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下的中国国情

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下的中国国情

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下的中国国情
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下的中国国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c8044779.html,

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下的中国国情

作者:孙赫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33期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给革命提供一剂良药。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近现代、当代的国情。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简介:孙赫,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级法理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135-02

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如何认识国情,怎样看待国情,怎样把握国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至关重要。2013年12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再一次印证了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在历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现代仍然有着其光辉。

一、历史唯物主义概述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中国以后,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成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

(一)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它还是一种世界观,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历史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成熟的思想往往诞生于肥沃的土壤,19世纪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上

升到了首要地位,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沃土。马克思唯物史观滥觞于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和法国阶级斗争历史学派。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三个基本形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概念的科学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思想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的是实践的生产力观,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 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则存在于人们不 断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 马克思认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对于生产力的研究不能只从客体方面去理解, 而应从实践去理解。就是说, 生产力本身已内在地包括了客体、主体和实践, 而对于实践, 不仅要从“客观的活动”去理解, 而且要从“主体的方面”去理解, 把“主体”和实践联系起来。实践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这就肯定了主体的能动性; 同时, 实践又是真正现实的感性 的活动, 这又否定了抽象能动性, 把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等关系在实践基础上统一了起来。这也就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统一过程中去理解和诠释生产力。由此, 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思维方式的高度加以概括,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的实践能力, 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使其适应人类需要的实践力量。马克思研究生产力的出发点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生产力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 的人的活动能力。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历史。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活动, 既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物质和信息的变换过程, 又是主客体之间的物质与观念的变换过程。这样, 马克思从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中找到了把客观性、自主性、创造性和现实性统一起来的基础, 从而解决了先前生产力理论无法解决的矛盾, 实现了生产力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它使马克思在生产力理论研 究中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实践的生产力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使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三个基本形式这里我想谈一下实践的生产力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的是实践的生产力观,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体现出来

2020年考研数学二真题及答案分析(word版)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数学二真题分析 (word 版)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 指定位置上. (1) )若函数10(),0x f x ax b x ?->?=??≤? 在0x =处连续,则( ) (A)12ab = (B)12ab =- (C)0ab = (D)2ab = 【答案】A 【解析】001112lim lim ,()2x x x f x ax ax a ++→→-==Q 在0x =处连续11.22b ab a ∴=?=选A. (2)设二阶可导函数()f x 满足(1)(1)1,(0)1f f f =-==-且''()0f x >,则( ) 【答案】B 【解析】 ()f x 为偶函数时满足题设条件,此时01 10()()f x dx f x dx -=??,排除C,D. 取2()21f x x =-满足条件,则()112112()2103 f x dx x dx --=-=-

【答案】D 【解析】特值法:(A )取n x π=,有limsin 0,lim n n n n x x π→∞→∞ ==,A 错; 取1n x =-,排除B,C.所以选D. (4)微分方程的特解可设为 (A )22(cos 2sin 2)x x Ae e B x C x ++ (B )22(cos 2sin 2)x x Axe e B x C x ++ (C )22(cos 2sin 2)x x Ae xe B x C x ++ (D )22(cos 2sin 2)x x Axe e B x C x ++ 【答案】A 【解析】特征方程为:2 1,248022i λλλ-+=?=± 故特解为:***2212(cos 2sin 2),x x y y y Ae xe B x C x =+=++选C. (5)设(,)f x y 具有一阶偏导数,且对任意的(,)x y ,都有(,)(,)0,0f x y f x y x y ??>>??,则 (A )(0,0)(1,1)f f > (B )(0,0)(1,1)f f < (C )(0,1)(1,0)f f > (D )(0,1)(1,0)f f < 【答案】C 【解析】(,)(,)0,0,(,)f x y f x y f x y x y ??>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P2---P3 答:1.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 3.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三大理论(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来源。 5.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 二、自由人联合体 用在《资本论》里,马克思强调要达到的理想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把共产主义社会称为“自由人联合体”.》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他们直接把唯物史观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马克思也曾在《资本论》中,更简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称为“自由人联合体”,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主要形式? 【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可以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无论采取国有经济的形式和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形式,还是国家在私人垄断企业外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总之,所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主要形式】: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它既可以通过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也可以通过国有化的方式将一些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但是最终日的都是为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2)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它既可以由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也可以由国家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形成,还可以由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总体上说,这种结合仍然是为了解决单纯的私人资本难以解决、需要由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的问题。 (3)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促进和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

真题汇编(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真题汇编(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完整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2.【答案】C。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以灵魂论为基础、以培养优良的公民为目标、以德智体和谐发展为内容、以音乐陶冶为途径。其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3.【答案】A。解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意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答案】C。解析:奥苏贝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5.【答案】B。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都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6.【答案】C。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 7.【答案】D。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式学习法。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 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8.【答案】D。解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与之相应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它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9.【答案】A。解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10.【答案】A。解析: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 11.【答案】B。解析: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自己独立处理,而不是动辄就寻找咨询者的帮助。直接目标是咨询者向咨询对象提供心理上的帮助,以使后者克服当前的心理问题,并提高自身应付挫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必修一政治史模块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的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本课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本课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材从时代背景、产生过程、《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独立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高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历史条件。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密切合作,他们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 教学目标设定 ⑴知识与能力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与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与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 自主阅读教材、整理资料、合作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⑵过程与方法 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斗争实践等方面探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学会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概括,学会运用提炼关键词掌握教材内容的方法。 阅读和分析史料,提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实践,体会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品质和革命奋斗精神。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 新课导入 播放电视纪录片《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诞生》片头剪辑。 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公开投票一个月评选上个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名列榜首。马克思为什么能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呢?马克思被称为反资本主义的头号斗士,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为什么受到如此的推崇? (幻灯片出示课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随着课题字幕播放):一百五十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她那样敢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导入课题 学生眼中的马克思:(引导学生回答关于马克思的故事、著作、名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

实践与历史唯物主义 从目前的许多书目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人们多从认识论的角度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实践思想,而较少深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在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之后才形成的。马克思吧实践的观点引入之后,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根本上克服了旧的唯物主义哲学缺陷。这是第一次把社会历史的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从而建造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思想体系。所以,实践观点跟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实践观?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并不是“实践”的这种观点的第一个提出者,在马克思之前,亚里士多德、康德等人就已经开始使用了。但是,是马克思第一个真正把实践跟唯物主义结合起来的。实践,从词义上看,就是实行或者行动。他指的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指的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带有人类自主性的一种活动,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实践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实践指的就是人类的生产实践,即是我们所说的“劳动”,而人类的历史指的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正是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而我们要了解社会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就必须联系实践的观点。实践作为人的生存方式,使得我们不断地迎合自身所需,并且为之做出改变。而人自身也在不停地往前迈进。 历史唯物主义 从字面上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一词就规定了它所属的范畴,是在人类社会当中的。“历史”可以泛指人类的历史,而人类的历史是从“劳动”出现的时候就正式与动物划清界限。在人还是“猿类”的时候,就能够使用简单的一些外物帮助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称其为原始的劳动。而后,劳动是猿类的思维等逐步发生变化,最终使猿类变成了人类。劳动是人最初始的实践形式。劳动,即我们所说的实践,是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人类得以成为人类社会。我们可以在一个范围内说,是实践塑造了历史。因而,我们可以知道,实践跟历史,或者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我个人认为,当我们把实践观点跟历史唯物主义摆一起讨论的时候,我们应该强调的是一种社会实践的观点,而不应该单纯地考察实践的观点。社会实践,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历史唯物论) 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3.人与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 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 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 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中 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 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③19 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的图景, 为新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④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为新哲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2.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产生的伟大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 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其次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而我们需要以马克思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国内大局,联系社会实际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生活,自有酸甜苦辣,就好像调色板。生活,多姿多彩,就好像一部连续剧,从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总之,生活需要 色彩才会精彩!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 第三,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即具有彻底性。 3.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①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具有的物质性,自觉能理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是人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等活动是以实践 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③从实践出发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找到最终的 科学说明。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 力。 4. 怎样理解矛盾共性的关系及其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 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的矛 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出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论文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概述: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最根本的标志,它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的重要创造,他看到了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所具有的极其丰富的内容,赋予了实践以本体论的意义。本文借鉴前辈观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以及发展历程,总结了其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不意味着认识无足轻重。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这实践活动的进程。咋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给为显著。当然,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理论的作用只有掌握群众、最终通过群众的实践才能实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正确地理解已被实践所证实的理论的作用。已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对于人们的新的认识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并不能把它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它的正确性和适用范围最终都依赖于实践。对于实践来说,它依然是第二位的东西。 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把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实践是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运动形式。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范畴的内涵可概括为人的自觉自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对对象化扬弃的活动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立 实践概念最先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构建了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实践哲学体系,开创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亚里士多德把人的活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着必需的,为着他物而被选择的”工具性活动,即创制,这种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另一类是“以其白身而被选择的”白由活动,即实践和思辨,这种活动的目的在活动中,人在这种活动中就能够得到快乐。此后至今,对实践概念的理解各不相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一、马克思主义 1.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①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 ③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2.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理论基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根本价值目标):实现xxx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辩证唯物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①物质意识何者第一性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2.物质 (1)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反映。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①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4)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不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否认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绝对化会走向形而上学;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5)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3.意识 (1)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本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主观) 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环境和人口因素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3)关系:①决定、反作用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完全同步)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者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2)生产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诸多关系客观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的生产关系作为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物。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4)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 (5)生产方式:①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②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与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 (2)上层建筑:①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②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 (3)矛盾运动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4)2,3是社会基本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但地位和作用不同,2是更为根本的矛盾 (5)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形态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形态的内容是全面的,既包括经济基础(骨骼)又包括上层建筑(血肉),缺一不可。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社会形态是历史的,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4.①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因而具有鲜明阶级性 ②国家实质: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5.五大动力:①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基本×) ②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⑤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条件:1,经济社会根源 2,思想渊源 3,实践基础 二: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说 无产阶级是鲜明的政治产物,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物质的含义和特性, P3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绝对性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的变动性,无条件行静止的相对性、、、稳定性 四: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原子的理念)唯心主义把。。、精神意识。。物质。。物质是意识。 五: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 现在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六:意识的能动力作用主要体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七:怎样做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八: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是一副有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说明 了什么整个世界是一个有联系的有机体1,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 九: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性 十: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和平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十一:新旧事物的区别:是否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 十二:物生有两,相反相成,和则相生同则不继,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 律 十三:香蕉苹果不是水果,白马非马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十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即继承又批判即客服消极情绪又保留积极因素 十五: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例,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 相结合方法。 十六: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认识的主体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十七: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听其言必则其用观其行必强调了认识与实践的反作用实践决定认识

2014年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要点

2014年《中级会计实务》真题 一、2014年中级会计实务真题剖析 (一)题目类型及分数 题目类型数量分数 单项选择题1515 多项选择题1020 判断题1010 计算分析题222 综合题233 分数合计100 (二)命题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 2.突出重点、有一定综合性 3.难易适中 (三)试题解析 ◇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按答题卡要求,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中相应信息点,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企业将收到的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折算为记账本位币时,应采用的折算汇率是()。 A.投资合同约定的汇率 B.投资合同签订时的即期汇率 C.收到投资款时的即期汇率 D.收到投资款当月的平均汇率 【答案】C 【解析】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无论是否有合同约定汇率,均不得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而是采用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2.2013年12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项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甲公司于2014年1月12日以每吨2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向乙公司销售K产品200吨。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该产品300吨,单位成本为1.8万元,单位市场销售价格为1.5万元(不含增值税)。甲公司预计销售上述300吨库存产品将发生销售费用和其他相关税费25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2013年12月31日,上述300吨库存产品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425 B.525 C.540 D.550 【答案】无答案 【解析】有合同部分:200吨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2×200-25×200/300=383.33(万元),其成本=1.8×200=360(万元),可变现净值大于成本,所以该部分库存商品未减值,期末按照成本计量; 无合同部分:100吨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1.5×100-25×100/300=141.67(万元),其成本=1.8×100=180(万元),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发生减值,期末该部分商品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上述300吨库存产品的账面价值=1.8×200+141.67=501.67(万元)。 3.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某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980万元,预计处置费用为8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 050万元。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为()万元。 A.0 B.20 C.50 D.100 【答案】A 【解析】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980-80=90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 05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两者中较高者,所以可收回金额为1 050万元,大于账面价值1 000万元,表明该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不需计提减值准备。

2014年数学二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二试题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 指定位置上. (1) 当0x +→时,若ln (12)x +α ,1 (1cos )x -α 均是比x 高阶的无穷小,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1,2) (C) 1 (,1)2 (D) 1(0,)2 (2) 下列曲线中有渐近线的是 ( ) (A) sin y x x =+ (B) 2 sin y x x =+ (C) 1 sin y x x =+ (D) 21sin y x x =+ (3) 设函数()f x 具有2阶导数,()(0)(1)(1)g x f x f x =-+,则在区间[0,1]上 ( ) (A) 当()0f x '≥时,()()f x g x ≥ (B) 当()0f x '≥时,()()f x g x ≤ (C) 当()0f x ''≥时,()()f x g x ≥ (D) 当()0f x ''≥时,()()f x g x ≤ (4) 曲线2 2 7 41 x t y t t ?=+??=++??上对应于1t =的点处的曲率半径是 ( ) (A) 50 (B) 100 (C) (D)(5) 设函数()arctan f x x =,若()()f x xf '=ξ,则2 2 lim x x →=ξ ( ) (A)1 (B) 2 3 (C) 12 (D) 13 (6) 设函数(,)u x y 在有界闭区域D 上连续,在D 的内部具有2阶连续偏导数,且满足20 u x y ?≠??及22220u u x y ??+=??,则 ( ) (A)(,)u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在D 的边界上取得 (B) (,)u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在D 的内部上取得 (C) (,)u x y 的最大值在D 的内部取得,最小值在D 的边界上取得

2018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2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绪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 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完整版)2019考研数学三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9全国研究生考试数学三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为同阶无穷小,则与时,若当=-→k x x x x k tan 0 A.0 B.1 C.2 D.3 2. 的取值范围为()个不同的实根,则有已知k k x x 3055=+- A.()4-∞-, B.()∞+,4 C.]44[,- D. ),(44- 3. c ,b ,a ,x C C y ce by y a y x -x x 则的通解为已知e )e (21++==+'+''的值 为( ) A.1,0,1 B.1,0,2 C.2,1,3 D.2,1,4 4.的是()条件收敛,则下列正确绝对收敛,已知∑∑∞ =∞ =11n n n n n v nu A. 条件收敛n n n v u ∑∞=1 B.绝对收敛∑∞ =1n n n v u C. )收敛(n n n v u +∑ ∞ =1 D.)发散(n n n v u +∑∞ =1 5个的基础解析有的伴随矩阵,且为阶矩阵,为已知204* =Ax A A A 线性无关的 解,则 ) ()(=* A r A.0 B.1 C.2 D.3 6.设A 是3阶实对称矩阵,E 是3阶单位矩阵.若E A A 22 =+,且4=A ,则二次型 Ax x T 的规范形为 A.232221y y y ++. B.232221y y y -+. C.232221y y y --. D.2 32221y y y ---. 7.设B A ,为随机事件,则)()(B P A P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B P A P B A P +=Y B.).()()(B P A P AB P = C.).()(A B P B A P = D.).()(B A P AB P = 8.设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且都服从正态分布),(2 σμN ,则{} 1<-Y X P A.与μ无关,而与2σ有关. B.与μ有关,而与2σ无关. C.与2 ,σμ都有关. D.与2,σμ都无关. 二.填空题,9~14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 ()=???? ? ?+++?+?∞→n n n n 11321211lim Λ 10. 曲线?? ? ??-+=232 cos 2sin ππ < <x x x y 的拐点坐标为 11. 已知()t t x f x d 11 4? += ,则()=?x x f x d 10 2 12. A, B 两种商品的价格为A p ,B p ,A 商品的价格需求函数为 2 22500B B A A p p p p +--,则当A p =10,B p =20时,A 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AA η(0>AA η)= 13. 设????? ??---=11011 11012a A ,??? ? ? ??=a b 10,若b Ax =有无穷多解,则a= 14 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其他, 02 0,2)(x x x f ) (x F 为X 的分布函数,X E 为X 的数学期望,则{}=->1X X F P E ) ( . 三、解答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