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及大六壬探源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及大六壬探源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及大六壬探源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及大六壬探源

大六壬的预測機理及大六壬探源

伍建宏

第一节六壬“天机”发端

何为发端呢?端者,始也。发端就是事物的开始和发生,或者是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开始进行新的运动。

我们把事物的运动均看成是质点的运动,则质点运动在时空中便显出曲线型轨迹。设在曲线上任取一点为座标原点,则该点的时空参量为0,以该点为圆心作圆,分别截取曲线上R和-R为两个相反方向的线段,其线段之和仍然等于0。

按照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都由两种相反或相敌对的力量所组成,例如:前面新的力量要产生,而后面旧的力量也不甘灭亡,必然要产生针锋相对的斗争。正象R和-R,它们永远都是反向的、对立的。R和-R绝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必然要结合在一个原点之中,而统一成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

原点是0,向前的发展为1,这就意味着一种“无中生有”的过程。0本身为无,但它是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来说的,它只是取事物某一发展阶段上的一点,如果离开这一点,它便成为“有”了。

有可以成为万物,同时万物也可以成为无,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均在于我们选择不同的时空点。

那么,我们如何来确定事物运动的“0”和“1”呢?

我们把任何事物的运动均设为质点的运动,即把所要求算的事物变成为1,这个1就叫做“太极”,太极在有与无之间,有可能成万,万又可以归一。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一”来看待。正象我们的天文学家把无论多大的星体都看成是小小的一点一样。

我们知道,六壬从太极开始,太极为一,这个一为“虚一”。“虚一”的含义既包括了万物,又什么也没有,而从“虚一”到“实一”,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把事物赋予其中。

把事物变为一,这个一就不是“虚一”了,而是具有了某种实实在在的内涵,即成为“实一”了。事物的一,就是该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的发端或起始边界。“一”把整个事物包含于其中,正我们小学的算术,设整体为1,部分为分数,分数无论如何加减,都不能超过1(带分数除外)。

对于这个实实在在的“一”,古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天一”,或“太一”、“太乙”等等。因此,在六壬书上说:“天一统万物,为万物之根本。”意思是说,天一为万物质点的中心,事物都围绕它而运转,它也是万物产生变化的根源。

为什么叫“天一”呢?这是古人们假设了世界上最原始的宇宙生成,即有形物质的产生和发端,他们设想了一个最原始的宇宙蛋,其中孕育了一个盘古,盘古奋力劈开了宇宙,于是轻的物质上升为天,重的物质下降为地,于是数便由此产生,天为一为阳,地为二为阴,两种对立物质产生了。从天一、地二中又相继产生了水火、山泽……于是“天一”便成为有

形物质开始产生的起点。这个“天一”赋予太极之中,便使空洞虚无的太极模型变成事物演变的起点或者发端。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太极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从古人们的宇宙生成观和物质运动观中抽象出来的哲学概念,它可以包罗万象--你赋予什么事物,它就成为什么事物;又可以虚无漂渺--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又可以不含任何事物。它是事物运动的最高原则和数理模型。

然而,我们所说“事物的发端”,并不都是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它也许是事物刚刚处于萌芽阶段而尚未发生;也许是事情已经发生而去追踪它已逝的形象;也许是从已经发生的事物中去探求其未来的发展;也许事物根本就没有发生,等等。于是,这个“天一”与“太极”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

我们如何把具体的事物与太极模型中的“天一、地二”联系起来呢?或者说,如何把从太极到两仪、到四象、到八卦所反映的内容与所要预测的事物相对应呢?

我们所遇到的是千变万化的事物群链和矛盾纠纷,从表面上看,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与太极模型中所反映出来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内容毫无一点瓜葛,太极模型的变化发展怎么能够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呢?

现代自然科学,总是千方百计寻找着自然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存规律,并且力图用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来描绘和精确计算这种联系和发展,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性质、类别、序列等进行综合分析,分别用各种字母或数字进行代换,然后按照独特的公式公理系列进行演算,最后再把所代换的字母还原成所要求算的事物。

这些公式公理的计算方法,一定是建立在A类事物或B类事物相似或相等的等量关系基础之上,它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必须是用已知来求未知,而且这些公式公理必须是经过严格的求证和验证而得,并且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决不能有半点的违背。这就是严谨的科学逻辑,是科学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

然而,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这种逻辑的,非此即彼的东西,总是被亦此亦彼的东西所取代;精确和有序总是参杂着更多的模糊、混沌和无序;等量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世界认识的需要。

于是,更多搞科学的人,又把眼光转向了自己的老祖宗,把几千年前就开始流行的古懂翻出,从这里似乎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

人们发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代数学,只不过这种符号并不是ABCD,而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子丑寅卯和甲乙丙丁等等,它们不仅仅是序数的代号,而且可以明确地反映时空、阴阳、五行信息、能量等等更多属性,并且它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即它是处理集合和模糊群发生概率问题的最有效的工具。

中国人的这种特殊符号,通过太极模型完整地表现出来,而事物的代换形式,或者叫事

物的先后生成关系,又通过河图洛书的顺序加以反映。如何反映呢?中国古人找到了一个连接事物和太极模型的中间环节--象。

象就是现象、表象、抽象、虚象、实象等等,它属于经验范围的领域;“象”还有性质、属性等含义,属性与气质又有直接的关系,例如一个人气质刚毅、坚韧不拔,这和金的属性相同;一个人长得很苗条、气质秀逸,这又和木的属性差不多,等等。任何事物都有其象,事物的象或者属性、性质是可以相等和相似的,于是在事物和固定的太极模型之间便有了可以对应和等量的依据,事物的代换便可以成立!

把整个事物看成为1,就和太极之1产生了对应。于是该事物的整个情况,便可以通过截取其在空间运动轨迹中的某一点,运用太极的时空和数理模型加以展开,并且仍然通过其象的对应和还原原理求算出该事物的现状和运动发展的趋势,这就是我们大六壬预测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那么,在现实的预测之中,我们如何截取那个关键的一点呢?这就要回到我们太极发端的问题上来了。

太极发端乃天机发端也。

什么叫做“天机”呢?古人常说“天机不可泄也”,就是说事物发展的必然之理,会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规范在向前发展,而我们平常人觉察不到这种规律,往往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办事,必然会遭到挫折和惩罚。这种自然规律往往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人们知道了它而不会运用自然之理去适应和改变它,就会盲动或消极,从而更加违背自然的意志,遭受更大的挫折和灾难。因此,事情应顺其自然,在自然中求得平衡和发展。

不过,对于苦心钻研数术的人来说,“天机”就不为天机了,这个天机就是我们洞察天地间一切事物发展机率的转折点,或者叫做“机变点”。

那么,我们如何发现天机呢?天机就在人和事物开始产生变动的一刹那或一闪念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人都是处于一定的事物之中,事物的自然变动会对人的思维发生作用,而人的思维运动也会对事物产生重要的影响。故动则为机,机的变化为动,通常人们说:“灵机一动。”就是这种“天机”的闪现。会捕捉天机的人,才能真正懂得预测。

天机一动,要对某具体事物进行预测的信号便闪现出来。这时,便存在了一个“机”,这个“机”,就是该事物的“天一”、“太乙”或“太一”,等等。将其代入太极模型,就形成了完整的预测。

第二节太极展开、矛盾分化

我们要看清楚整个事物的发展和现状,光把它变成一个质点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它分解开来,把它里面的每一个部件、每一种成份都显现出来,我们才能得到更精确的结论。

如何分解呢?古人非常聪明地发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对于它物而言的。如果没有开始,也就没有所谓的终结,没有好的对比,就谈不上坏的。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任何

事物都离不开天地的范围。于是,事物最早的两种成份就是天地。任何事物都包融于天地之中。从太极的0或1中,最早分化出二,即两仪的运动。

这就是六壬设立天地盘作为起变标准的最站得住脚的依据。天地即立,事物轮廓即现,事物的第一层便被打开了。

二的出现,是一进化了一个层次,但它也是很粗糙的。毛泽东经常说:“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看问题,总是要从两个角度来看,所谓偏听则迷,兼听则明。阴阳对立的两种事物从大体上可以反映该事物总的基本矛盾,这也是事物质点的一级分化。

事物矛盾对立的双方,其总的对立的焦点只有一个,但它们各自内部的焦点却是可以不断分化的,事物的矛盾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它可以无限细分,也可以无限扩展,正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总的矛盾只有一个,但它们各自内部的矛盾焦点却是不计其数。矛盾分化一次,事物也就更深入一层,从一个中心,分化成两个中心,又从两个中心,分化成四个中心,从四个中心,又分化成八个中心,从八个中心到六十四个中心,事物分化为六十四个层次,其发展的最细小环节也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事物的分化过程,具有着它的必然性,正象现代遗传学所研究出的一个重要结论:由一个DNA大分子可以分裂成四种核苷酸,这四种核苷酸就组成了遗传密码的四对碱基。而其中任何三个碱基就构成了一组遗传密码,由此而形成了分子遗传学中的六十四个遗传密码。遗传密码构成基因,象英文字母构成文字,组成了生物的细胞。而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有序排列的。

这一重要的发现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的事物都是有序的,无序就不能组成一个具体而完整的东西,而这种有序性正是通过不断的矛盾分化而表现出来。比如说,我要建立一个公司,当我一切条件都不具备时,就只能说,它是一个虚的,或者叫混沌,它没有一个实在的内容,它使“成立公司”这种事处于一个无序发展的散乱状态。而当公司成立了,它的一切便按照正常的轨道运行,如财政、工商、管理等各个部门都参入对它的管理和干预,它必须每天按照一定的程序在运转,这就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公司”本身便成了一个具体存在的“有机物”。

有机物的存在,必然有矛盾的分化,这种分化就是有序的具体表现,这种序数就是矛盾由二到四、由四到八、由八到六十四等等无限细分。这种矛盾的细分过程,也就是一种序数的演变过程。那么,无序将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是著名的“熵增加原理”。

所谓熵增加,就是事物随时随地都在从有序走向无序,从而趋向于混沌和散乱,事物便逐渐的走向消亡。

不过,我们不必为熵的不断增加而感到恐惧,我们应该看到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原理,即熵减原理的存在。所谓熵减原理,就是事物在不断供给能量的情况下,会不断的从无序变为有序,如人的新陈代谢等。无序走向消散和死亡,有序走向聚集和生长。

现代分子生物学也告诉我们,有机物分子是在不断分化的。如由一个分子分化为两个分

子,由两个分子又分化为四个分子,由四个分子又分化为八个分子......,这样,一共分裂到50次,就再也不会分裂了。分子的分裂到了一个极点,就会走向死亡。不过新的分子便会由此产生,正象旧的矛盾消失了,新的矛盾又会接踵而来一样。

这个50之数,正是我们数术学所常说的“大衍之数”,它构成了事物生死交替的循环。因此,我们从太极图上,便可明显的看到这种阴生阳死,阳死阴生的圆圈运行轨迹。

所谓熵减和熵加,虽然是事物的有序与否和能量增减的趋势,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却是事物成功和消散的分水岭。熵减则趋向于成功,熵增则趋向于消亡。

因此,在数术学上,历来强调旺相休囚和长生死墓,它们都是事物能量增减的象征标志。

有序就必然有数,数体现了事物程序、次序和相互的数量关系。有序则数显而明了,无序则数隐而模糊,为什么六壬起课事散或事未成则数不现、课不成,以致于过三不问?就是这个道理。

事物矛盾的分化,是我们一步步深入打开事物和追踪线索的基础,也是我们判断事物变化的依据,事无变则不发,事发则机显,机显则事情端倪可见,预测可成。

第三节太极环闭、四深定象

事物由阴阳的两重关系,进一步分化为四象的关系,其主要矛盾的对立中心也被分化了。正反两方面的事物,分解成了主客两方面各自的阴阳对立。事物内部矛盾又进一步深化。这时,四象便把事物的现状较为完整的显现出来了。

我们再来看看太极模型。事物从太极状态到展开的运动,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圆圈的运动,太极每展开一个层次,便把这个圆分成了若干等份,这些等份,就分别就分别代表了不同事物所处的不同位置,或叫地位,地位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就象八卦中所说的父母、六子关系一样。整个事物就在这诸多矛盾大杂烩中进行运动。

古人聪明的把事物的太极运动关系与周围的时空关系相结合,并把每一种事物都与相应的时空联系起来,而事物和太极模型相联系的重要环节,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关和相同的属性,它们用八种具有普遍性质的基本物质,按照一年四季不同气候属性与这八种物质属性相对应,而分立于八个方位,形成一个圆周的运动模型。事物无论如何展开,只能把这个圆周分成更多的等份,而总也逃不出这个太极圈的范围。

矛盾的分化,便形成了太极所持有的序数关系,于是按照圆周的等分,便设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立于下,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立于上,天干和地支原本都是序号,但后来又按照它们所立位置的不同分别赋予它们各种特殊的含义。这些含义包括了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普遍性质,从而使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到与天干地支相同的性质而与之产生对应关系。

四象的成立,不仅代表了圆圈中分割出来的四个相等的区间,而且也可以表示在这四个区间中所发生的事情。四象代表一个平面的空间,它把所发生的事情和各种矛盾关系描绘在这个

平面上,让人们了解它的现状和处境。因此,四象只起到了一个定位的作用。

为什么叫“四象”呢?我在《中国数术学数的概念》一文中,较为详细地讲解了这个问题。所谓“象”者,形象或现象也,它的存在,只能反映一种“象”的成份。在一个平面图形中,任何高明的画家绝不可能使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实物。因为它只代表了两维的空间,它反映的仅仅只是图象而已。

因此,四象只能为虚象,为定位,它不代表运动。而事物只有到了八卦的层次我们才能真正看出它的运动态势来了。

在六壬中,四象就是四课。四课确立了主客的关系,以及主方所具有的矛盾和客方所具有的矛盾。主方为干,干上神和干上神之阴神。客方为支,支上神和支上神之阴神。

主客的矛盾直接体现在干上神和支上神之间。干上神和支上神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干上阴神和支上阴神,是主客双方本身所固有的内部矛盾体现,这种矛盾虽然是次要的,但在它激化到某种程度时,势必会影响到主要矛盾。因此,当我们在观察主要矛盾时,不可不察及阴神,即次一级的矛盾冲突。

按照太极的普遍性原则(太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主客和其阴神都同样遵循着阴升阳降,阳升阴降的运动规律,故干支上之阳神发展到极点就一定会向阴神发展,到最后,阴神则成为其主要的判断对象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便被次要矛盾所取代。

什么叫阳神和阴神呢?所谓“神”者,凡事物的出现都叫神,人有人的精神,物有物的灵神。所谓“阳神”,出现的就叫阳神,事物已充分的暴露在我们面前,或者已经发生过了,现在仍然继续进行。所谓“阴神”,即没有显现出来的隐藏的事物叫做阴神,阴神之极又转为阳神。

那么,有人会问,即然阴神和阳神是一对矛盾,那如果阴阳之间是相生相合的关系如何解释?我说,一对夫妻本来就是阴阳矛盾的统一。如果他们光闹矛盾,那就无法共同生活下去,最后只好吹灯散火,这叫“克”,就是对立。但如果他们非常相亲相爱,互相支持,这就叫“生”,就是合作。矛盾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它即对立,又统一。对立的成份起主要作用,就成为克,统一的成份占主要地位,就成为生和合,不能一概而论。共产党和国民党打了许多年仗,也还有合作的时候,只不过这叫“合中有克”而已。因此也可以说互相促进的叫生,互相拆台的叫克。生克关系是判断事物成败的关键。

如果说,四象仅仅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张平面的、静态的图象,那么,把这个图象打开,使其变成立体的,完整的动态事物,就需要更深一层次的内容了。第四节太极变异三传发用

随着天地运转,五行变更,四课中的矛盾关系不断尖锐,终于在某一个转折点上开始爆发了。这个爆发点,是在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即相克最厉害的地方。它的爆发,将使事物走向新的起点、新的环节,或者产生新的矛盾。

我们说,矛盾处于一个封闭的圆圈之中,它是不会前进的,它们的运动永远是阳长阴消、

阴长阳消的相互运动过程。它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只能是稳定的、平衡的、渐变的、静态的、量变的等等。然而,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人有生有死,事物有产生和灭亡。它们总逃不脱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前面我们从太极图上,已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这种过程。并且指出,太极的封闭状态只是一种常态稳定的状态,但这种常稳不是恒定的,当事物产生突变和变革之时,它必然是打开的,从而呈螺旋上升的运动趋势。而当事物革故从新,恢复平静,太极又重新闭合。因此,太极的运动是开合运动,太极打开的运动,就是一种变异的运动。

不过,事情有大变,有中变,有小变。大变有大数,中变有中数,小变有小数。那么,小的变革算不算是太极的变异运动呢?

我们说,太极也有大有小,小到细胞分裂,大到宇宙的变迁,它们同样都在遵循着宇宙中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原则。因此,只要是事物前进了一步,都可以把它称为太极的变异运动。

六壬三传的运动,也正是这种变异运动的开始直到终结的反映。

首先是初传,初传又叫发用。为什么叫“发用”呢?发用又叫发动,事物的变迁由此发起。“用”即为“动”也。三传是由四深中主客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开始发起。这又叫“机”或“机变”。

什么叫“传”呢?传就是“相因”、即相互因果,上传为下传之因,下传为上传之果。果可以为更下一传的因,因也是上一传的果。因果是可以互换的。事物的这种传递关系,反映了事物质点运动曲线上点的连续性和相关性。

传一般情况下,都是阳传阴,即阳神传阴神。但也有不传阴神的,如伏吟、昴星、别责、八专、返吟五种形式。四课在有克的情况下,都是阳传阴,有克则机现,其因果关系就反映的明显,事物的转折就可一目了然。而无克,则说明事物仍处于量变发展阶段,对于现存事物的否定尚未到来,或者即将到来。上面的的五种形式是事物即将走到尽头,而进入最黑暗的时刻,它即将发生变革又未能发生变革。因此它是最痛苦、事业最倒霉的时刻。

我们说,大六壬是专门算“机”和“运”的,所谓“机”就是事物变化的转折点,所谓“运”就是事物随机的运转过程。机运的变化就是事物走向转折的变化。

在大六壬中,天地盘和四课,表示了事物在稳定的量变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状况。而三传则表示了事物走向变化,或者变革的运动,它们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判断三传的变化必须要深通变机之理,晓万物之情,方可充足的把握,以求取精确的结果。

第二传和第三传就是从动作即发用开始,一步步走向高潮,再一步步进入尾声。事物将重新开始新的历程。

为什么是三传而不是四传五传呢?因为在数术学的基本原理中有一条最重要的理论,就是“五行相生,遇三则变”。这些内容,请见我的《中国数术学研究》。

综上所述,人们势必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六壬从太极发端,到天地盘和四课三传,

它们是不是正好就反映了所要求算事物的现状和机变之点呢?你凭什么说,这个课式正好就是截取了事物运动轨迹上的一点,并且通过这一点的情况来反映事物的转折变化呢?

我们说,太极模型是经过古人长期总结出来的一套完整的反映世界万事万物循环往复运动规律的一个基本模式,它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模型。正象我们的数学公式,它是普遍适用的。当我们空说太极模型时,它仅仅只是一套符号系统,并不代表任何事物。而当我们把任何一个具体事物代入进去,通过某“象”或者属性的对应,就可以看到事物间的各种“象”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并且通过各种“象”所必然具有的时空方位和数的属性,便可确定各种“象”在什么时空和空间中将产生作用。因为各种“象”在太极模型中是圆周运动的,它必然有各种“象”的交会和矛盾。通过数术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我们就可以大体地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了。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与现代系统论的黑箱理论、协同学说和信息论等都是不谋而和的。

截取事物轨迹的点,来作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物理学最一般、最常用的基本研究手断。唯一不同的,就是物理学只研究质点的运动速度、方向和空间位置,它是一种把大化小而并不考虑其内部的质态、属性以及其内部的变迁等内容的。这种研究方法当然是简捷明了,是科学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然而,当我们要研究具体的事物时,这种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科学的研究手段向来都是综合和分析相结合,既然有一个整体,当然也就应该有解剖。我们必须把质点分解开来,仔细研究其内部结构,才能叫做完整的研究。

太极学说就是这样一种既有综合又有分析的理论体系,它截取空间质点的方法虽然与现代科学方法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实质却是一样的,它唯独依据的是这样一条理论:空间无处不太极,事物无时不太极,凡太极都有数,凡事物也都有数,有数就可以对应,有对应就可以求算事物。数(或者是象,数和象是统一的)是事物相互联系的表现。

至于事物的数和太极的数是不是正好吻合,这个问题就成为数术学到底是否科学的分水岭。

当我们在想着预测某一种具体事物的时候,我们先设想了一个或几个数,这几个数是不是正好反映我们所要求算事物的具体情况呢?

当我们把这些数字代入太极模型,从而求出了一个空间运动的几何点,由此点展开,变成天地盘、四课、三传。于是,我们再把所知道的事物,哪怕上一两条信息,再代入到四深里去,我们就会发现,四深所反映出来的图象与我们所知道的部分事物图象完全不能对应或者大体上不能对应。或者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这就是说明按照我们所得出的数字求出的点,离实际事物所要求测算的点还差一段距离,这个距离有大有小,距离太大,则我们的预测就会完全不准确。距离很小,则我们就会基本上能够看清该事物在这一空间区域内所受到的影响,和它将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了。

因此,数术预测的准确与否,关键在于我们所求算出来的点与实际事物的点的距离(这

里暂且完全除开经验判断和课式处理技巧方面的内容)。不过。我们求算出来的点与实际点只要处于同一个区间范围之内,那么事物和模型的对应就可以进行,而且基本上可以反映事物的运动态势。正象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集合,只要模糊信息群的对应,就会从模糊群产生的协变效应中,求算出事物模糊群发生的概率。

因此,数术学算事物,仅仅只是算事物发生的概率而已,求算的概率越高,事物就越准确,反之,则准确率就很差了。我们可以作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预测就象射击打靶,事物之点就是靶子,而我们求算的点就是子弹,子弹击中了靶子,预测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子弹打偏了,预测就失败了,至于打到几环上,这是大体上几分准确的问题了。

现在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起数和找对应,如何判断两个点的差距等等,这都是数术学本身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具有经验和技巧的成份,这里就不谈了。

不过,我们按照大六壬规定的起数方法去操作,一般都是不会逃出大体的范围的,具体的准确与否,还必须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数术学的哲学思想和事物机、运、命变迁的规律,以及各种信息的处理技巧等等。

中国古代大六壬的预测方法,体现了一切数术预测的玄机,它是一种非常科学的预测手段,数年来,经过我们的反复实践,它的成功率是极高的,有的甚至达到了料事如神的地步。我们越精通它,判断就越准确。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是不是都逃不脱某种必然的规律。任何一件事情,好象早已经被规定好了一样。

由此,推动了我们更深入地研究,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命运之学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赋予了全新的思想内容,这些请详见其它的书籍。

《六壬》作为《周易》的一个支流,从古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它无论在名义上,组织上或内容上都把《周易》的义理及理、数、象、占思想溶于一炉,发挥的淋漓尽致,无所不周。无处不闪耀着《周易》的光辉。对于它的研究,至今学术界同仁很少契及。本人研究壬遁之学有年,毫无深造独到之处,所幸偶有所悟,草此拙篇,旨在“以古论古、以古疑古、以古辩古、以古证古”的思维方式,作为探讨壬学的路数,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

一、六壬原始晚于《周易》

《六壬》之名,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

唐.许道符撰《大六壬心镜》说:“昔轩辕黄帝得元女降斯神式,往授三篇(即太乙、六壬、奇门、本文作者注),既获之,藏于金柜、计二卷……”。古人著书皆唱和之。给它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清四库全书《六壬大全》提要中说:“或谓出于黄帝、元女,固属无稽。要其为术,固非后世方家所能造……”。又说:“考国语伶州鸠对七律,以所称上宫大吕,上宫推之皆有合于六壬之意,然特以五音十二律定数,未可既指为六壬之源。吴越春秋,伍员及范蠡鸡鸣、

日出、日映、禺中四术,则时将加乘与龙蛇刑德之用,一如今世所传。而越绝书载,公孙圣亦有今日壬午时加南方之语,其事虽不见经传,似出依托。然赵煜,袁康皆后汉人,知其法著于汉代也”。

清朝未年民国时代的韦千里编《六壬秘籍》则说:“国语伶州鸠之对七律,实其权舆。下逮春秋,子胥、少伯并以精于是术著名,吴越春秋《越绝》书中,俱载其事,则由来远矣……”。

虽然《六壬》具体产生的年代已无可考。但根据上述这些说法,我们可以初步推知,早在春秋时代或者更早它就有可能存在了。考《左传》中无一语涉及《六壬》之辞,我们可以肯定它的创作年代一定会晚于《周易》,这一点相信不会有疑议的。

二、《六壬》创作根源于《周易》

1、立名宗《周易》之义

这本书,为什么要称作《六壬》呢?古人对此是作过许多讨论的。

《壬学琐记》说:“六壬之名说者不一。有云水生于一成于六,故名六壬者,宋人也;有云《周易》以乾卦为首,乾内卦纳六甲,故奇门称遁甲,外卦纳六壬,故称六壬者。祝泌也;有云天一生水,天五生土,合而成六。壬字上一撇斜者象水朝东,下一画重者,象地之厚载,中一画长者,纵则为天地,横则为宇宙。六壬与天地宇宙同用,加以水土生育之功,有厚载之至德,故云六壬者,未悟书中语也;有云乾为天属金,壬承乾属水,壬得天之气,既泄天之机,故云六壬者,张江村也……”。

近代学者亦同意这些说法

如《大六壬探源》罗序说:“占卜之学原本于《周易》,由来久矣……”。

又如清学者在《六壬大全》提要中说:“大抵数根于五行,而五行始于水,举阴以起阳,故称壬焉,举成以该生,故用六焉……”。

莫如《六壬视斯》所说最为中肯:“天干凡十,而课独取乎壬者,盖壬乃阳水,天一生水,为数之始,壬寄在亥,亥属乾宫,亦易卦首乾之义。此立名之宗也”。

清朝末年民国时代的袁树珊、韦千里等大家皆从其说。

看来《六壬》之名义,已冠《易》义于其中,是显而易见的。

2、组织本《周易》之义

凡一学识,皆有数个单位组织而成。《六壬》之组织为:干支、太岁、月将、占时、地盘、天盘、四课、三传、天将、遁干、年命、星煞等项相聚而成。在三式中,《太乙》言数、《奇门》责干、《六壬》则测重地支。它是以十二地支遁日干为推演依据和基础的术数学。《六壬》运筹,因“时”起课,月将加时而设天地盘,进而推四课、发三传、布天将、遁旬(时)干,填生克名词,推算行年与本命而课成,再较量年月四时等信息,则吉凶休咎俱矣。余窃议,以“时”(空)为天极,天地盘为两仪,四课者象四象,地盘镇八方,八卦俱矣。三传乃天、地、人(八卦生万物),无不皆该。乃易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之精蕴也。

适见《六壬》之推演模型,已具易之义理与理、数、象、占于其中者。

再看由《六壬》之推演而产生的课体与《周易》之关系。

《六壬》以元首课、重审课、涉害课、遥克课、昴星课、伏吟课、返吟课、别责课、八专课,共九课为纲,推演随“时”就正,千变万化,皆以其九课为依据,称之为九宗门、九宗元或宗门九式。九式衍生六十四课为目,与《周易》之六十四卦相匹配。如下胪列:元首课(后皆删‘课’字)统乾、重审统坤、知一统比、涉害统坎、遥克统睽、昴星统履、别责(卦体不明)、八专统同人、伏吟统艮、返吟统震、三光统贲、三阳统晋、三奇统豫、六仪统兑、时泰统泰、龙德统萃、官爵统益、富贵统大有、轩盖统升、铸印统鼎、斫轮统颐、引从统涣、亨通统渐、繁昌统咸、荣华统师、德庆统需、合欢统井、和美统丰、斩关统遁、闭口统谦、游子统观、三交统女后、、乱首(不明)、赘胥统旅、冲破统夬、淫失统既济、无淫统小畜、度厄统剥、无禄绝嗣统否、屯福统屯、侵害统损、刑伤统讼、二烦统明夷、天祸统大过、天狱统噬嗑、天寇统蹇、天网统蒙、魄化统蛊、三阴统中孚、龙战统离、死奇统未济、灾厄统归妹、殃咎统解、九丑统小过、鬼墓统困、励德统随、盘珠统大壮、全局统大畜、玄胎统家人、连珠统复、间传统巽、六纯统革、物类(不明)。

考诸书唯缺“临”、“无妄”、“恒”三卦所配课体不明。

3、课例阐《周易》义理

《六壬》的第一课叫元首课,如上所述它配《周易》六十四卦之乾卦。我们先以此课为例,看它是如何发挥易理的。

元首课说:“凡一上克下,余课无克,为元首课。象天。如君克臣,必顺其正,无动乱反常之理。为九宗之元,六十四课之首,故名元首。君占则有伊吕之臣、臣占必遇唐虞之君,常人占之万事顺利。大哉,元首。元亨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统乾之体,乃元吉第一课也。象曰:天地得位,品物咸新,事用君子,忧喜俱真……门庭喜溢,利见大人。如日辰、用神、年命、值旺相气乘吉将,更逢富贵、龙德、时太、三光、三阳、官爵、高盖吉课,有一助之则有乾之‘九五飞龙在天’云龙风虎相从‘大人’之象也”。

请再看统坤卦之象的重审课:

“凡一下贼上,余课无克,为重审课。象地……积善者庆,积不善者殃……至哉重审,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统坤之体也。象曰:顺天厚载,柔顺利贞……君子厚德,中道而行,则有坤‘六五黄裳元吉’之象也”。

六十四课目莫不如此发挥《周易》之义理。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乾坤又其《六壬》之门邪?

4、当《周易》万物之数

《六壬》由月将加占时起天地盘,布四课,发三传,而推演出九式。九式又衍生六十四课目,以配易卦(已如上述)。又由六十四课目中(各别课目)产生出“格”来(格即支卦),它们是:见机格(后略“格”字)、察微、缀瑕、蒿矢、弹射、虎视、冬蛇掩目、帷薄不修、独足、自任、自信、杜传、无依、无亲、解离、涉三渊、三阳、出三阳、出户、盈阳、变盈、入冥、凝阴、溟蒙、冥阴、悖戾、顾祖、极阴、时遁、励明、回明、转悖、断涧,大约三十三格。六十四课加三十三格,计九十七课格。《六壬》以九十七课格,而又统御七百二十课式。

这七百二十课式来源是:以六十花甲排日推演,则每日十二时,每时一课。其课体有60(花甲)(12(时支)=720课式。是《六壬》的最基本课式。七百二十课式分别是:一、贼克得始入105课,又重审115课,又元首118课。二、比用得52课,又知一29课。三、涉害63课,又见机9课,又察微2课,又缀瑕1课。四、遥克得蒿矢40课,又弹射25课,五、昴星得虎视4课,又冬蛇掩目12课。六、别责得9课。七、八专得16课。八、反吟得无依54课,又无亲6课。九、伏吟得不虞6课,又自任24课,自信9课,杜传21课。合之为七百二十之课体。

再加上其它的因素。如十二月将、十二来方、60太岁、60本命、60行年,得720(122(月将、来方)(603(太岁、本命、行年)=22394880000个信息单位“当万物之数也”。更何况一课而兼数种课体,比比皆是者。

《六壬》以占时、三传、行年、本命、太岁、来方、日上、辰上、较量与日干支之关系,谓之十事。又有占时为先锋门;月将为值事门;日辰为外事门;三传为发端门;年命(即行年、本命)为变体门;参与岁月日时之星煞作为“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基本评断依据(此不赘述)。

所以《六壬大全》提要中说:“由干支而有四课,则亦两仪四象也,由发用而有三传,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以至六十四课莫不原本仪爻,盖亦易象之支流,推而衍之者矣……”。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六壬》之学,符合“《易》以道阴阳”的理;体现《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数;契于《周易》仰观俯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象;适于《周易》问断决疑的占。是《周易》衍生的庞大体系,更高层次学(术)文。

三、《六壬》辨疑

《六壬》之学,为历代贤哲所喜爱,视为经典。据说明代禁习阴阳五行之学,而《六壬》为士大夫所独钟,习而用之,得以流传至今。古往今来代有著述,汗牛充栋。其论汪洋,均含精义。然亦因其年湮历久,历法之更替,时代之差异,或学者各秉师承,或独具见解,其论纷纭,莫衷一是者时有所见。譬如:论天乙贵人口诀;论旦贵暮贵(亦称昼贵夜贵或阳贵阴贵)口诀;贵人临昼夜时刻分界之起例;次如月将过宫之定日时之例;又次如涉害课式之

起例,竟多见歧义。使人如坠云烟,弗知适从。亦可谓《壬》学三大疑团。

《六壬大全》提要中说:“惟是六壬所重莫过于天乙贵神,阴阳顺逆为吉凶所自出,如匠者准绳矩矱。而先天之德起于子,后天之德起于未,以五干德合神取贵,承学之士多未究其源……”。

就将其胪列,试以探讨,以就正于博览君子。

A:天乙贵神几多疑

(1)疑.天乙贵人口诀异同

a.《六壬视斯》说诀云:甲戊兼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庚辛逢虎马,永定贵人方。

查《六壬大占》如上说;《六壬卦课》亦如上说。

查命书《渊海子平》亦同上说。

b.《六壬类聚》口诀则如: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六辛逢马虎,此是贵人方。

以上两诀所不同者一如“庚”字;一如“兼”字;次如一曰“马虎”,一曰“虎马”。学者皆当留意。

(2)疑.旦贵暮贵临干之异同

a.《大六壬心镜》说歌曰:“甲戊庚游大小吉,乙己神传昼夜分,丙丁早亥暮居酉,六辛常午复来寅,壬癸立处于已卯,不降天罡作贵人”。

并释之说:甲戊庚日旦治大吉;丑;,暮治小吉;未;;乙己日旦治神后;子;,暮治传送;申;;丙丁日旦治登明;亥;,暮治从魁;酉;;六辛日旦治胜光;午;,暮治功曹;寅;;壬癸日旦治太乙;巳;,暮治太冲;卯;”(地支本文作者加注)。

b.《大六壬探源》论旦贵说歌曰:甲羊戊庚牛,乙猴己鼠求,丙鸡丁猪位,壬兔癸蛇游,六辛逢虎上,阳贵日中俦。论暮贵:“甲牛戊庚羊,乙鼠己猴乡,丙猪丁鸡位,壬蛇癸兔藏,六辛逢午马,阴贵夜时当”。

c.《六壬视斯》说歌曰:甲戊兼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庚辛逢虎马,永定贵人方。

并释说:“日用上一字,夜用下一字。如甲戊日日占应用牛字,便从天盘丑上起贵人,是为阳贵。甲戊日夜占,应用羊字,便从天盘未上起贵人,是为阴贵……”。

查《六壬景右神定经》、《六壬大全》、《大六壬指南》同(a)说;《六壬类聚》、《六壬摘要》、《壬学琐记》及《六壬秘籍》皆宗(b)说;《六壬大占》和《大六壬金口诀》均从(c)说。

d.《河洛精蕴.贵人说》则云:“先天之坤在子,后天之坤在申。贵人者,甲与已合,皆以己所临之地而分阴阳二贵。阳(后缺‘贵’字,本文作者注),己在子,庚以后皆顺行,辰戌不临,午冲子不临,子不再临,而戊终于丑。阴贵,己在申,亦所以拱乎天罡也。其曰

天乙贵人者,天乙一星,在紫微垣门外也。叶九升谓甲以己之所临为贵人,己以甲之所临为贵人,未确。与己同临子申者乙也,非甲也。俗诀甲戊牛羊,庚辛马虎者谬也”。看来江慎修先生亦有疑也,他似乎也未有说明白。

(3)疑.天将贵人临昼夜时刻分界异同

a.唐《大六壬心镜》“用昼夜长短分旦暮”,“以星没为旦(白天),用阳贵;星出为暮(晚上)用阴贵”。

b.《银河棹》“以子至已为阳时,用阴贵人;午至亥为阴时,用阳贵人”。

c.《六壬秘笈》“占时属于卯辰已午未申者为昼时用阳贵(即旦贵)属于酉戌亥子丑寅为夜时用阴贵(即暮贵)”。

有关旦暮贵人临昼夜时刻之分界,诸书大约有如上三种说法。

如上所述,我们得知:

天乙贵人口诀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甲戊庚牛羊……”。一种是:“甲戊兼牛羊……”。

旦贵暮贵临十干口诀则有:①甲羊戊庚牛……为阳贵(即旦贵),甲牛戊庚羊……为阴贵(暮贵);②甲戊庚日旦贵丑,暮贵未;③甲戊日旦贵牛,暮贵羊……;④庚辛日旦贵虎,暮贵马;⑤六辛日旦贵虎,暮贵马;⑥六辛日旦贵马,暮贵虎。

又可得知:天将贵人分别昼夜时刻分界异同,如上述三种情况。①星没为旦,用旦贵……;

②子至已为阳用阴贵……;③卯至申为昼用旦贵……。

现在就让我们考辩有关天乙贵人诸异同之疑如下:

一辩:《六壬大全》提要中说“……按吴越春秋所载子胥之占,三月甲戌,时加鸡鸣,而以为青龙在酉,是甲日丑为阴贵也。范蠡石室之占,十二月戊寅,时加日出而亦为青龙临酉,功曹为腾蛇,是戊日丑为阳贵也”。

按:《提要》所说子胥、范蠡这两个课例,仔细思之,“青龙‘在’(临)酉”有误,推之应顺行在午、逆行在申。两“酉”字应作“午”字或“申”字才对。要么就是以子午分阴阳,而且必须是阳逆阴顺行天将,只有“丑加寅”一课,才有可能会有青龙临地盘“酉”宫的情况。思之终不解其意。本文只强调古例之“甲日丑为阴贵”、“戊日丑为阳贵”。学者于此亦可见一斑。

考上述课例,子胥、范蠡,是如何用贵运筹,有待研究商榷。

二辨:袁树珊说:“贵人有日夜之别,先察占时,旋转有顺逆之分,次观坐地。诸家议论略有异同,兹尊《协纪辨方》,庶可先后一贯”。

此说有理。

考四库全书《钦定协纪辨方》天乙贵人说:“蠡海集曰,天乙贵人当有阳贵阴贵之分。盖阳贵起于子而顺,阴贵起于申而逆,此神实得阴阳配合之和,故能为吉庆,可解凶厄也。阳贵以甲加子,甲与己合,所以己用子为贵人。以乙加丑,乙与庚合,所以庚用丑为贵人。以丙加寅,丙与辛合,所以辛用寅为贵人。以丁加卯,丁与壬合,所以壬用卯为贵人。辰为

天罡,贵人不临。以戊加巳,戊与癸合,所以癸用巳为贵人。午冲子原不数。以己加未,己与甲合,所以甲用未为贵人。以庚加申,庚与乙合,所以乙用申为贵人,以辛加酉,辛与丙合,所以丙用酉为贵人。戌为河魁贵人不临。以壬加亥,壬与丁合,所以丁用亥为贵人。子原宫不数。以癸加丑,癸与戊合,所以戊用丑为贵人。此乃阳贵顺取也。且如阴贵,以甲加申,甲与己合,所以己用申为贵人,以乙加未,乙与庚合,所以庚用未为贵人。以丙加午,丙与辛合,所以辛用午为贵人。以丁加已,丁与壬合,所以壬用已为贵人。辰为天罡,贵人不临。以戊加卯,戊与癸合,所以癸用卯为贵人。寅冲申,原不数。以己加丑,己与甲合,所以甲用丑为贵人。以庚加子,庚与乙合,所以乙用子为贵人。以辛加亥,辛与丙合,所以丙用亥为贵人。戌为河魁,贵人不临。以壬加酉,壬与丁合,所以丁用酉为贵人。申原宫不数。以癸加未,癸与戊合,所以戊用未为贵人。此乃阴贵逆取也……”。

《星历考原》曰“……曹震圭阴阳顺逆倒置者,则世俗并如其说。考其根源,则以元女经有旦大吉,夕小吉之文故也。然其理良不可通。则亦未得以元女经有其文而可据信也。且大小二字易以淆伪。安知非浅学之人转以俗说,改攥元女经,遂传刻袭谬耶”?

又说:“其昼夜之分则或以卯酉为限,或以日出入为限,今考其义自当以日出入为定也”(见《协纪辨方》第811-351页)。

读者至此,已不难预知前贤所见之低昴。相信诸疑顿释,已经了然胸中吧!至于前述,天将贵人昼夜之分界,不待三辨已自明矣乎?

兹再将《考原》中所载天乙贵人口诀录于后,以为学者之矜式,殊不致指鹿为马尔。

天乙贵人歌曰: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

壬癸兔蛇藏,六辛逢马虎,此是贵人方。

阳贵歌曰:庚戊见牛甲在羊,乙猴己鼠丙鸡方,丁猪癸蛇壬是兔,

六辛逢虎贵为阳。

阴贵歌曰:甲贵阴牛庚戊羊,乙贵在鼠己猴乡,丙猪丁鸡辛遇马,

壬蛇癸兔属阴方。

B:月将过宫辨疑

月将者,太阳也。幽明之司,动静之机,祸福之柄。若入传为福不浅。月建运天道而左旋,月将禀天道而右转,是以左为天关,右为地轴……《六壬》以月将加时而设天地盘,尔后四课成,三传发。然诸书论月将过宫不同:

《六壬经纬》说:“正月在亥,二月在戌……”

《六壬探源》说:“每交中气,立即变更。正月雨水后在亥,二月春分后在戌……”

《六壬摘要》说:“其法于每月中气之前,本月节令之后,视月将出现之日支,定其阴阳。仿河图生成之数,阳从生数,阴从成数,因其数而起之,乃真月将也。如亥将而待雨水后,则太阳过后与寅不合,名落空,东西舛误,失顺时之道矣”。并举例说“正月建寅与亥将登明合,视立春后几日是亥,即月将出现之日支也。亥乃第六成数,即从本日起超六日,

是辰。即以辰日亥时起亥将。二月……”渐近奇门超接之法。

考《景祐六壬神定经》只说正月征(登)明,二月天魁……无过宫须交中气之说。

如上述,使后学茫然,难以适从。

今试以辩之:

辨论一、《六壬琐记》说:“交月将之法,古书间有异同,然总在中气之后,或一日二日或三日五日不等,古人所用者恒气(注意‘恒气’本文作者按)每年二十四气匀派,而太阳行度有盈缩,未必恰于交中气之时过宫。况其过宫又限定于某宿某度,是以有一日二日三日五日之殊。今时宪书则以定气(注意‘定气’,本文作者按)为主,故太阳即于交中气之日时过‘宫’,便换月将。此正合天时之妙”。

这话的确有见识,学者思过半矣!

辨论二、考《钦定协纪辨方》日缠过宫论:“日缠每月中气过宫。雨水日缠亥宫初度,是为娵訾之次;春分日缠戌宫初度,是为降娄之次;谷雨日缠酉宫初度,是为大梁之次;小满日缠申宫初度,是为实沈之次;夏至日缠未宫初度,是为鹑首之次;大暑日缠午宫初度,是为鹑火之次;处暑日缠巳宫初度,是为鹑尾之次;秋分日缠辰宫初度,是为寿星之次;霜降日缠卯宫初度,是为大火之次;小雪日缠寅宫初度,是为析木之次;冬至日缠丑宫初度,是为星纪之次;大寒日缠子宫初度,是为元枵之次。故月将正月在亥、二月在戌、三月在酉、四月在申、五月在未、六月在午、七月在巳、八月在辰、九月在卯、十月在寅、十一月在丑、十二月在子。月建视节气,斗杓也。月将视中气,太阳也”。

C:古人起涉害课例之异同

《六壬》涉害课例,最难发用。当视所涉浅深,取为初传。清.四库全书《六壬大全》所载古歌甚是。惜与复等课柔辰刚日之说未能扫除。其附列《总钤》不合法者亦有十九课(前论涉害课数均已纠正之)。《指南》、《经纬》、《类聚》不论所涉深浅,但论所临孟仲,虽说简易,有失妙旨。《寻源》辗转抄袭,谬误益多。《粹言》略知其法,而所载之图,仍未更正。《说约》虽论所涉浅深,而专视十二宫中所藏人元。如寅中甲丙戌,未宫乙己丁之类,画蛇添足,尤难尽信。

为探讨明了起见录其古歌于下,

歌曰:涉害行来本家止,路途多克初传取,孟深仲浅季当休,复等柔辰刚日拟。

解释:“四课中或二上克下或二下贼上,而与本日之日干,或俱比,或俱不比,则就所克之处,由地盘涉归本家,以克多者为发用,其克若相等,则以在地盘四孟上者为发用。如无孟,则取仲上者为发用。如又无仲,则不取季上者。而阳日取干上神发用,阴日取支上神发用。中未传之取法,与元首、知一等课相同。”其旨甚明。并无支中所藏人元之说。

就连堪称易学大家的近人韦千里先生于此课例,亦有疏漏之处。

兹举韦君《六壬秘藉》涉害课之一例:

四月庚子日申将戌时(课式略),“按一课午庚,火克金,第三课戌子土克水,两课俱系

上克下。庚金阳日,午戌亦皆阳神,是与日俱比。故以戌土,由所临之子位,历归本家,子一重克,至丑位,丑中有寄宫之癸水,又一克,次历寅卯辰已午未申酉,以至于本家戌位,俱无克。再以午火由所临之申位,历归本家,申金一重克,申中有寄宫之庚金,又一重克,(至酉又一重克,本文作者注加),至戌位,戌中有寄宫之辛金,又一重克,以次历亥子丑寅卯辰巳各位,以至于午之本家,俱无克。是戌土由子位,历至戌之本位,只有二重克,午火由申位历归午之本位,有四重克,午之涉害较深,故取以为用”。(见《秘藉》卷一入门篇第十七页)

此课取例确实的当。

然韦氏在其卷二课体篇,第四页中,又以“庚子日戌时申将”起例,则解其课曰:“涉害深浅相等,而无一在孟上,取仲上神发用,名察微格。”

同一月将日时起课,则断辞成两种格体,是疏忽?难道韦君也没搞明白么?

复观韦氏《秘藉》卷一入门补缀篇,第五十五页著有“十二支藏干”,即子中藏癸水、丑中藏已土辛金壬水……”韦氏亦有画蛇添足之嫌乎?

管见认为,涉害课由地盘涉历归本家,皆应以地支正五行相克及“入手法”中所载“甲课寅兮乙课辰,丙戊课巳不须论,丁己在未庚申上,辛戌壬亥是其真,癸课原来丑宫坐,分明不用四正神”之寄干为用,至十二支所藏人元并不相涉也。譬如:寅加未,涉归本家,寅克未土为一重克,未中已土二重克也,……至丑土又一重克也,丑中所藏人元已土则不论克,盖因“丁‘寄’在未……”之故也。学者至此当有所悟,殊不致妄用三传灾福异也。

又起行年之法,诸书异同,当尊《大全》。

诸书又有误神为将,误将为神者;有以一昼一夜为一日辰,而用旦暮贵者;又有以夜半子时交换日辰而用贵人者等等,不一而已。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六壬、奇门、太乙皆本《周易》衍生之支流,然在三式中首推《六壬》光耀《易》宗。无论在义理,还是象占方面,都把《周易》发挥到相当高的水平。本人认为研其子而探其母,观其流而溯其源,用心“体悟”(刘大钧提字)亦不失为“阐发易学精蕴,贯通三才之道”(张岱年题词)之一门径。利用《六壬》描述自然界周期运动变化规律的系统模型,把时空关系溶纳于其中,和自然界合拍共振,以求得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达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天人合一”的易学最高境界。

大六壬精义讲解——伍剑虹

伍剑虹 第一节大六壬算法讲解 六壬之学、在古代是一门占卜的学问,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的产生是根源于道家的学说,但又把古代关于天文、地理、星象、历算、吕律、气功、中医等等自然科学和关于人体的认识容纳于内;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描述自然界周期运动变化规律的系统模型,并且融汇于阴阳八卦,干支五行,以及各种各样的法术或者叫技术,以寻求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人类自身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六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精华的内容,并把抽象的哲学具体化,实用化。这在后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六壬在古代数术中是一种高层次的占卜之学,一般人是很难接触到和掌握它的。除开它神秘莫测的原因之外,还有一条,就是它包含的内容大广泛,学识太渊博,如果没有名师和得道之人传授,它是很难掌握的。 正因为如此,倍受儒家推崇的《易经》,才被逐渐改造得通俗化、大众化而广泛地走向民间,被一般的平民所接受。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过去那些被称为非常神秘的东西,已经并不那么神秘了。比如象天文、地理、历算等等,中学生都可以学会,如果有心于研究中国古代数术学的人,自然是易如反掌了。 现在研究《易经》的人很多,《易经》可以说只是数术学的一部分。我们把中国古代所有关于占卜和法术方术之类的学问统称为数术学,至于什么叫数术学,请参见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和《中国数术学原理》。数术学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六壬、奇门、太乙、易经、铁板算、诸葛算等等,在《通志》—书中就介绍了几千种占卜预测之法, 它是相当庞大的。 我们认为,学习数术学的人手工夫应该是六壬,而把《易经》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易经》在它的演算过程中不需要天文、地理、历算知识,其经文也过于隐晦,难以捕捉到准确的信息。况且它全部的预测信息也只有64卦×6爻=384爻;所以它的思想领域和判断范围是有限的。 六壬从理论上说,是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从技术上说,它在干支学中只用一个天于;并用地支遁干化为地支。用五行、干支、八卦等模型融合以达到和谐完美的运筹。六壬是一种全方位的时空体系,它以天地人三才相合,以寻求自然界与人的各种关系;用天人之际的整体性,法于阴阳,合于术数;以和谐性、系统性、整体性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它堪称东方文明哲学思想的智慧结晶。 那么,什么叫做六壬呢? 所谓六壬,就是在天于地支的60花甲中,有六个天干为壬的干支组合,因此.叫六壬。壬为北方属水,在河图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就是说,水为万物之母,其生数为一,一加中数五变为六,六才成为水。所以,万物从一开始生成。 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壬为阳水,主生。所以壬水为万物生成之始,也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前提根源。 在太极学说中,一为太极。所以,六壬之学又为太极之学,这与道家的天地生成观是一脉相承的。 六壬的演算,完全是按照道家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程序进行。它以天(天盘)、地(地盘)、太阳(日躔)、月亮、二十八宿、年月日时、四季等等自然界的周期变化为运筹的依据,用一套完整的模型,把所有的时空关系纳于其中,和自然界合拍共振,生克为正,制化为变,以求得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所以说,学好了六壬,全部数术学的基本思想,便可一通百通,其它的各种东西,也都包括在这个道理之中,就象站在高山顶上、远处的景象便可一目了然了。 六壬推算有较大的难度,主要是因为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模型。它虽然有—定的课体,但课式却有上万种。细算起来,其课体有60花甲×12支=720种。再加上其它的因素,如12神、12将、阴阳两类、地支正反转得:

年命在大六壬中的作用

浅谈年命的在六壬中的重要性 —————————林烽 六壬是古天文学,其推算原理基于以太阳在某时辰及方位所处的位置确定一定的时空关系,再配上人事系统符号就可以推算人的命运,而12贵神系统就是为了人事关系而建立的,所以在六壬中贵神系统非常的重要。 月将加占时确立了天地盘,时空就此而定位,这种情况就如同我们吃饭的转盘圆桌,天地盘这种结构框架是我们推算人事关系的基础,因而我们把它比喻为载体,而12贵神系统就如同转盘桌上的12道菜,根据不同的日干支排立四课,就如同根据一定的规则我们从圆桌上的12道菜中选取4道菜,而三传则是品尝这4道菜的过程。而我们预测者就如同鉴定师,这4道菜的味道如何还要看是谁去品尝,不同的人品尝也许味道是不同的,我们不应该根据这4道菜符合我自己的口味就认为也符合品尝者的口味,所以我们作为预测师也应该客观的去看待,不应该以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菜,因为我们是鉴定师,是为别人服务的,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他品尝这几道菜的味道如何?而不是我觉得这几道菜味道好就片面的认为他也会觉得好!如果是这样,那么也许你已经走入误区。 作为鉴定师的我们,就是要学会鉴别不同的人品尝这些菜是什么样的一个味道,而这些不同的“人”就是我们说的年命,你要知道,日干是共性,是大家共同使用的“我”,而年命是个性,是独一无二的“我”,所以在预测时,日干与年命两者都显得很重要,抛弃日干以年命为主或抛弃年命论日干均是不合理的预测方式。大家可以去看看邵彦和、苗公达的案例,多读一读心里就很清楚了,而那些没有提供年命的古案例,则还没有认识到年命的重要性,孰对孰错,大家在实践中检验便知,实践是最好的验证方式,空空奇谈、以理推理是可笑的验证方式。

第一节大六壬算法讲解

第一节大六壬算法讲解 第一章大六壬算法讲解 第一节大六壬算法讲解 六壬之学、在古代是一门占卜的学问,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的产生是根源于道家的学说,但又把古代关于天文、地理、星象、历算、吕律、气功、中医等等自然科学和关于人体的认识容纳于内;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描述自然界周期运动变化规律的系统模型,并且融汇于阴阳八封,于支五行,以及各种各样的法术或者叫技术,以寻求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人类自身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六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精华的内容,并把抽象的哲学具体化,实用化。这在后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六壬在古代数术中是一种高层次的占卜之学,一般人是很难接触到和掌握它的。除开它神秘莫测的原因之外,还有一条,就是它包含的内容大

广泛,学识太渊博,如果没有名师和得道之人传授,它是很难掌握的。 正因为如此,倍受儒家推崇的《易经》,才被逐渐改造得通俗化、大众化而广泛地走向民间,被一般的平民所接受。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过去那些被称为非常神秘的东西,已经并不那么神秘了。比如象天文、地理、历算等等,中学生都可以学会,如果有心于研究中国古代数术学的人,自然是易如反掌了。 现在研究《易经》的人很多,《易经》可以说只是数术学的一部分。我们把中国古代所有关于占卜和法术方术之类的学问统称为数术学,至于什么叫数术学,请参见陈维辉《中国数术学纲要》和《中国数术学原理》。数术学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六壬、奇门、太乙、易经、铁板算、诸葛算等等,在《通志》-书中就介绍了几千种占卜预测之法。它是相当庞大的。 我们认为,学习数术学的人手工夫应该是六壬,而把《易经》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易经》在它的演算过程中不需要天文、地理、历算知识,其经文也过于隐晦,难以捕捉到准确的信息。况且它全部的预测信息也只有64卦×6爻=384爻;所以它的思想领域和判断范围是有限的。 六壬从理论上说,是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从技术上说,它在干支学中

大六壬的学习步骤(精)

大六壬的学习步骤 六壬入手极为不易,原因一在于要素众多,不易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二在于六壬的思维方式极具特色,跟一般的预测方法差距较大,习惯了六爻、梅易甚至奇门思维的人会感到极不适应,因此感到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六壬学习顺序,循序渐进。 总结十几年的学习经验,本人认识到,学习大六壬,基本分为如下三步:一、理清思路,感受理气。 提高整体的易学认知水平,建立基本的六壬判断思路,把握六壬的式法思维特色,牢固树立生活与六壬”的对应意识,明确壬式判断的核心在于理气和类象,了解六壬理气的基本内容、不同占类的取象和察象原则。 二、分析课式,把握要素。 六壬课式是由诸多因素组装”而成的,课式的任何一个部件认识失误,都会影响判断准确率。必须对每一个要素都有明确的认识,知道此要素出现何种情况时应该如何分析。 课体要素的内容很多,干支、三传、支神、天将、六亲、神煞、十二长生运、课体这几个大的方面,均有很多内容需要深入研究。 例如,在课中干代表什么,支代表什么,四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传中各传的作用,十二天官的作用,神煞的选取和判断,年命入课的判断,年命不入课时上神和下神如何看法。日干寄宫空亡有什么象意,干上神空亡有什么象意,它们在不同的占类中怎样应用。旬空,到底能够填实,还是全部应空。中末空亡是否事情都会不成。贵人有什么象意,在不同的占断中分别代表什么,贵人贵天门、塞鬼户、履狱、临空、受克、临门分别代表什么象意。如此等等,不胜枚举,都需要必须一个内容一个内容、一个方面一个方面、一个要素一个要素地弄清楚。古今壬书,都十分重视对课体要素的研究。如果想对某一个要素认识清晰,最好是把壬书中对这一要素比较典范的论述摘录出来,加以综合比较,从而获得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

大六壬算法讲解

六壬之學、在古代是一門占蔔的學問,從它產生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的產生是根源於道家的學說,但又把古代關於天文、地理、星像、歷算、呂律、氣功、中醫等等自然科學和關於人體的認識容納於內;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描述自然界周期運動變化規律的系統模型,並且融彙於陰陽八封,於支五行,以及各種各樣的法術或者叫技術,以尋求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系,達到人類自身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六壬的思想,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精華的內容,並把抽像的哲學具體化,實用化。這在後面我們將一一介紹。 六壬在古代數術中是一種高層次的占蔔之學,一般人是很難接觸到和掌握它的。除開它神秘莫測的原因之外,還有一條,就是它包含的內容大廣泛,學識太淵博,如果沒有名師和得道之人傳授,它是很難掌握的。 正因為如此,倍受儒家推崇的《易經》,才被逐漸改造得通俗化、大眾化而廣泛地走向民間,被一般的平民所接受。 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過去那些被稱為非常神秘的東西,已經並不那麼神秘了。比如像天文、地理、歷算等等,中學生都可以學會,如果有心於研究中國古代數術學的人,自然是易如反掌了。 現在研究《易經》的人很多,《易經》可以說只是數術學的一部分。我們把中國古代所有關於占蔔和法術方術之類的學問統稱為數術學,至於什麼叫數術學,請參見陳維輝《中國數術學綱要》和《中國數術學原理》。數術學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有六壬、奇門、太乙、易經、鐵板算、諸葛算等等,在《通志》—書中就介紹了幾千種占蔔預測之法。它是相當龐大的。 我們認為,學習數術學的人手工夫應該是六壬,而把《易經》作為一個輔助的工具。《易經》在它的演算過程中不需要天文、地理、歷算知識,其經文也過於隱晦,難以捕捉到准確的信息。況且它全部的預測信息也只有64卦×6爻=384爻;所以它的思想領域和判斷範圍是有限的。 六壬從理論上說,是個龐大的思想體系。從技術上說,它在干支學中只用一個天於;並用地支遁干化為地支。用五行、干支、八卦等模型融合以達到和諧完美的運籌。六壬是一種全方位的時空體系,它以天地人三才相合,以尋求自然界與人的各種關系;用天人之際的整體性,法於陰陽,合於術數;以和諧性、系統性、整體性為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它堪稱東方文明哲學思想的智慧結晶。 那麼,什麼叫做六壬呢? 所謂六壬,就是在天於地支的60花甲中,有六個天干為壬的干支組合,因此.叫六壬。壬為北方屬水,在河圖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說法。就是說,水為萬物之母,其生數為一,一加中數五變為六,六才成為水。所以,萬物從一開始生成。 道家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壬為陽水,主生。所以壬水為萬物生成之始,也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前提根源。 在太極學說中,一為太極。所以,六壬之學又為太極之學,這與邁道家的天地生成觀是一脈相承的。 六壬的演算,完全是按照道家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像、四像生八封”的程序進行。它以天(天盤)、地(地盤、太陽(日纏、月亮、二十八宿、年月日時、四季等等自然界的周期變化為運籌的依據,用一套完整的模型,把所有的時空關系納於其中,和自然界合拍共振,生克為正,制化為變,以求得矛盾的相對統一和平衡,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所以說,學好了六壬,全部數術學的基本思想,便可一通百通,其它的各種東西,也都包括在這個道理之中,就像站在高山頂上、遠處的景像便可一目了然了。 六王推算有較大的難度,主要是因為它是一個全方位的立體模型。它雖然有—定的課體,但課式卻有上萬種。細算起來,其課體有60花甲×12支=720種。再加上其它的因素,如12神、12將、陰陽兩類、地支正反轉得:

大六壬谭张行军遗迹

大六壬谭张行军遗迹 新文丰出版公司发行 章序 长沙之复,盖得诸人和,非天意所能见。此占验乃以壬理相推,至竟不爽,未可怪异观。自昔虞仲翔、刘诚意等往往以占术赞军,其成教不可诬,天道遥远,因非浅见所能测也。 庚申季秋章炳麟识 曹序 吾友无竟能以六壬射覆,每多奇中。今年来郴,占有衡宝之役。茶陵谭公每就问事,付物布算,语或过当,事后验之,不相忤也。国枚拾残纸付之,庄礼且敬自谭公质斋始,不意好事者必以此为贴地金钱类矣。无竟者,广西人张其锽,字子武。 庚申九月曹惠记 宣元之际,京氏易列于学官,刘向以中古文校经,及京氏者,京孟之传众盛,盖登中之书所能读也。采者五行、堪舆、建除、丛辰、历天人、太乙者流,然亡书之异,辨讼不决,其支遂不理。至于南朝,乃有六壬家,《隋书·经藉志》有《六壬式经杂占》九卷、《龙首六壬释兆》六卷,班书《东方朔传》称“臣常受易、壬,壬则数家射覆,其原《易》也。”无竟之术,不知所由,然而直口专壬,按睽分卦疑其迹,犹可兵多友注考。 占例一、丁酉未时射覆。 亥贵日德 子后 丑阴 贵蛇朱六 亥戌酉申 戌酉申丁 午未申酉 巳戌 辰亥 卯寅丑子 断曰:为尊贵载水器、墨盒,或墨水壶,或妇女头油盒。墨盒为的,或男女合照相片亦似。 吾交子武二十年,不知其有奇术。今年在郴州,乃知之,由此二月廿一日所为,自后军中遂群以占验为请矣。然亦不必尽验,十可六七耳。 此庚申四月占,余因无竟每占必验,特从而试之,覆中乃一烧残洋烛,无竟云:“知操术如无竟,亦有时而干鬼神之愆,不尽信也。”

占例二、二月占壬寅日戌将亥时。 子龙 亥空 戌虎 龙勾空虎 子丑酉戌 丑寅戌壬 辰巳午未 卯申 寅酉 丑子亥戌 白虎乘鬼临干掌权,作战之象。惜非发传而到末传,目前尚不能动。日干引领而带德禄马,贵不可言。以课体言之,须过去四月方有妙境,以每传一月,须四月乃到末传戌。然三月辰冲戌,或三四月之交发动,亦未可知。 右庚申二月二十六日占,是时湘军屯郴久,咸思一变,已移军向宝庆矣。子武自粤来言之,余不信也。子武因言占得此,非四月不能动,闻者皆笑之。及后迁延,遂至四月间始接战,正四月十一日也。 占例三、酉将庚申日子时占战事。三月占。 巳朱 寅龙 亥常 龙朱龙朱 寅巳寅巳 巳申巳庚 寅卯辰巳 丑午 子未 亥戌酉申 干为本身,支为他人,干支课神均同,为两者相持之象。干支均受上克,然巳为干之长生,化克为生,逢凶化吉。支受上神巳克,又巳刑申,复为支刑,第四课寅又冲申,传又冲申,刑克冲均全,其败必矣。庚禄居申,支之位为干之禄,此取而代之之象也。合观诸象,全吉大利,四月必到长沙,可为预贺者也。克长沙正四月二十七日也。 巳为丁神覆日发用,常人占之,主有凶祸。惟有官人占之,赴任极速,此与

大六壬精义讲解续

大六壬精义讲解续(转载) 大六壬精义讲解续 —、起课问题 六壬起课有固定时和活动时之分,固定时就用起算时当天和当时的天干地支。活动时用摸火柴签和掷骰子等来取天干地支。具体方法是:让来预测之人心想其事,任意摸三培。第一堆火柴数为时辰,第二堆火柴数为天干,第三堆火柴数为地支。地支超过十二数便除十二取余数,天干超过十数便除以十取余数。天于和地支数必须单见单,双见双,否则不算。然后用月将加时和干支起课。一般算自己的事用固定时,算别人的事多用活动时。 大六壬课式较难的是比用和涉害,什么时候比,什么时候涉都有规律。这条规律总的原则是:四课中只有两克,一般都用比。比的方法是用有克的两课上一层地支,都与天干相比,与天干阳见阳或阴见阴则取,与天干阴见阳或阳见阴则不取。如果两克都与天干不同性,则用涉害,取孟仲。 如果四课有三个克,则必然有两上克下,或两下克上,这都不取,而只取那一个下克上或上克下。这叫知一课,此在“一”中起决定作用。 如果四课有四个克,则先取下克上;用几个下克上与埴相比,如不能比就用涉害、取孟仲。《六壬大全》中有涉害深浅的问题,讲的是同为两下克上,又不能与干相比,则看被克的两个地支在地盘上转一圈分别受到几重克,故为克深,如下课式,亥和丑同被下克,但亥在地盘上转一圈受到了四重土克,而丑只受到了两重木克。故取克深者亥为发用。孟先见则机先现,仲先见则微先显。 亥 酉亥丑卯巳 未丑卯巳丁 关于“伏吟”课,有很多书的取法都不一样,这主要反映在阴干的取法上,如乙、丁、已、辛、癸,它们都寄在四季宫内,有的说乙干伏吟辰戌未,癸干伏吟丑戌未,丁巳辛中论伏吟,辰先未后末取刑,而陈公献《大六壬指南》则说:“伏吟之象也,有克者取克,不过癸乙二干而已,无克者阳日自干上发传,阴日自支上发传,逶迤三刑而为三传也。若初传自刑,则中传阳日用支,阴日用干,仍取刑为末传也。倘逢中传自刑者,末传上以冲神为之也。”见下例课式: 辰卯 酉酉辰辰酉卯卯戌戌子 酉酉辰乙卯卯卯戌辛卯 以上课式的起法,明显示与第一种说法不一样,到底取哪种为准?根据我们的实践,还是取后一种为好。这也是我在《大六壬精义讲解》中所列出的口诀,不过大家可以两种方法兼参,从中选出最好的取法。 关于起贵人,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起法。例如:韦千里的《六壬秘笈》中,起夜贵人歌:“甲羊戊庚牛,乙鼠己猴乡,丙猪丁鸡位,壬蛇癸兔藏,六辛逢午马,阴贵夜时当”。这里的

秦瑞生—大六壬预测学

第一章绪言 (2) 第一节六壬的意义及来源 (2) 第三节本书各章节旨意 (7) 第二章占卜原理 (9) 第一节由五个占例谈起 (9) 第二节占卜的原理 (25) 第三节六壬术的特色 (28) 第三章六壬式盘组织及要素说明 (30) 第一节六壬式盘组织 (31) 第三节阴阳五行学说及其衍生关系 (49) 第四节六壬式盘制作流程解说 (63) 第五节发三传九宗法 (63) 第四章落象的形成 (64) 第一节八杀的意义 (64) 第二节九宝的意义 (82) 第三节十二天将 (104) 第四节其他要素 (125) 第五节小结 (171) 第五章判断的要领 (173) 第一节占断八门 (176) 第二节五要权衡 (193) 第三节应期 (216) 第四节小结 (244) 第六章分占要领及神煞应用 (249) 第一节生息繁衍 (250) 一、占婚姻 (250) 二、占胎产 (258) 第二节生活应用 (265) 第三节事业经营 (303) 第四节交往对待 (325) 一、占访谒 (325) 第五节盗贼 (335) 第七章六壬术简易筮法 (340) 第一节斗罡指法 (340) 第二节类神三才法 (344) 篇后语 (348) 附录 (351)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六壬的意义及来源 太乙、奇门、六壬,古称三式,在七政占星学、子平八字、紫微斗数、六爻易卦、梅花易数、测字等术数未兴盛前,三式一直是首家、阴阳家拥以自珍的秘宝。从姜太公辅佐周文王、伍子胥辅佐吴王、范蠡辅佐勾践、张良辅佐刘邦、诸葛亮辅佐刘备、李靖辅佐唐太宗、耶律纯辅佐元室、至刘伯温辅佐朱洪武,这些历史上著名拨乱反正的军师人物皆洞悉三式。但由于三式不易学,遂被比较简易的预测工具取代,仅流传于知识分子。 三式中,太乙以天元为主,奇门以地元为主,六壬以人元为主。三式据说会心自玄女,但其史已不可考。大抵圣人为事,必探究天地道理,而天地之根源即是天一生水,地生五土,水是万物的血脉,也是生命的根源,土可生育万物,所以水和土成育功德之最。一加五就成六,壬为阳水,壬寄宫在亥,于后天八卦属乾宫,且水是五行之开始,故以“六壬”冠名。 六壬术兼有易卦和五行之术,采用天盘、地盘来占卜人事吉凶,此即“日在加时所临之方为断”。有关之意义及来源,下列书籍记载甚详。 (一)《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曾记载:“风后相(黄)帝造指南车,系取诸太乙法。大挠(氏)作甲子而寅奇门,后删于吕望,精世于张良,六壬之名始见隋书经籍志,而论者以伶州鸩之对七律,实其

(北海闲人)大六壬学习心路

(北海闲人)大六壬學習心路 (北海闲人)大六壬學習心路 大六壬學習心路(系列)之一 前言 大六壬是高深的学术,独学、无师、无友、凭书的人,要走无数的弯路。虽然机缘巧合,幸蒙师授,得窥大六壬门径。但回首学壬之路,也是曲折迂回,山重水复。很想把十几年学壬走过的道路写下来,既为总结心路历程,以便找到更便捷的提高法门;又是揭自己的丑,展示曾经走过的“弯路“,为有志于壬的朋友作个向导,使之走上学壬的康庄大道。 计划有时间就写一点,写成一系列的文章,长短不拘。 大六壬學習心路(系列)之二 《大六壬大全》 翻开《大全》,真是篇篇让人着迷,段段让人钦敬,句句催人记诵,口诵心唯,神而明之,爱不释手。 少年时代,机缘巧合,学上了金口诀,因为年龄阶段的整体思维水准问题,一直不能登堂入室,偶然的机会,在书摊上发现了一部《秘藏大六壬大全》,属盗版,盗得惨不能睹,籍着一点金口诀月将加时、干神将方、登明神后、贵蛇朱六的基础,愣是学会了起课,那是翻遍全书,东拉西扯,

上拼下凑,反复失败的结果。金口用地分,大六壬不用地分;大六壬以日辰之阴神阳神为基础起课,金口则是干神将方上下排列;金口的贵人顺逆看天盘,大六壬看地盘;金口的贵蛇朱六叫神,大六壬叫将,金口的登明神后叫将,大六壬叫神,金口是神将同用论生克,大六壬则将主事神主吉凶,金口的玄武本家子天后本家亥,大六壬的玄武本家子天后本家亥,这些搅不清的粥,都是在多个不眠之夜里弄清的,现在看起来实在是简单得可笑,但作为一段心路历程,还是要羡慕现在有这么多壬书可读,有这么些文章可参考的初学者,他们处在了一个全国的整体大六壬认识水准比十几年前不 知高多少倍的时段啊。 实话实说,初学大六壬,确确实实认识不到《大全》的价值,实际就是“没有读懂”,等到壬海边上摸爬滚打了多年之后,等到把壬学的针头线脑都缕齐以后,在整体的阴阳五行、理气象数认识提高之后,在数不清的实占之后,回头再看《大全》,就有点想“纳头就拜”的冲动,读到精彩处,不禁手为之舞,足为之蹈了。 《大全》这本书价值大不大?大,大得很!概括一下,就是“底蕴深厚”、“字字珠玑”,需要反反复复地研究,只要读得得法,学壬定会事半功倍! 初学者看这本书,可是很头疼,但初学者又离不了这本书,再高段的高手,也得从这本书里汲取营养,而且是极有

注解大六壬指南

注解大六壬指南 <明>陈公献等著 卷首语 邵康节先生诗云:“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心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仙人亦有两般话,道不虚行只在人。”此易断之总纲也。季银国先师亦以易宜活用,观其见水流至陇头知病人将死,骑门限问考知必委培二例,斯得易髓者也。学壬者不可不知之。 目录 自序 卷一注释心印赋 卷二注释指掌赋 卷三六壬会纂占验指南 自序 六壬之术,传之甚古,周、汉、唐、宋迄于明季,名家辈出,而今式微矣。余出身陇亩,世业耕读,非今慕古,雅爱五行。庚戌季秋,以百七十元,贸得上海民国江东书局《改良大六壬全书三种》,三十年间,苦读不缀,间为人占,而实求理自娱也,虽多有应者,亦不过好之耳。然观今者纳甲、星命之书,充栋汗牛,而壬学之书,屈指可数,为之可惧,故有意将所得所感,成一帙而滥芋于壬书中,以副尊壬之意,以消永日之闲。但贤如孔圣,尚且述而不作,吾辈后生,焉敢自题曰某某著耶?窃谓所阅书中,以《大全》、《指南》最为壬学圭臬,而《大全》汇类总集,繁复不可骤读;《指南》则言简意赅,发人深省,但引而不发,未尽细故,令后学无由而致其道,余因之简注之,僭参己意,并引少许实例,以翼其论,以求抛砖之效。壬学厕身,未得其径,南亩农夫,言辞鄙陋,徒污明家之目,鄙漏必多,方家指正。是为序。 北海张洪于庚辰年秋 卷一大六壬心印赋 按:《六壬大全》亦有《心印赋》,诸书常曰“经云”者,盖出诸此赋,如“岁破加临月破中,上下相逢财物空。”等。与此心印不同,不可相混。 六壬如人,先明日辰。 六壬运式,先以日辰为根本也。日尊,故曰天干;辰卑,故曰地支。 日辰为两仪,断课每以此分内外与彼我。内外者,如发用于支二课,则事出于家内,为私事;日二课发用事出于外,为公事。尝有一人己巳日来,进门不言所事,余以丑将加辰时,寅木自支上遥克发用乘朱雀,断有横祸发于家中,果验。此亦占来意之良方也。 以月将加正时之上,视阴阳为四课之分。 日阳、日阴、辰阳、辰阴分别为第一二三四课。 贼克为初用之始,相因作中末之身。

大六壬三传详解

大六壬三传详解(一) 大六壬三传详解(一) 大六壬三传详解(二) 大六壬三传详解(三) 一、发三传-贼克取课先从下贼呼,若无下贼上克初。 初传之上名中次,中上加临是末居。 三传既定天盘将,此是入式法第一。 天盘、四课排好后,就要从四课中取三传。四课中,写在上面的那一排简称着“上”,写在下面的那一排简称着“下”。先寻四课中上和下有没有相克,如果有相克,即可以用此定初传。注意,先是一对一的论,即第一课的上对第一课的下,第二课的上对第二课的下,第三课的上对第三课的下,第四课的上对第四课的下,看各自有无相克。如丁丑日子时申将,申(月将)加在地盘子位(时辰)布天盘,天盘和四课如下: 丑寅卯辰 子巳 亥午 戌酉申未

↓巳酉亥卯 酉丑卯丁 元 首初巳 中丑 末酉 第一课,丁和卯,卯生丁,二者不克;第二课,卯和亥,亥生卯,二者不克;第三课,丑和酉,丑生酉,二者不克;第四课,酉和巳,巳火克酉金,二者相克,巳克酉,则取巳为初传。 巳为初传既定(初传又叫“发用”,或“用”),则要寻中传、末传。“初传之上名中次,中上加临是末居”,地盘巳宫坐丑,则丑为中传,地盘丑宫坐酉,则酉为末传。 如丙戌日巳时申将 申酉戌亥 未子 午丑 巳辰卯寅 辰丑亥申↑ 丑戌申丙 初申重 审

中亥 末寅 第一课,丙克申;第二课,申和亥无克;第三课,戌和丑无克;第四课,丑和辰无克。四课中只有第一课丙和申相克,故取申为初传。申宫的本位坐亥,则亥为中传,亥宫的本位坐寅,则寅为末传。 贼克法,所谓贼,就是指下克上,称着“贼”;所谓克,就是上克下,称着“克”。其实都是相克的意思,只是上下不同,故叫法不同。 凡取克为用,不论上克,下克,俱取上一字,不用下一字。 四课中只有一个上克下,称着“元首课”,则取上克下的那个“上”为初传,如例一;或者四次中只有一个下克上,如例二,则取下克上的那个“上”为初传,如例二,称着“重审课”。 另:如果四课中有两课相克,一为下克上,一为上克下,其余二课无克,“取课先从下贼呼”,则取下克上者为初传,即上面被克的那个支为初传,再据此求中传、末传,而另外一个上克下就不用管它了。 当然,六壬四课中如果不止一个上克下或下克上,如出现了二、三、四个上克下,或者二、三、四个下克上,或既有一二个上克下,又有一二个下克上,或者四课中并无相克,

大六壬详解的主要内容

《大六壬详解》最主要内容介绍 1,大六壬的预测优势,六壬重人事,比用于军事的奇门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和适用,比六爻和四柱更加细腻、立体化和动态化,它能准确的表达事情的发展过程,使得我们的在判断时不容易出差错。六壬最强的优势在于,当你熟练之后,分秒之间便知结果,直让人称奇。作者作为职业预测师,曾研究六爻10余年,也曾遇到很多不信命的人,你让他摇卦他是根本不屑为之的,而且即使摇卦也是一事一测,其准确度也与摇卦人的感应有关,且实战中经常一人求测很多问题,比如你看我做这个行不行?做那个能否赚钱?用六爻太难对付,而作为高层次预测学的六壬和奇门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无需摇卦直接判断。 2,大六壬的几种起课方式,最常用的起课方式我们称之为正时课,也称为天算,活时起课我们称为人算,六壬的起课方式决定了其准确度,正确的起课方式可以达到料事如神的地步,而错误的起课方式则怎么也断不准,所以作为六壬学者必须掌握天算与人算的区别及特点,才能更清楚的明白什么时候采用天算,什么时候采用人算。 3,介绍常见的课体课格,剔除部分不常用的课格,并对常用的课格课体进行了剖析,六壬课体对壬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参考和提示作用,并对我们的判断结果有一定的提示,所以课格也是属于六壬中很重要的部分。 4,空亡总论,六壬的旬空所占的比例很高,几乎占40%左右,所以要想断好六壬课是必须仔细研究空亡的,书中将空亡分为10种类型,并点明了解空的方式。 5,六壬的四个层次理论,本书首次提出六壬的四个层次理论,此理论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实践需要,可以说该理论的提出在实际断课中起到了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理解该理论之后便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六壬中错综复杂的生克关系,使得我们在壬课判断上层次更加分明,思路更加清晰。 6,四课阴神阳神论,指明了四课之间孰轻孰重的问题,第一、三和二、四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要想断好课必须要懂得干支阴阳两性的轻重问题,这是我们判断事情表面和实质的关键点所在,所以此节内容也是壬课的关键所在。 7,四课的作用路线,关于四课间的作用路线,诸书中未见有一提及,而仅有《壬归》、《六壬大全》中仅详细的论述了四课之间的作用关系,但并从未论述四课之间的作用路线,《毕法赋》也有少量的断语涉及到四课间的作用路线。本书中四课作用路线理论的提出,并非是标新立异,而是实践需要,此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理清了四课之间的作用关系,使得判断更加清晰,重点突出。 8,四课的作用关系论,此节指出了干上两课的作用关系,支上两课的作用关系,干支交叉作用关系和干支相加的关系,此节内容也是壬课判断重点所在。 9,三传论,三传是事物吉凶的变化过程,它既是四课酝酿的产物,也反应了事情的发展过程,所以三传是判断事情吉凶的关键部分。 10,类神论,此节介绍了人事物的类神,如同四柱六爻中的六亲及事物的用神一样。类神是我们占断事物的关键点所在,类神无法抓取,判断就难以精确定位,同时类神也是占测失物的关键所在,比如我们测父亲和母亲的身体如何?测水壶或真空杯放哪里了?该如何选取类神呢。 11,六壬判断的根本思路,此节详细讲解了壬课的判断思路,六壬有两难,一难在发三传,二难在判断,四课三传神将交叉,其判断犹如狗咬刺猬一般不知道如何下口,很多易友

大六壬三传速查法

?СаЫхикд?н╨цфПё╛хЩ?╚вНдяфПё╛сц?к╠Мр╩╡ИхЩ?╚╪?ж╙║ё ╘Ё╘╔╘╔╘╔╘╔╘╔╘╔╘╔╘╔╘╔╘╔╘╔╘╔╘╔╘╔╘╔╘╔╘╔╘╔╘╔╘╔╘╔╘╔╘╔╘╔╘? ╘Ё╘╔╘╔╘╔╘╔╘╔╘╔╘╔╘╔╘╔╘╔╘╔╘╔╘╔╘╔╘╔╘╔╘╔╘╔╘╔╘╔╘╔╘╔╘╔╘╔╘? ╘? аЫ╪вху ╘? ╘? аЫррху ╘? ╘?╪ввс╧╛-иЙпГху:нГЁ?рЗ фДкЭху:пГиЙнГ ╘? ╘?ррвс╧╛-ц?╨╔ху:н?ц?╨╔;соЁСху:кхЁСсо;кх ху:сокхЁС╘? ╘?╪вЁС╧╛-вс╨╔пГ ╘? ╘? н? ху:ц?╨╔н? ╘? ╘?╪врЗ╧╛-рЗкхиЙ ╘? ╘?ррЁС╧╛-ЁСпГн? ╘? ╘?╪вц?╧╛-Ё?кхнГ ╘? ╘?рррЗ╧╛-со ху:н?кхц?;╨╔ ху:сон?кх;ц?ЁСху:╨╔сон?╘? ╘?╪вЁ?╧╛-Ё?нГиЙ ╘? ╘? кх ху:ЁС╨╔со;н? ху:╨╔рЗкх ╘? ╘?╪вкх╧╛-иЙ╨╔рЗ ╘? ╘?ррц?╧╛-со ху:иЙн?нГ;╨╔ ху:пГсоиЙ;ЁС ху:вс╨╔пГ╘? ╘?╪внГ╧╛-нГпГху:рЗнГпГ;иЙвсху:Ё?иЙвс;рЗ ху:иЙнГнГ╘? ╘? ц? ху:ЁСвс╨╔;кх ху:ц?рЗЁС;н? ху:пГц?нГ╘? ╘? Ё? ху:иЙвсЁ? ╘? ╘?ррЁ?╧╛-со ху:Ё?соц?;╨╔ ху:Ё?╨╔кх;ЁС ху:Ё?ЁСпГ╘? ╘?╪вн?╧╛-Ё? ху:рЗн?вс;фДкЭху:вскхпГ ╘? ╘? ц? ху:Ё?ц?вс;кх ху:Ё?кхиЙ;н? ху:Ё?н?ЁС╘? ╘?╪виЙ╧╛-рЗиЙрЗ ╘? ╘?рркх╧╛-со ху:╨╔всЁС;╨╔ ху:ЁСрЗц?;ЁС ху:рЗц?Ё?╘? ╘?╪всо╧╛-иЙ ху:пГкхвс;пГ ху:всн?рЗ;вс ху:рЗсоЁ?╘? ╘? ц? ху:Ё?кхнГ;кх ху:н?иЙсо;н? ху:сопГ╨╔╘? ╘? Ё? ху:нГЁСиЙ;рЗнГху:соЁ?╨╔ ╘? ╘?ррнГ╧╛-иЙпГвс ╘? ╘?╪впГ╧╛-иЙЁ?ху:всиЙЁ?;фДкЭху:пГнГрЗ ╘? ╘?ррн?╧╛-ц? ху:совсц?;фДкЭху:н?пГЁС ╘? ╘?╪в╨╔╧╛-вс ху:нГц?вс;рЗ ху:ЁС╨╔╨╔;иЙ ху:кхрЗ╨╔╘? ╘?рриЙ╧╛-со ху:иЙвсЁ?;кхЁСху:соЁСкх;н? ху:╨╔ц?н?╘? ╘? фДкЭху:иЙкхрЗ ╘? ╘? ц?╨╔ху:н?╨╔ц? ╘? ╘? ╘? ╘?ррсо╧╛-со ху:н?вскх;н? ху:кхпГц?;фДкЭху:рЗн?вс╘? ╘? ╘? ╘?ррпГ╧╛-ц?соху:ц?соц?;кх╨╔ху:кх╨╔кх;н?ЁСху:пГЁ?пГ╘? ╘? ╘? ╘?рр╨╔╧╛-со ху:╨╔нГЁС;ЁС ху:ц?пГкх;фДкЭху:нГЁСиЙ╘? ╘? ╘? ╘? ╘?

大六壬指南会篡赋文

大六壬指南会篡赋文 分类:六壬 大六壬指南会篡赋文 天时章 天象先占大角星,指阴主雨指阳晴。贵登绛明时雨沛,预卜阴晴此法精。 龙入庙晴升天雨,虎出山林有烈风,水运乎天叹霖泽,火离于地仰晴空。 风雨之方看龙虎,风雨之期寻羊鼠,螣蛇朱雀加卯丁,电雹霹雳空中睹。 壬癸亥子临寅卯,甲乙之日见淋漓,若加季位寻戊己,巳午丙丁依例推。 课传不见亥子临,或见空亡可类寻。子乘龙神丑上佳,青龙合处雨期霪。 衰旺空刑须细辨,克日有气滂沱见。无气空亡微雨来,如响应声真可羡。 风雷煞动大风起,云雨神加骤雨来。猛烈唯足畏下真,迅速飞符疾雨雷。 雨师会毕雨满天,风伯会箕风满谷。干在贵后雨倒河,干在贵前风拔木。

罡加四季天无云,去日几位是其候。月将加时再一看,丙丁之下晴光透。 金为水母巽风从,震为雷兮兑为泽。更加神煞旺相推,晴雨掌中端可索。 阳备晴兮阴备雨,曲直生风炎上旱。从革主晦润下阴,稼穑是土晴可断。 占雪之法以何云,太阴寅卯值用神。青龙暂时天后久,戌未白虎六合真。 太乙翼蛇头有雪,天干遁起丙辛加。雨水入传无克战,玄后龙阴布六花。 阳宅章 支来干位宅就人,干来支位人入宅。刑冲克害生旺看,否则二者有损益。 初末引从支贵神,肯堂肯构气维新。周遍循环宜守旧,外战内争动有迍。 三传脱支生日干,人多屋少从此断。三传盗干生支辰,屋旺人衰何必算。 三传生支克日干,卖屋偿人免灾晦。三传生日克支辰,屋假他人弃家迁。 三传作财生两鬼,官非疾病一时生。支干相加被脱克,居无正屋自然明。 内顺外助三合格,最嫌蜜里暗藏砒。神合道合六合局,切忌

丫叉为害之。 日禄加支被脱克,造房修屋防耗厄。墓神临支少欢娱,如逢月将高明宅。 太阳生辰显者至,宝藏麟儿喜庆来。干支禄马加逢吉,身动家迁事事偕。 罗网来乘身宅上,颓垣败栋不堪居。干支乘鬼伤人宅,遇日刑冲凶岂虚。 三四遇官灾讼起,若逢岁破少安宁。干支上神如互脱,防脱防偷事不停。 虎入宅凶蛇冲吉,龙乘生气家日昌。居金谷兮龙虎拱,卧陋巷兮邻兽伤。 寅木虎伤崩摧见,支乘常死孝服招。死虎丧绝阴司去,火鬼带丁天火烧。 午克身凶忌见蛇,丁伤支动须防虎。血忌支厌煞入宅,更防呕血堕胎苦。 丧吊干支两处逢,姻亲啼哭恨无穷。旧岁更来天鬼煞,克支灾疫一家中。 三交九丑妨白发,远在三年近三月,全财化鬼亲无妨,无鬼父母眉寿竭。 传官太旺伤兄弟,透印之时方得安,兄弟重逢妻财损,子爻出现反成欢。 父母乘传子息忧,比肩若透反多子,传中盗气本伤官,六处

大六壬初年级教程

大六壬初级教程 缘起 我在QQ群中聊天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热爱而渴望学习易学的朋友,这不能不让我想起当年我学易时的艰辛与没有老师指点的困惑,于是萌发了写作此教程的想法,初拟此教程分为三部分即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部分.并力求速成不说费话.本教程从零基础开讲,适合无基础或是有过其它预测术基础的易友学习. 六壬属三式之一,三式为遁甲,太乙,六壬的总称。因为他们在占测时都用式盘(可以理解为占盘)而得名。我之所以先写六壬的教程,是因为在我看来奇门,六爻等其它预测术在测事方面皆不及大六壬预测全面、细致与准确.大六壬实为测事方面预测术之最. 基础知识 什么是阴阳? 矛盾的对立面,比如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天为阴等等. 什么是五行? 就是宇宙中五种最基本的元素,如木制的东西都是属木的,广义的木包括各种花,各种草,粮食,等等. 什么是五行相生相克?

把木头点着了,这就是木生火.火烧完了变成灰就是火生土...用斧子把木头劈开就是金克木,用火把金属熔花了就是火克金等等.五行的相生相克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说明 五行的规律是五行相邻的都是相生的,隔一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干地支 天干 天干之间的相互作用 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 这个也被称为天干五合,他的规律是,在天干次序里1与6合,2与7合等 十天干与外部人体的对应图 十天干与内部人体的对应图 地支有十二个 十二地支的读音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配属相 这个可以用来取象,如寅为虎,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断是猫,豹子等 十二地支方位图 请注意这个方位与现代的方位完全相反,这里的每一个地支都会对应一个方位。当然有的方位是两个地支与之相对应。

大六壬起课和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大六壬起课和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剑虹 —、起课问题 六壬起课有固定时和活动时之分,固定时就用起算时当天和当时的天干地支。活动时用摸火柴签和掷骰子等来取天干地支。具体方法是:让来预测之人心想其事,任意摸三培。第一堆火柴数为时辰,第二堆火柴数为天干,第三堆火柴数为地支。地支超过十二数便除十二取余数,天干超过十数便除以十取余数。天于和地支数必须单见单,双见双,否则不算。然后用月将加时和干支起课。一般算自己的事用固定时,算别人的事多用活动时。 大六壬课式较难的是比用和涉害,什么时候比,什么时候涉都有规律。这条规律总的原则是:四课中只有两克,一般都用比。比的方法是用有克的两课上一层地支,都与天干相比,与天干阳见阳或阴见阴则取,与天干阴见阳或阳见阴则不取。如果两克都与天干不同性,则用涉害,取孟仲。 如果四课有三个克,则必然有两上克下,或两下克上,这都不取,而只取那一个下克上或上克下。这叫知一课,此在“一”中起决定作用。 如果四课有四个克,则先取下克上;用几个下克上与埴相比,如不能比就用涉害、取孟仲。《六壬大全》中有涉害深浅的问题,讲的是同为两下克上,又不能与干相比,则看被克的两个地支在地盘上转一圈分别受到几重克,故为克深,如下课式,亥和丑同被下克,但亥在地盘上转一圈受到了四重土克,而丑只受到了两重木克。故取克深者亥为发用。孟先见则机先现,仲先见则微先显。 亥 酉亥丑卯巳 未丑卯巳丁 关于“伏吟”课,有很多书的取法都不一样,这主要反映在阴干的取法上,如乙、丁、已、辛、癸,它们都寄在四季宫内,有的说乙干伏吟辰戌未,癸干伏吟丑戌未,丁巳辛中论伏吟,辰先未后末取刑,而陈公献《大六壬指南》则说:“伏吟之象也,有克者取克,不过癸乙二干而已,无克者阳日自干上发传,阴日自支上发传,逶迤三刑而为三传也。若初传自刑,则中传阳日用支,阴日用干,仍取刑为末传也。倘逢中传自刑者,末传上以冲神为之也。” 见下例课式: 辰卯 酉酉辰辰酉卯卯戌戌子 酉酉辰乙卯卯卯戌辛卯 以上课式的起法,明显示与第一种说法不一样,到底取哪种为准?根据我们的实践,还是取后一种为好。这也是我在《大六壬精义讲解》中所列出的口诀,不过大家可以两种方法兼参,从中选出最好的取法。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 剑虹 第一节六壬“天机”发端 何为发瑞呢?端者始也。发端就是事物的开始和发生,或者是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开始进行新的运动。 我们把事物的运动均看成是质点运动,则质点运动在时空中便显出曲线型轨迹。设在曲线上任取一点为座标原点,则该点的时交参量为O,以该点为圆心,作圆,分别截取曲线上R和一R为两个相反方向的线段。其线段之和仍然等于O。 按照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都由两种相反或相敌对的力量所组成,例如前面新的力量要产生,而后面旧的力量也不甘灭亡,必然要产生针锋相对的斗争。正象R和一R,它们永远都是反向的对立的.R 和一R绝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必然要结合在一个原点之中,而统一成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 原点是O,向前的发展为1,这就意味着一种“无中生有”的过程。0本身为无,但它是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来说的,它只是取事物某一发展阶段上的一点,如果离开这一点,它便成为“有”了。 有可以成为万物,同时万物也可以成为无,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均在于我们选择不同的时空点.。 那么,我们如何来确定事物运动的“0”和“1”呢? 我们把任何事物的运动,均设为质点的运动,即把所要求算事物变成为1,这个1就叫做“太极”,太极在有与无之间,有可能成万,万又可以归一。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一”来看待。正象我们的天文学家把无论多大的星体都看成是小小的一点一样。 我们知道,六壬从太极开始,太极为一,这个一为“虚一”。“虚一”的含意既包括了万物,又什么也没有,而从“虚一”到“实一”,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把事物赋予其中。 把事物变成为一,这个一就不是“虚一”了,而是具有了实实在在的内涵。’即成为“实一”了。事物的一,就是该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的发端或起始边界。“一”把整个事物包含于其中,正象我们小学的算术,设整体为1,部分为分数,分数无论如何加减,都不能超过1(带分数除外)。 对于这个实实在在的“一”,古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天一”或“太一”、“太乙”等等。天一为万物质点的中心,事物都围绕它而运转,它也是万物产生变化的根源。 为什么叫“天一”呢?这是古人们假设了世界上最原始的宇宙生成,即有形物质的产生和发端,他们设想了一个最原始的宇宙蛋,其中孕育了一个盘古,盘古奋力劈开了宇宙蛋,于是轻的物质上升为天,重的物质下降为地;于是数便由此产生,天为一为阳,地为二为阴,两种对立物质产生了。从天一、地二中又相继产生了水火、山泽……于是“天一”便成为有形物质开始产生的起点。这个“天一”赋予太极之中,便使空洞虚无的太极模型变成事物演变的起点或者发端。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太极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从古人们的宇宙生成观和物质运动观中抽象出来的哲学概念,它可以包罗万象——你赋予什么事物,它就成为什么事物:又可以虚无漂渺——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又可以不合任何事物。它是事物运动的最高原则和数理模型。 然而,我们所说“事物的发端”,并不都是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它也许是事物刚刚处于萌芽阶段,而尚未升发;也许是事情已经发生,而去追综它已逝的形象;也许是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去探求其未来的发展;也许事情就根本没有发生等等。于是这个“天一”与“太极”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 我们如何把具体的事物与太极模型中的“天—、地二”联系起来呢?或者说如何把从太极到两仪到四象八卦所反映的内容与所要预测的事物相对应呢? 我们所遇到的是千变万化的事物群链的矛盾纠纷,从表面上看,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与太极模型中所反映出来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封等内容毫无一点瓜葛,太极模型的变化发展怎么能够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呢? 现代自然科学,总是千方百计寻找自然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并且力图用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来描绘和精确计算这种联系和发展,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性质、类别、序列等进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