度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的现金管理始于1950年4月7日政务院公布的《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1977年11月28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这是中国现金管理制度的基础。 可见现金管理的在我国也具有较长的历史。 二:各大商业是如何运用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作为国际银行界一项成熟的金融服务,历经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欧美银行面向优质企业支柱型的中间业务之一。目前国内几乎全部的全国性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现金管理服务。在银行业内,现金管理已经成为银行争夺高端企业和机构客户的重要竞争工具。近几年来现金管理业务的在华迅速扩张,几乎全部的全国性商业银行都纷纷推出了自己品牌的现金管理产品。 工商银行旗下有财智账户,中信银行有财智合动力,招商银行有点金现金管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有浦发创富,上海交通银行有蕴通账户,华夏银行有现金新干线。对于银行来说,现金管理服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收付款服务,而是银行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现金管理方案,提供综合化的服务,协助客户对现金流入、流出及存量进行统筹规划,在保证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客户效益最大化的金融服务。 国内各大银行的现金管理产品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另外内资行为了加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和产品优势,也纷纷与外资行合作。希望借助外资行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并结合自身的客户资源和地区优势,来更好地提升自身现金管理的产品水准的品牌形象。 仅仅几十年现金管理概念就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根深蒂固,其来势汹汹的发展趋势说明现金管理的重要性和重视程度。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发展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内部结构的转型及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会对商银行的发展非传统业务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同时也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既不能放弃非传统业务的发展,也不能超越条件限制过快的发展,始终保持与外部条件的同步向前。 关键词:盈利模式创新能力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银行在所有的非传统领域都齐头并进,也没有一家银行有能在同时所有的非传统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因此,在判定发展那种非传统业务时,必须对外部条件和发展趋势及自身实力和优势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或者几种非传统业务进行重点投入和发展,而不是盲目的随大流,以致出现一窝蜂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非传统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盈利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低价吸收公众存款以高价贷款,获得中间利差方式进行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资产规模的扩张来实现,需占用过多资本,因此银行十分关注信贷,除此之外提供的中间业务较少,银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我国银行这种盈利模式的存在依存于利率管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于庞大,已经与国际银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身也充分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得比重逐渐加大及银行的方针政策中。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存贷利差必将逐渐缩小,盈利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但近年来我国商

中小商业银行如何发展现金管理业务

中小商业银行如何发展现金管理业务 2008-10-30 0:00:00 现金管理业务就是指银行利用自身的网络系统,将传统的结算业务、投融资业务、账户管理等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加以组合,为不同类型客户设计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主要目标是为帮助客户减少闲置头寸的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减低财务风险。现金管理业务已经是国际银行业一项比较成熟的公司业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欧美地区商业银行面向优质客户的支柱型业务之一,自1999年开始在中国推广至今,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重点投入和发展的业务,极具发展潜力和空间。 国外先进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现状 从国际范围上来看,最优秀的现金管理服务提供者都是知名的大银行,从包括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 渣打银行及荷兰银行等国际大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经营情况看,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银行通常将该项业务部门作为行内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有独立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在会计 核算系统中可以很清楚看到每项产品营业收入和每位销售经理的销售收入,并以此作为对产品经理和销 售经理激励的依据。 其次,银行服务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地区,一般都提供跨国服务,先进的欧美银行提供的现金管理 业务能够做到查询全球分支机构的各银行账户信息,如账号、借/贷情况等详细信息,支持跨行收款和 信息报告,以便客户进行自动对账。 第三,银行服务手段高度电子化和自动化,以德意志银行为例,通过为公司客户提供功能强大的现金管 理核心平台—— DB-Direct,可以为集团企业的最高决策者提供针对所有地区/国家、所有机构、所有 业务、所有银行、所有账户、所有货币的财务最优化调节方案,以及最佳的实施路径,并负责完整的自 动化执行。 第四,组织结构相对固定。与国内银行许多不同层次客户经理对应客户不同层次的分支机构的常见做法 不同,国外银行通过一位集团客户经理或一个经理小组来提供该客户所需的全部现金管理服务。 国内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现状 在中国,现金管理业务是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和大型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向中国迁移, 而为国内商业银行界所熟知的,促使中资银行开始提供现金管理产品和推出自己的品牌,但这也仅限于 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极少数领先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2002年开始,中资银行陆续全面抢滩国内

商业银行支付业务

一、互联网支付业务流程分析 (一)业务模式 在基于Internet的电子支付过程中,主要涉及如下角色:客户、商户、支付服务方(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总体结构示意如下: 客户是支付过程中,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或企业;商户是支付过程中,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个人或企业,或者给买卖双方提供撮合的交易平台; 支付服务方是支付过程中,给客户及商户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机构,视不同情况,可为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具体而言,如果客户通过银行直接完成支付,则支付服务方为银行;如果客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转结银行完成支付,对商户而言第三方支付公司为支付服务方,对银行而言第三方支付公司为商户,银行为支付服务方。 总体业务流程为:客户通过游览器访问商户的网站,选择商品并结账;商户记录客户的订单,按照支付服务方的格式组织报文并提交;客户在支付服务方完成付款过程;支付服务方把支付结果通知商户的网站;商户为客户提供商品/服务,如下所示: 该流程图具体说明如下: 用户在商户网站等选购货物,并申请使用互联网支付; 商户生成订单,并送给支付平台,将用户转向网络支付业务系统; 支付平台收到订单请求后,返回给商户订单已接收; 用户在支付平台上选择互联网支付的银行,使用银行卡进行互联网支付; 网络支付业务系统记录用户所选择的支付方式,并将用户转向给相应支付系统: 支付平台把扣款信息发送给银行,并引导用户到银行(和实现方式有关);用户在银行完成卡、密码等信息输入,完成付款;银行把支付成功的信息反馈支付平台、用户; 支付平台向用户提供支付界面;用户完成账户、密码等信息输入,完成付款; 支付平台将支付结果通知反馈商户,商户收到支付成功通知后进行发货处理; 根据商户结算周期与商户进行资金清结算,风险识别通过后,将资金结算到商户之前关联的银行账户。 (二)资金流说明 买方和卖方的最终资金来源在银行结算账户或银行卡。若买卖双方在开立支付账户,则通过资金交易的触发,产生账户之间资金及权益所有权的转移,在不发生充值和提现、退款的情况下,在备付金银行账户的资金不发生转移;若为银行账户支付模式,则通过网关将买方通过备付金银行账户转移至,由根据约定的交易指令或交易周期将资金转移至卖方银行账户。买方可以用其管理的银行卡向其支付账户进行充值;也可以将充值的金额从其支付账户返回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程序共10页

市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促进社会商品生产和流通,防范和打击利用现金从事经济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障金融机构公平竞争. 2、范围: 严格执行现金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现金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 3、权责: 总行现金管理员:负责下达现金计划、核定各行库存限额、大额现金管理、现金收支统计报表的汇总和现金收支管理的检查分析。 支行现金管理员:负责执行现金计划、执行总行核定的库存限额、现金管理的内审、外查工作、大额现金登记管理、现金收支统计报表的编报和现金收支管理的分析。 4、作业内容 4.1 下达现金计划 4.1.1现金计划只对现金投放或回笼进行管理,对各个现金收支项目不作具体规定,银行或根据投放或回笼计划组织现金收入和控制现金支出。因此,现金投放或回笼计划是现金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4.1.2现金计划是指令性计划,人民银行将现金计划下达到商业银行,总行按照管理权限层层下达,到年底集中考核现金计划完成情况。 4.2核定库存限额 原则:既要保证正常业务支付现金的需要,又要节约现金的使用,超限部分要及时缴存。

核定库存现金限额的主要依据:一是在商业银行开户的开户单位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用现量,分支机构数量;二是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三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营业任务和规模;四是是否承担其他金融机构在本行业务库开户任务。 现金限额的核定一般要本着适度从紧的要求,争取少存勤领快缴,各持一定合理的库存现金量。 4.3现金使用范围: 4.3.1职工工资.津贴; 4.3.2个人劳务报酬; 4.3.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3.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4.3.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支出; 4.3.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4.3.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4.3.8中国人民银行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4.4帐户提取现金的管理原则 4.4.1基本帐户是存款人办理日常转帐结算和现金收付的帐户,存款人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在存款帐户办理; 4.4.2一般存款帐户只能办理转帐结算和现金缴存,不得支付现金. 4.4.3专用存款帐户只能缴存现金,不能支付现金.临时存款帐户和专用存款帐户需要支付现金的,只能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范围内支取现金. 4.5现金管理审批权限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冲击,同时面临国际金融创新的挑战,由分业经营模式转变为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必须的选择。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混业经营的发展条件和趋势,然后比较分析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的利与弊,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采取混业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在我国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调节经济的重 要职能,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转的枢纽之一。商业银行实行合理、全面的经营模式,对提升其在金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展历程与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天然分业―强制混业―回归分业―自发混业的发展阶段,慢慢步入正轨。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一家银行机构,既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也起着商业银行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有银行均开展了证券、投资、信托等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处于混业经营的萌芽状态。但是,由于监管机构不得力致使银行业经营混乱,严重扰乱了我国金融秩序。从1993年,我国政府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治理整顿,明文规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直至今日,我国依然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状态。但是,金融改革从未停息,有关混业改革的探索自1999年便开始,一直处于酝酿阶段。2009年银监会也颁布新法规,准许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控股。工行成立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交行成立的施罗德基金公司、建行成立的见信基金公司等,都是混业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银行业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是时代的要求,不仅是天然逐利的驱动,更是在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避免被淘汰的必要措施。这里以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 and Technological)来分析银行转变经营所具备的的宏观条件。首先,在政治上,我国政府在政策管理方面逐步放宽了约束,给予了实施混业经营的发挥空间。在经济上,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实行混业经营的促进因素,银行需要新的盈利点以保持竞争优势。在社会层面,金融行业也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逐渐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在品种上更加多样化,在结构上更加多层化。为响应客户需求,银行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在技术层面,信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在20世纪,世界金融业先后经历了“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发展阶段的分业经营—发达阶段的混业经营”的发展阶段。德国在二战之前以及当今时代均是混业经营的典型代表,英,日,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取消对混业经营的限制。1999年,日本,美国全面推行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探讨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问题,并且日益趋向混业经营。 与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相比较,中国金融体系变迁的转迹明显滞后于世界金融发展的主流之外。在1993年之前,中国实行的是混业经营的模式,商业银行是中国证券市场创立的初始参与者。但1992年下半年开始,社会上出现了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在银行缺乏自律约束和监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银行其全资或参股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将信贷资金和同业拆借资金挪用,投放到证券市场甚至房地产市场。这些行为不仅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助长了投机行为和泡沫经济,甚至导致了金融秩序的混乱,严重地危害了金融体制的稳定。因此,国务院于1993年12月作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对金融业进行治理整顿并提出了分业经营的管理思路。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的颁布规定了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1995年6月《保险法》规定只有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1998年底《证券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 分业经营本意是在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立起一道金融“防火墙”,防止风险的跨业传染,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但从1998年以来我国金融运行状况来看,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业、保险业的业务范围分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效益普遍低下的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服务对象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利润也就被限制在一个狭隘的空间内,银行的风险实际上更加集中和扩大了。 几乎是与此同时,一向坚持分业经营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解除禁令,默许乃至鼓励其大中型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日本于1998年颁布了《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即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计划,允许各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各种金融服务。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代表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允许银行、保险公司机证券业互相渗透并在彼此的市场上进行竞争。 我国自加入WTO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冲击,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有序的发展,我国金融业也加紧了改革的步伐。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2004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也成功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走出了我国股份制改造的第一步,是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竞争而进行的一场准备战。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引起商业银行改革的经济因素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方案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方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深入,流动性紧缩、企业资金链开始紧张,企业对现金管理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现金管理成为时下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角逐的热点,去年以来,各家银行纷纷在现金管理方面推出各类创新服务,有的甚至推出了服务品牌。种种迹象显示,现金管理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拓展公司业务领域、争夺高端企业和机构客户的新阵地。 商业银行根据企业收款、付款、融资、理财、资金集约管理等需要,利用遍布全国的物理网点、经营货币的天然资格、强大的技术支持系统,为客户提供全面、贴身的资金运作管理服务,银行全面嵌入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协助企业实现更快收款、更优化的付款、更低成本的融资、个性化的理财,更有效的集团资金管理,为企业提供远远超出一般标准化水准的服务。 银行以电子银行服务平台为主要支撑,将结算、账户管理、投资、融资、信息和咨询等产品和服务整体打包,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现金管理解决方案的一种中间业务。现金管理服务有助于协助客户加强应收应付款管理、减少低收益金融资产占用、降低借贷资金成本、平衡企业现金流动性与效益性。 根据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现金管理方案,我们归纳出下面几个共同特点: 一、商业银行现金管理基本思路 现金管理从单项产品的销售到整体资金管理解决方案的提供转变,银行提供对企业的某些重要财务管理功能的外包服务。重点针对重点行业客户提供现金管理行业解决方案,旨在为重点行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现金管理服务。 1、现金管理提供行业解决方案 现金管理行业解决方案是针对银行关注的重点行业入手,通过对具有行业共性的现金管理需求和解决方案的分析,力求为企业客户搭建适合自身的财资管理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协助。 根据客户的行业、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将行业现金管理产品和行业信贷产品包、供应链融资、电子银行、ERP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综合解决方案。牢牢的把握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技术含量,提高客户转移成本以便提高客户忠诚度。 2、承接企业的财务某些外包职能 现金管理从单项产品的销售到整体资金管理解决方案提供,银行已经提供对企业的某些重要财务管理功能的外包服务。

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改革研究

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改革研究 过去金融行业一直以分散的运营作业模式为主导,但传统的分散运营作业模式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以A银行为例,过去由于每个分支机构都有后台运营,各网点的资源和专业技能无法共享,因此不能实现规模效益,运营和服务标准在各分行和各业务条线之间差异极大,服务和纯后台功能交错混杂,造成服务和效率关注不足。A银行在先后完成"数据大集中"、"业务集中处理"和"中后台改革"等三次运营变革后,已经从传统的会计结算实现了向运营作业的转型,以推进流程银行建设,提升中后台管理支持效率。数据大集中初步实现了运营资源的集中共享,强化风险控制水平,提高效率;业务集中处理将传统银行会计业务的前后台处理模式通过分离和流程重组,从单一的网点封闭处理转变成所有网点受理,集中一个后台处理的先进模式,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强化前台销售渠道;中后台改革通过完善中后台管控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打造分行服务平台,形成前台服务客户、中后台服务前台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质优高效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数据大集中后,虽然实现了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但是各分行均有自己的后台运营,这些后台运营没有实现标准化,作业流程难以做到流水线,对于人员素质要求就更高,无形中也推高了人力成本。由于分散在各地的客户数据缺乏分类、挖掘和整合,难以为其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不利于精细化管理,不利于向客户资产管理的现代金融方向转型。新的运营模式实现了"前台分散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设计功能,拥有强大的集中处理系统,会计业务流程从横向变成纵向,业务的处理不再以网点封闭操作,单个业务的处理跨越支行、分行、总行;操作方式上引入工作流概念,实行流水式、工厂化作业;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割重组,单个岗位的操作仅为整个业务处理环节的一部分,最终由系统自动装配并完成主机记帐过程;运营作业流程淡化了会计记帐概念,以系统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并较验检查任务处理结果的方式保证了业务处理的准确性。集中处理系统将前台业务和后台操作彻底隔离,不仅精简了作业人员,而且效率更高,流程更紧凑,客户资源也可以得到充分整合与利用。 随着金融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服务和品牌的竞争,一个先进的后台集中运营系统将对赢得竞争提供强大的支持。为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运营作业集中是A银行系统再造和流程变革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通过整合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日期: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冲击,同时面临国际金融创新的挑战,由分业经营模式转变为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必须的选择。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混业经营的发展条件和趋势,然后比较分析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的利与弊,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采取混业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在我国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调节经济的重 要职能,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转的枢纽之一。商业银行实行合理、全面的经营模式,对提升其在金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展历程与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天然分业―强制混业―回归分业―自发混业的发展阶段,慢慢步入正轨。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一家银行机构,既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也起着商业银行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有银行均开展了证券、投资、信托等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处于混业经营的萌芽状态。但是,由于监管机构不得力致使银行业经营混乱,严重扰乱了我国金融秩序。从1993年,我国政府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治理整顿,明文规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直至今日,我国依然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状态。但是,金融改革从未停息,有关混业改革的探索自1999年便开始,一直处于酝酿阶段。2009年银监会也颁布新法规,准许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控股。工行成立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交行成立的施罗德基金公司、建行成立的见信基金公司等,都是混业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银行业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是时代的要求,不仅是天然逐利的驱动,更是在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避免被淘汰的必要措施。这里以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 and Technological)来分析银行转变经营所具备的的宏观条件。首先,在政治上,我国政府在政策管理方面逐步放宽了约束,给予了实施混业经营的发挥空间。在经济上,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实行混业经营的促进因素,银行需要新的盈利点以保持竞争优势。在社会层面,金融行业也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逐渐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在品种上更加多样化,在结构上更加多层化。为响应客户需求,银行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在技术层面,信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宋清华-第四章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习题 第四章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可贷头寸 2.流动性需求预测的资金结构法 3.交易性存款 4.可用头寸 5.基础头寸 二、填空题 1.广义的现金资产包括和。 2.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由和组成。 3.现金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越高,银行的赢利性资产资产就越。 4.商业银行流动性供给与需求的对比状况反映了银行的程度。 5. 是银行间确认与转帐过程中的支票金额。 三、单选题 1.银行为了满足日常交易之需而持有的通货是() A.库存现金 B.托收中的现金 C.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D.存放同业存款 2.反映银行短期资产满足短期负债的能力的指标是() A.短期投资比率 B.核心存款比率 C.流动资产比率 D.游动性货币率 3. 是指被提取的可能性很小的那部分资金。()

A.游动性货币负债 B.稳定性货币负债 C.脆弱性货币负债 D.敏感性货币负债 4. 是一个负面的流动性指标。() A.无风险资产比率 B.短期投资比率 C.能力比率 D.游动性货币率 5.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银行多采用进行流动性管理。() A.进取型原则 B.保守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成本最低原则 6. 是现金资产中唯一以现钞形态存在的资产。() A.存放同业款项 B.法定准备金 C.库存现金 D.超额准备金 7.现金资产管理的首要目标是() A.保持足量的现金资产 B.将现金存量控制在适度的规模上 C.适时地调节现金资产流量 D.提高法定准备金的存量 8. 是银行信誉的基本保证。() A.固定资产 B.准备金 C.备付金 D.现金资产 9.流动性需求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和整个资金市场对商业银行的感觉和信任。() A.投资量 B.贷款量 C.现金量 D.存款量 10. 不属于货币市场资产。() A.现金短期政府债券 B.同业拆借 C.回购协议证券 D.大额定期存单 四、多选题 1.现金资产管理就是要在哪两者间做出权衡。() A.保有现金资产机会成本 B. 赢利性资产不足 C. 保有赢利性资产的成本 D.现金资产不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