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小条

教育学小条

教育学小条
教育学小条

简答和论述:

1.受教育者的特点:第一,发展性和不成熟性。第二,可塑性和可教性。第三,能动性和主体性。因此,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题。

2.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主要有:第一,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第二,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第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第四,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第五,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

3.孔子的教育思想有答:第一,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他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第二,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第三,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第四,关于教育内容的观点。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提出了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的原则。第六,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提出要身体力行。第七,关于教师观。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狭义教育的特点:第一,它是有止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张二、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张三,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5.教育者的特点:第一:目的性:即承担特殊的育人职责,实现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的:张二,专业性,教育者应该经过专业的训练,具备专业工作的资格,有比较强的专业素质:基于上述这些特点,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可以并且应该起到引导、组织、指导等作用。

6.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他是17世纪捷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被称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的奠基人:第一,关于教育作用的目的,他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等几个方面和谐发展:第二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这是他整个教育体系的根本性原则:第三: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第四:张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第五: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第六,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

7.卢梭的教育思想:他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第一:关于教育的目的,他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机时不是培养公共卫生民,自然人是绝对平等、自由善良的人,第二,培养自然人的途径,要进行三种教育,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务的教育。第三。论各个年龄段的教育,人的发展相应有四个阶段的教育。

8.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他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被西方教育史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第一,关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第一个明确的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第二,关于教育的目的,分为选择目的和道德目的,第三,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第四,关于教学方法;提出了教学的阶段论;即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法:第五,提出了“教

育性教学”的原则:教学应该与教育统一起来。

第六,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9、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1)关于教育的本

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

改造。(2)关于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

不断地生长下去。(3)论课程与教材:即活动

课程,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活动课

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4)教学

的五步骤: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资料;学生产生问

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动手

做;验证假设。(5)儿童中心论:杜威的教育

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他与赫尔巴特的

思想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个不同中心:赫尔巴

特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杜威

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活动作业中心。

10.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1)形成初步的教

育信念和专业精神。(2)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

识和技能。(3)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的主要遗

产。(4)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11、《学记》阐述了哪些教育思想《学记》是

先秦儒家的教育经验和思想的总结。(1)教育

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教育有助于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2)教育制度和学校管

理:《学记》以托古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

的学制系统,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也

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3)

教学原则: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教学相长的原

则、预时孙摩的原则、长善救失的原则、启发

诱导的原则。(4)论教师:《学记》提出了“师

严道尊”的思想,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明确

了教师的任务,也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

一、

1.教育劳动起源学说的观点是:第一,劳动为

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即通过教育的传

递,让年青一代掌握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二,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正是由于

劳动,促进了双手的解放,猿脑变成了人脑,

并产生了语言和意识。总之,在劳动中既产生

了教育的客观需要,同时又创造了教育的可能

性条件。因此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实惠的

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2.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是:第一,古代产生了

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教育作为阶

级统治的工具。第二,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

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

学校教育还有等级性。第三,古代学校教育与

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第四,古代

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

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第五,古代

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

系。

3.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现代社会的特

征从两个方面决定着现代教育的特征。一方面

从提出需要和要求来决定现代教育的功能、目

标、体制等方面的特征;另一方面从所能提供

的条件与方式来决定现代教育的体制、管理、

方式等方面的特征。第一,教育的生产性。教

育必须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的科

学性。现代教育的发展更多的依靠教育科学的

指导。第三,教育的世俗性。教育是全体公民

的需要和共享的权利。第四,教育的国际性。

教育应面向世界,同时,教育市场国际化。第

五,教育的终身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教育将贯穿人的一生。第六,教育的革命性。

现代社会生产与现代生活的不断变革,必然要

求教育体系的不断更新以及不断培养出新人

与之相适应。

4.教育现代化与我国教育改革的关系:教育现

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教育改革是实现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途径和动力。第一,教育现

代化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目标。第二,教

育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其

深刻内容在于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因此,教育

现代化必须通过教育的整体深层次变革。第

三,我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

任务,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复杂,而且新旧因素

之间,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冲突更集中,主要

表现在:1.教育基础薄弱与面临艰巨历史人物

之间的冲突,使教育面临巨大挑战。2.后发外

生型现代化要求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现有观念

严重滞后的矛盾,是我国教育现代化任务艰

巨。因此要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目标,必须不

断深化教育改革。

5、原始形态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教育与

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2)教育的

无阶级性、平等性。(3)教育内容简单。(4)

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6、教育现代化的含义和内容是、所谓教育现

代化,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现实转化,是

现代教育的特征在更高水平上的体现,是教育

获得和深化现代化的过程。教育现代化的基本

内容是: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教育制度、教育模式、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等

方面。

1.论述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从经济对教育的

制约以及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来讲)

答: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产生着重

要的作用,而教育也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

的推动作用。首先,经济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

现在:第一,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

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投入教育

事业发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二,经济规

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第三,经济结构和布局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

结构和布局。教育应培养以满足经济发展所需

要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种层次的人才。第

四,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

教育目标的设定。第五,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

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课程的调整与更

新表现在两个方面:1)课程门类由少到多;2)

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化。再次,教育对经

济的促进作用表现在:第一、教育再生产劳动

力。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

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第二、教育

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第三、

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

济的知识化过程。教育通过科技的生产和再生

产,使经济知识化。

2.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一个国家,政治上属于什么性质,教育也就属于什么性质。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统治阶级通过以下几个面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a 国家政权力量;b 经济力量;c 意识形态;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4)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5)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标准和有关教育内容。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着教育的课程内容;3)文化影响着学校的育人模式;4)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历史传统;

4.科技对教育的作用: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的科学化过程。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化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5.教育万能论。也即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教育具有反作用,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具体体现:1)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教育培养现代政治法律人才;3)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夸大教育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作用,否则,将会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6.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但同时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2)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为:一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二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3)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任何一种教育,从其思想、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来看,尽管受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同时具有对民族教育传统的历史继承性。4)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尊重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5)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的独立性知识相对的,不能将其绝对化。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夸大到绝对程度,否认社会制约性,也是错误的。

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要求教育如何去做:1)人发展的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记忆发展的顺序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人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遵循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2)人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都会出现某些典型的特征,即年龄特征。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认为,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

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

切;3)人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指同一方面

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指

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人

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

进儿童素质的发展。4)人发展的互补性;首

先是身体机能的互补,其次是心理机能与生理

机能的互补。这就要求首先教育者树立起坚定

的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补偿性发

展达到一般正常人一样或相识的发展水平;其

次要求教育者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

善于发现人的优势。5)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这种个别差异性,首先表现在不同学生在同一

方面的发展,其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其次,

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也不

尽相同。最后,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倾向

性也不同,因此,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

材施教。

2.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1)内发论;认为

人的发展动力源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2)外

铄论;他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源自外在的要求,

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它认为,人的发展是

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

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良好道德教育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人主

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因。

3.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

人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1)遗传素质

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和可能性。2)遗

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3)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

性。

4.辨析遗传决定论: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

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

性,而不是现实性。2)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

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知,遗传

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

不起决定作用。因此,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

用,认为人的发展是有遗传素质决定的,是不

正确的,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5.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社会环境对人

发展作用的表现;a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

础;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社会环境对人的发

展的作用很大;b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

手段、资源、机遇等。c 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

作用中得到发展的。2)主要社会环境对人身

心发展的影响。a 家庭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

响;b 大众传媒对人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给人

们带来丰富的信息,开阔人的视野,提高工作

效率,另一方面,他也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

6.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

用?需要那些条件:1)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a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

性和系统性。b 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C基础教育处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

段。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具体作用。a 加

速人的发展;b 发掘人的潜力;c 发挥人的力

量;d 提升人的价值 e 健全人的个性。教育

发挥主导与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1)只有遵

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2)

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

效。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

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7.辨析教育万能论。此框架还适合遗传素质、

环境、主观能动性等话题。:1)教育万能论对

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

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2)但是,把教育

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

用。3)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

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

践活动的结果。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

与促进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

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生理前

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

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

要发挥它的主导与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8.如何把握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外因的辩证

关系?:在同样的智力水平与环境、教育条件

下,不同的个体发展不一样,其中很重要的原

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主观能动性是人

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发展的内因,环境

与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

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再好的条件,都不会

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育中如何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也是教

育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简答和论述

1.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1)教育目的是教

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

作用。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

评价的重要标准。

2.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教育目的的制

定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臆断,而必须科学

地考虑相关的各种主客观因素;1)社会的政

治经济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

的的重要依据;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

观。

3.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是:要从社会

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

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评价教

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代表人物

有柏拉图等。优点在于看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强调教育目的要根

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国家要承担国民教育的主

要责任。这对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

会功能,保证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缺点:

但其否定个体的兴趣、心理规律和个体特征对

制定教育目的的作用,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也容易造成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

4.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是:要从个体本

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

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等。积极意义:首先,它确立了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要,促使其个性的发展,否定了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抑和灌输等弊端,其次,提出了培养“自有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体系,提成民主的教育观,对现代学校教育有积极的意义;不足之处:首先,以“人性”代替对社会的理性分析,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其次,过分强调人性中的天生倾向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忽视了学习和社会影响的作用,导致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倾向。

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思想观点: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要求是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6.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7.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从教育体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课程和教材、教师队伍和教育的外部条件等诸方面进行综合改革。1)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2)建立教育的“立交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3)加快教育发展,通过发展缓解升学压力;4)加快课程改革和助学改革;5)进行招生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完善督导评估制度。6)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7)加快社会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克服学历本位的用人方式;8)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8.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1)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5)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6)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7)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简答和论述

1.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改革的内容:1)到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2)结构上确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种类型。3)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4) 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国家任务计划和调

节性计划相结合,并逐步实行收费的制度;5)

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逐步建立以国家

财政拨款为主,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学费、

校办产业收入等为辅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的制度。

2.二战以后学制改革发展的新趋势:近几十

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学制改革,不断完善

本国学制,在这些改革中显示出一些新的趋

势:1)重视学前教育;各国普遍把幼儿教育

纳入学制体系;2)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

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样化;a 层次

增多;b 短期大学迅速发展;c 与新兴产业联

系,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4)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3.义务教育的含义以及推行义务教育的原

因: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

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

须予以保证得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强制性;1)由于欧洲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的发展,对教育的普及提出了客观要求。2)

资本主义社会以社会民主为中心的政治、社会

活动,也要求在全体社会成员中,通过普及国

民教育来养成公民意识。概括起来说就是义务

教育为经济服务、为政治服务。

4.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是:教育制度的制定和

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主要包括:1)政

治因素;2)经济因素;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

律因素;4)学制发展因素;

5.新义务教育法对中国教育的影响:1)指明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2)明确

了义务教育要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3)新的义务教育法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

质;¥)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

强化了省级的统筹实施;5)确立了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机制;6)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

平等权利;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核心

是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

基础;7)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8)建

立了义务教育阶段新的教师职务制度;9)增

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

6.简述终身教育的思想内容:所谓终身教

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

教育培养。终身教育意味着,在时间上贯穿人

的整个一生,直至生命的终结。在空间上打通

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概括起来,时间

上延展和空间上包容公共构成了终身教育概

念的内涵和外延;终身教育建立在4个支柱的

基础上,分别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

共同生活、学生生存。同时,实施终身教育的

总的指导原则是寻求教育的协同作用。

7.终身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影响: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为建立

新的全方位的立体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思想基

础,对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1)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

全新理解;2)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整个社会

学习化;3)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结合;

4)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

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1.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征表现在:教师职业

是一种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教师职业

的基本性质。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教师

是为社会服务的,从事的是培养人的事业。2)

专业知识和技能;3)专业训练和资格;4)专

业自主;5)专业组织和专业团体;6)专业地

位;

2.教师劳动的特点是:教师的劳动本质特点

是一种精神生产的劳动,具体特点表现在:1)

劳动对象的多样性;这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复

杂的、需要有创造性的;2)劳动手段的主体

性;最主要的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行为。教师

自身的素养对教育的效果起决定性作用;3)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4)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

劳动成果的精神性;教师劳动的成果是学生的

发展,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品德的完

善,总之是精神性的成果。

3.教师应扮演那些角色:根据教师在教育教

学中应发挥的职能和要求,现代的教师应该扮

演好以下角色:1)诊断者;诊断的目的是在

于因材施教;因为学生不仅有不同的年龄特

征,还有个性差异;2)传授者;教师所以应

该成为传授者,这是由于教师承担着教育的功

能,教育的功能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全

面发展;教师要做好传授者,最重要的条件是:

首先是自己勤于学习,知识丰富,注重修养,

品行端正;其次是教师还要掌握传授的方法和

技能。3)传导者;传导者要发挥两方面的指

导作用,一是学习指导,二是生活指导;4)

评论者;教师要成为良好的评论者,首先,要

端正评价观;其次,教师要掌握评价的基本理

论和常用的评价方法;最后,教师要学会激励

的策略;5)管理者;6)研究者;教师作为研

究者,是指教育应把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问

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

究,以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7)协调员;教

师应在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系统中发挥协调

和主导的作用,是各种教育因素形成合力,促

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4.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教师要承担好教书

育人的任务,扮演好时代赋予的角色,就要具

备多方面高水平的专业素养;1)教师的一般

综合修养;a 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师的专

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基础上;

这不仅是科学知识日益融合和渗透的需要,而

其还是青少年多方面发展的要求;b 良好的人

品;教师教育的重要方式是以身作则,良好的

人品是成功教育的条件;c 良好的人际交往技

能;教育工作是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对乐群

性要求比较高;d 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爱好兴

趣。2)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a 掌握该学科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中要求学生

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也必须掌握;b 掌握该

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相关的知识;这是

保证教师从一个更高更深的层面上来把握自

己所教的学科内容。c 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

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内容不陈旧,教师必须适

应知识更新的需要,始终了解该学科的最前

沿;d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3)教师的教

育专业素养;a 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其中,

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育学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b 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个方面的看法,包括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灯。c 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工作、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d 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教育专业能力具体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方面;

5.教师怎样才能做好诊断者:首先,教师要掌握关于人的一系列知识,包括生理学、医学、心理学、个性发展心理学等;其次,教师需要掌握一系列诊断的工具和方法,包括观察、碳化、问卷等;最后,教师要多做诊断性评价的工作;

6.教师怎样才能做好指导者:1)要了解学生发展的知识,包括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方法、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等;2)要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权威和裁判;3)教师要懂得思想指导、行为指导、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方法,改变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4)建立学习、生活与心理辅导的机制;5)教师自己要善于自主学习,努力保持心理的健康和身心的快乐,在指导时才有说服力和示范性;

7.教师如何才能成为好的研究者:教师要成为好的研究者,需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具体说,要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的程序和方法,注意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注意研究过程和使用方法的规范性,尽可能与专家合作开展研究,或者争取专家的指导,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研究,这样就能逐步成长为教育研究者;

8.教师为什么要成为协调员:教师所以要成为协调员,主要是由于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教育活动不只是局限于学校的范围,而是家庭、学校、社区、其他社会机构共同的事业。在这个系统中,教师由于是教育专业人员,受过专门训练,因此,他应该成为各种教育的中心人物,成为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发挥主要作用。

9.教师专业发展所包含的内容:首先,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过程,是在明确发展目标,做出发展规划的情况下进行的。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若干活动和途径实现的。最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体现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发展阶段的递进上。

10.教师参加工作后,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专业的发展: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有:1)参加培训2)专业阅读3)网络学习4)参加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5)教育考察与观摩6)校本教研与培训7)行动研究;

11.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基本的表现。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3)创造性,这是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1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的、开放的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虽然

处于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角色,双方有平等的

人格地位,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3)教学相

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

学生的学促进了教师的教,教与学,教师与学

生是相互促进的。

1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从学校管

理层面说,可以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减小班级规模,增

加师生互动频率;2)从教师层面说,教师要

树立尊重学生的理念,多听学生的意见;并以

身作则,切己体察;多创造与学生沟通互动的

机会;3)从学生层面说,学生应该积极主动,

发挥主动性,多提问,多寻求教师的帮助;形

成理解教师、帮助教师的学生文化;

14.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首先,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

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

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

的主体。

15.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的客体:首先,从教

师方面说,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

导者,学生就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

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其次,从学

生自身特点来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

向师性。

16.学生的本质特点:1)发展性;即学生是发

展中的人,有不成熟性。2)有潜能;即学生

有巨大的多方面的潜能;3)差异性;4)主动

性;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5)

独立性;学生是独立的权利主体;享受生存、

受教育、受尊重、安全等权利。

17.在教育史上,关于学生的地位有两种不同

观点:持教师中心论的人,认为学生必须无

条件的服从教师的指挥;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它只是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略了学生

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过分扩大了教师的

作用;持儿童中心论的人;此观点也是片面的,

它只强调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忽

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客体,忽略了教师的主导

地位,过分扩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8.教师法规定教师的权利:1)进行教育教

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

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队,

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

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德和学业成绩:4)

按时获得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

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

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

方式的培训。

19.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

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育计划,履行教

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4)关心、

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5)制止有害

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佥权益的行

为: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

务水平

简答和论述

1.简述课程的意义作用:1)课程是实现教育

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2)课程是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

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4)课程是国

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是衡量

教学质量的标准;

2.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原因:1)社会生

产力发展制约着课程的发展;2)政治经济制

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3)文化与科学

技术的进步影响着课程的发展;4)受教育者

身心发展的需要、特点对课程的影响;5)课

程理论对课程的影响;

3.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1)从知识体系、社

会需要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社会本位;

2)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3)重

视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交给学生;主要优点是:

能在短时间内把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交给学

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继承人类经过实践活

动,科学探索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主要

缺点: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不利

于社会生活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同时,

学科分得过细,不利于学生综合地把握世界的

联系;

4.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1)从儿童的需要、

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

本位;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

课程;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

学到方法;主要优点:重视课程要适合学生的

兴趣、爱好,注意教材的心理组织,能够激发

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发展学生的

智力,培养能力,很有效果。缺点是:学生获

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利于传递人

类文化遗产;

5.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1)选择化和个性化;

课程的结构,不仅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以学科

为主的结构形式,而且可以有适合于学生的个

别化和处方化的课程结构形式,学习这可以根

据自身的情况选取不同的组合以适应自身的

需要;2)平衡化;平衡化是指课程的内部各

因素之间在量上和质上的平衡。根据教育的最

终目的来寻求内容平衡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

方面;包括不同层面的,例如不同目标之间的

平衡,不同学科之间的平衡;3)综合化;a

现代科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科学知识综合

化和一体化明显加强;b传统的课程主要是按

照科学分化的体系来确定科目和制定课程的;

c科学知识的整体化对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

求---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只有重视课程内容的

综合化,才能向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知识结

构;4)管理的多极化;在课程管理上,发挥

国家、地方、学校的作用,各自赋予一定的权

限。既保证课程的质量,又能增加灵活性和创

造性;

6.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

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7.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有: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具有民主和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和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1.教学的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一是知识的间接性;二是教师的指导性;三是教学的发展性;四是教学的教育性;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过程;

3.简答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辅;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依存的,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论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帽子)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辅;(分开论述)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这也是由学生的特殊任务决定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继承已有的认识成果,把他人的转化为自己的,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另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试验、学习、参观等实践方法,获得直接经验;(总结)总之,我们既不能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直接经验;

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而忽视间接经

验,要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5.论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的规律:(帽子)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

的学是相互依存的,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

(分开论述)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

导作用;a他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

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他

能够引导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b

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思

想修养,而且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懂

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能够发挥主导作用;

c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思想行为尚不成熟,

缺乏人生经验;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a学生是有主动性、积极性的人他们能够地反

映客观事物;b教师教是外因,学生学是内因,

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才能把老师

所教授的变成自己的;(总结)总之,我们既

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

作用,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6.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帽

子)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

活动提供了具体的素材;发展智力优势掌握知

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

于一定的智力水平;(分开论述)知识和智力

是有区别的,要是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

发展是有条件的;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规律性的知识,能使

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2)从教学活动的

结构看,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要给学生留

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3)从传授知识的方法

上看,应采用启发式教学。4)注意学生的个

体差异,因材施教;(总结)贯彻掌握知识和

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既不能只强调训练学

生的思维形式,也不能只重视向学生传授实际

有用的东西,在教学中,应该把这两者结合起

来。

7.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

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

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

面、深刻的理解概念和原理;贯彻此原则的基

本要求如下:1)要正确选择直观手段和教具;

教具种类分为三种: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2)直观教具的演示吆喝语言的讲

解结合起来;教学中的直观并不是让学生随意

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进行的;3)

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语言直观可以摆脱实物

直观和模像直观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限制;教

师还应运用生动的言语进行讲解,给学生以感

性认识,唤起想象,形成表象;

8.论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

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

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启发性教学原则既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

教学中的反映,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决

定的;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1)教师的讲

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发挥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设置问题情境,

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

好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学会思考;

9.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基本的教学原则1)直观

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

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

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

概念和原理;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

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

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

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

力;启发性教学原则既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

在教学中的反映,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

决定的;3)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

要引导学生牢固、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

能,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

来;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

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

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

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5)因材施教

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

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6)理论联系实际

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联系实际

来理解掌握知识,引导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10.论述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

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是:1)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

施教奠定基础;2)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

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因材施教的教

学原则是对我国优秀教育经验的总结。它是由

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教育目的

中个性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

11.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要有知

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目标,而且具

体、正确、恰当;2)内容正确;传授的是科

学的知识;3)方法灵活;4)学生主动;能够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5)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有条理等;6)

学生思维活跃;

12.作业布置和批改的要求:1)作业内容符合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要有代表性;2)

作业分量适合,难易适度,可以分层次;3)

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对复杂

的作业可以适当提示;4)及时检查和批改作

业;

1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

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以教师

和学生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的书面阅读

为主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

论法和自学指导法等;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

示,以及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等使学生获得知识

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3)以实际

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活

动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

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

法;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欣

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

14.论述基本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教授法的优点是:1)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缺点是: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的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2)讲授的方式方法,要有启发性;3)讲授的语言,要生动、通俗、形象、条理、语速适当;

15.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

16论述教育的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牢固、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所决定的;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上进行巩固;(2)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3)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

17论述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根据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3)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

15.简述练习法及其基本要求: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知识完成一定的操作,形成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方法;特点:学生为主;目标明确;实践性强;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1)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2)练习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教师要教学生练习的方法,注意练习的时间等;(4)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检查。

16.简析班级授课制: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特征:(1)固定班级;(2)固定时间;(3)以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

1.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实现教育的重要保证;德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灵魂和核心的作用,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是照亮一切的光源;

2.简述德育的具体任务: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

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4)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

3.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小学德育纲要

规定内容是:1)热爱祖国的教育;2)热爱共

产党的教育;3)热爱人民的教育;4)热爱劳

动、艰苦奋斗的教育;5)努力学习、热爱科

学的教育;6)热爱集体的教育;7)文明礼貌、

遵守纪律的教育;8)民主和法制观念的教育;

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10)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的启蒙教育;

中学德育纲要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

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4)理想教

育;5)道德教育;6)劳动教育;7)社会主

义民主教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

理品质教育;

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

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即道德

认知;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

德行为习惯;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

部矛盾斗争得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

过程;德育是把道德内化为品德,又把品德外

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教育是外因,思想斗争

是内因;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3)德

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学生

的思想品德教育既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又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

5.德育的主要原则:1)方向性原则;2)知行

统一原则;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

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

则;5)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6.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学校

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

渠道;包括:1)教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活动;包括文体和

体育活动;4)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校会、

班会、周会等集会活动也是德育的途径;5)

班主任工作;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

位,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系统得重要力量;

7.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工作;这

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

2)榜样示范;是教育者以他人高尚思想、模

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3)指导

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

践中使学生得到锻炼和培养;4)陶冶教育;

是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受到潜移

默化的感染;5)品德评价;是品德发展的一

种强化手段;

8.科尔伯格的德育思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

伯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是品

德发展心理和道德教育领域认知主义流派的

最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

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道德水平;包括两

个阶段:一是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二是相

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道德水平;包括两个

阶段:一是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二是遵守法规

取向阶段;3后习俗道德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

高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基本规律:品德是由

知、情、意、行四者构成,因此,培养学生品

德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

使之协调发展得过程;知即道德认知,是人们

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

形成的道德观念;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

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

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行即道德行为习

惯,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培养品德心理

因素的过程,一般来说,都是沿着四个因素的

顺序依次进行的,但由于它们还具有相互独立

性,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常

处于不平衡状态,也即德育的多端性,任意一

个要素可以做为开端;四者之间相互独立,相

互作用,因此,我们要全面培养,最终促使学

生品德全面、和谐、协调发展;

10.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

得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德

育是把道德内化为品德,又把品德外化为道德

行为的过程。实现这种转化必须通过内部的思

想矛盾斗争;教育是外因,思想斗争是内因;

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

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斗争的过程就是学

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

的统一;教育者既要对学生积极的进行德育,

同时不能一味的灌输,而要启发学生的自觉

性,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斗争,青少年学生的自

我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

争过程,总之,在德育中,要处理好教育和自

我教育的关系。

11.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

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既是在活动和交往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又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

来;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只有有

目的的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设

计、实施的活动,才能加速个体品德发展;德

育过程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的教育性活动和

交往的过程;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主动接受

多方面教育影响;德育过程就是对各种影响进

行干预、协调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

的过程;教育者要组织好丰富多彩、有吸引力

的活动或交往,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

动促进他们品德的发展;

12.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试述

德育过程的这一规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

过程。首先,这是由人类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

其次,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

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

才能实现;最后,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

观念的斗争长期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必

然会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来,也就决定了德育

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德

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青少年处于成长时

期,世界观尚未形成,因此,学生品德形成过

程中的反复是螺旋式的不断深化、逐步提高的

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

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的教育学生,引导学

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13.论述知行统一原则: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得思想到的伦理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一原则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和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言行一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通过品德实践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14.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运用说服教育法,教育者切不可空洞说教,以势压人,要注意:1)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3)态度真诚、热情;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波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15.如何运用榜样示范:1)要选好示范的榜样;榜样要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2)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3)激起学生们学习榜样的敬慕之情;4)要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行为;

16.试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他和马卡连柯一起被看成是社会主义德育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杰出代表;首先,他公开主张政治信仰和道德教育的统一;其次,他还坚决主张德育要着眼于学生的自身成长,实现校园和社会生活的统一;最后,他还特别强调德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实践中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活动模式。

1.班集体的构成要素有:1)通过的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如班委会、小组等;3)共同的生活准则,如规章制度、班级守则等;4)一定的心理氛围、情感纽带;

2.班集体形成的条件(班主任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这是整个班级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

3.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是: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叫好学生;具体来说如下: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

4.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开展教育活动,进行个别教育;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理想的体现;班主任也要转化后进生工作,这是个别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5.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这是班

主任的主要任务之一;首先,要正确对待后进

生,关心热爱后进生;其次,要弄清情况,分

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再次,努力培

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抓反复、反复抓;

后进生由于缺乏毅力,意志薄弱,在进步的过

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因此,

班主任要通过谈话,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

弄清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6.试述班级管理的主要原则:1)平行性原则;

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目的是把集体

教育和个别教育联系起来;2)民主与自主的

原则;3)规范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4)目标

原则;细化目标,把落实每个人头上;

7.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班级

组织纪律管理;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3)

班及文档管理;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8.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控

制感情,沉着冷静;其次是了解情况,掌握分

寸;最后是依靠集体,教育学生;

9.班级活动的主要意义:1)班级活动可以促

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2)班级活动促使学生

提高实践能力;3)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

良好的道德品质;4)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班

级凝聚力;5)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

好个性;

10.班级的教育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

体意识和社会性;2)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

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效

率,提高社会交往能力;3)可以满足学生的

尊严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4)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11.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1)班会:是比较固

定的班级活动形式;2)文体活动;3)科技活

动4)节日纪念活动;5)课外阅读活动;6)

其他班级活动包括学习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

等;

12.班级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步骤:大致有三个

步骤:1)选题;选题要符合教育意义,同时

贴近学生生活;2)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活动

的目的和内容,活动的基本方式和程序,活动

时间地点等;3)活动实施与总结:活动实施

是活动的中心环节;活动总结也是活动的重要

环节,总结的方式多种多样。

1、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选择功能。对:教育

对文化的选择主要表现在:第一,根据培养人

的客观规律来进行文化选择;第二,按照严格

的标准进行文化选择;第三,通过多种途径进

行文化选择;第四,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

择。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一说法表明了遗

传因素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错:这些说法说

明了环境对于人发展的作用。环境是人的发展

的现实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

资源、机遇等,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

到发展的。

3、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对:学生

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不是盲目、机械、被

动地接受作用于他的教育。其次,学生在接受

教育的过程中,已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

自我教育。

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获得直

接经验为主。错:已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

的主要特点。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是人类认

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学习间接经验,可以

节省时间,提供效率。另一方面,学习间接经

验也是由学生特殊的认识任务决定的。学生的

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继承已有的认识成果,把

人类的认识转化为个体的认识。

5、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必然

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错:因为学校教育本

身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和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所以这种作用并非一定是积极的。

6、终身教育从重视人的“学习权”转向重视

人的“受教育权”。错:终身教育思想强调的

是人的主体性而不是人的被动性,所以,终身

教育从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人的学习权。

7、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主要是由学校自

主开发的。对:研究性学习属于学校开发的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

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的专题性研究,

这类课程更多的是由学校和教师研制和开发。

8、尊重信任学生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

对:对学生尊重和信任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的教

育论理基础。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

失去严格要求的爱只能是放任自流的溺爱;缺

乏尊重信任的严格要求,就变成冷酷的刁难和

苛求。

9、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开展教学活动

的依据。对:因为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

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

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10、研究表明,四-五岁儿童的视觉、听觉发

展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应加强绘画、音乐方面

的教育。对:因为的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实施相应的教育

是教育的最佳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11、教育目的及教育方针。错:教育目的是把

受教育者培养称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

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

指导思想。教育方针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方

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教育目

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

回事。

12、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团队

活动和集会活动。

错: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

13、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结构决定教育目的。

错:社会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而不是经济

规模和经济结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

点和归宿,体现着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深

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

14、教师要成为教育研究者。对: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是教育工作本身的内在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是教育改革、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客观要求。

15、在我国,德育及道德品质教育。

错:在我国,德育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根据学校教育的基本实践,人们一般认为,德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四个方面: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16、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对: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也是由学生特殊的认识任务决定的。

绪论

填空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著作有《教育论》

2.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3.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4.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5.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6.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7.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的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8.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

9.《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10.《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化民为俗,其必有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1.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产婆术”为后世西学的探究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1.昆体良是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著作有《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译为《雄辩术原理》。他提出的观点有:班级授课、因材施教、禁用体罚等。

1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此书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1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的“白板说”

14.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抳尔》。

15.瑞典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强调要素教育的思想。

1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强调理论根基于人的需要。

17.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的奠基人。它的主要观点有: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以及泛智的思想。18.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

问题的教育家。他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

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19.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著有《国民教育与民主

主义》,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

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20.苏联教育部长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

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1.马卡连柯,苏联著名教育家,著有《教育诗》、

《论共产主义教育》,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

主义教育。他提出了平行教育原则(即教育集

体的同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又通过对个人

的教育影响集体)、对儿童高度尊重与严格要

求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出新的前景的教育原

则。

2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他以

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

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

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

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23.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有《给教师的建

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

等,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校生活的

百科全书”。

24.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著有《教育过

程》,倡导发现式学习。

25.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26.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著有《范例教学原理》

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27.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著有《教育科学与儿童

心理学》。

28.20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派别有:德国的实验

教育学、德国的文化教育学、美国的实用教育

学、法国的制度教育学、马克思教育学、系统

科学的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

29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区别集中体现

在三个不同中心上: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中心、

课堂中心、书本中心,因而被杜威称为传统教

育理论的代表。而杜威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

心、活动作业中心。

第一章

填空

1.生物起源学说。19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社会

学家利托尔洛与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

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

象。把动物的学习等同于教育,完全否认了教

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否认了教

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观点。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认为教

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3.教育的发展史根据不同的尺度,有三种不同

的划分尺度: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

4.根据生产力的发展为尺度可把教育分为:古

代教育、现代教育。

5.根据生产关系为尺度可把教育分为:原始社

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

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6.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统一的尺度分为:原

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

7.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

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8.现代学校教育从社会性质上分,包括资本主

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国家形态的教育;从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水平上分,包括工业社会和知识社

会两种历史形态的教育。

9.当代中国教育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自1903

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制,

中国便开始了现代教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又开始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教育的探索历程。2003年十六大,进一步提

出要坚持教育创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的学习型社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10.近年来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新的历史高

度。强调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切实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不断促进

教育的公平公正。2006年实现两基(基本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人口覆

盖率达到98%。

11.我国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

等教育两种办学形式。

12.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

化,其深刻内容在于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13.工业社会的特征表现在:第一,工业化。第

二,民主化。第三,制度化。

14.知识社会除了工业社会的特征外,还出现了

新的特征:第一,信息化。第二,国际化。第

三,网络化。

15.教育现代化的含义: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

的现实转化,是现代教育的特征在更高水平上

的体现,使教育获得和深化现代性的过程,是

教育的整体性转型,是包括教育思想观念、教

育内容与手段等多种要素在内的教育系统全

面进步的过程。

16.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将是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17.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教育改

革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途径和动力。

18.原始教育形态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

生活融合在一起;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手段方法单一。

19.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

学校教育。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学校。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学校名有:序、校、学、

辟雍、瞽宗等,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20.欧洲奴隶社会的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

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前者是农业城邦,教育

内容大多是军事体育训练,目的是培养骁勇的

军人与武士。雅典是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重视

培养多方面的人才,教育目的是在于使奴隶主

的后代适应这种复杂的社会阶级斗争。此时的

教育具有阶级性,并且和生产劳动相脱离。

21.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大体上分为官学与私学

两种。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官学还有等级

性。而且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在欧洲封建社

会,形成了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

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内容

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

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

士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内容是“骑士七

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

吟诗。

第二章

填空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就是指教育受其它特定功

能的社会子系统的影响。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深受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4.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

第三章

小题(填空或选择)

1.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方面。

2.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个方面。

3.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三种,但遗传素质、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来实现。

4.如果按照环境的性质来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但对人的发展影响较大的是社会环境,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5.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复杂性。

6.家庭教养方式有:a 过度保护型b 过分干涉型c 严厉惩罚型d 温暖理解型

第四章

小题(填空或选择)

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规定人的社会角色,另一部分是规定人的质量规格。

3.教育方针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教育目的强调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5.教育目的的宗教本位论就是主张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6.从西方国家近代教育目的演变的历史来看,教育目的论沿袭了两条线索:一是“社会本位论”,二是“个人本位论”。

7.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9.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0.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1.教育与生产者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片面发展的特征是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分离。1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

础和可能。

1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制度条件。

1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的唯一途径。

16.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第五章

小题(填空或选择)

1.教育制度指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

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

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2.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

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以及

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

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

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

质。

3.学制包括两方面:一是学校的教育设施;二

是学校的规章制度。

4.学校教育制度按照发展历史可分为:古代学

制和现代学制。根据学校教育的层次,分为幼

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根

据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分:基础教育、职业教

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根据形式上,分为

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和业余制学校。

5.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的

主体。

6.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7.1902年,中国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学制,即壬

寅学制,该学制只颁布没有实行;1903年颁布

癸卯学制,是中国实现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1922年,北洋

军阀统治下,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壬戌学

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

学制。

8.新中国诞生之前,广大解放区的教育分为干

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9.1951年10月1日,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

的决定》,从而产生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

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0.1985年,颁布了《中国中央关于教育体制

改革的决定》,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族的

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改革的措施是:

把基础教育权力交给地方,实行“地方负责,

分级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

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

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

权。

1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学制产生

的动力和原因。

12.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

13.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14.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15.我国义务教育制度体现了一般义务教育的

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16.朱熹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理论上把儿

童教育和青年教育作为一个统一过程来考察

的人;

17.我国义务教育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基础教育为12年;

18.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核心是实现教

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

19.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

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0.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世纪

60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

朗〈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

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的报告标志着终身教育理论体系得最终形成;

22.构建由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所支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

系”,将是促进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的

制度保障,是实现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

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23.现代教育体系,形式上包括:正规教育、非

正规教育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在类型上包

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资格体系上包括学

历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六章

小题(填空或选择)

1.1839年,马萨诸塞洲在贺拉斯·曼的努力下,

通过立法批准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州立师范学

校。

2.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职业和教师教育的一

种趋势;

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

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4.教师劳动的特点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生产劳

动;

5.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育学是教师首先要

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

6.骨干教师成长四阶段:准备期、适应期、发

展期、创造期;每个阶段结束时,他们可以分

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

教师;

7.发展性,即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不成熟性;

8.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双重的地位,他们既

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9.师生关系包括师生的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

心理关系。

10.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尊师爱生;2)民

主平等;3)教学相长;

11.我们可以从互动的发起者、频率、内容、效

果等方面分析具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小题(选择或填空)

1.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国家课

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

来划分,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

程;按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不同,课程可分

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的存在形式和

地位作用的不同,课程分为显形课程和隐性课

程;

2.综合课程的表现形式有三种:融合课程、核

心课程、广域课程;

3.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

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

科。

4.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了综合

课程的主张;

5.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是影响方式上无意识

性、空间的广泛性、内容的全面性。

6.隐性课程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的杰克逊在1966年提出的;

7.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相互联系、层次递进的部分;

8.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9.课程计划包括培养目标、课程机构、课程实施与评价等;

10.学科标准课程的内容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

11.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学科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开展和具体化;

1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

14.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第八章

小题(选择或填空)

1.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是实施智育及其其他智育的基本途径;

4.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5.《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6.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7.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8.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9.范例教学作为一种系统的教学论,被公认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三个教学论流派之一,其他是苏联赞可夫的新教学体系,美国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10.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备课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

12.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学;

13.课外辅导有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

14.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平时考查和考试;平时考查包括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试等;考试可分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

15.1862年,中国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1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7.我国古代私塾就是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典型的模式;

18.复式教学是我国特殊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19.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

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

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20.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可分为启发式和注入

式两种;

21.我国教学方法可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以实际训练为主的、以探

究为主的和以情感陶冶为主的等几类教学方

法;

22.教师创设的情景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景、

图画再现的情景、实物演示的情景、音乐渲染

得情景、表演体会的情景等;

23.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

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24.课的类型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25.教学规律是第一性的;教学原则是第二性

的,教学原则的制定必须要以教学规律为依

据,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

第九章

小题(填空和选择)

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德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四个基本方面:整治教

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3.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历史

性和阶级性;

4.德育和智育不同,智育主要解决知与不知、

懂与不懂的矛盾,以发展认识能力为主要任

务;德育则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

盾;

5.德育主要以善恶来做为判断标准,心理健康

教育主要以正常非正常作为判断标准;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两者互相联系,

互相促进;

7.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8.孔子重视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教育。“子以四

教,文行忠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在道德教育科目中,孔子最重视诗、礼、乐;

9.孟子的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的道德教育;

“持志养气”“反求诸己”“磨砺意志

10.科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

家,是品德发展心理和道德教育领域认知主义

流派的最重要代表人物;

11.德育过程中,存在着三方面的矛盾,分别是:

1)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2)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

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3)受教育者的道德认

知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其中,第二对矛盾

是主要矛盾;

1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得

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德育过

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13.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

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

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或称之为德

育工作的方法论;

14.规律是客观的,原则带有主观色彩,正确的

原则必然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

15.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

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

式;

16.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

常、最有效的途径;

17.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最系统、最

直接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

18.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三种:一是社会生产劳

动;二是社会宣传和服务活动;三是社会调查

活动;

19.品德评价法是品德发展的一种强化手段;品

德评价法通常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

定等方式;

20.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

陶冶;陶冶教育法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情理

交融,它的影响方法带有愉悦性、非强制性、

无意识性等特点;

21.榜样一般有三种:一是教育者的示范;二是

伟人及英雄模范人物的典范;三是优秀学生的

典范;

22.贯彻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的要

求是: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

的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

的思想特点;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选择

不同教育方法,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做到“一

把钥匙开一把锁”。

23.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要求

教育者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

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

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第十章

小题(选择和填空)

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其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设施和选定的环境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合格人

才。

2.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商代;

3.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是校长负责制的核

心;校长由上级政府或教育部门任命;校长具

有四大职权: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经

权;

4.党支部是起监督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党

支部领导下的审议监督机构;

5.学校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四个基本环节;

6.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

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7.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是整个班级精神风貌

的综合反映;

8.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

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

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

学计划的得力助手;

9.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0.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进行班主任工

作的前提和基础;

11.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

两个方面;

12.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问

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考

核法和书面材料分析法等;

13.观察法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

14.确立班级的基本目标是:1)渐进,2)有恒,

3)多样;

15.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

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物、时间等资源

进行组织管理。

16.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中,按时间来分,可分为周、月、学期、学年等类型,按内容来分,可分为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17.班级非常规管理通常是指偶发事件及其处理;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事先难以预料的,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和处理的事件;

18.偶发事件一般有几个特征:偶发性;突发性;爆炸性;急迫性;

19.17世纪,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论述了班级组织;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形式,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20.现代学校的形成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途径;

21.现代学校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是有系统,相互连接的;教育内容面向实际,以各种实用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主;以班级教学为主,建立了年级、学期的概念;面向大众,是一种公共资源,具有公益性;提倡师生平等;

《学前教育学》综合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A.自发性活动B.主体性活动C.生产性活动D.社会性活动 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 A.教育物资B.教育材料C.教育媒介D.教育环境 3.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A.促进经济建设B.增进社会文明C.促进社会发展D.提高人口素质4.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生产B.经济发展C.工业革命D.现代农业 5.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 A.先天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后天决定论D.环境决定论6.儿童个体发展遵循 A.从脚到头的顺序B.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C.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D.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7.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 A.人本位儿童观B.家族本位儿童观 C.社会本位儿童观D.自然本位儿童观 8.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A.1827年B.1803年C.1837年D.1823年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是 A.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享受 B.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C.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10.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 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C.保教性和辅助性D.辅助性和社会性 11.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活动 A.特殊的B.普通的C.唯一的D.少有的 1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 A.教育材料B.教育内容C.教育环境D.教育信息 13.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A.促进社会进步B.促进文明进步 C.促进经济建设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4.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 A.经济发展B.社会人口C.地理环境D.政治制度 15.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属 A.父母决定论B.教师决定论C.环境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16.在古代社会,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他们的儿童观是 A.家族本位儿童观B.社会本位儿童观

教育学中的18个小故事培训资料

教育学中的18个小 故事

教育学中的十八个小故事 1、土拨鼠哪去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为痴迷于电脑、电视、小说等往往放松了学业,忘记了最初的追求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给他们叫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了一只白色的兔子,兔子飞快的向前奔跑,三只猎狗围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颗大树。兔子在树上,仓惶中没有站稳,一下子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了。 故事讲完后,教师要问学生:“这个故事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 “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直到学生找不出问题了,教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趁学生思考之际,教师由此引发话题教育学生:“土拨鼠,猎狗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兔子的出现,猎狗改变了目标,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了差,土拨鼠竟在我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标中,我们有时会被风光迷住,有时会被细枝末节打断,有时会被一些琐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顿下来,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从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标。 “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既有奇花异草的诱惑,又有山峦叠嶂的阻挡,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标。” 2、鹅卵石与钻石 “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 这是当老师的所听到的学生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给学生讲这样一个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神出现了,神开始说话了:“你们沿途要多拣拾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后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他们还是各自拣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褡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褡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后悔极了,后悔没有拣拾更多的鹅卵石。 现在我们觉得没用的知识,就像鹅卵石,将来有可能变为无尽的财富。 3、教育学生不要轻视别人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 3、终身教育:它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星期,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郎。终生教育强调教育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 4、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 5、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6、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包括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亦称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7、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8、《初等教育法》: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Elementary也称福斯特法案)。这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 ⑴提出在全国各地5-12岁普及义务教育; ⑵国家仍然保留国民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辅助权,监督权; ⑶将全国分成若干学区,每学区建立可征收税收,地方教育局领导地方教育,承认英国私立教育机构,认为这是国家教育的一种类型; ⑷宗教科目与世俗科目分离。 9、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测试题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测试题 一、填空 1、学前教育学阐述的是0—6岁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2、学前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的教育,即0—3岁的学前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有两种实施形式,一种在家庭中实施,一种由社会组织实施。 4、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所以学前教育在教育具有领先性的特征。 5、由社会实施学前教育思想起源于欧洲。 6、19世纪后期学前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在欧洲出现。 7、柏拉图在《理想国》《法律篇》中阐诉了他的教育观。 8、《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名代表作。 9、《母育学校》《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献给父母与儿童的良好教材。 10、《爱弥儿》是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名著。 11、《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代表作。 12、福禄贝尔的代表作《人的教育》。 13、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的把游戏列入教育历程中的教育家。 14、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 15、学前教育发展自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马里兰根宝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为起点。 16、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17、蒙特梭利基本教育思想发现儿童,自由的原则。 18、在蒙特梭利有准备的环境中,内容主要包括动作教育,感官教育和语言教育。 19、精神分析理论有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20、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成熟理论。 21、格赛尔做的双生子爬阶梯试验说明成熟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子。 22、社会学习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提出,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既依赖于内部条件也同强化榜样学习所起的作用有关。 2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近几十年对学前教育影响最大的观点。 二、简答 1、简述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 答:(1)在游戏中获得发展(2)恩物引起儿童的活动 2、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看法是什么? 答:(1)教育即生长(2)教育即生活(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3、心理分析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答:(1)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 (2)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3)道德教育应该顺从儿童的本性,避免教条灌输 (4)给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4、成熟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贡献? 答:(1)量表提出的年龄常模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提供了教育依据 (2)教育要循序渐进,同时要掌握“最佳时期”促进儿童的发展 (3)教育应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论述 试论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 答:(1)发现儿童(2)自由的原则

教育小孩的十八个经典故事

1、土拨鼠哪去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为痴迷于电脑、电视、小说等往往放松了学业,忘记了最初的追求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给他们叫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了一只白色的兔子,兔子飞快的向前奔跑,三只猎狗围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颗大树。兔子在树上,仓惶中没有站稳,一下子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了。 故事讲完后,教师要问学生:“这个故事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 “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直到学生找不出问题了,教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趁学生思考之际,教师由此引发话题教育学生:“土拨鼠,猎狗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兔子的出现,猎狗改变了目标,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了差,土拨鼠竟在我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标中,我们有时会被风光迷住,有时会被细枝末节打断,有时会被一些琐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顿下来,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从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标。 “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既有奇花异草的诱惑,又有山峦叠嶂的阻挡,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标。” 2、鹅卵石与钻石 “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 这是当老师的所听到的学生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给学生讲这样一个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神出现了,神开始说话了:“你们沿途要多拣拾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后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

教育小故事6篇

教育小故事6篇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

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 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 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 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 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 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 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 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 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四.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 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 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 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 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 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 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 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 的谈话也结束了。” 五.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教育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医务室等是( ) A 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者 D.教育物质资源 2.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 ) A.矛盾的对立面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D.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3.一般衡量社会文化水平的指标是( ) A.人口的性别比例 B.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C.人口的健康状况 D.人口的平均收入 4.我国传统教育的最高目标是( ) A.道德完善 B.智力发展 C.体质增强 D.审美发展 5.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 ) A.文化 B.政治 C.经济 D.教育 6.学前教育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 ) A.规律性 B.个别差异 C.阶段性 D.社会性 7.儿童厌食的起因往往不是因为某一身体部位出现病变,而是因为情绪压抑或紧张等 心理原因,这表明() A.身体发育决定心理发展 B.心理发展影响身体发育 C.身体发育影响心理发展 D.心理发展决定身体发育 8.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的学者是( ) A.柏拉图 B.皮亚杰 C.格塞尔 D.洛克

9.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的教育家是( ) A.福禄贝尔 B.卢梭 C.蒙台梭利 D.夸美纽斯 10.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著作是(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漫话》 C.《人的教育》 D.《爱弥尔》 11.皮亚杰认为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的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思维阶段 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12.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教育方法是( ) A.自然后果法 B.教学做合一 C.整个教学法 D.发现式教学法 13.如果是色盲或失明的儿童就无从发展视力,也就培养不成画家了,这表明( ) A.遗传决定一切 B.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提供前提 C.后天环境决定遗传素质 D.教育起主导作用 14.头大、躯干长、四肢短、胸廓的前后和左右径几乎相等的是( ) A.初生儿 B.周岁儿 C.2 岁儿童 D.2 岁半儿童 15.《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 A.1 小时 B.2 小时 C.3 小时 D.4 小时 16.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 ) A.幼儿的身高 B.教师的身高 C.家俱的高度 D.房屋的高度 17.在幼儿园内,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是( ) A.教育活动游戏化 B.游戏活动教育化 C.游戏活动系列化 D.游戏活动教学化 18.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这是( ) A.保教结合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19.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问题发表意见,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方法是( ) A.故事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观察法

教师应该知道的几个小故事

教师应该知道的几个小故事 1、学会沟通不在心灵上留下疤痕 钉孔效应:一则印度寓言故事 从前,在印度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男孩子聪明伶俐、少年英俊,很得家长的喜爱。但是,他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也很让他的父母伤脑筋。原来,他的脾气很坏,在学校经常对同学恶语相加、拳脚相对。家长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接受训教。 为了帮助孩子改掉坏脾气,父母经常是唉声叹气,甚至以泪洗面。后来孩子的父亲经过冥思苦想,想出了一个办法与孩子商议:给孩子做一块小木板让他发泄坏脾气。父亲在木板上画出了小方格子,每当孩子发过一次脾气就在木板上顶上一个小钉子;一天之内发过几次脾气就盯上几颗钉子。孩子放学后就回想一天中的发脾气情形并以钉钉子做下记录。 渐渐地,孩子和父母发现:小格子里的钉子数量在逐步减少。“今天我又少发了一次坏脾气”孩子欣喜自己的进步,母亲对着小木板发出了会心的微笑,父亲对着小钉板陷入了沉思。 终于有一天,孩子放学后无比兴奋的对父母说:今天不用再钉钉子了,我一次也没有发脾气。父亲用红笔在当天的小格子中为儿子画了一个对勾。对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有一天,父亲把孩子叫到身边对他说:你已经变成了一个好孩子,从今天起,只要坚持做好孩子,你就每天从钉板上去掉一个小钉。 孩子兴奋地开始取钉子,但是他发现,去掉一个小钉子比钉上一个小钉子要费力得多。 一段时间后,板子上的所有钉子都被他取光了。他兴奋的等待着父亲的表扬。父亲面带严肃的对孩子说:孩子你看,去掉一个钉子比钉上它要费力得多,这就好比你发脾气伤害一个人很容易,但是要去除隔阂就会很难。因此,不要轻易的做伤害感情的事情,要懂得珍惜眼前的亲人、朋友。 父亲继续说:孩子你再仔细看看,钉子虽然被你拔掉了,但是钉子留下的钉孔是不是还存在呀,钉孔是永远无法去除掉的。钉孔就好比我们受伤后留下的伤痕。如果我们对身边的人发脾气,就好比是向人的心头钉钉子,拔掉钉子时不仅会留下伤疤,先是会从心脏往外蹿血呀。千万不要做伤人心的事情,再好的疗伤药也要留疤痕的。 孩子被父亲的话震撼了。从此他成了十分孝顺父母、尊重老师、友善待人的好孩子,他的一生都时刻小心的捧着一颗不让受伤、也不伤害他人的心,谨慎而快乐的生活着,同时,他怀着对父亲的敬仰之情,把钉孔的故事留给了他的后人,一直流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2、管理智慧创设激励和竞争机制 兔子理论——激励和竞争机制 《吕氏春秋慎势》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1.梨的轮回 有一个叫桑迪的孩子,父母经常教育他要尊老爱幼。当家人每次买回梨后,父母都要教育桑迪,要把最大最好的梨留给奶奶吃。桑迪领会了父母的意思,每次都会把最大的梨送到奶奶跟前,奶奶笑着夸奖孙子:“桑迪真是个好孩子,奶奶牙不好,你吃吧。”接着,他又会把梨送到爸爸和妈妈面前,他们都有不吃梨的各种理由。最后,经过了一个轮回,梨又回到桑迪手中,于是,桑迪拿着那个最大的梨坐在椅子上独自享受。 一天,爸爸的朋友来家做客,懂事的桑迪马上从装水果的盘子里挑出了一个大梨,送给客人吃。家人见了都非常高兴。那个朋友高兴地说:“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虽说这个朋友不是很喜欢吃梨,但出于对桑迪的尊重,他还是接过了那只梨子。谁知,他刚咬了一口就惹来了麻烦,只见桑迪生气地冲着客人喊:“你怎么这么贪吃呢?太不要脸了!”那位朋友感到很尴尬,咬在嘴里的梨咽也不是,不咽也不是。他脸上露出了迷惑不解的神情,这孩子怎么这样啊! 桑迪恼怒地坐在一旁,不停地盯着客人手中的梨。这最大的梨向来是虚晃一枪,最终会落到他手上,他这次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再说也没遇到过这种事,于是跟客人急眼了。 桑迪的父母自然更是尴尬万分,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于是赶紧向朋友解释,说这大梨向来是谦让一番,最后必定又会回到桑迪的手中。那位朋友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于是赶紧起身告辞。父亲看着朋友离去的身影,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点灯心语】父母不能只教孩子在形式上做出某些动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2.留下思考的时间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大师是在传授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之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总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所获。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述。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是教育领域里的创新。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教育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文献法:文献法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 生物起源论: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关于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学前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湛江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13-2014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A)( A.《母育学校》 B.《世界图解》 C.《爱弥儿》 D.《教育漫话》 2、(A)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A.福禄培尔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奇3、(C)是蒙特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在全部课程中占有突出地位 A.日常生活练习 C.感官教育 4、提出“活教育”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C.陶行知 5、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的特性(D)( A.幼儿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完整个体C.幼儿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B.健康教育 D.劳动教育 B.卢梭 D.陈鹤琴 B.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D.幼儿的发展必须听从成人的安排

6、师幼互动的首要特征是( A )。 A. 教育性 B. 平等性 C.差异性 D.情感性 7、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是 (B ) 。 A. 上课 B. 游戏 C.作业 D.户外活动 8、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 A ) A.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B. 开发智力 C. 培养创造力 D.发展幼儿情商 9、下面哪一部(A )是卢梭的著作。 A. 《爱弥儿》 B. 《林哈德和葛笃 德》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10、“儿童中心说”是(B )提出来的。 A. 蒙特梭利 B. 杜威 C. 卢梭 D.洛克 11、下面那个不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D )。 A. 基础性 B. 生活性 C.游戏性 D.安全性 12、幼儿园生态环境设计的核心是( A )。 A. 童趣性 B. 动态性 C.育人性 D.创造性 13、幼儿体育的内容不包括( D )。 14、学前阶段美育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 A. 美学的知识 C.表现美的技能 1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不包括( D )。 A.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B.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于安全教育 C.幼儿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治疗法 D.文明习惯和基本的行为规范教育 B. 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D. 审美动机

魏书生的几个教育故事

魏书生的几个教育故事 一、找优点 张天是个违纪大王,以前的老师都让他烦透了。面对这样的坏主儿,魏老师该怎么治呢这天班会课,魏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找优点”。第二天,本子交上来后,魏老师一查,果然没有张天的。魏老师把张天请到办公室,问:“张天啊,你乍没交本子呢?” 张天没有吱声。“怎么,忘记找了?”张天挠了挠头说:“老师,我没有优点。”“怎么没有优点?我已经看出你有好几个优点了。”魏老师笑着说。“老师,我真没有优点,全是缺点。”张天把头低了下来。魏老师摸了摸张天的头,说:“那这样吧,你回去再找找,明天来告诉我。”第三天,张天如约来到魏老师办公室。他不好意思的对魏老师说:“老师,我找到了,可只有一个——我心眼好。”“心眼好,这是很大的优点啊。”魏老师高兴地说,“而且,你不止心眼好,你能遵照老师的吩咐,回去认真找了,这不也是优点么?还有,你非常诚实,有一说一,这也是优点。还有……”魏老师连着帮张天找了好几个优点。“老师,”张天脸有点红,“我没有你说的那么多优点。”听到这里,魏老师话锋一转,严肃地说:“张天啊,你只有七八个优点,不像有些同学有几十个优点,他们随便丢掉一个优点没关系,可你丢不起啊。优点越少就越要珍惜,你说是不是?”张天懂事地点点头。自此以后,张天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渐渐地,他的优点越来越多,而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点点升起来了。期末考试,张天门门功课都及格了。魏老师教的语文,他竟然考了80多分。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魏老师可谓深谙其中真谛。对于像张天这样的后进生,魏老师没有排斥,更没有放弃,而是戴上了“放大镜”,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这些闪光点。魏老师用激励唤起张天们的自信,用自信来促进他们的成长。 《学记》中有句话:“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最难的是怎样去转化后进生,让这些后进生也能慢慢地前行。这就需要老师们要学会“长其善”,如此方能“救其失”。那么,老师们该怎么做才能“长其善”呢?我想,首要的是走近他们,喜欢他们,做他们的朋友;然后尽力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感和成就感。孔雀再美,可转过身,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它肮脏的屁股;仙人掌虽然多刺,可只要给它养料和时间,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儿。 让我们记住魏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任何一个后进生,也是一个宏大的世界。” 二、“懒”老师 这是魏老师应邀去某校上一节公开课。魏老师接过学校送来的语文课本时,似乎还闻到了一股油墨香。新的教材,面对的又是新的学生,这节课,魏老师会怎么上呢?轻轻地推开教师门,魏老师带着微笑走上了讲台。他先跟同学们唠嗑,熟悉过后,他说:“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7页,我们来学课文。”下面传来一片“沙沙”的翻书声。“对照以往的课文学习,大家琢磨一下,这篇课文有哪些是需要我们掌握的?”下面的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说出了口。魏老师把学生们提到的学习要求略一梳理,然后一一写在黑板上。写好后,他说:

教育学生最励志的六个个小故事

教育孩子的六个个小故事 1、土拨鼠哪去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为痴迷于电脑、电视、小说等往往放松了学业,忘记了最初的追求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给他们叫这样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了一只白色的兔子,兔子飞快的向前奔跑,三只猎狗围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颗大树。兔子在树上,仓惶中没有站稳,一下子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了。 故事讲完后,教师要问学生:“这个故事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 “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直到学生找不出问题了,教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趁学生思考之际,教师由此引发话题教育学生:“土拨鼠,猎狗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兔子的出现,猎狗改变了目标,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了差,土拨鼠竟在我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标中,我们有时会被风光迷住,有时会被细枝末节打断,有时会被一些琐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顿下来,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从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标。 “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既有奇花异草的诱惑,又有山峦叠嶂的阻挡,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标。” 2、鹅卵石与钻石 “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 这是当老师的所听到的学生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

妨给学生讲这样一个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神出现了,神开始说话了:“你们沿途要多拣拾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后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他们还是各自拣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褡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褡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后悔极了,后悔没有拣拾更多的鹅卵石。 现在我们觉得没用的知识,就像鹅卵石,将来有可能变为无尽的财富。 3、教育学生不要轻视别人 向学生讲一个《老鹰和屎壳郎》的故事,作者是古罗马哲学家里米齐乌斯。 一只老鹰追逐一只兔子,想吃掉他。兔子眼看自己走投无路、孤立无援时,突然看见了一只屎壳郎。兔子求屎壳郎帮帮他,救救他。屎壳郎答应帮助他,保护他。 这时候,老鹰已追到跟前。屎壳郎对他说:“请别伤害兔子一根毫毛,因为他是我的仆人。”可是,屎壳郎看上去那么渺小,老鹰才不把他放在眼里呢。老鹰掐死了兔子,并当着屎壳郎的面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屎壳郎是不会忘记这一耻辱的,他一心在等待着老鹰筑巢。不久,当他发现了老鹰的巢,

教育学名词解释1

教育学名词解释 1. 广义教育---指一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2. 狭义教育---是指专门通过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3. 人的发展---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4. 遗传素质---是指先天继承下来的、与身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5. 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6. 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7. 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的具有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制定教育政策的总依据。 8. 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9.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的教育。 10.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11. 智力因素---是在人们的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 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 12. 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13. 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学校教育活动。 14. 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 15.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16. 教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方法。常采用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不同方式。 17. 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见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班,教师分别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根据统一的教材和要求,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18. 自我教育---指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己教育自己,进行学习和涵养锻炼,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 19. 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和利用各种情感和环境因素,让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感化和熏陶的教育方法。 20. 教育合力---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 21. 观查法---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考察的一种方法。 22. 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谈话、问卷、观察等特定的调查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可靠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达到掌握教育实情、解决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 23. 教育评价---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对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评价,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4. 加权定量评分法---指对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特性或其总体状况进行评分赋值,运用加权求和的公式统计评分结果,以判明其价值的评价方法。 25. 教师的劳动特点——最根本的特点是培育人的劳动。具体包括:劳动对象具有主动性;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方式具有个体性和协作性;劳动时空范围具有连续性和广延性;劳动过程和效果具有周期性和后延性。 26. 教师的任务——贯彻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任务有:教好功课;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等。 27. 教师的政治思想素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勇于坚持真理、不断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现代价值取向和现代人思想素养。 28. 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科学的育人观;正确的学生观;现代的教学观;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29.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热爱教育,忠诚人民教育,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刻苦钻研,虚心求进;团结协作,尊重集体,互勉互进。 30. 教师的知识素养——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比较扎实的教育知识。 31. 教师的能力素养——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深刻的思维能力;周密、精细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力;广泛、活跃的社会交往能力;清晰、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机智的教育应变能力;冷静、沉着的自控能力;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测试题库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测试题库 一、说故事1.三只小猪盖房子2.山羊上当了3.狼和仙鹤的故事4.小马过河 二、儿童歌曲1.《国旗国旗真美丽》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3.《小白船》 三、说"活动" 1.小班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2.大班智力游戏活动《造火车》3.中班绘画活动《汽车多又多》 一、说故事 1.考核目的与要求考核目的:促使学生剖析不断出现的幼儿文学新作品,与幼儿园教学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幼儿文学的改编、续编、扩编、缩编实用方法,完善讲述幼儿故事的基本技能,强化幼儿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和表述能力。 考核要求: (1)使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脱稿讲述。 (2)使用生动的口语讲述,体现出口语表达的亲切、通俗、形象化特点,让听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 述"、"表" 结合,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技巧,把故事中人物的对话、性格、思想感情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4)讲述时,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掌握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停顿;语法正确;体态语自然、得体。 (5)不拘泥于故事原文,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对故事进行改编、续编、扩编或者缩编,但任何改变必须得当,主题不得改变,改变能力亦计入考核成绩。 2.考核方法口语考核为单人面试,当场抽签决定试题。准备时间5 分钟。 3.考核内容 幼儿故事4 篇: (1) 三只小猪盖房子(2) 山羊上当了(3) 狼和仙鹤的故事 ( 4)小马过河 4.考核标准: 本项考核分值为100分,凡获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79 为合格,80--89 为良好,90 分以上为优秀。 1.三只小猪盖房子猪妈妈有三个孩子,一个叫小黑猪,一个叫小白猪,还有一个小花猪。有一天,猪妈妈对小猪说:" 现在,你们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一些本领。你们各自去盖一间房子吧!" 三只小猪问:" 妈妈,用什么东西盖房子呢"猪妈妈说:"稻草、木头、砖都可以盖房子,但是草房没有木房结实,木房没有砖房结实。" 三只小猪高高兴兴走了。走着,走着,看见前面一堆稻草。小黑猪忙说: " 我就用这稻草盖草房吧。" 小白猪和小花猪一起向前走去,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一堆木头。小白猪 连忙说:"我就用这木头盖间木房吧。" 小花猪还是向前走去,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一堆砖头。小花猪高兴地说:" 我就用这砖盖间砖房吧。" 于是,小花猪一块砖一块砖地盖起来。不一会儿,汗出来了,胳膊也酸了,小花猪还不肯歇一下。砖房盖好啦!小花猪乐得直笑。 山后边住着一只大灰狼,它听说来了三只小猪,哈哈大笑说:" 三只小猪来得好,正好让我吃个饱!" 大灰狼来到草房前,叫小黑猪开门。小黑猪不肯开。大灰狼用力撞一下,草房就倒了。小黑猪急忙逃出草房,边跑边喊:" 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木房里的小白猪听见了,连忙打开门,让小黑猪进来,又把门紧紧地关上。 大灰狼来到木房前,叫小白猪开门。小白猪不肯开。大灰狼用力撞一下,小木房摇一摇。大灰狼又用力撞了一下,木房就倒了,小黑猪、小白猪急忙逃出木房,边跑边喊:" 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 砖房里的小花猪听了,连忙打开门,让小黑猪和小白猪进来,又紧紧地把门关上。 大灰狼来到砖房前,叫小花猪开门。小花猪不肯开。大灰狼用力撞一下,砖房一动也不动,又撞一下,砖

教育学中的18个小故事.docx

教育学中的十八个小故事 1、土拨鼠哪去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为痴迷于电脑、电视、小说等往往放松了学业,忘记了最初的追求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给他们叫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了一只白色的兔子,兔子飞快的向前奔跑,三只猎狗围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颗大树。兔子在树上,仓惶中没有站稳,一下子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了。 故事讲完后,教师要问学生:“这个故事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 “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直到学生找不出问题了,教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趁学生思考之际,教师由此引发话题教育学生:“土拨鼠,猎狗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兔子的出现,猎狗改变了目标,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了差,土拨鼠竟在我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标中,我们有时会被风光迷住,有时会被细枝末节打断,有时会被一些琐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顿下来,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从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标。 “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既有奇花异草的诱惑,又有山峦叠嶂的阻挡,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标。” 2、鹅卵石与钻石 “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 这是当老师的所听到的学生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给学生讲这样一个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神出现了,神开始说话了:“你们沿途要多拣拾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后悔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