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成都二、三诊语文作文范文

2016年成都二、三诊语文作文范文

2016年成都二、三诊语文作文范文
2016年成都二、三诊语文作文范文

★模拟考试作文回顾

2016年成都二诊作文分析及范文

【原题回放】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5年5月1曰,《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自此,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大部分人对导盲犬乘车表示理解,但也有人表示担忧,比如车厢内有小孩,见狗就哭怎么办?车厢环境密闭,导致过敏人群感染怎么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

材料有三层含义:《条例》正式实施,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对此有两种情形,理解者和担忧者。

因为是政府令,我们必须理解、支持、执行,这是讨论问题的前提,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理解者也不是讨论的重点,讨论的重点是担忧者。因为材料用了一个“但”字,显然语意在后边。担忧什么?材料用了两个“怎么办?”,作文时必须给予回答。这是命题意图,也是写作的重点。而分析“健全的人还不愿意让步”原因,显然,没有抓住命题意图和写作重点。

其核心应是导盲犬乘车利弊及其解决。题意是让你“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和方案”,消除有的人的担忧。

权衡什么?就导盲犬乘车的利弊进行权衡,就视力残障者利益与健康人利益进行权衡。权衡点就是公共卫生、人权、和谐社会、社会公德、关心弱势群体等等。权衡的目的就是解决矛盾,消除担忧。

“担忧”是“发愁;忧虑”的意思。具体说,担忧是要坐车,怕小孩被狗吓哭、怕被感染,没有办法躲避而忧愁担心。是“健全的人还不愿意让步”吗?什么是“让步”?让步是“在争执中部分地或全部地放弃自己的意见或利益”。作者把“担忧”理解成“让步”,是不是有点过重了呢?担忧是担心、发愁,没有主意或办法,让步是放弃意见或利益。一个侧重心理,一个是实际行动。语义是不同的。

【考场作文】

犬与人同,共享尊重

不久之前,北京新颁布的地铁安全条例允许视力残障人士携导盲犬进站乘车。这一新政的出台立即引发了人们热议。

在我看来,新条例的实施有着对盲人的温情体谅,更有社会对生命平等的认真诠释。我们应心怀尊重,为导盲犬让一步,为盲人让一步。

新政一改过去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出现宠物的严令,为携犬乘车的盲人放行,给盲人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由此,我们社会对残障人士合法权益的保障和平等地位的维护可谓又迈进了一步。

有人说盲人携犬乘地铁会影响人们正常乘车。的确,小孩可能因害怕导盲犬而哭闹,过敏者可能因狗毛感到不适,地铁中原本的平静可能被进站的盲人打破······

可这些问题真的已经严重到让人们抵制盲人携犬乘车的地步了吗?

非也。导盲犬之所以被委以“导盲”重任,正因为其训练有素,可为盲人引路护航;而且它们无不是温柔友好,不会给人带来威胁。受惊的小孩应由大人安抚,同时大人也应及时告知孩子导盲犬的重要性,引导其尊重工作犬、尊重盲人。

再者,过敏人士也无需多虑。一只干净整洁的导盲犬并不大可能会给人带来多么的不适。更多的时候只是人们心理作用作祟。我们不妨退让一步,给他们一些平等的尊重。

事实上,盲人的出现不会破坏地铁的秩序。相反,这其实是对社会平等观念的考验。

盲人也是人,也有自由出行的权利。他们克服了对黑暗和未知的恐惧,脱离了亲友的陪伴,独自带着导盲犬穿梭人群,乘坐地铁,这本身就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勇气。我们怎能因为他们的拐杖是一只狗,就要剥夺他们享受平等的权利呢?

允许盲人带导盲犬乘地铁,可以让原本有些冷漠的地铁充满关爱他人的温情,是向人们尘封的心灵洒下的一缕阳光,是点亮社会尊重平等的一只蜡烛。

们不应排斥携犬出现的盲人,不应该排斥政府为维护公民权益、逐步实现社会平等所做出的每一点努力。

给导盲犬一分宽容,给盲人一分尊重,为构建平等和谐社会出自己的一分薄力。

关照特殊人群亦不当损害公众利益

北京新规:视障者可携导盲犬乘车。此举方实施,即引众说纷纭。晓言视障人本属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则以宽容待之,而此新规反应出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照,当大力推广。此种观点,不在少数,以我看来,其实仅就其一面而论之,有失偏颇。此新规之实质,即对特殊人群的关照,而关照特殊人群不当损害公众利益。

首先,公车本是公共场所,导盲犬纵使再通人性,也是犬类,要求导盲犬遵守公共秩序,无疑对牛弹琴,导盲犬既无法遵守秩序,加之主人本是盲人,无法监管,倘若此犬一时兽性发作,造成损害无法估量。更何况是在车中,本就是狭小的空间,人们几乎无处可躲。若此种况概率小,退一步讲,导盲犬随意乱窜,大吠,亦是对公共秩序的破坏,对他人的干扰。故破坏公共秩序,形成安全隐患,是其不利之一。

其次,公车上不能带宠物是公共契约,人皆遵之,而如今为了关照特殊人群,官方违反此契约,对原有规则的破坏,是对公众利益的最大损害。而若开此先例,难保没其他人借机钻空子,以图一时方便,或者找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要求带宠物乘车,进餐厅,坐地铁,岂非也当答应,而不久之后公车即成宠物店了。故违反公共契约,是其不利之二。

故破坏公共秩序,违反公共契约,皆是此新规定对公众利益的损害。而此种关照对于特殊人群亦有不利之处。

在此之前,视障者仅在公路上行走,所受到的关注较少,而若可以携导盲犬乘车之后,直接出现在公众面前,而此时其导盲犬所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必将引起公众的反感。亦即视障人士将会受到公众的反感,此亦终会导致人们对视障人士的关心减少,其实是对特殊人群的损害。

而北京市立此规定的初衷,大概认为会便于视障者出行。然而此种优点并不成立,视障者上公车耗时长,且公车若人一多,视障者极有可能受到伤害。而此举增加了视障者在公车上行动的时间,势必增加其遭遇交通事故的风险,造成交通拥堵的可能。

一言弊之,此新规不可取。从公众角度看,破坏公共秩序,违反公共契约;从特殊人群看,损害其形象,带来安全隐患。特殊人群的确应得到关照,但这种关照需要实际操作性,更不当建立在对公众利益的损害之上。

2016年成都三诊作文分析及范文

【原题回放】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

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

一、审题

1、“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可见此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

2、“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这段话是材料的核心,命题人通过格拉芙曼之口给考生一个观点,“太强调竞争”中一个“太”可以看出人家对咱们这种“中国式”竞争不以为然;随后命题人又通过两个连续的反问句表示赞同这这种竞争。可见,材料中包含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不赞同竞争、赞同竞争;

3、立意可从赞成、反对两个角度去写,无论选择哪个角度都必须分析利弊,讲清为什么赞成或反对。正反对比论证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然后从“怎么做”的角度自然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问题

1、我校还有不少学生按传统材料作文去写;

2、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没有完全掌握。

三、解决

1、理清特征,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的写法;

2、整理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多见多写。

【考场作文】

不争的智慧

“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如是说。我对此深以为然。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所谓竞争其实质就是浮躁的攀比,盲目的追风。与其那样,还不如不争,坚守本真,做最好的自己,努力促进生命成长与自我实现。

流水不争,恒自流长。冬梅不与百花争妍,风雪之中暗自流芳。

非说不争,社会需要竞争,各个行业才能互相促进,百花齐放。但是,做人做事,更需坚持自我,不改变初心,专注于事,不争虚荣。(提出问题,提出观点<以上三段>)

中国竞争之风盛行,然本应清纯的竞争之风,似乎夹了些污浊之气。家长们不顾孩子喜爱,从幼儿园开始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生怕孩子落在了起跑线后。如此竞争,不仅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也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如此竞争,又怎能促进生命的自觉和成长?盲目的竞争,只会伤害孩子!。

贪官污吏,争钱财,争名利;研究学术之人,争关注,争名气。老辈科学家曾经感慨:“年轻学者肯坐冷板凳的人太少啊。”原本竞争应是一条相互牵连的绳子,彼此互相拉动着前进,攀越的是学术的巅峰;然而如今有些竞争,却成了名与利的笼子,人们在名利的笼子里互相争夺,在探索学术的路上脚步却被笼子禁锢了。这样的竞争需要摒弃。(分析问题<以上两段>:这一现象存在的危害——压抑天性,把人禁锢进名利的笼子里)

做人做事,需要不争的智慧,不争才能真正促进生命的自我实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缘于她专注做事,不争虚名的精神。她并不是为了这项荣耀而去钻研青蒿素。她是与疾病斗争,与时间竞争。哈珀李写下一部轰动世界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却在她最当红时,退出该文坛,过着隐居生活,不与世争名争利。然而,几十年过去,她的名字依然铭记在我们心中。(解决问题:做人做事,需要不争)

难道争做第一真的有那么重要?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第一”只是一个虚名,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虚荣心。竞争带来的名与利,就像一个虚幻的梦境,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然而它对社会、对人类并无实质上的益处,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充实。

若只是为了“第一”去竞争,为了“名利”去竞争,那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竞争,是和过去的自己竞争,让自己变得更好;是友好竞争,与他在专业上互相进步。做人做事,更需不争,在竞争之风中坚持自我,不改初心,在竞争中做到“不争”。

不争而争,无为而为

生命是旅行,而不是一场喧嚣的追逐。

——题记

钢琴大师格拉英曼的一席话引人深省。的确,在现今社会,中国人太强调竞争,事事都渴望夺冠,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然则就在中流击水,冲波逆折的竞争中,我们失去了初心。(提出问题:摆现象——盲目竞争)当奔流的江河卷起千堆雪,试与沧海比惊涛,不如做一条蜿蜒的小溪,在淙淙潺潺的流淌中觅得一份清幽;当璀璨的星子焕发夺目光彩相比耀眼之时,不如做一轮高挂树梢的明月,在柔和皎洁的月光中映下池中清丽倒影;当所有人逆流而上勇争桂冠之时,不如停下匆忙的脚步,矫首看天际晚霞,让生命诗意栖居。(提出观点)

在科学界的正当竞争往往能促使科学史的不断向前推进,而在生活中的一些竞争往往是变了味的恶性攀比。还记得前不久欲申请吉尼斯记录的最大分量的扬州炒饭,最后沦为猪食。诸如此类的打着勇于竞争的旗号的作法比比皆是。这些竞争毫无意味,只不过是一场哗众取宠的闹剧罢了,徒增笑料!这样的竞争我实在不敢苟同。

竞争的意义在于不断地从失败中、对比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与对手达到共赢的最终目的。而今,世人皆争第一,少了理智,添了浮躁,少了冷静,多了功利。这样的竞争叫人如何去争?(分析问题<以上两个段落>:这一现象的实质——变了味的恶性攀比)

记得道家之说——无为,不争。庄周宁愿做拖着尾巴钻进泥土的乌龟,也不愿居高位受人供奉;介子推居深山采薇而食也不愿居庙堂之高与群臣勾心斗角地“竞争”。因为脱离了竞争的禁锢,挣脱了竞争的急火攻心,灵魂才能如蝴蝶般翩跹,如云朵般飘逸。如果万事都想凌驾于万人之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那么生命便会变成一场毫无意义的仓促的追逐。哪里还有心思去赏生命中花落磐石,鱼跃碧溪?

代代相传下来百年老店往往都深谙一个道理:守住自己的特色,不忘初心。不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的恶性竞争,而是脚踏实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如此在深巷中也能名闻天下,使顾客纷至沓来。

在纷繁匆忙的尘世中,每一个人都不妨放慢一下脚步,与其轻舟如飞不如倚窗赏荷;与其登峰逐日,不如等待一场日落;与其在人生的跑道上挥汗如雨,盲目追逐,不如保持自己稳健的脚步,潇洒的留下最美的生命姿态。(解决问题<以上3个段落>:无为不争;守住自己的特色,不忘初心)

停下盲目攀比之风,为纷繁竞争的社会吹一阵清新之风,让生命在光风霁月中静静成长,让灵魂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语文

2018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三诊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 识更多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形成人类 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 的文化理念。。 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 场面;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但那时的原始初民 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 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此后由 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 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画绩之事杂五色。”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 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 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 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自此开始, 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 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白虎通》曰:“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到了春秋时期,“正色”与“间色”的色彩观念进一步强化和扩散。《礼记·玉藻》记载道:“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入公门。”自此,五行、五色的观念和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等各领域,并不断在华夏历史 的沉淀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使色彩的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塑造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 特的民族色彩审美观。

2016年成都一诊化学及答案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本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 16 Zn- 65 1.下列有关物质应用正确的是 A.氯气、明矾净水原理相同 B.过氧化钠、活性炭均可用于呼吸面具 C.硅胶和铁粉均可用于食品的防氧化 D.甲烷的氯代物均可作防火材料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况下,1molC6 H12 06含氧原子数为6NA B.0. 1moICl2与足量水充分混合,转移电子数为0.1NA C.25℃,pH=13的Ba(OH)2溶液含有OH-数目为0.2NA D.22.4L N2和NH3混合气体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3NA

3.已知某药物具有抗痉挛作用,制备该药物其中一步反应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中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是羧基 B.生活中b可作燃料和溶剂 C.c极易溶于水 D.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位于第三周期ⅥA族 B.元素最高正价:Z>Y>X c.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W>Y>X D.工业上催化氧化Y的氢化物可用于制备其含氧酸 5.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有关分析一定不正确的是

6.溶液X中含有右表离子中的某5种,且其浓度均为 0. 1mol/L(不考虑水的电离与离子水解)。向X溶液 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经分析反应前后 阴离子种类没有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溶液中不可能含有HC03-或CO32- B.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 +NO3-+4H+=3Fe3++NO+2H2O C.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一定含Mg2+ D.X溶液中一定含3种阳离子、2种阴离子 7.常温下,向20mL的某稀H2S04溶液中滴 入0. 1mol/L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氢离子 浓度随滴人氨水体积变化如图。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A.稀硫酸的浓度为0.1mol/L

2018成都二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都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②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③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④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⑤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⑥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⑦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法》,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整体性。 B.比较文明研究讲究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C.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心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文章阐释了比较文明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比了微观比较的两个范畴。

2021年1月15日四川省高2021届绵阳二诊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绵阳市高中2018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A“地位卓然”错;B“保存意义大于传播价值”错;C“这样的目的是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获利”错) 2.C(“着重强调官方传播对诗歌传播的影响”错,“论及”不当) 3.B(“文学作品就不能发挥文化价值”错) 4.B(接种剂量大是灭活疫苗的缺点) 5.B(“5条技术线路的疫苗……均有序地开展了三期临床试验”错。) 6. ①研发团队优秀:科研人员奋力攻关,高效研发疫苗; ②研发政策灵活: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既重速度,又保质量; ③研发成果共享:保持研究的开放性,共享成果,同时强化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④企业深度参与:如国药集团等企业积极参与疫苗的研发和国际交流。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7. C(“对兆海不要轻敌的提醒”错。) 8.①轻视、调侃:以为鹿兆海附庸风雅,求取字画以消遣,所以内心轻视。 ②羞愧、自责:知晓实情,听闻鹿兆海将赴前线,因误会其求字动机而感到羞愧、自责。 ③严肃、敬佩:为关中可保,而心生感动,对鹿兆海心生敬意,郑重题写“白鹿精魂”。 (每点2分) 9. ①对兆海品质的肯定。“白鹿精魂”指白鹿原不屈的精神品格,以此四字送予兆海,是对其行为的肯定。 ②对抗敌行为的劝勉。在家国危亡之际,兆海即将奔赴关中的最后一道屏障,以此勉励兆海杀敌报国。 ③寄托报国之志。朱先生作为文化人有心报国却力有不逮,唯有以题字来寄托他赤子之心和忧国之情。 (每点2分) 10. B 11.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字也为此义”,错) 12. C (“军粮朽坏的事情又被其揭发”错) 13.(1)台官责问他,(苏弁)仍欺骗说:“我自己已经告诉宰相了,请依照旧制。” (划横线处各1分,大意1分) (2)(朕)怜悯他年老,加以患病,应该让他从所在之地返回,听任他回到自己的家中。 (划横线处各1分,大意1分) 14. C(“嘲笑那些仍眯着眼睛在路上行走的人”错) 15. ①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之情:现实社会尘土满天、难得清明,自己却无力改变的无奈; ②对超然生活的向往之情:对社会环境不满又无奈,认为只有处于“江湖”才能解脱; ③对进退两难的迷茫之情:社会现实是“尘土漫天”,江湖可能有“大风大浪”,发现无论处于何处都难以真正的超然。 (每点2分) 16.(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与原文不符,不给分)

成都市2020年二诊语文试题

成都市2017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以前的中国和宋以后的中国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从“贵族一士族”社会,变成了平民社会。 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场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直至唐代,门阀观念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宋代谚语)。下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火箭式升入最高层,“骤得富贵"。 富家大族的传递因此变得极为困难,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富不过三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郑樵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通志-氏族略》)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开始融合,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这一切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天翻地覆,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特别是五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易位。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崩离析,原来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 第二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的成熟。虽然科举发明于隋,实行于唐,但科举在隋唐两代都没能成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况且隋唐两代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上层社会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中举者也都是士族,因此,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而到了宋代,科举制才真正成为入仕的最主要渠道。宋朝皇帝们的制度设计,是使全社会通过文字而不是刀枪进行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其他功名利禄之途关闭,只留下科举这一扇门。他们不仅废除了唐代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而且打破了唐代科举考试的门第限制,让所有人都能走进考场。在宋代,只要不是残疾之人,皆可应举,甚至以屠牛为业者,也能赴试。对于那些拿不起路费的穷人家孩子,国家还给他们应试补贴。 从上古到中古,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即使是最开明的唐代也是如此。然而有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宋太祖于乾德三年颁布诏令废除夜禁,里坊制也名存实亡。宋代城镇里面基本可以随处开设商铺,因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商业街,小商贩也可在各处叫卖,城市景观较以前

2017届绵阳二诊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新课标卷)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7年1月5日9:00--11: 30】 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一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_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顺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于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 《中庸》中有子路问?强?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道。一个人自信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他也可以不计较偶然的横暴。?谦卑柔逊之中含有一种坚忍的信心,所以可说是一种君子之强。但柔道也有流弊,过度的柔逊恭顺,就成了懦弱者的百依百顺,没有独立的是非好恶之心了。这种人就成了孔子最痛恨的?乡原?:只能柔而不能刚;只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阉然媚于世?,而不能有踽踽凉凉的特立独行。 孔子从柔道的儒风里出来,要人?柔而能刚?,?恭而有礼?,要?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中庸》说的?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这才是孔子要提倡的那种弘毅的新儒行。 (选自胡适<说儒》,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灭殷之后,殷儒就成了亡国遗民,他们柔顺是为了取容于新的朝代。

成都市2016年度级一诊语文试题及标准答案(整理汇编)

成都市2016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美好生活”是一种生活,要正确理解“美好生活”,首先需要正确理解“生活”。一般来说,生活是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是人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既指人当下的生活,也包括人整个一生的全部生活。因此,生活即人生,美好生活既指当下生活美好,也指一辈子生活美好,即美好人生。这就是中国古典“五福”幸福观所表达的意思。 人的生活受家庭、社会等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但其状况更直接取决于生活者自己的主观条件。影响生活状况的主观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而其集中体现就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人性察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作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它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格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人生活得好坏来说至关重要。有好的人格才会有好的作为,有好的作为才有高品格的生活,而这种高品格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的美好生活。 人格由观念、知识、能力、品质等主要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表现为一个人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的总体个性特征和完整精神面貌。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环境、教育、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性现实化的结果。人格是判断一个人及其生活的内在根据,而判断的标准则是人格对人性实现的程度。人性包括人谋求存在、生存、生存得好、生存得更好的各种潜在规定性,是由这些潜在规定性构成的复杂而统一的整体,而谋求存在得更好则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即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个人身上体现为各种不尽相同的潜质。由这些潜质构成的整体就是具体的人性。人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人性虽然是潜在的,但可以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人格的形成意味着人的成熟,人格的发挥则是人的生活,而人格本身是人性的现实化。因此,人的生命过程实际上有三个层次:作为人整个现实生命过程的人生,作为个人综合规定性的人格,以及现实化为人格的人性。人生一人格一人性,这是人从表层到深层的结构,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在这个结构中,人格是关键性因素。动物生存的模式是需要一行为一满足,而在人这里,在需要与行为之间增加了人格这个十分复杂的环节,并在满足之后还增加了一个享受的环节。因而人生存的模式就成为需要一人格一行为一满足一享受。人格的形成不仅表明人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也表明人具有了人的根本规定性(自为性)和本质规定性(社会性)。人格这个层次的逐渐形成体现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它是文明进化的积极结果,有利于人更好地生存发展。人格是人性与人生之间的枢纽,经过这一枢纽,人性得以实现的

成都市2020届(2017级)一诊语文试题

成都市2017级(2020届)高三一诊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服分明的团体。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而在我们中国“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图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这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不同,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愈推愈簿。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平住的人是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在乡土社会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縮能力。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从已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五伦是天下之达道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譬如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在差序格局中,社会美系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家庭与西洋家庭的结构不同在于中国家庭的人员界限不分明,可以伸缩。 B.中国家庭的亲属关系是通过生育和婚姻所发生的可包括无数人的社会关系 C.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自我主义的区别在于个人是否在团体中,是否平等。 D.“伦”就是一个人和与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亲缘和地缘两方面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就是差序格局B.“一捆柴”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都是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帮助论证C.文中儒家经典《礼记》中所讲的“十伦”,正是“差序格局”的具体表现D.文中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比较了西方社会结构和中国社会结构的不同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19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A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A卷第Ⅱ卷及B卷为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长髯.(rán)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yǒu)黑脸庞,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B.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nàn)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zhāi)句,而应推敲细思。 C.在那亘.(gèn)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pēn)涌着血液一样。 D.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zhū)两悉称.(chēng),丝亳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2.下列词语中,设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屏障字帖大庭广众珊珊来迟 B.海鸥契约风云变幻分崩离析 C.服侍掂记恍然大悟煞有介事 D.枯燥徘徊正经危坐骇人听闻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说的一项是() A.安史之乱后,诗圣杜甫辗转到了成都,尽管当时住的草堂非常简易,却总算让长期颠沛流离 ....的生活得到了些许的安顿. B.当你老了,行将就木 ....,你是否还在念叨着那些曾经想尝试做却最终没有做的事? C.作为一名文艺委员,她经常在班上哗.众取宠 ...,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班会活动,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D.阅读文章,需要从整体出发,甚至还需要考虑到作者、背景等因素,切不可断章取义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英雄的尊重,体现了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 B.全国多个省市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也引入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C.成都在全国首创性提出“城市机会清单”,是为了推动产业扶持、企业发展从“给优惠”向“给机会”的转变。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高考备考资料_四川省绵阳市2015届高三二诊语文试题 含解析(整理精校版)

四川省绵阳市2015届高三二诊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2015届高三二诊语文试题含解析 第1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愠色(yùn) 轧钢(zhá) 一抹脸(mā) 惩前毖后(chéng) B.蠹虫(dù) 商埠(bù) 歼灭战(jiān) 无从着力(zháo) C.庇佑(pì) 胚芽(pēi) 太阳穴(xué) 万象更新(gēng) D.蹿红(cuān) 按捺(nài) 青枫浦(pǔ) 年高德劭(zhā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字音题考核的重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勤查字典,分类整理记忆,并且要注意反复记忆。 B.无从着力zhuó C.庇佑bì D.按捺nà 年高德劭shào。 考点:字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遴选路游器和衷共济恰如其份 B.淬炼乞巧节促不及防聚讼纷纭 C.部署综合征沉冤得雪嘉言懿行 D.箴默满堂彩置若罔闻秀外慧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路由器恰如其分 B.猝不及防 D.缄默 考点:字形。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省城市空气质量评价一把尺子量到底,21个排名城市均按新标准监测,因此空气质量排名能更准确地反映各城市空气治理的差异。 B.高仓健在中国走红多少有些因缘际会,因文革的混乱,人们对正义和安全感有着普遍的需求,高仓健坚毅硬朗的形象自然被人们接受。 C.塞拉利昂洛科港的‘切被埃博拉病毒改变,恐怖与焦虑成了这里的主旋律,工厂停产,学校关门,诊所瘫痪,当地人的生活受到限制。 D.潜逃境外十余年的犯罪嫌疑人张某在看守所里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虽然多年来一直没有勇气自首,但早就有服法的准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义词辨析和根据语境,填选诗句。完成该类题,做好以下几步:①反复阅读语境,明确句意(谁,什么,是褒是贬,要突出什么)和词语意义;②凭语感,筛选出易分辨的选项;③运用多种方法仔细辨析熟语运用是否正确;④依据题意选出答案。 A.一把尺子量到底:比喻严格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衡量; B.因缘际会:因为有缘份的关系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相会; C.主旋律:比喻基本的观点、主要的精神,一般用来指文艺作品的主要精神或基调; D.服法:认罪。。 考点:词语(包括熟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选拔干部的过程中,个别地方简单地将学历等同能力,过度强调年轻化、知识化,缺乏对干部人选的综合考量,这助长了领导干部“学术镀金”的动力。 B.教育部将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要求签订校园诚信承诺书,涵盖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内容,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依据。

2016届成都市一诊英语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英语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选择题)l至8页,第Ⅱ卷(非选择题)9至10页,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10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At what time will the party begin? A. 6:30. B. 6:50. C. 7:00. 2.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Their friend John. B. A radio program. C. A weekend trip. 3.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A. Go shopping. B.Catch a train. C.See the man off.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bookstore. B. In a library. C. In a classroom. 5. Why did the man apologize? A. Because he made a late delivery. B. Because he went to the wrong place. C. Because he couldn?t take the cake back.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the man?s request? A. Acceptable. B. Sad. C. Unhappy. 7. What does the man do? A. He is a student. B. He is a teacher. C. He is a driver.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How did the woman find the meal? A. A bit disappointing. B. Quite satisfactory. C. Just so so. 9. What was the 10% on the bill paid for? A. The service. B. The coffee. C. The dishes. 听第8段材,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y is the man at the shop? A. To order an i-phone for his wife. B. To get an i-phone changed. C. To have an i-phone repaired. 11. What color does the man?s wife like? A. Pink. B. Black. C. Orange.

2018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o(9分,每小题3分) 神话是作为文化基因而存在的。比如构成我们国名的两个汉字,“中”和“国”,均出于神话想象,华夏先民把大地想象成四方形,四边之外有海环绕(所谓“四海五洲”),而自认为是大地上的中央之国(九州或神州)。这是典型的神话宇宙观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神话遗产,是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 我们可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视角来审视神话系统。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即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这一套文字叙事,是小传统;而先于和外于文字记录的传统,即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和与书写传统并行的口传文化传统,可以称为大传统,比如考古学上随处可见的崇拜玉、巨石、金属(青铜、黄金等)的文化等。大传统铸塑而成的文化基因和模式,成为小传统发生的母胎,对小传统必然形成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在大传统的文化整合研究中,我们必须关注文化中最具有“文本”意义的方面,即先于文字而存在的象征符号体系。这是一种非文字符号体系,比如,在金属冶炼技术所支持的青铜时代到来以前,中国本土呈现的最有力的特有符号是玉礼器系统。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几乎覆盖中国版图的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样的动力因素,能够持久不断地支持这样一种极长时间的、广大距离空间的文化传播运行呢?“神话观念决定论”的提出,为此找到了理论解说。先民认为玉代表天,代表神,代表永生不死。玉的神话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 “神话中国”指按照“天人合一”的神话式感知方式与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从初民的神话想象,到先秦的文化典籍,从老子孔子开启的儒道思想,到屈原曹雪芹的再造神话与原型叙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圣人贤君明主、民间崇尚的巫神怪傩等,其中所隐舍的思维潜意识,以及礼仪性行为密码,都是“神话中国”的对象。从各地的孔庙,到家家户户的灶神、门神和祖灵牌位,皆体现着“神话中国’’的无处不在。 在中国文化中,以“天人关系”为核心、以“天人和谐”为最高追求的理念始终没有动摇。这是中国神话不同于西方神话的最重要特点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神话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解释了过去和现在,而且在某种意义也预示着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梳理神话中国,不是揭示单个作品的神话性,也不仅仅是将局限在民间文学范畴的神话研究与出土文献、考古 图像相结合,最终是要寻求中国神话所特有的一种内在价值观和宇宙观,它们是传统文化的原 型编码。 (选自《重新解读中国神话: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传统中,小传统是指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大传统是指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 B.从大传统的角度研究中国神话系统,必须关注文化典籍中最具“文本”意义的象征符号体系。 C.“神话中国”无处不在,其对象包括神话想象、文化典籍、思维潜意识、礼仪性行为密码等。 D.中国神话以“天人关系”为核心,以“天人和谐”为最高追求,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根据神话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神话遗产是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解释了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含义,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C.文章第三段以玉器为例,是为论证“玉的神话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的观点。 D.文章尾段论及中国神话的特点,指出梳理神话中国的最终目的是寻找传统文化的原型编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产生崇拜玉、巨石、金属的文化,就必然不会出现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文字叙事。 B.青铜礼器系统在玉礼器系统之后的出现,说明文化的象征符号体系也与人类的技术发展有关。 C.玉器能够在极长时间、极大范围内盛行,是因为在先民神话观念中,玉代表天、神、永生不死。 D.阅读《三国演义》会油然生起对刘备的敬仰和怀念,其中的思维潜意识是“神话中国”的对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16成都一诊英语真题及答案(word版)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英语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选择题)1至8页,第Ⅱ卷(非选择题)9至10页,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10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问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At what time will the party begin? A. 6:30. B. 6:50. C. 7:00 2.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Their friend John. B. A radio program. C. A weekend trip. 3.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A. Go shopping B. Catch a train. C. See the man off.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bookstore. B. In a library. C. In a classroom. 5. Why did the man apologize? A. Because he made a late delivery. B. Because he went the wrong place. C. Because he couldn't take the cake back.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问。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2016成都一诊数学理科

22 n S S =++1+=n n ?n k ≤ 0,0==n S k 输入 开始 结束 S 输出 是 否 成都市高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数学试题(理科)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2)0}A x x x =∈+-≤Z ,{|22}B x x =-<<,则A B =I (A ){|12}x x -≤< (B ){1,0,1}- (C ){0,1,2} (D ){1,1}- 2.在ABC ?中,“4 A π = ”是“2cos 2A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如图为一个半球挖去一个圆锥后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剩余部分与挖去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A )3:1 (B )2:1 (C )1:1 (D )1:2 4.设14 7()9a -=,1 59()7b =,27log 9 c =,则a , b , c 的大小顺序是 (A )b a c << (B )c a b << (C )c b a << (D )b c a << 5.已知n m ,为空间中两条不同的直线,βα,为空间中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 的是 (A )若βα//,//m m ,则βα// (B )若,m m n α⊥⊥,则//n α (C )若n m m //,//α,则α//n (D )若βα//,m m ⊥,则βα⊥ 6.执行如图所示程序框图,若使输出的结果不大于50,则输入的整数k 的最大值为 (A )4 (B )5 (C )6 (D )7 7.已知菱形ABCD 边长为2,3 B π ∠=,点P 满足AP AB λ=u u u r u u u r , λ∈R .若3BD CP ?=-u u u r u u u r ,则λ的值为 (A ) 1 2 (B )1 2- (C )1 3 (D ) 1 3 - 4 正视图侧视图 俯视图

四川省成都市2017级高三三诊语文试题(解析版)

成都市2017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 第1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哪怕是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之时,《朗读者》、《见字如面》以其真诚与直达心灵的表达方式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一股清流。 在中国的电视市场上,情感类节目一直是广受欢迎的宠儿。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朗读者》类节目的出现,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并不为奇。《朗读者》更像是用朗读串连着的人物访谈。在每期的节目之中,有大量的访谈时间,真正用于朗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并不多,而正是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讲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 《朗读者》的成功被外界解读成“出乎意料”,因为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但在此前与泛娱乐节目的同台竞争中,人文类节目很少能够冲出重围、浮出水面。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成为沧海遗珠般的稀缺资源。 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而是因为在面对碾压式的情感综艺时,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道德中立”的态度——反之,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 如今的大众媒体,不追求娱乐意味着不回避严肃的问题,甚至是不盲目依从娱乐工业的逻辑,这就意味着,这种异质性的力量可能会被文化工业排斥,甚或甩出局外。但,这恰恰就是《朗读者》的成功让人欣喜和意外之处。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有了“道德偏向”的姿态,就需有明确的价值观为铮铮铁骨,也需超越金钱利益的顾虑,因为作为价值提供者的节目制作者,就难以用“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去隐匿自己的价值偏向而任由自己觉得错误的价值广泛传播,于是节目的内容、形态、表达与受众用户的数量都会受到限制。反现一些情感类节目,赤裸裸的拜金、带有偏见的表达甚至歧视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被当作多元言论而包容,甚至为了话题热议而刻意制造“奇葩”与冲突效果吸引关注,以获取收视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