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名物意象与性别角色_温庭筠与韦庄词中女性形象比较

名物意象与性别角色_温庭筠与韦庄词中女性形象比较

名物意象与性别角色_温庭筠与韦庄词中女性形象比较
名物意象与性别角色_温庭筠与韦庄词中女性形象比较

作为那个时代的流行歌体,花间词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内容与歌者身份、歌唱场景以及听者的需求相适应。题材多为男欢女爱和离愁别恨,多为少年

情事和青春愁绪。

内容多为深闺的幽怨、贵妇的愁思等等。温庭筠和韦庄两家词是其典范,虽然同为“镂

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1]的词风,但温、韦词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温词绵密秾艳、

含蓄曲折、音律有致而造境深约。韦词清新淡雅、疏

朗生动、浅淡如画而通俗易懂。词人对女性形象的描

写可谓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一

温庭筠词的内容多为闺情绮怨,活动在温词画面中的女性往往居于深闺,整日为愁怨、相思和泪水

所困扰。词人着力刻画她们的容貌服饰及诸多相关的香软艳丽的物象。对人物多作静态的描绘,很少有动态的描写,即使有,也往往以名物装饰为主,如“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之类。韦庄词也写闺情,但更多的却是以自我抒情为主,其抒写女性形象的词作,常从男性角度观察女性,融入自身情感,着重以形写神。相对于温词,韦庄词中的女性已开始从闺房走向

大自然,逐渐摆脱了浓艳的富贵气的束缚,以舒畅、

淡秀的笔触去描写她们的音容,抒发她们的情怀。花间词人都比较喜欢描摹女性的名物意象,这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歌舞演唱的需要。

温、韦词对女性拥有的“物”都有详尽描述,但是二者相比可以发现温词擅长对女性名物作精细的具体刻画,韦词虽有描摹,往往只是词中的点缀,并没有那种妙入毫巅的描绘。温词中无论是描绘女性首饰、妆容,还是描绘屏风、帷幕,用“浓艳香软,含蓄婉约”来评价

最为恰当。孙光宪在

《北梦琐言》中说他的词“香而软”,是抓住了其词的特点。温词多写女性艳丽的容貌、精美的首饰、精致的妆容、华贵的服饰、富贵的家具,有着浓烈的香艳色彩。这些词色彩浓重而艳丽、

饱满、鲜亮,容易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构成镂金错彩的画面,给人以华丽繁缛、眼花缭乱的印象。这种现象在韦庄词中出现并不太多,韦词用来形容女性“物”的描写大多意境清新淡雅。

温词擅长于对女性佩戴的饰物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重点是为了突出闺阁中女性华贵的气质与寂寞的情怀。温词中频繁描写的女性所使用的饰物有:剪成人形用作首饰的“人胜”;以金玉制成的“玉钗”;

名物意象与性别角色

———温庭筠与韦庄词中女性形象比较

成松柳,郑舒诚

(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摘要:女性人物形象书写是花间词人创作的基本取向。但同为花间词大家的温庭筠和韦庄,其词风有着较大的区别。温词尤为注重名物装饰,韦词则常以舒畅、淡秀的笔触去描写女性的音容与情怀。温庭筠与韦庄词中所使用的语言,无论内容意识,还是外在形式,都带有强烈的女性语言特色。韦庄词以一种冷静旁观的角度去描写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往往是“被看”的“他者”和客体,而温词却与之相反,仍以闺阁女性的口吻述说着婉丽绮靡的相思愁怨。两种不同词风的形成,与他们的生活道路、师承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温庭筠;韦庄;词风;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014(2012)02-0133-05

收稿日期:2011-12-07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对立与交融:唐五代诗与词互动关系研究”(08ZDB161)。作者简介:成松柳,男,湖南新化人,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2012年3月第37卷第2期武陵学刊Journal of Wuling M ar.2012Vol.37No.2

翡翠镶嵌的“翠钗”,以黄金铸就的钗上的分支“金作股”,钗头上的饰物,形似双蝶飞舞的“蝶双舞”;翡翠制成形似翠鸟长尾的“翠翘”;刻镂成雀形的金银首饰“钿雀”,钗上的饰物“

金”;钗头制作成雀形的金钗“金雀钗”;散发香气的美玉饰物“香玉”、翠玉制成的凤头钗“翠凤宝钗”、镶嵌有金翠珠宝的小簪子“钿筐”、花蕊状的金质首饰“金粟”;雕刻有小巧生动的彩凤的篦子“小凤战蓖”;形容美女鬓间华贵的首饰,有光彩照人的“翠霞”、玉质清凉的玉簪“寒玉”、装饰在女性头上微微抖动的凤状篦子

“战篦金凤”。这一系列的装饰,再加上温词意象的跳跃,常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但通过这些繁复的名物,我们可以感受到女性人物的内心纠结[2]。

相对而言,温词中这些富贵气极强的女性名物意象,在韦词中很少出现。在韦庄的词中,只有其《思帝乡》“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及《诉衷情》“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垂玉,交带,袅纤腰。鸳梦隔星桥,迢迢,越罗香暗销,坠花翘”等少数作品稍有提及女性佩戴的饰物,且这些女性饰物的描写在韦庄词中也只是起到了点缀作用,作者并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描摹。

温词中除了传统思妇闺怨的女性角色外,还在《杨柳枝·宜春范外最长条》中借咏柳来表现舞女生活;在

《杨柳枝·金缕毵毵碧瓦沟》、《杨柳枝·御柳如丝映九重》、《清平乐·上阳春晚》中赋咏失宠宫女的生活和怨思;在《女冠子·含娇含笑》、《女冠子·霞帔云发》中描摹女道士的美貌和仙姿;在《河传·江畔》、《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中描绘江南采莲女的生活和情思。这些作品中虽然名物的刻画成分有所减少,但也依然占有比较重的分量。相比温词中舞女、宫女、女道士、采莲女的女性角色,韦庄词中的女性角色有了较大的变化。《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中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河传·春晚》中有“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的卖酒女;《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有“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天仙子·怅望前回梦里期》中有“露桃宫里小腰肢。眉眼细,鬓云垂,唯有多情宋玉知”、《天仙子·梦觉云屏依旧空》中有“玉郎薄幸去无踪。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的妓女;《清平乐·何处游女》描写了民间游女的浪漫生活;《谒金门·春漏促》描写了“闲抱琵琶寻旧

曲,远山眉黛绿”

的歌女;《河传·何处》描写了“青娥殿脚春妆媚,轻云里,绰约司花妓”为隋炀帝牵羊挽舟的美女“青娥殿脚”、隋女官“司花妓”;《河传·锦

浦》

中赋咏了清明时节锦浦春女的游乐风情;《天仙子·金似衣裳玉似身》以浓艳的笔墨描绘仙女的容貌与情态;《诉衷情·烛烬香残帘半卷》抒写了一位舞女的哀怨之情;《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抒写了宫女失宠后凄苦的心境。可以看出,韦庄词将闺阁中的女性角色拓宽到了民间各式身份的女性形象,塑造了许多不同心态和不同情态的女性人物。女性主人公活动的场所,也大多由室内庭院转到了户外的场景,甚至涉足都市社会生活。可以说韦庄词已经开始从闺阁园亭、相思离别的情景中脱离出来,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和活力,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词的言说空间。

在温庭筠与韦庄词中,《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与《思帝乡·春日游》都描写了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女性角色,但其中的女性形象却展现出各异的情态。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温庭筠《南歌子》)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

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韦庄《思帝乡》)

这两首词同是以女子口吻写对男性的期盼和向往。温词抒写一位清纯少女对爱情的大胆表白。开头两句的“金鹦鹉”、“绣凤凰”显示了男子华贵不凡的身份和倜傥风流的姿态,他的神态令女子怦然情动,在温词中少女的心态是羞涩而难以言表的,“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充分表现了温词内敛含蓄的审美意旨。韦词同样是描写少女对爱情的执着,却表现为大胆爽直地倾吐少女对意中情郎全心相许、至死不渝的执著痴情。温词是通过对男子华贵的服饰和装束来表现男子的神韵和气度,韦词则着重描写男子神态、风度,可以说温词是以“貌”(服饰)取人,韦词则因“神”(风流)相悦,韦词中的少女一改温词中羞涩内敛的气质,主动去寻觅“足风流”的少年郎,决心“将身嫁与,一生休”,非但如此,“纵被无情弃”也终身不悔。如此的大胆追求、语言的酣畅爽朗是温词所没有的。在这两首词中,温庭筠的风格表现得纤细婉约,而韦庄则表现得劲直矫健。词的开端,韦词的“春日游”呈现出一种向外的游赏和追寻的主动心态,已经与温词所表现的在闺中梳髻、扫眉

坐待的被动心态有了明显不同。次句的

“杏花吹满头”则进一步描写由“春”之诱所引发的追寻情爱的强烈意愿。“吹”字与“满”用得很饱满,追求情爱的

第37卷

武陵学刊134

2012年第2期成松柳郑舒诚名物意象与性别角色

意愿十分充盈,这正是韦庄词的一种特色。被春日春意所撩动的女子,用毫无修饰的真挚口吻,道出了“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的择人而愿许身的追求,更以“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两句,表明对这种不计牺牲不计代价的自愿许身而终生不悔的决心。

正如夏承焘在《论韦庄词》云:温庭筠作这一类恋情词,最直率的也只能如《南歌子》词中所说的:“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而韦庄词于“一生休”之下,却又加上“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两句,简直是说到了尽头了。温庭筠一派婉约词,在晚唐五代很流行。后人便以“婉约”作为词的标准[3]。像韦庄这类酣畅淋漓类似元代北曲的抒情作品,在五代文人词里是不多见的;只有一些民间词如敦煌曲子等,才有这种风格。这是韦庄词值得人们关注的一个特点。

温、韦词风的不同是有原因的,与他们当时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人生道路、诗风词风的师承均有联系。

据《新唐书·温庭筠传》描述,温庭筠“大中初,应进士,苦心砚席,尤长于诗赋。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缟之徒,相与蒱饮,酣醉终日,由是累年不第”[4]。类似的记载《玉泉子》、《新唐书》中也有。中唐以降,农村经济虽然凋敝,但都市却日渐繁荣。随着都市的发展,都市的娱乐生活更为多姿多彩,歌伎行业也更发达,于是适合征歌选舞需要,适合都市娱乐生活需要的词也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而常常生活在歌伎中间的温庭筠,正好有了用武之地,正因为如此,其词中主要内容是描写深闺女性的苦闷情绪和男女间的离愁别恨,在创作上,特别善于用浓密细腻的笔调描摹女性细致曲折的心理变化。

由于晚唐社会科考的黑暗和温庭筠本人的放浪不羁,温庭筠的仕进历程非常不顺,生活需要迫使他不得不在娱乐场所一展身手,通过词的创作来获利。因此,词人的许多作品本身就是为都市娱乐而作,是为歌伎演唱而作。为了达到演唱的普适性效果,适合歌者和听者的身份,满足他们在都市欢场中的娱乐需求,词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共性化的特征,这恰恰符合流行歌曲的生产特性。

将词的创作关注于深闺女性,描写那种衣食无忧而又慵懒愁怨的贵族女性,南朝宫体诗的传统对温词的创作也是有影响的。南朝宫体诗的描写对象是宫廷女性,生活背景是宫廷活动,执着于对女性的容貌、体态、服饰及器物不厌其烦地描述。这些都成为了温庭筠可资借鉴的传统。这一点,在温庭筠的诗歌创作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尤其是他的乐府,充满了绮艳的风格,特别喜欢用名物修饰深闺中女性的愁怨,读多了,真的能感觉到一股脂粉香风扑面而来。

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风格,与李贺诗风的影响也有关联。作为一个天才、多病而短命的诗人,李贺对于生死特别敏感,其诗常常通过华丽的辞藻追求感官的色彩刺激,在篇章结构上也往往是幽奥隐微。李贺集中,特别喜欢使用色彩艳丽又极富感官刺激的词语,对比十分强烈。这一点,温庭筠也很相似。同时,李贺在篇章结构上追求幽隐深邃,在意象使用上跳跃叠加,这些也直接影响着温庭筠的词风,使温词走上一条狭而细的道路,追求一种幽而微的意境。

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的时期,这是一个分裂混乱的时代,词人一生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这对于他的词创作有较大影响。

虽然出生于世家大族,但到韦庄这一代时,家道已经中落。词人45岁时到长安应举,正值黄巢攻破长安。他陷于兵乱,一场大病几乎夺去生命,一度还与弟妹走失。以后的六七年间,词人四处奔波,曾经穿过安徽、河南到潼关,又绕道山西,南抵镇江、东阳,西到三衢两湖,为了生活和功名浪迹万里。56岁那年,韦庄带着失意回到了东阳。直到59岁才第进士,结束了流离飘泊的生活。穷苦和漂泊的生活,占据了韦庄一生的四分之三强,使韦庄较多地接触民间生活和接受民间作品的影响,因此,他的词中民间生活气息浓厚,词中女性人物对待情感的态度往往更直接,和温庭筠词相比,其词中的女性形象风格具有疏淡而浅显、清朗而自然的特色。

韦庄词民间气息较重,朴素平直,清新自然,许多词融合了词人的人生经历和真情实感。对逝去的生活与情感“重温旧梦”,因而选择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这是韦庄词的一个重要特征。温庭筠和大多花间词人的词,多是为歌伎们倚声歌唱而写的“侧艳之词”,并不直接体现作家的个性,而到了韦庄的笔下,由于他特殊的人生遭遇,词成为其抒发真情实感的手段,反映出了词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个性,这无疑是韦庄对词这种文学形式的发展,也说明词这种当时的边缘文体在唐五代时期就有往诗歌这类中心文体靠拢的努力。

135

第37卷武陵学刊

韦庄的生活道路和白居易少年时代的身世有相似之处,其词风也有点类似于白居易诗歌,词中的女性形象风格讲求朴素平直。如韦庄的《浣溪沙》:“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这种手法与白居易《长恨歌》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很有相似之处,都是善于以神取胜的。

我们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来看温、韦词的女性书写和性别意识,也是很有意思的,能够深化我们对于温、韦词乃至唐五代词的认识。

英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特丽·莫伊在其《性别/文本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一书中,曾经指出两性书写的不同,男性所代表的是理性、秩序和明晰,而女性所代表的则是非理性、混乱和破碎[5]。

从现代女性主义所提出的两性语言的性质差别来看,温、韦词中的语言,应该都属于典型的女性化的语言,带有混乱和破碎的特征,这与唐五代词人“男子而做闺音”的创作倾向是一致的,与唐五代词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描写倾向也是吻合的。温、韦词,乃至花间词人所使用的语言,无论就内容意识,还是就外在形式,都带有极为强烈的女性语言特色,有着那个时代的女性中心意识。因为在都市的娱乐化背景下,女性作为娱乐表演的中心内容,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更容易接受,其商业化也更容易成功。词人通过名物装饰大力描述女子的外饰之美与伤春怨别之情,这样的演唱就具有普适性,适合于各种生活场景,因而流行娱乐的产生发展,常常具有规模生产的特点,这就是因为其演出和欣赏的需要。名物装饰,展示的是一个个画面,往往具有跳跃性,中间缺乏过渡,经常表现为表面不连贯的章法和句式,虽然其中的感情脉络依然存在,但词的意象跳跃往往让评论家众说纷纭,因而也常常引发评论家的众说纷纭。这样的语言和意象,从逻辑上来看,的确有些混乱和支离破碎,也确实能引人生发出言外之意。

“雌雄同体”或“双性人格”也是西方女性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且这些评论家对此总是不吝啬赞誉之词。柯勒律治就说过,伟大的心灵总是存在着雌雄同体的。卡洛琳·赫贝兰在其《朝向雌雄同体的认识》一书中同样认为,无论在神话、宗教还是在哲学和文学中,“雌雄同体”或“双性人格”都应该是一种最高的完美理想。同样,弗吉尼亚·伍尔夫也多次谈到了“雌雄同体”的概念。这些学者对

于“雌雄同体”和“双性人格”都持有好感,认为这是人类发展的理想境地,是文学塑造中应该提倡的。

温、韦词中的女性形象就隐含了这种“双性人格”的特点。虽然词人并没有刻意追求,但却由于都市娱乐生活需要的因缘巧合,使得他们在征歌选舞的词作中,将男性文人心目中的女性形象,借助女性自身口吻予以展现。虽然依然是闺阁女性寂寞的展示,但是男性文人的怀才不遇和颠沛流离,也不由自主地流露其中。深闺与恋情中的女子除了寂寞和愁怨,还加上了一层男性文人理想化的色彩,一方面极写其姿容衣饰之美,一方面又极写其相思情意之深,深深的情意透露的是文人们年华易逝、功名难就的悲凉。虽然,身处于娱乐文化场所的花间词人,其情怀未必如君子般高洁,但其自身情感的流露确实让词有了别样的意味。

西蒙·德·波瓦在《第二性》一书中,从其存在主义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是男性眼中的“他者”,是“被男性所观看的”,女人是由男性注视、男性建构和欲望所定义的,因而,往往会成为男权社会中的他者和受害者[6]。其他的女性主义理论家,也论述过在传统的文学中,女性都是作为男性的配属而出现的。

从这个角度看温、韦词的女性描写,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因为生活的需要,他们都在尽量地为女性代言,也尽量地模仿女性口吻和抒情风格,但心中固有的男性本位意识在其对女性形象的描摹中依然有着突出的反映。韦庄词虽然有着女性炽热的情感,表现她们对于爱情的大胆追求,但依然是“被看”的“他者”和客体。在男权社会中,爱是女性的全部,而爱的主动权却往往由男性控制,因而其纵然被弃也无怨无悔,这种追求,恰恰是男性所渴望的。温词虽然尽可能多地以闺阁女性的口吻述说着婉丽绮靡的相思愁怨,但笔下的闺阁场所和女性的装饰,依然带着浓厚的男性本位意识,符合男性世界的审美倾向。例如: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温庭筠《南歌子》)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

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韦庄《菩萨蛮》)

两首词的主人公都是美丽的女性形象,在表层意义上同属于对女子美色的描述,描写的角度和视角不

136

2012年第2期成松柳郑舒诚名物意象与性别角色

尽相同,但在男性本位上却有着很一致的地方。

两首词叙写的口吻有着明显的不同。韦庄词是纯出于男子的口吻对一个他眼中所见容饰美丽女子的描述,充满着男性的欲望和诉求,他眼中的女性正是一个既可以观赏也可以欲求的他者。温庭筠词所写虽然是一个正在化妆中的女子的自述,但如果结合着中国文化背景中“女为悦己者容”的观念来看,则这位女子“梳髻”和“扫眉”的容饰与动作中,恰恰蕴含了她想要取悦所爱男子的爱意。

两首词中,温庭筠借女性口吻,代表的却是男性的心态。韦庄叙写的情思则基本出于男性口吻,代表了一种男性心态。温词就其深层意蕴而言,

“女为悦己者容”的情思本身就源于男权社会的男性本位意识,来源于“士为知己者死”的中国传统文化。词中“梳髻”“扫眉”这些修容自饰的用心,也往往令人联想到《离骚》“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的情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香草美人”已经成为中国原型意象,成为男性情感抒发的重要手段。因而温庭筠的这首词,虽然并不具有张惠言等所说的“微言大义”,仅仅是一种现实生活场景的摹写,但也让人感受到,在词人所描写的化妆与怀春的表层情意之外,具含了一种可以引发读者联想的深层意蕴。

综合来说,温词在表现手法上多以名物装饰,通过精心雕镂逐步把握女性的内心,词人匠心独运,以“香草美人”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移于她人,借女子似水柔情抒发自己难以排遣的忧郁与失意。温词中含愁结怨的女性形象,既是现实中本真的存在,也是经过词人加工过的一种有意味的存在,女性身体已承载了各式各样的欲望表达和内容复杂的社会意义,女性情思在代言形式的背后折射出词人自己和古代文人的影子。而韦庄词则以清新自然的白描笔法,浅白如话的语言,真切动人的意境,诚挚深沉的情感,塑造了一些体现词人个性生活的女性形象,让人们能触摸到她们的音容笑貌,她们的思想,以及她们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欧阳炯.花间词序[M]//李一氓.花间集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3.

[2]成松柳.晚唐五代词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85,114.

[3]夏承焘.唐宋词欣赏·论韦庄词[M].广州: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33.

[4]欧阳修,等.新唐书·温庭筠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6:1354.

[5]特丽·莫伊.性别/文本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M]//梁交絜,译.

香港:骆驼出版社,2003:234,276.

[6]西蒙·德·波瓦.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267,320,405.

(责任编辑:田皓)

Imagery And Gender Role

——

—Comparison of Female Images in Wen Tingyun’s Ci Poems and Wei Zhuang’s Ci Poems

CHENG Song-liu,ZHENG Shu-che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Law,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410075,China)Abstract:Depiction of female characters is the basic creation orientation of Huajian Ci writers.Both Wen Tingyun and Wei Zhuang are masters of Huajian Ci.Bu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writing styles.Wen pays a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imagery of things,while Wei always describes female’s appearance and feelings with a light style.The languages in the Ci of Wen Tingyun and Wei Zhuang are both strongly characterized by femaleness in content as well as form.Wei’s Ci describe female image in a calm spectator perspective and the females in his Ci are “the other”and object“seen”,while Wen’s Ci speak a beautiful and melancholy sadness in the position of female. The formation of their different writing styl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life and education.

Key words:Wen Tingyun;Wei Zhuang;Ci style;female image

137

“花间派”代表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比较

“花间派”代表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比较 在词坛上温庭筠和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作家,但他们的词各有千秋,试比较如下: ㈠温庭筠写词是把自己藏在他笔下的那些女子的后面,通过她们曲折地抒发自己的苦闷,可谓隐约。韦庄写词是写自己的风流韵事,直抒胸臆,欢乐、哀愁、相思,和盘托出,倾诉给读者,可谓显直。 ㈡温庭筠笔下的女性都是有感情的,但是她们的感情并不明显地显露出来。温庭筠对她们寄寓了同情,甚至可以说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她们身上了,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面目显示给我们看。韦庄却是一切都明白如话,他不要什么寄托,把自己的灵魂打开让读者看。 ㈢温庭筠的词富有装饰的效果,以浓艳见长;韦庄的词中在写意,以疏淡为美。 ㈣温词的美是色泽的美、装饰的美、词藻的美;韦词的美是本色的美、自然的美、意境的美。“春水碧于天”,自然、明快、爽朗、本色。韦词不是特意制作的工艺品,不是令人目眩的装潢,而是淡墨绘成的写意画。 ㈤温词的意象稠密,意象之间的中介常常被省去,因而显得紧密,一句词里包含多层意思。韦词的意象比较稀疏,意象之间基本上是连贯的,脉络比较分明,有散文的意趣。韦词常常是一句一个意思或两句合起来才表达一个意思。 ㈥温词有女性的细腻,温庭筠在写女性时,似乎是以同样身份的女性的眼光在观察她们、描绘她们,透过她们的举止和装扮,看到了她们内心的隐秘,处处流露出体贴和同情。韦庄是从男性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女性的美,带着男性的柔情。论描绘的细腻,韦不如温;论感情的温柔,温不如韦。 温韦二家各有所长,不可轩轾。他们各以自己的创作开辟了一种词风,在文学史上都有贡献。当然,他们也各有所短:温词易流于涩,韦词易流于滑;温词易流于晦,韦词易流于浅;温词易流于隔,韦词易流于俗;温词味厚而易腻,韦词味淡而易泛。他们都没有达到艺术的极致。 温庭筠与韦庄花间词的不同之处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初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才思敏捷却因恃才傲物,讥刺权贵,生活放浪不羁,因而仕途不顺,一生大半漂泊困顿。词学史上第一位以词名家的作者,是花间词派鼻祖。现存词近330首,对唐五代文人词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温庭筠词几乎都是女性生活题材,抒情主体多为宫人、歌伎、思妇、怨女,内容多为离别相思、寂寞惆怅。确立了文人多写女性情事的“艳

《菩萨蛮》温庭筠

《菩萨蛮》温庭筠 导语:对于温庭筠《菩萨蛮》,大家可以更加深入进行学习。下面是小编整 理的温庭筠《菩萨蛮》相关内容,欢迎各位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 1.眉妆的名目, 指小山眉, 弯弯的眉毛。 2.指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 3.形容女子隆起的发髻。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 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 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 暗。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 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 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翻译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 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穿上的绫罗裙 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8

1.了解花间词 2.学习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3.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学习重点】 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 一、知识链接 1.关于词人 温庭筠 (约 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才思敏捷, 然性喜讥刺权贵, 又不受羁束, 纵酒放浪, 因而一生坎坷, 终身潦倒。温庭筠诗词 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其诗与李商隐 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 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词与韦庄齐名 (“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浓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 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 被称为“花间鼻 祖”,名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 2. 关于花间词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得名于我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 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 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1年) 赵崇祚将温庭筠、 欧阳炯、 韦庄等十八人之词作凡五百首辑成十卷 《花间集》 (得 名于花间词人张泌《蝴蝶儿》之词句“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因词风大 体相近,故其作家与作品被称“花间词人”、“花间词”。 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软秾 艳。花间词多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女性之容貌、服饰,意象繁多、构图华美、 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 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花间集》 是代表中国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十一世纪四十年代百余年间新兴起 来的一种抒情诗歌 的总集。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之正宗,将其作品称为“本色词”。 词以字数多少分长调、中调、小令(“长调”又称“慢词”,字数超九十; “中调”为五十九至九十字,“小令”则在五十九字之内)。因当时长调尚未发
2/8

浅析古诗文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古诗文中的月亮意象 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陈希凤 【摘要】古诗文中,月亮是个常见意象,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她是人们情感的载体,意蕴十分丰富:她的阴晴圆缺,象征了人类的悲欢离合;她清幽柔和的月光,既能表现人的悠闲自在,也能烘托人的凄凉心情;她亘古不变,蕴含时空永恒,人生短暂……这种种不同的意蕴,形成了不同的意境,也烘托出诗人不同的情怀。 【关键词】月亮相思离愁感伤悠闲永恒 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对古代诗文情有独钟。考察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就会发现,“月亮”这个意象频频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教学之余,我便有意无意地搜索资料,对这一现象作了一个粗浅的分析。 月亮,作为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她的阴晴圆缺,象征了人类的悲欢离合;她清幽柔和的月光,既能表现人的悠闲自在,也能烘托人的凄凉心情;她亘古不变,蕴含时空永恒,人生短暂……月亮的种种不同意蕴,形成了不同的意境,也烘托出诗人不同的情怀。 一、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从月亮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何等相似!月亮的圆缺,自然会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宁静的月夜,沐浴在清幽的月光之下,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月亮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这是一首思妇怀念远游丈夫的闺情诗。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流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明月的流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杜甫的《月夜》,安史之乱中,他流离失所,寄居长安,这里借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思念自己,实际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思乡怀人之情。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思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想念自己,所谓“月圆人不圆”,这是夫妻离别后的共同感叹!诗人通过望月把自己真挚而凝重的相思之情流露无疑。 月亮还寄托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李白的《静夜思》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客旅他乡,夜不成眠。这时月亮悄悄地升起了,皎洁的月光穿堂入户,来到诗人的面前,恍如在地上下了一层霜。诗人不禁抬头仰望,那凝然不动的月亮似乎也在深情地看着他呢!这样的情景何其熟悉!自然而然,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朋故友,想起了曾经熟悉的一切的一切。这样的望月思乡的过程,很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水调歌头.中秋》是苏轼的咏月名篇,其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上是埋怨月亮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实际上表达了对弟弟子由刻骨的思念。但很快,词人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 第1页

浅谈韦庄词与花间词派关系及其地位和影响

浅谈韦庄词与花间词派关系及其地位和影响 摘要:在晚唐文学史上,韦庄作为一个风格独特的词人对后世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有很大影响。韦词尽管归于花间词派,但也有不少脱略于艳词的创作。韦词在花间 词派和词史上的总体地位以及韦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韦庄花间艳词词史地位影响 一、韦庄与花间词派 词学家和学者们着眼于韦庄词的独特风格,对韦庄词在词史中应占何种地位及影响提出了各自的看法。首先要定位的是韦庄与花间词派的关系。目前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温、韦二家词虽然风格不同,然而仍同属于《花间》之范围”,因为晚唐五代的词往往是供歌唱的艳曲,就其内容和主题来说,写景则不出闺阁园亭,写情则不外伤春怨别,温韦二家词都没有超出这个范围,他们的区别“只是温词较为客观,无鲜明之个性,韦词较为主观,有鲜明之个性”;“对温韦词风的研究分析,也不能绝对界线化,从词的发展这一宏观角度来看,温韦同属花间范畴,所以相同之处甚多,温词也有清淡疏朗的作品,韦庄也不乏浓艳含蓄之作,温、韦作为花间词派的两大代表性词人,作品的题材大致相同,十之八九以男女之情、离愁别绪、留连光景为题材,这与时代氛围、地域情况、文学思想和两人的际遇有很大关系。而他们的分别则主要是在于表现风格上的不大相同。也认为韦庄是“一个既属花间词派,又能开陈启新突破藩篱的重要词人”,韦庄词的题材和情感因为受当时的风尚、观念的影响,还是偏狭于播弄风月,流连光景之类,他的独特则在于赋予了这种传统偏狭的题材以丰富的内在情思。韦庄之所以也列名于“花间”,是由于他晚年身为蜀相。“韦词风格疏秀,其中内容并不完全符合于《花间集序》中所提出的要求,

韦庄词全集

韦庄词全集 诉衷情诉衷情思帝乡思帝乡天仙子天仙子天仙子天仙子天仙子定西番 定西番江城子江城子上行杯上行杯酒泉子女冠子女冠子浣溪沙浣溪沙 浣溪沙浣溪沙浣溪沙归国遥归国遥归国遥菩萨蛮菩萨蛮菩萨蛮菩萨蛮 菩萨蛮谒金门谒金门谒金门清平乐清平乐清平乐清平乐清平乐清平乐 更漏子喜迁莺喜迁莺应天长应天长荷叶杯荷叶杯河传河传河传 怨王孙木兰花小重山望远行存疑词三首 诉衷情 (一) 烛烬香残帘未卷,梦初惊。 花欲谢,深夜,月胧明。(另作‘花欲榭’) 何处按歌声,轻轻。 舞衣尘暗生,负春情。 诉衷情 (二) 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 垂玉佩,交带,袅纤腰。 鸳梦隔星桥,迢迢。 越罗香暗销,坠花翘。 思帝乡(一) 云髻坠,凤钗垂。 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 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思帝乡(二)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天仙子(一) 怅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 露桃宫里小腰肢, 眉眼细,鬓云垂,惟有多情宋玉知。 天仙子(二) 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 醺醺酒气麝兰和。 惊睡觉,笑呵呵,长道人生能几何。 天仙子(三) 蟾彩霜华夜不分,天外鸿声枕上闻。 绣衾香冷懒重薰。 人寂寂,叶纷纷,才睡依前梦见君。 天仙子(四) 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玉郎薄幸去无踪。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 天仙子(五)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定西番(一) 挑尽金灯红烬,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 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 定西番(二) (《花间集》失收此首) 芳草丛生结缕,花艳艳,雨蒙蒙,晓庭中。 塞远久无音问,愁消镜里红。 紫燕黄鹂犹生,恨何穷!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赏析教学内容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赏析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赏析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

古典诗词鉴赏: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赏析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译文】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红袖:指代少女。梁简文帝《采莲赋》:素腕举,红袖长。这里指青楼中妓女之类。 翠屏:镶有翡翠的屏风。金屈曲: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一说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 花丛:指代游冶处的艳丽境界。 花枝:比喻所钟爱的女子。 【创作背景】 根据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韦庄离开江南之后。这首词当是韦庄晚年的追忆之作,而写作地点则很可能是其晚年羁身之蜀地。 【赏析】 此词是对往事的回顾以及感慨。如今却忆江南乐的如今是跟从前做对比的,意思是说:我现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处。却是反对之词,如今却忆四个字一笔勾销了当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再次突出他当时并没有认为江南好的意思。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唐代诗人贾岛(据《全唐诗》四七二卷一作刘皂诗)有诗云: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我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韦庄所写的也是这种心理。他在江南思念着中原,离开江南到更远的蜀中,他又觉得在江南的生活也毕竟是快乐的,是值得怀念的了。 韦庄多数的词所传达的感发的力量不是靠形象,而是靠叙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赋的笔法。可是他并不是不用形象,当时年少春衫薄中的春衫薄三字就是形象,写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怀念。李商隐有过两句诗: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为陪衬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质料的轻快和色泽的鲜明的形象,那使芳草都嫉妒的这样的明快充满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象。骑马倚斜桥,更是形象,怎样描写男青年的英武潇洒,西方文学作品里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象就是所谓的白马王子,中国也有类似的传统,白居易的诗:郎骑白马傍垂杨,妾折青梅倚短墙,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识君即断肠。这位中国青年骑的也是白马。韦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也是写的这样的男女之间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视他们共同所写的这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 方式,就古代诗歌 而言, 它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 表现手法,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 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手法。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 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 中女子之的美。 “小山重叠金明灭”, 以“小山”借指眉妆, 以“金”借指额黄, 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 “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 反衬闺 中女子之孤独。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是山屏,即折叠的屏风,高低起起伏像山的形状。 【翻译】 晨光照在重叠的屏风上,光影闪动,那睡眠中的女子微微睁开眼,那乌黑的 头发好像从雪一样细腻洁白的香腮上滑过, 她懒懒地起来画一画娥眉, 慢吞吞地 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 对着镜子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再用前后两面镜子对照着,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 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收在《花间集》的共十四首,这是其第一首。本词写一 个独处闺中的妇女, 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 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 及心情。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 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 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 黑发,曲卷而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 出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 娇慵的女性面貌, 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 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 的时间过程。 这第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 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 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 雪白香艳的脸腮。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 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懒起”即懒懒地 起来。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 复做弄。“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 宛然可见。 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 “照花”二句写其对镜簪花, 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 动中, 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 自赏: 人面如花; 自怜: 盛年独处。 此“花” 当为插于发髻之饰物,非喻人面,从次句之花面并提可知。前后镜对照,脑后发 髻簪插之花映于前镜,乃与镜中人面交相辉映,其人之容色光丽可想。最后二句 写梳妆后穿着衣服, 不写其动作, 但点出主人公眼中的衣上彩绘--金线绣的一 双双的鹧鸪鸟。试想她满怀心事,懒洋洋地勉自梳妆罢,刚要着衣时,而入眼的 乃是“双双金鹧鸪”,则其情当如何难堪! 本词写法上有其特点, 其一是作者只是在生活的片段过程中, 选取最具有特 点的动态或物象,略加勾画,省去彼此间的表面联系,如首句仅写床周屏风的景 色,而略去这景色所依附的屏和榻。次句只是突现出一个睡起的女子面貌,其他 一切事物都隐藏在可感触的暧昧之中, 两句合看, 即可依据已勾勒出的形象加以 想象补充,构成一幅完整的“晨闺”图画。其次是表情隐蔽,作者只是对人物动 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 但于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 给读者尽多的想象体会余 地。至于辞藻浓丽,更是温词的普遍现象。因此种种,常使读者感到晦涩,然如 细心玩索,得其艺术匠心所在,当更觉情味丰腴。

韦庄的诗词《与小女》赏析

韦庄的诗词《与小女》赏析 《与小女》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注释 ①初解:指开始能听懂大人讲话的意思。呕哑:小孩子学说话的声音。 ②缕金华:用金线绣的花儿。华:同“花”。 赏析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扩展阅读:韦庄的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宋代张唐英曾高度评价其:“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乾宁元年(894年)韦庄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韦庄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韦庄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谥文靖。 扩展阅读:韦庄的个人作品摘抄

(1)韦庄《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2)韦庄《寄刘尚书》。 (3)韦庄《辛丑年》、《洛阳吟(时大驾在蜀,巢寇未平,洛中寓居作七言)》、《秦妇吟》。 (4)韦庄《润州显济阁晓望》、《观浙西府相畋游》。 (5)韦庄《将卜兰芷村居留别郡中在仕》。 (6)韦庄《夏初与侯补阙江南有约同泛淮汴西赴行朝,庄自九驿路先至甬桥,补阙由淮楚续至泗上寝病旬日遽闻捐馆,回首悲恸因成长句四韵吊之》、《闻再幸梁洋(汉中)》。 (7)韦庄《焦崖阁》、《鸡公帻》、《题淮阴侯庙》。 《韦庄集》 《韦庄集》 (8)韦庄《汧阳间(一作汧阳县阁)》、《题安定张使君》。 (9)韦庄《宿泊孟津(洛北)寄三堂友人》。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场所类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 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 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 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 《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菊花: 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高贵、富贵;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 1、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

温庭筠《菩萨蛮》鉴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鉴赏 一、【作者及背景】 1、作者 温庭筠,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近70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致终生不被重用。 温庭筠,古籍上记载的有两位:一位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另一位是五代十国晋丞相桓文之门客 2、背景 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组词,共有十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它写一个闺中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及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她的处境和心境。这首词,为了适应宫廷歌妓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唐五代词的创作手法,以温庭筠的词为代表。 二、【知识链接】 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它辞藻艳丽、色彩华美,脂粉气浓腻,笔调深细婉曲,多写绮思艳情。大多数为所谓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体。以“绮罗香泽”为特色。 花间词派:花间词的“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一句。五代赵崇祚撰《花间词》,收集了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韦庄等十八位词人500首词。这些词人就被称为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词的第一流派。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三、【诗词鉴赏】 鉴赏一: 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因此学者往往给予特别关注,解读评鉴,发掘之深,体会之细,分析之精,可谓字无剩义,甚至远远超出作者写作歌词时主观上所欲表现的内容意蕴。次句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 过片两句承接上片写妆扮的具体情形: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非常细致、讲究,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此处写女主人公的“细致”“认真”,与前面的“懒”“迟”,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最后两句写她更换衣服时,忽然看见上面绣有的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过程。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鉴赏二: 温庭筠的词往往写得有些靡丽,有浓浓的花间词的味道,但靡丽之余却自有细腻动人之处,把生命中那幽微朦胧难于言表的情绪悄然地传达,正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 “小山”句的解释历来有争议。“小山”,言其为眉妆者居多,明代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中所载第二种眉妆就是小山眉,又称远山眉。远山眉,最早源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远山眉细长而舒扬,是花间词中写得最多的一种眉形。如“眉黛远山绿”(温庭筠《菩萨蛮》其十三)、“一双愁黛远山眉”(韦庄《荷叶杯》)

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赏析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赏析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

菩萨蛮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 温庭筠,是唐代著名女词人温庭筠的代表作品之一,流传极广,名 气极大!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菩萨蛮温庭筠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菩萨蛮 晚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字词解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作品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作品赏析: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 以及妆成后的情态, 暗示了人物孤独寂 寞的心境。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 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 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作品充分体现了 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作者资料阅读: 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 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 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 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作 诗凡信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诗与李商隐 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4]工诗,与李商隐齐名, 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 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 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全文摘要】韦庄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韦庄虽属花间派,但在抒情上,韦词与花间派代表词人温庭筠有较大区别。 (一)在抒发的感情上,与温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细致描摹女性的娇羞慵懒,代女子立言,抒发共泛的女性之情不同,韦词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感情,抒发自己对所钟爱的女性的爱恋和思念,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惜春之情和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怀念;即使是写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挖掘女性的内心。 (二)在抒情手段上,与温词组织繁密的意象,依靠意象来承托与暗示人物的心绪不同,在韦庄的笔下,隐约的叙事成为抒发情感的背景:词人的心灵受现实人生中某些事件的振荡,情感郁结于中而不得不发,于是作词;作词之时,词人或者将自己的情感渗透进对事件的叙述,或者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抒发自己郁结于中的感情。 (三)在抒情风格上,温词浓艳,韦词清丽。韦庄的词,往往以白描的手法,运用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叙事写人,表达深藏内心的情感,有如“天然去雕饰”的出水芙蓉。更多花间词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关键词】韦庄词抒情个性 【提纲】 一、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是韦庄词作抒情的第一个特点。⑵ (一)有别于温庭筠的代女子立言,韦庄的词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情感,这向展露个人情感迈出了第一步。 (二)韦词的情感包含一种超越字面意义的寄托,流露出词人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一种怀念。这种感情具有明显的男性色彩,更是韦庄个人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韦词所抒之情涉及面较广,是对词人情感的一种多角度多侧面的表现,不像温词集中于表现女性心理。 (四)韦词即使写的是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展示女性内心,而有别于温词的第三人称写法。这种写法使韦庄的这类词仍具有注重个人情感展露的特质。 二、隐约的叙事为情感的抒发提供背景,同时也是抒情的一种手段,这是韦庄词作抒情的又一特点。⑸ (一)韦庄的一部分词作,常常是一首小小的叙事诗,或者像一篇短短的叙事散文,叙事就是抒情。 (二)词人还以一组词来叙述一段时间跨度较长、内容较复杂的事件,而将抒情穿插在叙事之中;相对于这些抒情的句子,词中的叙事则是抒情的基础和触发点。 (三)韦庄的词中,另有一些则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通过某种细节描写,达到抒发某种感情的目的。 三、清丽疏淡的抒情风格。⑻ (一)这种清丽疏淡以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为根基。 (二)这种清丽疏淡风格的形成与白描手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明月千里寄相思——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赏析

明月千里寄相思——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赏析 摘要:月亮挂在夜空,离我们那样近,又那样远,始终可望而不可及。这中间 隔着的,是文化的距离,是情思感悟的距离。也许,透过下面对古诗词中有“月亮”意象的相思情歌的赏析,我们可以看清月亮的复杂表情,缩短与月亮之间的心理 距离,对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有 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月亮相思意象 傅绍良在《论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与哲人风范》一文中这样说过:“在情感寄托阶段,月亮已由独立的客观景物内化为人类情感的组成部分,创作主体以象征、移情等手法,将自我感情倾注到月亮意象上,主客体通过某种特定的感情活动和 谐地融合在一起。”的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相思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 一、有离别和思念的相思。白居易曾叹息“商人重利轻别离”,可生性浪漫的 诗人们正好相反,常常为生离死别而叹息不已。不管是与亲人、友人、恋人还是 与故国家园的分离,当时的情怀都会在诗人心中久久萦绕——成灰亦相思,从而 创作出大量的离怀诗。早在诗经《陈风·月出》中,月亮就已经用来寄托恋人间的 相思之情了,可见这一象征意义的渊源之久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则将相恋中的男女心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了。二人相隔很远,心中爱的语言不能直接地向对方表达,只能望着月亮排 遣相思之情。杜甫在他的《月夜》中也曾写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 的一开始是既突兀又形象: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突然写起鄜州的 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这种写法超越常规,但仔细品味,却很有一番深意。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思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 想念自己,所谓“月圆人不圆”,这是夫妻离别后的共同感叹!诗人通过望月把自 己真挚而凝重的相思之情流露无疑。借月抒发相思之情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莫 过于南宋吕本中的那首《采桑子》了:“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 作者写一位思妇夜不能寐,独立江边楼头,对着一轮明月,产生了无尽的离愁。 同是一轮明月,它有着皎洁明亮、南北东西处处随人的特征。可恨我的夫君,他 却不能像这轮明月,总是离家别妇远走他乡,让我独守闺房、孤单寂寞。 二、有对故乡和友人的相思。在众多的诗词中,诗人思乡、怀友的情思常寄 托与明月,真可谓“明月千里寄相思”。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 出来的。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 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 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 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 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思念化作奇思妙想,请明月清风代劳去夜郎转达自己的问候,寄托自己对老友的牵挂与思念,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 三、有“边塞”相思。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 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