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毅力

论毅力

论毅力
论毅力

论毅力

作家作品

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中国近代思想界的重要代表人物。

2、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著作有《饮冰室合集》。

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议论文。

本文要点

1、主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败者”,意在勉励“百日维新”失败后伸出逆境的同仁,不要因一时受挫而灰心,不要为暂时所处的逆境而困扰,要以坚韧的毅力去战胜逆境,争取成功。

2、作者从人生历程纵横两个方面论证毅力的重要

第二段,作者从人生历程必然会遇上顺境和逆境,事无论大小必有阻力来论证毅力的重要。先纵观人生历程,说明逆境常多于顺境,顺逆互相交替,不断变化,阻力“必无可逃避”的规律;再从横的方面,依次论证“智力薄弱之士”、“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五种不同类型的人对待逆境、阻力的各自态度和结果,说明只有毅力至强的人,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3、顺境与逆境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

顺境与逆境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管家也在于是否有毅力。作者先从顺与逆的关系入手,指出只有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逆顺才能互相转化;同时还批判了那种只羡慕他人的成功而不知自勉的旁观者的错误态度,进而告诫人们:顺、逆、幸、骞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征服逆、骞,取得成功,即是否有毅力战胜逆境。作者又以操舟为喻,说明相同的目的和条件,却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关键也在于是否有毅力。

4、作者从几个角度论证毅力的重要

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证毅力的重要。一从人生历程的一半规律来论证;二从人生的历程有顺境有逆境的一半规律,说明人要有毅力;三引用孔子、孟子的名言来作为理论依据,论证毅力的重要。

5、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败者”。论点本身就是正反距离,把两个相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有毅力的就成功,无毅力的就失败。而在下边的再论证中,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第二段中将“顺境”与“逆境”、毅力“至强之人”与非“至强之人”进行正反对举。第三段将遇到挫折而不退缩的人与“旁观者”对举,而操舟中的顺与逆、彼与我、进与退也构成正反对举。第四段中的堆山者与填山者也构成正方对举,前者“功亏一篑”,后者“持之以恒”。全文将正反两个方面比照阐发,把道理说的十分透彻。

6、运用比喻与层递等多种修辞手法

(1)比喻。作者善于用比喻的手法,将道理说得形象化。文中共有三处比喻:一是用操舟者作比,说明只要有毅力,就可能变逆境为顺境的道理;二是用孔子所说的“堆山”和“填土”来比喻有无毅力将会成功和“功亏一篑”的两种不同结果;三是用孟子一语中的“掘井”来比喻无毅力而半途而废,事业终不会成功的道理。

(2)层递。层递手法文中有两处:一处是将“志力薄弱之士”到“其次弱者”、“稍强

者”、“更稍强者”、最后是“至强之人”以此层递,说明前四种人毅力从弱渐强,虽有些区别,但终归比不上毅力“至强之人”,充分说明“反是败者”的道理,从而突出了要成功就应有至强的毅力的重要。另一处是以操舟作比,将“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作了三个层次的描述,他们航行的时间各有长短,但都是遇难而退者,终究不能到达彼岸,说明了“反是败者”的道理。

7、熟记孔子、孟子的名言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有为者,譬如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参考译文

天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概括地推究:它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呢?回答是:有毅力的就成功,反之则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必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他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也就越难。不是极其坚强的人,就没有能够善于达到它的终点的。

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尔后随之才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顾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啊、“幸运”啊,对于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同时又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用驾船来做个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来走一千里的路程,这期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度过顺风顺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所以彼岸就始终不可能到达。

孔子说:“比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了,如果停了下来,这是我自己停了下来的。又比如平整土地,即使刚倒下一筐土,只要前进,我也在往前进行。”孟子也说:“要有作为,就譬如掏井,掏到七八丈深,还不见泉水,仍然还是一个废井。”成败的规律,看看这两段话也就知道了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论毅力》一文的成文时间是()

A、百日维新发动时

B、百日维新失败后

C、辛亥革命发动时

D、辛亥革命失败后

2、《论毅力》中,作者所强调的中心旨意是()

A、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B、人生历程,顺逆两境相间以跌乘

C、总体来说,有毅力者成,反是败者

D、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最终成功

3、《论毅力》中,依次罗列“智力薄弱之士”、“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五种人的态度和结果,这种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比拟

C、排比

D、层递

4、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

D、强调只有毅力志强者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5、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表现方法是()

A、象征

B、烘托

C、对比

D、类比

6、梁启超用“操舟”比喻,来论证毅力的重要,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7、梁启超在《论毅力》中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

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与类比法

B、演绎法与对比法

C、例证法与演绎法

D、类比法与对比法

8、梁启超在《论毅力》中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这句话

后来被凝缩成一个成语是()

A、半途而废

B、事半功倍

C、劳而无功

D、功亏一篑

9、中国近代史上,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蔡元培

D、王国维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议论文,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的有()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外带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E、《咬文嚼字》

2、下列《论毅力》的论证,运用对比论证法的有()

A、有毅力者成,反是败者

B、人生历程,大抵顺逆两境相问以跌乘

C、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D、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E、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下列《论毅力》的论据,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最终成功的有()

A、罗列五种人的五种态度和结果

B、“操舟”之喻中的四种情况比较

C、“为山”之喻中的“未成一篑”,“止”

D、“平地”之喻中的“虽复一篑”,“进”

E、“掘井”之喻中的“不及泉”而“弃”

4、《论毅力》中所包含的正反对比关系有()

A、有毅力与无毅力

B、成与败

C、顺与逆

D、止与进

5、下列《论毅力》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证明总论点的有()

A、顺、逆之说

B、“操舟”之喻

C、“为山”之喻

D、“掘井”之喻

E、幸运儿之说

三、词语解释题

1、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要:何以成:

2、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跌乘

以:跌乘:

3、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避无可逃避者也。

要之:

4、始固曰吾欲云云

固:

5、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骤:尝:

猝:颓:

丧:

6、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

艳羡:殆:

7、又以为我骞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骞:不彼若:

8、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判:

9、冒其逆而突过之。

冒:

10、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为山:篑:

平:复:

11、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四、简析题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A、从这个开头可以看出本文的总论点是什么?

B、试析这个开头纵横捭阖、大开大合的特点。

C、为什么说这个开头体现出全文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2、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分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A、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旨意。

B、总体来说,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彼”与“我”的态度和结果构成什么关系?这说明了什么?

D、“我”的几种情况构成什么关系?这说明了什么?

3、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A、这里罗列了几种人的几种结果

B、作者意在突出哪种人?由此可见,本文的中心论点应当怎样表述才更确切?

C、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4、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A、概括这段话的论点。

B、整体说来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作者用孔子的两个比喻来说明什么?

D、作者用孟子的比喻来说明什么?

E、写出这里所包孕的一个成语。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D

5、C

6、D

7、D

8、D

9、B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AD

3、ABCDE

4、ABCDE

5、BCD

三、词语解释

1、要:概括地推究。何以成:靠(凭)什么成功。

2、以:而。跌乘:交替地呈现。

3、要之:总之,总体说来。

4、固:必然,一定。

5、骤:很快地。尝:尝试。猝:突然。颓:倒塌。丧:灰心丧气。

6、艳羡:非常羡慕。殆:大概是。

7、骞:跛足,引申为困厄。不彼若:不若彼,比不上他人。

8、判:区别。

9、冒:顶着。突:突破。

10、为山:造山。篑:筐。平:填平。覆:倾倒。

11、数:天数,含规律之意。

四、简析题

1、A、总论点: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毅力,即“有毅力者成,反是败者”。

B、纵横捭阖,大开大合:“天下”是横观一切,“古今”是纵观一切,“成败之林”是囊括一切成败现象,“莽然不一途”是包罗一切不同情况,这就是“大开”;“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是设问提顿,将大开的视野一下子凝聚到共同的成败原因上,并顺势得出一个普遍规律:“有毅力者成,反是败者”,这就完成了大合。从“一切”到“一”,这就是大开大合。

C、这个开头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有毅力和无毅力两种态度和成与败两种结果,全文正是围绕着这正反两种态度和两种结果展开的,从而形成了统贯全篇的正反对比论证法。

2、A、中心旨意: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B、总体论证方法:类比法

C、“彼”与“我”的关系:对比。这一对比彰显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D、“我”的三种情况之间构成了层递关系,但都以失败告终,这就反托出: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3、A、在这里,作者一口气罗列了五种人的五种结果;志力薄弱之士,一挫而退;志力次弱者,再挫而退;志力稍强者,三四挫而退;志力更稍强者,五六挫而退;志力至强之人,方有“善于其终”的可能。

B、作者意在突出“志力至强之人”,因为非志力至强者全都失败了。由此而见,把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为“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方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则更为确切。

C、修辞手法:层递法。

D、确切地说,这里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是:层递性比较法。

4、A、这段话的论点是:只有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者,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B、整体说来,这里运用的是比较法中的类比法,即比喻论证方法。

C、孔子的造山和平地两个比喻,构成了进与退的正反对比。作者以此来说明:干什么事情,都要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D、孟子掘井的比喻说明:只有坚持到底,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E、孔子的造山比喻,后来成为一个成语,那就是:功亏一篑。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之一。四十八岁的杜甫,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潼关、石壕,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

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论毅力》(节选)译文.doc

《论毅力》(节选)译文 论毅力 作者:梁启超 文本译文 原文文本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概括地研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无论事情的大小,必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遇到阻力。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它们的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之是必定无可逃避的。那些志力薄弱的人,开始时一定说“我要怎样,我要怎样,他们的意思是以为天下的事情本来十分容易,等到很快地尝试一下,阻力突然来了,就灰心丧气地打退堂鼓了;那些志力稍微薄弱的人,乘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两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稍微强大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更加强大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也退后了;那种事情越大的,做的人遇到的挫折越多,他没有退后是不容易的,不是志力最强的人,没有能够好好地做到底的。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客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论毅力》节选 2002/11/10 论毅力 作者:梁启超 文本译文 原文文本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概括地研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无论事情的大小,必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遇到阻力。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它们的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之是必定无可逃避的。那些志力薄弱的人,开始时一定说“我要怎样,我要怎样,他们的意思是以为天下的事情本来十分容易,等到很快地尝试一下,阻力突然来了,就灰心

中考文言文论毅力翻译:梁启超《论毅力》

中考文言文论毅力翻译:梁启超《论毅力》 导读:中考文言文论毅力翻译:梁启超《论毅力》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从古到今,人们事业的成就,经验教训众多,呈现出种种不一的情况,途径。概要的推究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结论是:有毅力的人就会成功,相反的人就会失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必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

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他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也就越难。不是极其坚强的人,就没有能够善于达到它的终点的。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尔后随之才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啊、"幸运"啊,对于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同时又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再用驾船来做个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来走一千里的路程,这期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度过顺风顺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

论毅力 梁启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圣哉斯言!圣哉斯言!欲学为“人”者,苟非于此义笃信死守,身体而力行之,虽有高志,虽有奇气,虽有异才,终无所成。 人冶者,常与天行相搏,为不断之竞争者也。天行之为物,往往与人类所期望相背;故其反抗力至大且剧。而人类向上进步之美性,又必非可以现在之地位而自安也。于是乎人之一生,如以数十年行舟于逆水中,无一日而可以息。又不徒一人为然也,大而至于一民族,更大而至于全世界,皆循兹轨道而日孜孜者也。其希望愈远,其志事愈大者,其所遭拂戾之境遇必愈众。譬犹泛涧沚者,与行江河者,与航洋海者之比例,其艰难之程度,恒与其所历境界之广狭相应。事理固然,无足怪者。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客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容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箦,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人不可无希望,然希望常与失望相倚。至于失望,而心盖死矣。养其希望勿使失者,厥惟毅力。故志不足恃,气不足恃,才不足恃,惟毅力为足恃。昔摩西古代之第一伟人也。彼悯犹太人受轭于埃及也,是其志之过人也。然其携之以出埃及也,始焉犹太人不欲。经十余年,乃能动焉。既动矣,而埃及人尼之截之,经十余战乃能出焉。既出矣,而所欲至之目的不得达。彷徨沙漠中者,又四十年焉。使摩西毅力稍不足,或于其初也,见犹太人之顽锢难动,而灰其心焉;于其中也,见埃及人之强悍难敌,而灰其心焉;于其终也,见迦南乐土之艰险不易达,而灰其心焉。苟有一者,则摩西必为失败之人,无可疑也。昔哥仑布,新世界之开辟者也。彼信海西之必有大陆,是其识之过人也。然其蚤年,丧其爱妻,丧其爱子,丧其资财,穷饿无聊,行乞于巿。既而游说于豪贵,豪贵笑之;建白于葡萄牙政府,政府斥之。及其承西班牙王之命,初航海也,舟西指,六十余日不见寸土。同行之人,失望思归,从而尼之挠之者,不下十数次;乃至共谋杀其身,饮其血。使哥仑布毅力稍不足,则初焉以穷困而沮,继焉以不遇知己而沮,继焉

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解答

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漱玉词》的作者是()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的知识。 【应试指导】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第2题单选《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于王都附近的诗.多数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第3题单选下列作家同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A.鲁迅、沈雁冰、冰心 B.郭沫若、沈雁冰、朱自清 C.鲁迅、郁达夫、冰心

D.沈雁冰、朱自清、冰心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鲁迅、郭沫若、郁达夫不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排除A、B、C三项,选D项。 第4题单选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体裁是() A.五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五言古诗 D.杂言诗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体裁。

【应试指导】王昌龄以擅长七言绝句著称,人称“七绝圣手”。《从军行》(其四)通过描写边地艰苦生活与激烈的战况,表现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扫边尘,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是王昌龄七绝代表作之一。 第5题单选关于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此诗写作于抗曰战争临近胜利之时 B.此诗抒发了诗人深沉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敌人对祖国的侵略和践踏 D.“激怒的风”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愤怒与反抗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相关知识。 【应试指导】《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曰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年,当时曰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第6题单选曹操《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 A.感叹人生几何,去曰苦多

石壕吏

《石壕吏》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杜甫的《石壕吏》真实的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下层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怀,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诗,在课堂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两个原则,一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二是实施“个性化语文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目标 1、把握诗意,体会情感。 2、品析重点诗句,感悟人物个性。 三、教学重难点 体味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曾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朝代。 那么你们知道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什么吗?(安史之乱) 对,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始,整整持续了八年,这八年,大唐土地上一直是狼烟四起、战事连绵;这八年,整个大唐江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特别是公元758年的冬末,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的六十万大军兵败邺城,大唐政权更是危在旦夕。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而就是这一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根据自己的真实见闻,用记录历史的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用诗歌的形式向后人展示了那段充满战火和硝烟,浸满眼泪和辛酸的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石壕吏 (二)初读感知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咱们叫一个同学起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其他同学做一下评价。 一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根据刚才同学们所做的评价,咱们觉得朗读古诗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明确:读准读音、把握节奏和重音、读出感情) 2、下面咱们听一下名家是怎么读这首诗的。在听的时候,把握刚才咱们所说的几点。(听完后,学生谈感受) 3、下面你就根据刚才的范读录音,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男女生对读,也可以小组合读,可以读全部课文,也可以选择一部分读。 4、生展示。 (三)、品读探究

大学语文-文言文译文

寡人之与国也孟轲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多加”提出疑问。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即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而使民“不饥不寒”,并在此基础上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和

必修2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9课论毅力(节选)1690

必修2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9课论毅力(节选)测 试题 2019.9 1,乡愁是什么?乡愁在余光中眼里是“___________ ”,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 ”,是 “_______________ ”。一句话,乡愁就是李煜《相见欢》所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缠结思绪。 2, 请从下列形象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完整地叙出相关内容,再简要 地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 选项:(1)猪八戒(2)吴用(3)卡罗纳(4)保尔(5)星期五 示例:[人物情节]鲁提辖是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中的人物,原名鲁达, 是梁山好汉之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讲的是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 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 [我的思考] 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疾恶如仇的人。 [人物情节] [我的思考] 3,下面是据端午传说拟写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五月端午祭屈原下联: 4,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常常让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请简要说出下面 介绍的习俗中所蕴含的文化或精神。 端午节里,在屈原的故乡秭归,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是赛 龙舟、办诗会、公祭屈原三件事。 5,阅读《陋室铭》,完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选文的作者是代。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 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4.翻译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5.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6,阅读罗西的《请敬畏规则》一文,完成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转,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

中考文言文《论毅力》(节选)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论毅力》(节选)全文详细翻译 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论毅力》(节选)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论毅力 作者:梁启超 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概括地研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无论事情的大小,必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遇到阻力。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它们的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之是必定无可逃避的。那些志力薄弱的人,开始时一定说“我要怎样,我要怎样,他们的意思是以为天下的事情本来十分容易,等到很快地尝试一下,阻力突然来了,就灰心丧气地打退堂鼓了;那些志力稍微薄弱的人,乘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两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稍微强大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更加强大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也退后了;那种事情越大的,做的人遇到的挫折越多,他没有退后是不容易的,不是志力最强的人,没有能够好好地做到底的。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客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论毅力翻译

论毅力 1.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译:普天之下,古往今来,成功和失败的事情汇聚如林,如此众多而纷乱不一。 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译:概要的推究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结论是:有毅力的人就会成功,相反的人就会失败。 3.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译: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 4.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译: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必定是不可避免的。 5.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译: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 6.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 译: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 7.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 译: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 8.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译:他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也就越难。不是意志和能力极其坚强的人,就没有能够顺利达到它的终点的。 9.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译: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 10.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梁启超《论毅力》课堂练习卷

梁启超《论毅力》课堂练习卷 试卷设计李寿锋 (说明:本试卷为课堂练习之用,强调文言文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巩固掌握,强调文言句式的辨析掌握,试图以试卷样式激发学生学习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使学习更深入有更好的效果。同时,试卷上设立“文学卡片”、“资料采撷”“拓宽视野”“文言翻译信达雅”等栏目,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主动学习,加深对作品内容和论说方法的理解掌握。) 本文选自《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称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是变法维新派康有为的学生。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中心人物,与康有力一致,号称“康梁”。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政治上鼓吹维新,宣传立宪保皇,抨击专制主义,提倡民权。在文学方面,把散文做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又是最早评价和创作小说的人。他论著甚丰,变法前主办《时务报》,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主要著作是《饮冰室合集》。 本文是一篇证论文,做为变法维新当时新文体的代表作家,梁启超自己说,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上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议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以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致不检束,学者竟效之,号《新文体》。他的议论文写得平意流畅,清晰自然,气势恢宏。 梁启超《论毅力》课堂练习卷 (课堂或自修45分钟完成) 解释重点字词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省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导读:《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以下是“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诗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阅读学习。 石壕吏原文阅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原文翻译: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石壕吏原文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 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

论毅力_关于毅力的作文800字

论毅力_关于毅力的作文800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生事业之成败,除了取决于各种各样客观条件之外,还受到一个重要因素的制约——那就是看一个人有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所谓毅力,指的是人们对待事业的坚韧性和持久力。如果一个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有着坚韧的毅力,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那么,他所从事的事业终当有所成就。反之,则不然。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可以想到,在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事事如意,时时顺心。每每都会碰到些沟沟坎坎,所从事的事业会受到这样和那样的阻挠。凭着坚韧的毅力,迎难而上,自然能冲破重重阻碍,拨云见日。如果一个人缺乏毅力,凡事知难而退,半途而废,那么,所谓的事业对他来说,就只能是望洋兴叹了。凭着坚韧的毅力成功成名者,古来有之,今亦有之。 孔子披星戴月,餐风宿露,周游列国,传下三千弟子,造就了七十二贤人,不得不说他在我国古代教育事业上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匡衡家境贫寒,衣

食无靠,然而,他却凿壁而偷光,凭着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最终成就了一代学者。精忠报国的岳飞,少年时因家遭水患,流落他乡,寄人篱下,与母亲相依为命,衣食常常无着无落。然而,凭着他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最终文武双全,成为一代名将。 就说现代吧。我们熟知的故事也不少。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由于家庭和身体的原因,初中时便已辍学。然而,凭着他那份坚定的信念,含辛茹苦地坚持自学,最终在数学方面成了世界顶尖的人物,成了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张海迪,一个下半身瘫痪的年轻女孩子,面对生活的不幸,她毫不气妥,勇敢地挑战命运,她做到了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体坛健儿朗平,流尽了常人没有流过的汗,受尽了常人没有受过的苦,经过多年的摔打拼搏,最终带领女排冲出了世界,连连夺冠。 古往今来,诸如此类的故事真是举不胜举。一桩桩,一件件,都足以证明,要想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上取得惊人的成就,首先必须让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在我们生活的领域里,在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中,以坚韧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共15分。选择正确的一个)1.成语“分崩离析”出自(C ) C.《论语》 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观点是(B.xx、xx 3.《xx》中的xx指的是(D ) D.xx之神 4.唐宋xx八大家之首是(B ) B.韩愈 5.所谓xx是指(D ) D.xx授予官职的宫廷艺人 6.《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C ) C.xx ) B 7.朱自清《论气节》是一篇(A ) A.演讲稿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D ) D.《五代史xx官传序》 9.xx《灯下漫笔》发表在(B ) B.《xx》周刊

10.《选择与安排》选自(C ) C.《谈文学》 11.xx的《论快乐》是(D) D.随笔 12.培根是(C ) C.xx唯物主义哲学家 13.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C C.《边城》 14.下列作品中,哪个不是傅雷的译作(D ) D.《xxxx外传》 15.《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C )) C.xx 二、填空题(本题共10个小题,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春花秋月何时了,_往事知多少___? 17.一生创作三百多篇短篇小说的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__短篇小说之王_"。 18.《故都的秋》中的故都是指_______。 19.选自巴金散文集《_____》的《爱尔克的灯光》,是一篇记叙文中的抒情散文。 20.《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_______。 21.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______。

22.《从军行》的作者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_______。 23.《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______。 24.欲渡黄河冰塞川,___将登太行雪满山__。 25.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诗人。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10分) 26.谨库序之教谨: 认真地从事 27.公伐xxxxxx: 之于 28.xx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 .横渡 29.以此诟远。诟: 辱骂,污蔑 30.xx鸡鸣,即起盥栉。盥栉: 31.问桃xx,游雨花台。问: 32.xx百战穿金甲。穿: 33.直挂xxxx。直: 34.东风无力百花残残: 35.隔江犹唱后庭花: 歌曲名《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作,代亡国之音

唐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标签: 译文注释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

《论毅力》原文与译文

《论毅力》原文与译文 原文: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事物多)②,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③。要(概括地推究)④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⑤,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互相穿插)以迭乘(交替呈现)⑥。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有的)大或小,而要⑦之(总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一定;必然)⑧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本来)易易也,及骤(很快)尝⑨焉而阻力猝(突然)来,颓然(倒塌的样子)丧矣⑩;其次弱者,乘(凭着)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⑾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如果)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已经)⑿,而随有应刃(应着刀刃)而解⒀之一日。旁观者徒(只是)⒁艳羡(非常羡慕)其功之成,以为是(指这个人)殆(大概)⒂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困难;艰难)⒃于遭逢,故所就⒄不若彼也。庸讵(怎么)⒅知所谓蹇焉、顺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

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能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区别)也⒆。更臂诸操舟,如以兼旬(指20天)⒇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有时)顺或逆,常相参伍(21)。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顶着)其逆而突(冲过)过之(22),而后得从(可以)容以进度其顺(23)。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24),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25)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26),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27)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译文: 普天之下古往今来,成功和失败的事情经验教训是如此之多,而情况和途径之不同又是那样纷芸复杂,推究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结论是有毅力的就成功,失之就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致不顺利的境遇占十分之六七,顺利的境遇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间隔着交替而来的,不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一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意志和能力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容易很容易的,等到很快尝试到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勇气;那些意志能力次弱的人,凭着

《论快乐节选钱钟书》阅读答案

《论快乐(节选)钱钟书》阅读答案 《论快乐(节选)钱钟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置7题。 15.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快乐”与“痛苦”的异 同点。(6分) 16.文中说“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 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请说说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6分) 17.中央电视台曾有“你幸福吗”的随机访问,这 样的访问有什么缺陷?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整理 21.作者在第一段旁征博引意在说明什么?(2分) 22.“快乐的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一句,说明了什么 道理?这样表述有何好处?(4分) (1)说明的道理: (2)表述的好处: 23.把“快乐”分为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作者认 为这是“糊涂的分析”,其原因是什么?(3分) 24.你对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子是怎样理解的?(3分)

论快乐(节选)钱钟书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 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予。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 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 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 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 偷度过去。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 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现,因为它终抱着 快乐的希望。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 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 上的物质刺激。小孩予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 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 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 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 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 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