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三、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项目概况.........................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项目选址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选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城市概况.....................

三、经济发展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公共设施依托条件及施工条件.......

第四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二、容量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需求面积分析.....................

四、建设规模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景区厕所工程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景区引水上山工程建设方案.........

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环境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劳动卫生与安全...................

第七章节约能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节能的相关法律及设计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节约资源措施.....................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实施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管理.........................

第九章工程招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招标依据及原则...................

二、项目招标范围及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

第十一章项目研究结论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建成后可达到的预期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结论.............................

三、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巫山小三峡风景区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项目地址:重庆市巫山小三峡风景区

(四)项目主管单位:重庆市巫山县

(五)项目业主:重庆巫山县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总公司

(六)项目法定代表人:

(七)业主单位地址:重庆市巫山县

(八)项目建设投资:6070万元人民币。

(九)项目建设工期:2006年4月申报立项,8月开工,二年完成。

(十)项目资金来源:多渠道筹集资金,业主资本金1270万元,申请三峡工程纳入枢纽工程概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补偿资金1200万元,申请库区产业发展补助基金2400万元,巫山县财政投入1200万元。

二、业主简介

巫山县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7年,现有职工12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0人,中专学历30人,公司资产总额4090万元,公司属国有独资企业。负责国家级AAAA级景区小三峡、小小三峡的管理,经营和维护。同时负责巫山境内景区的开发,管理及全县旅游项目工作。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具体开发和经营小小三峡旅游业务。公司下属有星级宾馆平河度假村及风景旅行社,同时控股巫山小小三峡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参股巫山县巫峡十二峰景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三、编制依据

1、国务院1985年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3、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4、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国务院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6、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2003)》

9、《重庆市旅游发展纲要》

10、《重庆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1、《巫山县旅游业发展规划》

12、《小三峡风景区总体规划》

13、国家建设部[1988]建设字第451号《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预算定额》

14、重庆市建委渝建[1999]322号《重庆市建筑工程综合基价表》、《重庆市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预算定额》、《重庆市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

15、重庆市建委渝建[1999]322号《重庆市建筑工程综合基价表》、《重庆市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预算定额》、《重庆市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

1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7、业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一)项目基本内容

1、马渡河景区码头

(1)上岸人行梯道

(2)恢复仿古栈道

(3)两座观光索桥

(4)景点管理用房

(5)钢质趸船

(6)旅游生态厕所

(7)游览景观步行道

2、大昌旅游码头

(1)上岸人行梯道

(2)码头管理用房

(3)游客聚散广场

(4)钢质趸船和囤船

(5)大昌游客接待中心

3、大昌古镇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

主要建设访客中心环境生态保护工程、环岛原生态保护工程等。(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三)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6070 万元;

其中申请三峡工程纳入枢纽工程概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补偿资金1200万元,申请库区产业发展补助基金2400万元,巫山县财政投入1200万元,其余1270万元由业主自筹。

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一)国际国内大背景

新的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党中央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推动了国内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全国各行各业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拓创新,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使旅游成为大多数国人的生活必需品。中国旅游业正向“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迈进,在旅游产品结构、运营方式等方面更注意遵循国际惯例,更适应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中国旅游的发展模式将从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逐步转向集约型、质量型和效益型模式。

旅游业对完善国家的产业结构、增加国民收入、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已经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的旅游业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有望在21世纪前10年成为大多数地方的支柱产业,并将进一步成为国家新的支柱产业。

(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旅游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整体改善,人们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巨大变化,我国旅游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张,区域发展差异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呈现协调发展态势。

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形成,环渤海旅游圈也在逐步运作之中,中原旅游协作区也形成了比较强的阵势。除了国内区域发展以外,一些跨国跨境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开始形成。如近年兴起的粤、港、澳大三角旅游,亚洲开发银行支持的湄公河次地区旅游开发,联合国计划开发暑支持的图们江区域旅游开发等。重庆市发改委也编制了奉节-巫山-巫溪“金三角“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了一个区域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区域合作已成为新世纪旅游发展创新的重要趋势,并将在旅游也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旅游业和原生态保护工程是国际国内的朝阳产业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大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将有效地抑制战争的发生。

旅游业和原生态保护工程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是21世纪创造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先导性产业,具有关联带动性强的优点。世界各国及地区都竟相把旅游业和原生态保护工程作为支柱产业、龙头产业、先导产业来培育。

加入WTO后近三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比预想的要好,2002年我国引进外资总额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就是良好的证明。这些都为我国旅游产业和原生态保护工程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随着国家内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国内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民收入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需求日趋高涨,旅游已逐渐成为国内大多数人民群众

日常生活的必要品。

我国旅游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迅速崛起的一个年轻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消耗资源最少,最具有活力的外向型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的切入点之一,在国债资金中,专门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产业。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并将旅游业和原生态保护列为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之一予以扶持。同时,国家每年都要公布一批旅游优先发展项目,《西部旅游投资规划》和《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这为长江三峡区域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宏观环境基础。

(四)长江新三峡游的热潮已初露端倪

国务院《三峡库区优势产业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根据三峡库区的实际,国务院三峡办重点支持库区发展柑橘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等四大优势产业。”宏观决策已指明了目标,基层工作必须仔细落实,务必保证目标的实现。

长江三峡海内外旅游市场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间曾几起几伏。几年前的“告别三峡游”,曾使三峡游火爆一时,这种短视的炒作,影响了三峡旅游的形象。经过几年的调整,三峡游已摆脱了“告别”的阴影,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2001年的昆明国际旅交会上,长江三峡的热潮已经初露端倪,三峡黄金旅游线路是海外客商最感兴趣的旅游线路之一。2002年长江三峡旅游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亚洲及周边市场有了很大回升,长江三峡旅游又一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次发展高峰与前几次最大的不同是,现阶段市场竞争较为有序,质量不断提高,品牌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随着水位的上升,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特点将发生明显变化,险急峡江将变成“高峡平湖”部分老景点将长埋江底。但巫峡、瞿塘峡、丰都名山、忠县石宝寨等景区景点影响不大。同时,长江干流拓宽,沿支流向腹地延伸,旅游资源空间范围扩大,形成一系列大小湖泊,出现大量的新景点,正是“三峡依旧雄,景色更添秀”。2003年9月10日三峡工程二期水位下闸蓄水,长江“新三峡”高峡平湖新景观已初现。2003年9月30日由国家六部委编制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整个规划以发展的眼光,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时代脉搏,对长江”新三峡“流域旅游发展进行了重新规划与布局,形成“一轴,二极,五省市旅游协作区”的新格局(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为主轴,重庆和宜昌两市委二极,辐射渝、川、鄂、黔、陕五省市),为长江“新三峡”区域旅游发展勾画出了宏伟蓝图,努力把长江“新三峡”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世界的旅游名品和精品。

(五)重庆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十五”之初,重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第二次重庆市党代会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整体素质的产业之一。明确指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速旅游业发展,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提速提档”。随着二期移民任务的完成和三期移民工作的开始,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得以完善,库区经济发展也将成为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焦点。同时,党的十六大把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列为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求西部地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直辖六年来,重庆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其国际国内影响力正快速提高。这为长江三峡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随着“8小时重庆”和“半小时主城区”工程的全面提速,三峡水库蓄水,长江黄金水道的更加畅通,万州五桥机场的开通,开县通用机场的开工以及已经规划的腹地旅游机场的建设,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重庆市境内的交通获得空前的发展,长期以来,制约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明显得到缓解,客观上使重庆的开放性明显增强,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升高,市场价值增强,“快进一慢游一快出”的最佳旅游模式变为现实,时间和空间的变换频率加快,有助于大客流量的形成。渝道“难”向渝道“易”、渝到

“美”、渝道“趣”的历史性改变,加强了重庆各区县之间、重庆市与周边省市间的区域联动性,为重庆旅游大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重庆是旅游资源大市。壮丽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山城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为重庆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名扬海内外的抗战陪都文化和红岩革命史迹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三峡库区将出现众多可供旅游开发的湖泊和岛屿。重庆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和优势明显的市场竞争力。

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旅游业受到了高度重视。在重庆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目标中,将全力打造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三大世界级旅游精品。其中,以线串点、东连西接形成重庆旅游业发展主轴的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无疑是重中之重。

(六)巫山县旅游发展背景

1、巫山县的基本情况

巫山县地处重庆市东部边缘、长江三峡腹心地带,东靠湖北省巴东县,东北连湖北神农架林区,南接湖北省建始县,西靠奉节县,西北与巫溪县相连。巫山县是渝东的门户,地处长江三峡,位于四川盆地及万州县市地区的边缘,是重庆与湖北省的结合部。这两个城市人口密集,旅游消费能力较强,为巫山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市场,并且能够较快得接受作为未来三峡新的增长极宜昌和重庆的辐射。其次,它处于两个金三角(巫山-巫溪-奉节、三峡-神农架-张家界)的结点位臵。

巫山县有长江、大宁河等大小河流多条,水上交通十分便利,长江上可达万县、重庆;下可通武汉、上海、县内大宁河通航54.9公里,可通巫溪、大昌、双龙,大溪河、抱龙河通航37.7公里。巫奉公路沟通全国陆路交通运输,另有巫巴、两巫、巫建公路与邻县联系。可进入性较强。

巫山县现有人口59万,非农业人口5.2万,农业人口51.85万。面积2958平方公里。2001年,全县的GDP13.46亿元,农业产值4.68亿元,工业产值3.0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5.74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重是:37.3:21.5:41.2。可以看出,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市场化、集约化水平低,工业深受结构性、机制性矛盾的束缚。

从改革开发以来,巫山县人民紧紧抓住重庆直辖、三峡移民搬迁、西部大开发、国家对库区投资等等机遇,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巫山县横向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区相比,差距较大。从近几年巫山在重庆42个县区中国民经济多个发展指标的排位可以看出,目前巫山所面临的经济形式严峻。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属于国家重点贫困县。

为了改变地方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单一的局面,发展中的巫山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这样一种发展形势下,依托于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将是巫山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最为便捷有效的出路。

2、巫山县旅游发展概况

巫山县历史悠久,设臵巫山县已有1000多年,由于其独特的高山峡谷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巫山大宁河小三峡,是中国和世界峡谷风光的集大成者,独有的山水文化和峡谷风光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使其声名远扬,并伴随着长江三峡旅游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小三峡风景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外开放以来,已成功接待中外游客近1000万/人次。小三峡风景区的旅游曾经在1997年达到了历史新高,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32.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达到13.6余万/人次),1998年和1999年虽然随着长江三峡工程截流与“告别三峡”宣传的误导,致使中外旅游人数急剧下降,但是,2002年仍然突破了接待中外游客100万/人次的大关。

巫山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本县的旅游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与旅游业大力支持。巫山县旅游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十分丰富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旅游发展格局:以大宁河小三峡风景区为全县旅游发展重心和核心(包括小小三峡、小小小三峡等旅

游景点),加速打造长江三峡重要支流神女溪风景区的建设、尽快启动神女湖、白果森林公园、新县城移民和龙骨坡古人文化遗址等旅游项目的开发。最终将巫山县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世界著名的旅游大县和旅游强县。

从构成来看,巫山县的旅游资源以地文景观类最多,其次是生物景观类,再次为水文景观类,其他类型较少。在数量上,自然资源类型占主导地位,人文资源位居其次。

从规模上看,自然旅游资源较大,人文旅游资源偏小,全县内有景域型旅游资源,也有景段、景元型资源。

从分布来看,县域内资源点数量较多,密度较大,主要以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生物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主。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初期主要是着眼于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西部各地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寻找经济起飞的突破口,从而逐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西部地区原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使其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旅游业是投入相对少、环境资源代价相对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产业。因此,西部各地政府都越来越认识到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地位,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产业、脱贫产业和富民产业的决策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得到了普遍的推行。

旅游业是21世纪创造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先导性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消耗资源最少、最具活力、高关联度和带动性强的产业。旅游基础设施的改扩建,既不破环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能安臵较多的劳动力,满足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这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也是保护环境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积极的举措。

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内河口岸,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库区移民开发和3000万人民奔小康等诸多因素,已形成了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为这一区域发展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巫山县属重庆,是一个以喀斯特地貌组合最好的旅游区域,游客对旅游生态理念和探险心理的需求在这里能得到最好的体现,该项目的开发,能有力地改善巫山县及小三峡区域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也能带动当地经济全面发展。

小三峡风景区虽然面临一大批著名旅游景区景点的竞争,但是,根据国际国内旅游需求的大规模、多元化、日常性和近距离的特点,小三峡风景区仍然可惜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攻势,依托重庆处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接受重庆市的辐射和带动,发挥自己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寻找有吸引力的产品卖点,再市场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份额,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争取各种政策,使该区域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符合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攀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新兴旅游目的地能够较迅速的占有自己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在“一周双休”和全年三个“黄金周”的休假制度基础上,国内旅游已成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一大亮点。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我国旅游业将呈规模化的发展,其潜力非常巨大。

我国国内旅游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旅游逐步成为城镇居民普遍的生活需要,人们出游的频度提高家庭旅游比例较高,二是旅游需求多元化,除了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外,潜力更大的农民旅游市场已经启动,全民旅游市场正在形成,并成为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三是随着退休人员和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出现以旅游为主要生活方式的老年社会群体。

小三峡旅游基础设施的改扩建,可扩大旅游资源的利用,扩大游客接待能力,吸引更

多更广泛的客源,提高国内游客到小三峡旅游消费的比重,从而扩大内需、拉动消费。

(三)更好地促进巫山县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区域产业空心化,实现当地库区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巫山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小三峡风景区独具特色,但是巫山县经济比较落后,特别是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缓慢,交通,能源、通讯和信息尤其封闭。目前,巫山县只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并且还有许多旅游景区景点长期养在深闺无人知晓。根据巫山县委、县政府提出把旅游业培养和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要求小三峡风景区开发建设必须走在长江(新三峡)旅游发展的前列,争取在2009年之前完成打造精品、提档升级艰巨任务,因此基础设施综合工程的建设必须先期启动,这既是形势所迫,也是中外游客旅游的必然要求,更是小三峡风景区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峡工程一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已经开始下闸蓄水,小三峡景区周边的部分居民需要就地安臵;由于退耕还林,土地资源的紧缺和景区用地的限制,移民的生产方式将发生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将受到限制;为了落实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政策,必须改变移民的传统生产方式,从移民安臵的区域和资源条件看,发展旅游业是安臵移民,移民逐步致富的有效途径。

据巫山旅游管理部门测算,通过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刺激景区内外乃至整个巫山的餐饮、住宿、娱乐、旅游运输、旅游商品第三产业的发展,还能不断地带动巫山县和小三峡风景区人民脱贫致富。

(四)有利于风景区提档升级、完善功能、打造精品

小三峡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历来为中外游客认可,过去仅仅停留在以招徕过境游客为主;随着长江“新三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高峡平湖”将成为人们旅游长江三峡新的情结,三峡旅游模式将由“一线游”变成“一片游”;“全程游”变成“分段游”;乘船游“变成复合游”。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175水位的上涨,三个湖泊的形成,小三峡风景区完全能够开发建设成为集观光、度假、娱乐、会议、体育健身和探险等多种旅游项目为一体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各种不同需求的综合型旅游胜地,改变原来的顺江过境游为目的地综合游。

因此,国家旅游局在《三峡旅游整体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快速推进生态旅游大县建设,符合巫山旅游资源富集和劳动力素质较低的实际。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明确了“全县交通围绕旅游先行、城建围绕旅游规划、商贸围绕旅游搭台”的指导思想。并提出“随着基础设施的改扩建,使三峡区域旅游的内涵更丰富、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将“小三峡风景区”作为需要先行启动提档升级的旅游精品来打造。

小三峡风景区要达到这些目的,首要前提是必须尽快建设、恢复和完善各种旅游基础设施。由于水位上涨,小三峡风景区原有的码头、港口、趸船舶位、停车场地、污水与垃圾处理等部分旅游基础设施将被淹没,且不能满足游客增长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快恢复重建,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三峡风景区的综合效应,才能带动巫山县第三产业,特别是与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宾馆饭店业、交通和餐饮等方面),同时也才能广泛扩大就业面,更多地安臵库区移民,解决城市和乡镇下岗职工、社会待业人员与农村剩余劳动力。

综上所述,小三峡风景区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的建设是与三峡工程建设、巫山移民工程的开展、巫山旧县城的搬迁和新县城的建设密不可分的。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峡工程的续建、国家财政政策和长江中上游生态资源旅游战略的继续实施,小三峡风景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今后5—10年左右将是小三峡风景区乃至巫山县旅游实现再创业,促进景区和县域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着风景区的发展,因此,加快小三峡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综合工程建设步伐,已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

(五)原生态景观工程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恢复和保护大昌古镇自然环境原生态景观就是建设和谐人居环境。大昌古镇的迁建,工程建设对新址的原生态景观影响大。当前的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一切生命保护支持系统,让开发建设活动始终限制在环境可承载的限度之内,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保护大昌古镇为代表的原生态古代巴国文化、巫咸文化、盐文化、悬棺葬文化、栈道文化十分重要。大昌古镇位于古代巴人大宁河历史文化长廊,是数千年古巴文化的重要

3、大昌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是三峡库区建设蓄水后水岸生态、湿地生态建设积淀。保护原生态物质文化景观,就是保护数千年巴文化积存,保护长江三峡非物质文化载体。的试验地。

4、大昌古镇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可以增加新建古镇的文化内涵。

5、大昌古镇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建设可以拓宽移民就业的渠道。

6、大昌古镇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的旅游带动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第三章市场分析及营销

一、旅游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一) 国际旅游市场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国际旅游者人数及消费增长强劲。一是国际旅游市场在近年来的快速增势和逐步形成的巨大规模;二是可以充满信心的预测——国际旅游在未来二十年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尽管可能会受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国际旅游总量每年都会有波动,但目前仍然可以在1995——2020年间预测:总体增长将达每年4.1%左右,其中东亚、太平洋地区增幅可达6.5%;三是国际旅游市场份额将从欧洲向东亚、太平洋地区大幅转移。

(二)国内旅游市场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客源市场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市场增势强劲,国内旅游市场蓬勃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成为最具有明显国际优势的产业之一。

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惊人,成就显著,但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旅游业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国际旅游在未来二十年将持续增长,而中国的旅游业将在全球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接待国际游客将达到1.37亿人次;并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游客人数将达10亿人,游客数量将占世界假日旅游市场的8.3%。

根据这一趋势,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勾画出了新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即到2010年,我国旅游入境人数预计将达到6400万~7100万人数,国际旅游收入将达到380亿~410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20亿~2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000亿~10500亿元人民币;两项合计总产值达13000亿~1400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8%,中国将初步跻身世界旅游强国之列。

(三) 重庆旅游在发展中高速前进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我国西部旅游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国家旅游局正会同有关专家研究西部开发旅游战略,计划通过10-15年的时间,把旅游业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撑点,使西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生态旅游、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旅游的目的地。

重庆市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号召,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大旅

游投入力度,规范旅游市场。加强了对全市旅游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促进了旅游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21世纪的开门红,圆满完成了旅游工作任务,为顺利实施"十五"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2001年,重庆市旅游业总收入达17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6%,与年初制定的15%的计划目标相比超额4.6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0.2%。2002年旅游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二、巫山县现有游客结构

小三峡海外市场主要包括东亚、西欧、东南亚、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根据对国内市场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内游客中,来自鄂、渝、川、陕、湘约占一半以上,其它依次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及其它。

三、市场趋势分析

巫山小三峡风景区地处长江三峡库区最精华地段,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最好的自然景观之一。 1997 年长江三峡过境旅客人数达到 1850 万人次。据有关权威部门预测,由于三峡工程建成后,大坝雄姿及高峡平湖奇观将成为吸引游客的新景观 , 在三峡工程竣工前后的几十年中三峡旅游将始终是吸引中外游客的热门线路 , 预计 2005 年、 2010 年过往三峡地区的游客将分别达到 3000 万人次和 6000 万人次左右。年均增长速度 10-15% 。巫山县不仅有闻名于世大宁河小三峡风景区,而且还有巫峡神女峰 , 神龙溪 , 龙骨坡遗址等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人文与自然景观。旅游接待游客人数由 1987 年的不足 3 万人次增加到 1997年的 132 万人次 , 从而成为全国旅游大县。目前 ,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始终是中国和世界最有活力、开发前景最广阔、市场最稳定的旅游景区之一 , 而巫山小三峡风景区伴随三峡旅游的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对旅游市场及旅游经济各种分析方法比较,结合小三峡旅游发展的实际,选用被誉为“战略与策略实验室”的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小三峡客源市场规模进行预测,以对小三峡旅游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

预测结果,巫山全县2005年旅游总人次突破1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4亿元;2010年旅游总人次突破1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亿元;2020年旅游总人次达2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8亿元。小三峡的游客和收入按照50%—70%比例计算,2005年小三峡风景区旅游人次达54—75万人次;收入达2..2—3.1亿元;2010年旅游人次达80_—112万人次,收入达5—7亿元;2020年旅游人次达140—196万人次,收入14—20亿元。

四、项目建成时市场容量与游客结构预测

长江三峡是我国目前推向国际市场的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之一,三峡工程的建设又使三峡成为世界最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知名度和品牌竞争力大大提高。规划期内三峡旅游区仍然是国际旅游者的最主要目的地之一,国际旅游者年均增长将保持10-15%,长江三峡旅游国际需求前景广阔无比。

三峡是国内最知名的峡谷风光和峡江文化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国内旅游者都为三峡的魅力所深深吸引。目前到三峡旅游的国内旅游者为120多万人,201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亿人,城镇居民达到6亿人,国内旅游出游率将达到120%以上,届时,到三峡旅游的国内旅游者为350-400万人,这个数字只相当于同年国内出游城镇居民总量的0.5%-0.55%,三峡国内旅游前景广阔。

根据《巫山县旅游发展规划》中对游客的预测 ,2005 年,随着小三峡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综合工程完工 ,旅游总人次突破 107万人次 ;2010 年旅游总人次突破 160 万人次 ;2020 年旅游总人次达 280 万人次。小三峡的游客按照 50%-70% 的比例计算 ,2005 年小三峡风景区旅游人次达 54一 75 万人次 ;201O 年旅游人次达 80-112 万人次 ;2020 年,随着巫山小三峡风景区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 风景区内各种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更加完善 , 预计接待中外游客将达 140-196万人次,由此可见小三峡风景区的游客人数总趋势将会不断增长。

五、市场营销策略

(一)积极开展主题促销

深度挖掘巫山县旅游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特别是要发挥大宁河小三峡旅游资源优势,开发组织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开展主题促销活动,突出“走进三峡精华地”、“美丽神秘的大宁河之旅”、“小小三峡漂流探险旅游”、“小小小三峡秀丽幽深寻游”等主题宣传促销活动。

( 二 ) 大力倡导主动促销

主动出击 , 与国内外旅游代理商广泛联系 , 密切协作 , 在主要客源地设立办事处 , 或直接派出旅游促销团 , 开展旅游促销活动 , 改变目前被动接团局面。

积极配合和参与利用国家旅游局、重庆、湖北对大三峡、小三峡的促销 ,借船出海 , 突出宣传强化大宁河是长江三峡游的精华段概念 , 把小三峡、小小三峡更多景区景点有机地融入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中。

利用 2003 年已经形成的和 2009 年将要形成的水位 , 以及对长江三峡库区众多景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契机 , 掀起巫山长江大宁河小三峡旅游宣传促销的高潮。并大力宣传大小三峡原貌游、新貌游、对比游 , 极力推出小小三峡和小小三峡旅游新产品。

( 三 ) 加大宣传力度 , 完善促销手段

注重丰富和完善传统旅游促销手段 , 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1、媒体

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协作 , 通过加强各媒体对巫山大宁河小三峡旅游报道 , 不断提高和增强小三峡旅游在主要目标客源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宣传、纪念品

请工艺美术专家设计精美的旅游宣传品、旅游纪念品 , 并对中外游客的兴趣与爱好有很强的针对性。

3、展览促销

积极“走出去”, 到国内外其它主要目标客源地举办或参加展览会、推介会 ,进行广泛的小三峡旅游宣传与促销活动。

4、交流

委托前往国内外其它城市进行文化、艺术、经贸、体育、科技交流活动的团体协助宣传。

5、采风、考察

邀请旅游专栏作家、报刊记者以及电台、电视台记者 , 旅行社老总等来大宁河小三峡采风、考察。

6 、新闻、报道

邀请社会名流贤达来此观光访问 , 并加强报道;在主要客源市场制造和发布新闻, 举办有影响力的促销活动。

( 四 ) 加强旅游现代信息网络建设

电脑时代为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开辟了一个高效、便捷的途径 , 网络的世界化已是大势所趋 , 网上的旅游促销活动由于没有时间限制 , 随时都可以接受用户访问 , 网络媒介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最有效、最普及的旅游促销手段。因此 , 小三峡旅游市场的开发应逐步加强旅游现代信息网络建设。网络促销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

1、在车站、码头及景区入口 , 建立触摸屏询问中心系统 , 向旅游者特别是散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

2、设立网页 , 全面介绍小三峡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情况;

3、发送电子刊物进行旅游宣传;

4、逐步实现与国内外主要客源地著名网站连网;

5、在网上设立小三峡主要景点的三维动画,让网民进行虚拟现实的旅游体验。

( 五 ) 进一步强化旅游节事促销

旅游节事促销是指利用各种节日、盛事的举办而进行的旅游促销活动,因其具有暂时性和短暂性的特点 , 可以将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娱乐、背景、人力等众多因素围绕某一主题来组织和整合 , 短期内集中大众媒体的宣传报道 ,迅速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促销手段 , 愈益受到许多旅游地的重视。主要推荐旅游节事活动 :

1、高峡平湖国际旅游节

2、巫山神女旅游文化节 ( 现有 )

3、三峡库区移民文化节

同时 , 应主动出击 , 积极参加国内外主要客源地的各类旅游交易会、博览会 , 特别要重视利用一年一度的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以及在张家界、恩施、宜昌、成都、武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的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节事活动宣传小三峡。

( 六 ) 重视旅游服务促销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 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促销意识 , 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应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 , 集标准化与个性化于一体 , 做到热情、周到、细致入微 , 提高游客满意度 ; 并通过加强对居民的旅游宣传教育 , 使当地居民对待游客要热情、友善 , 形成良好的旅游氛围 , 共塑小三峡旅游的整体形象,不断提高小三峡旅游的美誉度。

( 七 ) 启动并强化“区域营销集成战略”

小三峡旅游市场以“区域营销集成战略”作为其基本开发战略,即:通过对产品、形象、部门、促销方式等要素的系统整合与旅游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及促销方式、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有机组合 , 形成旅游市场开发合力 , 开拓旅游大市场。

1、区域、部门、企业联动共聚促销合力战略

一方面 , 巫山县内各部门之间、各部门与旅游企业之间、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之间应通力协作 , 强力推介小三峡旅游。不断加强巫山县自己的旅游市场开发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政府主导 , 全县旅游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及旅游企业之间分工合作 , 紧密配合 , 形成多层次的宣传促销合力;

另一方面 , 要谋求与长江三峡库区其它区县之间 , 以及国内外游客进出巫山大宁河的四大口岸城市重庆、武汉、西安、张家界之间的联合与协作 , 形成多层次的宣传促销合力。通过积极推动巫山与长江三峡库区内外广泛的旅游开发协作 , 开展区域性旅游联合营销 , 促成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的区域旅游大市场格局。

2、精品驱动战略

(1) 适时建立小三峡旅游产品体系

利用三峡工程建设机遇 , 加快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并通过对小三峡旅游整体开发 , 实现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组合 , 水上项目与陆上项目的有机组合 , 静态项目与动态项目的有机组合 , 观光产品与度假、特种专项旅游产品的有机组合 , 形成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体 , 文化博览、休闲度假、猎奇探秘型旅游产品相互补充的特色产品体系。

(2) 加强旅游管理 ,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演变 , 寻求特色产品与目标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 , 不断增强小三峡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强旅游管理 ,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 做到“精心规划、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精心管理、精心服务”, 力创名品、精品,以品牌制胜 , 以质量和服务取胜。

(3) 打造主题鲜明、功能完善的世界级旅游精品

应积极筹划、逐步完成大宁河小三峡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 , 把小小三峡、小小小三峡培育成新的拳头产品 , 不断提高小三峡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整体形象拉动战略

根据对小三峡地理文脉和旅游资源特色的深入分析,策划和设计特色鲜明的旅游地形象 , 突出“高峡平湖”主题形象。并根据这一形象进行区内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宣传

促销 , 进行宣传口号和景区标志等的统一设计和制作 , 搞好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 共塑小三峡旅游的整体形象 , 强化小三峡旅游特色。

小三峡旅游总体形象的设计和传播 , 其着力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l) 雄奇秀丽的江河峡谷风光;

(2)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3) 神女文化、巫巴文化;

(4) 三峡成库后壮观的高峡平湖胜景。

4、价格激励战略

新开发的观光产品 , 价格的需求弹性系数较大 , 可采取低价以吸引客源;对漂流、攀岩、猎奇探险等特种旅游产品及具有较强独特性的产品 , 价格的需求弹性系数较小 , 可采取高价以提高产品品位 , 提高收入;旅游淡旺季价格宜拉开差距 , 以分流旺季游客 , 吸引淡季游客;对热点、温点、冷点景区 , 可考虑利用价格的差距影响游客选择 , 以改变目前热点景区过热、冷点景区过冷的状况;对分销商应采取更灵活的调节价格策略和销售激励方式。小三峡与相邻资源同构风景区的价格制定应加强协商 , 避免削价竞争而造成两败俱伤。

5、分销渠道拓展战略

联合建立广泛、完善的分销渠道体系 , 在各重要目标市场和进出巫山小三峡的主要口岸城市 ( 重庆、武汉、西安、张家界、宜昌、安康等 ) 设立办事处 ,加强与旅游中间商、专业旅行社之间的联络。通过主动出击 , 拓展分销渠道 ,改变目前被动接团局面。

6、促销推动战略

通过多渠道筹资 , 逐步加大对旅游促销的投入 , 在完善传统促销方式基础上 , 加强现代旅游信息网络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促销方式 , 形成多层次的宣传促销合力 , 增强旅游宣传促销的声势和力度。

7、绿色营销战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三峡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和优势所在 , 在旅游营销中应顺应时代潮流 , 积极倡导绿色营销观 , 强化绿色产品开发 , 强调旅游营销中的绿色表现 , 即着重于生态性、环保性、长远性、安全性 , 突出这一地带优良的生态环境特色 , 保证小三峡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建设地址及条件

一、建设地址

旅游码头及配套设施分别建在小三峡景区至马渡河和大昌;仿古栈道修建从罗家寨到马渡河,二座索桥,位于马渡河口喝滴翠峡,二条景观步游道,巴雾峡出口至滴翠峡口;大昌旅游接待中心建在大昌新镇中心。原生态生物保护工程在大昌新镇及周边湖区。

二、建设条件

(一)气候条件

巫山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境内春天气候回春早,但不稳定,常常出现低温阴雨及寒潮;夏季长,气温高,降水多而集中,常有暴雨,间有洪涝,且多伏旱;秋季气温下降快,常常阴雨绵绵;冬季短 , 气候温和而少霜雪。全年一般春季 74 天 , 夏季 138 天 , 秋季 76 天 , 冬季 77 天;无霜期 305 天。冬半年 (11—4 月 ) 降水量占全年 22%,≥ O ℃的正积温日占 32%, 夏半年 (5-10 月 ) 降水量占全年 78%;≥ O ℃的正积温日占 68%, 具有亚热带季风性暖湿气候特征。

巫山县境内气候要素水平差异小 , 低山河谷地域年均气温,自东向西 , 自南向北每距 100 米 , 温差在 0.0014 ℃以内 ; 年降水量均在 1000 毫米左右。但垂直差异十分明

显。据巫山县气象局资料推算 , 海拔每增高 100 米 , 年均气温递减 0.66 ℃ , 年降水量递增 55 毫米 ,≥ 10 ℃积温递减 237 ℃ , 无霜期递减 10 天左右 , 构成显著的立体气候特征。

巫山县因海拔不同及地形差异,境内气温水平方向差异小,垂直方向差异大。年均气温自东而西,由南向北略呈递减状;东西相差 0.8 ℃ -0.9 ℃,南北相差 0.O ℃ -0.2 ℃。平坝、河谷年、日温差小 , 高山年、日温差大, 境内培石镇年均气温可达 19.7 ℃ , 太平山年均气温 2.5 ℃。

( 二 ) 地质条件

旅游码头所在区内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稳定,拟建场地及周围无大的活动断裂构造,不具备诱发强震的内在因素,场内各区经处理后,宜于建筑。场地除地,不宜作为天然地基外,其余各岩土层均可作为天然基础持力层,适应建设施工条件。

小三峡风景区内地质较为稳定,无重大地质灾害,而且自古就有在崖壁开凿栈道的传统,因此适宜在一些地段修建仿古栈道、景观索桥和景观步游道。

( 三 ) 交通条件

小三峡风景区已有沿大宁河两岸巫山至巫溪公路 , 且有支路到各个景点 ,大宁河水道也畅通。本项目施工建设不存在交通制约。

( 四 ) 其它条件

巫山县城是长江三峡库区著名的旅游城市,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巫山移民大量的搬迁 , 一座凯丽的移民新县城已在长江北岸拔地而起 , 并与大宁河小三峡风景区紧相连。开发修建移民新县城与搬迁旧县城 , 汇集了全国各地大批建筑设计精英,其施工技术力量具备的资质等级 , 施工设计能力完全能够达到本工程建设的要求。巫山小三峡风景区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所需要的沙、石材、木材、水泥等资源材料充足 , 供水、供气、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已与新县城配套 , 能够满足本工程的要求。

第五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设计理念

原生态规划是大昌古镇的主体设计理念,以下的两个核心项目皆围绕其展开。因此,必须坚决贯彻原生态的设计原则。

(一)山水原生态:在开发的理念、主题形象的宣传等方面一定要以大昌古镇的山水景观为设计基础,必须要特别重视这一地区山水的原生态形象,一切旅游开发活动必须高度重视原生态山水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历史人文景观的原生态:在大昌古镇,留下了多少年历史的痕迹和遗址,这些是该旅游区最具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为了让游客从历史遗址中领略大昌古镇历史的沧桑,一定要注意主要历史遗址沧桑、残损风貌的保护,让游客看到真实的历史的变迁,不要大面积的维修改造,切记不顾历史的修葺一新,对于古镇历史类景点,只要解决可进入性、可游览性和适当的进行一些修复即可,保留其原生态面貌。

(三)民族风情的原生态:特别注意大昌古镇古代巴人巫咸文化和地方民族风情的传承与保护,只有保护这些民族的原生态性,才能对外来游客产生震撼力和吸引力。对于民族风情类产品的开发,也不能过分商业化和庸俗化,也要体现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二、访客中心环境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一)游客接待中心

大昌古镇访客中心是库区移民大镇——大昌旅游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具有接待游客,展示地方风土人情等建筑性功能,而且具有联接大昌镇水陆游客交通,加强移民搬迁后新大昌镇与还原旧貌的大昌古镇的联系,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的社会功能。

1、功能。作为大昌古镇的核心功能建筑,访客中心也具有游客接待中心的功能。游客接待中心(包括会议展览接待):集一站式服务点(办理门票、住宿、餐饮等)、游客咨询接待、团队会议服务、景区形象展示为一体,也是园区现场管理、协调的中心。

2、建设内容

(1)该访客中心占地3287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078.5平方米,周围可绿化面积达13400平方米。总平面布臵采用内街和片街楼形式。利用植物结合地形起伏分隔空间,并应用大片草坪(天鹅绒草)及地被植物。草坪内可孤植常绿香花、观叶植物(桅子、广玉兰、苏铁)或季相丰富的树种(银杏、红枫等),也可配植大片宿根,球根花卉,组成缀花草地。步行道两旁,选种一些与立地环境相适应,花色鲜艳又常绿的沿阶草、葱兰、韭兰、紫酢酱草等地被植物,成片群植或小丛栽种,组成花境,与周围的石板铺装路面相接,使人感到清新和谐,同时也与周围景物协调地衔接起来。靠近邮政楼等建筑物旁的浓荫地带可种植耐阴的苍竹,终年保持绿油,茸茸可受。

访客中心的配套设施旅游码头,175米水位后,库岸消落带的出现,成了环境保护林建设的重点。应选择根系发达,保水固土性能好的柏木、马尾松、疏花水柏枝、中华蚊母等。同时,荒山、景区视野外的地带也是环境保护木建设的重点。

(2)房屋建筑风格要充分体现大昌古镇原历史文化生态。风火墙、翘脊、飞檐、吊脚楼、墙基、柱础等。中心大门设门当、门墩,双狮护卫,旗杆,琉璃瓦围墙等。

(3)在中心突出位臵建巴人图腾柱数根。

(4)庭院增设长流水理水区、假山等。

(二)游客休憩区

游客休憩区主要是指访客中心周围的绿化区。游客可在游览疲劳之余在休憩区内得到休息,缓解身心疲劳、放松紧张的神经。游憩区内各种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可最大限度地为游客服务。

(三)休闲活动区

该区位于游客休憩区之旁,分为大昌文化观演广场和古镇茶园两部分。

大昌文化观演广场集表演舞台、看台、儿童活动场、石泉、锦水源、老人棋牌活动空间为一体,是展示大昌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古镇茶园结合本地居民独特的休闲文化及保留建筑,形成观赏河景的最佳场所,并且辅以地方坝调演出,以凸现大昌民俗文化特色。

休闲活动区占地5000平方米。茶园建筑形式要适合大昌古镇的整体环境,充分体现原生态要求,采用竹木结构的二层建筑。

(四)古镇文化集粹长廊

充分利用在访客中心的建筑群,开辟以集中展示大昌古镇文化演变为主题的古镇文化集粹长廊。该长廊以动、静态结合为主要展示方式,通过详实的资料和文献纪录向游客介绍大昌古镇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发展轨迹,通过古镇民间艺人的绝活表演向游客展示出独具魅力的大昌文化。

文化长廊占地2000平方米,为通透木结构长廊。

(五)揽胜楼

在访客中心的中心位臵加建一座可极目远眺、登高揽胜的高大楼宇,其作用在于能使游客“登楼顶、观镇景、赏江丽”。同时,该楼宇建成后也将成为大昌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夜幕降临、江枫渔火之际,身披五彩斑斓灯饰的揽胜楼华灯异彩、煞是好看。

揽胜楼高约30米,与古镇整体风格相适应,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占地约100平方米。

(六)码头商埠

在旅游码头的两边设臵古式商埠,对旅游商品进行集中销售。通过商埠的建设,重现大昌古镇繁华的商贸交易景象。

码头商埠占地约2000平方米。

(七)滨水景观

在旅游码头的周边水域规划一块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的水域进行水景景观的设臵。滨水景观主要包括白鹭栖息区和大水法展示区两部分。

白鹭栖息区以“日落看归鸟,澄澄羡跃鱼”为建区意境。需特意营造适合白鹭栖息的生态环境,以吸引鸟类到此生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空间。

大水法展示区内集中设臵的水法皆为仿造自我国著名古典园林(如圆明园、颐和园、拙政园等)中的各种水法景观。可控制仿造规模,建议采用微缩景观的建造模式。最终将该区建设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水法景观第一园”。

(八)“黄金大道”

指由旅游码头通往访客中心的路道。该路道的路面由沙石铺成,两边是梧桐树,落叶铺在小路上,人行其间,发出“沙沙”的声音,体现了一种诗意,一种质朴、优雅的意境,充分展示了原生态的环境印象。道路两侧的梧桐树之间的间隔处是由人工修葺而成的各具形态的园林雕塑(建议以小三峡地区的原生态动植物为雕塑的设计母本)以供游客在行进时游览和赏析。

黄金大道长约2500米,宽3米。

三、环岛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一)环岛动物园

该工程以模拟动物的野外生境为主导思想,自然植被生境与人工模拟造景相结合,为动物提供一个舒适的原生态自由生活家园。使该区成为融动物、植物、人于统一整体的原生态自然生态放养区。从展区设计、规划布局、空间分割、设施小品及选用材料均趋于自然原始化。减少人工雕凿,尽情体现牧园风格,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若天开的意境。

根据各种野生动物生态环境和动物生活习性,因地制宜地布臵动物园分区,通过人与动物的接触和对动物的认识,唤起人们的爱心,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在分区布局中,利用地形与植被,将动物分区融入风景中。依地势、自然状况、及各种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将动物自然生态展区分为2分层次,4个展区。

1、第1层次:人与动物直接接触区。

占地面积为15000m2。展出动物有驯化的小鹿、小骆驼、和一些鸟类如孔雀、鸵鸟、火鸡、珍珠鸡等。人行其间亲近动物,其乐融融。地面为大粒砂石地面,平均铺设厚度为2.5cm,砂石地内嵌以1、2m宽的块状游园小路,清新自然为便于游人休憩,设有10组天然树墩、树桩坐凳,并散臵天然大块河卵石,散放臵有拓制的动物脚印。另建有600平方米的农家院落,丰富了展出景观,创造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2、第2层次:隔离展出区

分为3个展区,占地总面积为12000平方米。

①鸟区

该区利用山与山之间的凹地和周围山势,拉同设罩,形成一个净空高30余米,占地5000平方米的巨大空间。该区利用原有植被,根据不同鸟的习性,配以水池,小溪,四季花术。各种鸟或枝头树梢呜唱,或空中飞翔,或林中觅食,游人步行其间可看到孔雀开屏,鸳鸯戏水,仙鹤亮翅等等,这鸟语花香的百鸟极乐园给景区增添了诱人的魅力。也是游人向往的一个高潮区。

②猴区

利用巫山自身的野生动物黑叶猴作为观赏动物,无论是动物园的圈养猴群,或峨眉山“山大王”,历来倍受欢迎。沿游道一侧约15米高,50米长的山丘,规划成猴山。此处树高林密,生态环境较好,又有游客投食食物,又无敌害,自由自在,猴群自然“乐不思蜀”。纵有猴子外逸,在外觅食不易,大部分数日即归。人与猴互相接近,既自然又亲切,充分体现了人—动物—大自然生态平衡的主题。

③水生爬行区

在离水面较近的浅水面区域,动物依水而居,结合风景区现状的植被,刨造一个山野河流的意境,让游人在步行观赏中有充分回归自然的感受。水生爬行区养殖各种水生爬行动物,包括扬子鳄,养殖面积约1500平方米。

3、休闲娱乐区

休闲娱乐区设臵在动物园区中植被稀少的台地上,四周是较茂密的树林。此处环境优美,地势开阔,四周有融于风景区中的各类温驯动物,面积约4000平方米。休闲娱乐区设有一个茶园,茶园的建筑形式适合周围的景观环境,约300平方米的一层木建筑。另设有快餐厅,可供200人同时在餐厅内用餐。还设有一个动物表演场,动物表演场可利用扇形坡地,设计成一个天然的扇形观众台,面积约1500平方米,可供500人同时观看。游人在此观赏狮过人身、老虎骑马、鹦鹉走钢丝、猫蛇大战等等。

4、培养爱心的儿童动物乐园

儿童动物乐园位于休闲娱乐区旁约80米处,特别喜爱动物是儿童一种天性,家长可带领他们前去观赏玩耍。由于离休闲区不足100米,家长们即使在休闲区休息或饮茶、用餐,儿童们也可自由地与小羊、小猴、小兔等嬉戏,或向它们投食取乐,各有各的天地,不至于使儿童感寂寞。同时,对游人的生态保护教育,也应该从儿童抓起,寓教于乐。儿童动物乐园面积约2000平方米,遍植地被植物,保障游玩安全。

(二)环岛植物园

植物园的功能主要是进行植物引种栽植、保护植物物种和相关科学研究的工作,普及植物科学知识,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并创造优美的风景园林和原生态环境。

小三峡风景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现有植物资源156科、256属,417种以上。其中乔木56科、107属、158种以上,灌木有36科、53属、79种以上,草本植物59科、96属、175以上,层外植物5科、5属、5种以上。有珙硐、水杉、连香树、杜仲、银杏等几十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植物园任务可暂拟如下几条:

1、广泛收集并发掘本地区有用的野生植物资源,引进国内外重要经济植物。尽量收集本区稀有、珍贵和濒危植物,进行分类鉴定、评价、繁殖、栽培、保存、利用及选育新品种方面的研究,为农、林、园艺、医药、环保等生产实践服务。

2、研究引种植物和本区特有重点经济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适应性和遗传变异及其经济性。研究提高植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的新技术、新方法。

3、建立并布臵具有东方型中国自然式的固景外貌和旅游生活设施,并附以科学内容的各种展览区和试验区,达到科普增智和娱乐兼容,实行对外开放、营业增收,逐步完成以园养园。

根据上述三项任务和原则,植物园:①在广泛引种栽培植物的基础上起活标本馆作用;

②在开展实验植物学研究方面起到田问实验室作用;③在有用植物的筛选和遗传杂交研究中起“基因库”的作用;④在保存珍、稀、危植物方面起到“迁地保存作用”;⑤在普及提高植物学和园艺学知识上起博物馆作用;⑥在园林景观上给旅游者以饱览植物为主体的大自然风光作用;⑦在森林公园建设上起示范作用。

由于环岛植物园定位为以植物观赏为主题、以生态为特征的体现群众性、休闲性、科研性、科普性为一体的综合植物园,在植物的分类上有别于其他性质的植物园,以科研、科普性分类为主。应该按照严格的科属分类种植,而以普通大众易于理解接受的、感官特征相似的类别划分种植区。如芳香植物区、果树植物区、阴生植物区、水生植物区等。每种植物均挂上标牌,在各园区摆设铭刻植物知识的园林小品,达到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的效果。

在植物的选择上,除了考虑植物的形态优美和季相变化和色、香搭配外,还考虑乡土及野生植物的利用,体现适地适树的原则,既适合于本地生态的恢复,又方便于管养。速生树种与缓生树种的合理结合利用,以丰富的植物生态环境促进周边环境的绿化变迁,为造园

造景提供良好的植物生长小环境。

在园景布局上,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山、农、云.雾.崖,透视出险、秀雄、雅,成为一个东方型中国自然式的园林生态环境。这样一个小三峡植物园地,由于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外貌秀丽异常而具有特色。

风景林建设4000公顷,重点在峡口、湖周及访客中心视线范围内。

沿湖修建环湖路,沿岸植碧桃,间植垂柳,体现“树树桃花间柳花”的桃柳主景。在涂家坝至七里的沿湖海拔160-260米高程建竹林带,260-660米高程是主要风景林区,近期可形成单优势种群落,形成多层次绿化。第一层为灌草层,第二层为灌木层,以映山红、黄栌为主,第三层为乔木层,以杉木、马尾松为主,再种植乡土树种红枫、鸡爪木槭、无患子、悬铃木、银杏、水杉、柿树、乌桕等秋色叶树种以平湖秋月突出秋景。再群植桂花,体现“月到中秋桂子香”的意境。660米高程以上是视线风景林区,以枫杨、桤木等经济树种形成人工群落。

1、珍稀植物基因库

广泛收集并发掘三峡地区有用的野生植物资源,引进国内外重要经济植物,尽量收集本区稀有、珍贵和濒危植物,进行栽培和保护,为农、林、园艺、医药、环保等生产实践服务。规划面积因植物的种类而定,面积约10000平方米,为核心保护区。

2、专类果园

(1)石榴园

种植面积约为1公顷。

(2)柑桔

种植面积约为1公顷。

(3)桃园

种植面积约为1公顷。

(4)李园

种植面积约为1公顷。

(5)枇杷

种植面积约为1公顷。

3、专类植物园

(1)银杏

种植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2)中华蚊母

种植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3)珙桐

种植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4)杜仲

种植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5)桂花

种植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环境保护建设林1500公顷,重点在荒山、消落带及景视野外。

总之,在保护经营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后续森林资源,提高森林,乡镇绿化覆盖率,逐步建设良好的森林生态体系,让景区四季景观多姿多彩。同时,控制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保持区域生态环境持续良性循环。

生态建设概算估算表

单位:公顷〃万元

第六章旅游环境影响评价

一、影响旅游环境因素分析

(一)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巫山县大昌古镇,该区域内的环境及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周围无有害污染源,不存在制约条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生活垃圾主要采集到垃圾站集中处理,排水项目采取雨污分流体制处理。

(二) 游客数量和素质影响。第一,游客数量表现在过度开发和容量超负荷的影响。景区的过度开发,盲目扩大规模,以及景区(点)超负荷运作,将使旅游资源受到破坏,生态恶化。第二,游客素质表现在旅游开发中,游客没有环境保护意识,对旅游环境的破坏。

(三) “破坏景观性建设”的影响。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因无科学规划和考虑不周,而修建了一些不适当的工程,将会破坏了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四) “三废”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随着景区的发展,旅游人数、车辆、生活废水将会急剧增多。将会引起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五) 拟建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是:高填深挖、边沟排水的防护;废方无固定的弃土场地,乱堆乱放;路面材料的拌和及运输,机械施工和岩石爆破噪音;施工队伍生活垃圾、废水等。上述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和人工林区减少,水土流失,噪音扰民等。

二、旅游环境保护措施

(一)生态环境

1、实施保护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针对项目规划区域坡度都在30度以上,应全部退耕还林。景区植被覆盖率低,现有宜林荒地也均应植树造林,增加人工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