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评人教社_世界近代现代史_下册_新教材_1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_黄安年(1)

评人教社_世界近代现代史_下册_新教材_1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_黄安年(1)

评人教社_世界近代现代史_下册_新教材_1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_黄安年(1)
评人教社_世界近代现代史_下册_新教材_1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_黄安年(1)

教材谈丛教材谈丛 评人教社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下册)新教材 1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

黄安年

35 教材第38页的思考题是 联系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程,分析产生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谈谈罗斯福新政与以前的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有什么最显著的不同? 在这里,这样的设问使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请问,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哪一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基本相同的呢?1929~1933年危机成为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一次,仅仅用 根本原因 这个 统一性 来解释是不行的,问题在于 多样性 的特殊历史条件,不叙述清这个问题,如何引出罗斯福新政与以前政府政策的不同呢?

36 教材在第38页阐述了罗斯福新政后,没有提到其他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国家,如英国、法国的反危机措施,其中像法国的人民阵线政府是很富有特色的。

37 教材在第38~39页中叙述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时多次用纳粹党这一词。但是,教材并没有说明纳粹党是何时出现的,它的全称是什么?在教材第39页有 纳粹党的早期纲领 资料,但是没有写明时间和材料来源。教材第40页在纽伦堡法文献资料中有 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作为唯一政党存在于德国 的内容。那么,这里写的允许存在唯一政党是否就是纳粹党呢,留下了一个不必要的悬案。附带提到,教材对于引述的资料没有充分体现选材的原始性、科学性、重要性、针对性和多样性,从而大大影响了它的史料价值。许多资料没有注明时间和来源,给学生在使用历史资料时带来不良导向。至于图片、照片的选择和文字说明也是如此,已有文章提出批评了 。

38 教材第41页写道:1936年日本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 这一提法把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战争策源地两个相互联系但又不相同的事件相混淆了。试问1931年日本已经发动了 九一八事变 霸占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其后又染指中国的华北地区,难道还没有形成亚洲战争策源地?如果以法西斯专政建立作为战争策源地的标志,那么1922年意大利已经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为什么在欧洲的战争策源地还没有形成呢?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双重标准了。相比之下,旧教材有关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叙述更加符合历史实际。

39 教材第42页的思考题是: 想一想,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德日法西斯专政是资产阶级克服危机的两种不同方式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问题在于这句打上引号的话想必来自某权威人士或文件的话,笔者孤陋寡闻不知出于何处,总不至于是编者自己的话吧。实际上罗斯福新政反危机措施和德日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统制经济措施在对付危机上有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而在政治领域,一个是坚持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另一个则是法西斯专政。所以,设问存在缺陷,把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相混淆了。

40 教材第45页在写绥靖政策时,是从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说起的,而绥靖政策主要是30年代的事。教材说 美国的 中立 ,实质上也是一种绥靖。 在这里没有交代清楚。因为美国的 中立 政策是不能和绥靖政策完全相等同的,美国在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过四个中立法,并非所有的 中立 政策都具有绥靖性质。

41 教材第43~48页有关第二章第五节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的叙述,没有肯定地说明30年代国际关系主要矛盾的变化,第48页说 在侵略扩张过程中,德、意、日法西斯与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的矛盾日益加剧。 接着页下注的解释却使人感到30年代仍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而不是法西斯侵略国家与包括苏联在内的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间的矛盾。

42 教材第43~48页在阐述30年代国际反法西斯斗争时,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尽管没有使用局部战争这一词),但是没有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1~1939年间由局部战争逐步推向世界大战的。而这一点正是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爆发进程不同点之一。

43 教材第46页写道: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德意法西斯大力援助西班牙叛军, 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 这一提法不大严谨, 民族战争 应为民族革命战争为宜。而

8

且实际上 内战 的概念已经不能完整包含西班牙战争的全部内容了。

44 教材第50页写道: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在下一段又写道 1939年8月,苏联为了自己的国家安全,同德国签订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而在第51页 不做统一要求 的小字体里,教材写道,这一条约使得德国 解除了后顾之忧 , 苏联也避免了首先遭到德国的攻击 的评论。使人感到教材在对待 慕尼黑协定 的签订和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的签订两者,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上,没有使用同一个衡量标准。似乎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对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没有 慕尼黑协定 那么消极。一个是祸水东指,另一个是祸水西引,都称是 为了自己的国家安全 而为之的。

45 教材第52页写道: 英法宣战后,没有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致使波兰孤军奋战。不久,波兰覆亡。 接着写道 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 。教材没有说明扩展的具体时间,但行文上使人感到波兰覆灭与苏联扩展的关系很模糊。事实上,1939年9月17日,苏军进入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9月28日华沙才沦陷于德军手中,10月,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已经成为苏联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加盟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显而易见,德国和苏联,乃根据苏德秘密协定,共同瓜分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波兰。

46 教材第52页在小注里叙述了苏联的 东方战线 ,意在淡化 东方战线 的消极影响。这似乎反映了编者的良苦用心,生怕给 社会主义国家 抹黑。然而如实地说清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实践中的成绩和失误,正是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的利益。

47 教材第53页写道:1940年秋开始 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坚持抗战,粉碎了希特勒图谋。 但是教材似乎没有提到,1940年在世界反对法西斯大国中,英国是唯一正面抗击的国家,因为当时美国保持中立,法国已经覆灭,苏联和德国间又 互不侵犯 。

48 教材第54页用小字写道:美国 对日本在东亚侵华战争,采取绥靖政策 , 不愿 过早 卷入战争 。这里的问题涉及如何历史地评估美国当时对于世界大战的先欧后亚,避免两线作战的战略,美国采取这个战略是否意味着就是采取绥靖政策呢。教材并没有提到1941年间的美日谈判,用采取 绥靖政策 来概述美国的对日政策的全部,似乎把问题简单化了。

49 教材第56页写道: 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改变以往的 中立 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但是教材只字不提美国1941年3月生效的租借法案,而这一法案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是起着重大作用的。

50 教材第56页用了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这个子目。但是在高等学校世界现代史教材中,一般使用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一词,即使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外国历史卷 也使用了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一词(见第1卷第230页),而不使用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2年1月1日签署的联合反对法西斯侵略的 联合国家宣言 ,和战争中的 盟军 之称,使人们易于接受 联盟 之说。

51 教材第61页写道:德黑兰 会议决定于1944年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德黑兰会议文件中并没有 1944年内 的说法,这是编者写上的,教材没有准确写明文件中的 1944年5月 而用 1944年内 ,这样一来,第二战场开辟实际开辟于1944年6月6日,岂不成提前开辟了?

52 教材第62页写道:1945年 夏天,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 , 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 波茨坦公告 。 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苏军围歼了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中国的八路军等抗日部队向日军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法西斯走投无路,宣布投降 。同页下注3写道: 1945年7月下旬,新上台的英国首相艾德礼(1883~1967)开始取代丘吉尔参加会议。 在这里,教材没有交代这些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反而使人们产生很多疑问。例如 波茨坦会晤 开始于那一天?又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美国的两颗原子弹是什么时间投下的?苏联红军出兵于原子弹投下前,还是两次中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总反攻在原子弹投掷前,还是以后?凡此等等,如果在时间上写得具体,不仅不会产生疑问,而且可引起人们对于其间相互关系的思考。我们不能以中国现代史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日期很具体,而在这里 故意 写得模糊些。

53 教材第65页在第四章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的引言中写道: 在此期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很多地区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其中,几十个亚洲和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获得了民族独立。 我们从第四章的整个内容来看,叙述的是1945年9月至1955年间的事情,而在这段时间里,新兴的独立国家只有15个(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但不含新西兰),并没有 几十个 之多。一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主要是1956年至90年代初期之间的事。

54 教材第66页写道: 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第67页小号字写道: 雅尔塔体系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确立的,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内容。 这里的叙述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雅尔塔体系始建于二战后期还

9

是战后初期,笔者以为,取二战后期为宜。二是开罗会议是否属于雅尔塔体系的内容,苏联没有参加开罗会议,中国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并非确定雅尔塔体系的一方,笔者以为不宜把开罗会议内容列入雅尔塔体系中,当然这不是说,它不受到雅尔塔体系的影响。

55 教材第67页的思考题是: 回顾近代以来几次国际关系的演变情况,分析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而正文叙述的是国际格局的演变,严格说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和国际关系演变是有着一定区别的。

56 教材第72~75页写第四章 世界两极格局形成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其中第三个子目是 社会主义阵营 (第74页),而第三节 美国的霸权政策 中第一个子目是 美国的冷战政策 。这样的编写安排,把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美国的冷战政策分开叙述,不易清楚说明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问题。

57 教材第72页写道: 在抵制西方思想渗透、反对资产阶级文化的斗争中,苏联文艺界和学术界开展了广泛的批判运动,但是在批判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向,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批判,给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损失。 在这里教材基本上肯定了苏联的学术批判运动,而事实上对于学术问题开展批判运动,在其主要方面是错误的,这个沉痛教训正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汲取的。不应再为苏联开展学术批判运动的脸上贴金了。

58 教材第74~75页在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子目中叙述 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 ,但是教材没有说清楚阵营形成的标志。教材既没有提及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和经互会的建立,也没有提及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建立外交和合作关系,怎么能称得上,阵营的形成呢?仅仅是建交、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说明不了 阵营 的存在。

59 教材第75页写道: 苏联、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各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至此,苏联和东欧的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以及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12个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 而教材第72页又写道: 东欧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有:南斯拉夫 等八个。那么为何社会主义阵营里没有包括南斯拉夫呢?教材第96页在谈到 东欧的变革 专题时,才写道: 南斯拉夫自1948年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后,中断了同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联系。 但是教材没有提及有没有中断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教材写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是在第97页里提到的: 1947年,苏、保、罗、匈、捷、南、法、意等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 , 决定成立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而教材并没有在讲美苏冷战的形成时交代这个问题。顺便提及教材第75页下的第二个练习题设问: 社会主义阵营包括哪些国家?它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 然而,回答这样的练习题只要将该页第三段的话照抄一遍就行了,学生们无需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满分。

60 教材第75页第三节第一个子目写 美国的冷战政策 ,而不是写美国的全球战略。把 在经济上,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在国际上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也放在冷战政策里来阐述是不大妥当的。附带提及教材并没有明确交代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秩序是什么,通过哪些方面体现了国际经济秩序,只是在教材第66页提到 人们把这次会议(笔者按:指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称为 布雷顿森林体系 。 那么世界贸易秩序呢,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回应呢,教材没有明确交代。连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都没有很好涉及。在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第143~ 144页)中也没有提到像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大事。

61 教材第75~76页写道 战后初期,美国利用经济、军事方面的优势 ,但是并没有明确叙述它的超级大国实力的表现。而教材第91页写道: 美国在战后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的有利地位,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同时应用最新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经济也得到了稳定发展。 在小字体中则写道: 60年代末,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比50年代初大约增加了一倍。 教材对于战后初期美国经济的大发展及其政策写得相当空泛,甚至连杜鲁门的 公平施政 、肯尼迪的 新边疆 政策、约翰逊政府的 伟大的社会 政策都没有涉及,甚至没有提及战后最初25年间,美国历届政府继续罗斯福新政式的改革调整政策措施。

62 教材第76页写了 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 冷战 。但是没有在这里写苏联的回应,把美苏两极冷战格局,实际上写成了美国对苏冷战格局。这里没有提到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诞生、经互会的成立、中苏友好代表团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等与冷战相关的重要事件。至于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是在第78页中才提到的。

63 教材第78页写美国 为了适应霸权政策的需要,采取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的政策 。但是教材没有提及德分裂也是符合当时苏联的需要,只是说: 在苏联的支持下,德国东部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教材第79页提到西占区 单独实行货币改革,作为反击措施,苏联全面切断了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在自己控制的地区发行新货币。这就是所谓的1948年柏林危机 。然而,教材并没有解释为何柏林危机源于货币改革。

64 教材第80页写道: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美国即宣布援助韩国 , 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在朝鲜军队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打击下,1953年,美国

10

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这里,教材没有清楚交代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何时才参战的。当然中国现代史教材是写了的,但是世界现代史教材不应在这一事件上简化。

65 教材第80页写道: 为支持南部政权镇压人民革命,60年代初,美国以提供军事援助、派遣顾问等方式,发动了 特种战争 。1964年,美国又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这样,美国就将对南方的 特种战争 扩大为整个越南的 局部战争 。 在这里,教材对于 特种战争 和 局部战争 的概念应有更清晰解释。

66 教材第80页右下方,引了一段约翰 肯尼迪的话,但是没有交代肯尼迪的身份,只是在第101页才提到 美国总统肯尼迪 。

67 教材在整个战后部分对于美国几任总统没有必要的交代,教材里没有艾森豪威尔总统、约翰逊总统、卡特总统、布什总统的名字。克林顿总统的名字,则是在第130页叙述信息高速公路时出现的。再说教材在整个下册中,不提美国的两党制度,在提到威尔逊、柯立芝、胡佛时没有指出他们代表了哪个党,教材写上了杜鲁门(第62页)、尼克松(第102页)和里根总统(第103页)的名字,但是没有交代他们是代表哪个政党,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这里涉及到,不交代所代表的政党,就难以理解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政府一致的连续性政策的体现,这样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即不因政府的更迭而改变美国对华基本政策的承诺。

68 教材第81页在 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子目中写道: 战后初期,亚洲、非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比较突出的事件有 , 以色列的建立 。这里应为 以色列国的建立 。教材第82页的表述是正确的。而第143页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此外 非洲 两字在这里似应删去,因为非洲并不属于这个子目所叙述的内容。

69 教材第82页写道: 蒙巴顿方案 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交权。同年秋,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 并说 分治给印巴两国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为它们以后矛盾和冲突埋下了种子。 但是教材没有交代分治带来了那些不和的种子,没有交代例如克什米尔地区冲突这样一个不应回避的历史问题。

70 教材第84页思考题是 结合资料和有关史实,谈一谈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但是教材提供的信息是 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原来是古代希伯来人的栖息之地,后来犹太人陆续迁离 。并没有提到阿拉伯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并成为主要居民的。

71 教材第89~95页叙述第五章第一节 50至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其中集中阐述了经济状况和列强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但是教材没有提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方面的演变,既没有涉及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也没有提及像美国1950~ 1954年间的麦卡锡主义法西斯思潮的泛滥、尼克松的 水门事件 ,日本80年代以来在战争责任问题上的右转倾向等重大事件。

72 教材第89页在叙述战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及其子目时写道: 各国政府还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并解释说: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一些投资大、风险大、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投资,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紧密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教材的分析,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是国家投资。其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在经济各个领域包括投资的政策来体现的。

73 教材第89页写道: 50年代到70年代初,各国通过采取有效的社会经济政策,维持了经济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这些政策主要内容包括,适当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其中,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尤其迅速,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 在小字体中又写道: 西欧各资产阶级政府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注意国民经济的计划性,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并把资产阶级超额利润的一小部分用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对防止人民的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起了一定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材以联邦德国为西欧经济发展的代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英国和法国却是各有不同的。有关国有化、计划化、福利国家制度政策都是十分重要的。教材也没有说明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福利资本主义类型的国家。顺便说起,教材在叙述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时没有使用 经济改革 一词,而使用 一些社会改革 (第89~90页)的用语。对此,教材叙述社会主义国家时,使用 改革 的频率很高(第88、95~99、117~118页),给人们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多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错觉。

74 教材第91页写道: 1967年, 欧洲共同体 成立,西欧各国间关系更加密切,政局日趋稳定。 并在小注2里写道: 简称 欧共体 ,起初,只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个成员国。后来,又有一些国家加入。到1986年,又有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教材第92页又写道: 1951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对于欧洲联合来说,从50到90年代末,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我们不要忘记根据1950年的舒曼计划在1952年生效的欧洲煤钢联营,根据1957年在罗马签署的 罗马条约 而在1958年生效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以及根据1965年签署的布鲁塞尔条约而在1967年生效的,将以上

11

三个机构合并的欧洲共同体。这里的关键并不在1967年形式上合并的欧洲共同体名称,而重要的是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诞生。也就是说,具有迈出具有决定意义一步的欧洲联合,是在50年代中后期,而不是60年代中期。小体字说 到1986年,又有 六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实际上英国、丹麦、爱尔兰正式加入欧共体的时间是在1973年初,希腊加入的时间在1981年初,1986年加入欧共体的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75 教材第94页写道: 1973年底,中东国家在同西方国家的斗争中,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问题在于迄今为止,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不在1973~1975年间,而在1990~1992年间。

76 教材第95页写道: 70年代后期,经济危机结束,经济开始恢复并有所增长。但是,再也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发展速度。从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束了稳定发展时期,进入了 滞胀 阶段,经济缓慢发展,甚至出现停滞现象,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 这里的问题在于作为滞胀现象并不是在1973~1975年经济危机结束后出现的,而在70年代初已见端倪。而且80年代中后期以来,对于西方世界来说,已经不再属于 滞胀 阶段了,90年代中期以来,美欧国家恰恰是经济稳定增长时期。教材并没有指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滞胀,也没有强调这种危机现象与以前的生产过剩危机有什么重要的不同。还要强调的是,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强调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发展战略现已经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衡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已经不仅是经济发展速度问题,而且还有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问题。

77 教材第95页写道 70年代后期 资本主义 进入了 滞胀 阶段 。而对于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以反 滞胀 为中心的新的一轮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根本没有涉及,像被西方学者称为 里根 撒切尔时代 的保守主义经济政策,是不能不提及的。教材甚至没有出现执政11年之久的英国女首相撒切尔的名字。这对于意在面向21世纪、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学教材来说,是不应发生的现象。

78 教材第95页叙述了资本主义 进入了 滞胀 阶段 ,但是没有对其后整个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态势作明确的概述。第88页第五章写 美苏争霸第三世界的兴起 ,在引言中又写道: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 滞胀 状态,难以自拔。 这给人以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70年代后期以来,已经进入衰落时期的错觉。教材1990年版把1870年后资本主义发展写成了下降路线,新教材取消了这个提法显然是一个进步。但是代之以20世纪70年代后 结束了稳定发展时期 的结论,仍然存在对20世纪资本主义的准确的整体定位问题。这个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只能是历史实践,而不是本本。

79 教材第96页的练习题2问: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70年代经济滞胀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 这里说70年代,而课本正文讲的是70年代后期以来,本身存在时间上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经济滞胀的重点在于形成的原因而不是直接导火线,教材对于形成原因并没有仔细分析。

80 教材第102页写道: 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在这里 战略防御 之说值得商榷,似以提战略收缩为宜。教材有杜鲁门主义一词(第76页),但是没有对于尼克松主义的明确叙述,甚至连尼克松主义一词也没有出现。课文第103页引了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并设有 尼克松1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的杜鲁门主义有什么不同点? 的思考问题。问题在于代表尼克松主义政策重大变化的,最先是在1969年7月25日,他在关岛提出关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政策演说,即通常被称为尼克松主义。

81 教材第102~103页写道: 在中美发表的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最终将从台湾撤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其实,如果查对中美上海公报的原文,公报使用的措词是: 美国认识到 而不是 美国承认 ,要知道 承认 和 认识到 在外交文件的措词里,是有着细微区别的。教材也没有提到中美上海公报中的反霸条款,而这一条款也是中美上海公报的重要内容之一。

82 教材第103页写道: 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 断交、撤军、废约 的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第二年初,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这里教材应紧接着 1978年 后面加上一个 底 字才对。教材说: 第二年初,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应改为: 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因为中美建交公报的提前发表是和美方的要求有关的。令人感到十分遗憾的是,对于用于中国普及教育的世界历史课本,在叙述中美关系这个既关系中国又影响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时,却没有直接引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原则基础的中美三个公报双边关系文件,我们从现行课本引用120多条文献资料上,竟然看不到这样的文献资料。(未完,待续)

孙双武同志在 新编高中 世界近代现代史 瑜瑕遮谈 一文中说:新教材 文献资料摘引尚缺乏科学性。据统计,新教材所选撷的120条文选资料中详细说明引文出处的仅有38条,占31 6%,简单注释的有32条,占26 7%,只注明某某历史人物云云的达50条之多,占41 7%。这样根本不利于学生严谨治学态度的培养,与当前强化素质教育的主题相悖离。 中学历史教学 ,1998年第1期,第8页。 参见黄安年: 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北京师大学报 ,1985年第4期。

12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材分析.doc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材语法点 新概念一共144课,其中单课为课文,双课为语法和练习。整本书是以单数课为正课,并附带有插图而双数课则是针对单数课所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此出展现出整个新概念一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的独特之处首先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时态来分析:本册书的语法出现层次性和规律性是很强的,首先我们先来整本书中都出了哪些时态,这些时态的具体分布和讲解时我们大家需要注意的递进性。 Lesson 31—34 现在进行时 Lesson 37--40 第一次出现be going to 的将来时 Lesson51—56 一般现在时 Lesson 67—76 为一般过去式 Lesson 83—90 为现在完成时 Lesson 91—96 为一般将来时 ( will) Lesson 117—118 过去进行时 Lesson119—120 过去完成时 除去前面所有时态和句型所占据的76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以下的68课,每一课小的语言点,语法点都是在什么地方,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讲解。 新概念一每一个单课的重点都是出现双课的标题和课后的 练习题里面。 Lesson1-2 语言点:与陌生人说话或引起别人的注意。Excuse me. Yes? Pardon? Thank you very much. 语法点:主系表结构this为主语,名词做表语1s的一般疑问句以及它的肯定回答。Is this your handbag? Yes, it is. lesson 5-6 语言点:如何介绍别人。This is Miss Sophie Dupont. Nice to meet you. 语法点: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主系表结构。She is French. He is Ger man. It’s a Volvo.(L6) a/an 的使用。

人教小学语文课本 1—6年级必背优秀美文

人教小学语文课本 1—6年级必背优秀美文(课文) 共88篇 一年级 1.一(上)第二课《四季》(全文背诵) 2.一(上)第三课《小小竹排画中游》(全文背诵) 3.一(上)第七课《小小的船》(全文背诵) 4.一(上)第八课《阳光》(全文背诵) 5.一(上)第九课《影子》(全文背诵) 6.一(上)第十课《比尾巴》(全文背诵) 7.一(上)第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全文背诵) 8.一(上)第十四课《自己去吧》(全文背诵) 9.一(上)第十七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全文背诵) 10.一(下)第一课《柳树醒了》(全文背诵) 11.一(下)第九课《两只鸟蛋》(全文背诵) 12.一(下)第十四课《荷叶圆圆》(全文背诵) 13.一(下)第十六课《要下雨了》(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4.一(下)第十八课《四个太阳》(全文背诵) 15.一(下)第二十课《司马光》(全文背诵) 16.一(下)第二十五课《快乐的节日》(全文背诵) 二年级 1.二(上)第一课《秋天的图画》(全文背诵) 2.二(上)第二课《黄山奇石》(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二(上)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全文背诵) 4.二(上)第五课《一株紫丁香》(全文背诵) 5.二(上)第九课《欢庆》(全文背诵) 6.二(上)第十课《北京》(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7.二(上)第二十三课《假如》(全文背诵) 8.二(上)第二十六课《红领巾真好》(全文背诵) 9.二(上)第二十七课《清澈的湖水》(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0.二(上)第三十课《我是什么》(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1.二(下)第一课《找春天》(全文背诵) 12.二(下)第五课《泉水》(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3.二(下)第六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全文背诵) 14.二(下)第九课《日月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5.二(下)第十二课《北京亮起来了》(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6.二(下)第二十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全文背诵) 三年级 1.三(上)《我们的民族小学》(背诵喜欢的段落) 2.三(上)《秋天的雨》(背诵喜欢的段落) 3.三(上)《花钟》(背诵喜欢的段落) 4.三(上)《赵州桥》(背诵喜欢的段落) 5.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背诵喜欢的段落) 6.三(上)《美丽的小兴安岭》(背诵喜欢的段落) 7.三(下)《燕子》(全文背诵)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浙教版)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实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合法政府。(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x藏鉴定和平协议,x藏和平解放。第二课为巩固新中 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 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动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 发展。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为主席,*为国务院总理。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

(完整word版)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英语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全书共10个单元,每个单元共分三步,即:Section A,Section B 和Self check, 其中Section A 中包括:(1)单元的重点词汇(2)语法结构与功能(3)任务型听力练习(4)结对练习核心对话(5)各种听力练习(6)不同任务的结对活动(7)语法与功能重点(8)各种课堂活动,Section B 中包括:(1)词汇扩展(2)新旧语言知识综合应用(3)各类同步阅读(4)循序渐进的写作练习(5)创造性活用所学语言的各类课堂活动,Self check中含有(1)自我评价(2)词汇知识的评价(3)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4)幽默卡通。 本套教材中的语法结构:1(1)一般现在时(2)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时(3)一般将来时(4)一般过去时(5)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6)情态动词的用法 2.必掌握的语言项目有饮食结构(1)学会以how oft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表达频度的付词。(2)学会提出建议,掌握表述身体种种不适的表达,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结构。 3.学会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计划或行动,掌握where, when ,how long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允许做某事及写留言以请求他人的(4)学会谈论出行方式。(5)学会用英语礼貌地发出,接受,拒绝,邀请。 (6)学会用英语谈论个性特征。(7)学会询问和描述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8)学会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9)学会描述成功的人

士。(10)学会谈论未来自己与他人理想的职业及原因。 (11)学会礼貌地请求允许做某事及写留言以请求他人的帮助。(12)学会简单的比较,并表达自己的好恶。 如何使用教材进行备课,备课过程:备课第一步:了解本单元的话题和语言目标备课第二步:确定任务核心备课第三步:分解任务核心,形成任务链备课第四步:将任务链分配进每一个课时中,将语言和任务结合起来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基本语言的介绍、前任务的交代与操练。第二课时:Section A: 3a-4,巩固基本语言,将任务深化。第三课时:Section B:1a-2c,扩展语言,任务高潮。第四课时:Section B:3a-Self Check,总结和综合运用语言,完善任务及其结果。第五课时:处理本单元的难点,或处理作业。 备课第五步:细化每一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听说课):歌曲——游戏——演讲第二课时(交际课):利用3 a、3b 进行对话练习来复习和巩固第三课时(任务实施阶段):让学生在有足够的听力输入后独立说出,然后教师再给予适当指导。第四课时:(阅读和写作课)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并请学生在做3 b之前能够从3a 中提取一些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帮助的短语和句型在写作中加以应用。

牛津英语上海版1B M1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教材分析(M1) 一、单元主题分析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Using my five senses,学生可以通过五官感知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利用眼睛观察身边的东西,利用耳朵倾听不同的声音,利用鼻和舌感知不同的味道。 Unit 1的内容围绕Look和See开展的,让学生在学习新单词frog, rabbit, bee, bird几种动物的同时,掌握What do you see?这个问句,要求学生能从名称、大小、颜色等特征来介绍所见动物。Unit 2通过动物的叫声突出Listen 和Hear这个主题。由于动物的叫声学生在第一学期已接触过,所以重点就落在了句子What do you hear?上。学生在学习单词sheep, hen, dog, cat的过程中,模仿它们的叫声,引导学生喜爱动物。Unit 3 通过Taste和Smell两个行为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种的食物rice, soup, egg, noodles,并通过对话的学习,了解如何进行简单的点菜。 整个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鸟、蜜蜂等在春天随处可见,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猫、狗等是人们的宠物,通过声音的模仿,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热情;米饭、鸡蛋等学生每天都在吃,可以培养学生不挑食的好习惯,因此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处理 (一)教学目标 Unit 1 Look and see

Unit 2 Listen and hear Unit 3 Taste and smell

(二)划分课时 Unit 1 Unit 2

Unit 3 (三)重点、难点 Unit 1: 重点:单词:frog rabbit bee bird 句子:What do you see? I see… What colour is it? It is… 段:I see a … It’s …(red/yellow…) It’s …(big/ small…) 难点:学生容易在形容词前加“a”, 如:What colour is it? It is (a) red. Unit 2: 重点:单词:sheep hen dog cat 句子:What do you hear? I hear… 难点:象声词的读音:oink, cluck, woof Unit 3: 重点:单词:rice soup egg noodles 句子:Taste… Smell… Can I help you? …, please. 难点:the 在元音前的发音,如:Smell the egg. 正确使用taste和smell。

初中英语人教版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以下简称《英语(新目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整体改革需要的趋势下,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在该集团出版的教材Go for it !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 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改编的一套7~ 9 年级英语教材。本套教材供7~ 9 年级的学生使用。全套教材共 5 册,学期 3 年。 (一)教材编写理念与思路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继交际教学思想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途径,近几年来逐渐成为国际 上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在运用语言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 掌握语言。 《英语(新目标)》的改编,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以“合理引进国外语言教 育理念,适应我国英语教育实际状况”为宗旨,分析和研究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初中英语教育 的现实情况,力图把基于生活任务的语言教学模式引入到我国的英语教学领域中来。本套教材的基本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兼顾交际功能和语言知识结构的学习,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二)教材主要特点 1、语言与文化 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 同时还要了解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 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本套教材在系统编排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并由浅入深地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鉴别 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在实际情景中恰当而灵活地运用语言。这套教材语言地道,有很多原汁原味、反映西方文化的文段;在第4、 5 册的每单元之后设计编写了阅读专栏,所有内容 均涉及东西方文化交流。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本套教材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评价等方 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并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突破传统的单层次的教学编 写模式,每个单元分为Section A 和 Section B 两个部分。 Section A 为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词汇和语言结构; Section B 是在 Section A 基础上的知识的扩展和综合运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 自身条件和基础,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情况下,自主地补充或取舍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学生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地调整学习进度。 3、发展学习策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 备。会议的内容: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决定国名、首都、代国歌、国旗,采用公元纪年法;在天安门广 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为 副主席。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 治和国家战乱不断、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 立,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纪元。 3、巩固人民政权: (1)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大陆的领土全部获得解 放。 (2)整顿经济秩序:措施有调运物资、平抑物价、统一全国财政收支。 作用是使社会秩序稳定,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 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3)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 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 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实行土地所有制,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 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以后在农村社会中推行党的各项政

策奠定了基础。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制定,规定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 2、“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是工业化的起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成就表现为: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投入生产;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和制造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新藏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南昌飞机厂制 造第一架飞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南北天堑 变通途)。 作用(结果):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改善了工业基础, 社会主义工业化步伐在扎实向前进。 3、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革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20世纪50年代,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的严重失 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大跃进:浮夸风、蛮干(大炼钢铁) (3)人民公社化运动:共产风(绝对的平均主义)

小学语文课本中地日积月累整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日积月累 二年级下册: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到来阳气转春风阵阵仍微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 人心齐,泰山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三年级上册: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名言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勇敢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阿?费尔斯曼)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 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十二属相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初二)下册知识点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1 )时间: 1949 年 9 月( 2 )地点:北平 ( 3 )会议的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⑥采用公元纪年;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 .开国大典: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 2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 .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 1 .抗美援朝概况 ( 1 )时间: 1950 年 10 月—1953 年 7 月 ( 2 )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 3 )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4 )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 .抗美援朝的意义:( 1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土地改革 1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 .时间: 1950 年—1952 年底

人教版英语教材分析.doc

自从人教版这套图文并茂、内容新颖体现全新教学理念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中英语新教材诞生后,英语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套新教材希望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学目标高中英语课程目标

指导思想 新版教材在编写上,摒弃了以往知识领先的做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在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及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心智发展的同时,在情感上也逐渐成熟起来。新版教材有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因此,新版教材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试图通过大量相关篇章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活泼开朗的个性,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强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例如,Unit1 Good friends中Chuck's friend一文,讲述因飞机失事而身困荒岛的Chuck,与他称之为Wilson的排球建立了友谊,让学生懂得“人们在得到关爱的同时,必须给他人同样多的关爱”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互相帮助,我们相互能做些什么”的道理。再如,Unit14 Festivals中的设定新假日Peace Day,Happiness Day,Friendship Day,Nature Day等,展现了学生心中美好的愿望。在The Birth of A Festival一文中,我们知道了Kwanzaa(宽扎文化节)的起源及其庆祝方式,并了解了the Seven Principles of Kwanzaa,即人们对新世纪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类似的人文话题很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文化意识。 教材体现原则: ?思想性原则 选材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精华,提高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如友谊、生态旅游、文化遗产、影视鉴赏、文学艺术、环保、运动竞技、科技等话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质,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学性原则 (1)本教材的编写符合客观规律,教材内容和教学安排体现循

人教版初一英语下册Unit1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一英语下册Unit 1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情态动词can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肯定与否定回答,以及特 殊疑问句的构成和用法;复习what弓!导的特殊疑问句。本单元主要围绕“加人俱乐部,谈论自己的能力”这一话题,设计了三个任务型活动:任务一是:自己的才艺表演,学习情态 动词can的用法;任务二是:自己建立俱乐部,运用情态动词can谈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喜好和意愿;任务三是:我能成功,主要是复习巩固谈论各自的爱好和特长的方法。 单元知识系统(树) . Can you/he/she/you dance? 一Yes,I/he/she/we can./No,I/he/she/we can’t . Can Bill play the guitar? 一Yes,he can,but he can’t sing 单元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才能;能够谈论自己的喜好与意愿;能够为自己成立的各种俱乐部制作海报;会写招聘广告。 单元重难点一览 重点难点 I.复习词汇:can,play,want 2.词汇:guitar, dance, swim,sing, chess, speak, drum,trumpet,violin,play the guitar 3.句型:Can you/he/she/you dance? Yes,I/he/she/we can./No,I/he/she/we can’t . Can Bill play the guitar? .语法重点:情态动词can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Yes,he can,but he can’t sing 肯定与否定回答、特殊疑问句的构成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运用情态动词Can谈论能力,通过对目标语言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 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才能;通过谈论彼此的特长与爱好培养一种群体意识。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行为动作的表达法,而教学“谈论能力”只是将情态动词can用于这些表达中;情态动词can在肯定旬、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的构成,和学生已经学过的be动词的结构有相同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结构的异同以加强记忆。 单元教学建议 采用Classifying,Role—playing,Comprehending in context和Skimm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展开课堂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小组活动和写作 练习,谈论各自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法建议:语音教学:模仿操练;词汇教学:演示讲解、情景操练、反复使用;口语教学:互相操练、对话练习、交际活动;阅读教学:选词填空练 习;听力教学:图文配对和对话选择;写作教学: 本单元用5课时教学

中小学语文课文目录及部分内容分类汇总

现代诗歌目录 《大海的歌》------(语文版三年级第五册)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语文版三年级第六册) 《飞吧,海鸥》------(语文版三年级第六册) 《绿叶的梦》------(语文版四年级第七册) 《芦叶船》------(语文版四年级第七册) 《小草之歌》------(语文版四年级第七册) 《种子》------(语文版四年级第八册) 《怒吼吧,黄河》------(语文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我们上路了》------(语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校园交响诗》------(语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山的那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长城谣》------(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未选择的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再别康桥》------(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内容见附录 《致橡树》------(人教版高一年级)内容见附录 《大堰河,我的保姆》------(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内容见附录《雨巷》------(人教版高一年级)内容见附录

古诗文目录 《早发白帝城》------(语文版三年级第五册) 内容见附录《绝句》------(语文版三年级第五册) 《江雪》------(语文版三年级第五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版三年级第五册) 《惠崇<春江晚景>》------(语文版三年级第六册) 《游园不值》------(语文版三年级第六册) 《从军行》------(语文版三年级第六册) 内容见附录 《塞下曲》------(语文版三年级第六册) 《望洞庭》------(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菊花》------(语文版四年级第七册) 《枫桥夜泊》------(语文版四年级第七册) 内容见附录《江畔独步寻花》------(语文版四年级第八册) 《寒食》------(语文版四年级第八册) 《泊船瓜洲》------(语文版四年级第八册) 《望天门山》------(语文版五年级第九册) 《山行》------(语文版五年级第九册) 《暮江吟》------(语文版五年级第九册) 《石灰吟》------(语文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竹石》------(语文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最新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1年10月 概况: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还领导过百团大战) 2.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结果: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4.影响(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国 际威望。 第3课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内容:1950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法律依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 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作用(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5.注意:50年代的“土地改革”实行的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实质上仍是土地私有制。 6.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展了哪些斗争? ①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②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运动 ③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英语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教材分析 为了更好的驾驭八年级教材,我认真研读教材,找出授课的侧重点,利于学生的掌握。以下是我自己对教材的一些看法和理解。 一、新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会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教材涵盖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尤其是现在完成时掌握的难度大。同时,很多单词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和视野;文化单元的加入也是生活化的又一体现。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西方文化需要同学们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对这些知识也比较感兴趣;多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注重日常交际英语的使用,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新教材在生活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自主学习。倡导活动性语言输入,在活动中训练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技能。这在教材中 特别明显。 三、新教材营造了浓厚的英语氛围。教材的编写每一单元通篇都是英文,题目的英文设置更为同学们提供了查阅字典的机会。它激励同学们要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查阅资料的学习习 惯, 四、新教材在教授同学们英语知识的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为英语学习注入了趣味性和生命力。如电子邮件的出现,邮件的内容丰富,同学们有兴趣学习。每一单元的最后小幽默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而且囊括了本单元的重点难点,集实效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游戏的设置,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学英语的快乐。 总之,此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交际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为英语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了 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 但是,新教材和我们的英语考试有不适应的地方。英语笔试侧重考查同学们的语法知识,而新教材没有专门语法讲解。比如,宾语从句,定语从句,时态的用法,这些语法需要特别注明。毕竟英语考试还没有改革。英语教材和我们的考试要珠联璧合。

一年级下英语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总体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6个单元。第一课时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本单元所要学习的语言功能与结构,其它课时的练习和活动,其目的就是进行语言的扩展和操练, 侧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听说、认读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第一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所选话题有所拓展,我们将带领孩子学说一些常见的动物,表达一些常见的形状,描述自己喜欢的食物,用英语介绍家人,学说一些衣物,学习表达、询问自己或他人具备体育技能等话题。这些题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题材,学生会感到熟悉亲切。 每个单元计划平均用5-6课时完成。最后一个课时可以实际情况进行复习和阶段测试。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一年级的小学生对英语学习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很强,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新鲜感与好奇心,绝大多数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尽可能为孩子创设轻松的情境,让他们去感受身边的事物,使课堂更富童趣,并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展示自己。 但由于年龄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观察、发现、判断、总结事物的能力与方法,对自己有时不能严格要求,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定型。所以在本学期,我们应该继续加强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有步骤、有计划的在教学过程中逐一落实。 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可塑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为学生做好示范。 三总体教学目标 我们主要从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考虑,来确定本册教材的总体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语音:贯穿复习字母a-l的发音,继续采用自然拼读法学习字母m-z的发音。语音教学应该贯穿于词汇、关键句、对话、歌曲、歌谣教学之中。 词汇:穿插复习巩固上学期已学习75个单词。比如第一单元关于动物的单词,上学期已学过大量,可以整合已学的单词,进行一个归纳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继续学习65个新单词,根据新课标一级要求,学生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即:会读、会听、知晓中文意思,教师可在复习词汇时,让学生学会看到单词联想到书中相应的句子,做到词不离句。

人教中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背诵篇目

人教版中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背诵篇目

————————————————————————————————作者:————————————————————————————————日期: 2

【小学一年级】 上册: 1、识字一《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第1课《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第6课《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 1、第4课《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第4课《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第13课《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第13课《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学二年级】 上册: 1、第4课:《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第4课:《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第25课《回乡偶书》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第25课《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 1、第2课《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第2课《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第17课《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第17课《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上册: 1、第9课《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②挑:捉。③促织:俗称蟋蟀。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第9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 3、第21课《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4、第21课《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②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③奇:奇妙。④西子:西施。)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1、第2课《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①妆:打扮。②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3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下)复习提纲 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为纪年方法。在首都天安门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国旗的象征意义是: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6.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意义)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意义)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使 8.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中国军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神,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10、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土改”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 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2.“土改”过程:①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4.50年代“土改”的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1942年“土改”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47年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15.“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16.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7.1954年9月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部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8.三大改造的实施办法:①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即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19.1953年—1956年。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大会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左”错误的做法(或现象)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是: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 ,目的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机构是:“中央文革小组” 26.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是:九一三事件(1971年)。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6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它的起因是: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②它的结果是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它的意义是: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