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2.4.6 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练习题1

二年级表内除法练习题1 一、口算我最快。(8分) 72+8= 45-9= 36+6= 32-8= 18÷3= 8×7= 30÷6= 43-4= 54-30= 30÷5= 6×5= 25÷5= 5×5= 49+7= 15÷5= 6×6= 72-7= 10÷5= 4×5= 20-8= 24÷4= 4×6= 36÷6= 20÷5= 32+9= 16÷4= 18+8= 4×5= 4×2= 90-4= 2×3= 12÷3= 28+7= 2×2= 6×3= 45÷5= 12÷2= 68+4= 26+50= 90-9= 二、我会填。(37分,每5、7题2分,其余每空一分。) 1、()×5=15 6×()=24 3×()=18 ()×4=20 五()三十()四十二()六十二五()二十五()四得八2、算式18÷3=6,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在里填上<、>或=。(4分) 3× 6 4×5 8÷2 ×2 1+1 1 4、在里填上+、-、×或÷。(8分) 24 6 3=15 5=25

25 5=30 4=4 1=7 5=4 5、根据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2分) ()÷()=()()÷()=()6、圈一圈,填一填。(10分) (1) 有()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算式是()。 (2) 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有() 个。算式是()。 7、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 画“√”。(2分) 三、我会算。( 1、 2、列式计算。(8分)

(1)除数是4,被除数是24,商是多少? (2)15里面有几个3? (3)6的5倍是多少? (4)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四、看图写算式。(6分) ( )×( )=( ) ( )÷( )=( ) ( )÷( )=( ) 2、 20米 ?米 ?米 ?米 ?米 ?米 ( )=( ) 五、 用数学。(29分) 1、(4分) 需要几个筐? 18棵 2、(1)有8只兔子,平均装在2个笼里,每个笼装几只?(3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练习完整版本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练习题1 姓名:得分: 一.填空. (1)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里有()个();也表示45是()的()倍. (2)表示()个()相加得48;还表示8的()倍是48. (3)8的2倍是(),8是2的()倍. (4)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5)()羊的只数是()羊的()倍. (6)按要求写算式.8、9、72 ()×()=(),()÷()=(), ()×()=(),()÷()=() 二.列式计算. (1)5个9相加是多少? (2)把63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3)32里面有几个8? (4)把41按照每5个一份来分,可以分成多少份? (5)6的8倍是多少? (6)54是9的多少倍? (7)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多少?(8)被除数是36,除数是 9,商是多少? 三. 解答应用题. (l)有32个同学排队,每4个同学站一排,可以站几排? (2)小红买了5本书,每本书6元.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3)老师买了48根跳绳,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几根? (4)生物小组有6只黑兔,18只白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5)田径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4倍.舞蹈队有9人,田径队有多少人? (6)体育室里有一筐皮球,每班发给6个.5个班领走后,这筐皮球减少了多少个? (7)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18朵,黄花有多少朵? (8)一、二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有4人参加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后来,舞蹈组增加了10人,现在舞蹈组有多少人? (9)刘红要做72面小旗,每天做8面,多少天可完成?如果每天做9面几天可完成? (10)有30米布,做床单用了12米,还剩下几米?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布,剩下的布能做几套衣服.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 案 第四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授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本P19页例,练习四第4、、6题。 教学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 谈话,出示例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 思考:看看例4和例,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口算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 一:计算 9÷9= 16÷2= 71-68= 6÷1= 15÷3= 9×3= 45+45= 5×9= 66+26= 5×5+52= 72÷8= 9×8= 52+35= 8÷4= 14÷2= 6×2= 6÷2= 49÷7= 10÷2= 54-6×4= 27÷9= 20÷4= 3×6= 30÷6= 15÷5= 49÷7= 9×4= 9÷3= 9×7= 42÷6-6= 24÷4= 18÷9= 9×9= 72÷9= 2×2= 30÷6= 14÷2= 7×8= 35÷5= 5×6+41= 80-46= 10÷5= 42÷6= 7×2= 18÷2= 65+26= 5×6= 36÷9= 6×4= 54+6÷3= 8÷8= 4×8= 75-64= 2×1= 8÷8= 32÷4= 85-62= 20÷5= 6×5= 40÷5+2= 16÷8= 50+40= 21÷3= 5×8= 28÷7= 5×4= 24÷8= 6×7= 35÷5= 4×9÷6= 21÷7= 3×8= 8÷2= 4×8= 30÷5= 18÷3=

5×2= 48÷6= 42+36= 8÷1+4= 25÷5= 63÷9= 28÷4= 5×5= 81÷9= 3×6= 25+41= 14÷7= 4×3= 90-65= 4×5= 41+25= 4×7= 35÷7= 4×9= 36+24= 12÷2= 78-19= 3×8= 12÷4= 1÷1= 5×5= 72÷8= 81÷9= 8×2= 18÷9= 27÷9= 27÷3= 3×4= 27÷9+9= 5÷1= 4×3= 15÷3= 18÷2= 8×6= 4÷2= 6×2= 6÷2= 42÷6= 64÷8-8= 9×2= 8÷4= 49÷7= 45-6= 10÷2= 3×6= 9÷3= 8×6= 4÷1= 9×9+12= 72÷9= 4×5= 36÷4= 45÷5= 39+45= 30÷6= 42÷7= 10÷5= 4×2= 18÷2-3= 9×5= 14÷2= 4×6= 15÷5= 21÷3= 8×4= 24÷4= 8×7= 16÷2= 4×8+52= 24÷6= 3×7= 8÷8= 32÷4= 3×5= 6÷3= 3×9= 63÷9= 4×9= 25÷5+8= 6×5= 30÷5= 6×6= 40÷5=

人教二年级下册除法练习题

1、瞧图填空。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口诀( ) 口诀( ) 2.把下列算式按得数大小排列。 63÷7 4×8 48÷8 7×2 72÷9 ( )>( )>( )>( )>( ) 3.唱歌小组有18人。 (1)如果2人合用一台钢琴,需要几台钢琴? (2)如果现在只有6台钢琴,您打算怎么安排? 4、下面哪些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就是的画“√”,不就是的画“×”) 5、分一分。 A D Y G O S 国一王元旦喜 对称的有( );不对称的有( )。一、下图中,把由图①平移得到的图形涂上红色。 二、下面的现象中就是旋转的画“√”,就是平移的的画“○”。 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 ) 2、推拉窗的移动。 ( ) 3、钟面上的分针。( ) 4、飞机的螺旋桨。( ) 5、工作中的电风扇。( ) 6、拉动抽屉。( ) 三、小刺猬背苹果。 我6次背完,平均 每次前几个?我每次背8个,几次背完?

小灰 48个 小黑 四、二年级跳绳小组共有36人。 1. 每6人合用一根跳绳,需要多少根跳绳? 2. 现在有9根跳绳,您打算怎样安排? 五、( )里最大能填几? 6×( )<35 ( )×8<57 40>( )×5 9×( )<50 ( )×4<23 63>( )×8 8×( )<60 ( )×3<23 63>( )×9 一、45个小朋友玩游戏。 (1)每9个小朋友一组, (2)如果平均分成5组,每组 可以分几组? 有几个小朋友? 二、实验小学开展拍球比赛。 1、获胜队平均每人可得几支铅笔? 2、您还能提出其她数学问题并解答不? 三、买玩具。 1、文文有32元,可以买几个陀(tuoluo)螺? 8元 ?元 求可以买几个陀螺就就是求32里面有( )个8。 ( )○( )=( )(个) 2、欢欢用45元买了5个木马,每个玩具木马多少钱? 求每个玩具木马多少钱就就是把( )平均分成( ),( )就是多少? ( )○( )=( )(元) 三、买早餐。 1. 东东家买3 2. 40元可以买几个鸡腿? 四、1、二(1)班有36人,要坐多少艘游艇? 2、3名同学想坐一次旋转木马,需要多少钱? 3、您还能提出其她用乘法或除 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不? 1、六一儿童节到了,书店搞促销活动,12元,现在每本比原来优惠多少元? 游乐场价目表 游艇 每人每次9元 每艘坐4人 碰碰车 每人每次8元 每辆坐3人 旋转木马 每人每次5元 每台坐1人 每队8人。 获胜队的奖品就是64支铅笔。负队也有奖品,就是 40支铅笔。 汉堡 7元 鸡腿 8元 淘气包 马小跳 促销时每套24元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练习题

丑小鸭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练习题(二)⑤姓名:______________成绩: _________________ 9÷9= 16÷2= 71-68= 6÷1= 15÷3= 9×3= 45+45= 5×9= 66+26= 5×5+52=72÷8= 9×8= 52+35= 8÷4= 14÷2= 6×2= 6÷2= 49÷7= 10÷2= 54÷6×4= 27÷9= 20÷4= 3×6= 30÷6= 15÷5= 49÷7= 9×4= 9÷3= 9×7= 42÷6×6= 24÷4= 18÷9= 9×9= 72÷9= 2×2= 30÷6= 14÷2= 7×8= 35÷5= 5×6+41= 80-46= 10÷5= 42÷6= 7×2= 18÷2= 65+26= 5×6= 36÷9= 6×4= 54÷6÷3= ---------------------------------------------------------------------------------------------------------------------- ⑥姓名:______________成绩: _________________ 8÷8= 4×8= 75-64= 2×1= 8÷8= 32÷4= 85-62= 20÷5= 6×5= 40÷5÷2= 16÷8= 50+40= 21÷3= 5×8= 28÷7= 5×4= 24÷8= 6×7= 35÷5= 4×9÷6= 21÷7= 3×8= 8÷2= 4×8= 30÷5= 18÷3= 5×2= 48÷6= 42+36= 8÷1÷4= 25÷5= 63÷9= 28÷4= 5×5= 81÷9= 3×6= 25+41= 14÷7= 4×3= 90-65= 4×5= 41+25= 4×7= 35÷7= 4×9=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题姓名: 1、20÷5=4,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20里面有()个()。 2、42÷6=7,读作(),其中被除数是(),除数是(), 商是()。表示把42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把42拿来每()个一份,能分()份,也就是42里面有()个()。 3、每份分得( )叫平均分。8个4的和是()。8和4 的和是()。 4、被除数是12,除数是4,商是()。 5、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算式:() 6、25里面有()个5,18里面有()个9,12里面有4个()。 7、在○里填上“+、-、×、÷、﹥、﹤、=”。(8分) 18○3=15 25○5=30 2○2=4 3○4=12 30÷5○6 16-3○3×4 24÷6○15÷5 17-15○1×5 8、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3 36÷()=6 4×()=24 ()-15=27 ()÷1=8 4÷()=1 5×( )=35 ( )×7=63 ( )÷7=2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在算式24÷6 = 4中,6是除数,24是被除数,4是商。() 2、算式12÷6 = 2,表示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 3、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列式是18÷6 = 3 。() 4、把18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9个,叫平均分。()] 三、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多少?(2)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20里面有几个5?(4)除数是2,被除数是10,商是几?

()×3 = 18 18÷3 = 12÷() 2×4 = 16÷() 12÷() = 2 30÷6 = 20÷() 4×() = 6×2 ()÷9 = 3 3÷() = 4÷4 9÷() = 18÷6 6 = ()÷()=()×()=()-()=()+() 解决问题; 1、超市饮料降价,买3瓶鲜橙汁6元钱,买6瓶多少钱? 2、一本书有36页,小明每天看6页,几天可以看完?如果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3、12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3人发给4个乒乓球,一共需要多少个乒乓球? 4、有20个皮球。(1)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分几个?(2)每个班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5、有3捆书,每捆8本。把这些书平均分给4个班,每班分几本?(4分) 6、12元钱可以买2架小飞机,小明想买3架小飞机需要多少钱? 5、一条绳子15米,把它剪成3米一段的小绳子,最多能剪多少段?需要剪多少次?如果剪一次要2分钟,一共要用几分钟才能剪完?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

除法 一、公式与概念: 1、除法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方法叫做除法。 2、除法的余数: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剩余的数叫做余数。 二、除法的计算过程(例题): (1)没余数的除数: 例: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多少个盘? 1盘:6个18-6-6-6=0 2盘:12个18÷6=3 ( 盘) 3盘:18个 总结: 1、没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猜想除数和几相乘接近或者等于被除数,且不大于被除数,那商就是几 2、除数与商的乘积等于被除数时,余数为0.(除数与商的乘积-被除数=0) 3、公式:被除数÷除数=商除数×商=被除数 1、()里填写适当的数字。 2×( )=12 3×( )=24 ()×9=18 8×( )=32 8×( )=32 ( )×4=28 3×( )=18 7×( )=21 4×( )=36 ( )×8=48 7×( )=63 4×( )=16 2、填空 12÷2=().....()24÷4=().....()25÷5=().....() 24÷6=().....()35÷7=().....()48÷8=().....() 81÷8=().....()36÷6=().....()36÷9=().....() 3、把竖式写完整,画横线一定要用直尺哦。 (提示:1、用试商法,想除数乘以几等于被除数2、书写要求:上下数的数位要对齐,在横线报告算结果) 4、列竖式(提示:1、用试商法2、书写要求:上下数的数位要对齐,在横线报告算结果) 12÷6= 18÷3= 24÷8= 40÷5= (2)有余数的除法: 例:家里有17个糖果,奶奶把糖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丽,每个人可以分多少个糖果? 想一想: 总结: 1、()里填写适当的数字。(除数乘以商的积必须小于被除数) 2×( )<12 3×( )<24 ()×9<36 8×( )<32 8×( )<32 ( )×4<28 3×( )<18 7×( )<21 34>8×( ) 44>( )×5 51>( )×9 44>( )×8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备课教 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学情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

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方法: 游戏参与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二年级下册除法计算题

月日 24七= 15七= 20^4= 49 £= 18七= 56 £= 81作10 £= 12^4= 15弋= 48^8= 45吒= 21七= 63为= 64^8= 40弋= 27^9= 36十56^7= 42吒= 28^4= 64七= 35^5= 30七= 20* 21 £= 14^7= 18吒= 24* 72^8= 月日 16^4= 35牛27^9= 21七= 45^9= 36十18七= 15七= 49^7= 56 £= 81^9= 10吃= 12^4= 15弋= 48^8= 45弋= 21^3= 63为= 64侔49 £= 18^6= 10弋= 9七= 20弋= 21^7= 28千30^6= 36 * 40^8= 42 £= 月日 63^7= 64 £= 6七= 14 £= 16£= 15弋= 20^5= 72为= 27七= 20 + 49^7= 21七 = 16* 15七= 42^6= 14 £= 8^4= 25弋= 56侔24^3= 9七= 49^7= 0侔63^9= 9七= 45弋= 40^5= 56七= 54^6= 12 W=

月日 858= 3654= 3254= 4256= 2857= 3056= 6357= 1652= 3654= 81 59= 4858= 1859= 5657= 851= 551= 3258= 854= 3555= 3656= 7258= 4858= 2759= 5456= 852= 3056= 4256= 2456= 3258= 3654= 851= 月日 4058= 2753= 1457= 2753= 6458= 3056= 7258= 4959= 2055= 951= 6458= 4856= 854= 653= 7258= 1853= 6359= 1256= 12 54= 1853= 1856= 1553= 653= 2555= 2055= 555= 3056= 953= 1654= 1254= 月日 8吃= 24^4= 20^4= 24 吒= 8吃= 10 吒= 9 七二1^1= 18 七= 6^1= 2吃= 12^2= 15吒= 30 弋= 24七= 16 詔= 20^4= 15 七= 10吒= 5T= 18^6= 30 吒= 4^4= 25 吒= 36^6= 12^2= 42七= 24^3= 25 5= 12^4=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教案

除法 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结合平均分中等分的情况教学除法的含义。例4的编排分为4个层次:首先根据小精灵的提示,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接着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然后是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成的过程和结果;最后介绍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 利用“平均分”引出除法运算,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进学生对除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后面对除法的认识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 【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

。 除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学 1、设置情景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幅画是什么吗生:大熊猫。 师:那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 : 生:竹笋或竹子……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是一只大熊猫。 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只大熊猫它的名字叫宝宝,今天,宝宝要请几个好朋友到家里做客,于是一大早宝宝就起床到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想把这些竹笋分给自己的朋友们吃。可是分的时候怎么样才能显得公平一些呢 生:平均分(板书) 师:上节课我们讲过的,什么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提出问题 |

小学二年级除法竖式计算题320题(精选.)

22÷6=14÷6=17÷2=29÷7=69÷8=20÷8=40÷7=29÷5=37÷5=36÷5=14÷4=18÷4=32÷5=16÷5=19÷5=20÷3=42÷5=24÷3=16÷3=33÷4=40÷6=54÷7=28÷6=32÷6=45÷6= 32÷9=54÷6=16÷4=17÷3=14÷3=22÷3=28÷3=22÷5=32÷5=32÷6=44÷5=38÷6=12÷5=16÷3=39÷8=

10÷6=62÷7=74÷8=56÷8=13÷7=21÷4=22÷4=25÷4=34÷4=17÷5=16÷3=27÷9=36÷5=45÷7=36÷7= 17÷5=60÷7=62÷7= 52÷7= 18÷7= 29÷7=34÷7=36÷4=38÷5=54÷7=35÷6=38÷4=41÷8=74÷9=62÷8=56÷9= 12÷5=28÷5= 24÷5=49÷5=26÷6=12÷6=17÷5=26÷5=35÷6=

35÷8=42÷5=49÷5=56÷5=10÷7=19÷5=48÷5=27÷5=36÷5=14÷5=30÷7=36÷7=42÷5=48÷7=20÷7=37÷5=24÷5=21÷8=28÷5=28÷5=23÷3=50÷6=67÷9=59÷8=34÷5=32÷5= 48÷7= 39÷4= 71÷8= 25÷3= 45÷9= 25÷7= 28÷7 = 53÷9= 63÷8=

31÷4= 54÷8= 55÷9= 26÷3= 50÷7= 57÷8= 83÷9= 49÷6= 32÷6= 65÷9= 50÷7= 46÷8= 67÷9= 63÷9= 69÷7= 54÷8= 31÷4= 12÷5= 53÷9= 28÷7= 65÷7= 76÷8= 47÷6= 52÷7= 33÷4= 46÷6= 65÷7= 35÷5= 28÷7= 49÷9= 24÷4= 21÷3= 51÷6= 36÷6= 62÷8= 35÷7= 81÷9= 18÷6= 42÷8= 36÷4=

最新二年级下册除法计算题

月日 24÷3= 15÷3= 20÷4= 49÷7= 18÷3= 56÷7= 81÷9= 10÷2= 12÷4= 15÷5= 48÷8= 45÷5= 21÷3= 63÷9= 64÷8= 40÷5= 27÷9= 36÷4= 56÷7= 42÷6= 28÷4= 64÷8= 35÷5= 30÷6= 20÷4= 21÷7= 14÷7= 18÷6= 24÷4= 72÷8= 月日 16÷4= 35÷7= 27÷9= 21÷3= 45÷9= 36÷4= 18÷3= 15÷3= 49÷7= 56÷7= 81÷9= 10÷2= 12÷4= 15÷5= 48÷8= 45÷5= 21÷3= 63÷9= 64÷8= 49÷7= 18÷6= 10÷5= 9÷3= 20÷5= 21÷7= 28÷7= 30÷6= 36÷4= 40÷8= 42÷7= 月日 63÷7= 64÷8= 6÷3= 14÷7= 16÷8= 15÷5= 20÷5= 72÷9= 27÷3= 20÷4= 49÷7= 21÷3= 16÷4= 15÷3= 42÷6= 14÷7= 8÷4= 25÷5= 56÷8= 24÷3= 9÷3= 49÷7= 0÷8= 63÷9=

9÷3= 45÷5= 40÷5= 56÷8= 54÷6= 12÷6= 月日 8÷8= 36÷4= 32÷4= 42÷6= 28÷7= 30÷6= 63÷7= 16÷2= 36÷4= 81÷9= 48÷8= 18÷9= 56÷7= 8÷1= 5÷1= 32÷8= 8÷4= 35÷5= 36÷6= 72÷8= 48÷8= 27÷9= 54÷6= 8÷2= 30÷6= 42÷6= 24÷6= 32÷8= 36÷4= 8÷1= 月日 40÷8= 27÷3= 14÷7= 27÷3= 64÷8= 30÷6= 72÷8= 49÷9= 20÷5= 9÷1= 64÷8= 48÷6= 8÷4= 6÷3= 72÷8= 18÷3= 63÷9= 12÷6= 12÷4= 18÷3= 18÷6= 15÷3= 6÷3= 25÷5= 20÷5= 5÷5= 30÷6= 9÷3= 16÷4= 12÷4= 月日 8÷2= 24÷4= 20÷4= 24÷6= 8÷2= 10÷5=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 设计说明 1.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除法的两种现实情境模型一般被称为等分和包含分,为了让学生借助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模型建立除法概念,本节课先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获得平均分的直观经验;再通过说一说、填一填的活动,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学习用除法算式表示,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 2.通过多种表征的转换,渗透模型化思想。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结合例题探讨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结果是如何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的。通过从实践操作到平均分的表述,再到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把平均分和除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转换,在渗透模型化思想的同时,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2)举例说明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2.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4情境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然后汇报结果。第一种分法: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第二种分法:先两个两个地分,再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第三种分法:三个三个地分,每盘也分了3个。 (2)小结: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即每盘放3个竹笋。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认识除法算式。 (1)引导学生探究: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熊猫解决了一个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表示方法。 (2)揭示课题:这样的算式大家都没有学习过,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种新的运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法)像这样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板书算式:12÷4=3)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介绍除号的写法: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除号时,先画一条横线,再在横线上下各点一个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同学们试着写一下。(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2)师指着除法算式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练习读除法算式) (3)小结:只要是平均分的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问“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激发学生的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除法计算题

24÷3= 15÷3= 20÷4= 49÷7= 18÷3= 56÷7= 81÷9= 10÷2= 12÷4= 15÷5= 48÷8= 45÷5= 21÷3= 63÷9= 64÷8= 40÷5= 27÷9= 36÷4= 56÷7= 42÷6= 28÷4= 64÷8= 35÷5= 30÷6= 20÷4= 21÷7= 14÷7= 18÷6= 24÷4= 72÷8= 月日 16÷4= 35÷7= 27÷9= 21÷3= 45÷9= 36÷4= 18÷3= 15÷3= 49÷7= 56÷7= 81÷9= 10÷2= 12÷4= 15÷5= 48÷8= 45÷5= 21÷3= 63÷9= 64÷8= 49÷7= 18÷6= 10÷5= 9÷3= 20÷5= 21÷7= 28÷7= 30÷6= 36÷4= 40÷8= 42÷7= 月日 63÷7= 64÷8= 6÷3= 14÷7= 16÷8= 15÷5= 20÷5= 72÷9= 27÷3= 20÷4= 49÷7= 21÷3= 16÷4= 15÷3= 42÷6= 14÷7= 8÷4= 25÷5= 56÷8= 24÷3= 9÷3= 49÷7= 0÷8= 63÷9= 9÷3= 45÷5= 40÷5= 56÷8= 54÷6= 12÷6=

8÷8= 36÷4= 32÷4= 42÷6= 28÷7= 30÷6= 63÷7= 16÷2= 36÷4= 81÷9= 48÷8= 18÷9= 56÷7= 8÷1= 5÷1= 32÷8= 8÷4= 35÷5= 36÷6= 72÷8= 48÷8= 27÷9= 54÷6= 8÷2= 30÷6= 42÷6= 24÷6= 32÷8= 36÷4= 8÷1= 月日 40÷8= 27÷3= 14÷7= 27÷3= 64÷8= 30÷6= 72÷8= 49÷9= 20÷5= 9÷1= 64÷8= 48÷6= 8÷4= 6÷3= 72÷8= 18÷3= 63÷9= 12÷6= 12÷4= 18÷3= 18÷6= 15÷3= 6÷3= 25÷5= 20÷5= 5÷5= 30÷6= 9÷3= 16÷4= 12÷4= 月日 8÷2= 24÷4= 20÷4= 24÷6= 8÷2= 10÷5= 9÷3= 1÷1= 18÷6= 6÷1= 2÷2= 12÷2= 15÷5= 30÷5= 24÷6= 16÷4= 20÷4= 15÷3= 10÷5= 5÷1= 18÷6= 30÷6= 4÷4= 25÷5= 36÷6= 12÷2= 42÷6= 24÷3= 25÷5= 12÷4=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优质教案

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等分),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模型化思想,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 PPT课件、师生平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谈话引入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看看它是谁?出示大熊猫图片,可爱的大熊猫遇到了一些困难,想寻求大家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大熊猫说:“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呢?” 师:你们能帮助大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一)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师: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什么?

生:是“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盘子里同样多。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具代替竹笋和盘子,亲自动手分一分。 学生活动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 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师: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得出:每份同样多,都是每盘放3个。 (二)语言描述平均分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分竹笋的结果?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然后图文结合,再让学生说一说。 三、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一)引入除法 师:刚才我们帮助大熊猫解决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用除法来计算。 (二)介绍除号 师: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分别是“+”、“-”、“×”,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读作除号,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 师:除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介绍除号的由来。 师:1695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知道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介绍除法算式 1.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师:请大家试着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除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练习题完整版本

二年级表内除法练习题 一、口算我最快。(8分) 72+8= 45-9= 36+6= 32-8= 18÷3= 8×7= 30÷6= 43-4= 54-30= 30÷5= 6×5= 25÷5= 5×5= 49+7= 15÷5= 6×6= 72-7= 10÷5= 4×5= 20-8= 24÷4= 4×6= 36÷6= 20÷5= 32+9= 16÷4= 18+8= 4×5= 4×2= 90-4= 2×3= 12÷3= 28+7= 2×2= 6×3= 45÷5= 12÷2= 68+4= 26+50= 90-9= 二、我会填。(37分,每5、7题2分,其余每空一分。) 1、()×5=15 6×()=24 3×()=18 ()×4=20 五()三十()四十二 ()六十二五()二十五()四得八 2、算式18÷3=6,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在(4分) 3×3 4+5 8÷2 2×1+1 1×1 4、在+、-、×或÷。(8分) 24 6 5 30 5=25

25 5=30 16 4=4 7 1=7 20 5=4 5、根据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2分) ()÷()=()()÷()=() 6、圈一圈,填一填。(10分) (1) 有()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算式是 ()。 (2) 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有()个。算式是 ()。 7、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里画“√”。 (2分) 三、我会算。(18分) 1、 16÷4= 30÷5= 24÷6= 20÷5= 4÷2= 30÷6= 6÷3= 15÷5= 8÷2= 16÷

二年级数学除法试商教案

《竖式与试商》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知 口算(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出得数)。 24÷6= 4 36÷6= 6 18÷9= 2 16÷4= 4 20÷5= 4 12÷4= 3 8 ÷2= 4 14÷7=

15÷3= 5 64÷8= 8 72÷9= 8手势游戏:()里最大能填几 2×()<13 ()×5<49 ) 7 ×()<48 9 ×()<29 ()×6<41 8×()<52 4 ×()<2 5 ()×3<17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例:43÷7= ;

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做一做 26÷4=3 59 ÷7= 计算后,仔细观察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74÷8= > 8×9+2= 46÷7= 28÷5= 7×6+4= 5×5+3= 直接写出下题中的商和余数。 (1)33÷8= (2)34÷5= (3)64÷9= (4)28÷3=

基础练习 , (1)26里面最多有()个3. (2)27里面最多有()个5. 综合运用 15.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6 (1) 只要除数比余数大,就符合要求。 四、对比反思,全课总结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1 试商时,商与除数的乘积要靠近被除数,但要小于被除数。 2 有余数时,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 (二)列好竖式,你是怎样检验的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专项专题训练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专项专题训练 1. 在算式中10÷5=2中,10叫做______,5叫做______,2叫做______。 2. 学校有4个篮球、12个足球,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倍。 A .5 B .2 C .3 3. 分一分、填一填。 4. 栽树。 (1)20棵小树苗,平均栽成4行,每行栽______棵. (2)20棵小树苗,平均栽成5行,每行栽______棵。 5. 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① ② 6. 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 21÷5=4……______ 62÷7=8……______ 7. 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36÷6 6÷2 10÷2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笑笑有18枚邮票,她至少再买______枚邮票,才能正好平均分成5份。

9. 用竖式计算。 43÷7= 50÷6= 86÷9= 60÷8= 10. 49除以7,没有余数。() 11. 想一想,算一算。 (1)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______块 (2)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______块。 12. 看图写算式。 加法算式:______,表示______个______相加,和是______;乘法算式:______。 13. 根据口诀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五九四十五三八二十四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4. 从63里面减去9,连续减______次后得数为0。 15. 看图回答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6. 先把口诀写完整,再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六 ______ ______ ______ 17. 34米长的绳子,每5米剪一根跳绳,可以剪______根这样的跳绳,还剩______米。

【强烈推荐】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4~35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