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白云深处白云岩

白云深处白云岩

白云深处白云岩
白云深处白云岩

白云深处白云岩

檀仰超唐平艳张华丹

导视:岩,在字义中有岩壁、山崖之意,有时也指崖壁上的山洞;在永泰,我们也见过不少在岩洞中的寺庙,今天要带领大家去探访的,是一处被人称作深藏于蓝天白云间的山岩。僻居深山、云掩古刹。

【出镜同期声】415_3044_01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走遍永泰》,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白云深处有人家”,常常是用来形容在地处偏僻的幽静之处仍有人居住。今天,我带大家去的,也是这么一个白云深处的地方,叫白云岩。走,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白云岩如果只听名字,或许有人会误解是位于白云乡,其实她真正是处于赤锡乡东坑村,临近莆田仙游。

在古时候,人们将白云岩所处的地界称为仙瓢,这大概是因为白云岩清幽的自然环境,给人以飘尘飞仙的意境。听人说在天气阴凉的时候,山林中水汽浓郁,白云岩四周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云海,而附近的山峦若隐若现,如同海中孤岛,域外的仙山。只可惜我们来到白云岩时正值秋高气爽,没能看到这云海奇观。

【出镜同期声】415_3039_01从白云岩山门往里面走,就看到了群山环绕,刚才从山门进来看到如此阔气的大门,本以为里面会是很宽敞的,但是没想到我们还要经过这样一条狭窄的小路,才能到达白云寺,可见在以前交通不便的时候,这里得有多偏僻。

走过狭窄的小路,白云寺便出现在我们眼前。白云寺,顾名思义,因为建在白云岩的岩洞中而得名。

白云寺主体为木制结构,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就连殿内的地板都是由厚实的木板铺设而成的。因为受到崖壁的限制,白云寺的地势不怎么开阔,相比很多其他寺院,显得精致小巧。

关于白云寺的建寺时间,有资料介绍说:始建于宋朝乾德五年丁卯,距今历时千余年。如果按照这个时间,则白云寺始建于公元967年,距今确实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后人对此却仍有争议。

在《永泰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白云寺建于元至正间,即公元1341年,明万历三十五年重建,即公元1607年”。如照县志中所说,白云岩寺距今也有600多年的历史。

出镜同期声】415_3014_01 白云寺,与很多寺庙一样,都是凭借它独特的地势,在岩洞内建起寺庙。进入寺庙内,发现这儿与其他寺庙相比并不算大,但仔细观察之后我却发现,这里保存着很多古时候遗留下来的牌匾等古物,这在其他寺庙是很少见的,但这儿却保存依旧,我想这与白云寺地处偏僻有很大的关系

白云寺中的牌匾、对联十有八九都是清朝时的留存;稍远些的有道光年间留下的两幅对联,近些的则留下了同治、光绪等年号,这些匾额、对联多数是信众的敬献,也有的是庙宇修葺时专门题写的。民国之后的匾额就少了许多,如果加上解放后信众新的敬献,这小小一座寺庙的房梁和墙壁上,尺寸之间竟然跨越了三个时代。

别看白云寺规模小,但布局紧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个规模不大的大殿中,上下两殿,左钟右鼓,虽然简约,却布置的井井有条。

下殿的中殿供奉道教八仙,左右两个偏殿则分别供奉着卢公和韦陀;这样的供奉,真是一副和谐的景象,既有由本地兴起而来的神灵卢公祖师,又有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佛教天神韦陀,还有道教中神通广大的八大神仙。

据说白云岩最初建庙时奉祀列真,即道教神仙,以此推论,白云寺最早应该是属于道家洞府;只不过在民间信众当中,常常佛道不分家,年深日久,这里也就和许多寺庙一样,让道家神仙与佛家的佛祖菩萨做了邻居。

与下殿相比,上殿更加简约古朴,人们并没有将其分为独立的小殿,只是在一个共同开放的空间内分别设有三个神龛,奉祀着三个不同的神像。左右两侧供奉着迦蓝和佛祖,正中供奉的则是观音。

从建筑方位上看,上殿的位置已经深深嵌入崖壁下方,崖壁压顶,光线昏暗,让上殿的空间平添了几分深幽的感觉。

【出镜同期声】415_2997_01别看这地处偏僻,但听说每逢八月初一,前来敬香的信众总是络绎不绝,在寺庙的边上还开辟了一些用于住宿的房间,这些都是为信众留宿准备的,虽然没能亲眼见识这里香客满寺的场景,但仍然想像这儿香火旺盛时的热闹

僻静的白云岩,在群山环绕中,远离喧嚣。寺内如今没有僧侣主持,只有管理员在打理卫生。除了每月初一、十五信众比较多外,平日里很少有人会到寺内来。

白云寺以祈梦疗疾而闻名,每月初一、十五来这里祈梦的人都比较多。来白云寺祈梦求草药的善男信女以及求嗣延续香火的夫妇也很多,这些看似不科学的行为,却代表了一种朴素的信仰,寄托着人们简单纯朴的心愿。

以前,白云寺极为偏僻,人们需要翻山越岭才能抵达,近年来交通逐渐得以改善,尤其是近来从崖壁上开辟出来的一条路也已经铺上了水泥、砌好了护栏,车便可以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路到达寺院。

在白云寺上方的不远处,崖壁下还有另一个岩洞,称为仙人洞。岩洞中有一座“青云阁”,供奉着掌管文运的神灵——文昌帝君。为何会有“青云阁”之名呢?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

古时候,文人雅士读书十分讲究氛围,白云岩深藏在群山密林间,清幽的环境深得文人学子的青睐。古时候便有不少学子来此岩洞中攻读诗书,其中就有南宋乾道年间的萧国梁、郑侨。

后来萧国梁考取了状元,他的出生地更名“青云山”,闻名一时;白云岩中的这个“青云阁”想必就是源于此而得名,寓意萧国梁和郑侨在此地用功苦读后都考取了状元,平步青云。萧国梁与郑侨前后相隔三年相继登科,我们却不知道,当初来岩洞中攻读时,他们是不是也同样联袂(mei)而至,比邻而居呢?

【出镜同期声】415_2989_01白云岩寓意高高耸立,伸手就触摸到白云的山岩,那这儿的山岩可是不得不提的,所谓巨石成洞,我们刚才看到的大殿,都是依山崖而建的,那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偏殿甚至就直接将崖壁作为殿顶

大自然是造物之神,这话一点都不假。高耸的崖壁,便是神奇大自然的一个伟大杰作,时光的年轮在崖壁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烙印,崖壁上布满着的细细密密的纹理便是这烙印最好的见证。

【出镜同期声】415_2996_01这儿还有很多令人称奇的景观,大家看我身后的这片岩壁,就是奇观之一,因为在这无比坚硬的岩石上竟然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天然岩洞

崖壁上的这些岩洞奇形怪状,有人还很形象地将它们比作一幅幅抽象的画,比如裸露在峭壁上的岩洞被称为“仙丹葫”。还有远处怪石嶙峋的山崖,从不同角度眺望都能看出神似一副画,或大象或神龟或白马。

千百年来,经历风蚀、水蚀的作用,大自然与时光的刀削斧凿,将崖壁塑造得千奇百态;在山崖的一些地方,还能明显地看出流水轻抚的痕迹,这些崖壁留下了时光雕琢的最好印记。

当我们启程离开白云岩时,已是夜幕降临,连月牙儿也已露出了脸,白云岩将进入它在静谧中沉睡的状态。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17412.2─199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沉积岩分类依据和原则,制订了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751—1986 中国煤炭分类 GB/T 17412.1—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3 术语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火山作用及其他地质营力下改造的物质,经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3.2 陆源沉积岩terrigenous sedimentary rock 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机械搬运、沉积、压实和胶结而成的岩石。 3.3 内源沉积岩endogenetic sedimentary rock 构成岩石的原始物质主要来自陆源溶解物和生物源,少部分来自深源气热液很深卤,在沉积盆地中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 3.4 陆源碎屑terrigenous clast 陆源区母岩经物理风化或机械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 3.5 内源碎屑(内碎屑) intraclast 沉积盆地内弱固结的化学作用沉积物或生物化学作用沉积物,经岸流、潮汐及波浪等作用剥蚀破碎再沉积的碎屑物质。 3.6 粒屑(异化颗粒) grainedclast allochem 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生物作用及波浪、岸流、潮汐作用形成的粒状集合体,在盆地内就地沉积或经短距离搬运再沉积的内碎屑、生物屑、鲕粒、团粒、团块的总称。 3.7 圆度roundness 碎屑物质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 3.8 杂基matrix 碎屑岩中与砂、砾一起机械沉积下来的起填隙作用的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 3.9 胶结物cement 碎屑间或粒屑间孔隙内的起胶结作用的各种化学沉积物质。 3.10 泥晶micrite 内源沉积岩中与粒屑同时沉积的充填于粒屑间的化学、生物化学或机械作用形成的晶粒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细菌分类学 细菌分类学(taxonomy)是指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鉴定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在全面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种类,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提出能反映自然发展的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加以分门别类。它包括三个方面: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和鉴定(identification)。 一、基本概念 1.细菌分类是根据每种细菌各自的特征,并按照它们的亲缘关系分门别 类,以不同等级编排成系统。分类有两种:①以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为依据的表型特征分类法,包括有传统分类法(classical classification)和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学分析和核酸分析,以细菌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结构的同源程度进行分类称种系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类(natural classfication)。 2.细菌命名在分类基础上,给予每种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使之在生产实践、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相互交流成为可能。按照细菌命名的法规,能保证所有的科研工作者以同样方式给予细菌命名。 3.细菌鉴定将未知细菌按分类原则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当位置和已知细菌比较其相似性,用对比分析方法确定细菌的分类地位。若与已知细菌相同即采用已知菌的名称,不同者则按命名原则确定一个新名称。 二、分类等级

细菌的分类等级和其他生物相同,依次为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包括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分类等级拉丁字尾比较固定,表示方法如下:目-ales、亚目-ineae、科-aceae、亚科-oideaae、族-eae、亚族-inae。 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将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归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相近的属归为一科;依次类推。在两个等级之间,可添加次要的分类单位,如亚门、亚纲、亚属和亚种等。群和组不是正式分类等级,是泛指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某个集体,任何等级都可借用。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可再分成亚种(subspecies),亚种以下的分类等级为型(type),以区别某些特殊的特征。例如抗原结构不同而分的血清型(serotype);对噬菌体敏感性不同的噬菌体型(phagetype);对细菌素敏感性不同的细菌素型(bacteriocin-type),生化反应和某些生物学性状不同的生物型(biotype)。 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的细菌,称为株(strain)。株的建立是从一次单独分离物的单个原始菌落传代的纯培养物,例如从10个肺结核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出的10株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称为模式菌(typical strain)或标准菌株(standard strain),它是该种菌株的参比菌株。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以模式菌为依据,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第十三章岩浆岩的成因

第十三章岩浆岩的成因 由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到,岩浆岩种类繁多,性状各异。现简要介绍形成岩浆岩的岩浆种类及其来源;形成岩浆岩的地质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这些都是岩浆岩成因方面的重大问题,也是地质科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目前仍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 一、原始岩浆的种类和起源 根据目前研究,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并把直接来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始岩浆。岩浆岩种类虽然繁多,但原始岩浆的种类却极其有限,一般认为仅三、四种而已,即只有超基性(橄榄)岩浆、基性(玄武岩浆)、中性(安山)岩浆和酸性(花岗或流纹)岩浆。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经过一个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在十九世纪中叶布恩森(Bonson,1851)曾提出有玄武岩浆和花岗岩浆两种原始岩浆的主张,但关于花岗岩浆的论点一直未受重视,一些学者却坚持认为只有一种玄武岩浆,而所有的岩浆岩都是由玄武岩浆派生出来的。这就是本世纪初至20年代期间风行一时的岩浆成因一元论。最早提出一元论者是戴里(Daly)和鲍文。但一元论不能解释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地质事实,即花岗岩在大陆地壳中的分布要比玄武岩广得多,例如据计算,花岗岩的分布面积比玄武岩大五倍,比其他深成岩大二十倍,并且花岗岩几乎不与玄武岩共生。进入本世纪三十年代,列文生—列森格和肯尼迪(Kenndy,1933)根据花岗岩和玄武岩同为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浆岩这一事实,又重新昌导花岗岩浆和玄武岩浆两种原始岩浆的论点,即所谓岩浆成因二元论。本世纪中期前后,有人针对环太平洋“安山岩线”和阿尔卑斯型超基性侵入岩这种地质事实,又提出了安山岩浆和橄榄岩浆的论点。于是进入了所谓岩浆成因的多元论阶段。目前认为种类繁多的岩浆岩就是从橄榄岩浆、玄武岩浆、安山岩浆、花岗岩浆通过复杂的演化作用形成的。这几种原始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底层的固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局部熔融(重熔)产生的。 局部熔融是现代岩浆成因方面的一个基本概念,大致解释如下:和单种矿物比较起来,岩石在熔化时有下列两个特点:第一,是岩石的熔化温度低于其构成矿物各自单独熔化时的熔点;第二,是岩石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有一个温度区间,而矿物在一定的压力下仅有一个熔化温度。岩石熔化时之所以出现上述特点,是因为岩石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的矿物其熔点也不相同,在岩石熔化时,不同矿物的熔化顺序自然不同。一般的情况是:矿物或岩石中SiO2和K2O含量愈高,即组分愈趋向于“酸性”,愈易熔化,称为易熔组分;反之,矿物或岩石中FeO、MgO、CaO含量愈高,即组分愈趋于“基性”,愈难熔化,称为难熔组分。所以,岩石开始熔化时产生的熔体中SiO2、K2O、Na2O较多,熔体偏于酸性,随着熔化温度的提高,熔体中铁、镁组分增加而渐趋于基性。表中列出了岩屑砂岩在水压为2000巴时所做的熔化实验数据。由该表可知,熔体成分变化十分明显,在690℃至730℃之间局部熔融现象很清楚。熔体成分中SiO2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aO、FeO、MgO组分增加。在780度时岩石大部分熔化,熔体逐渐接近于花岗闪长岩的成分,残留少量难熔基性组分。根据上述试验和地质观察,人们得出了局部熔融的概念,即在岩石开始熔化至全部熔化的温度区间内,岩石中的易熔组分(酸性组分)先熔化,产生酸性熔体,残留体为较基性的难熔固体物质。随着温度增高,熔体数量增加,其基性成分也逐渐增加;当温度达到或超过岩石全部熔化的温度时,岩石全部熔化,熔体成分和被熔化的原岩成分一致。岩石的局部熔融作用又叫重熔作用或深熔作用。岩石局部溶融基本是按石英—长石—橄榄石的顺序进行。由于地壳深部和上地幔的温度很高,固态地壳物质和上地幔物质同样也会发生局部熔融或重熔作用,一般认为上地幔物质的局部熔融产生橄榄岩浆、玄武岩浆、安山岩浆;而地壳深部(底层)岩石的局部熔融作用产生花岗岩浆。 1.玄武岩浆

MSSQLServer命名及编码规范

MS SQL Server命名及编码规范 文件类型:项目管理(标准/规范/模板) 文件编号: 版本: 1.0 A 版权声明 本文件版权属于XXXXX,保留所有权利。 本文件中包含的信息属于XXXXX的资产及机密,文件中的任何部分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包括复印及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传播)。 B 版本历史 C 分发范围 本文档分发范围包括:XXXXXX管理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

1编写目的 编写本文档的目的是在使用MS SQL Server数据库的过程中,使用统一的命名和编码规范,使数据库命名及编码风格标准化,以便于阅读、理解和继承。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以SQL SERVER 2000/2005 作为后台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和项目开发工作。 3对象命名规范 3.1 通用规则 Pascal 规则 每个单词开头的字母大写(如: TestCounter)。 Camel 规则 除了第一个单词外的其他单词的开头字母大写. 如:testCounter。 Upper 规则 仅用于被广泛认可的缩写命名(一般不超过四个字符,超过四个字符长度应该应用Pascal规则)。如:OLAP、PIN。 3.2 数据库名 数据库名定义为系统名_模块名,如“crm_customer”表示CRM系统的cust omer处理模块数据库。 数据库名全部采用小写。

3.3 数据库文件 数据文件命名采用数据库名+_+文件类型+[文件序号]+文件后缀,[文件序号]为1、2、3…9 等数值,当数据库中某一文件类型的文件有多个时加上文件序号以区别。只有一个时可不加。 文件后缀:主数据文件为.mdf,其它数据文件为.ndf,日志文件为.ldf。 文件名全部采用小写。 比如系统名为“crm_customer”,则数据库数据文件命名为“crm_customer_ data.mdf”,日志文件命名为“crm_customer_log.ldf”。 3.4 表 表命名要遵循以下原则: 直接使用表义名,不使用任何前缀。 整个表名的长度不要超过30 个字符。 表义名需遵循[3.1]表述的规则,尽量以英文命名,也可使用汉语拼音的首字符命名。表义名中汉语拼音均采用小写,且字符间不加分割符;单 词命名的表义名采用名词性质的单词,各单词的首字符大写,其它字符 小写。多个单词间不加任何分割符,如果整个单词太长,则使用完整的 第一音节或经过仔细选择的缩写词。名词全部采用单数形式。 表别名取表义名的前3 个字符加最后一个字符。 如果存在冲突,适当增加字符(如取表义名的前4 个字符加最后一个字符等)。 关联表命名为“Re_表A_表B”形式,Re 是Relative的缩写,表A 和表B均采用其表义名或缩写形式。 3.5 属性(列或字段) 属性命名遵循以下原则: 采用有意义的列名,尽量使用英文,或有实际含义的汉语拼音的首字符,且字符间不加任何分割符。 如果字段为bool型,则使用"IsShow", "IsValid", "HasPassed", "Ha sExamined", "IgnoreCase"这种形式表示。

第十三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十三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年,地下水0.6亿立方米左右。 第一节地下水的一般特征 一、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地下水长期在地下运动,可从岩石中获得大量可溶性的物质成分,使之成为成分复杂的溶液。 地下水中含大量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其矿化度高。 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O2、N2、CO2及H2S。 地下水中还含有大量的胶体物质:Fe(OH)3、Al(OH)3、SiO2及以胶体形式存在的有机质。 二、地下水的运动 1. 地下水运动的条件 地下水存于岩石(以及松散沉积物)的孔隙中,并在其中运动,因此岩石孔隙度的大小、形状、数量及连通情况,对地水的储量及运动特点有很大的影响。空隙度:一定体积岩石中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地下水的分布、储量及运动均受岩石空隙的多少(空隙度)支配。以n表示空隙度,VP表示空隙体积,V表示岩石体积,则n=VP/V。 即孔隙度=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 岩石总体积 大多数岩石的空隙是连通的,因而地下水可在岩石中流动。 透水性:岩石被水透过的性能。 隔水性:岩石阻挡水通过的性质。 空隙较大,且相互连通的岩石,地下水可以在岩石中流动。有些岩石虽有很高空隙度,但空隙不连通的岩石和空隙过小,且连通性不好的粘土和泥岩,地下水也很难在其中流动。 透水层:能透水的岩层。洞隙大,且相互连通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以及孔隙大的砾石层和沙层是良好的透水层。 隔水层:具隔水性的岩层。粘土岩、粉砂质泥岩及节理不发育的岩浆岩和块状变质岩可视为隔水层。 2. 地下水的运动方式 毛细水(结合水):在毛细作用下运动的水。岩石颗粒表面和空隙壁面在静电吸引作用下,会吸附水分子。这类水束缚于颗粒表面及空隙壁面,不能在自身

标准的分类及命名

标准的分类及命名 摘要论述了标准的分类与命名方法,并据此提出了建立全球标准信息系统构架需开展的工作,以期为标准分类及命名提供参考。 关键词标准;分类;命名;信息系统 建立全球统一的标准分类与命名系统,有利于建立全球统一的标准信息系统,便于全球的标准交流与标准化合作,促进全球标准化进步[1-2];通过对标准的科学分类与命名,可以快捷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标准比较,分析标准化发展动向和存在的问题,促进标准化理论发展;通过标准的统一分类命名,开展对标准关键信息符号化,能迅速有效地开展标准关联性分析,系统地进行标准评价,有利于先进标准的吸收利用,从而提高标准制修订工作效率和水平[3-4];通过标准的统一分类命名和全球标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是实现全球标准信息高度共享与方便快速的检索,及时为宏观经济决策和社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标准上的支持,免费为公众提供标准信息咨询。 此外,就标准本身而言,通过标准的统一分类命名,可以对目前纷繁复杂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采取统一的标准构架,有助于对标准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标准化系统的简约化和系统化,便于标准的充分使用,便于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从而提高标准化的效率和效益,并避免因为不同标准间的关联、交叉而产生重复、矛盾等错误[5-6]。 1 标准统一分类 标准依据标准化对象类别和所属行业进行分类。首先,将标准化对象归入某一具体行业,如果某一标准化对象涉及多个行业,则将其归入生产、管理或涉及程度较深的行业。在行业内,还可以进行专业分类。专业分类之下,对标准化对象进行分类。 具体分类等级的确定可以参照生物分类办法进行。分类时,全球采取统一标准进行分类,行业分类等级为“纲”,专业分类等级为”目”,标准化对象分类等级依次为“科”、“属”,“种”为标准名称或某一类标准的集合。即: 纲(Classis):行业(trade)分类;目(Ordo):专业分类(一级分类);科(Familia):标准化对象二级分类(学科分类);属(Genus):标准对象三级分类;种(Species):标准(四级分类)。 如果“种”下还可以划分,则该“种”可以是某一标准系列,“种”下划分为“亚种”。 2 标准统一命名

土的分类与命名

土的分类与定名 文/卢毅赵文廷 一、概述 (一)土分类的目的与意义 土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类来认识和识别土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进行研究和评价,以便更好地利用和改造土体,使其适应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土分类是工程地质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题,也是土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科学研究领域和工程实际应用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对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土,按一定原则进行分门别类,以便更合理地选择研究内容和方法,针对不同工程建筑要求,对不同的土给予正确的评价,为合理利用和改造各类土提供客观实际的依据。因此,在各类工程勘察中,都应该把研究区域内的各种土进行分类,并反映在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依据。 2.土分类也是国内外科技交流的需要。前面已经讲过的,在没有全国统一的土分类标准以前,国内各部门的土分类标准差异较大,其不利于学术交流,也不利于促进技术的发展。只有形成统一的土分类标准后,土工技术才有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发展。 (二)土的分类方法 1.土分类的基本类型 按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土分类可以概括为一般性分类、局部性分类和专门性分类三种基本类型。 (1)一般性分类,是对包括工程建筑中常遇到的各类土,考虑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而进行的划分。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常见的土分类就是这种分类,也称通用分类。

(2)局部性分类。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者是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例如按粒度成 分的分类,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按压缩性指标的分类等。这种分类应用范围较窄,但划分明确具体,是一般性分类的补充和发展。 (3)专门性分类。根据某些工程部分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它密切结合工程建筑类型,直接为 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如水利水电、地质、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等部门都有相应的土分类标准,并以规范形式颁布,在本部门统一执行。专门性分类是一般性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补充和发展。 2.土分类的序次 (1)第一序次分类 土体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同时代的土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将土按地质年代进行的分类称为土的地质年代分类,这种分类是第一序次的分类。这种分类常用于小比例尺的地质或工程地质填图使用。 (2)第二序次分类 土体的地质成因有许多类型,其特性与土的成因有密切关系,因此将土按地质成因的分类称为土的地质成因分类,这种分类是第二序次的分类。与土的地质年代分类一样常用于小比例尺的地质或工程地质填图使用。 (3)第三序次分类 土的物质组成(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及其与水相互作用的特点是决定土体的工程特性的最本质因素,因此将反映土体成分和与水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征的土分类称为土质分类,这种分类是第三序次的分类。土质分类,可初步了解土体的最基本特性及其对工程建筑的适用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土质分类是土分类的最基本形式,其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按土的粒度成分的分类;二是按土的塑性特性的分类;三是综合考虑粒度成分和塑性特性的分类。粒度成分是决定着土粒的连结和排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中矿物成分或岩屑成分的变化,与土的形成条件有关,一直是土质分类的重要标准,但它不是影响土性的唯一因素。土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是决定土性的主要物质依据。不同矿物与水作用 程度不同,土的性质变化很大。实践表明,土的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是影响土可塑性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把塑性指数作为土质分类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土的粒度和矿物亲水性的综合影响,而且测定简便。粒度成分适用于粗粒土和巨粒土的分类,而塑性特性则适用于细粒土的分类。对于含粗粒的细粒土及含细粒的粗粒土的分类,要综合考虑粒度成分和塑性特性。 (4)第四序次分类

酶的分类和命名

酶的分类和命名 一、酶的分类 国际酶学委员会(I.E.C)规定,按酶促反应的性质,可把酶分成六大类: 1.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es)指催化底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酶类。例如,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 2.转移酶类(transferases)指催化底物之间进行某些基团的转移或交换的酶类。如转甲基酶、转氨酸、己糖激酶、磷酸化酶等。 3.水解酶类(hydrolases)指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的酶类。例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磷酸酶等。 4.裂解酶类(lyases)指催化一个底物分解为两个化合物或两个化合物合成为一个化合物的酶类。例如柠檬酸合成酶、醛缩酶等。 5.异构酶类(isomerases)指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之间相互转化的酶类。例如,磷酸丙糖异构酶、消旋酶等。 6.合成酶类(连接酶类,ligases)指催化两分子底物合成为一分子化合物,同时还必须偶联有ATP的磷酸键断裂的酶类。例如,谷氨酰胺合成酶、氨基酸:tRNA连接酶等。 二、酶的命名 (一)习惯命名法 1.一般采用底物加反应类型而命名,如蛋白水解酶、乳酸脱氢酶、磷酸己糖异构酶等。 2.对水解酶类,只要底物名称即可,如蔗糖酶、胆硷酯酶、蛋白酶等。 3.有时在底物名称前冠以酶的来源,如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唾液淀粉酶等。 习惯命名法简单,应用历史长,但缺乏系统性,有时出现一酶数名或一名数酶的现象。 (二)系统命名法 鉴于新酶的不断发展和过去文献中对酶命名的混乱,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了一套系统的命名法,使一种酶只有一种名称。它包括酶的系统命名和4个数字分类的酶编号。例如对催化下列反应酶的命名。 ATP+D—葡萄糖→ADP+D—葡萄糖-6-磷酸 该酶的正式系统命名是:ATP:葡萄糖磷酸转移酶,表示该酶催化从ATP中转移一个磷酸到葡萄糖分子上的反应。它的分类数字是:E.C.2.7.1.1,E.C代表按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的命名,第1个数字(2)代表酶的分类名称(转移酶类),第2个数字(7)代表亚类(磷酸转移酶类),第3个数字(1)代表亚亚类(以羟基作为受体的磷酸转移酶类),第4个数字(1)代表该酶在亚-亚类中的排号(D葡萄糖作为磷酸基的受体)。 摘自:大众医药网

白云岩的分类与成因

第32讲白云岩的分类与成因 (Classification and causes of dolomite) 学时: 1学时 基本内容: 白云岩的成因分类:原生白云岩、次生白云岩,白云岩的石化程度分类:有残余结构、无残余结构。白云岩的生成机理:原生沉淀作用、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混合白云化作用、淡水白云石、调整白云化作用、生物白云化作用、埋藏白云化作用、海水白云化作用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白云岩的主要生成机理,和白云岩的成因分类。 难点:白云岩的成因问题,是碳酸盐岩石学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及其不同生成机理所处的沉积环境和背景。 教学思路: 重点讲述白云岩的主要生成机理中的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混合白云化作用和埋藏白云化作用,对其他几种机理概述,并根绝不同的成因机理简述如何对白云岩进行精细的分类。 主要参考书: 1、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上册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曾允孚、夏文杰主编《沉积岩石学》第三、九章,地质出版社,1986. 3、冯增昭等主编《中国沉积学》第二、五、六、七、八、九、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4、冯增昭编著《碳酸盐岩石学及岩相古地理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复习思考题: 1、白云岩有哪几种生成方式?它们的形成要理如何? 2、原生沉淀作用、毛细管浓缩作用、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与混合白云化作用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3、根据白云岩的生成机理,可以把白云岩划分为哪几类? 4、原生沉淀作用、毛细管浓缩作用、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有什么共同之处? 5、简述不同类型白云岩的生成机理? 教学内容提要: 白云岩的分类与成因 一、白云岩的结构分类 白云岩是主要由白云石组成的沉积碳酸盐岩。在白云岩的结构分类中,应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石灰岩的结构分类系统和命名原则,基本上也适用白云岩。 第二,在白云岩中,晶粒结构发育,除泥晶结构外,粉晶、细晶、中晶以至粗晶结构都相当常见。 第三,在白云岩中,交代结构发育,如晶粒较粗的白云石菱形体交代各种颗粒及化石等。 根据交代结构及与其伴生的其它交代现象的有无,可把白云岩划分为两个类型,即:具交代结构的白云岩(包括含白云石的石灰岩)和不具交代结构的白云岩。 二、白云岩的生成机理 (一)原生沉淀作用 关于白云岩的成因问题,人们最关心的是在近代碳酸盐沉积物中,是否有真正的原生的白云石,即是否真正有化学沉淀的方式从水体中直接沉淀出来的白云石。现在,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在实验室中尚未合成出真正的、化学计量的白云石。 (二)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 在现代的热带地区的潮上带,例如在波斯湾南岸的潮上带,在其表层的碳酸盐沉积物中,现在正在进行着准同生的白云化交代作用。 费里德曼等(Friedman,1967)把这一作用叫做“毛细管浓缩作用”,许靖华和西根撒勒(Hsu and Siegenthaler,1969、1971)把这一作用叫做“蒸发泵作用”。

电线电缆产品的分类规则及命名标准

电线电缆产品的分类规则及命名标准 电线电缆泛指用于电能、电力、数据以及信号等的相关传输用途的载体。“电线”和“电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通常将芯数少、产品直径小、结构简单的产品称为电线,没有绝缘层的称为裸电线,其他的则统称为电缆。 电线电缆主要包括裸电线、电磁线、绝缘导线、YJV电力电缆、KVV控制电缆、通信电缆与光缆等几大类。 1、产品命名 由于产品种类较多,型号广泛,因此电线电缆的命名规则较为复杂,人们一般用一个统一的标志名称然后结合电线电缆规格型号标志来代替完整的名称,如“低压电缆”代表的是额定电压在0.6/1kV及以下的所有塑料绝缘类电力电缆。因此,我们只要根据标准型号规格,就能明确产品的准确种类。 2、产品的具体命名规则: A、电线电缆产品名称中应包含的内容 (1)产品的应用场合或名称 (2)产品结构及使用的材料 (3)产品的主要特征或附加特征 B、电线电缆结构描述的顺序 产品结构描述一般会遵从由内而外的原则:导体-->绝缘-->内护层-->外护层-->铠装型式等顺序展示。 C、产品名称描述简化 在特定情况下,有些电线电缆产品的描述会省写或简写,如汽车线、软线不允许使用铝导体,一般使用的都是铜芯导体,因此一般不会特意去描述导体结构。

比如:假设某电线电缆名称为“额定电压8.7/15kV阻燃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按照上述所说的三条标准,可理解为: “额定电压8.7/15kV”——额定电压。 “阻燃”——特定特征 “铜芯”——导体使用的材料 “交联聚乙烯绝缘”——绝缘层所使用的材料 “钢带铠装”——铠装层材料及特殊型式 “聚氯乙烯护套”——护套层使用的材料 “电力电缆”——产品所属的大类别 与之对应的电线电缆型号词可表示为ZR-YJV22-8.7/15。型号的组成与顺序表示规则如下: 1:类别、用途2:导体3:绝缘4:内护层5:结构特征6:外护层7:使用特征 其中,因为电线电缆产品普遍使用铜作为导体材料,故铜芯代号T一般不表示。裸电线、YJV电力电缆、电磁线等产品不表明大类代号,电力设备用电线电缆和通信电缆只标明其所属的系列代号。电线电缆的特殊特征或使用环境要求,如ZR-(阻燃)、NH-(耐火)、WDZ-(无卤低烟)等统属于第7项,一般会在电线电缆名称的开头部分首先展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